打黄百韬之子黄效先阵地100米20几挺怎么突破

淮海战役之解放军是怎样围歼黄百韬兵团的(4)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  
  11月22日,邱兵团经激战占领大许家,距碾庄仅十公里。但碾庄方向枪炮声渐渐稀疏,黄百韬兵团已被全歼。
  自11月12日至11月22日,邱、李两兵团先后投入五个军十二个师十六万人,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连续猛攻十一天,伤亡万余人,损失坦克三十四辆,消耗炮弹十二万余发,前进仅二十公里,日平均不到两公里。眼看着黄百韬兵团被消灭。
  由宋时轮、刘培善指挥的华野第7、10、11纵队,在徐东地区进行的阻击战,是整个淮海战役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场阵地防御战,对于华野主力消灭黄百韬兵团,起到了重要的保证。
  (四)
  11月10日起,黄百韬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在碾庄圩一带转入防御。碾庄圩位于陇海路以北,运河 以西,拥有十多个自然村落,这一地区由于常有洪水泛滥,房屋都建在高两三米不等的俗称土台子的地基上,村庄四周还有两三米高的土围墙和外壕,村落、台子之 间则是布满水塘、洼地的开阔地,地形易守难攻。这里原是李弥兵团防区,筑有工事,黄百韬兵团到达后,迅速改进、加强了原有工事,形成了以土台子为依托,地 堡群为骨干,每个自然村落都成为具有独立防御能力的坚固支撑点,交通壕纵横交错,兵力、火力相互支援的集团式环形防御阵地。为防止解放军渗透突破,在村落 之间也构筑地堡群,以交叉火力控制间隙地区。
  11月11日,解放军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华野以第4、6、8、9、13纵队和特种兵纵 队的大炮、坦克组成突击集团,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渠统一指挥,担负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任务。而以第7、10、11纵队为正面阻援集团,第2、12、鲁中南纵和 中野11纵为迂回打援集团,从这一部署来看,打援兵力大于攻坚,一方面是敌增援部队战斗力较强,阻击地形平坦也不利于打援,需要布置较多兵力;另一方面碾 庄地区狭小,难以展开更多部队。但以五个纵队攻击黄百韬兵团四个军,兵力上并不占绝对优势,这也预示着碾庄攻坚必是一场苦战。
  当晚碾庄外围作战打响,6纵首先攻击张庄之敌,由于认为敌是溃退之师,有轻敌思想,加上刚经过长途行军,仓促投入攻击,激战一夜仅占了村里几处房屋。
  11月12日,4纵攻击碾庄以北小牙庄、尤家湖的第25军,6纵、13纵协同攻击彭庄、贺台子 的第100军,8纵攻击碾庄以东大院上、吴庄的第64军,9纵攻击碾庄以南的第44军。各纵均采用连续突击战术,猛打猛攻,但这一带房屋分散,水塘、洼地 密布,易守难攻,伤亡较大而进展缓慢。
  解放军的攻坚作战异常艰难
  同一天,国民党空军派飞机向碾庄空投对空联络电台,飞机在碾庄上空发生故障而坠毁,飞机上的空军通讯科少校科长跳伞落到碾庄,进一步密切了陆空联络,黄百韬喜形于色,叫道:&天助我也!&
  11月13日,解放军继续猛攻,由于黄百韬兵团四个军八个师近十万人,集中在方圆仅十里的地 域,使解放军擅长的穿插分割,逐一消灭的战术无法实现,只能逐村逐屋争夺。尤其是黄百韬兵团中的第64军,虽是广东军,但极善防守,往往把地堡作为诱饵, 并不布置部队,而是在地堡两侧的散兵壕里部署小部队,专门以火力杀伤企图爆破地堡的爆破组。村里的防御工事射击孔大都贴地而建,难以被炮火摧毁,有的工事 还筑成夹墙式,当解放军突破后,再从后面进行射击。村落一被占领,立即组织炮火实施密集轰击,然后进行反击。还适时召唤空军轰炸解放军攻击出发阵地,以瓦 解解放军的攻势。在这种战术面前,解放军伤亡极大,如6纵攻击64军唐家楼阵地,6纵作为华野攻坚力较强的部队,投入两个主力团经一夜激战,以伤亡过半的 代价,才攻下半个村子。
  摘自《大决战》 作者:周明
黄百韬,原籍广东梅州,被称为国民党军中的杂牌悍将。他在抗战时期曾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 变,...杂牌军中诞生的将星--作者- 雨庵国军一向以嫡系为主力,中坚,象,,18军,第五军,新一军,,很少有人知道被瞧不起的杂牌军也冒出了王牌将星,他就是。他率领,是中原战场主力,作用巨大,参加的重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有:1、苏北系列攻坚战2、孟良崮增援战3、南麻、临朐增援战4、胶东扫荡战5、大别山战斗6、盐南战役7、8、沭阳进攻战胜利。每一个战役、战斗都对战局有重大作用。其战功及作用仅次于五军和18军。可是标准杂牌,字焕然,原籍广东,生于天津,先在,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当传令兵,李失败后,投降张宗昌,后又随张宗昌部下徐源泉投降蒋介石,升师长,蒋送黄进陆大特别班第三期学习。先后在冯玉祥第六战区,鹿钟麟冀察战区做参谋长。47年1月10日,黄率部攻占苏北沐阳,18日进攻新安镇地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期间,黄指挥25师,,当他发现孤军突出,迅速命令张灵甫回撤至垛庄桃圩之线,与25师,83师靠拢。张灵甫狂妄自大,自恃兵力强大,不听黄之指挥劝告,在孟良崮陷入重围。陷入重围之后,只有25师增援最为积极,黄倾25师全部兵力不顾牺牲,不顾伤亡拼死增援,在遭到重大伤亡后,先后攻占三山店,交界墩,界牌等地,在进攻最后一道阵地天马岭,险些成功,华野1纵也无法阻挡,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纵一个营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致功亏一篑,74师全军覆没。没有这一个营的碰巧经过,74师将被黄百韬救出。47年6月,国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第三次全线进攻,在决定山东解放区生死存亡的二次战役中,即南麻、临朐战役中,黄率部增援,冒死血战先后解了南麻,临朐之围,在南麻牛心崮战斗中,7纵成钧同志被25军特等射手击中,受了重伤。(成钧同志是华野12个纵队中唯一临阵受伤的)。当时我军对成均受伤严格保密,原因有二;1,怕影响士气。2,怕敌人吹牛。在这两次决定性的战役中,由于25师拼死作战增援,才获得最后胜利,而25师伤亡很大,团营长死伤半数以上,官兵伤亡数千人。这个战役,25师战功卓著。国军南麻、临朐战役的巨大胜利,使共军彻底丧失沂蒙山根据地,沂蒙山区根据地失守,使华野进入最困难,最黑暗的艰苦时期。在一对一攻坚战,遭遇战,或防守战,华野不是25师对手,这可从粟裕总结南麻,临朐战役报告中清楚看到这个问题,粟裕批评打援的7纵,和地方武装,渤海军区3个团时说:“可是我们打援的部队不大得力,甚至在敌我相等的兵力下还堵不住他”。(《粟裕文集》322页)沂蒙山区彻底地占领后,25师已成为主力军,被派往胶东半岛,扫荡胶东进攻烟台,彻底切断东北共军与山东共军联系,初期,山东很大部分人员物资是通过烟台到东北的。胶东半岛是连接关内、关外最重要跳板,又是山东我军最后一块根据地,医院、伤员、兵工厂、后方机关都集中在胶东。所以国军确定三大战略目标(和两个重点)即为占领政治根据地延安,占领根据地沂蒙山,占领交通供应根据地胶东及烟台,开始后,烟台与苏军控制下的大连航运往来频繁,东北我军兵工厂制造的炮弹,炸药,枪支和药品,布匹等物资,源源不断海运烟台,再由陆路运到华野部队和冀鲁豫解放区,支持关内,华野从北朝鲜采购的军火弹药亦从大连转运胶东半岛,胶东已成为重要交通要冲是万万丢不得的,为了掐断解放军最后生命线,这最后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占领胶东和烟台,即由25师为主力来完成。而胶东我军与敌对抗的总共有2、7、9、及新成立的13纵及大量地方武装,其中2、7、9纵遭受南麻、临朐战役重创后,无力作战,基本都在休整补充。主要由13纵和其他地方武装打阻击,保卫胶东,以13纵和地方武装与25师较量,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只能迟滞敌人,拖拖时间而已,失败是早晚的事。8月8日,25师抵潍县,10日到寒亭,21日占领昌邑,8月底与友军会师高密,9月7日,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大规模战斗,25师108旅进攻平度,激战终日,打垮了击破13纵39师及其他部队坚强阻击,9月8日上午占领平度,黄部作战极为机警,战术有点像解放军,平度外围曲格庄阻击战中,13纵39师116团虽然战力悬殊,仍然奋勇抵抗,我军一个重机枪排火力猛烈,阻挡了25师前进道路,25师108旅派出20余人伪装成前线撤下来的解放军,绕到了这个重机枪排的阵地上,一举打死打伤我军十几名,占领了阵地。108旅攻击精神旺盛,敢于夜战,进攻平度西关,白天没能攻下,晚上继续进攻,进行夜战,顺利占领平度城。9月中旬兵锋直指莱阳,于莱阳外围水沟头、大野头山区与阻击的解放军13纵39师、南海军区一团展开激战,经一天生死搏斗,彻底击溃守军,莱阳守军在失去外围屏障后,无法再战,节节后退,108旅于18日占领胶东中心城市莱阳,(莱阳是胶东仅次于烟台大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共两军后来为莱阳进行了猛烈的争夺战)。占领莱阳后,25师最后目标就是烟台,但据可靠情报表明,解放军已在烟台外围正面,沿烟青公路构筑了大量大纵深防御工事,准备死守决战,如正面进攻势必伤亡重大。黄百韬深通谋略,经仔细筹划,决定避实击虚,进行迂回作战,绕开我军正面大纵深防御阵地,决定向北先攻占栖霞、福山,然后从福山经侧翼进攻我军设防薄弱烟台侧翼,9月20日,108旅出其不意地向栖霞进攻,大出解放军意外,烟台正面设防我军措不及防,9月26日占领栖霞、随后占领福山,随后从福山方向进攻烟台,10月1日攻占烟台。彻底切断东北解放军军与山东解放军海上通道,缴获战利品巨大,被授“光华宝鼎勋章”一枚。烟台市内外物资极多,仅在烟台郊外山区发现一个巨型地下仓库,其中物资堆积如山,难以数计,有军毯、军服、布料、呢绒、汽油等各种大量物资。借战胜余威,108旅派出一个团于10月2日攻占牟平,并继续扩大战果,向威海推进,中途遭东海军分区独立三团、民兵和地方武装坚强阻击,同时友邻54师因胶河战役抽走,不得不退回烟台。胶东半岛有三大出海口,青岛、烟台、威海。为了彻底切断胶东出海口,拿下最后港口:威海。9月13日,25师322团再次向威海市区发动总攻,东海军分区独立1、2、3团以三个团绝对优势兵力阻击也未能阻住,反复激战,而322团也因兵力不足,无法突进市区,于是占领郊外制高点棉花山、东山花园、刁山一线阵地。架起炮阵地,切断威海对外海运通道。顺利完成封锁胶东战略任务。48年4月12日,黄率25师,4师组成南线兵团,与张雪中率领的72师与83师组成北线兵团,南北对进,企图全歼苏北兵团华野2纵,11纵,12纵于盐城,阜宁以东滨海地区。5月23日,韦国清本打算先集中优势兵力,2纵,11纵消灭整25师,第4师,经过激烈战斗后,发觉碰上了硬钉子,一对一战斗完全占下风。2纵,11纵不敌25师,且伤亡重大。25师并不断发起反攻,向前推进,随后南北二线敌军包夹苏北兵团。5月底国军南北兵团在合德会师,形成合围,形势万分危急,许多同志悲观失望,准备拼命,但在韦国清同志正确指挥下,经27日,28日,29日3天激战,虽损失惨重,仍于6月2日突出包围圈,韦为此急电军委请求支援。战后,整个盐南地区人员和物资受到重大损失,我高级领导人多人被捕和牺牲。苏北战场主动权重新为国军掌握。48年6月,著名的爆发,黄在这个战役中立下头功,战功卓著,战后蒋介石亲自为黄佩带。曾有同道友人问我,黄到底在中有何战功,竟受到如此殊荣。是的,过去所有出版物由于描述不清,资料不齐,确实令大家不太清楚,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豫东战役共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开封战役,顺利成功,第二阶段、睢杞战役,不太成功,只完成一半,原因何在,黄部奇军杀出。区兵团二师1旅,只消灭1师1旅,且自己伤亡重大。例如,以6纵4个团围歼75师16旅47团二个营的杨拐战斗,也打成了败仗,伤亡超过2000余人。睢杞战役以消灭区寿年兵团为目标,区兵团以72师,75师,新21旅组成,开始顺利达成了围歼75师及新21旅于龙王店及周围村庄任务,准备转兵进攻位于杞县铁佛寺72师,国军为增援中原战场,以黄25师为主,并入第3快速纵队,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兵团,星夜来援,救援72师,当时共军对黄的来援是没有准备的。共军以5军,18军为主要可能增援对象,作了充分准备,以华野3,8,10,两广纵队,4个纵队阻击五军和83师,以中野阻击胡琏,吴绍周兵团。黄兵团突然杀到是“刺斜里杀出了程咬金,”令共军措手不及,只得令王秉璋司令率领中野11纵由东小楼出发阻击黄兵团,中野11纵之32,31旅急驰逻岗,董店一线设防,谁知黄兵团行动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势,已越过这两地,32,31旅在急行军中分别于张连池,伯党集一线与25师展开遭遇战,虽然略迟滞了25师推进,但伤亡重大,(自称伤亡1700余人。但战后将33旅,拆散并入32,31旅,伤亡应远远大于1700余人)只得败下阵来,使1纵1师陷入被黄兵团及72师夹击的危险境地。黄兵团迅速靠近铁佛寺,华野不得不停攻铁佛寺72师,使得72师得以完整脱险。日后成为邱清泉兵团主力。由于黄兵团威胁太大,华野转兵进攻黄兵团,抽调主力,1、4、6、8及两广纵队围攻黄兵团于帝丘店,开始了豫东战役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则是以失败告终。可以说粟裕第三阶段作战决策是错误的,经开封,睢杞,2阶段作战后,华野伤亡又大,又疲惫,已成强弩之末,应见好就收,但粟裕口张得太大,勉为其难,造成了虎头蛇尾。区寿年被俘后曾对与粟说:“你胃口太大,违反了兵家之道,接下来要失败。”粟不以为然。再说整25师见华野蜂拥而上,镇定地退入帝丘店为中心的村庄内防守,华野不顾伤亡,日以继夜猛攻,希望一鼓作气吃掉25师,黄部连日血战,形势危急,黄一面奋战,一面苦思破敌之策。曾国藩名句给他很大启发,即“凡善亦者,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于是他亲率2营部队,在4辆掩护下,反守为攻,发动逆袭,创造了国军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唯一战例,他的参谋长死劝也未拦住他。面对绝对优势共军,他的部队伤亡重大,108旅团长李景春也重伤倒地,黄本人也受伤,仍大呼口号,死战不退,部队受司令激励、鼓舞,拼死猛冲猛打,一举夺回田花园、刘楼、刘庄等村庄,遏制了华野进攻势头,稳定了阵线,这一仗打得昏天黑地,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几个外围村庄的收复,和交警总队坚守陈岗,彻底破坏了粟裕7月5日总攻的计划,意义十分重大,确保了帝丘店的安全。与此同时邱清泉五军采用大迂回战法,绕到包围黄兵团华野部队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全线击溃了华野,并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黄河边上,俘虏了几千名伤员,据粟向委报告,被俘虏伤员几百人,但据战果统计,被俘3598人,〈〈全国解放战争史卷3〉〉409页,那么邱兵团俘几千人伤员说法较为可信。在谈到睢杞和帝丘店战役时,皮定钧同志说:“此次战役,我们杀伤敌军也很大,要谈起来,我们就是杀伤敌军一个整师,但是我们“三弟兄”(华野1、4、6纵)都残废了”。《皮定钧日记》228页。1、4、6纵是阻击黄兵团和围攻黄兵团的主力。黄率以基本日式装备为主25师(《全国解放战争史》卷2。),屡屡重创以美式装备为主的华野,纯属不易,豫东战役,25师重创中野11纵,救出整编72师,面对绝对优势共军,坚守帝丘店,亲率部发动反攻,会同邱兵团,大破华野于帝丘店,所以把最高荣誉给他是很正确的。7兵团成立后,黄指挥64、63军取得了辉煌的沭阳进攻战的胜利,我将另外著文叙述,这里就不讲了。爆发后,黄升任七兵团司令官,率部7万余人在碾庄被华野重兵集团包围,黄率部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坚守了15天,(48年11月8日22日),给华野造成了巨大伤亡,华野共伤亡4,9万人,近5万,是整个解放军伤亡最大一仗,超过双堆集伤亡。使战后粟裕紧张地一下昏了过去。这比起王耀武率10万大军守坚城济南只守一周,形成了鲜明对比。结束后,黄与25军付军长杨廷宴一起突围冲了出来,在途中,黄拔枪自杀身亡,结束了反共反人民的一生。自杀前,拿出名片一张,在背后写上“黄百韬尽忠报国”,交给副军长杨廷宴,请其转交蒋介石,以表示其反动立场和决心。伯玉修改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粟裕攻打碾庒黄百韬为何将陈士榘换为谭震林、王建安?
粟裕攻打碾庒黄百韬为何将陈士榘换为谭震林、王建安?&&&&&&&&&&&&&&&&&&&&&&&&&&&&&&&&&&&&& 张雄文&&&&&&&&&&&&&&& 选自《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摘要:粟裕召开会议,鉴于陈士榘个人统一指挥攻击集团有操作上的难度,改由指挥机构比较健全的山东兵团即由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参见张震回忆)。&&&& 粟裕自然不会忘记毛泽东给的这份军令状。&&&& 黄百韬尽管异常骁勇,堪为国民党军的良将,但在淮海战场却“骁勇”不起来,成为粟裕第一个下手的目标,最终结结实实做了砧板上的“肉”。&&&& 11月10日开始,被粟裕又一次包围的他,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在碾庄一带不慌不忙转入防御,等待“精诚团结”的友军增援奇迹再次出现。&&&& 他因祸得福,算是选对了地方。&&&& 碾庄位于陇海路以北,运河以西,有10多个鸡犬相闻的小村落。这一带经常洪水肆虐,老百姓想了一个法子,将房屋建在两三米高的地基上,俗称土台子,成为打仗时防守的天然屏障。&&&& 村庄四周还有两三米高的土围墙和外壕、村落,土台子之间则是布满水塘、洼地的开阔地,易守难攻。&&&& 更为有利的是,这里原为李弥兵团的防区,黄百韬如今坐享其成,有了现成的坚固工事。&&&& 李弥以当年临朐战役中抗住粟裕几个主力纵队围攻的堡垒构筑技术,依托土台子,以地堡群为骨干,每个村落都构成独立防御的坚固支撑点。各支撑点又都采取子母堡式交通壕散兵坑,交通壕则纵横交错。&&&& 这是一个兵力、火力相互支援的集团式环形阵地。&&&& 为防止华东野战军渗透突破,黄百韬在村落之间也见缝插针,构筑了星星点点的地堡群,以交叉火力控制间隙地区。&&&& 11月11日,粟裕完成了对黄百韬的包围。&&&& 他将华东野战军指挥部设在了运河以西的议堂,这里是当年曹操议事的地方,并由此得名。第二天,他又将指挥部搬到离碾庄不到10里的过满山,就近指挥围歼黄百韬。这是粟裕的惯常做法。他后来回忆说,在历次战役中,“我的指挥位置尽力向前推,以便及时了解情况,直接指挥主攻部队1。”&&&& 他的作战参谋秦叔瑾也回忆,打起运动战来,粟裕“总靠前指挥,不顾自身安危,在战斗最激烈时,他常带少数参谋、侦察、警卫人员,到突击重点方向,指挥督阵”。他说:“勇将一见他,敬听他的指示,精神抖擞,部队知他到场,胜利信心倍增,个别懦将一见他,表现紧张,缩手缩脚,背后说他‘火烧屁股’2。”&&&& 粟裕一到过满山,没有直接进指挥部,而是带着警卫员上了山,站在一棵小树边,举起望远镜观察战场。警卫员连忙提醒他注意安全,他才谨慎地换了一个位置。&&&& 不只警卫员担心他的安危,毛泽东也在牵挂他。&&&& 粟裕抵达过满山的当天,毛泽东便发来电报,指出华野指挥位置太靠前,要后撤10里3。&&&& 第二天凌晨,粟裕将华野指挥部南移到土山镇东南的火神庙,离碾庄也还是不到30里。他在作战室简单地搭了一张行军床,吃住全在此处。&&&& 这个地方,北可眺望碾庄地区的整个战场,西可与阻援打援部队保持密切联系,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指挥位置。直到全歼黄百韬,粟裕才离开此地。&&&& 包围黄百韬后,他调整了原来的部署,将华东野战军分成三个集团,分别交由麾下三员大将陈士榘、宋时轮、韦国清负责:&&&& 一、以4纵、6纵、8纵、9纵、13纵和特纵的大炮、坦克组成突击集团,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负责围歼黄百韬;&&& 二、以7纵、10纵、11纵为正面阻援集团,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负责阻击由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 三、以2纵、12纵、鲁中南纵队和中野11纵为迂回打援集团,由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副政委吉洛指挥,负责截断邱清泉、李弥兵团东援后的退路(参加粟裕文选》)。&&&& 粟裕的阻援、打援有7个纵队,多于攻坚的5个纵队,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国民党军增援部队战斗力较强,阻击地段的地形平坦,几乎没有什么纵深,不利于打援,需要配置较多兵力;二是碾庄地区狭小,攻坚集团难以展开更多部队。蒋介石的将领们对此体会很深。&&&& 13兵团司令李弥不久后便向战地视察官李以劻诉苦,要他转告蒋介石:“敌人有计划来先歼黄百韬,因此他的打援部队多于我们解围部队,我的当面就有两个纵队以上兵力,所以前进艰难4。”&&&& 11月11日晚上,碾庄周边作战打响。&&&& 6纵司令员王必成率部率先进攻碾庄。由于认为黄百韬是溃退之师,部队有轻敌思想,加上刚经过长途行军,仓促投入攻击,6纵17师2个团苦战一夜,仅攻占几处房屋。第二天,不信邪的17师继续猛攻,碾庄车站与附近村落的国民党军也接连赶过来增援,但均被击退。&&&& 天黑后,张庄守军害怕与华野部队夜战,向北突围,但一出村子,没有了工事的依托,很快就被击溃。&&&& 11月12日,华东野战军突击集团6员虎将同时出手:陶勇率4纵攻击碾庄以北小牙庄、尤家湖的25军;王必成的6纵、周志坚的13纵协同攻击彭庄、贺台子的100军;张仁初率8纵攻击碾庄以东大院上、吴庄的64军;聂凤智率9纵攻击碾庄以南的44军。&&&& 这6员虎将都采取连续突击战术,猛打猛攻,但这一带村落星罗棋布,房屋分散,水塘、洼地密布,易守难攻,又由于黄百韬4个军近10万人集中在方圆仅10里的狭小地域,华东野战军擅长的穿插分割、逐一歼灭的战术无法实施,所以伤亡较大而进展缓慢。&&&& 这一天,蒋介石的空军向黄百韬空投联络电台,飞机在碾庄上空发生故障而坠毁,飞机上的空军通讯科少校科长跳伞落到碾庄。&&&& 这个意外进一步密切了陆空联络,黄百韬喜形于色,说:“此乃天助我也!”&&&& 但他的日子其实也同样不好过。因为阵地狭窄,部队拥挤,在华东野战军特纵猛烈的炮火下,整连整营随阵地一起灰飞烟灭的情况也常常有。&&&& 蒋介石一面急催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6万人东进解围,一面致电黄百韬,慰勉有加,要他“激励官兵,鼓起最后5分钟之精神,坚守待援”。&&&& 从11月13日到14日,华东野战军突击集团6个纵队连续猛攻已有3天,进展却异常缓慢,伤亡逐日增多。&&&& 刘峙喜出望外,搞了一个“庆祝”仪式,国民党的中央社,也就是早已成为粟裕俘虏的整编74师57旅旅长陈嘘云所说“出了名的谣言公司”的记者们,又汗流浃背忙活了一阵。&&&& 正在台湾落寞无聊的陈诚知道后,也拍案大叫:“黄百韬真英雄也!”&&&& 粟裕当然很恼火。&&&& 负责攻打贺台子等几个村庄,却打得不好的13纵司令员周志坚便挨了粟裕的批评,他后来回忆说:&&&& 我心头很沉重,回到纵队指挥所,参谋报告说,粟裕同志要和我说话。我接过话筒,里面传来粟裕同志的声音:“攻击刚开始,你们部队伤亡就这么大,进展也很慢,下去整顿一下再打。”&&& 粟老总严厉地批评了我们。我拿着话筒,一句话也没有说。首长的批评是对的,我从心里接受5。&&&& 但“粟老总”发过脾气后,并没有一味责备部下,自己也在思考攻击受阻的原因。他发现,由于部队在前一时期追击黄百韬进展太快,加上战斗激烈弹药消耗很大,后勤补给发生了困难。有的部队已用完了所带的3个基数的弹药;粮食也供应不上,有的部队甚至把当地老百姓的麦种和杂粮都吃完了。&&&& 因此,他急令后方火速运送弹药、粮食。&&&& 对于战事进展缓慢的原因,他也在开展调查,并思考对策。&&&& 他派出华野指挥部的一位参谋到前沿阵地了解情况。参谋回来说,黄百韬难打!100米宽的正面就有20多挺机枪!&&&& 粟裕又亲自到指挥部附近的野战医院,了解伤亡数字,发现实际情况比部队上报的严重。&&&& 回到指挥部后,他直接和4纵司令员陶勇通话询问伤亡情况。&&&& 陶勇是粟裕最喜欢的爱将之一,起初不想让老首长担心,试图有所隐瞒,但被粟裕“识破”,只好如实汇报说“伤亡情况很严重”,已达4300多人。不过,他请老首长放心,说“我们坚决完成作战任务!”&&&& 粟裕放下电话,静静地沉思,最后得出了几个原因:&&&& 一是围歼黄百韬是一个大仗、硬仗。黄百韬拥有5个军,战斗力中等偏上,一次战役歼灭5个军的大仗,华野过去还没打过。这必然带来兵力使用和战术技术等许多新问题,增加指挥与作战过程中的难度。&&& 二是黄百韬已由运动之敌变为驻守之敌,并且有完整的防御阵地。华野指挥部战前虽曾提醒部队,要严格区分运动之敌与驻止之敌的打法,并指令9纵采取近迫作业,但是部队动作太快,许多准备一时难以完成。&&& 三是部队随到随打,炮兵没有跟上,各个部队之间,步兵炮兵之间,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 找出了问题的症结,粟裕便于11月14日晚上迅速召集主攻的纵队司令员陶勇、王必成(王必成因正在部署攻击彭庄,指派副司令员皮定均代替出席)、张仁初、聂凤智、周志坚、陈锐霆,以及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等人开会,以调整部署,明确指挥关系,区分任务,改进战法。&&&& 会议一直开到午夜24时。会上,粟裕指出了进展不快的原因,并一一分析了对策,最后决定:&&&& 一、战法上,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首先攻打较弱的44军、100军,后打较强的25军、64军。&&& 二、战术上,明确由野战攻击转为近迫作业。要求利用暗夜把交通壕挖到敌占村庄附近,距敌前沿阵地50米至30米处。&&& 三、指挥上,鉴于陈士榘个人统一指挥攻击集团有操作上的难度,改由指挥机构比较健全的山东兵团即由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参见张震回忆)。&&&& 他还决定,将特种兵纵队和各纵直属重炮共80门,集中编为3个炮兵群,以便步炮统一协调。……&&& 11月15日,粟裕与毛泽东决定诱歼增援的邱清泉、李弥,围歼黄百韬的行动暂停。粟裕抓住这一时间,加紧土工近迫作业。&&&& 5个主攻的步兵纵队按照他的统一部署,迅速挥锹抡镐,干起了民工的活儿。一条条坑道悄无声息地向前推进,直到黄百韬阵地前沿约100公尺处。……日,攻坚集团开始继续进攻,黄百韬残部的覆没已不成问题,粟裕决定前进到西线指挥。他将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搬到双沟东北的小楼,指挥重心也随即转向对徐州援军的阻击作战上。&&& 毛泽东接到他的行踪汇报电报以后,复电说:“粟到韦(国清)吉(洛)处指挥极好2。”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作家、文史学者。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大学经贸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名将粟裕珍闻录》、《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蒋介石的枪杆子》等书。
联系方式: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百韬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