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比赛作文中排头兵有什么作用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开发区六小四年级开展拔河比赛活动
17:21:56 &点击:53
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扬团队精神,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并为了给紧张的复习生活增添一些乐趣,1月22日下午,开发区六小四年级学生进行了拔河比赛。
学生们早早换上了轻便的运动装,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准备大战。随着比赛的哨声响起,学生们双手紧握长绳,憋足了劲拼命往后拉,班主任也在队伍旁边助阵加油,恨不得抓起绳子跟学生一起努力!加油声、呐喊声占据了操场的每一个角落,拉拉队用尽浑身解数为自己小组呐喊助威,而正在参赛的选手们更是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一张张憋得通红的脸,一声声整齐响亮的口号都化作了力量,凝聚在那条拔河的麻绳上。整个赛场上呐喊声、叹息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师生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在整个拔河比赛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既做到了和睦相处,又相互间增加了解,整个校园和谐气氛十分高涨。
本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们的意志品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丰富了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也充分体现学生们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
撰稿人:罗征&& 校对人:林玉霞&&& 撰稿单位:开发区教育事务指导中心
火炬开发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地址: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大楼535室 电话:1或,传真: 邮箱:
版权所有:中山火炬开发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开发维护:华创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发挥经济发展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发布日期:
来源:兴化市新闻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
作者:张巍巍
]陆晓声在开发区调研时,希望开发区&&
发挥经济发展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
市委书记陆晓声在开发区企业调研。
&&&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刚刚结束,6月30日上午,市委书记陆晓声就来到兴化经济开发区调研。他希望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好全市经济发展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
&&& 今年以来,开发区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财政收入2.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4%、57.1%,顺利实现了&双过半&。在具体工作中,开发区注重突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加大建设投入、改善园区环境,加强服务引导、扶持企业发展,化解突出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就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发区将围绕&三个明显&奋斗目标,坚持提速扩量与转型升级的有机统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并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园区建设、企业培育和队伍建设四大重点工作。
&&& 陆晓声对开发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就兴化而言,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实施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水平,以及招商引资的成效如何,首先看开发区。当前开发区框架进一步拉开、项目不断进入园区,发展的潜力不断显现,对开发区今后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
&&& 陆晓声强调,抓好开发区的工作,&抓手&是招商引资,是大项目、好项目。招商引资是开发区乃至全市工业经济目前和很长一段时期内必须要抓的一个重中之重的工作。这个&抓手&抓不牢、抓不准、抓不好,加快开发区和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要讲投资强度、要讲投入产出,尤其是要在打造产业链上下功夫。我们要招商选资,要招引大项目、好项目,能够对我们的科学发展有贡献的项目。要做到内外并举,只要是好项目,不管外资项目还是内资项目都要同样服务好、建设好。同时,要建强招商队伍,各部门要做好服务,使我们的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陆晓声同时要求开发区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保护好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
&&& 陆晓声还先后到顶康食品有限公司、五得利集团兴化面粉有限公司、江苏德创制管有限公司、顶级手套兴化有限公司等开发区的企业实地了解了企业发展情况。
&&& 市领导吉天鹏、赵旭东参加调研。建设系统要在『五水共治』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今年是全省“五水共治”(治污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防洪水)的全面铺开之年.省建设厅是“五水共治”工作的重要责任部门,今年年初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全力推进,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建设系统“五水共治”各项工作.
浙江省建设厅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向晓梅:关于高度重视广东在国家打造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排头兵作用的建议 广东人大网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您现在:&&&
浏览字体:
向晓梅:关于高度重视广东在国家打造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排头兵作用的建议
  海上丝绸之路自中国东南部沿海出发出发,环绕南亚各国,西北直通埃及、土耳其,西南直抵非洲肯尼亚,行程(航线)数倍于路上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古代海上交通大动脉。
  步入新世纪,世界各国掀起经略海洋的热潮,沉寂千年的古丝路,再度为世人瞩目。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门强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出访东盟等国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新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一个由考古发现重新勾勒的版图,而是经贸合作、文化传播和城市影响力“借船出海”的新思路。新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不仅仅局限在经贸领域,而是立体、的涉及贸易、金融、文化、基础设施、生态共建等全方位的合作交流,是一条和平、开放、互利互惠寻求多赢的纽带,它将中国与埃及、波斯、印度、希腊等世界文化发源地紧密连接,形成跨越亚欧非的海上文化大动脉,成为一条促进人类和平友谊繁荣发展和文明对话的道路。
  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希望与东盟国家通过建立海洋合作伙伴关系,这将有助于双方各类矛盾的化解。对于中国未来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及港口合作,推动中国一直积极倡议建立的“中国-东盟海洋伙伴关系”和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强化通道建设,实现中国与东盟的互联联通,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新的“钻石十年”,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广东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建设广东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排头兵为突破口,力促“10+1”合作重心由陆地转向海洋,打造“南海海洋产业国际集聚区”,打通与东盟协作的海上通道,确立广东在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排头兵”地位,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
  一、依据:广东在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广东和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血脉相融、商脉相连,这是双方进行文化交流的有利因素。与广西和云南相比,广东有经济优势;与以长三角为中心的东部相比,广东有地缘优势,与东盟之间的运输距离最短,并有诸多深水良港与东盟通航,运输费用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广东在建设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优势排头兵地位难以被他人取代。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将自身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增长优势。
  1、绵长恒远的历史渊源优势。广东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外海上贸易的枢纽,东西文明交汇的中心,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先进的造船技术、丰饶的物产资源和发达的手工业,早在秦汉时广东就已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秦汉的番禺港、徐闻港,到唐宋的广州港、扶胥港,明清的黄埔港、“广州十三行”,再到如今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它们见证着广东二千多年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全国各地的丝绸、陶瓷、茶叶、工艺品齐聚广东,远销海外。广州早在唐宋时期已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世界知名的国际大都会。明清实行海禁,广州保留“一口通商”的地位,成为明清海上丝绸之路 环球贸易的唯一大港, 航线遍及亚、欧、美、澳各大洲。
  2、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优势。广东处于新崛起的西太平洋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近的地区,已开通众多国际航线,建立了与亚洲其他地区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联系。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全球海洋航线的重要节点,是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的前沿阵地。广东地处华南经济圈的核心区,紧邻福建、海南、台湾、广西等沿海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我国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广东地处东亚板块与东南亚板块的结合位置,是两个板块之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必经之地。广东是华南乃至中南和西南地区物流运输的枢纽,还具有毗邻港澳、商贸服务业发达的优势,是内地与东盟商品进出的重要集散地。泛珠三角各省区资源丰富,产业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区域间的经贸合作频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东正发挥着桥梁、排头兵和吸纳辐射作用,致力成为此区域合作中的交通中心、经济辐射中心、开放型市场体系的示范窗口、区域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深加工和制造业基地、劳动力吸纳中心、能源需求中心、科研创新中心和珠江文化交流协作中心。
  3、血脉相连的华侨文化优势。广东人移居海外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他们漂洋过海将中华文化流播海外,又受海洋文化的融合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两地语言、文化相通,粤语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民间被广泛使用。东盟是粤籍华侨的主要聚居地,泰国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79%,印尼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49%,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分别有12%、57%和45%,粤语在这些地区广泛使用,华侨华人在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4、全球畅达的海上通道优势。广东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深水岸线,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等为全国性主要港口,潮州、揭阳、汕尾、惠州、虎门、中山、江门、阳江、茂名港其他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世界第5位。深圳港标准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50万标准箱,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世界第4位。广东沿海航道初步形成以珠三角、粤东、粤西航道网为主的东西向通道。已建成多条20万、10万吨级的深水航道,与主要枢纽港相通,并有众多千吨级、百吨级航道与内河港口相连,并有多条国际航线与全球接轨,可通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沿岸国家。与东盟之间的运输距离最短,并有诸多深水良港与东盟通航,运输费用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5、实力雄厚的产业、资金、技术优势。广东具有良好的产业、资金、技术发展优势,具备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经济合作的基础。广东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制造中心之一,与东盟在制造业和技术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这是同为东盟之邻的广西和云南所不具备的。而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在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等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和较强的资金实力,珠三角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汽车、化工为主体的、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布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采购定单八成阻上落户珠三角,大批跨国企业亦把最终产品组装环节放在广东;同时广东特别是珠三角作为辐射东盟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性产品,而东盟在全球加工制造链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每年可以为广东提供大量的上游产品。广东企业投资、民间投资、社会投资潜力巨大。2012年,广东民间投资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177亿元,同时,广东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区域自主创新综合能力据全国第二,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多年居全国第一,为企业走进东盟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东盟多层次的经济状况可以与广东形成互补性的国际分工,与东盟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可以实行水平分工,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和对方市场,分享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可以实行产业转移式的垂直分工,利用其丰富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凭借自己的技术、资金优势,建立生产和销售网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合作密切的商贸往来优势。东盟是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也是广东第五大贸易伙伴,自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以来,广东不断加大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双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贸易额持续增长。2012年广东广东对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达923亿元。广东企业投资区域覆盖东盟10国,涉及家电、电子、轻工、纺织、电信等多个行业,成为投资东盟的大户。2000年,TCL在越南设立了第一个境外加工厂,此后,华为在吉隆坡设立区域总部,美的、格力等知名家电企业近年也陆续在东盟设立了境外生产基地,珠海中富等轻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加快投资步伐。中新知识城和中越贸易合作区进展顺利,广东湛江还利用区域优势建立“东盟产业园”,首届中国(广东)――东盟合作华商交流会也在在广东湛江举行,成为粤西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建议:重视并支持广东在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打造现代版的海上丝绸之路。
  进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与古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很大的差别,贸易的产品更为丰富,人员往来的方式更为多样,也具有全方位合作,多目标开发,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内涵。其重点是建设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参照TPP的标准逐步提高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的程度,特别要加快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方面的建设。依托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脉搏,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新特征,支持广东及各地市与东南亚国家重要省份和重要城市之间的合作机制建设,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的制度创新,打造现代版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争取国家支持,创新多层次的区域合作交流机制
  争取国家支持,主动参与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方案制定。积极推动成立由国家部委和相关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海上丝绸之路”联席会议机制,并争取常设联络机构设在广东。成立广东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依托广东省与东盟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以及新加坡-广东合作理事会会议、越南-广东合作协调会议、泰国-广东合作协调会议等现有合作机制框架,围绕“海”的主题来搭建广东-东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新机制。建立环南海地区港口、产业、城市等专业联盟及企业合作联盟,拓宽非正式、跨边界的民间协作渠道,加强区域内企业间的商机交流和项目合作。
  (二)从航海联系到立体的互联互通
  古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航海联系,以船只作为主要的贸易和人员往来运载工具。现代版的海上丝绸之路虽然海上往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已经不是唯一方式,而是一个立体的互联互通网络,包括航空,信息高路、高速铁路等。重点支持广东与东盟国家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其中东盟国家港口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加快建设连接东盟新加坡的高铁项目;支持参与东盟国家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密与东盟国家临海港口城市航线航班,加强广东沿海地市与东盟国家临海港口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同时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三)推动产业全面对接,力争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在广东先行先试
  在东盟“10+1”框架下,推动广东与环南海国家(地区)联手建设海陆基对接和海洋跨区域合作的“南海海洋产业国际集聚区”。重点选择IT制造、建筑陶瓷、家电三大产业,在南海周边物色拥有相应资源的国家建立转移园区。积极争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在南沙、前海、横琴和湛江先行先试,推动粤港澳自贸区与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政策对接。围绕与环北部湾及东盟的进出口通道和港口交通枢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加强广东与东盟国家港口城市的沟通与合作,以及与印尼等东盟国家的能源开发合作,共同构建广东-东盟能源及大宗原材料商品的绿色通道。
  (四)充分挖掘华商资源,助推广东“走出去”&
  多层面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东盟的推介力度, 建立与华商组织的互动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充分利用东盟华人社团及世界性华侨华人社团活动的平台,加强经贸推介,扩大对外影响,促进交流合作。 “借船出海”,通过华商的帮助寻找投资合作项目。充分利用东盟华商的销售网络,扩大“广东制造”走向东盟。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东盟国家设立广东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形成“广东制造”批发、销售的集散地。以侨引外、以侨促外,通过华人引领东盟政府官员、企业家、媒体高层到广东考察访问,增进对广东的认识和感情。
  (五)整合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广东海洋文化影响力
  支持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基础,建设永不落幕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览园” 。开发“四点一线广东海上丝路游”,举办“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节”,整合广东独特而丰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立体的宣传推介体系,举办“中国(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峰论坛”等活动,树立广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的品牌形象。
  (六)与环南海国家(地区)联动防灾,共建南海海洋生态保护区
  支持广东与与环南海国家(地区)合作制订“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生态环保共同行动计划”,在海洋环境预报与减灾系统、海洋濒危动物与生态系统保护、海洋气候变化、海洋污染与修复等方面深化国际合作,促进资源与信息共享。争取国家的支持,与南海周边国家或国际组织合作,共建“南海国际生态保护区”,在南海关键海域共同开展海洋生物保护、海洋污染防治与管理。另外,在争议海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打击海盗、毒品走私、海洋污染治理等问题上,可以建立由南海各方共同组成的国际安全合作机制,保证海路资源运输的安全,加强海上战略通道的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排头兵作用--专题专栏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排头兵作用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
  构建中原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实际,着眼于服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的战略举措。服务服从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既是国有企业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国有企业顺应趋势、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企业兴则中原兴,企业强则中原强。构建中原经济区,国有企业责无旁贷,使命光荣。
  从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属性看,国有企业必须担当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责任。国有企业既是市场竞争主体,也是我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历史证明,不论是在哪个时期、哪种条件,国有企业始终是国家和人民群众可以信赖、值得依靠的力量。中原经济区建设事关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国有企业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广大国有企业要自觉立足大局,服务大局,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
  从现实条件和产业基础看,国有企业能够担当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责任。从经济总量看,我省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省国有企业3500多户,较2003年减少51%;但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达到7600多亿元、2400多亿元,分别较2003年增长73%、74%。其中,33户省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达到4460亿元、1449亿元,分别较2003年增长245%、139%。从企业规模看,我省国有企业在大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去年,我省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共有16家,其中,国有企业11家,省管企业5家;全省百强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有46家。从所在行业看,我省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交通运输、化工、冶金、机械、金融、文化等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重点领域,在战略基础产业、战略支撑产业中居于主体地位,控制着全省的经济命脉。
  从发展目标和要求看,国有企业需要担当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责任。作为中原崛起的新坐标,中原经济区为国有企业营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宝贵机遇期,以更加高远的眼光审视企业,以更加明确的定位指导企业,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实现国有企业的新跨越。
  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使我省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国有企业尤其是省管企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全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切实发挥在构建中原经济区中的骨干和龙头作用。
  要立足大局谋划发展。国有企业要围绕打造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拉高发展坐标,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保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态势;要围绕“一载体、三体系”谋划企业发展,加快实施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优势资源向产业集聚区和中原城市群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向城市公共事业、基础行业、新兴产业集中;要围绕“三化”协调推进谋划企业发展,在培育壮大投融资平台、转变发展方式上狠下工夫,不断强化国有经济的引领、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确保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占据主动、抢占先机、拔得头筹。
  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构建中原经济区将给企业带来显著的政策机遇、市场机遇、改革机遇、合作机遇,多种机遇相互叠加将产生倍增效应,为国有企业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良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国有企业要抓住新一轮建设热潮,积极参与重大设施项目建设,争取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深化与央企、民企、外企等优势企业的项目合作、市场合作、技术合作,实施战略重组,打造一批航母型企业集团;要抓住扩大开放的机遇,大力实施“四资”运作,推动国有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要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实施跨行业、跨部门的资源整合,强化国有资本聚集效应。在未来5年,努力构建以千亿级企业为龙头、以百亿级企业为主体、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方阵。
  要加快产业升级支撑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交投集团、铁投公司、水投公司等企业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撬动作用,以土地、市场、政策、企业等城市资源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在工业领域,河南煤化、中平能化、安钢集团、郑煤机等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推进重点产业的重组整合,打造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河南投资集团、河南物资集团、河南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河南国合集团、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河南影视集团、中原信托、中原证券、河南文投等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为中原经济区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要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中原经济区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国有企业要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围绕构建充满活力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体系,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探索新路径、创立新机制,发挥国有企业的改革示范作用。要继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永葆“青春”、蓬勃发展植入活力基因。要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切实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定不移地突出主业、做强主业,推动非主业资产向关联企业集中。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走出一条持续创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要履行责任服务发展。国有企业要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广泛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决策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实际行动上来,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汇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协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备案序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拔河比赛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