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 Jasra是巴林在东部哪个地区国家的哪个城市

巴林的Ahmed Al-Fatch Center大清真寺和巴林博物馆一日游
本帖最后由 MissJessie 于
17:47 编辑 先概括下这个清真寺:不算很大,但是还算漂亮。整个清真寺由一个主楼和一个院子组成。
进入清真寺就要脱掉鞋子,袜子可以不脱。女生的话,会发一个袍子和头巾,把头发挡上,但是不是很严格,感觉不是那么死板的国家。
每周六清真寺开放参观,好像上午九点开始,从停车场那边的门进入。清真寺还提供免费的英文导游和中文讲解册,还有免费的明信片可以拿。
主楼分为两层,上面的是圆圆的顶,一楼大厅很大,二楼只有一圈,中间是直接可以看到一楼的那种。
大厅挺气派,地上铺的地毯,吊灯和窗户都很漂亮。
据说院子加上大厅,这个清真寺可以容纳7000人。
下面结合图片逛逛~早晨12点多出发去大清真寺,这个是清真寺旁边,不知道什么建筑还挺好看的~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EZ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大清真寺门口留影,进入大清真寺就是走这个门,面向停车场。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大清真寺的另一个角度,离开的时候照的: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Y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从这个门进入大清真寺: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Ea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一进门,就会有人给女生领到一个角落,发袍子穿,一般都是黑色的,不知道为啥给我发了个米白色。。。。同事非说是因为大码的没了,可是我觉得跟中东体积硕大的妇女们比起来,我很娇小啊~~~另外还给发免费的中文讲解册,还有一个免费的导游给讲解。 下面来看看里面。首先看看院子里: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Z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a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a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再看看那个楼里面:
这个是漂亮的大吊灯& &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Y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个是穆斯林祈祷的时候背诵的古兰经经文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Y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个是穆斯林起到之前要做的准备动作,左边是女子,右边是男子,可是怎么看怎么一样~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Z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个是那天一天五次的祈祷时间,这个会根据太阳升起的不同时间做调整。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Z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个是美丽的窗户。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Z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我在大堂看古兰经的样纸~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DY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最后来一张大清真寺的全景: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9/76/RU9cRRwD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接下来去了巴林博物馆,也就十多分钟车程~先概括下吧:跟的博物馆比起来有点小儿科,但是算是巴林应该去的景点,可以了解一下巴林的文化和习俗。
博物馆一共两层,里面讲解了古代阿拉伯以及穆斯林的生活习俗,还有一些古老的兵器和坟墓等等。
门票是1BD(我们是那天去的,1BD相当于16.5RMB)。
建筑比较现代,靠在海边~
这个是大门,有点现代艺术的味道。& && && && &&&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Y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个是博物馆门口的院子,各种现代雕塑~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BY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个是干巴巴了无生气的植物门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BY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这个是博物馆的门啦,进门后交1BD。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Y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古代巴林的兵器: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a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古代巴林的尸体。。。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Zg/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古代巴林的瓶瓶罐罐: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Zw/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精美的古兰经: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a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一些蜡像,用来模拟穆斯林以及阿拉伯人的生活,有点渗人。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ZQ/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老爷车一辆:
>" data-summary=' ' data-pic="/album/user/466/69/RU9TRBMCZA/index/670" data-url="campaign=weibo_share&category=bbs_read_pic">
在巴林两个月啦,后来的童鞋有啥问题可以问我~ 我尽量解答~~~O(∩_∩)O
帮美女顶一下,这一袭白衣真的好有味道啊~
赞一下楼主美眉!能拜托您帮忙搞几张清真寺和巴林国家博物馆的门票吗?
yincaigen88
& &清真寺周六免费开放,导游都是免费的,明信片,书,光盘都是免费滴~~~至于博物馆,门票才1BD,16.5元,一点不贵啊~~~门票还是一张挺好看的明信片~~~~
顺其自然零度
& &嘿嘿,谢啦谢啦~~~
清真寺周六免费开放,导游都是免费的,明信片,书,光盘都是免费滴~~~至于博物馆,门票才1BD,16.5元,一点不贵啊~~~门票还是一张挺好看的明信片~~~~
[哈哈那就拜托楼主美眉了!!!
MissJessie
& & 美女,请问巴林落地签是不是拒绝单身女性入境啊? 有没有要求资金证明?谢谢解答
mandarinteal
& &巴林貌似一直落地签,去年才改成需要签证。不过我是我们公司的巴林分公司给代办的,所以我不清楚具体怎么操作的。我去的时候,还真遇上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女人,没让过来,不知道后来怎么办的。
MissJessie
& & 怕怕。。没有男性家属陪同,没接待单位,不懂英文。。好像任何理由都可能被拒。。这落地签有P用啊
mandarinteal
& &没有男性陪同倒是没关系,因为巴林不讲究这个,衣服也是随便穿。
MissJessie 谢谢美女解答
我最近要去巴林公差,是不懂英语就办不了签证吗?另外和中国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同,我需要带哪些生活用品
去巴林是带人民币方便还是在国内兑换美金或者兑换巴林第纳尔
一滴水女人
带美金,到那儿后兑换第纳尔吧
一滴水女人
这个国家的签证好像很容易。
饮食的话不太好吃,不过超市里什么都有,可以买来自己做。
出门肯定是开车,走路基本不可能。
需要登录才能回复
快速登录:
>" data-summary=' ' >
相关游记帖
回复 22 | 查看 2551回复 51 | 查看 10186回复 63 | 查看 8187回复 11 | 查看 798回复 6 | 查看 714
穷游大洋洲
/link?url=hnpPHYlfSgSgM2qiOHTh8_jjuS14wVUPmmE-OvfRePqmYXJw1YJ2reD2jqENLm8HfwMfNN1uFMYt1-D3Jw7Fiq摇摆中的沙特后花园
作者:吕鹏
本文导读:
  对大多数男人来说,巴林的名气可能来自于F1。但对邻国的沙特男人来说,巴林的口碑则在于这是一个他们的“后花园”。由于巴林自古就是商品和人肉的贸易要塞,所以比起号称“保守”的沙特要开放很多。在地图上,如果观察中东地区,整个岛国小得几乎不知所终。但如果把地图放大到波斯湾地区,就会发现,夹在伊朗和沙特之间的小小巴林王国,却要在两位大汉之间博生存。所以这里要打理的,还有波斯湾政治动荡的后花园。  要不要去巴林,我犹豫了很久。由于离我居住的阿布扎比近在咫尺,去巴林度个周末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去过的朋友却用“小得可怜”来形容。可我偏偏喜欢往动荡的地方钻,想去看看不一样的场景。  最后的结果,不仅没看到骚乱,反而感到十分平静。整个巴林王国,虽是一个岛国,倒不如说是一个城市。朋友说这地方开车两小时就全部走遍了,这其实有点夸张。除了南部的大片油田,这个首都有五成土地都是荒漠和坟地,岛的西部是与沙特连接的跨海大桥和工业贸易区,游客自然不会去那里。人们集中的地方,主要就三块:机场区、市中心Manama以及北部的海岸一线。  唯一的遗产  如果将景物按自然和人文来分类,巴林基本没什么可称道的自然风景。唯一一处“自然”景观,就是号称“生命之树”的奇葩:一棵树,不知道从哪汲取了水源,孤零零地立在沙漠里。平心而论,这个景观可能更多地起到一种励志而非观赏作用。不过由于早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之前,巴林就已经是希腊和波斯两大帝国缠斗下被反复蹂躏的贸易港口,所以人文景观不少。两日行程,如果带着一颗感悟历史、参悟现实的心态,可看之处颇多。  除去那些光怪陆离的现代建筑、用豪华材料修建的大清真寺,海湾国家的人文景观,无外乎这么几种:几座葡萄牙人或者海盗修的城堡(其实叫碉堡更合适)、几座号称豪宅的老宅(和山西晋商的肯定不能比,但毕竟也是当年海湾的大户人家),以及几座为了追寻历史记忆而建的博物馆,里面散落着东西方贸易留下的历史碎片。相对于阿联酋这个历史贫乏的国家,巴林倒更像是另一个邻国阿曼,而所有的故事,都起源于东西方的贸易。  今天巴林仍然是海湾重要的港口、美军第五舰队的驻地。但东西方贸易的起源,还是要去博物馆才能寻找。巴林主要的博物馆有两个,一是巴林国家博物馆,有着美丽的海景,门票免费。来之前以为这只是一个草台博物馆,到了之后才发现,从建筑的现代化程度和布展的规模来说,巴林的博物馆在我所游走的中东诸国中属于上乘,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新兴国家的财力。展厅的面积很大,上下两层,涵盖了考古、社会、经济、墓葬、印刷、民俗各个方面。里面的一些藏品,不乏很有意思的物件,比如贵族下葬时用来盖住嘴巴和眼睛的金片,比如各种真金白银制作的古兰经,当然,也有上古时留下的墓葬。除了把海蛇放在里面活葬做祭品的“蛇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装小孩遗体的罐子――成人可以有一处穴位安身,而四五个小孩,则只能塞到一个大罐子里埋葬。更令人吃惊的是,整个巴林国,有5%的土地都是历史上留下的墓葬,由此可窥见当时贸易的繁华和人口的繁茂。  第二个博物馆在巴林堡旁,也是个现代化的新馆。博物馆展示的,除了墓葬,还有大量古时东西方贸易的商品,包括天朝的瓷器。对我来说,值得细细把玩的,是那些希腊化的物件。巴林在最早的时候,是波斯帝国的藩属。虽然亚历山大大帝自己从来没有征服过巴林,但是在他击败波斯的大流士之后,巴林的希腊化十分明显。  然而,巴林堡真正的主角,是那座葡萄牙殖民者修筑的城堡,这也是巴林唯一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整个城堡,虽然没有占据什么险要地形,但伴着蓝天绿水,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500年前这里必定是一处风水宝地。事实上,葡萄牙殖民者在波斯湾修建的城堡和要塞,基本都建在海边。原因很简单,便于收取过往船只的保护费,看过《加勒比海盗》的,都应该能想象出那种要塞里的军官的生活。  “巴太祖”的宫廷剧  今天的巴林人说的不是葡萄牙语。因为葡萄牙殖民者主要是在沿海的据点收收过路费,真正把这个国家殖民的,是大不列颠人。1783年,由于有西方人撑腰,巴林宣布从伊朗独立。可能最高领袖心里知道自己的实力,所以也就称呼自己是Hakim,大体上是“主公”或“地主”的意思。1820年英国入侵后,巴林成为“英国保护下的独立酋长国”,直到1971年随着海湾国家的那一轮“独立浪潮”宣布独立为“巴林酋长国”。时任领袖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抛弃了Hakim这个“地主”头衔,带上了“酋长”的帽子,尊称“埃米尔”。  如果想看看当时的酋长有多富,只需要驱车到一个叫Al Jasra House的老宅就可以了。年间的“巴林地主”就住在这里。巴林第一任酋长,也就是现任国王的老爹,1933年也出生在这里。这个巴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显然经过了翻新,像我这样驱车而来接受王室教育的国际友人,竟然还不止一个。可即便如此,室内的布置从一个“王室”的角度来说,依然可以说是简陋。可以想见,直到1931年,巴林最富裕的家庭也不过如此。一切都在1932年发生了改变。那一年,巴林发现了它的第一口油井。这口油井对巴林来说,无疑是繁荣的甘泉,以至于今天,还专门建有“第一油井博物馆”以示纪念。  巴林人开始享受石油带来的滚滚红利,感觉也开始好了起来。于是,到了2002年,巴林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在此之前,这个国家的正式名称只是“巴林酋长国”。2月14日,我们的主人公Hamad ibn Isa Al Khalifa改国名为巴林王国,国家元首由“埃米尔”改称为“国王”。  不过,虽然自己成了“王”,主人公却不是巴林最有权的人。在许多人看来,巴林最有权的人,是国王的叔叔。这个“王叔”,可是实权派人物,从1971年巴林独立以来,就一直是巴林的首相,背后有着沙特的支持。所有精通于宫廷剧的朋友们,闭着眼睛应该都可以想象一下国王和他的宰相叔叔、宰相叔叔和王子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恩恩怨怨。所以,仅仅把自己由“埃米尔”改叫成“国王”,并不代表你就是真正的国王了。  我来的时候,珍珠广场周围围起了铁丝网,军车把道,但街头很平静。华灯初上时,城里到处是莺歌燕舞。美国第五舰队的大兵们和从沙特、卡塔尔,以及全球各地而来的富人们,一如既往地在推动着这里的消费。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决定在今后10年内向巴林提供100亿美元经济援助,这里虽然暗潮涌动,却也依然商机无限。无论从商或旅游,带着风险而来,或许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无处不在的规则让我们招架不住,办公室里竟有性规则!
选择他,是因为她觉得再也找不到能和她如此个性相配的人。
一枚世界上最大的金币,直径80厘米,厚达12厘米,重一吨。
历经90天的生理与心理煎熬,Selina昨终于返回爱巢。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活动为从开始持续至今的发生在的示威活动,为的一部分。初期示威者要求政府提供体面的工作和生活,要求公民享有大的政治自由度和赋予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等内容的民主政治改革,不久在巴林人口中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提出了推翻王室统治的要求。
2月17日,巴林出动军队镇压了示威者。3月14日,在海合會的支持下,沙特和阿联酋的1500名军警进驻巴林帮助该国平息内乱,哈馬德國王宣佈全國進入三個月緊急狀態。这些举措受到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谴责。
警察对待手无寸铁的示威者的方式被描述为是“残酷的”,描述者有医生和写博客的。警察还在夜晚袭击什叶派居住的地区,在路障点殴打什叶派人,并拒绝让那些受伤的示威者得到救治。政府也摧毁了几座什叶派,因这些地方曾是反政府抗议的聚集点。抗议者们则进行绝食以表达不满。至今已有800多人受到逮捕,其中至少四人在被关押后死亡。
巴林的什叶派占多数,他们经常抱怨在就业、住房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都获得很差的待遇,而逊尼派则相对普遍有优势地位。据报道巴林政府从和引进逊尼穆斯林以增加逊尼派在该国的人口比重。 而且什叶派穆斯林被禁止担任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职务。巴林虽然有一个民选的共40个席位的国会—,不过却没有实权。自从哈迈德国王于1999年3月登基以来就有不断的示威活动爆发。截止日,已经有25名什叶派活动家被判颠覆政权罪而入狱。
美国驻扎在巴林,以对抗在地区的军事威胁。 沙特和其他海湾国家强烈支持哈迈德国王的统治。而伊朗作为一个以什叶派为主的国家,也对巴林的示威活动有着一些微弱的影响。
2010年10月巴林举行了一次国会选举,之后国会进行了一次论战。什叶派政治团体Al Wefaq获得了18个席位,是国会最大的政治团体。不过逊尼派议员经常联合起来与之对抗。
日开始示威,当天是巴林国家宪章(National Action Charter of Bahrain)公投十周年纪念日。巴林年轻人述说他们的计划是准备使用“当天安静有秩序地走上大街”的方式,“以实现重修宪法和设立一个民选的代表组织以调查巴林国内发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对人权的侵犯的事件,其中包括偷窃公共财富,政治性外来移民,以逮捕和酷刑为代表的国内压迫,以及普遍的腐败现象等目标”。作为国会中最大的政治团体,Al Wefaq也计划于2月14日参与这些示威活动。巴林人权中心(Bahrain Centre for Human Rights)描述巴林当局对这些计划感到“混乱和忧虑”。2月11日,国王下令向巴林的每个家庭分发1000(相当于2600美圆),作为庆祝公投十周年纪念日的礼物。将国王的这个举动与进行示威的计划联系在一起。
2月12日,巴林人权中心向国王发出了一封公开信,以寻求“释放超过450名的被拘留者,其中包括人权活动家,宗教人士以及超过110人的儿童,解散一些安全机构并撤消该组织的负责人,并在国内开启一系列针对分歧的对话”。该组织的主席Nabeel Rajab强调:“解散安全机构和起诉该机构的负责人,不仅有助于让国王保持与自2005年以来该机构在酷刑和暴力镇压示威者方面所犯下的罪行的距离,而且会避免致命的结局的发生即重蹈突尼斯和埃及因镇压民众而使政府倒台的结果”。
随着2月17日军方袭击珍珠广场的示威者的发生,一些抗议者开始呼吁要结束国王的君主專制统治。
根据于3月14日的报道,大部分反政府的示威者并不想要推翻王室,他们只想要王室放弃他们的部分权力并将权力给予民选的国会,不过有一些人则说他们想要。虽然国王答应与示威者进行对话,但是一些抗议者表示要政府和首相下台。
什叶派民众同时要求结束外来逊尼穆斯林的移民,这些人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并正在尝试改变国内的人口比例。抗议者也声称安全部队和警察的大约一半都由这些巴基斯坦,约旦和也门的移民担任。
记者们尽量报道巴林侵犯人权的事件,不过他们面临大量的死亡威胁。
,巴林出动军队镇压的反政府示威者,导致多人伤亡。
3月14日,在的支持下,沙特的1000名士兵和阿联酋的500名警察进驻巴林帮助该国平息内乱,宣佈全國進入三個月。
3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打电话给巴林国王哈马德,警告他巴林当局对什叶派回教徒示威的武力镇压,安全部队粗暴阻止医生治疗受伤的示威者,违反了国际法。同时血腥镇压使美国大为震惊,也激起了伊朗、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及黎巴嫩民兵的愤怒谴责。
同日,联合国人权高专皮莱发表声明,对巴林安全部队强行接管首都麦纳麦金融区的几家医院和医疗中心,并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行动自由进行限制的行为予以谴责,称此举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并敦促当局切实履行其保护公民生命和健康权的责任。
3月18日上午,在武力清场行动后,巴林军方拆毀了示威者集会广场的地标—珍珠紀念塔,政府表示是为了改善交通。该雕塑过去被视为国家团结的象征,代表了巴林传统的珍珠业。
6月1日,巴林政府解除了从三月份开始实施的紧急状态法令,比原定结束日期提前两周。
6月2日,巴林国家通讯社报道,国王哈马德表示愿意在没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7月1日开始与国内所有派系讨论改革问题,对话会是“广泛、认真和没有预设条件的”。巴林通讯社说:“国王呼吁所有派系都参加(对话),以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发展和为改革进程打下坚实基础。”美国对巴林国王要举行全国对话表示欢迎,国务院发言人托纳说:“我们认为这是积极的一步。”他指出巴林“需要采取积极步骤来应对……人民的合法诉求,而这将是朝那个方向迈进的一步”,托纳也援引总统奥巴马前几天对阿拉伯世界民主革命发表的讲话:“当反对派还被关在监狱里的时候,巴林是不可能展开它需要进行的对话的。”
6月11日,在首都西部什叶派聚集区Saar,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集会,现场人数高达近万人,不过有直升机在空中盘旋。
6月13日,巴林政府开始审判48名医疗专家,因为他们对那些被沙特士兵打伤的抗议者进行了救治。6月18日,巴林政府取缔了国会中最大的反对党。6月22日,巴林政府将21名什叶派反政府人物以企图推翻国家政权的名义送交一个特别安全法庭审判,最终裁定八名支持民主的活动家终身监禁,其他人被判二到十五年不等的刑期。
6月23日,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皮莱发表声明,对巴林政府对21名政治活动家判处严酷刑罚表示高度关注。皮莱指出,审判没有尊重恰当程序和被告人的权利,带有政治迫害的色彩。她同时指出,哈马德国王已经宣布从6月1日开始取消国家紧急状态,但该国的国家安全法庭依然在运作,她呼吁国家安全法庭立即停止审判公民,并立即释放所有被捕的和平示威者。
2012年,巴林内政部宣布全国进入,禁止民众举行抗议集会,并威胁要对任何支持示威的组织采取法律行动。
 成员国政府同意提供100亿美圆紧急援助给巴林(类似于),以供巴林用于10年以上的住房和基础建设的改善。他们也同意在工作方面会优先雇佣成员国的公民。3月10日,阿联酋外长和海合会表态支持最近巴林王储表示愿意对话的呼吁。
外交政策高级建言人 Robert Cooper 强调: “从小岛巴林采取的措施来看,现实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只有在当局同意对话的前提下,政府恢复社会秩序的行为才是正当的”。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联合国人权高专皮莱都谴责巴林政府的暴力举措违背了国际法。
 :2月19日,谴责巴林也门利比亚三国武力镇压示威活动,呼吁这些国家的政府保持克制,并尊重民众和平示威的权利;20号接受访问时,谴责利比亚及巴林镇压和平示威,她又促请巴林尽快推行改革,又指暴力镇压绝对不能接受,希望民众集会及表达自由得到保障。4月30日,奥巴马与巴林国王通电话时表示,巴林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尊重巴林国民享有的广泛权利。
  – 说他“深深的关注着”施加在示威者身上“无法接受的暴力”。英国政府宣布撤消一些武器出口许可,并表示“当英国认定出口的武器可能卷入宗教或内部冲突,或被用于内部镇压的时候,出口许可将被停止”。
  – 在举行过周五的祷告后,印度示威者举行了谴责沙特的集会。Syed Kalbe Jawad说: “沙特正在屠杀无辜的巴林民众,我呼吁在印度其他地方举行一些示威,巴林的集会者正被直升机上的子弹和毒气杀死。而那里的民众只想要民主和公正而已。那些在办公室里掌权的人应该读读民主的言论”。他也说若沙特士兵不撤回他们会继续到去抗议。3月26日,的什叶派在周五祷告后举行了一次集会,一些来自巴林的学生也加入其中,他们谴责巴林和也门的“压迫性政权”。
  – 总统说外国军事的入侵“是非常邪恶和难逃一死的经历,宗教国家应该要美国为此负责”。“今天,我们见证了巴林对国内大多数人的压迫。这些发生的事很糟糕,不公正且不可弥补”。外长 Ali Akbar Salehi 与联合国和阿盟的一些负责人讨论了巴林局势,他对向“和平运动”采取暴力表示担忧。3月19日,一些伊朗的示威者在东北部城市Mashhad朝沙特投掷了石块。3月20日,伊朗召见了巴林代理大使并驱逐了一名巴林外交官。
  – 表示他对“外国军队干预巴林会增加问题的严重性而非解决问题”感到担忧。
  – 4月19日,阿卜杜拉强调“沙特是帮助海合会的国家,我们会永远确保反对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
 :於2月19日發出呼籲,新加坡國民若無特別需要,則暂时不要前往當地。
 :於2月16日向巴林和約旦發出,2月19日將外遊警示級別提升至紅色,3月16日升級至黑色,4月13日調低至紅色。
和都谴责巴林对示威者采取的暴力行为。大赦国际后来发表了一个报告称,巴林部队在使用致命的武器对付抗议者前并没有发出警告,并且阻止针对伤者的救治和袭击医疗人员。
全球公民组织和一些呼吁抵制巴林将于2011年举办的大赛——,他们将此与以前实施种族隔离时的抵制活动相类比。
31 protestors killed, four policemen killed, 1 Saudi soldier killed, total of 36 people reported killed
. Retrieved 28 March 2011
(中文(中国大陆)?).
(30 March 2011). .
(via ). Retrieved 15 April 2011.
(18 March 2011). . . Retrieved 15 April 2011.
Wahab, Siraj (18 March 2011). . . Retrieved 15 April 2011.
Law, Bill (22 March 2011). .
(via ). Retrieved 15 April 2011.
(需註冊) . . 22 March 2011. Retrieved 9 April 2011.
Chick, Kristen (1 April 2011). . . Retrieved 15 April 2011.
(18 April 2011). . .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 2011 May 9, Retrieved 2011 May 9
(14 April 2011). .
(via ).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需註冊) . . 17 February 2011.
[] . Associated Press (via ). 18 February 2011.[]
Shrivastava, Sanskar. . . 15 March 2011 .
(需註冊) Bronner, Ethan. . . 15 March 2011.
Seznec, Jean-Francois – essay. . . 18 February 2011 .
. . . 6 February 2011 . (原始内容于9 February 2011).
. . . 4 February 2011 . (原始内容于8 February 2011).
. . (Internaional Financing Review, via ). 11 February 2011 . (原始内容于11 February 2011).
(via ). 11 February 2011 . (原始内容于11 February 2011).
. . . 12 February 2011 . (原始内容于13 February 2011).
Carey, Glen. . . 13 February 2011 . (原始内容于13 February 2011).
. . London: Associated Press (via ). 18 February 2011 . (原始内容于18 February 2011).
(14 March 2011). . . Retrieved 31 March 2011.
Imtiaz, Saba (17 March 2011). . .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Fernandez, Yusuf (19 March 2011). . . 19 March 2011.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Law, Bill (6 April 2011). .
(via ). Retrieved 15 April 2011.
. 路透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BBC中文網 日
. Al Jazeera English. .
, accessed 24 June 2011
Bill Law. . Bbc.co.uk.
Martin Chulov. . The Guardian. .
. Al Jazeera English. .
. 联合早报. .
. . . 10 March 2011 . (原始内容于5 May 2011).
Toumi, Habib. . . 2 March 2011 .
Reitman, Andrew (23 March 2011). . .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Phillips, Leigh (23 March 2011). . .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17 March 2011). . . Retrieved 16 April 2011.
. Politico. 30 April 2011 .
. . BBC News. 19 February 2011 .
. . . 18 February 2011 .
(18 March 2011). . .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Mehdi, Qasim. . . 25 March 2011 .
(Chennai, India). 26 March 2011 .
. . . 17 March 2011 .
(16 March 2011). .
(via ).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 . . 16 March 2011 .
(via ). 19 March 2011 .
(20 March 2011). . . Retrieved 19 April 2011.
(via ). 17 March 2011 .
(19 April 2011). . . Retrieved 21 April 2011.
. 联合早报网.
(中文(简体)?).
.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1年2月16日
(中文(香港)?).
.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1年2月19日
(中文(香港)?).
[] . . 11 February 2011 .
Zaid Jilani
"Human Rights Campaigners Call On Red Bull, Formula 1 To Pull Out Of Bahrain Grand Prix After Crackdown" June 2, 2011.
"Bahrain's F1 Grand Prix given green light", June 3, 2011, Briotain's Channel 4.
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Al Jazeera English
.Global Voices Online
.Los Angeles Times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林鸡血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