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的文章智齿是不是一定要拔有临床登记号才能在国外的SCI杂志发表吗?

临床SCI发表
怎样发临床SCI?zz来源:&
整理自丁香园,每天拿来看看,激励一下自己,不想做实验啊不想做实验啊不想做实验啊
发现新的人家的心得我会在此贴更新。。
————————
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只是自己一点心得而已。
1. 首先有写临床文章的兴趣,这点很重要,因为我们是临床医生,所以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太多的基础研究,也没有办法和从事基础研究的人相比。
2. 最好还是能够利用我国,具体到本单位相比其他单位,特别是国外的一些优势病例,因为国外很多病例是比较短缺的,比如肝癌、胃癌、乙肝等等
3. 首先要从广泛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临床文章开始,特别是高质量英文文章,从这里面可以感受到专家的立题和论点的新颖性,论证的有力性和论据的充分完整性。
临床文章不好写,困难在于,临床病例资料总有缺失,所以不得不放弃一部分病例,又不能太多,否则结论有偏颇性;另外一点,就是文章立意,一定要找准一个点,就一个点,围绕这个点尽可能的搜集多的资料;三就是我前面说到的,临床文章数据的分析很重要,统计学一定要“强”!可以找本校的统计学老师给帮忙;有的临床文章如果能够附带简单示意图或者患者检查的典型图片,将更加完美!
5. 临床文章远不如基础文章好写,好发,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基础文章那么高的IF,但是却是临床医生最喜欢和感兴趣的。
简单陈述拙见,大家有更好的心得,希望共享共勉!
——————
我也是刚刚进了中级,发文章对我没有压力.也就是在平时积累点东西,怕把英语给丢了.对课题设计我在这说点拙见:我在这打个比方:我发的有两篇是老外做过的相关内容,但他们只是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说明XX与XX相比有显著性差别或统计学意义,等等.我可以说在国内做重复他们的工作只是具体到了数值,所要做的就是要把他的具体确定值推算出来就可以了,比如说具体到某某数值就可以说明这可以作为这种疾病早期诊断/鉴别或复发的标准,即使是很小部分的参考指标就足够发篇SCI了.样本不用太多,30-40例就可以了,我分三中心,每个医院就10几例,三四天的工作量,但是整理数据可能罗嗦些,要集中在一起.最重要的对照组社会资料要严格匹配,如果有两组的话还要相应两组实验组匹配,其次就是统计学选择,小样本就用小样本的,不要张冠李戴.最后说下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一定要写的很清楚,病例数要求宁缺勿滥.即使几例如果数据全面,一样可以说服REVIER的,关于多中心的问题,可以利用以前的同学或战友一起合作,也不会很麻烦,主要是设计好,在哪个医院都是一样的套路就没问题了.说了那么多,在这见笑了!
——————————————————————
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光课题的IDEA很好也不行,设计特别重要,特别是如何组织,还有表格和表格的应用,不能只用清一色的三线表或柱状图,能够分开的图就尽量不要搅和在一起,除非是对照,此外,临床的图片质量很重要,临床文章也不能向基础一样长篇大论,一般结果多些,讨论和前言少些,说明下你的独到之处在那里,比原来的东西好在哪就收尾了.重点放在结果和方法上面,方法要特别详细,哪怕是一个不是很起眼的药品的公司,用量,浓度都要充分体现出来,比如所麻药.结果要先来个三线表,再给几组漂亮高清晰组图,然后来线状/柱状/饼状图,如果是同一类的图建议还是统一的好,最后带统计数据的三线表收尾.然后写讨论和目的及摘要,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
我认为,作为我们刚毕业工作还不是高级职称的医生来说,回顾性的东西肯定比前瞻性的东西好整理好发表文章,因为那是睬在主任们的肩膀上发表成果,但是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资料不全,没有新意,特别是跟手术有关的专业,有好东西主任们也不会给你们总结,数据把在他们手里.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前瞻性研究势在必行,要采取多中心研究,这样每个人的工作量不大,而且出结果很快,医院还没反应过来一般也就实验结束了,找几个有志同道合有进取心的同学来合作可谓是首选,这是课题开始的基础和保障.而且也是国外的倾向和要求.
对于前瞻性研究,可以重复国外的工作但不能是国内有做的,这样至少也在国内是首创,但要么要具体到了数值,要么要用的人群不一样,如果在国内没有人作过效度和信度检验(N大于200),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如果工作做到位了,发篇一般的SCI是足够了.样本不用太多,50例就可以了,如果多中心,工作量很小,而且很做的很细致,数据会很齐备,发现也会越多,为什么研究叫RESERCH呢,就是不断/重复(RE-)去寻找(SEARCH).
前瞻性研究还可以是有创新性的,这个课题要发的IF跟病人收集的例数应该是呈正比的,如果只是想在SCI上小试牛刀,那可能一周到一月就可以出成果了,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以课题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发文章,如果增加样本到200以上,那么你可以挺起胸去投专业顶级杂志,但有些IF还是很低的,可以考虑投高分的综合杂志,这主要有2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问卷调查,可以给门诊护士去做,让住院或门诊病人填,有些部分要医生看病时现场检查填写,这种方法你只要问卷设计好,你就可以做享其成了.可以做不同年龄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学历,手术前后的心理和社会调查\生活质量等等.那要做的太多了,只要有心,我觉得素材是无所不在,第二个方面就是手术改良和设计,病人的舒适程度考虑,联合手术的利弊等等,由于现在有事,下次我再具体讲下,本人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对于SCI论文来说,很多都是关于基础研究的,其实临床方面的有很多可写的。目前我所发表的几十篇SCI论文,大多是关于临床的。临床方面的写起来有很多优势,要比基础研究的更好写。首先,临床资料是现成的,不像基础研究,你得先研究一段时间得出结果后才能写。其次,不需要研究资金,基础研究往往需要一定的研究资金才能进行,临床的资料都是日常工作所产生的,你所需要的只是收集一下、整理、写成文章而已。有很多可写的,以前谈过的如个案报道、原著或论著、短篇报道(临床报道)、技术革新等。我自己曾经花过7-8万元做过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倒是没有顾得上写作发表,临床资料倒是让我发了很多SCI论文。
如何着手呢?当你有一个想法或发现一个个案或技术革新时,你可以上PUBMED搜索一下有没有相关的资料,仔细阅读一下,明白现有文献与你的资料、想法有何差异,就可以动手写了。阅读文献的好处不仅能够让你明白当前的研究动向,在你动手写作时更能够让你使用现成的地道的专业化语言加以写作。比如,你想写关于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你先将单位现有的资料收集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然后检索PUDMED的有关文献,仔细阅读、了解当前研究动态,再根据你手头现有资料,可以写作。刚开始这样进行写作时,常常是2个月一篇SCI论文,现在快多了,一个月就成一篇。写作过程以及方法,我曾经在“影像医学和核医学讨论版”的介入板块中的“SCI收录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中已经做过一般叙述,你可以参照进行写作。
————————
下面这个就太长了,漫漫看,我不描红了哦
——————————
SCI论文的写作对国内的同行来说似乎是一个拦路虎,让咱们就这个话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我先来。
英语若是我们自己的母语的话,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发表的每一篇论文将都是SCI论文,因为国外的英语类杂志除了刚申办的之外都是SCI收录杂志,外国人发表的英语类论文都是SCI论文。这说明了什么?关键是语言。语言是非英语国家论文的最大障碍。首先是时态和语态:在前言和讨论里,描述该研究的过去历史和现状时,要使用相应的时态:过去就使用过去时,现状要求现在时。在材料与方法、结果里,写自己的研究过程时,要使用过去式。在前言和讨论里引述别人的研究或话语时,要使用过去式,或者如果所引述的东西已被证实是真实的事实,要使用现在时。最后的结论要使用现在时。语态上要尽量使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少用或不用。
谈到SCI论文,很多人似乎觉得这种文章很高深,不好写。其实不然,有很多可写的。除了实验研究之类的论文外,临床上做的很多都可以成文:一篇个案(case
report 或者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一点技术革新(techniqcal case
report), 临床报告(4-5个个案可以写成一篇clinical
report),正式论文(论著或原著original),甚至对某篇论文的看法都可以写成文章与编辑交流登报。一点技术革新可以包括你如何解决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比如导管导丝在某个位置进不去,你如何解决的,都可以成文。
总之,SCI论文并不高深难写。
关于语态,要尽可能使用被动态。比如要这样写: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s of thyroid arterial embolization.
这种被动态论文中常见,而如果您写成“We carried out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s of thyroid arterial embolization",
这种主动态无论从语法上还是其他方面来说都正确,但就是不适用于科学论文中。因为科学论文讲究的是科学性,往往从客观的角度去描述,而不是从We人的角度去描述。
前言主要是简单地交代一下该研究的过去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以1-3段为宜,不能太长。常见的问题是写得太短或太长。国内的中文论文的前言往往写得太短,没有简介清楚就开始材料与方法了。写得太长的都快要写成一篇短的综述了。曾经审过美国Stanford大学的一篇稿子,前言写了2-3页了还没有进入正题。写前言的时候时态是:过去的用过去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用现在时。其实这一部分可以从现有的文献中摘引过来,因为别人往往将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问题总结的很清楚了;所以写这部分时很多作者都是摘引其他现成论文的前言或讨论中的相关内容,只不过将句子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罢了,让别人看不出来是摘引过来的;另外,在这样写的时候,要给出引文的出处,让人一看有理有据,也不会授人以抄袭的嫌疑。这部分的文字部分可以完全摘引过来,只是在结尾时要点明你要做的是什么研究、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样才能顺利进入材料与方法的写作。因此前言的写法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对于文字抄袭的定义,有一个定义为:连续50个单词与其他论文段落一模一样,即为抄袭(文字上的)。但如果你给出了引述的出处,而不是据为己有,则也不算抄袭,只能是引用。曾经见到两个作者引述同一个作者的一段话,数了一下字数,共有93个连续的单词一模一样,但在引述后边给出了出处,也很正常。
材料与方法的写作,基本上都使用过去时,因为这是描述你的研究过程,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当然如果参考到当前的某些标准时,要使用现在时。在涉及到临床研究时,要点明研究前获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即informed
concent;若是新的临床试验,如新药的试用等,要说明获得了医院相关的道德委员会的批准;若是有关动物实验的,要说明获得了有关动物实验研究委员会的批准。材料与方法一般都是公共的东西,大家都在使用,罕见没有使用过的全新的材料与方法,如果是这样,你要点明。一般的材料与方法,都可以在类似的已发表论文中找到相关的描述。这要比你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更地道,所以初学写作时最好找几个类似的论文加以参照,将相关涉及到的材料与方法的句子摘引下来;但要注意避免抄袭的嫌疑。这部分总的说来也不难。&
在结果里必须客观地描述自己的研究结果,不能掺杂丝毫个人感情、意见以及观点。常见错误是在写出一条研究结果后,附加一些个人的见解。例如这句话:The
amount of both ADAM10 and PKC isoforms detectable in rivastigmine
treated cells iswas visibly higher than that detected in control
cells of the same type suggesting an enhanced rivastigmine-induced
trafficking of both ADAM10 and PKC isoforms towards the cell
membranes. 这句话存在的问题就是附加了自己的主观意见,前边写了结果,后边却跟了一句现在分词引导的状语从句
suggesting an enhanced rivastigmine-induced trafficking of both
ADAM10 and PKC isoforms towards the cell
membranes。这样的分词从句涉及到自己的主观意见,应该写到讨论中去,不能出现在结果里。suggest、indicate、imply(或者相应的现在分词)等等这些词若涉及到自己的主观意见是不能用在结果里的,无论以现在分词形式还是以定语从句形式出现都不行。
另外,在涉及一般的大家都知道的一些事实时,只可以一笔带过,不能详细描写这些知识,如某一疾病的病理(肝癌)、临床特征(甲亢的临床表现)以及一些介入技术时,不能详细描述,除非是一些新东西才可以详加描述。
结果的时态应为过去时。&
结果是全文的核心,是研究的结晶,但也就是这一部分最难写。因为每个人的研究结果都是不同的,都是独特的,你得使用英文写出你独特的研究结果来。其实结果这部分并不长,可以仿照其他论文结果的格式来写;只是写的时候要尽量使用简单句,避免使用复杂句,因为复杂句容易出错。当然,如果你语言很流利,可以写得很好。只要将全部的研究结果写出来,即使语言出现一些错误,只要结果很好,编辑会帮你修改语言方面的错误的。所以,好的结果肯定是可以被接受发表的。&
讨论:1. 重述自己的关键研究结果,自己的发现。2. 详述该项研究的过去史以及目前的进展,比较你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3.
说明你的研究结果有什么新的东西、对目前的意义以及当前的应用。4. 说明自己的研究局限性,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5.
结论conclusion。
在写过去史时使用过去时,现状用现在时,最后作出conclusion时一定要使用现在时。&
SCI论文的写作方面到这里基本就写完了。其实在讨论里面,很多都是可以从其他文章中引用来的,诸如研究现状、过去历史、别人的研究结果啊等,其他论文已经总结的很好了,你只需引用过来即可;只是在涉及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你自己的研究结果对目前的意义、自己研究的局限性及当前应用时还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时,最好仿照别的论文进行写作,要使用一些简单句,注意句子结构与语法,慢慢清晰地加以阐述。非英语国家的英语论文常见语法错误,这很正常,没有错误反倒不正常了,编辑也很清楚这一点,也很乐意帮你修改,尤其是那些低分的杂志如SCI评分或影响因子为3分以下的,这些低分杂志稿源有限,有些很新颖的论文他们是非常欢迎的,即使语言有很多错误,只要他们能够明白什么意思就愿意帮你修改。即使对于英语为母语的人写出来的论文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审稿时就常见一些英语为母语的人写出来的稿子总会有些句子错误。
结论CONCLUSION出现在讨论的最后,只有一两句话,必须使用现在时,实际就是重复一下你的研究结果,得出什么结论。常用的短语有In
conclusion, To conclude, In general, In brief, In summary, To
summarize,等等。
以上方法基本适用于初学写作的人,我有很多英语很不好的同学都是利用这种方法写出了很好的SCI文章,按时博士毕业。所以重在有心人,只要有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
以后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投稿方面的问题,写作方面基本完了。只是我不知道有什么疑问没有,有哪些不清楚的。如果有疑问、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发帖,让我们互相讨论、学习。&
论文来说,创新似乎是唯一灵魂!没有创新就不能发表。最起码要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吧。但其实并非所有的SCI论文都具有创新这一特质,很多SCI论文都是重复其他的论文。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只有创新到世界第一的时候才能发表SCI论文!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有太多的SCI收录的杂志了,正如本专题开头所谈的那样,能否发表SCI论文主要的在于语言!只不过所发表的杂志不同而已。创新的世界第一的论文能够发表在SCI影响因子很高、读者群很大的杂志,比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ATURE、SCIENCE等,没有创新的论文只能发表在小杂志上,那些影响因子很低的杂志,比如3分以下的杂志。对于有些专业来讲2-3分的杂志也是很受欢迎的。这些低分杂志稿源有限,只要你的论文有所不同,就能够得到发表。有些论文只是简单重复别人的研究、或临床报道研究,之所以能够发表,是因为他们能够找一个没有发表过类似论文的杂志,会对杂志加以选择。所以只要是以英语写好的文章,几乎没有发表不了的。好杂志不行,总有差的杂志会接受的。
这样说并不是鼓励非创新研究,因为要做研究就得是世界第一,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否则就没有研究的意义了。在研究时还是要创新的,只是有些人在研究时是世界第一,但等到研究完了,写好论文了,才发现有人已经或刚刚发表了相似的论文。这种情况下你的论文依然可以发表,因为类似论文很少,通过几篇类似论文可以发现这样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可以互相得到论证!所以只要你有一些想法就可以写出来,找一个SCI收录的杂志发表掉。&
我要讲的就是别人没有讲过的或者别人不知道的。实验内容必须很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研究人员都知道实验内容很重要,要做实验就要做那些非常重要的实验,别人没有做过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实验,否则作实验干嘛呢?网上那些教人写文章的,恐怕都是一些语文老师罢了,没有发表过SCI文章,没有实战经验。他们可能教你什么句式结构啊,怎么开头啊等等写作文的技巧。老实说,那些东西你就是看了也在短期内学不会,因为写作文与写论文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你的语言很好的话,不用看那些如何写作文的东西就能写出很优秀的论文;如果你语言不好的话,你就是看500遍也写不出优秀的SCI论文。我讲的是一些你拿起来就能用的东西,讲讲那些很实用的东西,让你很快就入门的、写起来很顺畅的东西。我讲语言甚至更重要,只要你想发表SCI论文,只要你写出来的论文,几乎没有发表不了的,只是要注意选好杂志而已。
我在这里讲两个小故事:1个是我的一篇个案报道。这个个案世界上已经报道了6例了,我写了第七例。投了3-4个SCI杂志,都给退回来了。投稿的策略是从高分杂志开始,逐渐降低杂志的分值;开始从3-4分杂志开始投,被拒之后投往2分左右杂志,以及更低的杂志。被拒的滋味很不好受,尤其是有些评语很刺激人,比如有人说“我们不想再看到世界上第七例报道”。郁闷之中就上网搜索其他的SCI杂志,就搜到了Chemotherapy,这个是双月刊,SCI影响因子很低,多是关于肿瘤的治疗的,但也涉及一些抗生素的应用。我的个案是关于脊柱霉菌病引起的脊髓压迫一例报道,其中涉及到了一点抗菌素的应用。我就将文章投了过去。1-2个月后收到了回复,有两个审稿人给的意见:一个是说文章很好,图文并茂,可以发表。因为CHEMOTHERAPY是关于药物的应用的,很少有图,放射专业有很多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位正相反,说没有新东西。主编亲自给我回信说:我要注意这两个审稿人的意见,妥善处理。注意:双月刊是主编亲自回信,说明杂志很小,没有多少稿源;如果是2-3分以上的杂志,就可能有很多人在侍弄这个杂志,就会是编辑助理回信了。我仔细看看我的文章,发现有些化验数据没有找到理由,现有文章中没有类似的解释说明,我花了两天时间寻找化验证据、加以说明。再次投稿后,文章被顺利接受发表。
另一个是我的一个论著。单位里有资料,临床的,写成了,就投到我们专业的一个2分多的杂志,对于介入专业,2分多已经不错了。但给退回来了,因为该杂志已经发表了4-5篇类似的文章,而我的文章又没有新意,只是在讨论中将神经介入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总结的较为全面而已。于是我就找一本没有发表过类似文章的1分多的杂志投了过去。1-2个月后回复,很好,接受。
第一篇个案被接受了,是因为我增加了一点新东西。但如果我不继续投稿,找一个双月刊、稿源有限的杂志,而只是相信这样的个案没有什么价值,从而将之束之高阁,那么就不会被要求修改、不会增加新东西、继而被接受发表。第二篇文章如果我不找一个没有发表过类似文章杂志投稿的话,而是接受第一次审稿人的意见说文章没有价值,也不会被发表。
这说明什么呢?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影响力大的杂志,要求很高,比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常常要求有几千例的病例才考虑发表,SCIENCE、nature等要求非常重要的发现才给以发表,有些高分杂志要求严格对照研究等等。而3分以下的杂志有很多,这些杂志也要发表文章,人家也要吃饭,如果没有很重要的发现
难道这些杂志就不发表文章、关门大吉吗?显然不是,他们会发表一些重要的、不重要的以及一些什么都不是的很烂的文章,这些文章你上网pubmed搜搜能够发现无数的重复、相似的文章,仔细阅读一下,你就会同意我的观点:有很多文章都很烂!但都发表了,原因是什么?语言好,会写,写得让你看起来很好、有兴趣,抓住某一个方面进行写作,写出特色来,或者写文章的人会选择杂志进行投稿!我发表了一二十篇SCI的论文,又有一二十篇的文章在IN
PROGRESS,我深知这些文章的深度各不相同;投了很多杂志,也深知很多杂志都很烂、不重要、没有影响力,但都是SCI收录杂志。你如果投稿多了,也会发现一些很好投稿、很容易被接受的杂志;不是每个杂志都是SCIENCE、natur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ANCET!
在此要注意的是,当第一次投稿被拒时,不要气馁,要从高分往低分进行投稿,既然写成了,就一定要让它发表。
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都同样道理。
语言和实验内容都重要!&
投稿的时候尽可以选高分杂志投稿,即使被拒,你也可以了解一下高分杂志的分量有多重,以及有什么要求,如何才能在高分杂志上发表。像Science、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lancet等等高分杂志,你尽可以投一下试试水有多深。当然,被拒的可能性很大,十有八九会被拒。但你可以根据退稿原因以及审稿人给你的详尽说明,说明你的
论文存在什么缺陷、需要如何修改。你可以据此对论文加以修改,之后再投往分值较低的杂志。
一次被拒并不能说明你论文一点价值就没有,只是因为各个杂志的发表要求不同,对论文的创新、写作、格式等等的要求不同,你可以选择投往其他杂志。
通常被拒以后的投稿策略可以有几种:
1.投往分值较低的杂志:即被高分杂志拒稿后,对论文加以修改后再投。
2.打擦边球:例如我以前谈过的那篇个案报道,CHEMOTHERAPY多数是关于肿瘤的治疗的,只有很少部分涉及细菌的药物治疗。我的个案只有很少一点内容涉及到细菌以及抗菌素的应用,投过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3.单月刊不行的话,就投双月刊:这类杂志的稿源有限,只要你的文章有一点价值就可能被接受,还以我的那篇个案为例:我只增加了有关化验结果的解释这一点新东西就接受发表。
4.如果被拒的杂志已经发表了一些类似的文章的话,就将论文投向那些没有发表过类似论文的杂志,如我谈过的那篇论著的发表就是这种情况。
5.非常专业的杂志拒稿后,可以投向那些不是太专业化的杂志,这些不太专业化的医学杂志往往没有那么高的专业水平,审稿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可能会接受你文章并加以发表。例如: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AJNR)是神经放射学方面的很专业的杂志,尽管只有2分多的影响因子,却代表了本专业的高水平。被该杂志拒稿后,可以投往那些非神经放射学方面的医学杂志,可以根据你论文的内容对杂志加以选择。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大家写一些垃圾文章,也不是说我发表的都是没用的文章。写文章的时候大家都想着写那些新东西,别人没有发表过的,或者很重要的。但在写好后,总有种种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比如又有新的类似论文出现了,或者审稿人认为没有价值,导致论文不能很快接受发表。碰到这种情况,就使用那些投稿策略,你总能找到一本合适的杂志发表你的文章的。但如果你急着毕业,你的时间就不会很充足,这时,你写文章时会了解本专业的一些杂志情况,以及自己论文的分量,这就要求找一本合适的杂志尽快发表,以便顺利、及时毕业。
祝大家好运!&
国外SCI杂志的审稿到接受的周期一般是2个月,但从接受到发表还要等待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个杂志,稿件多的话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以发表,但通常都会在一年内发表。有些杂志发表的周期短,我投稿的一些杂志从投稿到发表往往不到半年时间,有些简直就像烤红薯一样:现烤现卖,接受以后马上在下一个月就发表,这说明他们的稿源有限。高分杂志的录用通知甚至更快,有些优秀的稿件时间也很短,只要很优秀,一般编辑会尽快通知你的。我的一篇个案报道曾经是世界第一例,在投稿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录用通知,这是我所有投稿中最快的。杂志的审稿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编辑先把关,看看是否适合本杂志,看看是否属于本杂志的发表范围,论文写得是否优秀包括文字方面;如果文字很好、内容很好、又符合发表范围要求,编辑这一关就算通过了,就要送外审了;通常两个月内外审就回来,编辑再次权衡以后就发是否录用或者修改通知。我曾经碰到一种情况,一本杂志在我将论文修改后就要接受发表时,编辑中产生了不同意见,有些说不适合本杂志,有些说适合;结果就又请了第三个审稿人加以评判。结果第三个也认为不适合本杂志,被拒。我感到很生气,既然这样,你编辑早些时候干嘛呢?为什么不在我修改前就通知我不适合呢?我后来就投往加拿大的一个杂志,被接受。这种情况毕竟很少见。
对于高分杂志来说,大多数稿件都无法通过编辑这一关就被淘汰了,所以回复通知非常快,一两周就会知悉结果。有些高分杂志一年收到的投稿量是7000多件,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接受,不到10%。我在高分杂志拒稿后,通常会将论文投向低分杂志,常见的情况是被接受;高分不要,低分要:因为低分杂志没有那么多的稿源。SCI杂志的录用以及发表周期很短,不像国内的杂志,录用以及发表的时间犹如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臭不可耐!所以我通常都是发SCI论文,因为同样是写文章,写一篇中文论文花费的精力与时间比我发一篇SCI论文都长,那我何必发中文论文呢?
版面费多数杂志不收,只是文章中若有图,尤其是彩图,那是要交版面费的。有彩图的版面费价格不同,几百美金到一两千美金不同,看杂志的影响力。少数高分杂志在投稿时就收审稿费,一般几十美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转投其他杂志。我碰到的一个日本的一本SCI杂志,有彩图的版面费贵的惊人,一页要260美金!这些跟杂志的政策有关。有些杂志一概收版面费,所以在投稿时你可以权衡一下,看看单位能否给报销,或者看看杂志的投稿须知,其中一般会给你相关的资讯信息的。&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我刚开始写的时候也不知道能否发表一篇SCI论文,有很多担心,比如:语言是否过关、内容是否有创新呀等等。但经过用心经营,难题一个个都得以克服,现在也发表了很多SCI论文。所以只要用心,没有做不成的事!&
SCI杂志每年都有一期有关其影响因子的目录。可以在网上搜索当年的目录,比如你可以搜索“2007年SCI影响因子”。投稿的网址很好办,只要你输入相关的杂志名称在google里搜索就有很多网址供选择,杂志的网页中会有网上投稿的指示,如submit
a new paper online, 或submit online。通常有instructions for
authors给作者的投稿须知,投稿前阅读一下很有好处。至于相关文献的全文倒不是那么容易在家里就可以获得。可以在google里搜索一些免费的全文,但这类全文少得可怜。在写SCI论文时最好能够多占有一些全文资料,经过通读,你可以了解当前研究动向,对于写作很有帮助。各个大学的图书馆以及大医院的图书馆通常可以获得一些全文,只要能够获得一部分就可以,要获得全部文献也是不可能.根据全文资料,以及你自己的文章,很容易搞成SCI论文的。这样的论文,我有时间的话通常一个月能够写好几篇的。只要有中文的,写成英文倒是很容易的。所需要的只是阅读一下英文文献,看看文献的研究动向以及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找到一个切入点就可以了。如果你的文章很新,有很多新东西,那么切入点多的是,随便都可以成文。&
了解一点审稿知识对论文的写作也很有帮助。
通常审稿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提交审稿意见,比如两个星期。通常要我审稿的时间是12天,但我常常2-3天就提交自己的审稿意见。编辑权衡所有审稿意见后给作者发录用通知、修改或拒稿通知,这样首次通知作者的时间一般在2个月左右。
为了对稿件有个全面的了解,我通常在拿到一篇论文进行审稿前,上PUBMED搜索一下目前发表的相关论文,详细阅读后就对该研究的目前进展有一个大体了解。之后就开始对论文进行审评。论文是否引用了当前最新文献,也反映了论文是否新颖。试想,如果连最新文献都没有引用,无法说明你的研究的新颖性、创新性。所以,在写论文时,一定要找到所有可能的文献,即使只有摘要也可以大体反映整篇论文情况,尽可能引用一些最新的文献。审稿时,时常发现有些作者引用的一些很旧的文献,当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新文献、新的研究论文了,论文中却没有反映,这就说明论文的创新性存在问题。
论文的立意、整体结构、句法语法、讨论的是否详细等等都是审评范围,都要给出一定的意见。
所以,在论文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审稿人会对你的论文作出怎样
的评判,这样才能知彼知己,战无不胜!&
对于SCI论文来说,很多都是关于基础研究的,其实临床方面的有很多可写的。目前我所发表的几十篇SCI论文,大多是关于临床的。临床方面的写起来有很多优势,要比基础研究的更好写。首先,临床资料是现成的,不像基础研究,你得先研究一段时间得出结果后才能写。其次,不需要研究资金,基础研究往往需要一定的研究资金才能进行,临床的资料都是日常工作所产生的,你所需要的只是收集一下、整理、写成文章而已。有很多可写的,以前谈过的如个案报道、原著或论著、短篇报道(临床报道)、技术革新等。我自己曾经花过7-8万元做过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倒是没有顾得上写作发表,临床资料倒是让我发了很多SCI论文。
如何着手呢?当你有一个想法或发现一个个案或技术革新时,你可以上PUBMED搜索一下有没有相关的资料,仔细阅读一下,明白现有文献与你的资料、想法有何差异,就可以动手写了。阅读文献的好处不仅能够让你明白当前的研究动向,在你动手写作时更能够让你使用现成的地道的专业化语言加以写作。比如,你想写关于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你先将单位现有的资料收集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然后检索PUDMED的有关文献,仔细阅读、了解当前研究动态,再根据你手头现有资料,可以写作。刚开始这样进行写作时,常常是2个月一篇SCI论文,现在快多了,一个月就成一篇。写作过程以及方法,本专题前面已经做过一般叙述,你可以参照进行写作。&
以前曾经谈过SCI论文的投稿策略,其中有第五条:5.非常专业的杂志拒稿后,可以投向那些不是太专业化的杂志,这些不太专业化的医学杂志往往没有那么高的专业水平,审稿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可能会接受你文章并加以发表。例如: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AJNR)是神经放射学方面的很专业的杂志,尽管只有2分多的影响因子,却代表了本专业的高水平。被该杂志拒稿后,可以投往那些非神经放射学方面的医学杂志,可以根据你论文的内容对杂志加以选择。
对于这第五种情况,非常专业的杂志拒稿后投往不太专业的杂志,我最近就有一篇论著对此加以佐证。曾经写过一篇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再治疗的论著,曾经投过本专业的三本很专业化
的杂志,包括一本6分左右的、AJNR(2分多)以及一本1分多的很专业的杂志,都被拒了,原因是没有新意,多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沮丧之余,就将论文束之高阁达一年之久。后来,在一本1分多的临床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些(两篇)论文之后,就想到是否将那篇未竟论文投在这个杂志上。于是,将放了一年之久的论文原封未动地投往该杂志,2-3个月之后,要求小修,然后是接受发表。从这篇论文的投稿情况来看,非常专业的杂志往往要求论文有新意、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代表当前最新的研究结果,而对于临床的经验总结似乎不太重视;而那本接受我论文的临床研究杂志,往往不计论文是否当前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否有新意,只要是对临床的总结、能够提供医生参考的,就可以发表。我的那篇论文大多是对于临床经验的总结,病例够大,200多例,满足该杂志的发表要求,所以就被接受。因此,投稿策略中的每一条都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发生的事情,只要你想发表SCI论文,只要投稿策略正确,发表应该不成问题。
————————
下面这个很有启发哦
由于我前面发的关于临床论文的选题的几个帖子比较分散,可能部分战友没有看完,今天有空,把它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弟也就没有白忙一回了。
不可否认,很多临床医生写文章主要是为了职称晋升,或者评奖等。我当然也包括在内。临床工作中,由于本人有些小作发表,科内进修医生,护士经常请教我:LL医生,你帮我想个题目嘛,我去收集资料,请你吃饭!去年晋升副主任,就差文章,报都没敢报!!
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进行临床论文的选题方法。
方法一:从文献中来选题。这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方法。广泛阅读,才能激发好的思路。但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能看的,别人也能看,甚至是你不能看的(或仅能看到摘要),别人也能看。因此,要想获得比别人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就只有两种方法:(1)阅读量很大,但这并不现实,因为大家上班已经很辛苦了,(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小姐还晚就是我们真实的写照),下班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因此不可能有很大的阅读量。(2):如果方法(1)不可行,要获得更有用的信息的途径是(3)阅读高水平的临床杂志,如果你外文好,则世界范围内的四大名刊是必须要读的(JAMA,NEMJ、lancet
、BMJ),学习学习别人的研究设计、统计方法对自己很有好处。如果你外文不行,那么部分名刊的中文版就必须要阅读了,例如:你搞呼吸的,chest中文版是必须要读的,你搞儿科的pediatrics中文版就必须要读,这些都是再各自领域内的顶级杂志,多读读,思维就开了许多。
从文献中来选题,也有不同的级别,我把它分为几个级别,如果你掌握后面的级别的话,SCI不在话下。
一级:完全照搬型:看见别人写了一篇“新生儿颅内出血50例临床分析”,就想:喔,这题目可以写,我们科也有很多颅内出血病例。然后就总结病例,这种属于典型的完全照搬型,没有任何新意。
二级:借鉴型:这里面又要分借鉴型(初级),借鉴型(中级),借鉴型(高级)。
1.借鉴型(初级):别人写了“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他一看:喔这题目可以,统计方法也不错,然后就借鉴来写一篇:“影响新生儿颅内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与别人一样,但研究的对象不同。
2.借鉴型(中级):借上面的例子。某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写“影响新生儿颅内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查询发现,类似文章已经有了。怎么办?那就改写为如下题目(限制研究对象):
(1)影响早产儿颅内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再次检索发现,这样的文章也有很多了,那怎么办?就再次限定研究研究对象。
由(1)改为(2)影响低出生早产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再次检索发现,这样的文章还是有很多,那怎么办?就再次限定研究对象如下
(3)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再次检索发现,这样的文章已经不多,但已经有报道,估计照这题目写下去可能发不了核心、或CSCD或SCI,那怎么办?这时候再次限定研究对象就已经很难了,因为人群已经被限定的很小了。这时候就应当限定研究疾病。可将(3)改为如下:
(4)影响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这时候就是研究在特定状态(呼吸窘迫综合征)下特定人群(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颅内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如果还有,则可限定为其它疾病,如(5)影响败血症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等等等等。
借鉴型(高级):这种级别,往往需要有很强的统计学技能,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科研培训。当然不完全绝对。还是举上面的例子。
某人想写(4)影响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国外已经有人发表过了,怎么办?这时候还要写该题目,就需要在统计上下功夫,在设计上下功夫。具体如下
A:更严格设定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胎龄相差值:体重相差不超过500克,胎龄相差不超过1周
B:更严格设定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对照例数:1:2最好,1:1可接受,(同时要满足条件A)
c:两组间要比较的某些指标必须有,如果没有,该例就剔除。(如必须要有头颅B超检查),哪怕这样会损失很多样本量也要坚持。设定越严格,则误差越小,可信度越高,越容易接受(当然也越难,不然怎么叫高级借鉴型)。
三级:全坤大挪移:这一级需要很深的造诣,基础理论功底要深厚,同时也要有一定悟性才可以。举例说明:某人看见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马儿为什么跑的快(2004年)?原来是调控其大腿神经肌肉联接处CA通道基因可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开放”,这时候如果你去想“如何让马跑的更快就没有太大创新了”,相反,某人就采用“全坤大挪移”的方法,借鉴该思维,去研究“重症肌无力”时该基因的表达变化。这就完全是创新,一个新的临床课题就产生了,相信这样的文章,发SCI应该很有冲击力。
方法二、从临床中的特殊表现、体征来选题。我们写文章,分析病例,最终都是要靠病例资料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临床中的特殊现象,从临床中发掘题目。举例说明:某人(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出1例先天性食道闭锁,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该新生儿再进行了手术后就难以撤离呼吸机(食道闭锁新生儿手术后都必须要上呼吸机),心脏听诊也没有杂音,由于患儿心功能不好,紧急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原来存在:单心房。
由此,他就想到:食道闭锁新生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但又没有杂音的几率如何。然后就去总结病例,并进行前瞻性研究(只要有食道闭锁,就必须做心脏彩超),结果发现:食道闭锁新生儿容易合并先天行心脏病,且相当部分都听不到杂音,结果文章就发了CSCD核心杂志。
方法三:充分利用从各自科室的临床标本,从标本中选题。一谈到标本,你是否就条件反射的想到抽血化验,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还要大幅度提高水平。实际上,临床标本多的不得了,就看你如何充分利用,找到新的切入点。选好切入点,常见疾病的常见标本一样可以做出新花样,写出好文章,发高级别的杂志。就举常见的例子吧:化脓性阑尾炎。大家都知道,化脓性阑尾炎必须要手术治疗,你是否充分利用了切下的阑尾标本?有的人讲:这有什么好做的,打开腹部,看见阑尾已经化脓,诊断就很清楚,手术切除也是经典资料方法,没有什么可突破的了。真的吗?不见得!众所周知,化脓性阑尾炎容易导致腹膜炎,对手术后的治疗也是很严峻的考验,抗生素用的好,患儿就痊愈了,用的不好,腹膜炎就可能产生,甚至加重甚至导致死亡。这时候,对于切下的阑尾不要仅仅做常规的病理切片,也还可以做做培养嘛。我们平时想到培养,就是做血培养、痰培养、大便培养、腹水培养、脑脊液培养等等等等。但是都可能存在污染的问题,血培养、痰培养更是如此。而此时直接从病灶出无菌的来阑尾的培养就是最直接的反映是什么细菌导致的化脓,还有什么比它更好的标本呢?这就是特色,就充分的利用了临床标本。
有的同志想,我是内科医生,又不做手术,好像这样的标本就不容易得到。我认为也不见得!
例如搞新生儿的,就可以在胎盘、脐带上多做做文章嘛。最近刚刚审了一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文章(题目就不讲了,别人的成果,还没有发表,不过我认为是要发表的,至少我审稿是通过的)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很大,该作者就充分利用脐带的标本,对于存在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就检测胎盘、脐带中有没有感染,并对胎盘感染进行了分级(具体指标就不谈了大家可关注该杂志)。这样的最大优势是可最快明确有无细菌感染(喔,对了,该文还检测了有无真菌感染)。
方法四、围绕新技术、新项目选题。这里谈的新技术、新项目对于各个医院、各个领域各不相同,有的新技术对于某些医院来说是新技术,但对于其他医院来说不是。对于该项技术本身就是在国内很新的论文,我就不谈了,因为这很简单,你随便围绕围绕都能写出来。例如:某医院引进一新技术,可以对先天性耳聋进行全易感基因的测序分析,你只需要按照有耳聋的患儿就测这些基因的方法去测定基因,然后收集资料就可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我就不谈了。
问题在于某些技术对于你是新技术、但对于别人就不是,国内关于该项技术的文章也发表了很多,你如何来围绕它找课题,这里面就是水平了。还是举例吧:国内很多医院都已经开展微量元素(测定钙、镁、铜、铁、锌)的测定这一技术,也有很多文章发表了,但该技术在你的医院才刚刚开展,如何来围绕?这时候,你就不要去按照常规思路去想;看见别人报道了营养不良的小孩容易缺锌,你也去测定营养不良的小孩的锌的水平,这就落入俗套。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是我在前面谈过的(典型完全照搬型)。这时候,你需要有类推的思维、借鉴的思维、反向思维。例如大家都知道,红细胞里面是含有铁元素的,而红细胞是用来带氧的,你就要想,哪种情况下,人体内铁丢失多,或者没有发挥作用。不要来就想缺铁性贫血!!你可以想想:新生儿ABO溶血症时红细胞由于溶血被破环,体内不存在缺铁,甚至血清中铁浓度还很高,由于已经有研究表明铁过高是导致缺氧却血性脑病的因素之一,你就想,新生儿ABO溶血症最危险的后果是什么:胆红素脑病!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铁过高,同样在胆红素脑病的发病中也有作用呢?因为缺氧却血性脑病与胆红素脑病有一些蛛丝马迹的联系(都是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直接缺氧,而ABO溶血症时红细胞被破环,携带氧能力下降,相当于不同程度的脑缺氧嘛)这时候你就去做:ABO溶血症患儿血清微量元素与胆红素脑病的相关性研究,难道不是很好的课题吗。这就达到新技术可产生好文章,老技术新用,同样产生好文章。例子就不一一举了。
方法五:巧妙撰写“个案报道”。从个案报道中选题
如果你发现一例少见疾病,你如何写,这里面大有学问,我又把它分为几级,如果你掌握三、四级的话,发好杂志肯定没有问题。
(一级):发一篇个案报道。这是最低级别。还是举上面的列子:先天性食道闭锁并心脏单心房一例报道。这种文章发出来,我们叫它豆腐块文章。
(二级):综合文献复习型:如先天性食道闭锁并心脏单心房一例并文献复习。这种文章可以写洋洋洒洒几大篇,从食道闭锁的发病讲到治疗。文章可以发论著。这样的例子已经很多了,我就不重复,显然二级比一级好。
(三级):高级文献复习型(我自己起的名字,呵呵):还是举上面的例子,某人发现先天性食道闭锁并心脏单心房一例,在总结该病例基础上,进行meta分析,将国内外已经报道的先天性食道闭锁合并心脏畸形的病例都收集起来,做荟萃分析(也就是meta分析),这种文章往往能发一高级别的杂志。因为他可能是总结比较全面的文章,其他人也不容易碰到(或者碰到了,写成个案报道),将来写教材,或参考书的时候,往往这篇文章引用会很高。这种级别是比较高的了。
(四级):东方不败级(我瞎安的级别题目了,呵呵)。还是举上面的例子:某人发现先天性食道闭锁并心脏单心房一例。这时候不是去简单的总结病例,而是进行家系调查,抽取患者的标本进行基因方面的研究,例如进行比较基因组的研究,先比较食道闭锁新生儿存在心脏病组与不存在组是否存在某些基因的差异,然后克隆候选基因,进一步做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最后发现某个关键的差异基因。如果你到这一步,恭喜你,你已经是“东方不败了”
方法六:针对常见疾病,敢于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这种题目往往很好选了。
一提到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很多人就吓了一跳,感觉那是教授、专家、大牛、权威们的事,其实更不不是这样。既然是多中心研究,往往课题不会很新。你想既然要开展多中心研究治疗某疾病,往往要几个医院都已经能治疗该病才可以进行多中心探讨,而在此之前,各中心早就有文章发表了。开展多中心研究主要是采用更随机、更均衡、更强调严格对照的情况下,大样本的研究而已。举最常见的例子吧:你完全可以开展多中心研究:普通生理盐水与高渗盐水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多中心研究(已经报道,请勿模仿),材料大家都容易找到,也很容易操作。也可以针对你所在地区的某些地方病展开多中心研究。这些都很有特色。
方法七:学会一个制造文章的机器——meta分析
有的同志可能要说:你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要收集病例,或寻找特殊个案、或寻找特殊标本、或围绕新技术、新项目来写。我们医院比较小,设备老掉牙、病人没几个,病情稍微重点就转院。如何写高水平文章?同样有办法,那就是学会用meta分析软件,它不需要你收集病例,也不开展新项目,没有病人也可以写。还是举例:医生A发表一篇文章:丹参治疗缺氧却血性脑病50例,结果发现疗效显著。医生B发表一篇文章:丹参治疗缺氧却血性脑病60例,结果发现用与不用,疗效相同,提示丹参无效。医生C发表一篇文章:丹参治疗缺氧却血性脑病70例,结果发现使用丹参后副作用很明显,提示丹参有害,请问,这时你相信谁的结论。这是大家经常看杂志都容易看到的结果。这时,你就可以将他们发表的数据进行合并,主要是用特定软件meta分析软件合并统计数值,得到最终的结论。(具体方法在丁香园内已经有战友描述过了,我就不重复)。这样,你只要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就可源源不断制造文章,而且还是高水平,这里,我推荐大家看一本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声明:我与该杂志毫无关系),可学会如何进行meta分析。
友情提示:鉴于有广大战友对meta分析很感兴趣,已经有战友多次向我问起该事,我推荐一篇标准的meta分析文章(申明:该文与本人毫无关系)
孙捷豪 韩宁 吴秀英: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
8(9):773-780.
同时,meta分析软件及中文教程在google可以搜索到最后,祝大家多发文章,多发好文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三是不是一定要胸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