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诗韵官方中,eng是与ing同韵,还是与kong同韵?有两本书不一啊

en eng,in ing,n l,z c s zh ch sh,这几个音节恐怕这一辈子也分不清了吧?给个音频文件给我,我要仔细听听!PS:居、聚、育,这三个是发u还是ü的音啊!好像都发u的音哦!书上怎么说来着:j q x后面跟u发wu的音吧,什么时候发ü啊!_百度作业帮
en eng,in ing,n l,z c s zh ch sh,这几个音节恐怕这一辈子也分不清了吧?给个音频文件给我,我要仔细听听!PS:居、聚、育,这三个是发u还是ü的音啊!好像都发u的音哦!书上怎么说来着:j q x后面跟u发wu的音吧,什么时候发ü啊!一点记忆也没有了.从小就没分清,以至现在影响打字速度,别提五笔,那玩意更难!
当然发ü的音咯..-0-只是在j q x后面的ü写的时候是去掉2点的..为什麽麽..皒也记不得僚..毕竟是小学的事情鸟..`~~- -|||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转载]高志坚:【诗歌韵律】诗歌韵律相关知识
这里转载我的朋友高志坚(一个坚定的诗歌韵律论者)一篇文论:
【诗歌韵律】诗歌韵律相关知识
&&&&&&&&&&
&&&&&&&&&&
写诗,从押韵开始
&&&&&&&&&&
很多青年朋友对诗歌情有独钟,喜欢写诗,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诗,写出流畅上口,清新隽永,被大众认可喜爱的好诗呢?认知诗歌,无疑重要,而掌握
抒发表达的技艺技巧,更是首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若不能准确认知诗歌,若没有技艺技巧的相助,那么,就算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又如何抒发表达得
好?!所以,写诗要从了解诗歌入手,从掌握技艺技巧开头。
那么,什么是诗歌?诗歌的技艺技巧又有哪些,有哪一项最重要,或者说是核心?且让我慢慢阐述,分析,解释,揭示。
&&&&&&&&&&
一、认知诗歌
&&&&&&&&&&
什么是诗歌?简单说,诗歌就是文学的一种体裁。这是常识。而我们想知道的,显然不是这个常识,而是——诗歌的根本是什么?
那么,诗歌的根本是什么呢?一句话,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首先是,最终还是!
既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把握运用语言,就是基础,是基本功。然而仅仅明白这一点,显然是不够,不足以认知诗歌,写出好诗的。是的,我们必须要明
白,诗歌的语言艺术,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
那么,诗歌的语言艺术,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无疑,清新流畅上口,对诗歌至关重要。因为若不清新,若读者根本就读不懂抒发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那么,诸如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等等,就都别谈了。而若不能流畅上口,那美感又在哪里?又有谁会喜爱没有美感的诗歌?而这两方面,都建立在掌握诗歌的技
艺技巧之上。
&&&&&&&&&&
那么,诗歌的技艺技巧有哪些呢?诗歌的技艺技巧有很多,譬如前后呼应,譬如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设置,譬如排比对仗反复等等,但这些都是“树”的
枝叶,而不是主干。那么,诗歌技艺技巧的主干,或者说核心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押韵!
&&&&&&&&&&
是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韵文文学,押韵对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换句话说,写诗若不知道押韵的重要性,若不能掌握押韵,那么,写好诗,写出好诗
,在诗歌领域取得成功成就,基本就是做梦——为什么说基本而不说绝对呢?因为诗歌有短小见长的特点,有灵感的显要,所以就算掌握不了押韵,一生一世不
停地写,也未必不能写出一两首好诗。但这显然是——诗与愿违的。所以,想写诗,想在诗歌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握押韵,娴熟押韵。
&&&&&&&&&&
二、诗歌押韵和其的重要性
&&&&&&&&&&
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押韵,怎样掌握娴熟押韵呢?且看我一点点展开,一节节详析。什么是韵?所谓的韵,就是尾音相近的字。而在谈论押韵和其的重要
性之前,我想先举出两个实例。
&&&&&&&&&&
第一个是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如下——
&&&&&&&&&&
轻轻的我走了
&&&&&&&&&&
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轻轻地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这四句诗,押的是“ai”韵。读者朋友请看一看,若把“云彩”这个词,换成“云霞”,或“彩云”,或“晚霞”,或“彩霞”,是不是可以?完全
可以!不但可以,而且丝毫不差。尤其是“云霞”,与下面的——湖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等等,更和谐匹配。然而这一改,还有韵味,还有语言的美感,还
能突出诗人惆怅中的洒脱吗?
&&&&&&&&&&
第二个是艾青先生的名作《礁石》——
&&&&&&&&&&
一个浪&& 一个浪
&&&&&&&&&&
无休止地扑过来
&&&&&&&&&&
每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
被打成碎沫&& 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
像刀砍过的一样
&&&&&&&&&&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
含着微笑&& 看着海洋
&&&&&&&&&&
——若把第一节的“散开”,改为“漂散”,或“飞溅”,把最后一句的“海洋”,改成“大海”,可不可以?毫无疑问可以,但这样改动后,再读一读
,还有原作悠长的韵味吗?
&&&&&&&&&&
当然在这里,还要确定的是,由于这两首诗,都有真情真知,有“神”的高度凝聚,所以就算改动了,依然不失为好诗,但与原作相比,显然大为逊色了
。为什么会逊色?那就是因为,不再押韵了。如此,押韵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而新诗史上还有诸多名作佳作,读者朋友,尤其是写诗的朋友,若有兴趣
,可以去看一看,改一改,把原本押韵的字,改成不押韵的,再感受一下效果——是更好,还是不怎么样了。
而既然明白了押韵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要着重了解有关诗歌押韵的事宜了。
&&&&&&&&&&
三、押韵对诗作者的要求
&&&&&&&&&&
首先,押韵对诗作者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呢?第一个要求,就是诗作者要有一定的天赋,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其次更要求诗作者勤奋,能忍耐寂寞。为什
么会有这两个要求呢?因为,掌握押韵必须过两关,一是掌握大量词汇;二是在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后,还须会灵活运用。而前者只需勤奋阅读,只需耐得住寂寞
即可;后者则除了勤奋和忍耐寂寞外,还要求诗作者具备一定的天赋——若缺乏一定的天赋,那么就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也很难灵活运用。不过,这里要着重
的是,一个诗作者缺乏天赋,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俗话说——勤能补拙。若诗作者能笨鸟先飞,加倍投入付出,那么也未尝不能娴熟押韵,写出好诗。
&&&&&&&&&&
而读了这些,一定有朋友问——怎么才是有天赋呢?或者说对语言的敏感有什么样的显露体现?那么我想说——若您一开始写诗,若您未经任何指导,就
押上了韵,写出了押韵的诗,那就说明您具有极高的天赋,也就是极富诗才;若您虽然一开始不明白,但有人一点就通,就明白了押韵对写诗的重要性,那说明
您也有相当的天赋;而若别人反复跟您说了——押韵的重要性,而您依然忽视,或不明所以,那就说明您缺乏天赋,缺乏对诗歌语言的敏感。不过,这也不排除
您对诗歌认知的错误,毕竟新诗是自由体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尽管对自由的尺度,还没有明确的界限。
&&&&&&&&&&
四、押韵的规则规律
&&&&&&&&&&
而明白了押韵对诗作者的要求,我们也就可以开始具体分析,诗歌押韵的一些规则规律了。
&&&&&&&&&&
在此,我们先看一看旧体诗词押韵的规则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诗歌有律诗,词,曲,近体诗,古体诗等等,在这里,我把所有新诗之前的诗统称
旧体诗词。那么,旧体诗词的押韵,有什么样的规则规律呢?旧体诗词的押韵是有严格的规则规律的。譬如四行的绝句,一般是一二四,二四的押韵;譬如八行
的律诗,一般是二四六八,至少是二六八的押韵;譬如宋词,《如梦令》的押韵,是一二四五六,或一二四六;而元曲中的小令,在押韵方面的特点,就是密集
,基本每句都押——马致远的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一个代表,一个
很好的说明。
&&&&&&&&&&
那么,新诗该如何押韵,有什么样的规则规律呢?新诗被称作自由体,所以在押韵方面,自然要体现自由的特色——这也是时代社会发展,日渐宽松自由
的特点。换句话说,新诗的押韵,其实已没有严格的规则规律,而是——能押就押,尽可能地押。具体是,一般最后一个字的韵,就是整首诗的韵,或是最后的
韵——因为押韵可以换韵、变韵,这种押韵方式,我将在后面阐述。所以说,新诗的押韵,相对于旧体诗词来说,已非常简单,简单更明了。但简单明了,并不
是说就容易掌握,就没有机巧奥妙。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解析新诗的押韵。
15:30回复举报 |
华丽飘过68楼
五、新诗的押韵方式
&&&&&&&&&&
首先,新诗的押韵方式有几种呢?与旧体诗词一样,有两种。一是一韵到底;二是换韵,也叫作变韵。而在这里,我要着重指出的是换韵。因为一韵到底
不说也明白,就是整首诗一个韵,但换韵则有些难度……
在此,我们先看一首旧体词和一首新诗。
&&&&&&&&&&
旧体词是李煜的《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八句用了四个韵,分别是ao,ong,ai,ou和iu。
&&&&&&&&&&
新诗是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梦与诗》——
&&&&&&&&&&
都是平常经验
&&&&&&&&&&
都是平常影像
&&&&&&&&&&
偶尔涌到梦中来
&&&&&&&&&&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
都是平常情感
&&&&&&&&&&
都是平常言语
&&&&&&&&&&
偶尔碰着个诗人
&&&&&&&&&&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
醉过才知酒浓
&&&&&&&&&&
爱过才知情重
&&&&&&&&&&
你不能做我的诗
&&&&&&&&&&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
——全诗三节,押了三个韵,分别是ang,v,和ong。
&&&&&&&&&&
这两首诗词,都换了韵,换上了自然贴切的韵。那么李煜和胡适,为什么要换韵呢?或者说,为什么有些诗需要换韵?很简单,当一个韵已无法抒发表达
情感思想,就要换韵。而换韵就如同一列火车,从这条铁道驶上另一条铁道,至关重要的是,衔接必须极其紧密。是的,稍有差错,就会导致火车出轨、颠覆。
所以,诗作者在换韵时,必须反复斟酌——前后上下的衔接。
&&&&&&&&&&
六、押韵过关
&&&&&&&&&&
而在了解了新诗的押韵方式后,我再来说一说,怎样过押韵关。前面我说了,掌握押韵,必须要过两关——一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二是在掌握了大量的
词汇后,还要会灵活运用。那么,过这两关,有没有捷径呢?我想绝大多数人,是喜欢捷径,希望有捷径的。但在此,我要说,过这两关,没有捷径!惟有投入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地阅读和练习……在阅读方面,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假如您不但熟读了唐诗,还熟读了宋词元曲;假如您熟
读了不止三百首,而是三千首,甚而更多,那么过关就会比较容易……而前面我为什么强调,要耐得住寂寞?因为过押韵关的练习,非常的枯燥单调寂寞,所以
一个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人,是断过不了此关的。
&&&&&&&&&&
那么,具体如何练习呢?如下——
&&&&&&&&&&
譬如——我的一切,我的全部,我的所有。这组词意思一致,却能适应三个韵。
&&&&&&&&&&
譬如——志向,志愿,抱负,理想,追求等等。有细微差别,却可以替代换用。
&&&&&&&&&&
譬如——要表达爱情的真挚,可以——爱你到天长地久,爱你到地老天荒,爱你到永远,爱你一万年,爱你到白头,等等等等。而其中爱你到天长地久,
地老天荒,又可变成——爱你到地久天长,爱你到天荒地老,一样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韵。
&&&&&&&&&&
再如——理直气壮,掉过来是气壮理直,一个成语能押上两个韵。而窗明几净,可以作明窗净几,净几明窗,一个词可以有三个韵。
&&&&&&&&&&
举了这些例子,我想读者朋友也就明白了押韵的一些机巧奥妙。而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前面所说,一方面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另一方面要会灵活运用
&&&&&&&&&&
当然,在此还要提醒的是,汉语中有很多词,词组和成语,可以颠倒对调,但也有很多是不能颠倒对调的。换句话说,颠倒对调,必须要遵循自然的原则
。譬如,感情倒过来是情感,兄弟倒过来是弟兄,寻找变找寻,奋发变发奋等等,都很自然。但若把“陶醉”变成“醉陶”,把“向往”变成“往向”,将“放
了一个狗屁”,变成“放了一个屁狗”,那就真的牵强,真的狗屁不通了……这也就是说,韵要押,但必须押得自然贴切,而不能为押韵而押韵。当然在开始时
,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掌握押韵的几个阶段。
&&&&&&&&&&
七、掌握押韵的几个阶段
&&&&&&&&&&
掌握押韵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为押韵而押韵。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提出质疑——不能为押韵而押韵,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怎么你偏说要为押韵而押韵呢?那么我
想问一问,有哪个人还不会走路,就能跑呢?是的,要想跑,首先要会走。要想掌握押韵,首先就要为押韵而押韵,要拼凑,要勉强……因为这是一个必然要经
历的过程。就像一个孩子想跑,就必须先学走路一样——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是必然。是的,就算一个诗作者富有天赋,也只能相对缩短掌握的时间,而不是不
学不练习,就能娴熟。即便一个诗作者,通过勤奋,掌握了大量的字汇,但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也无法灵活运用,自然贴切地押上韵押好韵。所以,掌握
押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为押韵而押韵。
&&&&&&&&&&&
第二个阶段,是自然而然地押韵。在诗作者忍耐枯燥寂寞,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阅读和练习后,也就到达了自然而然押韵的阶段。这时候,一旦写诗,明
确了素材和立意,就会想到该用什么韵。是的,这时大量的字词就会在脑子里汇集,排列组合取舍……终于变成了富有韵味的诗。
&&&&&&&&&&&
第三个阶段,就是游刃有余,随心所欲地押韵了。这也就是常说的——熟能生巧。到这个阶段,常用的字词自然驾轻就熟,一些比较生僻的字词,也能召
之即来……这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达到了写诗押韵的较高层次了。
第四个阶段,无疑就是出神入化。这时候,诗作者也就抵达了至高的境界;这时候,不论是一韵到底,还是换韵,都潇洒自如了;这时候,诗作者的诗作
,已看不出任何技巧——最高的技巧,就是所谓的无技巧,无技巧并不是真的没有技巧,而是技巧已极为成熟,在作品里已没有显现。换句话说,就是繁复已成
了简单,绚烂已归于平淡……
在明白了押韵的重要性,方式,过关,和几个阶段后,我想再说一说诗韵中的一个特殊情况——这可能是我第一个提出的,混韵。
诗歌押韵,要求韵字——尾音的一致,但汉语的音韵虽然丰富,也有局促,也有难以协调的时候。所以需要有混韵。那么,什么是混韵呢?也就是,虽然
韵不一致,但有所接近,吟哦诵读之际,让人几近分辨不出。具体如下——
&&&&&&&&&&
譬如in和ing和yun,en和eng和un,音调有长短,有不同,但掺和糅合在一起,也浑然,也韵味悠长。
&&&&&&&&&&
再如u,uo,o,还有o,e,也是一样的道理。
&&&&&&&&&&
是的,在押不上一致的韵,又不想换韵时,就可以从权,可以混韵,以此来较好地体现情感思想,完成抒发表达。
&&&&&&&&&&
九、押韵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此外,诗作者在写诗押韵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
一是押韵的字的音调要有所变化,尤其是较短的诗。因为若韵字的音调缺乏变化,那么,诗歌虽然上口,虽然顺溜,但却不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这一点
在较短的诗中尤为明显,因为较长的诗,由于有较多的间隔,所以就算异形同音,也至多消减,而不会尽失美感。
&&&&&&&&&&
二是韵字尽量不要重复。这一点主要也是针对较短的诗——由于古往今来,诗歌都以短小见长,所以诗作者务须明白这个道理,注意这个问题。
&&&&&&&&&&
三是押韵要有所间隔。因为若押韵太疏,就难以体现韵味;若太密,则会让人读着喘不过气来,更常常会降低诗歌的品味,使诗歌走向顺口溜,打油诗一
路。是的,除非押得极其自然贴切巧妙,才能例外,譬如元曲押韵密集,但元朝的一些名家大师,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
&&&&&&&&&&
诗歌韵律,就是押韵规律,押韵是传统诗歌音乐性的重要特征。中国在隋唐以前,没有固定的韵书,古人作诗押的是大致相近的韵。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
代陆法言等人编纂的《切韵》(已佚),宋代陈彭年等人在《切韵》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定名为《广韵》,曾经盛行一时;后来又出现了《诗韵集成》、《诗
韵合壁》等几种韵书,这些韵书韵部分类最多的有二百零六个;后来又经过不断调整和归并,韵部分类逐渐简化为一百多个,最具代表的、比较通行的是南宋平
水人刘渊(又说王文郁)编纂的《平水韵》,韵部有一百零六个。这些韵书韵部划分界限森严、互不相混,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诗歌的创作。因此,近代人作诗
便开始打破陈规旧套,出现了相邻、相近韵部通韵,押大致相近的韵。在当代,由于汉文字的革新,以现代汉语拼音的拼读音为汉字的标准音,《平水韵》等一
些古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中华新韵》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古体诗歌、近体诗词创作的需要。
&&&&&&&&&&&
《中华新韵》按照现代汉语文字的归韵和读音划分成简便易行的“一麻、二波、三皆、四开、五微、六豪、七尤、八寒、九文、十唐、十一庚、十二齐、
十三支、十四姑”十四个韵部,每韵部又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部,阴平和阳平属平声韵、上声和去声属仄声韵,将古韵中的入声字分别派入了其
它声部中。古体诗歌、近体诗词、现代诗歌的押韵均可参照使用。
&&&&&&&&&&&
诗歌(包括近体诗词)的押韵,既复杂又简单。所谓复杂,就是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押韵习惯和要求,特别是近体(格律)词不易掌握;所谓简单,就是
押韵押的都是归韵相同或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容易掌握。在此不谈押韵位置要求及变化,以《中华新韵》为准,仅介绍押韵(用韵)的基本用法:
&&&&&&&&&&&
一、古体诗歌的押韵
&&&&&&&&&&&
古体诗歌用韵较为自由,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有押平韵、有押仄韵,平仄韵不混用;五言古风、七言古风、杂言等诗体,有押平韵、有押仄韵、有押通韵
,平仄韵可以混用,押韵字只要读音相同或相近即可。下面举三例说明:
&&&&&&&&&&&
例1.《七言古绝·景如画》(雅石作),用同韵部平声韵押韵:
&&&&&&&&&&&
两岸桃花染天红,(h&nɡ阳平)
&&&&&&&&&&&
碧波送出打鱼翁。(wēnɡ阴平)
&&&&&&&&&&&
春风吹箫舞丝鹭,
&&&&&&&&&&&
青山醉卧白云中。(zhōnɡ阴平)
&&&&&&&&&&&
上诗用《中华新韵》十一庚韵部平声韵,“红”字起韵,“翁、中”两字押韵。
&&&&&&&&&&&
例2.《七言古风·夜思》(雅石作),用通韵押仄声韵:
&&&&&&&&&&&
残霞西落月东渡,(d&去声)
&&&&&&&&&&&
寒星寂寂挂天幕。(m&去声)
&&&&&&&&&&&
蛙逐流萤漫苍道,
&&&&&&&&&&&
杨柳依依湖中瘦。(sh&u去声)
&&&&&&&&&&&
夜色迷离云山远,
&&&&&&&&&&&
孤灯欲照壁影透。(t&u去声)
&&&&&&&&&&&
长歌未尽音难传,
&&&&&&&&&&&
短曲已终何堪度?(d&去声)
&&&&&&&&&&&
上诗用仄声押韵,“渡、幕、度”为《中华新韵》十四姑韵部仄声韵,“瘦、透”为《中华新韵》七尤韵部仄声韵,它们虽然不在一个韵部,但归韵韵母
和读音相同或相近,都归韵在“u”上,这就是通韵的一种用法。
&&&&&&&&&&&
例3.《杂言·春秋吟》(雅石作),用同韵部平声韵押韵:
&&&&&&&&&&&
黄鹂唱翠柳,
&&&&&&&&&&&
青禾鼓碧蛙。(wā阴平)
&&&&&&&&&&&
东风抚瑟舞春花,(huā阴平)
&&&&&&&&&&&
妙音漫天涯。(y&阳平)
&&&&&&&&&&&
长桥爱亭台,
&&&&&&&&&&&
瘦溪恋人家。(jiā阴平)
&&&&&&&&&&&
斜阳有情绣层纱,(shā阴平)
&&&&&&&&&&&
枫林醉晚霞。(xi&阳平)
&&&&&&&&&&&
句子长短自由搭配,不受格律约束,有押韵的特征,文字表达形式非语体文,就是杂言诗。上诗用《中华新韵》一麻韵部平声韵,“蛙”字起韵,“花、
涯、家、纱、霞”字押韵。
&&&&&&&&&&&
二、近体诗歌的押韵
&&&&&&&&&&&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长律、七长律等,限用同韵部平声韵(阴平和阳平)押韵,不能更改,不能押通韵。下面举三
&&&&&&&&&&&
例1.《五绝·风雨杨柳》(雅石作),押同韵部平韵:
&&&&&&&&&&&
细臂柔如绢,
&&&&&&&&&&&
纤腰瘦若丝。(sī阴平)
&&&&&&&&&&&
风拂舒百媚,
&&&&&&&&&&&
雨沐展千姿。(sī阴平)
&&&&&&&&&&&
上诗用《中华新韵》十三支韵部平声韵,第二句起韵的“丝”和第四句押韵的“姿”都是同韵部平声韵。
&&&&&&&&&&&
例2.《七绝·雪悟》(雅石作),押同韵部平声韵:
&&&&&&&&&&&
地宇天寰舞素花,(huā阴平)
&&&&&&&&&&&
神工落笔雪无涯。(y&阳平)
&&&&&&&&&&&
一朝改尽江山旧,
&&&&&&&&&&&
冷暧炎凉涉万家。(jiā阴平)
&&&&&&&&&&&
上诗用《中华新韵》一麻韵部平声韵,“花”字起韵,“涯、家”两字押韵。
&&&&&&&&&&&
例3.《七律·春节偶吟》(雅石作),押同韵部平声韵:
&&&&&&&&&&&
华夏祥梅展笑欢,(huān阴平)
&&&&&&&&&&&
神州瑞雪舞蹁跹。(xiān阴平)
&&&&&&&&&&&
高天意切迎新岁,
&&&&&&&&&&&
厚地情深送旧年。(ni&n阳平)
&&&&&&&&&&&
冷暖轮回砣日月,
&&&&&&&&&&&
炎凉往复砺江山。(shān阴平)
&&&&&&&&&&&
参明世事知真律,
&&&&&&&&&&&
悟透人生得大观。(ɡuān阴平)
&&&&&&&&&&&
上诗用《中华新韵》八寒韵部平声韵五个字,“欢”字起韵,“跹、年、山、观”四字押韵。
&&&&&&&&&&&
三、现代诗歌的押韵
&&&&&&&&&&&
有一种现代诗歌可以不押韵。押韵的现代诗歌,同韵部平仄声韵可以混用,甚至相邻韵部的字也可以用来押韵。不论是何韵部、何声调,不论是单韵母或
复韵母,只要读音相同或相近,都可以混用在一首诗里押韵。下面举一例说明:
&&&&&&&&&&&
例.现代诗歌《心相遇》(雅石作),就是用归韵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季、你、起、迹、蔽、里、地、底”押韵:
&&&&&&&&&&&
&&&&&&&&&&&
在冬季。(j&去声)
&&&&&&&&&&&
寒冷的我、火热的你,(nǐ上声)
&&&&&&&&&&&
偶然联系在一起。(qǐ上声)
&&&&&&&&&&&
当我开始温暖的时侯,
&&&&&&&&&&&
你却消失了踪迹。(jī 阴平)
&&&&&&&&&&&
黑夜的幕帐
&&&&&&&&&&&
将我遮蔽。(bǐ上声)
&&&&&&&&&&&
在苍茫的时空中
&&&&&&&&&&&
我返来复去,
&&&&&&&&&&&
细细的寻找、轻轻的呼唤,
&&&&&&&&&&&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lǐ上声)
&&&&&&&&&&&
&&&&&&&&&&&
又一轮太阳升起,(qǐ上声)
&&&&&&&&&&&
&&&&&&&&&&&
染遍大地。(q&去声)
&&&&&&&&&&&
淡忘了岁月,
&&&&&&&&&&&
却将你的影象
&&&&&&&&&&&
永远、永远
&&&&&&&&&&&
烙印在我的心底!(dǐ上声)
&&&&&&&&&&&
四、近体词的押韵
&&&&&&&&&&&
近体词就是格律词,多数押仄声韵、少数押平声韵、少数中间转韵,要按照词牌的特定要求押韵,不能随意改变。另外,还有少数词限用上声韵、去声韵
等,上声和去声都属仄声,可以不区分,统用仄声韵。
&&&&&&&&&&&
㈠一韵到底:有限用平声韵(阴平和阳平)、有限用仄声韵(上声和去声)。下面举两例说明:
&&&&&&&&&&&
例1.格律词《长相思(双调)·秋日感怀》(雅石作),词牌要求上片和下片的第二句后两字重叠第一句后两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
我在秋,(qiū阴平)
&&&&&&&&&&&
雁在秋,(qiū阴平)
&&&&&&&&&&&
春往秋来几日休?(xiū阴平)
&&&&&&&&&&&
雁飞去梦州。(zhōu阴平)
&&&&&&&&&&&
怨悠悠,(yōu阴平)
&&&&&&&&&&&
叹悠悠,(yōu阴平)
&&&&&&&&&&&
思到极时无泪流。(li&阳平)
&&&&&&&&&&&
月残缺似钩。(ɡōu阴平)
&&&&&&&&&&&
上词用《中华新韵》七尤韵部平声韵“秋、休、州、悠、流、钩”押韵。上片“在秋”两字重叠,下片“悠悠”两字重叠。
&&&&&&&&&&&
例2.格律词《苏幕遮·相思雨》(雅石作),词牌要求押仄声韵,一韵到底:
&&&&&&&&&&&
&&&&&&&&&&&
江北地。(d&去声)
&&&&&&&&&&&
都是严冬,
&&&&&&&&&&&
冷暖炎凉异。(y&去声)
&&&&&&&&&&&
玉宇积寒偏向遇。(y&去声)
&&&&&&&&&&&
别处花香,
&&&&&&&&&&&
这边冰霜厉。(l&去声)
&&&&&&&&&&&
&&&&&&&&&&&
惆万里。(lǐ上声)
&&&&&&&&&&&
日夜牵魂,
&&&&&&&&&&&
萦绕心头绪。(x&去声)
&&&&&&&&&&&
碎断肝肠风散去。(q&去声)
&&&&&&&&&&&
愫雪飞泪,
&&&&&&&&&&&
化作相思雨。(yǔ上声)
&&&&&&&&&&&
上词用《中华新韵》十二齐韵部仄声韵“地、异、遇、厉、里、绪、去、雨”押韵。其中:“地、异、厉、里”与“遇、绪、去、雨”韵母不同,因它们
读音相近,《中华新韵》都将之归入了十二齐韵部的仄声韵。
&&&&&&&&&&&
㈡变韵转韵:少数格律词要求一词押两个以上不同的韵,就叫变韵或转韵,按转韵要求用韵即可。下面举一例说明:
&&&&&&&&&&&
例.格律词《钗头凤·庭院桃花》(雅石作),词牌要求上、下片前3句同韵,上、下片从第4句转韵并同韵:
&&&&&&&&&&&
身装淡,(d&n去声)
&&&&&&&&&&&
徊庭院,(yu&n去声)
&&&&&&&&&&&
山花绽放独空羡。(xi&n去声)
&&&&&&&&&&&
心惆透,(t&u去声)
&&&&&&&&&&&
苍天诉,(s&去声)
&&&&&&&&&&&
光阴逐逝,
&&&&&&&&&&&
当山依旧。(ji& 去声)
&&&&&&&&&&&
受!受!受!(sh&u去声)
&&&&&&&&&&&
门前苑,(yu&n去声)
&&&&&&&&&&&
清香漫,(m&n去声)
&&&&&&&&&&&
今朝细雨新枝灿。(c&n去声)
&&&&&&&&&&&
春风骤,(zh&u去声)
&&&&&&&&&&&
出墙露,(l&u去声)
&&&&&&&&&&&
长虹贯日,
&&&&&&&&&&&
丹云连岫。(xi&去声)
&&&&&&&&&&&
就!就!就!(ji&去声)
&&&&&&&&&&&
上词上片前三句的“淡、院、羡”和下片前三句的“苑、漫、灿”同为《中华新韵》八寒韵部的仄声韵,上片和下片都从第四句转为《中华新韵》七尤韵
部,上片后五句的“透、诉、旧、受”和下片后五句的“骤、露、岫、就”同为七尤韵部的仄声韵。
&&&&&&&&&&&
㈢通韵:格律词用韵,只要归韵和读音相同或相近,又都是同一声调(平声或仄声),韵部不同可以通韵。除特殊要求外,格律词通韵不能平仄声调混用
。下面举一例说明:
&&&&&&&&&&&
例.格律词《踏莎行·去归来兮》(雅石作),词牌要求押仄声韵:
&&&&&&&&&&&
月落西云,
&&&&&&&&&&&
星沉东雾,(w&去声)
&&&&&&&&&&&
晓风轻臂拂残露。(l&去声)
&&&&&&&&&&&
桃花无语泣桥边,
&&&&&&&&&&&
别离最是伤疼处。(ch&去声)
&&&&&&&&&&&
水绿山青,
&&&&&&&&&&&
花妍枝秀,(xi&去声)
&&&&&&&&&&&
遥思倩影舒丹袖。(xi&去声)
&&&&&&&&&&&
喜盈春色好无限,
&&&&&&&&&&&
阳光万里归乡路。(l&去声)
&&&&&&&&&&&
上词“露、路、雾、处”为《中华新韵》十四姑韵部去声韵、“袖、秀”为《中华新韵》七尤韵部去声韵。它们虽然不在同一个韵部,但都属仄声字,归
韵都归韵在“u”韵母上,归韵和读音相同或相近,这就是以通韵方式押韵。自宋代以后,词作者用通韵为常见。
&&&&&&&&&&&
五、诗词的和韵
&&&&&&&&&&&
创作诗词,大多由作者按体裁押韵要求自已任意选择韵部来押韵,有时候诗友之间相互衣照对方用过的韵再度创作,或作者依照它人用过的韵再度创作,
这种情况就叫和韵。和韵有以下四种形式:
&&&&&&&&&&&
㈠依次韵:依照别人诗词原韵的原字用韵,并按照原韵原字排列的先后次序再度创作(详见下面的叠韵举例)。
&&&&&&&&&&&
㈡依韵:仅依照别人诗词原韵的原字用韵,不按照原韵原字的先后排列顺序再度创作。下面举一例说明:
&&&&&&&&&&&
例.格律词《洞仙歌(双调)·无题》(宋代 晁补之作):
&&&&&&&&&&&
青烟幂处,
&&&&&&&&&&&
碧海飞金镜。(j&nɡ去声)
&&&&&&&&&&&
永夜闲阶卧桂影。(yǐnɡ上声)
&&&&&&&&&&&
&&&&&&&&&&&
零乱多少寒蝉,
&&&&&&&&&&&
&&&&&&&&&&&
惟有蓝桥路近。(j&n去声)
&&&&&&&&&&&
水晶帘不下,
&&&&&&&&&&&
云母屏开,
&&&&&&&&&&&
冷侵佳人淡脂粉。(fěn上声)
&&&&&&&&&&&
待都将、许多明,
&&&&&&&&&&&
付与金尊,
&&&&&&&&&&&
投晓流、共霞倾尽。(j&n去声)
&&&&&&&&&&&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
&&&&&&&&&&&
看玉做人间,
&&&&&&&&&&&
素秋千顷。(qǐnɡ上声)
&&&&&&&&&&&
上词共用六字押韵,顺序排列为:镜、影、近、粉、尽、顷。
&&&&&&&&&&&
雅石和韵《洞仙歌(双调)·游山抒怀》:
&&&&&&&&&&&
轻烟迷处,
&&&&&&&&&&&
碧泉飞花影。(yǐnɡ上声)
&&&&&&&&&&&
林掩溪水淡如镜。(j&nɡ去声)
&&&&&&&&&&&
&&&&&&&&&&&
青翠幽藏红亭,
&&&&&&&&&&&
&&&&&&&&&&&
寻得南坡路近。(j&n去声)
&&&&&&&&&&&
登高逐放眼,
&&&&&&&&&&&
望断闲云,
&&&&&&&&&&&
旭日彰辉染峦尽。(j&n去声)
&&&&&&&&&&&
白鹤舞、紫莺鸣,
&&&&&&&&&&&
不枉今生,
&&&&&&&&&&&
风送爽、去清尘粉。(fěn上声)
&&&&&&&&&&&
洞仙曲、一歌荡轻愁,
&&&&&&&&&&&
致力垦心田,
&&&&&&&&&&&
壮怀千顷!(qǐnɡ上声)
&&&&&&&&&&&
上词用晁补之原词的六个韵字,排列顺序为:影、镜、近、尽、粉、顷,与原词韵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其中:“镜、影、顷”为《中华新韵》十一庚
韵部仄声韵、“近、粉、顷”为《中华新韵》九文韵部仄声韵,它们虽然以古韵不在同一韵部、以新韵仍不在同一韵部,但归韵和读音相同或相近,押的是通韵
&&&&&&&&&&&
㈢同韵:只用别人诗词原韵所在韵部的其它字再度创作,与原诗词同韵不同字。下面举一例说明:
&&&&&&&&&&&
例.格律诗《七绝·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代.元稹作):
&&&&&&&&&&&
残灯无焰影幢幢,(chu&nɡ阳平)
&&&&&&&&&&&
此夕闻君谪九江。(jiānɡ阴平)
&&&&&&&&&&&
垂死病中惊坐起,
&&&&&&&&&&&
暗风吹雨入寒窗。(chuānɡ阴平)
&&&&&&&&&&&
上诗“幢、江、窗”三字为《中华新韵》十唐韵部平声韵。
&&&&&&&&&&&
雅石和韵《七绝·山秋》:
&&&&&&&&&&&
川边矮柳远晨霜,(shuānɡ阴平)
&&&&&&&&&&&
山顶高松近晓阳。(y&nɡ阳平)
&&&&&&&&&&&
万簇肥棘争暖苦,
&&&&&&&&&&&
一株瘦菊斗寒香。(xiānɡ阴平)
&&&&&&&&&&&
上诗和用“霜、阳、香”三字为《中华新韵》十唐韵部平声韵,与元稹的诗同韵不同字。
&&&&&&&&&&&
㈣叠韵:作者自作自和,用自已创作的诗词韵字再度重复创作。自和可用依次韵、依韵、同韵三种形式。下面举一例说明:
&&&&&&&&&&&
例.《七言古绝·感怀(二首)》(雅石作):
&&&&&&&&&&&
&&&&&&&&&&&
云挽秋叶笑霜寒,(h&n阳平)
&&&&&&&&&&&
雨伴清风唱江山。(shān阴平)
&&&&&&&&&&&
苍海情深感大地,
&&&&&&&&&&&
碧溪意长醉蓝天。(tiān阴平)
&&&&&&&&&&&
&&&&&&&&&&&
蘸尽秋色画岁寒,(h&n阳平)
&&&&&&&&&&&
霜飞雪舞写江山。(shān阴平)
&&&&&&&&&&&
万里落叶绘风去,
&&&&&&&&&&&
空山深处描洞天。(tiān阴平)
&&&&&&&&&&&
以上第一首诗用《中华新韵》八寒韵部平声韵,“寒”字起韵,“山、天”两字押韵;第二首诗依照第一首诗相同的韵字、相同的排列次序押韵,这就是
用依次韵自和。
&&&&&&&&&&&
六、押韵避忌
&&&&&&&&&&&
㈠重复字押韵:格律诗不允许用相同的字押韵,押韵字重叠犯忌。格律词中要求押韵字重叠的可以用相同的字押韵,如:《长相思》、《调笑令》、《如
意令》等词中,就有要求押韵字重叠处,请参看上面的《长相思(双调)·秋日感怀》。不要求押韵字重叠的词不可用相同的字押韵。需要押韵的现代诗歌,有
时为追求特殊效果,可用相同的字重复押韵。
&&&&&&&&&&&
同声母、同韵母、同声调、字不同,在同一首诗词的押韵时重复出现是重韵,是符合要求的押韵。在诗词的句子中可以重字,押韵重字和句子重字应区别
清楚。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典型的句子重字。
&&&&&&&&&&&
㈡地方语押韵:有的诗词作品沿用方言押韵,或沿用古韵,我以为不可取。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文学作品应该是促进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
锋,最起码不要在国内造成诗歌作品传播上的障碍。
&&&&&&&&&&&
㈢生僻字押韵:中国汉语因为深奥而复杂,常用字约三、四千个。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要自然流畅,用常见字,不可用生僻字,用生僻字多数人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诗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