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帮助求期望效用理论模型在论文中的应用例子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11期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
【摘要】:教育中存在的教师期望效应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在回顾教师期望效应的含义、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同时又着重探讨了教师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学生又是如何接收到信号并按照教师的期望去改变自己的,以及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启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451.1【正文快照】: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在奥克学校的实验中发现教师先前对学生的错误期望真的使学生的IQ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就是“教师期望效应”。自从“教师期望效应”发现以后,教师期望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也使得研究者从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教师期望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蕙;屠国元;;[J];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范丽恒;;[J];心理研究;2009年05期
牛晶晶;吴巧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刘彦华;朱丽娜;;[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左金娣;;[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方;;[J];成功(教育);2008年02期
胡俊丽;杜红芹;杨梅;;[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袁俊现;;[J];大家;2011年18期
刘奎;;[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冯金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6期
张宏伟;;[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雷敏;;[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彭梅;;[J];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刘运华;;[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12期
蔡丽芳;;[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秀芳;[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洋;[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郑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李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占秀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王荣;[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陈伟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焦颖;[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许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平文;[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张惠芳;[J];公安教育;2000年08期
肖文娥,刘姝昱;[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朱金富,祁富生,贾福军;[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李惠云,乔晓熔;[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7期
刘宣文,黄天元;[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12期
王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孙德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陈雨亭;[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8期
章铭;[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海雁;;[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年04期
李丛玉;[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谢再明;;[J];新课程(中学);2010年06期
靳玉乐,王桂林;[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范丽恒;;[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蒋艳菊;王玉杰;;[J];中州学刊;2010年06期
杜秀芳;[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申世辉;[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李丽;;[J];内蒙古教育;2009年20期
曹珊;黄清;;[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书玉;;[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宋新华;;[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张芮;张其霞;;[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罗晓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张铁明;;[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程东元;刘雍潜;;[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马世玲;林琳;;[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杨艳霞;;[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吴思为;伍新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钟兆芳;;[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胡继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李雪梅;[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本版编辑 常州市第五中学
无锡市蠡园中学
江苏省新海高中东方分校
金坛市登冠中心小学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陈春松;[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江苏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军;[N];中国体育报;2004年
山西电子技工学校
凌韧方;[N];山西科技报;2001年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正宪;[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王尚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刘净;[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陈至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树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李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吴德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郅庭瑾;[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李三福;[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何光全;[D];西南大学;2010年
胡斌武;[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钟志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辛继湘;[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姚利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惠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德汞;[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高洁;[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王爱华;[D];吉林大学;2009年
曾鸣;[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阳红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宿向东;[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向岩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徐坤;[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曹炳志;[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由于现实世界太复杂,人们对具有不确定性的决策对象可能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不能用单个主观概率分布来描述不确定事件,当然也就不能用主观期望效用模型来解决这类。外文名Laptave准则初始模型Savage
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
鉴于此,人们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模型,如Wald准则,乐观准则,Hurwitz准则及Laplace等。但是,这些准则中,Laptave准则是主观期望效用模型的特例,其他准则都有走向另一极端的嫌疑,几乎对具有不确定性的决策对象不作任何限制,与现实的决策情形不太相容,直接用于不确定性的决策是令人怀疑的。 Savage的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并非无懈可击,其公理化假定看起来是合乎情理的,但在实际中是有问题的。著名的Ellsberg悖论表明:当面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时,大多数人表现出对不确定性的,称之为不确定性厌恶,或模糊性厌恶。针对这种现象,人们对Savage的公理体系进行了一些改造,主要有Sehmeidler提出的Choquet期望效用模型及Gilboa和Schmeidler提出的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不要求唯一主观概率分布,也并非对不确定事件不作任何限制,是目前国外应用比较广逆的、较好的不确定性决策理论之一。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
关于Gilboa和Sehmeidler的多先验期望效用是为了刻划Ellsberg悖论所描述的不确定性厌恶现象而提出的。先给出以下记号: 任意拓扑Y,M(Y)表示关于Y的概率测度集;
X:输出空间(也有叫结果空间的,outcome);
S:状态集,任意,称为事件;
Fs={f,有界,可测f:S→M(X)},是决策人的可行行动集,若对任意s∈S,f(s)=P∈M(X)称是f常行动,常行动集记为F;
任意f,g∈F,a∈[0,1],记h=af+(1-a)g,对任意s∈S,有h(s)=af(s)+(1-a)g(s)为定义在F上的二元偏好关系。在此基础上定义偏好无差异关系“~”为,f~g,其中f,g∈F,若f》g,且g》f,定义严格偏好关系为“&”,f&g,若f》g,但f~g不成立。
在上述记号的假定下,以下:
(i)(完全性)任意f,g∈F,要么f》g,要么g》f;
(ii)(传递性)任意f,g,h∈F,若f》g,g》h,则f》h;
公理2:(连续性)
任意f,g,h∈F,若f&g,g&h,则存在α,β∈(0,1),使得αf+(1-α)h&g&βf+(1-β)h
公理3:(确定性独立)
任意f,g∈F,且h∈P,对任意a∈(0,1),f&g当且仅当af+(1-a)h&ag+(1-a)h
此独立性假定其对常有效。
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
公理4:(单调性) 任意f,g∈F,若任意s∈S,f(s)》g(s),则,f》g
公理5:(不确定性厌恶)
任意f,g∈F,a∈(O,1),f~g,则af+(1-a)g》f
公理5不排除af+(1-ag)&f的可能性,即有不确定性厌恶的向。
公理6:(非退化性)
存在f,g∈F,f&g
Gilboa-Schmeidler定理:下述等价
(i)F上的排序》满足公理1—5
(ii)存在线性函数u:M(X)→R,和非空闭凸集C,它是关于S的有限可加概率测度集合,使得任意f,g∈Ff》g当且仅当(1)
此外,(a)函数u在正线性变换下唯一;(b)F上的排序》满足公理1—6,则C唯一。
此定理说明:具有不确定性厌恶惯向的决策者可用多先验概率分布族C表示不确定因素,而在求救用时取在C上的最小值。其思想是:当面对不确定性时,用多先验概率描述它。C是决策者对不确定性的信念;仅当决策者具有不确定性厌恶倾向时,取在C上的最小,再求最大化此救用的行动。如果决策者不是不确定性厌恶的,则没有必要也不能取在c上的最小效用,决策依据不再是(1)式。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中的行动是从状态到后果分布的函数,一个状态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后果,对应的是一个关于后果集的抽奖。这里直接简化为,对同一行动,状态和后果是一一对应的,f:S→X。同时,后果用效用表示
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
一般地,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可由三元组表示{S,F,u),其中 S=(s1,...,sm),为有限状态集;
F=(f1,...,fn),为有限行动集;
u=(uij)n*m,状态为Sj时行动fi的,即效用。
对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引入测度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可表示为四元组{S,F,u,C)。由Gilboa—Schmeidler定理,优化目标是求f'∈F,使得由此看来,可将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看成是Wald准则的理论基础。C=M(S)表示决策者对不确定事件的认识是平凡的,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Wald准则是绝对不砖定性厌恶决策者的决策准则。取C={P∈M(S)|P(Sj)=1/m,j=1,…,m),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就转化为Laplace准则。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认为不确定事件状态是等可能出现的。从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的观点看,没有考虑决策者没有考虑不确定性厌恶情况。从Savage的主观期望效用模型的看,决策者的主观概率是不确定事件状态是等可能的。应该注意,即使C含多个概率分布,若决策者是不确定性中立的(指依然使用期望妓用来作为评价标准),则总存在概率分布P’∈M(S),使得以此作为Savage的主观概率,用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得到的解与不确定性中立时的解一致。事实上,不妨设q是C上的概率分布,注意C是闭凸的,E(·)为期望。取P'=Ep即可。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Wald准则和Laplace准则均为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的特殊情形。一个是绝对不确定性厌恶决策者的准则,一个是不确定性中立决策者的准则。虽然大量试验表明,大多数决策者表现出Ellsberg悖论所描述的情形,但也有一些例外;同时,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最主要的思想是可将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表示为具有[1]多个概率分布的集合。对不确定性的态度不仅仅只有厌恶和中立,还有其他,比如不确定性追求;另外,厌恶程度和追求程度的大小也有区别,人们大可用其他形式。乐观准则是求,使得fk=argmaximaxjuij取C=M(s),
如果说Wald准则是绝对不确定性厌恶决策者的具体表现,那么,乐观准则完全是绝对不确定性厌恶决策者的决策准则。将C缩小在较小的范围内,乐观准则即为在一定范围内的乐观。这样,这一准则可能更受欢迎,因为在不确定性中可能存在部分确定性。毕竟,人们对大多数不确定性不会一无所知Hurwitz准则是指选择,使得fk=argmaxi(1-λ)minjuij+λmaxjuij
其中,称为乐观系数。
取C=M(S),上式可写为
多先验期望效用模型
与3类似,不必要求C=M(S),完全可将不确定事件中的某些确定性在C中表现出来,有助于决策的选择。乐观系数在C的范围内起作用。人们甚至可以对上式两个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C,可行的解释是悲观时的信念与乐观时的信念不一致。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基于多先验期望效用的决策理论研究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53: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基于多先验期望效用的决策理论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个人投资与消费模型的期望效用最大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3.00
&&¥2.00
&&¥3.00
个人投资与消费模型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教育论文经济学中的期望效用原理应用研究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教育论文经济学中的期望效用原理应用研究(WORD文档DOC版,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是一篇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 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范本 另本网本文文中有关的摘要开题报告致谢词辞与格式文献综述和本文选题题目都可做参考指导。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8:58: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教育论文经济学中的期望效用原理应用研究.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指数效用函数 期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