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举办太极拳比赛冠军的报告

2012年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规程
查看: 4773|
摘要: 2012年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规程
  一、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未知   地点:河南温县   二、参加单位   各地太极拳组织及个人。   三、比赛项目   各式传统太极拳、械套路、推手。   ( ...
(该活动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取消了)
2012年中国太极拳邀请赛规程
  一、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未知
  地点:河南温县
  二、参加单位
  各地太极拳组织及个人。
  三、比赛项目
  各式传统太极拳、械套路、推手。
  (一)传统套路:
  1、陈式大架、陈式小架、杨式、武式、孙式、吴式、和式、忽雷架;
  2、太极器械: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
  (二)竞赛套路: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32式太极剑任选一项。
  (三)集体项目:8人以上(含8人),男女不限,拳、械内容不限,演练时间4-5分钟,必须配乐(自备CD光盘、U盘),音乐伴奏中不能出现说唱等内容(若出现说唱由裁判长一次总扣0.1分);比赛时,由本队教练或领队负责放音乐。  (四)太极推手  1、男子设9个级别  48公斤以下级(含48公斤)&&&&&&&&&&&&&&&&&&
  52公斤级(48公斤以上—52公斤)
  56公斤级(52公斤以上—56公斤)&&&&&&
  60公斤级(56公斤以上—60公斤)
  65公斤级(60公斤以上—65公斤)&&&&&&
  70公斤级(65公斤以上—70公斤)
  75公斤级(70公斤以上—75公斤)&&&&&&
  80公斤级(75公斤以上—80公斤)
  80公斤以上级
  2、女子设3个级别
  50公斤以下级(含50公斤级)&&&&&&&&&&&&&&
  55公斤级(50公斤以上—55公斤)
  55公斤以上级
  四、参加办法
  (一)各代表队可派领队1人,教练1-2人,医生1-2人,太极拳、械套路,运动员人数男女不限。
  (二)每名运动员限报2个单项(拳术、器械各一项),每队限报1个集体项目,太极推手同一级别中每单位限报2人。
  (三)拳术、器械每一单项不足5人时,均编入相邻组别。
  (四)年龄分组
  1、传统太极拳、械套路运动员年龄分组
  甲组55岁以上(日以前出生者)
  乙组36岁--54岁(1958年至1976年以内出生者)
  丙组18岁--35岁(1977年至1994年以内出生者)
  丁组17岁以下(日以后出生者)
  2、太极推手运动员年龄分组
  甲组26—50岁(1962年至1986年以内出生者)
  乙组16—25岁(1987年至1996年以内出生者)
  五、竞赛办法
  (一)本次比赛为团体、个人比赛。
  1、传统太极拳:4-6分钟;太极剑:3-4分钟;其他器械不少于1分钟。
  2、竞赛套路:5-6分钟
  (太极拳:运动员演练至5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太极剑演练3分钟,其他器械演练至1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二)本次比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2011年3月审定的《传统武术套路竞赛办法》(试行),本竞赛办法可从河南武术网或中国武术网文档中下载。
  (三)传统太极拳套路必须是以最具传统风格特点为基本内容的套路形式,有太极拳、械竞赛套路内容者不予评分。&
  (四)集体项目采用全国太极拳锦标赛《集体项目评分标准》,要求观赏性强,有主题,有创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每少一人在本队集体项目的最后得分中扣0.5分,未配乐者,在集体项目的最后得分中扣0.2分。&
  (五)太极推手采用温县武术太极拳管理中心制定的《太极拳活步推手竞赛办法》(试行)。&
  (六)运动员的参赛服装不作规定,但要体现出民族特色、项目特色、运动特色和时代特色。&
  六、录取名次与奖励&
  (一)太极拳套路各组别各单项男女分别录取一等奖(四分之一)、二等奖(四分之二)、三等奖(四分之一);&
  (二)集体项目:录取前8名;
  (三)太极推手:各组别各级别男、女分别录取前8名。
  (四)太极推手各级别或集体项目不足8人(队)时,减一录取,2人(队)以内不录取名次;
  (五)设“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由大会组委会依据赛事中各代表队集体表现决定)。
  七、报名与报到&
  (一)报名:各参赛队和个人需用A4纸打印填写报名表一份,并附运动员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户口复印件,于日前寄到温县武术太极拳管理中心(温县黄河路东段四号),逾期不予编排。邮编:454850,电话:& ,传真:2,联系人:李勖栋、姬会敏,电子信箱:。报名表可从()上下载。&
  (二)报到:各参赛队于10月1日、裁判员于9月30日到温县武术太极拳管理中心报到,报到时交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一张用于办证。各参赛队员需提交安全责任声明书、身份证复印件、健康证明。推手运动员审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10月1日晚19:30召开领队、教练员会议,务必准时参加。10月1日晚18:30推手运动员在体育局称体重。
  八、经费&
  (一)各队交通费、食宿费自理,大会介绍住宿宾馆,各参赛队和个人需提前与大会组委会预定。
  (二)本着以武养武,以赛养赛的精神,为弥补组织竞赛经费不足,每位参赛运动员需交会务费200元,会务费在报到时交纳,其他与会人员每人交会务费50元。&
  (三)比赛时如需临时更改参赛项目,每更改一项需交费100元。
  九、仲裁委员和裁判员&
  (一)仲裁委员会人员组成和职责范围按《仲裁委员会条例》执行。
  (二)裁判员的选派另行通知。外地组队参赛运动员人数达15人以上的可报随队裁判员一名,但需提供相关的裁判员资格证书复印件,裁判员需经大会审核同意后方可担任,裁判员饮食、补助由大会负担,其他费用自理。
  十、其它
  (一)本规程解释权属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竞赛委员会。
  (二)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亮点活动
  近年来,随着太极拳在世界的迅速传播,一大批太极拳名家新秀以传承太极拳为已任,拜师习拳,苦修参悟,精研理论,广播太极,为太极拳推广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太极拳发展事业的中流砥柱。
  为了彰显太极名师风采,倡导撰文著书风尚,增强各门派太极人对发源地的归属感,本次大赛将举办多项活动,加强交流,共谋发展。
  1、论文评选
  8月底之前参赛者可将有关太极拳的论文以信件或电子邮件()方式发往大会组委会。入选优秀论文将在《太极拳》杂志上陆续刊登,并转载至。&
  2、名师评选活动&
  根据《太极拳名师评选办法》的要求,参赛人员8月底前将申请资料寄往大会组委会。凡入选的拳师,将在大会开幕式上由各级领导统一颁发名师证书。&
  3、名家讲座 
  大赛期间,大会组委会将邀请各流派太极拳名家开展理论讲座。入选名师将与名家零距离互动,部分论文还将在讲座课上进行学术交流。
  4、名家表演及优秀运动员同台展示。
  闭幕式上,各流派太极拳名家与获奖的优秀运动员将同台表演,展示各自拳姿。
  5、寻根问祖活动。
  大赛期间,组织参赛人员赴陈家沟祖祀参观旅游。
&&&&&&&&&&&&&&&&& 1.
&&&&&&&&&&&&&&&&& 2.
&&&&&&&&&&&&&&&& &3.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这些2015年的武术赛事计划仅供参考,比赛时间地点可能会有所变动,对自己感兴趣的比赛
首届仙游三福杯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莆田地区预赛),由仙游县文体局、仙游县旅游局
  法国时间二月十四日下午五点,巴黎艾菲尔铁塔下,来自三十个城市的法国东方文化中
一身正气冲霄汉,萱草长春庆古稀
陈东山先生七十寿辰收徒暨太极拳交
  2015年元月26号,菏泽市武术协会2014年度工作总结及2015年拜会在山东省菏泽市征兵
4891135549393937353023太极协会资料(模版)(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太极协会资料(模版)(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太极拳比赛规则_百度知道
太极拳比赛规则
2011焦作太极拳武术交流年会上,参赛选手4分钟一定要打完一套竞赛套路吗?
圆活;(6)太极拳路线.cn/tyb1/gonggaolan/tonggao,身体中正,方向准确,遗忘和严重失误://www、连绵不断、太极拳要求;(2)统一配乐、时间,无明显停顿或等音乐的现象比赛规则;(5)全套动作与音乐相配合.cn/tyb1/gonggaolan/tonggao://www、采用抽签的办法编排出场顺序。太极拳风格突出,熟练完成全套动作,舒展大方。 http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如果时间太长,也不能打得太长,劝离。你功夫再好,不然会扣分。各个太极拳大会都是如此,比如5分钟,一样不得高分。比如3分钟。以前经常有些选手打得太慢。在比赛大会上,被裁判警告,也不好看,如果打得不好看。这就是比赛。太极拳可快可慢,通常会要求打得略快些。不然没有气势通常如果规定了时间。就不能打得太短,会被裁判要求下场
第一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一条裁判人员的组成 一、总裁判长一人,副总裁判长一至二人。 二、各裁判组设裁判长一人,副裁判长一人(也可不设),裁判员七至八人(包括套路检查、计分、计时员)。 三、编排记录长一人,编排记录员二至三人。 四、检录长一人,检录员二至三人。 五、宣告员一至二人。 第二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裁判人员在大会领导下,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做好裁判工作,其职责如下: 一、总裁判长 (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规则的执行。比赛前,组织裁判人员熟悉规则和裁判法,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二)讲解和解决规则中不详尽或无明文规定的问题,但无权修改规则。 (三)在比赛进行中,运动员有不正当行为或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可酌情处理。 (四)在竞赛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调整裁判人员。 (五)审核并宣布大会比赛成绩,搞好裁判总结工作。 二、副总裁判长 协助总裁判长工作,在总裁判长缺席时,可由一名副总裁判长代行其职责。 三、裁判长 (一)组织裁判组的业务学习,落实裁判组的各项事宜; (二)负责运动员申请重做和掌握套路时间,执行战判长的扣分职责,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三)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宣布运动员得分之前,有权公开加减分予以调整。 (四)裁判员发生严重错误时,可建议总裁判长酌情处理。 (五)必要时,可出示裁判员回避分。 四、副裁判长 (一)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当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二)出示裁判员回避分。 五、裁判员 (一)认真执行大会各项决定,参加裁判学习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做好详细记录。 (三)裁判长发出示分信号后,评分裁判员须同时示分。 六、编排记录长 (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好秩序册。 (二)准备比赛时带要的各种记录表格,审核比赛成绩,公布名次。 七、编排记录员 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八、计分计时员 (一)准确计算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时间,遇有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报告裁判长。 (二)负责所在裁判组的记录工作,并核算最后得分。 九、套路检查员 检查运动员的比赛套路,如遇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报告裁判长。 十、检录长 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应及时向总裁判长报告。 十一、检录员 (一)按照比赛顺序做好运动员的检录,委托一名运动员带队入场,并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 (二)检查运动员的器械与服装,如遇与规则不符者,不允许饮用。 十二、宣告员 在比赛过程中,报告比赛成绩,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比赛项目的特点。 第二章竞赛通则 第三条竞赛性质 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规定,可分为: 一、个人竞赛 二、团体竞赛 三、个人及团体竞赛 第四条竞赛项目 一、杨式太极拳竞赛项目 二、陈式太极拳竞赛项目 二、吴式太极拳竞赛项目 四、孙式太极拳竞赛项目 五、太极拳竞赛路套(42式) 六、太极剑竞赛路套(42式) 第五条名次评定 一、个人单项名次:得分最多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员得分相等时,出场顺序号在前者,名次列前。 二、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定。 第六条服装、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 一、裁判员应穿统一服装,佩带统一的裁判标志。 二、比赛时运动员应穿规定的比赛服,穿武术鞋或运动鞋。 三、运动员听到点名后应立即进场,面向裁判长,行抱拳礼。待裁判长示意后,即走向起势位置。 四、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并开始计时。 五、运动员完成套路后,须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转向裁判长行注目礼,即可退场。 六、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地内完成相同方向的起势和收势。 七、裁判组用两块秒表计时,若不一致时,以接近规定时间的秒表为准。 第六条弃权 运动员未能按时参加比赛,该项则以弃权论。 第八条申诉 凡对裁判工作有意见,应及时通过本队的领队或教练员按大会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诉。 如需查看录相,仅限于裁判长对其它错误扣分存有疑议,如确属错判,应予更正;如同时发现了套路中的其它不符规定者,则须追加扣分。 第九条比赛顺序 运动员的比赛顺序,应在竞赛委员会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如果一个运动员出现两次第一个出场时,则应予调整。 第三章评分标准与方法 第十条太极拳、剑的评分标准 各项比赛的最高得分均为10分,评分和扣分标准如下: 一、太极拳评分标准 (一)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与规格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l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0.2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2分;多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3分。 (二)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严重不符者扣1.1-2分。 三)精神、意识、速度、风格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的要求者,给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l-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一1分;严重不符者,扣1.l-2分。 二、太极剑的评分标准 (一)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剑指)、剑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平衡与规格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l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0.2分。剑以定式为准,一次总扣,不得超过0.2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2分;多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3分。 (二)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给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一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一1分;严重不符者扣1.1一2分。 (三)精神、意识、速度、风格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的要求者,给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l-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l分;严重不符者,扣1.l分一2分。 第十一条其它错误的扣分标准 一、没有完成套路:凡运动员没有完成套路中途退场者,均不予评分。 二、遗忘:每出现一次遗忘,根据不同程度,扣0.1-0.3分。 三、器械、服饰影响动作:剑穗缠住身体任何部位影响动作,或出现剑穗、服饰掉地、服装开纽,以及器械触地、碰身等失误现象时,每出现一次,扣0.l-0.2分。 四、器械变形、折断、掉地:器械弯曲变形,根据不同程度,扣0.1-0.3分;器械折断扣0.4分;器械掉地,每出现一次扣0.4分。 五、失去平衡:每出现一次摇晃扣0.l分,每出现一次附加支撑扣0.2分,连续出现附加支撑扣0.3分,每出现一次倒地扣0.3分。以上五种错误扣分,均由裁判员执行。 六、起势、收势:起势与收势不符合要求扣0.1分。 七、重做: l.运动员因客观原因,造成比赛中断者,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不予扣分。2.运动员因动作遗忘、失误、器械损坏等原因造成比赛中断者,可重做一次,扣1分。 3.运动员临场因伤病不能继续比赛,裁判长有权令其中止,经过简单治疗即可继续比赛者,可安排在该组最后一名;如果已是该组最后一名的,则安排在该项目下一组的第一名比赛,按重做处理,扣1分。因伤病不能在上述规定时间继续比赛者,则作弃权论。 八:比赛时间:太极拳为5—6分钟,5分钟时裁判长应鸣哨示意,(基层比赛可设24式太极拳,比赛时间为4至5分钟,4分钟时裁判长应鸣哨示意),太极剑为3—4分钟,3分钟时应呜哨示意,完成套路超出或不足规定的时间达0.1秒至5秒者扣0.1分,达5.1秒至10秒者扣0.2分,依次类推。 九、动作数量:动作数量超出或不足,每多或少一个动作扣0.3分。 十、动作方向:凡偏离规定方向45°以上,每出现一次扣0.l分。 十一、动作与套路规定内容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错误扣0.l—0.3分。 十二、器械、服装不符合规定:如发现运动员所用器械、服装违反规定者,则取消该项成绩。 以上七种错误扣分,均由裁判长执行。 第十二条评分方法 一、裁判员评分 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照竞赛项目的评分标准在各类分值中减去错误动作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得分。裁判员所示分数应取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但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数必须是0或5。 二、应得分数的确定 (一)五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三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二)四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三)三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的分数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四)运动员的应得分数取到小数点后面二位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数不作四舍五入。 三、裁判长的加减分 裁判员评分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未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前,裁判长有权加分或减分。有效分的平均值在9分或9分以上时,加减分的分值不得超过0.05分,有效分的平均值在9分以下,加减分的分值不得超过0.l分。 四、最后得分的确定 (一)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数中扣除其它错误(第十一条六至十二款)的扣分即为该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二)裁判长公开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第四章场地、器械与服装的规定 第十三条场地 比赛在长14米、宽8米的地毯(或地面)上进行,四周沿边线向内标明5厘米的边线,在场地的长边中间各做一条长30厘米宽5厘米的中线标记。 第十四条器械规格 一、剑:长度以直臂反手持剑的姿势为次,剑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端。剑应钢制,并带短剑穗。 二、剑的重量(包括剑穗): 男子不得轻于0.6千克 女子不得轻于0.5千克 儿童(不满12周岁)重量不限制。 三、剑的硬度:剑垂直,剑尖触地,剑身不得弯曲。 第十五条服装 服装款式及规格要求 一、料、色自选。 二、男子:长袖、中式对襟小褂,七对中式直绊。女子:长袖、中式半开门小褂,五对中式直绊。 三、周身边为3分。 四、灯笼袖、袖克夫加两对中式直绊。 五、中式裤、横、立裆适宜。 六、上衣长度不得超过本人直臂下垂时的小指指端。 第五章太极拳主要动作规格和风格特点 第十六条杨式、陈式、吴式、孙式、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主要动作规格 一、主要手型 (一)拳 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
(二)掌 42式、杨式、孙式、吴式: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陈式:大拇指根合向小指,指尖后仰,其余四指依次向手背方向舒展错开。 (三)勾 42式、杨式: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吴式:拇指、食指和中指尖自然捏拢,微屈腕;无名指和小指屈向掌心。陈式:五指指尖自然捏拢。 二、主要手法 (一)拳法 1.冲拳 ①冲拳 杨式、孙式、吴式、42式:幸自腰立拳向前打出,高不过肩,低不过胸,力达拳面。陈式:拳经胸前内旋弹抖打出,拳心朝下,力达拳面。 ②反冲拳 杨式、吴式、42式:臂内旋拳眼朝斜下,经耳旁向斜前方打出,高与头平。 2.栽拳 杨式、陈式、孙式、42式:拳自耳旁向前下方打出,拳面斜朝下,拳心朝内,高与膝平,臂自然伸直,力达拳面。 3.搬拳 杨式、42式:屈臂俯拳,自异侧面上,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翻至体前或体侧,手臂呈弧形。 孙式:前臂翻转握拳平屈于体前,拳心朝下,拳眼朝内。 4.撇拳 杨式、吴式、42式:一手握拳屈臂,拳心朝下,自异侧向前上方翻臂撇打,拳心朝上,臂呈弧形。 5.贯拳 杨式、吴式、42式:两拳自下经两侧,臂内旋向前圈贯与耳同高,拳眼斜朝下,两臂呈弧形。单贯拳同此要求,拳略高于头。 6.砸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上向下砸;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7.侧崩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内向外斜下弧形弹抖打出,拳眼向内,力达拳轮。 8.双拳横抖 陈式:两拳向左(或右),左(右)手臂外旋,右(左)手臂内旋,向左(右)横抖打出;左(右)拳心朝上,右(左)拳心斜朝下,力达拳眼。 9.双分横抖 陈式:两臂外翻,双拳由左右向下弹抖打出,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10.握拳 孙式:两拳的拳心朝下或朝上,自腰部向前撞击,力达拳面。 (二)掌法 1推掌 ①单推拿 杨式、孙式、42式:掌须经耳旁臂内旋向前立掌推出,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根。陈式:臂内旋立掌或平价前推出,立掌掌心斜朝前,力达掌根;平掌掌心朝下,力达掌外侧。吴式:拇指一侧朝上,单指朝前经耳旁内旋向前推出成立掌,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心。 ②双推掌 两掌自胸前同时向前推出,掌指朝上,宽不过肩,高不过眼,力达掌根。 2.搂掌 掌自异侧经体前弧形下搂至膝外侧,掌心朝下,掌指朝前。 3.拦掌 杨式、陈式、吴式、42式:掌经体侧向上,立掌向胸前拦,掌心朝异侧,掌指斜朝上。 4.分掌 ①平分掌 杨式、陈式、42式:两掌屈臂交叉于胸前,两臂内旋经面前弧形向左、右分开,两掌高与耳平,两掌朝外,掌指朝上。孙式:两臂屈于胸前,手心相对,两手向左、右内旋分开,掌心朝外,掌指朝上。吴式:两腕在头前上方交叉,掌心朝外,向身体两侧弧形分开,拇指侧朝上。 ②斜分掌 两手交叉或相抱,斜向上下或前后分开。 5.云掌 ①立云掌 两掌在体前上下交替呈立圆运转。 ②平云掌 掌心朝上,在体前或体侧呈平国运转。 6.穿掌 侧掌或平掌沿体前、臂、腿穿伸,指尖与穿伸方向相同,力达指尖。 7.架掌 手臂内旋掌自下向前上架至头侧上方,臂呈弧形,掌心朝外,掌高过头。 8.抱掌 杨式、42式:两掌合抱,两臂保持弧形,两腋须留有空隙。 9.插掌 杨式、吴式:一手自上向前弧形下插,臂自然伸直,掌指朝斜前下方。 10.开手 孙式:两手掌心相对,手指朝上,指尖高与肩平,两手平开与肩同宽。 11.合手 孙式:两手自左、右向胸前合拢,与头同宽。 12.挑掌 杨式、孙式、42式:侧掌自下向上屈臂挑起,掌指向上,指尖高不过眉,腋部须留有空隙。 13.捋 臂呈弧形,单手或双手向左(或右)侧后把,臂须外旋或内旋,动作走弧形。 14.按 单掌或双掌自上而下为下按;自后经下向前弧行推出为前按。 (三)臂法 1.屈臂呈弧形举于体前,掌心朝内,力达前臂外侧。 2.挤 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部或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前挤,臂撑圆,高不过肩。 (四)肘法 1.双分顶肘 陈式:两臂屈肘叠臂交叉于体前,拳心朝下,以两肘尖迅速向两侧下方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太极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实战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