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搏尔代的论文?关于好奇心的议论文,想看一下

  摘 要:课程改革在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课堂教学要施展教"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亲和力与好奇感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课程改革在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课堂教学要施展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教学技能吸引学生,使其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抓住学生,并给其施展才能的空间,从而达到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中国论文网 /9/view-5151169.htm  关键词:情感兴趣;问题动力;自主成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保证。纵观当今课堂教学,教师也在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倾向,这种倾向使学习成为内在的有明确目标的意向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动力作用。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对于兴趣的培养,教育的影响又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用有限的时间学得更多的知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儿童心理特征和教学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以师道吸引学生,激起学习兴趣   老师的知识技能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点。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情感都是藏不住的,喜欢一个老师,肯定就喜欢你所教的课,并且特别听话。老师从多方面给学生亲和力,让学生敢于亲近老师,在老师面前敢于表达,做到师生感情相互沟通,从而喜欢这门课,这样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喜爱中快乐学习。   1.宽松环境,增进情感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学生学习兴趣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对于学生“独具一格”的见解,和“别出心裁”的回答,要给予表扬;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鼓励,慢慢引导使他们掌握所学知识。   2.备课高效,润物无声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教师就是这“战场”的首要将领。课堂的设计是吸引学生整堂课“投入战斗”,赢得高效的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无论是新旧知识的过渡,还是衔接,都要富有哲理,这样学生听起来就津津有味,学生的思路就会与老师融为一体;再者,老师要注意讲课的艺术,课堂教学节奏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规律,尽量做到疏密相间,有铺垫、有展开、有高潮,还有余味无穷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会让学生轻松学习,学有所得。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之,给学生宽容的心理氛围,并注意老师的影响力,举手投足间吸引学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以问题情境拴住学生,引起探索欲望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应根据这个心理特征,巧妙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沉浸在整堂课中。   1.梯度问题,唤起学习动力   宽松愉悦的氛围能很快让学生融入课堂,跌宕起伏的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把学生留在课堂。对于学生的问题要量体裁衣,优生的问题要让他们感到有思考的空间,后进生的问题要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课初我这样问:孩子们,上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为此,学生们小手都高高举起,其中一位同学说:“我会写‘顶’这个字,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丁’右边是‘页’。”而成绩优秀的同学却能说出:我知道了丹顶鹤外表美丽,动作高雅。这样的问题“仁者见仁”,学生在这种问题环境下,不仅能找到自信,更容易唤起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有针对性地加以表扬赞赏,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引起更多学生的思考。错误之处更要谨慎对待,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学生不仅能找到改正的方向还能更进一步。   2.自悟自得,看到学习成就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是群体与个体活动的结合,每个小小的个体就是一个智慧体,我们要善于勾起学生心中那探究、创造的欲望,这样课堂教学就是智慧与智慧的合并体。“发现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重要”,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己发现的知识,要比教师总结说教多次记忆得牢固。《大禹治水》讲述了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禹的光辉形象,课堂上我讲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故事情境的引领下,一个同学问到:老师,禹为什么不进自己的家门?学生思维碰撞产生了质疑的火花,这时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走得更远。此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这样在讨论交流和分享成果中,大禹“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形象会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这种自悟自得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还获得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高兴轻松,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更自觉、积极地学习。课堂学习才会成为他们心中的向往,才能得到高效的收益,并在高效的环境中减轻身心负担,快乐成长,提高素养,成为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   [2]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丰县赵庄中心小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Ρ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好奇——数学教育的财富_数学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于好奇心的议论文|关于好奇心的议论文作文 - 作文库
没有作文库帐号?
作文库帐号直接登录
共找到364002篇作文,用时秒
&年级作文导航
&作文类型导航
外公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而外公那慈祥的笑容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外公走了,永远走了.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一片片,一片片,慢慢地飘到外公身上......记忆中的外公瘦瘦高高的,身上总穿一件灰布短袖的布衣,上面印着花格子,一双不起眼的凉鞋总套在他的脚上,他总爱笑着,望着,期盼我的到来.....记得小时侯,每次去...
http://www.zuowenku.net/241225.shtml&
“叮铃铃!”上课了,什么课?英语课。这我可要多举手,举手多了老师还会满足我的一个愿望呢!课堂刚开始,我听得特别认真,生怕漏下一个单词,可能我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回答问题的机会了!窗外的风吹打在我脸上,又凉爽,又舒适,风在给我鼓劲呢,我抖抖身子,笑了笑。有问题了,举手!唉,没叫我。又有问题了!唉,又没叫我。什么时候才能叫到...
http://www.zuowenku.net/241245.shtml&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在童年的时候,有谁重视小不点呢?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总是对我们这些小不点嗤之以鼻,认为我们年纪小,不懂事,甚至还当着我们的面叫我们“一年级,小豆包”。真伤自尊啊!我真羡慕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总是大哥哥、大姐姐站在庄严的旗台上升起神圣的五星红旗,而我们只能站在...
http://www.zuowenku.net/241262.shtml&
一年四季,我曾陶醉于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春;我曾陶醉于骄阳似火、姹紫嫣红的夏;我曾陶醉于玉露生凉的、硕果累累的秋;但我更醉心于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冬。虽然冬天没有阳光明媚、万紫千红;没有翠色欲流、林茂草盛;没有云淡日丽、硕果飘香,但是却有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在我眼里,它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风景。你看,天空辽阔高远,太阳...
http://www.zuowenku.net/241272.shtml&
美丽的虹桥虹桥为钢筋混凝土石桥,桥长约100米,宽约3米,整个桥表面都披上了洁白的外衣。虹桥造型美观,远远望去,像一条卧龙,横卧在新县小潢河的碧波之上。桥面由大理石铺砌而成,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桥道两侧是不锈钢护栏,在明媚的阳光下发出柔和的光芒。桥的两端各有两个大理石棋子,给人一种庄重的氛围。这种氛围和这么柔和的光交织在...
http://www.zuowenku.net/241275.shtml&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特别的报告会——“李阳疯狂英语报告会”,这次的报告会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学英语的好方法,而且也让我们学会了理解父母,理解老师。这次的报告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中午大家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一点半时,报告会开始了,大家都安静地坐在操场上认真地听着老师讲的每一个要注意的事项,老师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做阅读理...
http://www.zuowenku.net/241279.shtml&
提起父亲,总是欲言又止的时候居多。也许是因为父亲的色彩太厚重,父亲在我的记忆里藏得很深很深,以至于竟无从下笔。从小到大,父亲在我心目中是坚强刚毅的,甚至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因为,记忆里的父亲极少会流露出儿女情长。至少,长到这么大,我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的眼泪。我兄弟姐妹四个,父亲对我们学习都是放任自由,从不干涉,他常说的...
http://www.zuowenku.net/241292.shtml&
在一年的初中生活中,我认识了许多老师:有思维敏捷的数学老师,出口成章的语文老师,和蔼可亲的英语老师,风趣幽默的历史老师……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教我历史的李老师。李老师身材中等,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课堂上,当你在搞小动作时,她的目光就会注视到你,你就会感受到他的目光是那么的威严。当你刚刚接触她的时候,她那略微...
http://www.zuowenku.net/241302.shtml&
彩虹并不常见,但我却不止一次的见过彩虹,当天空经过急风暴雨的洗礼迎来灿烂阳光的时候,你才有可能见到她的倩影,一个五颜六色的巨大拱门傲然横跨天际,会今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和无尽的希望。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呀,含苞的花儿要经过风吹雨打才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雄鹰也只有在经历风雨后...
http://www.zuowenku.net/241318.shtml&
饮马河畔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在这座小城里住着我的爷爷。爷爷一米七八的大个,黝黑的脸庞一双眼皮稍厚的小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被烟熏黑得紫红紫红的嘴巴,看上去很酷的样子。爷爷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身体硬朗,每天早上起床后还会帮奶奶扫扫地,奶奶总认为他在捣乱,可爷爷却毫不在乎。爷爷生平爱好颇多。听奶奶说,也有年轻时并不抽烟,等到四...
http://www.zuowenku.net/241336.shtml&
•&&&获得:1.30元
•&&&获得:0.50元
•&&&获得:0.50元
•&&&获得:0.50元
•&&&获得:1.00元
•&&&获得:1.00元
•&&&获得:1.30元
•&&&获得:1.30元
•&&&获得:0.80元
•&&&获得:0.70元
•&&&获得:1.20元
•&&&获得:2.00元
•&&&获得:1.80元
•&&&获得:1.40元
•&&&获得:0.60元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好奇地想 大胆的说 奇特地写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参与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的教学理念。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中国论文网 /9/view-3591834.htm  1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好奇地想  新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关键要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在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机会,改变单调乏味的“独白式”教学。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它有利于开启思维的大门,克服学生的迷信和盲从,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三峡》时,课前我首先让同学们依照书中的内容画出画面。课堂上,当我拿出几幅较好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时,他们的兴趣就上来了,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结合画意以及老师简洁生动的描述,不仅弄清了三峡的景物特征,而且对书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也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春”字,然后问道:“当你们看到这个字时想到了什么?”瞬间,教室里就热闹了起来,有的想到了“青青的小草,盛开的鲜花”,有的想到了“春耕秋收”,有的想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由这些语句我又引导他们朗诵了一些关于春的诗句,如“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城无处不飞花”等等。就这样,学生的思维像放飞的鸽子,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于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创设情境,巧设导语,引导学生很快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之中,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首《游子吟》,能使学生重温伟大的母爱,而又在感情的海洋里去体会《背影》中深沉的父爱;通过声情并茂的阅读,又使《荷塘月色》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那委婉细致,清新自然的笔调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情感去品味作品,产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 允许学生大胆“乱说”,鼓励学生质疑敢说  “探究思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自己的职责,应时刻把探究思维教育放在首位,结合教材的具体特点,营造和鼓励敢想敢说的氛围。对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及时添加助燃剂,使火花变成火苗、火苗变成火把、火把熊熊燃烧。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努力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思考、敢于表达、勇于尝试的好习惯。我在教学中长期坚持课前演讲的训练。每天上课前由我设定话题,提供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即兴演讲,然后我再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仪态等进行点评,这样不仅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读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有的问题很精辟,有的问题则很幼稚,有的问题还很“出格”,但作为教师都要善待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如在教杜甫的《石壕吏》时,有学生就问:“差吏当时为什么不抓杜甫?”底下立刻就有人反应了,杜甫也是做官的。他紧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既然杜甫是做官的,为什么杜甫不去阻止差吏的横行无忌呢?”如果说该同学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有点幼稚的话,那么他的第二个问题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又如教《马说》时,有学生曾大胆的提出疑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论断有片面性,他说:“伯乐虽然经验丰富,有识千里马之才,但伯乐毕竟有自己的喜恶观,如果一匹庸俗的马,投伯乐之所好,私下给伯乐送点礼,行行贿;在选马时,让伯乐说自己是一匹千里马,那庸俗的马不就成了哄骗一时的千里马了吗?”我当场就激动地表扬了他的说法的新颖和创造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课堂教学中,哪怕学生对问题的一点点的疑惑,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教师也要给予追问和善待。因为那很可能是一个新知识、新领域的引爆点。即使是错误的“瞎疑”也要倍加呵护,因为“怀疑”的过程远比“结果”珍贵得多。  3 拓展思维的多元性,启发学生奇特地写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学科”,涉及人生、自然与社会等方面,这就要我们进一步开放学语文的空间。注重文学熏陶与实用能力的关系,尊重多元文化,关注文化变革,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呢?我认为主要是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敢于奇思妙想,发表新颖的见解,表现独特的情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大胆地、自由地写。插图是启迪想象的好方式。插图能把运动着的具体事物静止地反映在画面上,能代表人、事、景、物的特定概念,图上的每一处,都具有视觉的形象性特点。生动的视觉表象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如果对插图进行精心指导和启发,就是找到了一把打开想象大门的金钥匙。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一文中有四幅插图,分别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奥尔德林走下登月舱》、《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和《月球表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空气?宇航员在太空中有什么感觉?由此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如: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上与儿子通话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在此可引导学生设想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可以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插图来自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插图打通学生的感觉通道——第二信号系统,拓宽知识领域,形成想象能力。  “海阔凭鱼游,天高任鸟飞”。思维的多元性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思维,教师要为学生发挥想象提供天地。为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我给他们写作以更多自由。有时作文时,我甚至连文体、格式也不强调。只是启发学生写的内容,让他们想写什么就怎么写。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要比想象中好得多。有这么一个故事《曾子杀彘》:曾子的妻子有一天上街,他的儿子哭着也要去,曾子的妻子骗他的儿子,回家杀猪给孩子吃。曾子的妻子回家后该怎么做呢?我让同学们充分地发挥想象。有的说曾子的妻子该杀猪,还有的说不该杀,并纷纷说明自己的理由,有的还举例证明。然后我让他们连缀成文,这样,一篇篇不同凡响的文章就出来了。  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科教兴国,教育是关键”。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要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意识,还有很多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究。积极投身到新课标语文教改实验中去,是历史赋予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我坚信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一定会开创语文教学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朱开晴.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1)  2 吴宗跃.作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训练的三种方法.中学语文,2002 (4)  3 黄本朝.自主、和谐、发展、创新.中学语文,2002(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拼搏的议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