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几个人有黑卡叫魏晓喧

魏玩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魏玩
魏玩,字玉如,一作玉汝,(今襄阳县)人。出身世家,诗论家魏泰之姊。北宋宰相曾布之妻,从夫籍(南丰),北宋女词人。因夫贵初封瀛国夫人,后封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出生地(今襄阳县)代表作品《菩萨蛮·春景》等
魏玩自幼聪颖,博涉群书,才思敏捷,工诗尤擅词,诗作甚多,诵咏佳句为时人所称道。与曾布结成夫妻后,极力提倡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多次受朝廷褒奖,封鲁国夫人。夫妇日相唱和,钻研更精。成诗出语不凡,豪放豁达;为词清丽婉约,意境感人。其《菩萨蛮·春景》:“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山樯红杏红。绿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思妇戚戚之容宛然在目。她善于捕捉典型,运用借喻手法写景写情写人,往往皆恰到好处。熙宁年间,曾巩任职,曾布调任潭州路过洪州,而曾肇又恰来洪州探亲,三兄弟都是进士,今又聚会洪州,欣喜之情无法言表,魏夫人当即题写一联:“金马并游三学士,朱幡相对两诸侯。”一时传为佳话。
曾布屡遭奸臣蔡京的排挤,被贬在外,夫妇离别日多,她的词多为思夫之作。其《系裙腰》:“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后,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锦屏绣幌与秋期。肠欲断,泪偷垂。月明还到小窗西。我恨你,我忆你,你怎知。”反映出那种只有互相信任的夫妻之间,既怨恨又思念的复杂感情。还有《点绛唇·波上清风》、《卷珠帘·记得来时》、《江城子·春恨》和《菩萨蛮·红楼斜倚》等词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其诗仅在《江西诗征》上有一首以项羽、虞姬的故事为题材的咏史诗《虞美人》。著作颇多,以诗词见长。著有《魏夫人集》。理学大师朱熹评论:“本朝妇人能文者,惟魏夫人(魏玩)、李易安(李清照)二人而已。”明朝杨慎在《词品》中所说:“李易安、魏夫人,使在衣冠之列,当与秦观、黄庭坚争雄,不徒擅名于闺阁也。”其词多写悠闲情怀及风光景物。描写景物,语言清丽,形象逼真;抒发情怀,感情真挚,愁思动人。尤其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唱和诗,受到当时人们的赞赏传诵。惜其诗词多散佚,存在不多。原著《魏夫人集》已散失。诗有《虞美人草行》一首。词多写闺情,《全宋词》辑录了她的词作14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一卷。点绛唇/ 魏夫人
波上清风,
画船明月人归后。
渐消残酒,
独自凭栏久。
聚散匆匆,
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烟疏柳,
隐隐芜城漏。
此词抒发了离愁别绪,是有感于人生聚散无常而作。词写月夜送别,侧重点在居者的忧思、别后月夜的伫望和凝想。词中对女主人公自我形象的描写着墨不多,摄取清风、明月、淡烟、疏柳、隐隐鼓漏等清丽秀逸的景物来烘托映衬,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上片先以工笔绘景: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月夜恬静、皎洁、优美。此刻,一只装饰华美的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方,一个女郎凭依着楼头的栏干,借着朦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一叶轻舟。江波、清风、明月、画船,这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并举,构成了一个清丽纯净、沁人心脾的意境。“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却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之感。“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从而逗出下文对居者的描写。“渐消残酒”翻进一层,写临行前,置酒饯别,双方筵席间缱绻叮咛、依依难舍之情,一并涵盖在内。“凭栏久”紧承“渐消残酒”,“独自”应上“人归后”。这几句写的是这位女郎兀自一人,夜幕中凭栏伫立,不忍离去,她对行人的无限钟情,她的满怀思绪,不言自明。
过片写“独自凭栏”的思绪。对于恋人,短暂的分离已足可消魂,何况年年分别,岁岁离恨,而这回又归期难凭呢!这两句,好似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她从当前的离别进而回想起昔日多少次的“聚散匆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辛酸与忧虑、期待与不安,容纳了多少实际的生活内容!她凝神冥想,思绪翻腾,而时间如奔逝的流水从她身边悄悄掠过。猛然,远处的芜城传来隐隐的更鼓声,原来夜已很深,回首遥望,向时的津渡一片沉寂,只有残月映射下的两行疏柳、几缕淡烟,依稀可辨。芜城,扬州别称。南朝宋竟陵王刘诞作乱,城邑荒芜,遂称芜城。鲍照写过著名的《芜城赋》,其后,芜城常被用来寄慨。煞拍三句,以景结情,言止而意无尽。“重回首”遥接“人归后”,“芜城漏”暗合“凭栏久”,全篇浑然一体,妙合无垠。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清人陈焯亦云:“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从这些评价中,足见此词作者艺术功力之高。此词借景色之映托以言情,具深婉流美之致,显示了作者不凡的艺术才情。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
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
出墙红杏花。
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
离人犹未归。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在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在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在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在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在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
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在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在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诗词曲语辞汇释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在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蔡州和。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在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在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在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在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 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 “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卷珠帘/ 魏夫人
记得来时春未暮,
执手攀花,
袖染花梢露。
暗卜春心共花语,
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
轻拆轻离,
欲向谁分诉。
泪湿海棠花枝处,
东君空把奴分付。
此为恋情词。词中托为一个多情女子的身口,以追忆的方式,叙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不幸爱情的怨恨、懊悔和悲伤,谴责了玩弄女性、背叛爱情的负心男子,表现了作者对时代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全词凄艳婉秀,感人至深。
上片首句以“记得”引入回忆,“春未暮”点明时间。以下二句,摄取典型的动作细节,描绘了一个富于情趣的生活场景。这两句写的是:当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少女进入了幸福的热恋,她和恋人“执手攀花”,歌笑逗闹,情投意合。这两句将人与花结合来写,沾带晨露的娇艳海棠,深情脉脉的纯洁女郎,交相辉映,浑化为一。“暗卜”两句写出了天真无邪的
少女对纯真的爱情和幸福,怀着赤诚的祈望和热烈的追求。她暗自想象自己怀春初恋前景,乃至痴情地希望海棠能给以启示,寻到开蒂花,赢得爱神的庇护满意而归。“暗卜春心”句表现少女初恋时的微妙的心理;“争寻双朵争先去”,写少女与情人心心相印,争先去寻并蒂双花以证他们的爱情美满久长。
下片情绪顿转,女主人公在倾诉爱情生活的不幸和委曲。过片三句,直吐胸臆,说情人不知为何负心,轻易毁约,辜负了自己一片痴情,令人一腔幽恨,欲诉无门。“多情”是对情人的俗称,宋元俗语,词曲中屡见。两个“轻”字,既是对对方的诘责,又是对命运的控诉,种种复杂的感情凝铸成这几句率直、外露、一泻无余的“分诉”。煞拍二句,归结到少女
对花伤心,自悲感情虚掷,与开端几句呼应。东君,司春之神。付,发落之意。时至暮春,少女只得到当初与负心人嬉游徘徊的花下暗暗地落泪,因为海棠是她爱情悲剧的见证,海棠最了解她的痴情,也看清了薄幸人的负心。当时,她曾“共花语” ,如今无人“分诉”,只可向海棠倾洒悲泪,表明心迹了。她埋怨春之神把她打发到这海棠花下的爱情圈子里,颇具无理之妙。
此词结构上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形式,词的上片描写热烈的恋情,下片词意、情绪急转而下,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爱情横遭不幸而触发的悲苦与绝望,以及对薄幸男子的不满和诘责。这种结构,勾画出女主人公在爱情生活中由对幸福的追求、向往、期盼转向对于不幸命运的怨恨、悲伤、懊悔这一心路历程,有力地渲染出佳人薄命的主题。
好事近/魏夫人
雨后晓寒轻,
花外早莺啼歇。
愁听隔溪残漏,
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
离肠万回结。
不似海棠阴下,
按《凉州》时节。
这首词围绕“愁听残漏”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幽闺梦醒的思妇怀念远人的绵绵愁思和万转离肠。词的上片由写景到写人,下片着重表现思妇的心理活动。整首词熔抒情、叙事于一炉,用笔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两句为景语,既点明初春时节、夜雨过后的节令、时间,又描绘出一派略带寒意、莺倦停啼的清寂气氛,为主人公布置了一个与情怀恰相契合的环境。“愁听”反接“早莺啼歇”,说明思妇醒来很早,因为她已经听过了早莺的歌唱,也许她的愁肠曾和着淅沥的夜雨声一起颤抖。天刚破晓,她就起身独坐,隔溪传来夜尽的更鼓声,更添无限孤寂凄恻之感。“正一声凄咽”与“愁听”相应,更鼓声染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的情景,这就暗中为下片写怀远人作了铺垫。词的上片,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
词的下片进一步写内心活动:亲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别时的缱绻、留恋、泪眼相看的情景无不历历在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简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毕竟又不由自主地瞭望亲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句,写出了左右为难的极端矛盾的心绪。“去程赊”说明与行人间隔之远,“万回结”极言离情愁苦之状,重笔渲染,已把别离苦写到极致。结拍二句宕开,追忆往日与亲人相处时令人难忘的一个生活场景,以反衬今日独处的悲凉,她想起了与亲人团聚之日,两人曾坐在海棠花下,演奏《凉州曲》时,彼时的心情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别了。
《凉州曲》,为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是比较悲凉的。不过,那时两人都幸福地沉浸在艺术境界之中,如今却是自己孤独地承受着现实的孤独的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现。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清人陈延焯也说:“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从包括此词在内的魏夫人作品来看,这些评价是颇为中肯的。
虞美人草行/北宋·魏夫人
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兵夜流血。咸阳宫殿三月红,霸业已随烟烬灭。
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
三军败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清血化为原上草。
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
滔滔逝水流今古,楚汉兴亡两丘土。当年遗事总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作者:陈雄 原载《北京青年报》[1-2]
魏玩的丈夫叫曾布。说起曾布,名头不如其兄曾巩响亮,曾巩因名列“唐宋八大家”而留名于文学曾巩史。他这个弟弟,虽然官当得比他大,反而没有他出名。
曾布还差点与大宋朝的著名侫臣高俅扯上关系。高俅原是苏轼的一个小书童。因为人聪明乖巧,字写得又快又好,公元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的时候,曾经想将高俅送给曾布,但是曾布没要,苏轼就把高俅送给了哲宗皇帝的妹夫王诜,当时如果曾布接受了高俅,大宋的历史有可能要改写。
曾布十三岁那年死了父亲,兄长曾巩对他悉心培养。曾布考上进士之后,与王安石关系密切的曾巩,将他安置到王安石的门下。起初,曾布受到王安石的宠信,帮王安石做了不少事。大臣韩琦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向宋神宗上了一道奏章。宋神宗将奏章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很生气,令曾布对照韩琦的奏章逐句批驳,刻在石上不算,还印了一万张颁行天下,韩琦一怒之下辞官还乡。但后来,王安石又不喜欢曾布了,原因是宋神宗诏求直言,曾布说了变法的一些坏话,王安石怒斥曾布,解除了曾布的一切职务。
宋徽宗与曾布的关系,有一段时间也非同寻常,曾布曾说他们这种君臣关系是所谓的“千载一时”。两人经常密议朝政大事,并且相互立下保密工作的誓言:如果国君不保密的话,就会失去曾布这个“忠臣”,如果曾布不保密的话,就以掉脑袋谢罪。后来,曾布被蔡京排挤,自恃与皇帝关系铁,在皇帝面前喋喋不休地为自己辩解,并且声色俱厉地指责蔡京。宋徽宗听了立马翻脸,大臣也群起攻之,弹劾曾布“无人臣之礼”,蔡京也趁机弹劾他贪赃枉法,抓捕了他的几个儿子,这样,他被贬官,五年后,郁郁而死。
虽然,曾布也吟读作词,而且一些词还写得不错,但是,可以想见,公务繁忙、挣扎在名利场上的他,是没有心思和闲情与才女魏玩吟风弄月、琴瑟和鸣的。
那个时代,婚姻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嫁人就是嫁给命运。魏玩嫁给曾布之前,曾布还未取得功名,等曾布进士及第走上仕途之后,魏玩并没有享受到夫荣妻贵的幸福,她被可怜巴巴地丢在江西的老家。她幽怨无比,伤情别恨常常涌上心头。她写过这样一首词: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斜阳起;隔岸两三家,玉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显然是指曾布把她丢在家里,不管不顾,已经整整三年了。“隔岸两三家,玉墙红杏花”这一句很是值得玩味。闹春的杏花,开得正艳,不安分地越过墙来,似乎是在暗示、逗引着什么……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魏玩夫人极力提倡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多次受北宋朝廷褒奖,被封为鲁国夫人。看来,魏玩即使是想“红杏出墙”,也没有那个勇气和机遇。
再后来,曾布到处做官,两人在一起的日子,也是聚少离多。魏玩对曾布的不满,进一步升级,她在另一首词里写道: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憔悴容仪,徒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脱装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栏,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如果说“别郎容易见郎难”还是怨爱交织的话,那么“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就只剩下满腔的怨恨了。
其实到处做官,漂泊不定,并不能成为不带家眷的理由。苏轼即使是被贬到偏远地方,也带着红颜知己朝云。曾布的官运比苏轼亨通,特别是他中年时期,是不断升迁和受到重用的,他不带魏玩随行,主要是对魏玩没什么感情。这一点,还可从后来一事看出。
曾布原来在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县)做县令时,手下有一位姓张的监酒使,大概是很早死了老婆,留下一个年仅六七岁的小女孩,慧黠可爱。魏玩十分疼爱小女孩,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教她诗书,小女孩领悟得很快,学业日进,长大后进入内宫,虽无名分,但因文笔很好,颇受看重。
年纪可以做张氏父亲的曾布,通过妻子魏玩的关系,刻意接近张氏,也不知是怎么将这位张氏弄上手的。反正结果是曾布与张氏好上了。曾布追求张氏,理由不外有二:一个是张氏年轻貌美;一个是张氏出入宫中,曾布可以借助她得到皇宫的内部信息,以便在官场派上用场。
魏玩病死之后,作为学生和义女的张氏,前来哭吊,还写了一首诗:香散帘幕寂,尘生翰墨闲;空传三壶誉,无复内朝班。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魏晓光:谈纽约版《你幸福吗》和《你爱国吗》
旅美艺术家
关键字:&你幸福吗你爱国吗走基层排外主义贫富分化文化差异汉文化民族主义
2012年中秋前后,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一时间&你幸福吗?&成为媒体和网络的热门词汇,也触动了当时身处大洋彼岸的旅美艺术家魏晓光,他在节目播出之后迅速制作纽约版《你幸福吗?》,引来世界范围的模仿。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央视再推系列节目,不过?&。魏晓光也于近日推出对应的纽约版本,再次获得不错的网络反响。
观察者网编辑带着好奇,辗转联系到正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修读美术硕士(MFA)学位的视频制作者魏晓光,目前,他的创作媒介涉及油画,影像与行为艺术。据他介绍,虽然到美国不过两年时间,已明显感觉到美国的&自由&和&不自在&。
他坦诚,制作这两部短片的过程也是自己了解美国社会的一个途径,可以有机会重新反思美国的形象定位,而被采访者所展现出的&鞭辟入里的思考、谈话的逻辑性&都让他感到意外和惊讶,他觉得这是明显高于国人一筹的。
在我们的邀请下,一向更善于用镜头叙事的魏晓光同意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创作视频的初衷、街访中的故事和尚未完全成熟的思考。行文中虽然不无矛盾,例如既谈到中国是单一文化,又提及中国是兼容并包,但不失为一个本真的当代留美艺术研究者的心灵样本。
观察者网原文刊发如下:
回顾去年十月我在纽约制作的短片《纽约版&&你幸福吗?》,当时由于媒体对于幸福话题报道的范围比较广,可能也是因为话题的娱乐性比较强,这部短片的影响非常大,引来了世界范围的模仿。
我在上星期制作了系列的第二部短片《纽约,你爱国吗?》,上传到网络后同样收到很多反响。在网友发来的邮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制作视频的初衷,还有很多人想询问我本人对采访中问题(如你幸福吗?你爱国吗?)的回答。
我来到纽约不过两年时间,制作这两部短片的过程也是我了解美国社会的一个途径。而采访得到的答案往往超出我的预料,我觉得我从受访者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使我对很多问题进行了反思。这些反思不只是对采访时提到的问题本身,还有对我以前听到的,想到的对美国的成见:美国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敌人&,美国是榜样,美国是天堂,美国快乐吗,美国人怎么看美国&&?我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观众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制作这两部短片的动机十分相似,都是在看了央视的街头采访之后,我对美国人会怎么回答同样的问题产生了好奇感。所以采访中使用的问题,都是和央视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完全相同的。
两次录制影片,一共在纽约街头随机采访了50多个人,包括不愿接受采访的,很可惜不能全部放到一部片子里。毕竟网络视频如果做得像电影一样长,大家会看得很累吧?在几次采访中我也尽量不让自己的态度或者情感掺入其中。尽量传递每位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许保持客观的态度也是我这两部短片受欢迎的原因,在拍摄时我最希望做到的,就是把我的眼睛变成大家的眼睛,传达真实的与人面对面接触的感觉。
谈到幸福,我回忆起刚到纽约时的体会:比起想象中的&天堂&,美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不用提贫富分化,最现实的要数各种各样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每一个市民的职责,具体到各种垃圾该怎样分类回收;汽车停在消防栓前面就会被立刻拖走,公共建筑里绝对禁止吸烟&&
我认识的在中国长期定居的美国朋友,回到美国都会有点不适应。他们说在中国才感觉日子过得自由,一种&混乱的自由&&&干什么都没人管。在美国,自由并不等于&自在&,它首先意味着遵守规矩,做好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而另一方面,写在宪法中的公民权利,也可以结结实实地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公寓的租期已到,而房东找各种借口不愿意退还押金,怎么办?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你在这生活,都可以直接走进法院去起诉,而诉讼所需的手续费只需25美元。只要诉求合理,专门的房屋租赁诉讼法庭一定会主持公道,一个月左右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样的法律效率,在目前的中国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认为在美国,过得幸不幸福仍然是非常个人的事情。不是每个美国人都幸福,也不是每个幸福的美国人都感谢美国政府。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得到的大多数回答都是坦诚、直率、并且负责任的。
在《纽约,你爱国吗?》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两位大婶,正像大家在片中可以看到的,我采访第一位戴帽子的大婶是在哈德逊河边,当时她正在公园草地收集种子。她谈到了爱国和政治宣传的关系,以及对爱国主义被利用的担忧。另一位接受采访的戴眼镜黑人大婶。当时她正在购物回家的路上,放下东西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她的谈话论及美国的排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分离势力,以及对爱国主义在意识形态中成见的批判。正如很多人的感受,在美国街头随机采访的行人,竟然对这样的问题不是随口回答,而是有着鞭辟入里的思考。他们谈话时的逻辑性,也是远高于一般国内的大学毕业生。
爱国这个问题在美国比较特殊,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是一个移民国家。尤其在纽约,各个族群的社区划分十分明显;经常是只隔了一条街,你就能感到巨大的文化差异,有时会感觉完全不像是在同一个城市里。有谁能不被纽约的多样性弄得眼花缭乱?正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了纽约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唐人街公园里传来的二胡声,好像把我带回了北京的某个街心公园;往北边走五分钟,SoHo区的时尚大牌与挤着购物的行人又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现在居住的社区居民以波多黎各裔为主,说西班牙语的人比说英语的还要多&&正如我的美国老师在闲谈中说道:&有时候感觉做一个美国人挺奇怪的。&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老百姓心目中&国家&这个概念是和中国人很不一样的。中国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单一文化国家,所以有很多时候对于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我来说,要面对很多从没有想过的问题。美国人对于爱国问题有一种天然的理性,而不像中国人意识中对国家,民族与政府的笼统一体化认识。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国&不一定等于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也不代表自己的民族。爱国对新移民美国的人来说,既可能指自己的祖国,也可能指美国。当然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总会有先来后到的争论。在美国,爱国主义也曾被极端民族主义利用,当做种族排外的口号。
这两部短片得到的网友反馈,不光是关于美国,更多地是在将中国和美国进行比对讨论。这也是我认为这些街头采访具有的一个特质:在很多方面美国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关心美国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在为中国问题寻找出路。
对于当下的中国,我认为我们应该虚心向美国人学习关于爱国的认识。在制作短片的过程中,我不仅仅体会到美国人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而且也一直在反思我自身的认识,以及中国在走向强盛和开放的同时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怎样对待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户籍问题带来的地域歧视;或者如何处理越来越多来华的外籍人士与我们传统文化思想之间的矛盾。的确,全世界20%的人口都是中国人,但是有朝一日当我们真正开放地与其他80%的人打交道时,这也关系到我们在国际范围里如何认识自己,对外展示的是哪一种形象等等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认为时下的中国人是有非常强的爱国情绪和自我认同感的,如果我们不能理性地认识这一点,而过分地强调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它也有变成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因为中国毕竟早已不是一百年前那个饱受欺凌的贫弱国家,它已经是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强国。美国无疑有友善、开放、宽容的一面,虽然在其国内外事务中没有得到充分实践,但这些仍是我们最应该从世界头号强国身上学习的素质。我相信几千年来兼收并蓄的中华文明,理应比美国做得更好。
纽约版《你幸福吗?》截图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冰焰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1、世界上有一个人
     (义务编纂:孤烟)
  1、世界上有一个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吩咐要多穿件衣服,要留神保险,你认为很烦人,却也感到很温暖。      没钱的时候,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边教训,边塞钱给你。      这个人,叫做父母。      2、世界上有一个人,      和你在一起时候,偶然会和你打架,偶然会跟你斗嘴。他坏道总是抢你点心,总是向父母打小讲演,但也总是爱惜你比谁都多,你们有最密切,最亲密的关系。      这个人,叫手足。      3、世界上有一个人,,      不见面的时候会始终惦念着他,会晤时却又酡颜心跳,什么话都说不出口。他总是容易地把你心揪住,让你无奈忘记,也能让你痴心妄想睡不好觉,但你依然甘之如饴,由于你爱他。他是你最甜蜜,最甜美的负荷。      这个人,叫做恋人。      4、世界上有一个人,      知道你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机密,出错的时候,他帮着你找理由;暗恋一个人的时候,,他帮你传话;      和恋人吵架时候,你必定会哭着跑去找他。你很负疚,你总是麻烦来到时才想到他,但你很庆幸生命中呈现了这么好的一个人。兴许你们在一起的日子,走得比恋人还要久长。      这个人,叫做朋友。      5、世界上有一个人,      老是在父母维护下成长,在手足关联中定位本人,在恋人庇护中找到真爱,在友人关怀中得到暖和。你晓得这些人经由了你的性命,也丰盛了你的毕生。你谢谢他们带给你的所有,却又总是说不出口。      这个人,就是自己。      一直认为幸福在远方,在能够追赶的将来。我双眼坚持着远望,我双耳细心地凝听,唯恐忽视错过。      后来才发明,那些握过手,唱过歌,流过泪,爱过的人。      所谓曾经,就是幸福&&      这就是人终生中要爱护的五个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有几个女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