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review x这个期刊吗

漫谈物理类学术期刊
在与一些学生闲聊时,发现不少学生对物理类的学术期刊基本一无所知,特别是本科生,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当然,这怨不得学生,老师没有教啊。
——哈,当然,也怨不得老师,学校(或院系)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啊。
——哈哈,当然,更怨不得学校了,因为这些方面不值得开设一个课程啊。
我这里试图通过此帖,把物理类的一些主流期刊,做个简单的介绍(显然代表个人观点,但,我将尽可能确保不偏离主流物理学术界的普遍看法):
首先,介绍的当然是Nature, Science, and PNAS.
这3个杂志是物理学研究人员梦中的天堂,它们是国际上综合类的、研究型的学术期刊的top 3。一般来说,Nature 和
Science排在老大,并列老大的地位,虽然彼此的影响因子每年都有起伏,但,大体类似,都在30左右。PNAS的地位,与Nature和Science相比,还有差距,它的影响因子一般在10左右。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PNAS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期刊,它每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与Nature
Science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相比,多得多,多了,也就良莠不齐了,显然会伤害影响因子的。可是,这三个杂志有个共同点,他们发表的论文总数中有70%-80%的论文来自生物学,也许,也正因为主要发表生物类的研究成果,它们的影响因子可以如此之高,——因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期刊的影响因子,一般都超过同类的物理学期刊的。但是,这也从客观上显著提升了物理类的研究成果被这3个杂志接受的难度,基本难如登天!(当然,对PNAS而言,这个“难如登天”是指“Direct
Submission”来说的,如果你的论文是与美国科学院院士合作完成,投稿方式则不同于“Direct
Submission”,被接受的难度也会显著降低的,这可以理解,因为PNAS毕竟是人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们自己的院刊嘛。)所以,国内许多高校对发表在这3个期刊上的论文都有重点奖励(虽然这些奖励有点遥不可及)。这点可从南京大学现在论文奖励力度看出,在南大,现在发表一篇Nature
or Science, 可以得到5万元的奖励,而发表一篇PNAS,则可得到2万元奖励。顺便说一下,在南大,发表一篇Physical
Letters(PRL),得到的奖励是1万(PRL同样是物理学研究人员心目中神圣的期刊,下面将介绍)。在复旦也有类似的奖励,具体多少数额,我尚不知。
至于Nature子刊,例如Nature Physics, Nature
Materials等,这些分门别类的学术期刊诚然不属于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但是,他们在研究人员心目中的学术地位大体与PNAS相当,从某种意义上,还略高一些。这一切,显然与它们的祖宗Nature有关,同属一个“大宅门”,因血统纯正,而“阖家”优秀!这些期刊啊,同样令人神往!
然后,该提及一些重要的综述期刊了,主要有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RMP), Physics
Reports (PR), and Advances in
Physics(AP)等。RMP的影响因子在30左右;PR的影响因子在20左右;AP的影响因子在15左右。RMP是美国物理学会的旗舰期刊,它综述了物理类的最前沿研究,而与美国的RMP相对应,PR是欧洲物理学界的旗舰期刊之一。迄今,国内研究机构在&RMP&上以第一单位发表的综述论文只有1篇,而,在PR上发表的综述论文,据我们统计,在6.7的20年内,总共发表6篇。据此可以看出,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的难度。主要难在两点:一方面,作者自己需要牛;另一方面,作者牛了后,还得有人认为这位作者牛,否则,白搭。这里的“人”特指这些期刊的Editor,
因为这些Editor一般都是各个领域的公认的大牛,他们只邀请各个领域的牛人担任这些综述的作者。RMP每期只发几篇综述论文;PR,一般来说,每期只发1篇综述论文。所以,委实不易!
接下来,该讲讲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了。是的,PRL基本是物理学研究人员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复旦物理系以前多年难得发表1篇PRL,
最近4、5年来,这个情况得到了显著改观,每年都有大约7、8篇PRL发表。非常喜人!!PRL的影响因子在7左右,它发表物理学一级学科上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要求“very
important”, "broad interest", and "high significance".
所以,能够在此杂志发表论文,虽然不是“难如登天”,但是,也确实很难。
除了PRL之外,美国物理学会的其余一些期刊,例如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A,B,C,D,E),则是代表了物理学二级学科的顶尖刊物。例如,与“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对应的期刊是Physical
Review B,与“软物质物理”对应的期刊是Physical Review E.
这些期刊本身的学术level处于同一类,不分高低,当然,它们的影响因子不尽相同,这是学科差异导致的。与此对应,欧洲物理学会也有类似的European
Journal系列期刊(A,B,C,D,E).欧洲物理学会的这些刊物与美国物理学会的这些刊物,大体对应,但,不是很严格。基本可视为处于同一个level上,可是,在学术界内,美国的这些刊物地位略高一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的期刊EPL,这个杂志最初是想与美国的PRL竞争的,它同样强调"broad
interest"等,可是,这个杂志不知什么缘故,影响因子一直上不去,一直徘徊在二点几,因此,此杂志在学术界中的地位显然不可与PRL同日而语,它的学术地位可看作略高于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系列期刊,而,大体与Physical Review系列相当。
与美国物理学会相对应,美国化学学会的一些期刊,例如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系列(A,B,C)等,也常常发表一些物理类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当物理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得到长足发展的最近10年来,软物质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系列期刊的青睐。这些杂志在学界的学术地位与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的学术地位相比,旗鼓相当。不能因为它们是化学学会的玩意儿,就忽略这些杂志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当然,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是因为与化学有关的缘故,通常略高于同类的物理类期刊。同样,这是学科差异使然。此外,美国Institute
of Physics中的一些期刊,也大体可以看作处于同一level, 例如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AP). JAP的学术地位在同行心目中略低于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但,Applied Physics
Letters(APL)在同行心目中的学术地位可视为与Physical Review
B相当。10年前,国内在APL上发表论文还是非常不易,近年来,在APL上发表论文相对而言,容易一点了,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研究水平上升得较快的缘故。可喜!
除此之外,英国以及其余的欧洲的一些学术期刊基本在同一个level上,例如 Journal of
Physics系列(A,B,C,D等),
Physica系列(A,B,C,D,E)。当然,前者在学界中的学术地位较后者,高一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有不少英文的学术期刊,比较好的有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Chinese
Physics等。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国内的研究人员不太倾向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投给国内期刊的缘故。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其中各种各样的评比是一个原因!例如:学生奖学金评比、教师职称评比等。当然,发到国外著名期刊,可以提升成果的影响范围,这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值得高兴的是,这些期刊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之中,发展势头非常喜人,例如一些期刊已经与欧洲的一些著名的学术出版社合作,这对提升国内英文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研究地位非常重要。
至此,我主要就国际上物理类学术期刊做了个简单介绍。其实,正如大家知道的,物理学一级学科下的许多二级学科的发展都非常迅猛,例如光学、声学等。其中,光学最为显著,复旦光科学系是独立于物理系的一个系,由此各位也可见端倪。美国光学学会旗下的期刊Optics
Letters(OL)当属国际光学界的顶尖期刊,而同属于美国光学学会的Optics
Express(OE)则大有赶超之势,近年OE的影响因子已经略微超过OL,
但是,这主要是因为OE是个开放期刊,作者自己交纳出版费,读者可从网上免费下载,因而OE的影响因子较高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而OL是传统期刊,读者若从网上下载,需要付费的。鉴此,在光学界,OL的学术地位其实还是高于OE的。在与物理类的学术期刊相比时,OL的学术地位大体与AP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相当,某种角度上,还略高;而OE则大体可以视作具有与APL相当的学术地位。然而,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领域之间的学术期刊的比较,通常无法非常客观,很多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同一领域的期刊的比较相对而言,会比较客观一些。例如,欧洲的期刊Optics
Communications (OC),虽然号称是欧洲光学方面最高的期刊,但,与OL and
OE相比,绝非一个level,其实OC就是与美国光学学会旗下的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B (JOSAA or JOSAB)亦有差距。顺便提一下,JOSAA and
JOSAB与OL的关系,就类似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与PRL的关系。&
以上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情况介绍,若想了解更为详细的分类情况,请自行查阅复旦大学的论文分区列表或中科院系统的论文分区情况。复旦大学和中科院的分类细节,略有不同,然而,大体上还是比较一致的。
如何衡量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期刊的档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期刊的档次仅有参考价值!),top的期刊如Nature or
Science or
PNAS也可以发表垃圾论文,处于较低端的杂志也可以发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以,此帖的目的仅仅是介绍一下各个杂志自身的、暂时的一些差异,我们切不可单纯以在某个杂志发表了论文,而给相关论文帖上“优秀”或“次品”的标签。需知,评价论文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同行评议”,诡异一点地说,评价一个研究成果的质量应该是“让时间来检验”。优秀的成果,终将脱颖而出,不管它当初发表在哪儿,或甚至就没有公开发表,例如在会议论文集中出现、在学位论文中出现等。总之,我们需要辩证看待...
...尽管如此,还是祝愿各位多发 Nature or Science or PNAS or Nature Physics or PRL
附 1: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如何计算的?
以2008年APL的影响因子为例,计算公式如下:
(2008年APL的影响因子) =
(在2008年一年内,APL于2006年和2007年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APL于2006年和2007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其实,国际上也有不少新的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方法,但是,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因其简单直观而经久不衰!说白了,这个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就是在“数黄豆”。其实,很多领域内影响因子不是很高的期刊,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却非常非常高,例如数学领域的期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体说来,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4门学科中,同等档次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基本是这样的:
生物类期刊的影响因子 & 化学类的 & 物理类的
& 数学类的。
——这个不能不知,否则,不同学科之间仅仅简单地比较影响因子会闹笑话的。但是,还是强调那句,同一领域内的期刊,比较其影响因子,相对来说,更有意义。
附 2:A web for physics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hysical review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