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市一黄麻建新农村建设规划

2013年黄麻纤维拓展新产业谋发展探析 _打印版_中国行业研究网_
  黄麻原产于国外,它是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黄麻由于其价格相对低廉在我国的种植量和用途都非常广泛,是仅次于棉花的天然纤维植物。黄麻纤维是长而柔软的,能发出一种类似黄金般的光泽,并且可以织成高强度的粗糙的细丝。因此,行业内也称其为“黄金纤维”。
  我国人民栽培黄麻的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图经本草》中就有黄麻形态的简单描述,我国有着丰富的黄麻资源,是继印度和孟加拉国之后世界黄麻及其制品的第三大生产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黄麻加工中的纤维分离度低、可纺性差、脱色难、有刺痒感等关键技术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以至于其主要用来纺织麻袋、粗麻布,没有形成高性能黄麻制品及其综合利用的产业化。
  剪不断、理还乱的黄麻情结
  说起黄麻,大部分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特别是南方的人对于它的印象应该说基本来自于童年或者幼年时期。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常见的天然纺织纤维植物,或多或少都在曾经的那个年代改变过很多人的命运。第一次见到地里的黄麻大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被家里的长辈带着回老家才有缘邂逅这种“神奇”的植物。
  那时候老家的乡亲们普遍没有搞什么副业,唯独是这布满山坡田间的黄麻据说能换来一点油盐钱帮补家用。当然,那时候的我是不认识这种乡亲们口中说的“麻草”。只是感觉它们都长得很茂密,并且跟一般的草不同,它们长得跟树差不多高。农村的一切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当农村的玩伴带我到黄麻林里面对偷摘来的广柑进行“分赃”时,我才从他们的口中得知,黄麻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能驱各种昆虫。特别是夏天,人在黄麻林里自然能避免蚊蝇的滋扰。
  长大之后,由于工作的关系隔三岔五就往老家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对黄麻和黄麻纤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收获之后的黄麻被扎成捆,置于村头一口20世纪60年代时期修筑的堰塘里浸泡起来。每家每户用不同颜色的布头或是绳子绑在黄麻捆上,用以区分这捆黄麻的所有人。
  一般情况下,在浸泡一段时间之后人们才会对黄麻进行后续的扒皮处理。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哪家的小孩要急着缴学费抑或是有老人生病急需用钱的当口,这家人就会先扒黄麻皮再将其浸泡。据说这样做最终收获黄麻纤维成品的时间更短。不过,相对来说先浸泡的方法要更省工省力许多,黄麻在水中泡上一段时间以后,皮与茎干的粘连度就会小了许多,老百姓扒起皮来就更加容易。一般就在水边剥完顺手一洗一晾就成了黄麻纱。那个时候,西南地区的农村几乎是每家每户都种黄麻、纺麻丝、搓麻绳。
  进入90年代之后,一轮胜过一轮的外出打工潮涌进了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毋庸置疑的是,打工赚到的钱显然比种植黄麻更多。于是乎,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除了留守的老人就再也没有多少人种植黄麻了。然而,对于黄麻产业带来“灭顶之灾”的是来自于我国粮食市场放开之后,国家不再强调粮食的储运过程中必须使用黄麻袋作为包装物的政策性变化。市场的突然萎缩,直接使得这份曾经火热的副业在农村已渐渐消失。
  从客观上看,在极短的时间内合成纤维以及塑料包装等很快就取代了黄麻纤维在粮食包装行业的地位,导致了我国黄麻产业的急剧萎缩,全国黄麻的种植面积由1500万亩减少到100万亩;黄麻袋的产量也由鼎盛时期的8亿多条迅速减少到1999年的不足1亿条;同时期,全国约90%以上的黄麻纺织企业倒闭。
  诚然,黄麻产业遭遇的危机、遇到的困难从小处看也仅仅只是我国纺织行业中的一个小问题。但是,如果从大处看、从长远看则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首先,黄麻是天然植物纤维,可以自行降解、可以循环使用,对于环保是非常有利的。另外,黄麻种植规模的增减又是一个切实关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的“三农问题”。
  如何才能有效化解黄麻产业遇到的危机,解决它面临的困难呢?实际上,黄麻行业的有识之士都心知肚明,只有深入调整黄麻的产业结构,努力创新黄麻纤维的新产品,尽快突破黄麻加工中的技术瓶颈才是根本之道。
  新思路、新概念的黄麻产品
  2010年,又一条连通四川和重庆两地的“南大梁”高速公路正式开工。然而众所周知的“蜀道难”问题,在川东北丘陵地区则表现为遇到暴雨或者持续性阴雨天气时,公路护坡等险峻处极易出现塌方、落石甚至是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川东北地区修路能否按计划完工很多时候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并且,对于这个问题的治理也一直没有“药到病除”的良方。往往是白天刚刚整治完工,晚上突来一场暴雨之后所有的辛苦都白费了。
  2012年3月初,距“南大梁”高速公路计划完工的时间还有半年。此时正是桃花开、梨花笑、油菜花儿遍地闹,户外踏青的好时节,周末我便邀约两三好友前往邻近县乡玩耍。但由于城镇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整个城市周边就如同一个沸腾的大工地。到处都在造楼修路架桥,随行的驾驶员朋友又是新手上路没有什么经验,一番东转西转之后就彻底昏了头,不知不觉间就把车开到“南大梁”高速公路筑路工地旁并且陷在了泥里。
  趁等待救援的时机,我信步走进工地一边“窥视”新高速的雏形一边跟工人师傅们攀谈起来。当问及公路护坡、边坡、挡墙等处理是否仍困难重重时,一位工头模样的中年人得意洋洋地指着前方一片草木茂密的地方告诉我说:“现在不存在垮塌的问题了,还可以在上面种草、栽花保持水土。”他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同时,如何解决的这个技术性难题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在这位工头的带领下,我们径直来到了那边被“处理过”的护坡,翻开表面的草皮,一种网状覆盖物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黄麻土工布”,一个名词随即也从工头的嘴里冒了出来。
  据了解,黄麻土工布是黄红麻纤维制成的网眼结构重厚形织物,它不但能有效地减少坡面径流和土壤侵蚀,同时其自然纤维特性能调节改善土壤温、湿度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另外,黄麻土工布的覆盖及降解,减少了土壤黏粒流失,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及土壤肥力的作用。因此,黄麻土工布是一种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优良水土保持材料,在国际水土保持领域中被誉为“土壤抢救物”和“防流失物”,并且,我们目前使用的黄麻土工布基本上都是用低等麻或麻纺下脚料织成,具有价格方面的优势。
  听完工头的介绍,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黄麻纤维还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实际上,以前在四川大竹调查苎麻行业相关情况时就听说过这种黄麻纤维的土工布。老百姓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在当地特有的红壤丘陵坡面使用黄麻土工布覆盖后再种植苎麻。据说,不仅缓解了当地比较尖锐的麻粮争地问题,同时提高了苎麻的出麻率,增加了苎麻的纤维产量,并且还能有效解决这种红壤土坡地的水土流失问题。
  应该说,如果黄麻土工布能够在我国的道路施工以及水土保持中大量使用,不但能有效地提高麻农的种植积极性,增加我国黄麻的种植面积,促进我国黄麻产业的全面复苏,也能为我国的水土保持、环境改善带来切实的效果。但是由于资金、技术、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黄麻土工布的使用目前在我国上述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黄麻土工布市场的潜力还是十分巨大的,值得我们相关的黄麻纤维及其制品生产企业去进一步挖掘、开拓。
  我国黄麻行业和其他传统产业一样,都面临着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长久以来,由于黄麻产品染色性能差、刺痒感严重等天生缺陷,让黄麻纤维资源只能用于粗放型纺织品,难以在服装和家纺面料领域得到有效利用。
  不过值得我们高兴的是,我国有关科研院所和专家早已经将黄麻的问题作为了科技攻关的重点,并且已经突破了黄麻纤维用于服装和家纺面料领域的精细化关键技术瓶颈,发明了精细化黄麻纤维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并开发出了系列黄麻纤维制品,实现了黄麻纤维资源的服装和家纺面料方面的产业化应用。据了解,国内一家大学和纺织企业合作进行了黄麻纤维的规模化应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年产5000吨精细化黄麻纤维的生产能力,每年精细化黄麻纤维及产品销售额达到7.67亿元,出口创汇2303万美元。
  另外,我国黄麻纤维复合材料在模压汽车内饰件生产中的应用也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内一些公司已经成功将黄麻纤维复合材料开发应用到如各种汽车内饰件、车门内饰板、车顶衬垫、行李舱衬垫以及衣帽架等地方。实事求是地说,只要我国黄麻生产企业不断创新思路、开发出新产品,那么黄麻产业的振兴并不会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做不大、做不强的黄麻质量
  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介绍,他认为,黄麻产业目前已经基本度过了结构调整时期,行业生产规模严重萎缩的状况基本得到缓解。因此,在我国黄麻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之后,国内黄麻纺织企业对于黄麻纱线的进口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由于孟加拉国产的黄麻纤维色泽、强度和手感最佳,备受国际市场“宠爱”,所以目前,我国进口黄麻主要来自孟加拉。进口等级分别为(白麻)BWB、BWC、BWD和(红麻)BTB、BTC、BTD六个等级。
  不过,在黄麻纱的进口过程中,一些不良现象仍然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惕。比如,台州检验检疫局临海办在从孟加拉国进口的一批黄麻集装箱内截获多头活体赤拟谷盗、谷蚁形甲、缢胸谷盗三种储藏物甲虫及两头拟步甲科土潜属昆虫,并在箱底内沿两侧截获大量兵豆种子。这些昆虫、种子都属于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我国主要产黄麻的地区原来有浙江的萧山、海宁一带,以及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原主要产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当地农民早已经不愿种黄麻。所以沿海、南方一带已经没有黄麻出产了。目前,中国的黄麻种植主要在中部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六安一带以及湖北、湖南、四川、广西一带还有少量的种植。
  长期以来,国产黄麻纤维的原材料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广大黄麻种植户对于科学种麻、割麻的意识不强,相关技术掌握不够。在黄麻原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凭经验干、随意干的做法仍然很普遍。黄麻有鲜皮脱胶、干皮脱胶和带秆脱胶三种方法。先将麻皮或麻茎扎成捆,浸没于池水或流水中,浸泡时间视水温而定,利用微生物发酵脱胶。待脱胶适度即行取出,在流水中洗净晒干即成熟麻(精洗麻),为纺纱厂的原料。黄麻韧皮纤维的剥制和脱胶直接关系到黄麻纤维质量的优劣。生产过程中,首先黄麻麻茎收割要及时。过早则纤维产量低、强度差;过迟则纤维粗硬,剥制和脱胶困难。其次是脱胶宜适度地掌握,偏生则纤维松散不够,过度则强度减弱,影响工艺纤维的长度。再者,黄麻韧皮纤维剥洗应洁净,否则杂质残留纤维上影响可纺性,使黄麻纱的质量下降。
  目前,在我国纺织服装市场上除了纯黄麻产品外,长期以来,黄麻还和其他天然纤维混纺制成各种混纺织物。混纺对象主要是动物毛纤维,用以制作地毯和毛毯或者与棉混纺,用以制作黄麻和棉混纺的夏装。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黄麻纺织技术的突破性发展,黄麻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的产品也逐渐开始增多起来。其中黄麻纤维与合成纤维,比如聚丙烯和聚丙烯腈以及粘胶人造丝纤维混纺,制成的各种类型的毛毯、地毯等。这种地毯的质量,包括强力、伸长、热绝缘值都可以和羊毛毛毯相比,但是价格比同样质量的羊毛毛毯便宜很多。
  不过,利用黄麻纤维混纺制成的这种毛毯一方面能替代羊毛毛毯让消费者获得实惠,但另外一方面也给制作假冒伪劣者蒙骗消费者埋下了伏笔。据了解,这种利用黄麻毛毯、地毯冒充高档产品的现象在一些偏远地方和网络购物中还比较猖獗。希望广大消费购买这类产品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实际上,作为绿色包装的一种,黄麻布、袋在国内仍然还有一定的消费市场。比如说,作为传统产品的延伸黄麻织物用于树干包扎、防寒冻和虫害的包树布。也就是说,黄麻纤维在产业用途上的发展前景目前要高于服装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提速,大部分城市出现的雾霾天气加剧,国家对于治沙保土绿化会更加重视,投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势必对于用于治沙保土、护坡护堤的网状黄麻土工布,用于道路建设、无土草皮的毡状黄麻席垫等土工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些情况为黄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同时,黄麻纺织品具有的绿色、环保、可降解等特点,也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当前绿色环保型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麻纺织行业是我国具有资源、生产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天然纤维特色产业。其中苎麻、亚麻纺织的生产和贸易还占据世界首位,但是受目前我国麻类纤维产量的限制,我国麻类纤维加工总量在天然纤维中仅占1%的比例。全力加大我国麻纺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黄麻纤维有着诸多优良特点,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将在诸多产业中大有可为之处,尤其是纺织服装业、复合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方面。只要我们加强对黄麻纤维进行精细化加工的研究深入,再与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相结合,那么我国黄麻纤维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中研普华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专业机构,拥有十余年的投资银行、企业IPO上市咨询一体化服务、行业调研、细分市场研究及募投项目运作经验。公司致力于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事业发展研究部门人员、风险投资机构、投行及咨询行业人士、投资专家等提供各行业丰富翔实的市场研究资料和商业竞争情报;为国内外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行业市场研究、商业分析、投资咨询、市场战略咨询等服务。目前,中研普华已经为上万家客户()包括政府机构、银行业、世界500强企业、研究所、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在内的单位提供了专业的产业研究报告、项目投资咨询及竞争情报研究服务,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为大量企业进行了上市导向战略规划,同时也为境内外上百家上市企业进行财务辅导、行业细分领域研究和募投方案的设计,并协助其顺利上市;协助多家证券公司开展IPO咨询业务。我们坚信中国的企业应该得到货真价实的、一流的资讯服务,在此中研普华研究中心郑重承诺,为您提供超值的服务!中研普华的管理咨询服务集合了行业内专家团队的智慧,磨合了多年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大碰撞的智慧结晶。我们的研究报告已经帮助了众多企业找到了真正的商业发展机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坚信您也将从我们的产品与服务中获得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商业智慧!
了解中研普华实力:
中研普华咨询业务:
当前页面网址:中医药市场调查报告(2)
当前位置: >
中医药市场调查报告(2)
 (四)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998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很低,导致企业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1998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等;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分别实行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医药产品制订了药品注册制度,对中药、医疗器械等各子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广与实施,保障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有序发展,医药行业已形成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促进一些国产普药生产企业的发展1998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对于医药制造业而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药品需求结构调整的引导。XX年6月,国家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用药范围主要确定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基本治疗用药。一些疗效好、价格低、质量可靠的普药、国产药生产企业将会扩大在医疗保险用药中的比重,扩大市场份额。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非处方药发展进入黄金时期1999年,我国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启动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截止到XX年底,国家已正式公布了非处方药物(otc)目录共六批。otc药物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并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在宣传和流通方式上有较大的优势。我国otc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1990年otc销售额为19亿元,XX年达320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群体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药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otc市场将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
  3、gmp认证制度的实施淘汰了近千家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医药小企业,提高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XX年,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医药行业推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针对医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制度。gmp的中心内容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保证,确保产品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在XX年7月1日前通过gmp认证,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产。据统计,截至到XX年6月31日,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0%,有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未通过认证。
  4、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强势医药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药品定价采取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种定价方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1000多种药品与医保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1997年以来,国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降价金额累计达160亿元,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从XX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全国重点城市的试行范围,要求医疗单位在采购临床上应用普遍、用量较大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时必须进行集中招标,以进一步降低基本药品价格。国家根据市场和医疗消费情况实施药品降价政策已成必然的发展趋势。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有利于降低药品的&虚高&利润,促使药品利润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合理分配,而强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借助价格、成本、品牌上的优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5、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些中小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淘汰,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将得到加强我国将从XX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税率。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化学原料药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原料药生产能力过剩,销售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其盈利空间将日趋狭窄。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化生产效益,产品成本较低,在降税后仍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将被迫退出这一行业。
  (五)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3-5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药成为发展重点,医药生产企业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大批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小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将不断出现。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将不断加大,成为医药生产企业中一支骨干力量。
  1、《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明确了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及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发展优势原料药业,继续发挥化学原料药方面的优胜,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充分发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和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的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竞争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促进中药现代化,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在现代生物制药方面,重点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加快研发关系国计民生的防治严重传染疾病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载体、核酸等新型疫苗,以及针对病毒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性疫苗。在医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及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仿制产品的生产审批将考虑市场供需情况和技术水平状况;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要求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鼓励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大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XX年4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要求对其中的禁止类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坚决限期淘汰、依法关闭;对限制类项目中的拟建项目停止建设,在建项目暂停建设并进行清理整顿。其中涉及医药行业的目录如下:禁止类限制类手工胶囊填充维生素c原料项目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青霉素原料药项目塔式重蒸馏水器劳动保护、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项目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项目安瓿拉丝灌封机药用丁基橡胶塞项目铅锡软膏管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填充液体的硬胶囊除外)粉针剂包装用安瓿原料为濒危、紧缺动植物药材,且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产品生产能力扩大项目药用天然胶塞直颈安瓿项目。
  3、外商投资指导政策XX年,国务院修订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其中对外商投资医药制造业的指导政策如下:类别目录限制类氯霉素、青霉素g、洁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盐酸四环素、土霉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生产安乃近、扑热息痛、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生产国家计划免疫的疫苗、菌苗类及抗毒素、类毒素类(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白百破、麻疹、乙脑、流脑疫苗等)生产成瘾性*药品及精神药品原料药生产(中方控股)血液制品的生产非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及血袋生产禁止类列入国家保护资源的中药材加工(摩香、甘草、黄麻草等)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产品鼓励类我国专利或行政保护的原料药及需进口的化学原料药生产维生素类:烟酸生产氨基酸类:丝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生产采用新技术设备生产解热镇痛药新型抗癌药物及新型心脑血管药生产新型、高效、经济的避孕药具生产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药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生产(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艾滋病及放射免疫类等诊断试剂生产药品制剂:采用缓释、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术的新剂型、新产品生产新型药用佐剂的开发应用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加工及生产(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技术除外)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生产兽用抗菌原料药生产(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类)兽用抗菌药、驱虫药、杀虫药、抗球虫药新产品及新剂型开发与生产
  (六)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工业企业集中度不高XX年,世界前20家医药公司在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达60%以上。XX年,我国医药行业前20名企业(以销售收入排序)的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16.5%,销售收入占20.3%,实现利润占21.2%。前60强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也只有30%-40%。我国医药工业企业过于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从数量上来看,XX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共有4600家左右,其中小型企业占79.1%,中型企业占13.9%,大型企业仅占7%。从效益情况看,XX年4600多家企业中微利和亏损企业占全部医药工业企业的85%以上。中小企业数量过多,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难以适应医药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相对垄断的行业特性。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改善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药&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总体技术实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研开发投入不足。跨国制药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一般都占销售总额的15%以上,而在我国不足2%。科研投入的不足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较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二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的装备还以机械化为主,距发达国已进入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自动化装备生产阶段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8%左右,真正形成产业化生产只有2-3%。
  3、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药物制剂研发水平低,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稳定性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现阶段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产品,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十几甚至几十种制剂产品。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产品返修率和停机率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造成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依赖进口。
  4、医药流通体系不健全我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比例为17%,而美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全美市场份额的60%,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较低。医药流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批发格局被打破以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我国医药流通的批发环节以委托医药商业公司销售和企业自销为主。近年来,医药生产企业出于对产品价格加以控制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了自营自销力量。
  二、我行医药行业业务发展现况分析
  (一)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1、近三年我行医药行业信贷业务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根据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取的数据,截止XX年底,全行公司类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信贷业务余额181.91亿元,较XX年底增加35.3亿元,增长24.1%,其中:贷款余额168.3亿元(含票据贴现10.21亿元),占92.5%;票据承兑余额11.57亿元,占6.4%;贸易融资业务余额1.19亿元,占0.7%;保证及信贷证明余额0.85亿元,占0.8%。医药行业贷款余额近三年增长较快,XX年底医药行业贷款余额为168.3亿元,比XX年底增加29.5亿元,增长21.2%,与同期全行公司类贷款15.2%的增长速度相比,高出6个百分点。
  医药行业贷款余额占全行公司类贷款余额的比重由XX年底的1.13%上升到XX年底的1.28%。医药行业近三年发展情况如下:单位:万元信贷余额较上年增长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贷款余额占全行公司类贷款的比重XX年底1,231,1.13%XX年底1,465,,388,.19%XX年底1,819,,683,.28%XX年6月末1,715,2、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截止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不良贷款客户389户,占医药行业客户总数的32.42%;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9.5亿元,比XX年底减少4.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5%,较XX年底下降6.8个百分点;&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2.35亿元,比XX年底减少3.5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8%,较XX年底下降5.4个百分点;欠息户409家(其中有息无本户20家),占客户总数的34.1%,欠息额7.33亿元,比XX年底减少2.62亿元,其中催收利息7.26亿元,比XX年减少2.2亿元。从不良贷款形成时间来看,1999年以前发生的信贷业务形成的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余额为19.95亿元,占XX年底不良贷款总额的67.6%;欠息额6.3亿元,占欠息额的85.9%。受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以及剥离因素的影响,XX年6月底,医药行业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下降为12.0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61%;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0.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45%。医药行业近几年资产质量情况如下:单位:万元贷款余额五级分类一逾两呆不良额不良率不良额不良率XX年底1,191,34.15%333,67028.01%XX年底1,388,24.34%259,01118.66%XX年底1,683,17.55%223,46013.28%XX年6月底1,585,7.61%102,3456.45%虽然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但医药行业资产质量依然不容乐观。医药行业的不良客户数、欠息户比例较高,进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XX年底、XX年6月底我行前十大不良客户贷款余额分别为16.1亿元、9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4.5%、74.5%,不良贷款客户集中度很高。
  XX年底及XX年6月底五级分类口径前十位不良贷款客户名单如下:单位:万元排名XX年底XX年6月底客户名称不良额客户名称不良额1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8400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65002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32900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80003中原制药厂26350通化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9504通化市金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4550北京建昊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6005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000沈阳金龙保健品有限公司55326包头金星药用胶囊公司444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责任公司34507北京瑞得合通药业有限公司4280广州大禹重离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29838北京达因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834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2900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责任公司3500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70010广东迈特兴华药品有限公司3433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2369小计、医药行业客户总数减少,户均信贷余额有所提高与XX年相比,XX年底医药行业客户总数有所减少,其中商业客户减少了近一半。工业客户信贷余额有所增加,占医药行业信贷业务的比重有所提高。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比XX年减少170户,其中:工业客户1095户,比XX年减少41户,信贷余额173.05亿元,比XX年增加40.78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XX年的90.2%提高到95.1%;商业客户105户,比XX年减少129户,信贷余额为8.86亿元,比XX年减少5.44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XX年的9.8%下降到4.9%。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户均信贷余额为1516万元,比XX年提高446万元,其中:工业客户户均余额1580万元,比XX年提高416万元;商业客户户均余额844万元,比XX年提高233万元。XX年我行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分布及资产质量情况如下:单位:亿元客户数(户)XX年底信贷余额占比其中:表内余额表外余额五级分类口径XX年XX年较上年增长不良额不良率(%)合计.4%181.3.医药工业.6%173..422.医药商业.1%8.864.9%8.020.840.84511.02截止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前十大客户信贷余额30.2亿元,占比为16.6%;XX年6月底,前十大客户信贷余额28.5亿元,占比为16.6%。医药行业信贷余额前十位客户情况如下:单位:万元排名XX年底XX年6月底客户名称信贷余额客户名称信贷余额1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000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0002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8950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65003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32900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25004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XX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XX5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300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300006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8218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81507太极集团有限公司27000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0008中原制药厂26350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09通化市金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455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XX01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91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400小计4、区域分布分析医药行业在我行地区分布广且较为分散,与医药行业自身的地域发展分布不相匹配。截止XX年底,全行有39个分行(含总行公司业务部)有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其中上海、河北、浙江、深圳、陕西、山东、广东、四川等前八位分行信贷余额91.96亿元,占医药行业信贷资产总额的50.55%,其余约50%的信贷资产分布在全国其他的31个省、区的医药企业中。从不良资产分布来看,除宁波、厦门、海南、西藏、三峡等五家分行无不良贷款外,其余34个分行均有不良贷款,其中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吉林、河北、深圳前五位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7.51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59.30%,不良贷款分布区域较集中。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新疆、吉林、甘肃五个分行的不良率最高。
  (二)我行在医药行业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客户结构不合理,客户规模偏小
  截止XX年末,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共1200户,其中:信贷余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403户,占医药客户总数的33.58%,不良户56家,不良率15.61%;信贷余额1000万元以下的797户,占总客户数的66.42%,不良户412家,不良率34.89%。我行对医药行业的信贷支持重点不够突出,信贷余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89户,仅占总客户数的7.41%,贷款投放多数集中在医药行业的中小客户上,而中小客户集中体现了不良户数、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不尽合理,在医药行业的营销工作中,应加强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国内优势医药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信贷投放,逐步退出小规模医药企业。XX年底医药行业客户结构如下:单位:万元户数占比贷款余额不良贷款额不良户数不良率1000(含)万元以上15.61%1000万元以下4.89%合计1XX00%946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农村建设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