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彪学长飞机视频视频

彪学长翻唱天黑黑~~~我觉得这个版本有秒杀soco 真哦~~~~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仓井彪学长的微博图片 - 微图 - 微博图片大集合
& 微博图片
仓井彪学长的微博图片
图片被浏览次数: 269
(29 / 共 191 张)
(29 / 共 191 张)
好像睡过头了'''他妈的的士还跟劳资绕?我绕你妹,当劳资外地的?法克,微笑微笑'''世界如此没妙我却如此暴躁,不好不好!
发表时间: 06:22 |
| 微图 | 推荐您使用仓井彪学长的微博图片 - 微图 - 微博图片大集合
& 微博图片
仓井彪学长的微博图片
图片被浏览次数: 313
(33 / 共 191 张)
(33 / 共 191 张)
拼几张老图,求BF!本人今年19、175、60、取向(0.9)、18/5身材一般努力健身中'''生活健康无不良嗜好,会做饭洗衣服,万能得微薄赐我一个人BF吧,博友们,请转发帮帮忙谢谢!
发表时间: 02:10 |
| 微图 | 推荐您使用Sina Visitor System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50.07 KB)
陈毅说:“俄国出了列宁、斯大林,又出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比对亲生父亲还亲,结果呢?斯大林一死,他就焚尸扬灰,背叛了列宁主义。中国现在又有人把毛主席捧得如此之高。毛主席的威望国内外都知道,不需要这样捧嘛!我看哪,历史惊人地相似,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81.61 KB)
陈毅手书大雪压青松
(92.21 KB)
林彪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我要枪毙你”
日,国庆大典照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这里是人海花海和旗海。天安门城楼检阅台正中的麦克风,向广场,向京城,向全国传出了林彪带着浓重鼻音、时而拖腔、时而短促的声音:“同志们——同学们——红卫兵小将们,你们好!我代表党中央、代表毛主席,向你们问好……”
苍穹之间,立即口号震荡、欢声如雷。林彪狭长、苍白的面孔上,浮现出一种意味深长的笑容。这笑容,人们很难一眼看透。他举起握在手里的毛主席语录,在靠近胸口的部位,前后挥动几下,又扶正手中的讲稿,继续念下去。陈毅站在林彪右侧不远的地方,对他的一举一动看得十分清楚。林彪翻动着手中的稿纸念道:“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资产阶级反革命路线的斗争还在继续……”
听到这,陈毅心头一颤,脸色陡然冷峻起来。对于这种意见政治局内部有争论,尚没有结果。就在3天前,周恩来还根据中央的决定,召集了国务院各部、委、办党组成员会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意见:运动应该收尾了,不能再搞下去,要转入抓生产……可今天,林彪突然公开宣称“斗争还在继续”,言下之意,“文革”运动不能结束,还要继续开展下去!眼前这阵势,似乎也预示着“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潮将继续升级。一种难言的苦痛涌上心头。他感到一种威胁,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正向中国共产党紧逼过来!一幕多年都没有想过,深埋在记忆深处的往事,重现在眼前:
日,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了武汉。陈毅随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编的第二方面军教导团“东征讨蒋”,乘船离开武汉顺江东下,8月4日到达江西九江,得知南昌起义的消息,此时起义军已南下,陈毅决意追赶起义队伍,终于在8月10日,找到了党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随即,他接受了周恩来的委派,去起义部队战斗力最强的第73团当团指导员。他走进第73团团部,还没落座,门口就跑进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面带惶恐地报告:全连120块毫洋的伙食钱被自己的表弟拐跑了。当时起义部队从南昌撤出来,战斗频繁,给养补充十分困难,120毫洋,那可以是一连人一个月的饭钱啊!团长黄浩生气愤地吼道:“我要枪毙你!”
参谋长余增生征求陈毅的意见。陈毅说服团长补发了他那个连的伙食费。陈毅走到年轻人的面前问:“你是哪个连的?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两脚跟一碰,高声回答:“七连连长,林彪。”
陈毅和蔼地说:“林彪同志,你既然当连长,以后伙食钱无论如何要自己背,你自己不背,让人再拐跑了怎么办?”
“是,”林彪感激地回答,“感谢团里的决定,今后,我一定自己背伙食钱!”
后来一年多没有给林彪晋职,一直到上井冈山后,因为领导成员伤亡大,缺乏带兵的干部,迫不得已,才提他当了营长……
(47.04 KB)
日,林彪和毛泽东、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高音喇叭里传出广播员激越洪亮的声音,整个广场随即发出阵阵“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
“林彪,你为什么不抵抗,你跑到哪里去?”
陈毅扶栏远望,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蓝天下,像一枚巨大的感叹号,伸向遥远的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年代,他分明听见了那一阵阵从历史深处传来的枪声。
1929年元月,漫天大雪。为了粉碎敌人第三次“会剿”井冈山、扼杀红军的阴谋,红军离开井冈山,沿山间小路经遂川、上犹、崇义县境向赣南出击,顺利占领了大庾城,朱德和毛泽东让部队准备在大庾城宿一夜,遂命令林彪任团长的第28团追击敌人,驱敌远离大庾城。不料,下午4点多钟,枪声逼近,敌人打回来了,担任警戒任务的第28团很快退下来了。毛委员认出提枪跑在前面的林彪,大声喝道:“林彪,你为什么不抵抗,你跑到哪里去?”站在毛委员身边的陈毅火了:“你是团长,要打反冲锋,把敌人压下去!”
林彪根本不理,提着枪从毛主席与陈毅跟前冲过去,往山坳坳里一蹲,再没露头。
群龙无首,部队还在纷纷往后退,情况危急万分,毛泽东看了看陈毅。
陈毅没说话,迎面拦住一个刚退下的排长,命令他立即带部队反冲锋,排长不敢违令,终于带部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攻上山头,巩固了阵地。
恶战中,第28团党代表何挺颖挂了彩,毛泽东让陈毅告诉林彪:一定要抬着走,照顾好他。林彪当时满口答应,然而,待部队急行军到达龙南,陈毅去看何挺颖时,林彪却若无其事地说:“丢了!哪个管得了那么多!”
陈毅气得发抖,高声斥责:“你是团长,对于团的党代表都不能帮助,还有什么阶级友爱?!”
林彪满不在乎地转身扬长而去……
陈毅和林彪在长征以前分手,待解放后再见面时,林彪已是赫赫有名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1959年当上了国防部长,“文革”开始后,又成了副统帅、毛泽东的法定接班人。
想到林彪在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讲特讲政变经;想到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林彪高喊“文革”是“罢官运动”;想到林彪对毛泽东“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以及“一句顶我们一万句”的颂扬,“不理解也坚决执行”的“忠诚”,深知林彪底细的陈毅,不难看出林彪手举语录的表象后面,隐藏着什么样的居心。
(34.54 KB)
1967年,林彪和周恩来毛泽东
“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陈毅的心思真想找人好好谈谈,他从休息室叫出文化部副部长萧望东,指着广场上的一条“打倒×××”的标语说,“你看看,这就是‘文化大革命’!”陈毅声音不高,却充满了忧虑和愤懑:“你看见了吧,‘文化大革命’!”
天近傍晚,两辆拉严窗帘的“大红旗”开出了京西宾馆,穿街绕巷,快速驶入中南海西门。车上坐着华东地区的几位第一书记,他们多次要求同陈毅谈谈,陈毅才临时决定在会议快结束时,请诸位到家来吃饭。
大伙亲热随便地围席而坐。
陈毅拿起茅台酒瓶,给每一位端着酒杯的老部下斟上一杯,然后把自己面前的小酒杯也倒满,举杯向众位说:“今天我们喝茅台,都敞开酒量,喝个痛快!我也不敬酒,大家尽情喝,剩下的,请大师傅喝光。干!”
人们没有吃菜,也没碰杯,有的一饮而尽,有的抿了一口,陈毅猛一仰头,杯中滴酒不剩。他把空杯子搁在桌上时又补了一句:“我酒量有限,不再敬酒,你们能喝的尽量喝!”顿了顿又说:“我们这些人一同吃饭,这是最后一次了!”
这句话说得声音不高,可是“最后一次”这四个字的分量很重。张茜猛地一怔,随即埋怨身边的丈夫:“你不要瞎说嘛!”
“你懂什么!”陈毅一改平时对妻子的温存,冲着张茜怒吼一句。张茜意外地平静,温柔地说:“老总,你只能再喝半杯,这是医生定的量,对吧!”
“唔!”陈毅这才顺从地点点头。
反常,一切都反常,反常地令人眼眶发热,鼻子发酸。
这是在陈毅的家里,人们不必担心周围有耳目,气氛还是随便轻松的,大家谈本省的运动,谈自己挨斗挨冲的情景,无论是苦是涩,倒出来总是舒畅些。
陈毅见大家也无心吃饭,便端起酒杯说:“困难,我们都经历过,要说困难,长征不困难?三年游击战争不困难?建国初期要米没米,要煤没煤,头上飞机炸,下面不法投机商起哄捣乱,怎么不困难呢?我还是那句老话: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坚持原则,坚持斗争,不能当墙头蒿草,哪边风大,就跟哪边跑!”
大家屏住气,认真聆听老首长的临别赠言。陈毅顿了顿,又以浑厚的四川乡音说道:“德国出了个马克思、恩格斯,也出了伯恩斯坦。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佩服得可以说是五体投地,结果呢?马克思一死,怎么样?伯恩斯坦就当叛徒,反对马克思主义最积极!”
(55.21 KB)
文革中林彪的宣传画
(57.31 KB)
文革中林彪的宣传画
“俄国出了列宁、斯大林,又出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比对亲生父亲还亲,结果呢?斯大林一死,他就焚尸扬灰,背叛了列宁主义。中国现在又有人把毛主席捧得如此之高。毛主席的威望国内外都知道,不需要这样捧嘛!我看哪,历史惊人地相似,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说最后一句话时,陈毅浓眉倒立,怒目圆睁,字字斩钉截铁。大家像陡闻炸雷,受到强烈震动。
陈毅拉开椅子,站起身,高高举起酒杯。大家也都起立,把手中的酒杯举起。陈毅深情地环视这些患难相扶、生死与共的老战友、老部下,充满感情地说:“让我们干了最后一杯!我保不住你们了,你们各自回去过关吧。如果过得了关,我们再见;如若过不了关,这就是最后一次!”
元帅最后这番话,分明是与即将出征恶战的将军们诀别!
大家挨个与陈毅碰过杯,一仰头,吞下这杯烈酒,不管对元帅的指点是否理解,这些非同寻常的话语全都铭记在他们心中了。 
日,林彪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就是这一次,林彪最后一个来到,没有和毛主席等人打招呼,坐了一会,沉默离去,公开与毛主席等人分庭抗礼
(摘自刘培一主编的《元帅晚年岁月》)
[ 本帖最后由 只要8小时 于
17:49 编辑 ]
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全赖毛泽东培养和指导,否则林彪难成气候
(27.63 KB)
林彪合成照片:平型关时期、东野时期、文革时期,下面是东野大军
全赖毛泽东培养和指导,否则林彪难成气候。
三件事说明:
1长征时居然提议由彭德怀代毛泽东,说明思想及不成熟。
2抗日战争时不能理解游击战的战略意义,打大仗,平型关吃了亏。
3辽沈战役100万打50万,楞是不顺。
其实败给白崇喜多次,为了报仇,做担架也要追到大西南,结果又败给白一回。
林彪为什么能当上10大元帅?他有什么功劳?
林彪: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分歧和争论
  来源:《党史博览》
  毛泽东与林彪,自1928年在井冈山相识之后,在民主革命时期由师生到战友,密切合作是主流。但是,他们之间也有过许多这样那样的意见,择其要者就有这九次——
  第一次:毛泽东在开辟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林彪曾疑星火燎原。&&
毛泽东对之进行教育再教育,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遭“八月失败”后,时为二十八团团长的林彪常发牢骚说:“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一个井冈山,十个井冈山也是空的。进而,他提出了“井冈山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当时,毛泽东没过多理会林彪的这些表现,曾对何长工说过:“林彪的说法是小孩之见。”但过了两个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系统地回答了包括林彪在内的一些人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下山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年5月18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时局和红军行动方针。毛泽东提出在游击区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主张,遭到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等人的反对。林彪对时局和革命前途发表悲观言论,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在行动上只赞成在粤赣边区域的流动游击,不赞成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主张。
  在1930年元旦到来之际,林彪又给毛泽东写信,以贺年的形式坦叙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心中的困惑,希望能得到毛泽东的帮助。毛泽东于1月5日给林彪写了一封语调温和、观点鲜明、文字精妙的回信,这就是收在&&毛泽东选集&&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毛泽东温和地批评林彪缺乏“建立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观念”。毛泽东以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他的“农村中心理论”,大大地发展他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第二次:在反“围剿”战争的后期,毛泽东愈来愈受到王明路线的排挤。林彪曾多次批评“左”倾路线的瞎指挥,但后来却与毛泽东的一贯主张相左,表态支持“短促突击”。
  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解除军权。1933年1月,王明路线统治的临时中央由上海迁来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越来越被排挤和孤立。在反“罗明路线”和“邓毛谢古”的斗争中,一批追随毛泽东正确路线的干部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也跟着毛泽东倒霉。毛泽东回忆当时的处境时说:“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扔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作为一直追随毛泽东的红一军团司令员林彪,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没有卷入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他几乎以全部的精力,埋头钻研战术,指挥战斗。
  林彪作为毛泽东培养起来的军事干部,在实战中一直坚持毛泽东的战法,同“左”倾路线的瞎指挥进行斗争。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从日初,林彪连续6次上书中央军委,明确反对博古、李德的教条主义,瞎指挥以及阵地战、堡垒战和“短促出击”战术原则,力主从实际出发,用机动灵活的诱敌深入、运动战的战法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这是难能可贵的。
  不久,“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到红一军团作报告,讲了一天阵地战和“短促出击”,林彪的态度和观点从此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6月17日,他在&&战争与革命&&第4 期上发表&&论短促出击&&的文章,一改往态,大赞“短促出击”战法,说它“不仅能取得战术上的,而且能取得战役上的”。林彪对“短促突击”作了26条洋洋五千言的发挥,俨然成了这一战术的专家。
  林彪的这些言论明显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相左,也与他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一贯主张相背。当时,许多红军将领表示不解。伍修权称林文是“对左倾教条主义的作战方针表示拥护”。聂荣臻认为,这是“一个政治上的表态”,即向“左”倾路线代表人物的屈从。毛泽东当时并没有对林彪进行批评和教育,但在40年代延安整风时,把林彪的&&论短促出击&&一文收编进&&六大以来&&文件汇编,显然是作为非正面教材以警示后人的。
 第三次: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而林彪竟要求撤换毛泽东。在会理会议上,毛泽东批评林彪是不懂事的“娃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成为中央领导的核心。
为粉碎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进逼贵阳、昆明城,然后北袭金沙江。1935年5月上旬,红军抵达会理城区,终于把敌人远远甩到了后面,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毛泽东曾对陈毅说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戎马生涯、身经百战中的“得意之笔”。
  但是,身为红一军团长的林彪对此另有评价。他认为“尽走弓背路”,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所以,在会理地区休整时,他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了。我们服从你的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彭德怀在电话里拒绝了林彪的要求。林彪随后又向中央写信,再次提出他的主张。信的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汇合。”
  与此同时,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刘少奇和政治委员杨尚昆也向军委发了电报,反映了基层指战员的一些消极情绪。毛泽东看到刘、杨的电报和林彪的信后,引起很大警觉。他认为这不是个别人的一般看法和意见,而是对遵义会议的反思和认识,必须认真解决,以巩固和发展遵义会议的成果。
  5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铁厂召开扩大会议,以统一认识并确定今后的行动方针。毛泽东在会上详尽阐述了四渡赤水的必要性及其战略意义;并严厉批评了林彪要求撤换前敌指挥的错误意见。他指出:党内因失去中央苏区而缺乏信心和存在怀疑不满情绪,是右倾思想的反映;改变中央军事领导的意见, 是违背遵义会议精神的。但是,毛泽东错误地认为林彪写信是彭德怀鼓动起来的。彭德怀没有作正面解释。当林彪出来说“我给中央写信,没有其他想法,主要是心里烦躁……”时,毛泽东打断林彪的发言说:“你是个娃娃,你懂什么?”
  毛泽东在这里确实冤枉了彭德怀。24年后,林彪在庐山会议上终于说出了他的信与彭德怀无关。
 第四次:毛泽东领导红军奠基西北,而林彪却闹着要到陕南打游击;在随后进行的东征中,毛泽东与林彪之间又发生争论。
  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由林彪统率的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为主力取得了直罗镇战役以后,毛泽东兴奋地说,这一为中央的这一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可是林彪却另有想法,他三番五次地闹着“去陕南打游击”。
  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央在向各军团首长征求对战略问题的意见时,林彪正式向中央提出了到陕南打游击的意见。12月9日,林彪给毛泽东写信说:“我对脱离现任职务改作游击战争已具有不移之心,一周来虽然数次向军委请求,而卒未获准,致我非常不安。目前实为脱离部队之惟一良机,故决不因任何故障而改变决心。且准备于不得已时,宁可忍受处分。我很盼望你最后仍赞助我的建议,则不胜欣慰。”随后又于12月12日、15日、18日连电中央,坚持己见。
  12月19日,毛泽东与张闻天联名发电给彭德怀,请彭德怀给林彪做思想工作,打消他“陕南打游击”的想法。此电称:“中央各同志均认为林彪同志是我们党内最好的、最优秀的高级干部之一。在过去以及最近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对中国革命,对于党内是有很大的功绩的,是有着中国及国际的荣誉的。”近日接他许多关于调动工作的信及电报,我们认为拿出他这样的干部离开主力军去做游击战争是不能同意的。但他心中存在着问题,他来中央一个时期,使他的意见能够同中央各同志交换,对他的不安心的问题,并且使他对于政治问题能够更好研究一番。他的职务以左权同志暂时代理。
  过了两天,毛泽东不放心,于12月21日再电彭德怀并转林彪,指示:“在日本占领华北地区的形势下,陕南游击战争不能把它提到比陕北等处的游击战争还更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后者是更重要的。尤其不能把游击战争提到似乎比主力红军还更重要的地位(如提出红军主要干部去做游击战争),这样的提法是不妥的。林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是同我们有些分歧的,中央认为有当面说明之必要的。现在前方军事不紧张,因此仍望林来中央一行,并在此一个时期,这于林是有好处的。”
  林彪接电后,于12月21日、23日两次复电中央和毛泽东,仍坚持己见说:“中央现尚未批准我改变工作的建议,则目前我无来中央之必要。”并辩解说:“我从没有说陕南比陕北的工作还更重要,游击战争比主力红军还更重要的话,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错误见解。”
  此时,中央已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决定并部署东征。12月24日,毛泽东和周恩来联名致电林彪等人,下达关于准备东征的行动计划。电报还关切问及“林彪同志动身来中央否?”可是,林彪于12月26日回电中央说:“我还在期望中央批准我打游击战争。”
  鉴于林彪这种软磨硬施的态度,中央于12月29日23时电令他:“接电立即来中央讨论你的工作问题,职交左权暂代。”林彪这才于日回电中央:“决明日动身去中央。”
  林彪到中央住了半个月,在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的说服教育下,不再闹着到陕南打游击了。2月下旬,他率红一军团东渡黄河。参加了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东征。
  在东征过程中,毛、林之间又发生了关于红一军团作战方向问题的分歧和争论。毛泽东指示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右路军)的作战方向是晋西南地区,以确保黄河渡口,依托陕北,伺机向南向东发展。而林彪则于3月27日、30日、31日连发数电,坚持其主力应向晋东南挺进。林彪甚至提出让毛泽东回到陕北,说:“彭、毛两同志及方面军机关移至陕北苏区,与中共中央诸同志在一起工作为好,以便集中人力、精力、时间,充分冷静考虑指导全部政治、军事、外交大计。彭、毛随部作游击战争,今日至此,明日至彼,必有碍指挥。”
  4月2日,毛泽东与彭德怀联名向林彪、聂荣臻发了一封近两千言的长电,指出林彪“存在着对于革命形势估计不足的观点”。电报详尽阐明,中央与军委的极重大任务是扩大红军,在陕西与华北地区取得重大,首先在陕西创造更大根据地。没有这些,就没有什么“外交、政治大计”。毛泽东断然否定了林彪让他回陕北的“建议”,说:“中央不能同意如此重大任务,可以不要一个中央委员直接参加而能顺利完成的。”毛泽东含蓄地批评了林彪瞧不起晋西南(因为那里经济条件差)。指出,要把山西和陕北联系起来考虑,不能因晋东南经济条件好而要晋东南,其他地区经济条件差,就看轻其重要性。
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揭开林彪拒绝赴朝作战的原因分析
核心提示:当年抗美援朝选帅时,无论从哪方面看,最佳挂帅人选毫无疑问应该是林彪,是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让林彪拒绝出马当志愿军司令呢,真的是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吗?
(52.73 KB)
当年抗美援朝选帅时,无论从哪方面看,最佳挂帅人选毫无疑问应该是林彪,原因如下:
一、首批入朝的国家战略预备队13兵团是“四野”的老班底,指战员对林彪的指挥风格和战略战术耳熟能详,林彪对“四野”上上下下也是了如指掌,指挥、作战必是上下一心,得心应手。
二、林彪1945年9月出关,到1948年11月入关,三年里相继歼灭杜聿明、陈诚、卫立煌三员国民党名将麾下108万兵力;10万人马变魔术般涨到100多万。入关后,统率84万“四野”子弟兵荡平京津、攻占武汉、迫降程潜、击破桂系、直下海南,真个是“气吞万里如虎”,指挥才能世所公认。
三、林彪长期驰骋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熟悉那里的沟沟坎坎,朝鲜与东北相邻,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极其相似,打起仗来前方兵力部署、国内后勤保障驾轻路熟。故此,军内,党内文武百官彼时帅印非林氏莫属。
史载,当时毛泽东也已内定再拜林彪为帅,指望这只猛虎出山逞威,一举荡平韩美蛮夷。谁料出兵在即,林彪竟然称病抗旨,拒不奉诏,迫的毛泽东急招彭大将军进京救驾。好个赤胆护主的彭大将军,不计艰险,二话不说,即刻披坚执锐,星夜出征,殚精竭虑,亲冒矢石,率百万神州子弟,直杀得高丽国里愁云惨雾,神鬼色变,终于敌酋垂首,得胜班师。
故事至此,众多人士对林彪竟然托辞养病,不肯为主分忧,已经多有疑惑;但以毛泽东的脾性,事后对林彪抗旨不行的大不敬作为非但没有加以惩戒,反而宠信有加,恩赏不断,直至定为继承大宝的接班人;更加令国史、军史、野史的分析家们碎了满地眼镜。而那位一片忠心,冒险犯难,替主公分忧解愁的彭大将军,数年后反被迫害致死。
为何有如此结局,究竟入朝选帅过程有何奥秘,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困惑着史学界的专家学者。本文试图从一全新角度诠释这一中国政坛的“司提克芬”之迷。
林彪并非怯阵,畏缩不前
9·13后,众多分析家咸称林彪当年是由于惧怕强大的美国军事机器,怕死怯敌,不敢迎战。此种说法可信度很低。作为排名中国十大元帅第三的林彪并非浪得虚名。
他十九岁入伍当排长,战功卓著,二十四岁就升任红四军军长,二十五岁升任红一军团总指挥,与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成为毛泽东反围剿的左膀右臂。
第四次反围剿,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干脆利落地击败蒋介石嫡系陈诚赖以起家的“常胜军”十一师,为粉碎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取得了决定性的。
抗战中的“平型关”、解放战争中东北三年、入关南下,大小战役不下数百,什么时候怯过阵?如果林彪的心理状态如此脆弱,畏敌如虎,他怎么可能在20多年腥风血雨中厮杀出来?战场上可是容不得半点畏缩。林彪名列探花元帅,他如怯阵,岂不是说中国军中无人,连一个不敢打仗的将军都能当元帅?
再者,林彪一向对自己的战略指挥才能颇为自负,甚至与毛泽东看法不一致时,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就有“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的字样。即使林彪真的预计朝鲜这一仗打不赢,那么他也会相信别人上阵将会输得更惨,此乃战之错,非人力所能也。因而胜败均不会累积自己的常胜英名。
如果林彪真的怯阵,一他行密思缜的个性,反倒应该主动请缨,以免留下千古笑柄。另外,老毛一生最擅长的就是识人和驭人,他对这样一个临阵脱逃的胆小鬼,后来怎么会一再委以重任,官拜元帅直至传以大宝呢?林彪怯阵之说不能成立。
林彪辞帅也非身体原因
根据流行的说法,林彪朝鲜避战,是身体不好,无法承担重任。
这种说法目前尚无可靠史料佐证,大多出于想当然的推理。徐京跃“日出日落三八线”;所写的最有代表性:“10月2日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透露:前些日子我找林彪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会怎么样,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可是林彪表示说他每天晚上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他有这三怕还怎么率兵打仗呢?他要求去苏联治病,我同意了。”
毛是否说过此话,不是关键,最要紧的是林彪实际是怎样说的并无旁证。笔者也再无找到其他材料显示林彪曾提出“本人有恙”。实际上,当时国内战争尚未完全结束,林彪指挥的四野刚完成海南作战,硝烟尚未散尽,也就是说林彪征衣尚未卸甲,怎么马上就不能“率兵打仗”了呢?林彪身体不好源自1938年3月平型关战役后阎锡山部哨兵的误伤,到1950年已有10多年了,这并没有影响林彪运筹帷幄,挥戈万里,荡平东北,横扫京津,直下海南。而且林彪的病也没有恶化的迹象,因为就在这期间,林彪由中南军区司令员调京,内定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同时,林彪出席了自7月初直至10月初的各次有关朝鲜局势的中央军委会议。如果林彪称病就应像粟裕一样躲进疗养院,怎么还次次开会不落呢?
林彪身体不病不假,但那是“和平病”。戎马一生的将军一旦无仗可打,可真是坐卧不安,寝食难安,浑身的不舒服。例如,战后林彪晚上总失眠,他的治疗方法就是寻找战场的感觉,让司机开上越野吉普,在无路的野地里“疯癫”,林彪就在这当年战争的颠簸环境里,在吉普的后座上安然入眠,重温那久违的战争年代。这是后话了,按下不表。但由此可以看出,林彪的身体完全是“战争”型的,他自己不但不会因为身体不好,拒绝挂帅出征,相反,他倒盼望能有一个战场环境来“治疗”他的病痛。同时,林彪的身体状况如何毛是一清二楚,因而林彪也不敢冒犯“欺君之罪”而以此理由拒绝挂帅的。
林彪不会因为反对朝战而拒绝挂帅另有一种说法是林彪反对入朝作战,因而托故不行。崇林和批林派都有赞成此说的人,不管这是出于什么目的,此说是难以成立的。林彪对出兵朝鲜有不同看法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政治局内意见就很不统一。但是林彪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同时具有职业军人的服从天性。即使有不同看法,党中央的决定他是绝对服从的。在目前所能看到的资料里,尚没发表林彪直接提出反对出兵朝鲜的言论,更不要说为此拒绝领兵的表现。相反,林彪是积极参与了调兵部署,并作好了挂帅出征的准备。
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集国防委员会会议,接着7月7日和7月10日又开了两次会,林彪均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林彪以军委的名义调动国家战略预备队原“四野”13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准备入朝作战。
林彪并未推辞,积极部署,很快将13兵团在河南38军和39军,在广东刚完成作战的40军星夜调往东北,和已在东北的42军组成入朝的第一梯队。为保证入朝作战的顺利开展,林彪还精心为自己选调得力干将,以15兵团的邓华替换他认为有些弱的黄永胜(黄刚接替程子华任13兵团司令员)。
邓华一上任就提出需要加强班子配置,并指名要调老搭档洪学智副司令。林彪毫不犹豫,连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都没通知即抽调刚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的洪学智担任13兵团副司令。洪学智恰巧到京出差,当天就被林彪叫到家里,面命其当天就去往东北赴任。洪学智对林说“叶剑英同志交代了很多的事情,是不是让我先回去安排一下再走?”林彪说:“不行,叶司令交给你的任务,你打个电话或是写封信给他,让他另选人接你的工作。”硬是将连换洗衣服都没准备的洪学智拉上前线。
由此可以看出林彪已经是在积极备战,准备出国大干一番的。东北边防军也一直把林彪作为负责人向他请示报告工作的。例如日第13兵团首长邓华、洪学智、解方就向林彪报告说:朝鲜战局已日益走向相持局面…朝鲜人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经过去。
种种迹象显示林彪并未表示不能担任赴朝重任,相反他是以出兵朝鲜总负责的身份参与、精心谋划。可为什么后来他又退避三舍,让出帅印,把四野亲信子弟兵交给了别人呢?
7月13日,中央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任命邓华为第13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粟裕是湖南会同人,颇有军事才干,很受毛泽东赏识,他托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给毛泽东带来了一封信,谈到自己身体有病,且病情很重。毛泽东回信: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
粟裕时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南京市市长。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粟裕汇报了解放军的各项准备工作并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朝鲜战役,毛泽东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粟裕指挥。这表明六月初,粟裕还在负责筹备攻台事宜,并无生病的迹象。怎么一要入朝,粟裕就病了呢?病得有点蹊跷。粟裕因病不能到职,肖劲光任刚组建的海军司令员,工作上离不开,肖华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也无法分身。
7月23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军委任命的方面大员不到十天就走马换将,搞出如此大的动作,是实属罕见,其中不会没有奥妙。
粟裕不行,高岗呢?此公搞政治有一手,且手法高超,后来几乎搞翻刘少奇。但其从未单独指挥过任何大规模的军事战役,更别说一个区域性的全面战争。把他放到这个位置上地球人都知道是过渡性质。尽管林彪已经为战争作好了准备,各方人员也都认为挂帅人选非林莫属,然而毛就是不肯任命林彪担任主帅。
如果说林彪身体不好,此时就应该确定其他合适的沙场执掌帅印,搞出个高岗,岂不滑稽?谜底直到10月4日方才揭晓。毛的心底是将此帅位留给彭大将军的!
中国历代开国皇帝登基后的最大心腹之患就是那些手执兵符,雄踞一方的开国功臣。并非那些重臣生来就有谋反之心,环境使其然也。宋太祖深明此理。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乘着酒性,赵匡胤给他们讲了一番掏心的话,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为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个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千古绝剧。
毛泽东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焉能不明白个中之理,必然早作准备。巡视门下,众多重臣当中最炸刺的就是彭、林这两员虎将。彭老总依仗自己的战功,加之性情豪爽,一贯与毛泽东称兄道弟,其他人都言称“主席”,而此人直到进了北京城还当面“老毛”长,“老毛”短的,实在恼人。照毛的说法,毛和彭的关系是合作与不合作,三七开“:”融洽三成,搞不来七成。“而这个”七成“不合作的有反骨的”魏延“(后来庐山的封号)其时正以西北军区司令员一职盘踞西北,手下带着”一野“的几十万虎狼之师,雄心勃勃地要干出点名堂来。
历朝历代西北地区都是桀骜不逊。远的不说,民国蒋介石就拿割据西北的马氏兄弟没辙,听凭他们自立为王。更别说天高皇帝远的新疆了。如此这般,毛怎能放任彭在西北坐大呢?
林彪更不是等闲之背,上文提到的让毛“头脑清醒考虑之”的电文可能是党内仅有的“犯上”绝品。辅以方面军中实力最强的“四野”,加以出神入化的用兵之道,毛不会不想起张国焘的前车之鉴,绝不能再给林彪拥兵自重或功高震主的机会。此次入朝作战可以说是解决林、彭兵权的天赐良机。毛此前已将林调入北京任军委副主席,离开四野子弟兵。
第二步,首先要委派林彪入朝,让林调集“四野”的机动精锐之师齐集东北。林并未觉察毛的用意,一心准备“再立新功”。而在调兵过程中,林对洪学智的调动方式明显地表露了“林家军”的人治手法,林不是通过军委发布命令,而是私人会面传达命令。这正犯了毛的大忌。这样“四野”岂不成了林的私家军?如果说当时毛尚存有一丝让林彪带兵出征的念头,此时毛应该是决然要割断林与“四野”的血缘关系。毛等到林把军队部署停当后,即在10月2日的会议上发出了那段林彪有病不能带兵的讲话。林彪听了也只能苦笑而已,已他“韩信”的头脑,不能听不出毛的弦外之音。聪明(狡猾?)的林彪就坡下驴,“因病”提出去苏联休养,交出了全部全部兵权。演出了一部新版“杯酒释兵权”。毛对此事终究心中有数,所以日后绝无因林彪“称病”而怪罪于他,反而因林彪深体他意,配合默契,而恩宠日隆。
之后,毛发急电召彭进京,也不说为什么,搞的彭大将军带了一大堆西北建设蓝图进京晋见。彭10月4日下午到京,直接参加政治局会议,进了会场方才晓得是毛召他来是为了出兵朝鲜的事。
第二天,毛单独召见彭,交代让他立即去东北负责抗美援朝事宜,并说已经经政治局常委同意。军令如山,彭到此时西北的那一大摊子,也只好全部交由毛泽东任其处置了。
这一招棋,根本就没留让彭稍有考虑回旋的余地!连让他回西安安排手头工作的时间都没给,就立马于10月8日赶赴东北上任了。尽管统兵仍是数十万,但却是“四野”的林家军了!
根据周恩来机要秘书康一民的回忆,林彪10月8日与去莫斯科谈判的周恩来同机去苏联“养病”也是巧合,彭德怀恰在当天飞赴沈阳挂帅出征。此后林彪在苏联休养了近一年。由于彭大将军在朝鲜耍的是别人的大刀,难免笨手笨脚,摆出了一些不协调的架势,包括颇惹微辞的“万岁军”。此已是后话。
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毛泽东林彪交恶的根由
(15.33 KB)
& & 九大后,毛泽东原本准备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全面巩固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完成斗、批、改的任务,实现所谓的&天下大治&。但是,这一过程很快就因文革派营垒的严重分裂而进行不下去了,代之而起的是党内高层内部激烈的权争。
& & 毛泽东与林彪这两个昔日的政治盟友反目成仇,最后彻底闹翻,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结果两败俱伤。林彪固然死于非命,葬身异国荒漠:但毛也不是赢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此一蹶不振,面对文革无可挽回的败局,终日困坐愁城,悒悒而终。
& & 这一场宣告文化大革命破产的轩然大波,最初是从文革中抛起的林彪、江青两大政治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开始的。林、江分别是毛泽东发动文革运动所依靠的左膀右臂。双方本来既无渊源,也没有什么交情,只是为了斗倒刘少奇,才集合在毛的麾下,在政治上结成同盟,互相捧场肋势,一度打得火热。然而,即使是在双方关系的蜜月时期,实际上仍是貌台神离,各自想拳经,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发生龃龉,演成日后文革营垒的分裂。
& & 九大政治报告的风波
& & 在发动文革的问题上,林彪是被毛泽东拉下水的,换得一个&接班人&的空头街。林彪既不满这种状况,对文革运动也没有旷日持久搞下去的想法,认为今后还是要抓国家的经济建设。这个想法正好和周恩来不谋而合,却与毛的想法相左,由此酿成一场风波。
& & 同周恩来相比,林彪是共产党政治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另一类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他不但打仗精明,曾为打下红色江山立下大功,而且在政治上也工于心计,对毛泽东为人的揣摩入木三分。建国伊始,林彪就有意不问政事,推说有病,婉拒了毛要其挂帅出征抗美援朝的打算,被发了&转业费&。当时,林彪曾一度动过到偏远省份当个地方官的念头,随后发生的高饶事件,林彪险些卷进去,更是让他深感政治上的凶险和毛泽东的翻覆无常。此后,林彪索性托病不出,闭门索居,韬光养晦,一再告诫自己&不要轻易骑上去&,尽量避开政治旋涡以自保待时。
& & 然而,林彪的命运注定是要被卷入政治旋埚之中的。他的韬晦之术自然瞒不过经验老到的毛泽东。作为多年来精心培养,一手扶植起来的心腹爱将,毛当然不会让林彪超然政治,独善其身,为此曾在私下里敲打过林彪,让他克服身上的&暮气&。在毛的政治盘算中,林彪这颗棋子迟早是要派上用场的,不过当时主要还是针对彭德怀的。
& & 还在庐山会议之前,林彪就被毛提名为**中央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央领导核心。这样一来,林彪这个军中&老三&在党内的地位一跃而超过彭德怀。毛此举的用心,多被世人所忽略。实际上,毛这时已经在暗中打彭德怀的主意,企图用林彪来挟制乃至取代彭。彭本人当时也有所觉察,曾主动提出辞职,被挽留下来。可惜彭大将军去意不坚,否则当时激流勇退的话,或许是会逃过庐山一劫的。
& &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前期,一直在韬光养晦的林彪有意托病不去,在一旁静观,会议中间,他被毛泽东紧急召上山来,参加批彭斗争。蛰伏多年的林彪在审时度势后,对毛投桃报李,在批门彭德怀时扮演了要角,口称&援兵&,对彭大张挞伐,刀刀见血,指彭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冯玉祥式的人物&,称:&在中国,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当英雄。&
& & 林彪的表现深得毛泽东的赏识。会后,在毛的安排下,林彪从隐居走上前台,接替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在看出当时党内已经形成&谁不说假话,谁就得垮台&的形势后,林彪为了保权固位,带头大捧毛泽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采取&坚决的左倾高姿态&,刻意迎合毛,投其所好,搞起了狂热的造神运动。
& & 其实,林彪内心深处对毛泽东的揣摩和批判远远超过彭德怀、刘少奇等党内高层中的其他人。他曾在一本辞典中&个人崇拜&的条目旁写道:&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此外,还有像诸如&毛,应照顾他,使他没有小帮帮的必要,他就不小帮帮了'政治上对其每一创举与功绩主动地指出来,则他自无锋芒的必要&之类研究心得。林彪并在私下里指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是&凭幻想胡来&,认为彭德怀的意见书是正确的,就是&急了点&:而反修斗争则是&骂绝了,做绝了,绝则错&。林彪这种私下里对毛的贬斥,甚至让他涉世末深的爱女林豆豆在震惊之余,心情灰暗,以至萌发了轻生的念头,自杀未遂。
& & 在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问题上,林彪最初并不十分积极,不过因为已经上了毛的这条船,身不由己而愈陷愈深。比如,在为发动文革造舆论而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问题上,林彪的态度开始很冷淡,与奉毛之命专程赶来动员的江青&差点打起来&。据林豆豆回忆说,谈话中,江青请林彪多关心一下文艺工作,林彪表示:&我不懂。&江青在不得已之下,只好搬出毛,说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不是她要搞的,而是&土宿让我请尊神&,林彪又推说: &我身体不好。&结果双方不欢而散。后来,林彪看在毛泽东的面子上,还是敷衍了江青一下,让总政副主任刘志坚出来应付江青,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而他本人则始终没有露面。后来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向全党转发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其实是出自毛本人的手笔。他亲自修改了三遍,作了大段增删,并在标题上做了手脚,把原来的《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加上了&林彪同志委托&六个宇。这样一来,不仅在政治上名正言顺,而且也趁势把林彪拉下了水。
& & 按照毛泽东的安排,林彪在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扮演了主角,大捧毛泽东,唱政变经,为文革的发动这舆论。不料,这竟引起了毛的疑心和不安,在给江青的私房信中说了一大篇&黑话&,反指林彪&为了打鬼,借助锺馗&,让林彪碰了一鼻子灰,里外不是人,心里老大不高兴。所以在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时,林彪有意告假,躲在大连疗养。
& & 接下来,毛泽东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决定由林彪取代刘少奇作为接班人。对此,林彪一度表现得诚惶诚恐,推辞再三,乃至正式写了书面报告。平心而论,林彪的这种心情并非全是在做戏,而是因为他深知毛为人生性猜忌和翻覆无常的缘故,伴君如伴虎,弄不好结局会很惨,刘少奇就是前车之鉴。就在这前后,他曾在私下里对林豆豆说过&刘少奇、邓小平是好同志,拿掉刘没有道理&。所以,当毛准备让林彪接班的趋势日益明显时,林彪并不大想&骑上去&,把他自己放在毛身边的炉火上烤,为此,林彪一开始并没有参加八届十一中全会,而是有意请了假,在大连疗养。会议进行过程中,毛泽东决心换马,指派汪东兴前去传他的话,让林彪一定要出席,并让周恩来安排专机接他,林彪守勉强回来的。他一回到北京,就立刻被接到人大会堂,毛亲自登门看望,做他的工作。据林彪未过门的儿媳妇张宁在自传上说,林彪回京后,&毫无喜气&,见到毛时,连连作揖,托称身体有病,不愿意当接班人。
& & 对此,毛泽东很不高兴,本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林彪却不顾大局,打起退堂鼓来。斥此,毛当面批了林彪,指他&想当明世宗(即明朝嘉靖皇帝,虔信道教,不问政事--作者注)&。毛还用激将的办法将他的军,说:&你不想介入运动是假的!&弄得林彪有口难辩。
& & 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只好从命,内心惶恐更甚于受宠若惊。这一点,从林彪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也可看出,他几次表示:最近我的心情很沉重,中央给我的工作,我自知水平,能力下够,意料是要出错误的,恳辞再三。但是,现在主席和中央既已决定了,我只好服从主席和党的决定,试一试,随时准备交班给更合适的同志。
& & 林彪既然做了接班人,就不能不为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摇旗肋战。他一登台就不同凡响,在全会期间接见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谈话中,表态坚决支持开展文革运动,直称&要弄得翻天覆地,轰轰烈烈,大风大浪,大搅大闹,这半年就要闹得资产阶级睡不好觉,无产阶级也睡不好觉&。并在十一中全会后主持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大讲开展文革的必要性,强调要&以主席为轴心,我们做晤盘&,&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还提出:&这次就是要罢一批人的官,升一批人的官,保一批人的官。&
& & 不过,林彪很快就发现自己所谓&接班人&的头衔只是个虚位,在毛泽东重返第一线、独揽大权的情况下,并不像刘少奇在位时那样握有实权,甚至连周恩来还不如。因为在新的党内权力格局中,决断权在毛,执行权在周,而他不过是一个性架牛的摆设。
& & 更令林彪不快的是,他捧毛卖力不讨好。毛泽东对他在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捧他的讲话抓住不放,不仅在私下里把看法露给江青,白纸黑宇,落下把柄,而且专门指派周恩来前来转告,还在党内高层中传阅,弄得不少人都知道。这让林彪着实领教了毛为人的难以伺候,同时看出所谓文化大革命,完全是毛和江青两人合开的夫妻店,他虽然贵为&副统帅&,但那只是毛&为了打鬼,借助钟馗&。
& & 平心而论,这里不全是林彪的多心。实际上,毛泽东在文革中的不少重要决策,林彪都被蒙住鼓里,只是在事后才打了招呼,以致林彪对毛的意图不甚了了,不知文革运动怎么搞法。见各级领导人像走马灯似的垮台,而作为&副统帅&的林彪却对运动的前景茫然抚店,处境着实难堪。再加上林彪本人的身体也不好,毛泽东大肆接见红卫兵的举动,实在让他吃不消,但不陪又不行,有时到了难以支持的程度,有一次甚至从金水桥下走不回来。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实在不大想干这种名为&接班人&,实际上只是个跑龙套的角色,曾几次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流露过这种想法。
& & 不过,林彪这时已经是身不由己,骑虎难下。他对这种状况虽然很不满意,但也不便表示什么。他的对策是索性顺水推舟,继续称病不出,当甩手的二掌柜,对运动中的大小事情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从不主动表态。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大事不麻烦,小事不干扰&。叶群则把它总结为&三不主义&,即&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这样既免遭毛泽东的猜忌,又可落得超脱,在政治上不负责任。
& & 不仅如此,深知毛泽东为人猜忌的林彪还多次出面制止下面吹捧他的举动,反对诸如&副统帅&、&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一类提法,乃至郑重其事地写信给周恩来和中央文革,声明:&今后一切演出、一切会议、一切文件、一切报刊以及其他各种宣传形式都应突出毛主席,不要把我和毛主席并提。&
& & 与此同时,林彪又煞费苦心地营造自己在政治上&紧跟&毛泽东的形象,以掩饰他在政治上的消极态度,所谓&言不离主席&、&手不离语录&、&突出主席&、&主席划圆我划圈&等等,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叶群为林办工作人员立下的规矩,要求&随时提醒首长&,帮助把关,就连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既不能抢在毛之前,也不能落在毛之后。
& & 稍后,叶群又要求林办的秘书在批送文件时,更进一步把原来对毛泽东所用的&请&和&送&等字,一律改为&呈&字,对此,叶群曾说得很明白:&首长所处的身份,写'请主席'如何如何,似乎有点想与主席平起平坐的味道,写'呈主席',就不犯嫌了。&
& & 当然,林彪并不甘心听任毛泽东的摆布,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接班人。他深知政治上是讲究实力的,而且看准了正在进行的文革运动正是一次可以浑水摸鱼,扩展自己实力的好机会。于是,他除了在政治上作出&紧跟&的姿态,配合毛斗倒刘少奇以外,用很大的精力来经营,扩充个人在党内军中的势力。林彪本来在军队就有一个小圈圈,即所谓&双一&(即红一方面军和红一军团--作者注)的老部下,文革中又打着&在组织上全向调整&的旗号,排除异己,招兵买马,拉起自己的队伍。
& & 为此,林彪曾向自己的亲信交底说:&文化大革命要打倒一批,拉过来一批,保护一批。拥护你的人要保,反对你的人要打倒,中间的人拉过来。&林彪本人就采用这种手法,利用当时北京&五一三&事件后军内两大派斗争的形势,一打一拉,砸烂‘总政阎王殿”,很快便控制了军中的局面:不仅所谓&三军无产阶级革命派&称雄于北京街头,而且扶植起直接听命于他本人的以总参谋长黄永胜(林彪先是想用杨成武,后发现他有异心,遂换马--作者注)、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海军第一政委李作鹏、总后勤部长邱会作为嫡系的宗派集团。
& & 林彪在军中拉帮结派的搞法,当然逃不过毛泽东的眼睛。毛对此自然不大高兴,但为了在政治上拉住林彪而不得不暂时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同时,鉴于当时军队已成为防止局势失控的中坚力量,于是毛有意让军队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三军无产阶级革命派&来稳住北京的政局,进而稳定全军。然后通过军队的稳定,来稳定全国。在这种情况下,毛对林彪拉帮结伙,扩充势力的种种作法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 在趁乱打劫这一点上,林彪和江青两个集团彼此心照不宣,互相利用。比如,江青为了报私仇,让叶群去整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说:&现在趁乱的时候,你给我去抓了这个仇人,我也替你去抓人。&江青还派出军人冒充红卫兵去上海查抄赵丹等五位文化名人的家,以便销毁她当年在上海当三流演员时落在他人手中的信件、照片等。林彪则先是请江青出面保吴法宪、邱会作等手下几员大将,后来又为了整掉杨成武,策动江青去说服当时对杨颇有好感的毛泽东,同意把他拿下来。事成之后,林彪对江青投桃报李,在宣布打倒杨成武等人的大会上,带头吹捧江青,称她&是我们党内的女同志中很杰出的同志,也是我们党的干部中很杰出的干部&,并拍板决定把江青的行政级别一下子从九级提升到五级。
& & 应该说,一九六八年三月发生的&杨、余、傅事件&,是林彪、江青两大势力文革中在政治上最后一次大的合作。在此之前,双方虽然也有某些龃龉,但主要还是以合作为主。在此之后,尽管仍然维持表面上的团结,但更多的则是暗中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特别是当共同的政敌已经被收拾殆尽,双方大体上平分天下以后,林彪、江青两个集团之间原本并不牢靠的政治联盟随即出现了裂痕。还没有开九大,江青就和林彪的头号亲信黄永胜撕破了脸,在&无产阶级司令部&内部闹出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 & 黄永胜是林彪的老部下,原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杨、余、傅事件&后,被林彪视点进京,接任总参谋长并兼任军委办事组组长。毛泽东最初也很器重他,得知黄参加过秋收起义后,更是对他宠信有加,把黄视为自己的亲兵,九大时曾有意让他进入常委。所以,黄一度在政治上红得发紫,锋头超过江青。这让文革女老板江青心里很不是滋味。
& & 于是,黄永胜上任伊始,就被江青找碴儿来了个下马威,整得灰头土脸。起因是原来军委办事组在写关于军队调动的请示报告时,要列上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以及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等一大堆名字。这样传阅起来很费时间,容易误事。后来军委办事组请示了毛之后,有关军队调动这类事情就不再报送中央文革了。
& & 江青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这是黄永胜目无中央文革,在搞&独立王国&。在一九六八年五月间的一次中央文革碰头会上,江青大发雷霆,指着黄永胜的鼻子破口大骂,说军委办事组搞&军党论&,是&独立王国&,无组织无纪律,目无中央,对它封锁消息,宣称:&老娘就是中央。&并且以中央文革女老板的身份宣布黄永胜、吴法宪停止参加文革碰头会,清理思想,还取消了原定由黄率代表团出访阿尔巴尼亚的安排。
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林彪事件”是毛泽东逼出来的吗?
& & 中共九大以后,国内形势趋于和缓,毛泽东曾表示,“文化大革命”该准备收尾了,并确定九大以后取消中央文革小组。但是,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林彪集团正在急于攫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 & 有两件事集中暴露了林彪及其集团的政治野心。一个是发布所谓“林副主席一号命令”,一个是关于设国家主席问题。
& & 日,在苏州的林彪向北京的军委办事组组长、总参谋长黄永胜,发出一个“关于加强备战、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要求“立即组织精干的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这个指示由军委办事组以“林副主席指示(一号命令)”名义正式下达。当晚,这个命令用电话传达到各作战部队,全军立刻进入紧急临战状态。命令下达的第二天,林彪才用“电话记录”的方式报告毛泽东。
& & 未经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事先又不报告,林彪居然擅自发布这样的军事命令,一夜之间调动全军进入临战状态,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不能不引起毛泽东的警觉,作出强烈反应。
& & 如果说“一号命令”是林彪为夺取更大权力而作出的带有某种试探性的行动,那么,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林彪则公然向毛泽东进行挑战,由此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
& & 日,毛泽东向中央提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并建议不设国家主席。这是毛第一次提出不设国家主席。毛的意见在政治局会议上传达后,大家一致同意。林彪在苏州得知后,让叶群转告黄永胜和吴法宪:“林副主席赞成设国家主席。”此后在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林彪一反常态,顽固地、一再地同毛泽东唱反调,显然已经超出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是叶群把这个问题挑明了,道出了林彪坚持设国家主席的真正面目。她私下对吴法宪说:“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 & 设不设国家主席的争论带到了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上。8月23日,二中全会开幕。就在会议开始前一刻,林彪突然向毛泽东和其他常委提出要讲点意见。本来,毛、林事先都表示不在开幕会上讲话。林彪却来了个突然袭击,事先也不打招呼,突然提出要讲话。林彪拿着讲稿讲了一个多小时,主要就修改宪法问题谈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根据林彪、叶群在会前的布置,陈伯达与吴法宪还准备了一份设国家主席的宪法草案条文。这一切活动都是瞒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大家可以想想,是林彪在“逼宫”,还是毛泽东在“逼”林彪?答案是很清楚的。
& & 毛泽东已经察觉到会议中的不正常现象,立即制止说: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不要再提了,谁坚持设国家主席,谁就去当,反正我不当!讲到这里,毛泽东冲着林彪说了一句:“我劝你也不要当国家主席!”
& & 日,毛泽东离京南下,到中南、华东等省巡视,同各地负责人谈话,他指出:这次在庐山,他们的地下活动、突然袭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同时又指出,要保护林副主席,当然他要负一定的责任。9月5日、6日,在北戴河的林彪、叶群获悉毛泽东南巡谈话内容后,便决定将毛泽东杀害于巡视途中,发动武装政变。7日,林立果向“联合舰队”下达“一级战备”的指令。8日,林彪亲笔写下行动手令:“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林彪的阴谋败露,便紧急策划南逃广州,另立中央,分裂国家。此计不成,乘飞机北逃国外,所乘专机在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坠毁,落得个“折戟沉沙,丧命异国”的下场。
& & 以上根据《毛泽东传》简略地介绍了林彪事件的前前后后。《毛泽东传》都是严格根据第一手的可靠材料,包括大量档案和当事人的回忆编写的。事情是非常清楚的。
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与毛泽东分歧公开化 九大成林彪衰落转折点
文革中林彪手举毛泽东语录的照片风靡一时
& & 中共九大以后,中国国内形势趋于和缓,毛泽东曾表示,文化大革命该准备收尾了,并确定九大以后取消中央文革小组。但是,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林彪似乎正在急于攫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有两件事被毛泽东认为集中暴露了林彪的政治野心。一个是发布所谓“林副主席一号命令”,一个是关于设国家主席问题。
& & 日,在苏州的林彪向在北京的军委办事组组长、总参谋长黄永胜,发出一个“关于加强备战、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要求“立即组织精干的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这个指示由军委办事组以“林副统帅指示(一号命令)”名义正式下达。当晚,这个命令用电话传达到各作战部队,全军立刻进入紧急临战状态。命令下达的第二天,林彪才用“电话记录”的方式报告毛泽东。
& & 未经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事先又不报告,林彪居然擅自发布这样的军事命令,一夜之间调动全军进入临战状态,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不能不引起毛泽东的警觉,作出强烈反应。
& & 如果说“一号命令”是林彪为夺取更大权力而作出的带有某种试探性的行动,那么,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林彪则公然向毛泽东挑战,由此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
& & 日,毛泽东向中央提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并建议不设国家主席。毛的意见在政治局会议上传达,林彪在苏州得知后,让叶群转告黄永胜和吴法宪“林副主席赞成设国家主席。”此后在这个问题上,林彪同毛泽东之间的争议,显然已经超出正常的争论范围。还是叶群道出了林彪坚持设国家主席的底盘。她私下对吴法宪说“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而这时,作为写入党章的“接班人”、副统帅、党内第二号人物的林彪,在政府的体系中只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行政职务低于党内三号人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从体制上说,林彪意图谋取国家主席的地位,也是合乎常理的。
& & 设不设国家主席的争论带到了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上。毛、林事先都表示不在开幕会上讲话。可就在会议开始前一刻,林彪突然向毛泽东提出要讲点意见。林彪拿着讲稿讲了一个多小时,主要就修改宪法问题谈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根据林彪、叶群在会前的布置,陈伯达与吴法宪还准备了一份设国家主席的宪法草案条文。
& & 毛泽东已经察觉到会议中的这种现象,立即制止说: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不要再提了,谁坚持设国家主席,谁就去当,反正我不当!讲到这里,毛泽东冲着林彪说了一句“我劝你也不要当国家主席!”庐山会议之后,毛泽东授意发动了批判陈伯达的“批陈整风运动”,虽然批判的是庐山会议上站出来的陈伯达,但是矛头直指林彪。两人之间的裂隙至此扩大。
& & 同时,毛林二人的冲突还表现在改善与美国关系的争议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毛泽东在对世界局势的分析上,把苏联看成是主要敌人,试图借助中美关系的改善达到遏制苏联威胁的目的。在外交上,以周恩来为主导展开了一系列同美国打交道的行动,而这一切林彪并未“共襄盛举”。不仅如此,林彪对毛泽东改善中美关系的做法疑虑重重,他曾经私下说过毛同美国打交道是要“栽跟头”的。在这些大事上的分歧,也导致了毛林的分道扬镳。
(19.18 KB)
林彪语录: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顶峰
& & 日,毛泽东离京南下,到中南、华东等省巡视,同各地负责人谈话,他指出:这次在庐山,他们的地下活动、突然袭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同时又指出,要保护林副主席,当然他要负一定的责任。接下来发生的“九一三事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究竟是林彪下令发动政变、刺杀毛泽东,还是林立果等人假借林彪名义私自行事;究竟是林彪本人在事情败露之后主动逃往苏联,还是被林立果等人劫持上了飞机;究竟林彪所乘的专机是因为油料不足、迫降意外发生爆炸,还是被导弹击落,诸如此类的疑点,众说纷纭,至今是个谜团。按照中共官方的说法,日、6日,在北戴河的林彪、叶群获悉毛泽东南巡谈话内容后,便决定将毛泽东杀害于巡视途中,发动武装政变。7日,林立果向“联合舰队”下达“一级战备”的指令。怎奈事情败露,于是乘飞机北逃国外,然而飞机在蒙古的温都尔汗爆炸坠毁,落得个“折戟沉沙,丧命异国”的下场。
& & 但是,九一三事件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作为党内二号人物的副统帅林彪出事,是对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一次沉重打击。对毛泽东本人也是一次心理上的震动,年高老迈的毛泽东在九一三事件之后身心俱疲,病体沉疴,不能不说与林彪的出走有关。
& & 这也是当时林彪虽然顶着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头衔,1955年授军衔时又被列为十大共和国元帅的第三位,但却没担任什么有实权的重要职务的根源。毛泽东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批彭德怀时曾说:为支持你的工作,给林彪发了转业费。就证明了这一点。据聂荣臻说,林彪在红军时期总是对自己的战绩十分在意,有功必录。林彪是军功第一的高级将领,拒绝出征的理由只能这样来解释,即“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
& & 被“发转业费”对林彪显然是个沉重打击,以致他在一段时间里“一直比较消沉”。不过,在1949年到1959年的十年中,林彪并没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是在总结“经验教训”,他在潜心揣摩毛泽东的为人心理和行事手法,以学得政治斗争所必需的“世故”。
& & 据韦力编著的《1965年以前的林彪》一书披露,林彪曾在笔记中写下了对毛泽东的观感:
& & 他先为你捏造出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再来驳你的意见。并不,而捏造——老毛的惯用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招。
& & 毛,应照顾他,使他没有小帮帮的必要,他就不小帮帮了。政治上对其每一创举与功绩公道主动地指出来,则他自无锋芒的必要。
& & 你说了东,他就偏说西,故当先听他说一遍才可一致。
& & 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
& & 他最大的忧虑在表决时能否占多数。
& & 林彪的这些笔记主要是在1949年至1959年之间写的。这些都是林彪在与毛泽东的交往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从这以后林彪显然变得“世故”了,他抓住1959年庐山会议打击彭德怀的机会全力支持毛泽东,从而重新获得了信任,掌握了主管军队工作的大权。此后,他就不遗余力地率先掀起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狂潮,从“四个伟大”到“一句等于一万句”,并在“七千人大会”和发动文革等重大事件中为毛排忧解难、铺路架桥乃至推波助澜,尤其是文革中,举着“红宝书”紧随毛泽东身旁的镜头几乎成了他“忠心耿耿”的标志,所谓“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林彪的做法让他超越许多资格老得多的中共领导人,成为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领袖——副统帅,甚至在党章中写明他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林彪可谓是十年不鸣、一鸣冲天了。
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毛泽东耗尽心血想把林彪培养成为战场雄鹰
(17.63 KB)
毛泽东耗尽心血想把林彪培养成为战场雄鹰
  林彪的机会来了,他终于进入红军最高领导层。
  1930年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武装扩编成立红一军团,朱德、毛泽东就任军团首长,不再兼任红四军职务。在毛泽东的提携下,二十三岁的林彪出任红四军军长,进入红军最高领导层。
  为了把林彪培养成为搏击苍穹的雄鹰,毛泽东耗尽心血。他不仅要为林彪讲解自己关于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还要精心为林彪挑选合适的副手。在这方面,毛泽东流露出一种明显的偏爱,甚至袒护。
  林彪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朱德、陈毅就很反感他,用聂荣臻的话讲,林彪“独断专行,排挤同级政工干部,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营长时又反对团长,有非常浓厚的个人主义”。从林彪担任红二十八团团长起,他偏狭古怪、猜忌疑心的脾气同历任团党代表都搞不好关系,难以共事。下井冈山时,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后因林彪不予理睬、抛下不管而惨遭敌人杀害。二十八团改称第一纵队后,党代表由谢唯俊继任。谢唯俊就是王明批判中央根据地所谓富农路线执行者“邓毛谢古”中的“谢”。林彪对谢唯俊也看不顺眼,经常跑到毛泽东那里告状,硬是把谢唯俊挤走了。
  派谁给林彪当政委呢?毛泽东颇觉踌躇,他考虑,红四军政委除具备立场坚定、观念正确,有丰富的政工经验外,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容人的度量,善于忍让、谅解,以利于搞好和林彪的团结。挑来挑去,毛泽东看中了罗荣桓。
  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委后,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把军中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军事训练和后勤保卫等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连林彪也觉得无可挑剔。因此,林彪除了负责指挥打仗和钻研战术外,对部队日常工作索性不管了,一时间,林罗之间倒也相安无事。毛泽东得悉这些情况,十分高兴,他对身边的同志说:
  “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
  对毛泽东的这番话,罗荣桓可不敢苟同。他心里明白。在某些私下场合,罗荣桓曾这样形容与林彪共事,“和林彪共事等于判无期徒刑”。罗荣桓60年代病逝后,毛泽东对此有所醒悟
  (编辑:生华)
  文章摘自《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LV.10 中专一年级
帖子1293&精华4&威望6 &金钱1102 &贡献0 &宝石0 &阅读权限20&
长征后期林彪居功自傲意欲独闯天下
(24.58 KB)
长征中的林彪与毛泽东
  自中国共产党的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以后,张国焘也取消了他那个“临时中央”,红军的北上抗日已成为唯一的选择,大势所趋,不可阻挡。过去政治上的一切分歧与对立,都已失去继续存在的必要。
  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林彪要求到陕南闯天下
  人,都是在人与人的比较中生活的。
  历史,也因此留下许多值得人们回味的东西。
  当红军胜利开进陕北吴起镇后,毛泽东给彭德怀发去了一封这样的电报: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其实,红军能开进吴起镇,作为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林彪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林彪却似乎被毛泽东忘记了。
  毛泽东能诗善词,在他的诗词中褒奖了许多人。仅就在他麾下的林彪、彭德怀、黄公略三位著名的战将,有二位曾出现在他的诗篇中,彭德怀自不必说,对于黄公略,毛泽东在他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有“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之誉。
  然而,对于自诩为“常胜将军”的林彪,毛泽东却未给他写下只字片语。
  林彪对此十分不满,每当入夜,他躺在床上总要拿出记载着他指挥打胜仗的小本本,那本本上都记满了,从井冈山一直记到现在。究竟打了多少胜仗,他自己也算不过来了,反正是辉煌的。心想,我林彪的战功赫赫,谁能与我比?难道你毛泽东就看不见吗?由此想来,林彪自夺下腊子口以来因胜利而高昂的情绪,便低沉下来。
  当林彪从吴起镇继续往东行的时候,他的心情更显得低沉起来,一路映入林彪眼帘的是一派荒凉,寒风暴虐中的窑洞,似是古猿人的穴居之处;那无垠的黄色尘土,把天和地搅得浑然一体。林彪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凄凉的景色,也许是他看惯了南国的山清水秀,当历史把他裹挟到这陕北高原时,他简直想不通红军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地方作为落脚之地。
  这样,一些新的想法在林彪心里产生了。
  中央政治局在召开瓦窑堡会议前夕,广泛征求各军团领导干部对战略问题的意见。林彪为之一动,他紧紧抓住这一发表意见的机会,连夜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带部队到陕南去打游击。
  林彪一到关键时候,为什么不是当面陈述而总是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呢?井冈山时期,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谈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长征中到了四渡赤水那一段时间,他在会理又写信给军委,要求撤换毛泽东,现在,他还是以写信的方式,提出到陕南打游击。这恐怕有他的考虑,也许写信比较从容而慎重,可以有时间反复琢磨话怎么说,语气怎么表达,意图怎么更隐蔽一点,而当面陈述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一来当面谈话,别人可以察言观色,窥视你心中的秘密;二来当面谈话不免有漏嘴的时候,万一漏嘴,就不好办了;三来当面谈话往往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及主张全部表达出来。也许,与林彪阴沉的性格亦不无关系。
  但无论怎么说,林彪这次还是写信了。
  林彪提出这一要求,不仅仅是因为这里艰苦而要到陕南去生活得好一些,他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
  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当他面临一种新的环境,便会为延续自己的历史或者为摆脱自己的历史而产生新的想法。林彪提出要到陕南去打游击,意在摆脱自己的历史而独自去闯天下。他自己常说:“我有时候是虎,有时候是狐狸。”现在,他要决定自己是做虎还是做狐狸,不能既做虎又做狐狸,否则太不洒脱了。他深深意识到,在毛泽东的身边,他永远只能当一只顺从的狐狸。他想,经过10多年的奋斗,现在的军事谋略、政治资本已足够独自闯天下了。这一次,他渴望着能够为自己争得天马行空的机会,成为一只称霸山林的百兽之王。
  为此,林彪在信中称,开辟陕南比在陕北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更重要,更有意义。他还开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要求将红一军团主要干部尽数调出,由他率领南下。
  毛泽东接到林彪的信,为之一惊,张国焘南下的问题没有解决,现在林彪又提出了一个南下的主张。这无疑在毛泽东心里投下了一个阴影。但毛泽东很快冷静下来,他想,张国焘是有阴谋的人,而林彪还只不过是一位刚刚脱掉稚气的青年人而已,形势好了就兴奋,形势不好了就悲观。
  于是,毛泽东便随口说道:“林彪又摇晃起来了。”
  毛泽东以为林彪又是在那里悲观了,所以只是严厉地批评了林彪的悲观思想,并指出他同中央有分歧,希望他及早改变主意。
  实际上,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指挥员,仅从战略眼光来看待南下陕南的问题,林彪也不会不发现当时的战略态势。向南发展,就要同东北军和西北军打仗,而且陈诚在洛阳及其以西地区控制了三个军,放在机动位置上,专门用来对付红军。向南发展,就会把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引进西北,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最终会危及陕北的安全。
  林彪南进的要求遭到毛泽东的批评以后,他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念头。几天后,他又在一封电报里和毛泽东软磨硬争,仍说:“我还在期待中央批准我打游击战争。”这次,毛泽东干脆没有理他。这也看出毛泽东仍然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对待林彪,而没有想到林彪有什么政治意图。
  不见毛泽东的回音,林彪又开始犯疑了,他觉得毛泽东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给你写信,却不讲情面地批一通,给你拍电报,你连个回音都没有。林彪越想越窝火,成天在军团部阴沉着脸,耷拉着头,乱发脾气。聂荣臻看出了他的心思,劝说道:“我们只有这么一点部队,只保有这么一点骨干,你能带多少出去呢?你带多了,我们这里能维持下去吗?我们这个根据地能维持下去吗?”
  林彪与聂荣臻共事已经六年了,也是经历了六年的争论。林彪总感觉到聂荣臻居高临下,说话不入耳。但他也无可奈何,因此发生争吵时,对聂荣臻的话总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林彪同志”,聂荣臻见林彪的脸色不好,于是放慢语调,和颜悦色地说,“你不要小看目前这几个破窑洞,它终归是个根据地,是我们的落脚点,我们不是经过两万五千里才找到了这个破窑洞吗?你去陕南,搞不好,连破窑洞都找不到。你别以为四方面军曾经从那里经过,打过游击,条件会好,我看综合各方面条件来看,不见得一定会强过陕北。”
  聂荣臻这番推心置腹的话,林彪根本没有听进去,但也未再作争辩。林彪对一些批评和劝告,素来不屑一顾。林彪只相信自己,“人的上帝是自己”,这是他多次重复过的一句引以为训的格言。林彪在谈论战争和指挥艺术时,就曾这样讲道:“只要有信心,就会胜利。你必须尽可能少依赖别人。不管别人多有经验,力量有多大。这就是要领。”由此可以看出,林彪的性格中充满了那种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倔犟。
  不过,林彪要到陕南打游击的想法,由于毛泽东采取不理的态度,他也无法实现了。
  但林彪心中的不满情绪,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1936年1月,毛泽东决定遣军东进,打到山西去,深入到腹地的富庶地区,一方面宣传抗日救亡纲领,一方面解决目前部队给养困难的问题。3月下旬开始实施这一战略计划,红军以左中右三路军向山西腹部进军,红一军团作为右路军,直插汾河。
  汾河,是山西的天堂。这里的地主除拥有大量土地、羊群外,往往宅第连云,几乎占半个村子,几十匹骡马,连杂色的都没有,把从陕北高原来的红军战士看傻眼了。山西的财主喜欢把金银财宝埋在地下藏起来,红一军团的战士们很快学会了根据敲打地面的声响来判断窖藏所在位置的方法。在这里,红一军团扩红工作发展迅速,补充了5000名新战士。仅这一点,就抹去了林彪心中那不满的情绪。
  不料,没过几天,林彪那阴转晴的心情又突然风起云涌。毛泽东给林彪来电,告诉他红十五军团在北线作战艰苦,伤亡过大,加上处于山区,筹款、扩红等工作开展得不理想,希望红一军团能够拨点兵力给十五军团。
  “我还有几个鸟兵?”林彪气呼呼地把电报摔到桌上,大声说道,“不给,不给。就说没有,不给。”
  聂荣臻看完电报,没说什么,只是向部队了解了一些情况。下边的干部们也反映部队编制还不健全,人员也不满额。聂荣臻同林彪商量后,打电报给毛泽东,介绍了自己部队员额未满的情况,请求免拨。林彪看到政委和他观点一样,脸色稍缓。
  电〖JP3〗报发出去以后,仍然是石沉大海——毛泽东没有回音。
  聂荣臻感到有点不妙,林彪却已经习惯了。
  不妙的那一刻终于来了。5月,毛泽东在红一军团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对红一军团的本位主义观念进行了严肃的批评。顿时,会场上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彪和聂荣臻身上。林彪一向以不苟言笑、沉默寡言著称,这次他索性一声不吭,无动于衷地望着屋外的几株古柏。
  聂荣臻坐不住了,他主动向大会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
  毛泽东用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目光,看了看在那里闷不作声的林彪。
  不久,中革军委颁布命令,林彪调任红军大学校长,任命左权代理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仍任军团政委。
  这一调动,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林彪是奖励还是微惩?人们议论纷纷。
  反正,林彪是第一次正式调离红一军团。
  反正,左权是代理一军团军团长。
  文章摘自《是非曲直》
声明!本站资源仅用于历史研究而不附带任何政治倾向,网友所发内容均与本站无关,未经授权图片禁止一切商用!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
联系QQ: E_Mail: 网站24小时值班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彪学长 飞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