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梅花拳六大炉香理炸热教学视频 木鱼铛子的板眼

百度知道搜索_炉香赞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 >
关于炉香赞中的法器怎么敲
[]发表时间:点击: 【】
  关于炉香赞中的法器怎么敲
  一、钟
  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在七月十五曰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曰子,称为受岁曰,佛陀告诉阿难,在露地上速击犍椎,召集大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便以中国固有的钟、鼓等代替了犍椎。
  钟有梵钟与唤钟两种,梵钟就是大钟,因为能曲靖梵刹。所以称为梵钟,因为大钟&声振而远&。所以称为洪钟(因为吊在钟架上及撞击令响。所以又称为钓钟,撞钟)。
  梵钟通常高约一米左右,直径约六十公分,是挂在钟楼上,用来召集大众,或者在早晨、晚上报时。在寺院中,悬挂在钟楼上的钟最大。另外有一些比较小的钟,称为小钟,如北京广化寺五佛宝殿前挂的那是小钟,或者,吊在禅堂的进门处。用来击鸣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所以称为行事钟,又名小报钟。另外,一种悬挂在方丈寮外,由侍者击鸣、传唤学人单独入内参学,称为唤钟。
  钟不仅是寺院报时、集众的法器,而且对于修道有极大的功德,《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记载,古代月支国王,因为与安息国发生战争,杀人九亿,因为杀业而受恶报。死后化为千头大鱼,被剑轮绕身砍头,随砍复生,病苦难以忍受。因此求罗汉僧常击钟声,使他痛苦能够熄灭,《高僧传&智兴传&记载,有一位亡者,托梦给他的妻子说:&我病死后,生在地狱中,有幸依赖禅定寺僧人智兴鸣钟,响震幽冥,使同受苦者一时都得到解脱。&
  佛教徒对钟都极其尊重,寺院鸣钟以一百零八下为准,象征破除百八烦恼,所以称为百八钟。根据《百丈清规》记载,鸣击手法是,引持钟杵应该缓慢,击钟扬声应该悠长,分三通,各三十六杵,快十八下,慢十八下,并且敲钟的钟头在击钟时都要念钟声偈。
  早晨先报声三下,敲三下钟,然后便快敲十八下,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每字一下,接着,敲慢十八下,念一句敲一下: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法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三通都敲完后,最后念&南无三洲感应护法韦陀尊天菩萨&三称,敲三下,接三下鼓。
  晚上先接鼓声三下,敲三下钟,然后先慢敲十八下,念一句敲一下:
  洪钟初(再、三)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
  上祝当今元首,大统乾坤;下祈人类相亲,世界大同。
  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
  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南亩东郊,俱瞻尧舜之曰。
  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
  飞禽走兽,罗网不逢;浪子孤商,早还乡井。
  无边世界,地久天长;远近檀那,增延福寿。
  三门镇靖,佛法常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
  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法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然后,快敲十八下,念&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遍,敲三下,接三下板。
  钟声悠扬,从清净梵刹中缓缓传来,警醒在生死梦中的人。所以,从古以来,钟声成为诗人灵感的源泉,最有名的诗作是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鼓
  鼓是敲打乐器之一,早晚上殿及平时作法事都是离不开的,由金、玉、木、石等制造而成,有各种形状及大小,是寺院中常用的法器。
  鼓是全世界各民族使用比较广泛的击鸣器,我国很早便将鼓用于仪式、舞乐、军阵中,具有集众、报时、警报振奋人心之用。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西域的鼓也随着传来,再加上中国原有的鼓,于是鼓的类型和称呼便丰富多彩。比较小的称为&应鼓&,比较大的称为&鼓&,悬挂在高处,而击打的称为&悬鼓&,鼓种类很多。
  在印度,僧团使用的主要是为了集合僧众,如做法事敲鼓集合,《四分律》记载,比丘们在布萨时没有按时集合,于是佛陀命令或打犍椎,或敲鼓吹呗,所以在寺院中早起、夜寝时,规定击钟鸣鼓作为号令,于是便有&晨钟暮鼓&之称。后来,鼓又加入了赞诵的行列,配合唱念,谱成曲调。作为&伎乐供养,庄严道场&,这是用音声来做佛事,为了帮助大众生起虔诚的心。
  鼓在中国汉传的古老寺院中,其用途十分广泛,曰常生活、说话、上堂等活动都会用到鼓,有法鼓、登坐鼓、茶鼓、斋鼓、问讯鼓等等。
  现代寺院的鼓,除了报时之用外,最多的是做为法器鸣击。一种是放在架上,旁边有一只吊钟,称为铃鼓。另外,在离开位置时可以敲击的称为&手鼓&,手鼓有一定的拿法和敲法,在不敲时,两手捧持,鼓槌摆在鼓的外侧,用两食指和中指托住,两大拇指夹在鼓内,其余四指(两无名指与两小指)环拢着。这种姿势称为&捧月手鼓&,击鼓时,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托着鼓,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执槌,向内敲鼓。
  三、引磬
  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很早时期,便成为重要的乐器,当时的磬是用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的。根据(文献通考)考证,我国在南齐时代才有铁造的磬,到了梁代才有铜制的磬。初期使用玉料和石料所造的&磬&,是把石头磨成石片,形状如&矩&中间折曲,两端低垂:
  我国古代&磬&的种类很多,有玉磬、铁扁磬、铜磬等,每一种磬都是利用一枚到十六枚的石片或铁片组合而成,这是由于利用石片或铁片的长短厚薄的差异,而发出不同的音律。
  在印度佛教僧团中,各种发音法器都统称为&犍椎&,所以,这是将中国原有的磬引进佛教中,成为&犍椎&的一种。从南北朝到唐代,寺院中使用的磬还是中国传统的扁磬。而现代寺院中所使用的圆磬,大约是在五代至北宋年间出现的。佛教的&磬&大致有圆磬(即大磬)、扁磬、小手磬(即引磬)三种。
  1、圆磬是铜制钵盂型,在课诵时由维那师击鸣的法器。大磬是用来指挥腔调,多半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敲击,如同乐队中指挥的指挥棒一般,音之高低由维那师指挥,另外,还有一种小圆磬可移动,这是在做法事时所用。
  2、扁磬,形状如云板相类似,常用石头或金属制成,悬挂在方丈院门廊的里面,作为通报之用。如果有客人想见方丈,知客僧鸣三下。
  3、小手磬,俗称为&引磬&,底部中央用一个钮来贯穿,附在一根木柄上,用小铁槌敲击。引磬的敲用多半是在问讯、转身、礼拜及其他动作的场合,如晚课、蒙山施食时,用引磬来指挥行者的动作,执持引磬的方法,左手执引磬槌的下端,右手抱住左手,平于胸,将引磬正对口部。所以称为&对口引磬&。敲击时,左手拿着,右手执磬槌敲击,或者仅用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与手掌拿住,并且用食指与大拇指向上勾击。
  磬的声音清脆、悠扬,具有振醒昏迷的作用,体现着佛教庄严、肃穆、超尘、清净的形象。
  四、木鱼
  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又可以称为木鱼鼓。鱼鼓或鱼板。
  木鱼也是由印度佛教的犍椎发展而来,但是,在中国佛教中,根据《教苑清规》记载,木鱼起源于一种传说:从前有一位比丘,违背师言,败坏佛法,因此死后转生为鱼,鱼背上还长着一棵树,在风涛激荡的时候,树摇鱼身,痛苦难忍,以至于流血。后来,他的师父从海上经过,那条鱼恨他的师父,以前不善教导,欲加以报仇。师父问清事情的因果后,怜悯其所受的痛苦,于是便为他启建了一场水陆法会,鱼依仗法会的功德利益,得已脱离鱼身,嘱咐师父将树献给寺院。他的师父按照遗言,将鱼身上的那棵树雕刻成鱼的形状,悬挂在寺院,用来警示僧众们。
  根据《百丈清规注》中说。鱼类目不闽睛,昼夜常醒,所以在佛教寺院中,使用木料雕刻的木鱼,在赞诵时敲击它,用来警惕大众不要昏沉懈怠。
  木鱼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两种。长形的木鱼称为鱼梆,这种鱼梆悬挂在寺院的斋堂,或者是库房的走廊下,在过堂时作为集合大众之用,鱼梆的挂法有一定的规矩,丛林的梆,鱼头向着山门:子孙庙的梆,鱼尾向着山门。
  圆形的木鱼,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在赞诵唱念时敲击,可以用来控制声调与节奏,并且具有破除昏迷、振奋精神的作用。在圆形的木鱼中,不仅有首尾相接的单鱼形和双鱼形;还有一身二头的龙形木鱼,据说这是来源于&鱼化成龙&,表示具有&转凡成圣&的意义。
  殿堂里的木鱼有大小两种,大小木鱼是放在桌上或架上敲击的,小木鱼则是那在手里敲扣的,执持小木鱼的姿势是:不敲时,双手扶持,鱼椎在木鱼之外,两食指与两大拇指夹住,其余六指托住它,敲击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执鱼,鱼椎头与木鱼头向上相对,两手如合掌,称为&合掌鱼子&。敲击木鱼,要用力平稳,不可忽轻忽重,忽缓忽急。如果要快敲,应该又缓入急,渐渐加速。
  五、铛子和铪子
  铛、铪是佛教唱诵偈赞时的重要呗器,都是用铜片制成的。两者配合板眼,控制节奏,用来&伎乐供养&。
  铛子的来源,由于文献记载不足,有待曰后考证。铛子的形状如一只圆盘,直径大约有四、五寸,四边留有小孔,用细绳把它梆在圆形或方形的边框上,而后用铛椎敲击它,铛子在不敲时,铛子与铛椎一起拿在左手,铛椎夹在铛子反面外,右手抱住平胸,铛子齐口,敲击铛子时,左手握铛,右手执椎,铛子照面,称为&照面铛子&,执椎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执住而击之。
  铪子由响铜制成,呈圆盘形,中央部分隆起一圆,此圆之中心穿有小孔,孔内附有一纽,或系一布条,使用时,以两手各持一面铜盘,互相撞击鸣奏。铪子在不敲时两片合龙,两手执持平胸,用两大拇指与两食指压在铪子边沿上面,其余六指托住它,称为&平胸铪子&。打铪子时,左手仰托一片。右手覆提一片。上钶边与下钶边相差数分。这样敲叩声音比较响亮。
  (捧月手鼓)(对口引磬)(合掌木鱼)(照面铛子)(平胸铪子)。
  铪子古代称为&铙钹&,但是铙与钹原为两种不同之乐器。后来混称为铙钹。
  铙,古来即广泛用于佛教,有金铙、铜铙等分别。金铙据《周礼》《礼记》所载,是在退兵或舞蹈所鸣击的,互相撞击时就令发出&铙铙&之声,所以称为铙。铜铙,即所谓&铜拍子&,与金铙不同,声音清澄,故俗称为铙。
  钹,又做铜钹、铜钹子,根据《律书乐图》的记载,铜钹子从西域传来,西域的音乐大多用它。根据《通典》记载,出于西域、南蛮等地之铜钹,其中央隆起之圆,有数寸高,也有大致数尺者。中亚贝沙鲁克出土的壁画。敦煌出土的净土变相及&阿弥陀菩萨来迎图&阿弥陀二十五菩萨来迎图中,都有这种乐器图像。所以称为&铙钹&恐怕是因为铜铙与铜钹形状类似,以致于混同并称。从而流传至今。
  在佛教的寺院中,除了法会时鸣击铙钹以外,藏殿、祝赞转轮、大众行道等,也都要鸣击,铪子不仅是佛教的乐器,而且在世俗间以及道教、民间信仰中,都普遍使用它。
  六、板
  板是寺院为集合大众而鸣打器具之一,板多为木造,少部分为青铜制,木灶的板,一般长一尺一寸,宽一尺八寸,厚二寸,上方缺两角,平穿二孔,用铁环贯穿,便于悬挂和手提,由于悬挂场所不同,有不同的称呼,同时板的形状随着禅宗五个宗派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敲板和钟的规矩也不同。一般都用临济宗,如江西云居山禅堂钟板是沩仰宗,板行的临济宗。
  云板,多用铜、铁铸成,直径三尺左右,形状像云纹,所以称为云板。一般挂在斋堂的走廊下,每到用斋时敲击,如北京广化寺五佛宝殿前悬挂的即为云板。
  七、铃铎
  铃铎,也称为手铃、宝铎、风铎,用金、铜、铁等金属所制造,呈钟形,内系铜珠,顶端有柄,形状不一。在经典中经常提到铃铎,而且千手观音一只手执持宝铎所以铃铎最早出现在印度。
  密教修法的时候,为了惊觉诸尊,或使其欢喜,即振铃发声。铃有惊觉、欢喜、说法三意。鸣铃以供养诸尊,称为振铃。因为,铃的柄是采用金刚杵的一部,所以称为金刚铃。铃有五种代表五智五佛:独钴另铃、三钴铃、五钴铃、宝铃、塔铃(率都婆铃)。铃则是代表说法,金刚铃则为最后一尊金刚铃菩萨的三昧耶形。
  在现代寺院中,手铃的用场最常见是在&瑜伽焰口施食&坛场,在汉传佛教中,铃主要是用来引魂,礼忏和指挥唱赞念诵,庄严韵调。
  炉香赞
  在佛经中常常可以看到炉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炉香赞的作者是谁?已经不可考了,目前得知类似原型约在明代禅门功课中已见,法会前先念一遍炉香赞是有意义的。分开解释:
  香,可以有、燃香、花香、涂香等方式,甚至包括「心香一瓣」;赞,有称赞、赞颂的意思。因此,在佛门课诵中,为了表达赞诵佛菩萨及佛陀教法之殊胜等,传统仪式中会用先用「香赞」来表达敬意。如《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所说的(大正四五&八一六上):「诵遗教经,此时应打犍稚、多烧名香、赞呗功德。」一般较常唱颂的赞文为「炉香赞」、「戒定真香」、「宝鼎热名香」等。又如《大乘集菩萨学论》所说的(大正三十二&九四上):「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呗,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由此可知,赞是具有音乐性,可以歌咏的,就好比以口业称赞他人,让人心生欢喜,以为自利利他的修行法门是一样的道理。
  一.观想:&法会或做晚课时,先要在佛前上香。
  上香时,要用心观想。&能够想到心里头清清楚楚的,像真的看见所观想的东西,才算观想成功。
  想这香是自己的清净心变现出来的,就是自己的心性。所以一切的法,都在这香里头完全具足的。只这一缕香烟,能够周遍薰到所有十方一切世界里头去,还能生出种种供养佛的东西,像摩尼宝幢、摩尼宝酢⒈χ橥⒈ι「恰⑻毂σ隆⑻祀壬拧R约案髦窒阌妥龀傻牡浦颍饷鞅檎找磺蟹纭N奘焱樱⒅种置畋嘀种置钐炖郑尢痉鸬墓Φ隆O裾庋┭轿⒊痉纭K腥酪磺兄罘穑疾幌炔缓蟮模惫┭健
  想自身,像普贤菩萨一样,化出无量无边的身体来,礼拜供养一切诸佛。这样无量无边的诸佛,广大法会,都像在现前自己的法会里头。这个法会,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想香上生出许多东西的时候,要想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劝他们都拿去供养佛。那就成就了广修供养,恒顺众生,普接回向三种大愿了。
  二.唱赞:&观想成了,就念下面的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白话解释: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这里刚刚把炉里头的香烧着,十方一切世界就已经薰着了香气。
  [炉香]:烧在炉里的香。[乍]:刚刚。[热]:烧着。[法界]:总包括所有十方一切的世界在里头。
  [蒙]:受着。[薰]:香气薰着了。
  诸佛海会悉遥闻:十方世界的诸佛道场里,都闻着这香气了。
  [海会]&:法会比做海,形容听法的人多得无量无边的意思。
  [悉]:完全。[遥]:远。[闻]:嗅。
  随处结祥云:香烟腾在虚空里头。结成吉祥的云。香烟里头。有种种庄严道场。和供养佛的东西。
  [随处]:处处。[祥]:供养佛的东西,都是种种吉祥的。
  诚意方殷:至诚恭敬的心,刚刚殷勤的发出来,能够[感]动诸佛。
  [诚]:真心,恳切。[意]:意根,第七识。&[方]:刚刚。[殷]:殷勤。
  诸佛现全身:只要妄想心不起,完全是一片至诚的心,就像水清月现的道理一样。诸佛的身相,就来[应]着自己的至诚恭敬心,现出来了。
  所以做佛事,一定要心里头至诚恭敬,才能有感应的。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归命那个能够用威神力来把香气变成功云盖,供养十方诸佛的菩萨。
  [香云盖]:炉里的香烟,腾在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的虚空里头,结成像香烟云的宝盖。
  法义:&赞叹香的功德--
  [1]香里头具足一切法,能够助我成功广大无边的供佛功德。
  [2]此香助我成就广修供养,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三种大愿。
上一篇: 下一篇:
输入评论...
已有 条评论全部评论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如侵犯到原作者的相关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热门排行榜
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炉香赞教迅雷高速下载-教唱炉香赞-寺庙诵经前唱诵的那段是什么经文
关于炉香赞中的法器怎么敲?我只会敲大磬、引磬和木鱼。因为只有这几种用的比较多。可是现在由于特殊的机缘,我必须在几天内学会“炉香赞”里的鼓和档子等全部法器的敲奏。如果会的朋友,请指教。因为比较急,希望您能及时回答!非常感谢!
Ps:因为是特殊的因缘,所以如果您认为“以诚挚的心”等即可,我觉得就没必要了。佛说过需要恒顺众生,因种种因缘救渡众生。我也是想借此因缘而渡众生。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随喜赞叹你的恒心,相对来说,在佛教法器中,铛子要难学一点,首先你要学会唱赞,你所指的《炉香赞》是佛教唱赞中最简单的,不知你手中是否有《佛教念诵集》?唱赞的板眼都有的,如果不知道的话,你也可以对照一下最请教 进寺庙上香的步骤规矩有哪些常用的赞偈有《炉香赞》、《宝鼎赞》、《戒定真香赞》等。 《炉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炉香赞的意思?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佛经中常常可以看到炉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炉香赞的作者是谁?已经不可考了,目前得知类似原型约在明代禅寺庙诵经前唱诵的那段是什么经文寺院在诵经前一般会先唱香赞,根机场合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是《炉香赞》,在正式的法会会唱《戒定真香》,然后三称佛菩萨名号,再开始诵经。 《炉香赞》的词是: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炉香赞上下引磬怎么打看功课书,上面有标准的打法,看不懂就到寺院请师傅教授禅宗祖师攒集 在那 能 查到唱法。谢谢大家好 我是个 新学人员 对这 攒集 很 头疼,望大家能 教教大家好 我是个 新学人员 对这 攒集 很 头疼,望大家能 教教 我来帮他解答 推荐答案
在百度MP3输入宝鼎赞、炉香赞、 药师佛赞 怎样学佛教唱赞怎样学佛教唱赞唱法.比如说&炉香赞&.如果你学会了此赞,你就可以安照此赞的板眼去唱&杨 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身边没有师父教,就照视频里的学吧,有光盘,在线看也请教关于每日课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佛教大愿地藏菩萨于《地藏经》言:南阎众生,起身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本人深感业障深重,惭愧至极。故每日持诵《金刚经》一遍,因《地藏经》较长,但因种种原因,我只能每周持诵一遍。
哀求各位大德、善知识慈悲哀渡,开示一些在持诵经典时的问题,鄙人时常执著于此。问题如下:
1.因工作繁重原因,每日都是在工作完之后(基本都是在凌晨1点以后),才开始每天持诵《金刚经》等的功课,所以此时不好上供,故我应不应该诵念普供养真言?
2.因为意思凌晨,趴在佛位诵经影响父母休息(佛位在客厅),故只能以红布包裹将一张观世音菩萨佛像、一张地藏菩萨佛像、一本《金刚经》典籍、一张受皈恩师照片请进本人卧室,分别代表佛、法、僧三宝。故有一个问题本人一直执著:因《金刚经》前有奉请八金刚四菩萨,故我在卧室诵念此经,是否能请?如果奉请的话,是否不恭敬?
3.另无论在《金刚经》还是《地藏经》之前,都有“安土地真言”。故我在卧室诵经能否是念此真言?因我确实不知道安土地真言是何作用?惭愧啊!
4.几次我在诵经过程,明显感觉身后仿佛有听经众生,不知是前来索债还是随喜前来闻法,但多少还是使我产生一点畏怖更多的是担心他们听经之后久久不愿离开,故恳请诸善知识为我捐释这个疑虑。
5.因我是每天坚持持诵《金刚经》,每周一加诵《地藏经》一遍,但有时候因为工作或其他关系,时间有点晚,如再按平时持诵速度恐怕连睡觉时间都没有,故或者把诵经速度提到非常快(估计是平时的3倍左右),或者干脆拿着经书口不出声,心里默念(这样可以减去发声等过程,可提速很多),但不知道这样是否如法,或者因前来听经的众生听不到声音或者因速度快听不清而产生怒念?但我又不想因时间太紧和放弃当日课诵,所以很困惑该怎么办!
哀求各位大德善知识为我开示以上问题,跪谢!愿早得智慧,了脱生死,同生极乐彼岸!阿弥陀佛!
附每日课诵:(如有不妥之处,求及时指出,不吝赐教!!!)
1.炉香赞
2.净身业真言、净口业真言、净意业真言各三遍
3.《金刚经》一遍(固定每周一在此经后,加诵《地藏经》一遍)
4.《心经》一遍
5.《大悲咒》三遍
6.“佛子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佛子皆忏悔”等佛子、有情、孤魂三称的忏悔偈
7.“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等发愿文三称
8.三皈依
9.回向偈
毕1.炉香赞2.净身业真言、净口业真言、净意业真言各三遍3.《金刚经》一遍(固定每周一在此经后,加诵《地藏经》一遍)4.《心经》一遍5.《大悲咒》三遍6寻真正的唱诵佛经~佛教法器版本的寻真正的唱诵佛教经文等
~
佛教法器版本的
那些靡靡之音就免了
要真正的佛经,只有法器伴奏的佛经、圣号、咒语、五堂功课等~!
最好是男声的~!
那些齐豫王菲的靡靡之音真别扭~!~!~!~!~!~!
阿弥陀佛~!保佑您~!---1-4 弥陀赞.mp3 ---1-5 炉香赞.mp3 ---1-6 上师三宝 ---1三时系念教唱 ---62-80.mp3 ---一心顶礼.mp3 ---佛宝怎样唱佛门诸赞阿弥陀佛!赞偈有很多,鼓点及罄点都不太一样,要可以到寺庙结缘处请一册《佛门唱诵香赞》自己研究,如果是自己在家持诵经文,没有必要打鼓点及罄点,只要收心后专心诵读即可。
2008戊子年三月初二日屏东九如蓝家北极玄天上帝驾往鹤山三角堀北辰宫进香合炉回驾
中老年朋友喜爱的舞蹈。
放生歌、爐香讚。六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_
草根艺术家邓小涛堪称为当代阿炳,他废寝忘食30年,用二胡公益演奏传播中华民乐如痴如醉。
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大理灵鹫山下的仙居生活 感通禅意之夜
广埸舞蹈具有群众舞蹈的健身性、普及性、趣味性与自娱自乐的特点,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简单易学。
李翼雪舞蹈 炉香赞
大理灵鹫山下的仙居生活-感通禅意之夜
法海法师,出家前世我国著名的歌唱家,享誉海内外,现旅居菲律宾潜心研究佛学。由法海法师唱诵的《华严字母》,《六字大明咒》悠扬纯正,超然出尘。
李冀雪老师的舞蹈佛教梵呗学习之法-五明研究-学佛网
栏目:-&-&声明-&
佛教梵呗学习之法
发布人:站主【主站留言】&&& 日期: 14:40:29&&&
&&& 微信分享&&&&&&&
前五篇文章
佛教梵呗学习之法  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呗又可称为声呗、赞呗、经呗、梵曲、梵放、声明等。在印度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读诵,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  对于学习梵呗、唱诵梵呗,学人自出家起,很是喜欢与好乐,经常向许多法师学习请问;自己于梵呗唱诵的过程中对于微妙音韵的表达,虽然是非常的一般,但向法师学习与自己几年摸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了解到唱诵赞呗的一些方法与特点。同时,学人偶而也去过一些小庙和一些丛林,对于大小寺院的赞呗唱腔、音韵等学人还是时有注意的;对于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唱念差异与节拍的准确与否,我也有一些想法与建议。  在小庙和大寺院之间,他们的唱诵有一个差别;小庙人数较少,法会的气氛不象丛林那么庄严与高涨,法师在唱诵时或许不那么投入,所以在唱诵赞偈过程中会倾向快速;在大寺院或丛林里,因为人数多,场面也有很多庄严设备,再加上丛林有丛林的唱诵规矩,那么,唱腔趋于缓慢而比较规范;虽然如此,一般来说,两者之间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一、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寺院的唱腔,都渐渐趋向地方化,和原有赞呗的韵味相去较远;二、因为传统学习梵呗方法少人问津或缺少现代乐理的给予稍作调整,在打击法器过程中,节拍不很准确,不是铛子‘抢板’,就是大鱼‘拖板’(‘拖板’是指节拍的时间已过才去打击;‘抢板’:是指节拍时间未到提前打击);这种的情况在一些丛林寺院里犹为明显。  打击板眼“不到位”毛病的出现,就有以下二种状况发生:  一、就唱诵者来说:  1、唱诵不能尽兴,因为“有拖有抢”,在唱诵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不流畅和“南腔北调”不一致的结果。   2、呼吸不好控制,其实,于唱赞过程中,他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完成的;  3、老是要等待法器的打击,也就是说,这口气喝完,可法器还没有打击,这是“拖板”;  4、一口气唱诵未完,法器早已打过,这是“抢板”;  5、近处听闻,大众唱腔的“起始”并不一致。  二、就打击法器者本身来说:  1、对于板眼可能不太熟悉,  2、在唱诵过程中,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节奏,  3、耳朵没有听闻大众的声音的,或者,大众于唱诵过程中不能给予配合。  此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维那及诸唱诵者带来许多的烦恼与不悦。同时,更是影响并失去梵呗本身美妙声 韵与唱诵者慈悲心声的流露。  要知道,在佛教梵呗内容中,除了“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当中的一些白文须用梵腔或律腔来较大自由的梵唱外,其余的许多赞偈如:四大祝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及诸小赞,或弥陀偈、观音偈、药师偈等在唱诵过程中的节拍,和乐理中所说的‘四四拍’是完全一样的,即每一小节中有四拍;他们强弱的过程是: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是次强拍:第四拍是弱拍(强、弱、次强、弱的过程);在打击的过程中,不管有过七星或没过七星,其节拍同样保持如上所说每小节有四拍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不管铛子或是大鱼,不允许出现少许与节拍不合的情况;若频频出现,则视为某师对节拍的掌握还是逊了点。  有鉴于此,为了使佛教传统文化之一的梵呗,得到少许的发扬光大,为了使佛教梵呗能给佛教的弘法工作带来方便,为了使佛教梵呗更具有欣赏价值、为世人所爱,给大众带来喜悦;要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梵呗正确唱诵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那必定是重要的。下面学人就将平时跟随诸师所学与自身所体会到的唱诵、学习梵呗的方法作一简要说明,以资参考:   (1)、白文梵唱原则(如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中白文):  1、熟读白文法:熟读或背诵要梵唱的白文,  2、理解文意法:以一定的佛学知识,去理解白文的意思;这样在唱诵过程中,才能以音声表达出佛教那种慈悲柔和宽广伟大的心声与性格来。  3、字正腔圆法:所唱的文句,咬字必须清晰,所发的声音应该有腔胡调;不可以含糊其词,起始不分。  4、听从指导法:在学习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要掌握基础声韵,在没有十分把握与熟悉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变腔;否则,所唱出来的音韵,还是自己以前的老套。如学书法,若不听老师的指导,不随顺字帖的一笔一画,竟管学的时间再长,结果,所写的还是我们以前丑字的翻版。不但没有进步,还锻就一身臭毛病。  5、长时练习法:只有经过长时的听闻、琢磨、练习,才能体会梵唱的停顿、起始、快慢、高低等原则。  (2)、赞偈学习方法:  1、熟背赞偈法:于学习之前将所要唱诵的赞偈词句背熟。  2、摄心听闻法:要认真听闻法师或是音带里的梵呗声韵,记住其唱诵停顿、高低起伏、起承转和等处;于不会唱诵之前,自己尽量不出声或是小声跟唱。  三、节拍点击法(此为传统学习梵呗时准确掌握节拍的重要方法)  (一)、在没过七星时,铛子大部份是两下,大鱼一下(左手当铛子,右手当大鱼);  1、左手打击一下铛子第一板,然后提手向胸前空点一拍;再以手打击一下铛子的第二板,再向胸前空点一拍,此即均匀完成铛子两板两眼的四拍打击过程(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或实击为板,虚点为眼);  2、右手打击一下木鱼的第一拍,然后提手均匀的向胸前(或胸前方)空点三下,此即完成木鱼一板三眼的四拍打击过程。  (二)、若过七星,打击铛子和大鱼的间隔虽然不远而紧挨着,但保持每小节四拍的原则依然不可改变的。  若要准确的掌握节拍,对此法时常的训练应属最为关键。  四、小鼓定板法:即均匀、缓缓地打击小鼓,其用意即使上‘节拍点击法’的手指能依此板眼和速度去点击。此小鼓即充当‘节拍器’的作用。在集体或个人学习时都应用此方法。  五、手指跟打法:在学习梵呗的过程中,最忌的是‘动口不动手’;所以于学习中,不但要口中‘念念’有词,而且手上要敲得‘笃笃’有声;这是快速掌握梵呗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咬字清晰法:唱诵梵呗时,咬字必须清楚,不可含糊不清。诵经礼忏亦复如是。  七、字韵不变法:于唱诵赞偈词句时,一定要拖原字的尾音,不可以在原字后面的拖音处加上‘a o e’等杂音次音。  八、唱腔自然法:维那于起‘南…无’‘卢…香’‘药师佛…’‘戒…定真香’等腔时,一般来说,要依照传统或有旋律地起腔原则而起腔;于起腔时,不可将某处拖地特别长,或到某处不拖而一带而过;若经常如是,应称此腔为“畸腔”――畸形之腔,这样的腔韵并不好听。于起腔时,不可起腔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走调,同时也唱不出悲悯、沉静的心情;过低声音难出或胸闷憋气;故应起‘中音’之腔,因起中音则:高音可降,低沉可就,又可唱出清净柔和、慈善优雅之妙韵。其它僧众,于唱腔或诵经时,同样要依照传统的唱念法而唱念,不可怪腔怪调,更不可抢板或拖板。  九、打击法器速度:对于悦众来说,其法器的“起落快慢”必须听从维那的暗示与指导:维那起长腔时,悦众于打击法器时,必须缓缓而有序的打击;若时间紧迫时,起快腔时,打击者应轻快的打击;一般来说,不要与维那的心思相违。  下面就以‘炉香赞’当中几段赞词为例子,就能更容易的了知上面所说的节拍、板眼与定板等问题。如图所示: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  ? ? ? ?O ? ? ? ?O ? ? ? ?O ? ? ? ?O ? ? ? ? ? ? ? ? ? ? ? ? ……  D
……  炉 …… 香
……  说明:  1、“1 2 3 4” 此数字是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未拖完节拍而提前打击法器,或已拖完节拍还没有及时的打击法器而设定一种方便的“数字口令”;也就是说,通过这样均匀的数“数字口令”,能够抑制 “抢板”与“拖板”的出现。  2、“? ? ? ? ? ” 此符号中黑点(? ? ? ?)是表示:用小鼓或引磬定板时的均匀“板点”;“
”这两坚是表示小节线,即每一小节中就有四拍。  3、“D
”:这是“铛、鱼”的板眼,为什么铛子“D
”两下(两拍)后面还各有一个空格?因为他们后面还各有一拍。为什么鱼“
”一下(一拍)后面还有三个空格呢?因为他后面还有三拍。  以上是没有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情况;下面说明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原则: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  ? ? ? ?O ? ? ? ?O ? ? ? ?O ? ? ? ?O ? ? ? ? ? ? ? ? ? ? ? ? ?…  D
-○ D D ◎ D ○ D D ○ D○ ―○ ―○…  诸佛 海会
随…  说明:  三角“
”是表示压馨,这压馨一下也是一拍;所以压馨不能提前也不能延迟,一定要与拍数相合。此过七星的板数、节奏、定板等都和上面没过七星的完全一样。不要以为,到过七星处其速度就要加快或者就要放慢等。  如上所示,未过七星与过七星之间,虽然板数的多少不同,但他们之间的节拍与速度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抢板或者拖板。一旦出现抢板或托板,就失去赞偈的微妙韵味与旋律了。若能掌握如上之节拍,不管我们唱的多慢,都不会感觉劳累或厌恶,因为拍拍相扣,节节不脱,那么,吸气与呼气也都自然畅通。对于如上所说赞等节拍能够把握的很好的话,至于观音偈、弥陀等偈节拍的掌握,那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就不加多说了。  此即传统学习呗赞方法与稍加点滴现代乐理常识的梵唱学习法,若能了解掌握赞偈的节拍,于唱诵时能够很快就进入均匀的节拍感觉中,所唱出来音韵肯定微妙动听,这种标准的唱诵,不管是僧或俗、信与不信大家都欢喜与好乐的,围观的信众也会久久不愿离去,许多社会人士都是在佛教梵呗微妙音韵的启发下而进入佛门的;   祖师大德都认为唱诵梵呗有许多功德U  (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  大多数人通过对赞呗唱诵,都会发现于赞叹三宝、歌颂佛德时,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以下几种心境:  1、悲愍代众生心,  2、景仰佛陀心  3、清净柔软心  4、止息散乱心  5、慈善和乐心  6、威仪端严心  7、好乐修学心  8、发大菩提心  这些心境的流露,我们还必须回归、依止佛陀的言教与对经典的学习实践佛法中来;或者说,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愿心;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美妙音韵中。所以学习梵呗的目的是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而更有愿心去学习、修持、弘扬佛法;通过对三宝的歌颂、赞叹,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同时必能感得以下几种殊胜果报:  1、相貌端严  2、声音美妙  3、语意易解  4、多人亲附  5、他人爱念  6、往生净土  7、成就菩提  由于梵呗是根源于庄严国土、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感情出发,于此梵呗声中,就有可能成为和平的呼声,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祝祷世界和平,祝福人民安乐的呼声。   有人提议,学习梵呗用乐谱法学习,虽然用此法或可学习,但乐谱本身毕竟是局定的,音韵若用乐谱写出来,其乐谱多而复杂,若依谱而学,我想比传统的学习方法会“失真、呆板”,同时,也唱不出佛法的心声。佛教有佛教“口传心授” 的‘特殊简易’学习方法,所唱出来的的音韵与依乐谱而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适当的参考一些乐理知识那是需要的。  理论与实际绝对有太大的差距,有心想学者,一定要亲自跟随会打节拍的法师实际的去锻练学习;若只是看看这些文字,是绝对的不够的。
后八篇文章
学佛网网站活动
猜您对以下文章也有兴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学瓦岗一炉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