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我们的论文题目大全居然一样

这是本科毕业时候的论文。可选导师不多,我幸运而又不幸地跟了梁晓声导师。说幸运,是因为可以跟这位作家多多接触,说不幸,是因为知道他不喜欢学生写五四到建国时期的文人,不是因为他不屑这些人,而是觉得写的太多太滥太容易抄袭。而七八十年代的作家如苏童、莫言之类的,又都是他的晚辈,他是真的不屑。建国到文革的作家作品,我又因为不喜欢而拒绝去懂,虽然我会唱几场样板戏吧。  想来想去,决定冒险写我最熟悉的武侠,写我最爱的熊哥。  现在回想,还是忍不住大笑三声!!!  人说要想论文通过,要么写导师喜欢的题目,要么写导师完全不懂得。我选的后一种。结果毕业前的日子我过得奇爽无比,每次导师辅导,都是我在给导师普及武侠小说,别人却只能挨训。到了答辩时,三个导师居然兴致勃勃从我的论文聊到了作协开会时见到金庸先生时候的一些轶事。  发正文前,要说明,因为毕业2年前的事情了,论文中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值得商榷,但我也不打算改了,赤裸裸的献给仗剑吧。  其实我发这个主要是希望,金迷和古迷能不能不吵了?我最好的朋友是金迷,我是熊哥花痴,为何我俩相处得那么好呢?      ——————————————————————    摘要:本文从古龙武侠小说成熟期的作品界定入手,着重分析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和一些著名外国作家对他的文风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讲述古龙对旧派武侠小说的改革对整个武侠小说历史的意义,并简略谈了对当下网络和出版业流行的武侠小说的重新定义。我认为,第一,古龙改革后所形成的新派武侠小说是整个武侠小说历史的尾声,在现代社会中武侠小说很难再有所超脱;第二,当下出版的武侠小说不具备武侠小说的侠客文化精神内核,而是一种全新的小说题材种类,它应该有自己的文学归类,而不必尴尬地留在武侠小说的范畴之内。  关键词:古龙
改革      第一部分:古龙成熟期作品的界定和主要特征。  古龙的武侠小说作品风格是在逐渐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的。古龙步入江湖,是为生活所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作家共同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我也相信有这种悲哀的人大概还不止我一个”解放战争后的台湾文坛不景气,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仍与大陆摩擦不断,普通民众则更加关心衣食住行等切身问题。古龙作为一个稍有名气的纯文学散文的自由撰稿人,生活来源成为问题,于是转行写作当时颇有读者市场的武侠小说。这造成了他早期的作品因袭模拟之痕迹严重的问题。但是由于古龙出色的文字驾驭和“编故事”的能力,加之50年代后旧派改良武侠小说浪潮先是在香港兴起,继而造成了台湾武侠小说狂热的市场,但是由于政治原因香港已经成熟的武侠作品无法进入台湾,故而台湾的市场只能靠本土作者来满足,使得他可以一部接一部地写下去,单单是出道的1960年这一年时间,便有了《苍穹神剑》、《月异星邪》、《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孤星传》等六部长篇,作品质量虽值得商榷,却着实震动了台湾文坛,也引起了当时武侠名家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的关注和扶持。  此后数年,古龙的文章声价日高,逐渐摆脱了生活困境,作家的责任心也日益强烈,他在自己作品的序言中发表了很多对武侠小说创作的独特看法,并在再版《大旗英雄传》前言中将自己的作品分为早、中、晚三期,这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的。而宁宗一、覃贤茂等武侠小说研究者则提出了四分法。宁宗一先生在《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作者编”中肯定了古龙小说“在金庸武侠小说之后,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广大的读者,成为和金庸、梁羽声鼎足而三的中国当代武侠小说三巨头”,“他的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大突破” 。罗立群在《江湖一怪侠——古龙全集序》中比较客观地将古龙的小说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并相应地介绍了早期的因袭练笔,中期的散文化、哲理化风格,晚期的粗制滥造和一些新尝试的失败等。曹正文先生也将古龙小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0年至1964年……情节落俗套,语言欠老练,明显有台湾其他武侠小说家的影子……第二个阶段从1965年至1968年,……这些武侠小说已显示了古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革新武侠小说的新技巧。……第三个阶段是1969年至1984年,……这时古龙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台湾文坛,其影响与声誉已在梁羽声之上,并以不可阻挡的气势直逼金庸。 ”覃贤茂在《古龙传》中则将其作品分为4个阶段 :试笔阶段(),成熟阶段(),辉煌阶段(),衰颓阶段()。  本文侧重于从作品文学风格和人物塑造手段——摒弃武侠小说传统的离奇情节和血腥杀戮,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即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所谓“性格小说”,来界定古龙成熟期的作品。  归类古龙所有大获成功,为他带来巨大声誉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集中在中短篇系列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萧十一郎系列”、“七种武器系列”、“陆小凤系列”和《欢乐英雄》、《大人物》、《天涯 明月 刀》、《三少爷的剑》、《九月鹰飞》等单篇作品。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无论主要抑或次要,都是有着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和辅助性的、偶尔闪现的性格的结合体,事实证实正是这偶尔闪现的“小侧面”使得人物更加丰满、真实,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主导性格,使其更具可信度。  例如,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配角郭嵩阳是一个传统大侠的形象,忠厚规矩得有些死板木讷,但是为了留住朋友李寻欢并替他去与人决战而装醉,却是突出整个人物的点睛之笔,正是这个与其一贯行事风格格格不入的做法,让这个人物活了起来,恰如《水浒传》中李逵使奸,不如此不足以表现其丰富的性格,人物就会流于平面化,公式化。另一个人物林诗音,展现在读者脑海中的形象一直是深爱李寻欢的温柔单纯的女性,两人之间没有任何秘密,但是在小说后尾,我们却和李寻欢一样惊奇地发现,她曾经偷偷藏起了李寻欢的武功秘籍,使得他多年后陷入险境,她这一举动,展现了人之丰富、复杂、人之所以为人。李寻欢在明白真相后的这段独白,甚至可以说是当时读者内心感受的写照,“甚至当他们分离时,在他心底深处,他还是认为只有他才能分享她的痛苦,她的欢乐,她的秘密,她的一切。他确信如此,直到现在……”。  在小说《萧十一郎》中,女主人公之一的沈璧君出身于武林世家,从小接受的是封闭式的封建淑女教育,“小的时候,她就常常坐在门口的石阶上,等待她终年游侠在外的父母回来,常常一等就是好几天,好几个月。等着看她父亲严肃  中带着慈爱的笑容,等着她母亲温柔的拥抱,亲切的爱抚……”,“早上,她很早就醒了,却要躺在床上等照顾她的奶妈叫她起来,带她去向她的祖母请安。请过安之后,她就要等到午饭时才能见到祖母,然后再等着晚饭,每天只有晚饭后那一两个时辰,才是她最快乐的时候,那时她的祖母会让她坐在脚下的小凳子上,说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给她听,告诉她一些沈家无敌金针的秘诀,有时还会剥一个枇杷、几瓣橘子喂到她嘴里,甚至还会让她摸模她那日渐稀疏的白发,满是皱纹的脸。”,成年后,她又遵从家族的安排嫁给了另一武林世家的公子,可以说过着平淡体面的生活,在别人眼中,她是个淑女典范,高贵优雅,永远不会高声讲话,永远不失风度。然而在与男主人公相处的过程中,她性格中火热的一面得到了激发,面对敌人时,“沈璧君的眼睛,比闪电还夺人的眼睛!火一般燃烧着的眼睛!沈璧君道:“滚!滚开!全部滚开!无论谁再敢走近一步,我就叫他后悔终生!”……沈璧君怒喝道:“闪开!你有多大的胆子,敢拦住我?””  在另一部小说《大地飞鹰》里,主人公小方本是个无牵无挂的浪子,但是在他的冷酷性格中也蕴藏着旖旎的诗人情怀,当他要与朋友反目成仇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内心活动的描写,“朋友变为仇敌,拥抱变为搏击,鲜血像金钵中的美酒般流出。奇怪的是,在这一瞬间小方所想的并不是这些,不是杀戮不是死亡不是毁灭。在这一瞬间,他忽然想到了他的故乡江南,宁静美丽的江南,杏花烟雨中的江南,柔橹声里多桥多水多愁的江南。”  小说《剑、花、烟雨、江南》中,女主人公纤纤本是个纯真善良,爱幻想爱浪漫的女孩子,然而在《友情》一章中,她为了找到生活的依靠,尤其是为了给未出世的孩子找到一个父亲,先后引诱了两个男人,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锦衣玉食,但是最后,她仍然抛弃一切,跟自己真正深爱的人浪迹天涯。这种人物性格的起伏变化,更能说明纤纤本是个纯真善良的爱情信仰者,其间物质化的转变只是人求生存的本能体现,最后她重新回到自己的本质轨道上来,人物单纯善良的主导性性格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凸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龙对人物性格塑造由着力突出某一方面特性逐渐发展为多重性格的刻画,从而增强了人物的饱满度。由此可判定,从1969年出版的《风云第一刀》到1984年最后遗作《猎鹰 赌局》的完成(其中由他人代笔的作品不计入)之间的作品即为本文所讨论的重点。其主要特征就是在小说叙述中插入写景抒情的段落,与人物所处情境和心理活动构成统一整体,同时,或通过人物之口,或通过隐含作者直接阐发对各种事物的评论,使小说充满哲理化的思辨色彩。    第二部分:古龙小说散文化风格形成的两个原因。  1、从古龙先生的生平与梦想寻找其散文情结的源头。  古龙少年时期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纯文学家,初入文坛是专事纯文学散文创作的自由撰稿人,获奖作品有《从北国到南国》 ,另外还有一些无题目的、类似于日本俳句的小诗,如《无题》,“我嗒嗒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可惜此类作品没有专著出版,仅见于古龙好友及其弟子的回忆录。  这种少年时代的梦想伴随着古龙写作的终生,并时时闪现在他的作品中。《多情剑客无情剑》开篇两句便是极为纯粹的写景抒情句子:“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做烘炉,熔万物为白银。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景物描写与内心感受的自然转和,可以窥见作者有着极为娴熟的散文写作经验。  在《陆小凤传奇》中,古龙也借盲侠花满楼的口,用抒情的排比句表达了对世界和生命的热爱:“你有没有听见过雪花飘落在屋顶上的声音?你能不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风中常常都带着那种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排比句在武侠小说中极少出现,尤其是在人物对话中,但是古龙笔下的人物常常都成为作者的传声筒,在特定的情境中说出类似的妙句美文。这种“希勒化”的笔法是古龙早年热爱散文并立志成为散文大家的理想的明显痕迹,也是他学习、接受西方文学的烙印。  在《绝代双骄》中,有一段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黄昏,山色已被染成深碧。雾渐渐落下山腰,穹苍灰黯,苍苍茫茫,笼罩着这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风吹草低,风中有羊嗥、牛啸、马嘶,混合成一种苍凉的声韵,然后,羊群、牛群、马群,排山倒海般合围而来。这是幅美丽而雄壮的图画!这是支哀婉而苍凉的恋歌。”雄壮的画面和音响,配合作者直抒胸臆的感叹,是典型的写景散文笔法。在古龙小说中,每到场景转换,总会出现类似的描写,甚至在人物的回忆、冥想中,也会有旖旎的风光描写。  2、从古龙先生的阅读爱好中寻找其散文情结的催化剂。  古龙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从台湾淡江英专(即淡  江大学前身)毕业(一说肄业)后曾短时期在驻台湾美军参谋机构任幕僚,相对于其他武侠小说作家,他更喜欢接触和阅读欧美作品,并对20世纪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青睐有加,从而影响了他日后的武侠小说作品从情节小说到性格小说的转变,也为他“求新求变”的武侠小说改革思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向。一般来说,古龙受到柴田炼三郎、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等的小说影响较多,古龙自己也说过“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中‘偷招’。 ”  古龙成名初期与一日本女性有长达4年的亲密交往,就是在这个时期对日本作家作品表现浓厚兴趣,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东瀛武士,并出现了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散文化行文特征,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最后一部小说。其中对古龙最具影响意义的作家要数柴田炼三郎 了。他1916年出生在日本冈山县,大学毕业于中国文学系。学生时代,即在《三田文学》发表小说,后来以武侠小说《赤色的人影》、《游太郎传奇》、《猿飞佐助》诸书引起文坛注目,1951年获得日本“直木文学奖”。柴田炼三郎擅长以推理和侦探手法渲染内容情节,着重悬疑的烘托和各色各样阴谋诡计的解谜与揭露来写小说。柴氏擅长以推理和侦探手法渲染内容情节,着重悬疑的拱托和各色各样阴谋诡计的解谜与揭露来写小说,如木偶师诱拐哑女情奔案、将军女儿装疯案、王府夺嫡战的“禁苑之怪”案、幕府黄金失窃案等。并且,他善于运用富于诗意的文笔,以一种故事场景不断交错、变换、跳跃,充满电影感和镜头感的剪接方式和抒情笔法行文,如《荒城浪人》、《眠狂四郎》、《秘剑血宴》、《孤剑奇异门》、《独步行》、《决斗者宫本武藏》……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场面设计精彩多变,对话幽默,有着奇妙格调和效果,常有意料之外的惊喜,故能深深吸引读者,令他们非要一口气从头看到尾方才罢休。最重要的,首创以西方推理小说形式混合侦探、破案、追杀、情孽等奇幻诡异情节来写武侠小说的毕竟是柴氏,古龙深受其“悬疑”和“诗意”特色的影响。古龙自《名剑风流》开始,即以悬念探案为故事脉络,后来运用得心应手的迷案、推理、层层剥茧等系列小说的写作方式,可说步柴田后尘而非独创。本文着重探讨关于“诗意”方面影响。  日本语言擅长利用双关语,喜欢幽默,这也正是古龙的强项,如在《流星•蝴蝶•剑》中,孟星魂与小蝶相遇时,二人那一连串的双关、慧黠、幽默的对话,以及《大人物》中一再被人引用的、杨凡与田思思之间的大段对话就是好例子。不少人看古龙小说,特别喜欢他笔下那些妙语如珠的精彩对话,这在柴氏的作品中,也是俯拾皆是。在柴田炼三郎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受过日本早期“软派文学”的影响。这从他文字的飘逸空灵,对世间万物常常触景伤情、发出物哀  的特点就可以看出来,这种笔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古龙那种细腻婉转、感伤缠绵而又充满幽默的特色;柴田的另一种独特手法,是喜用精炼短句,有时一两个字就占一行,简约如散文诗。最为人乐道的,是他文笔浪漫优美、充满画意诗情,例如这样的句子:“地上积着一层白雪,倒映着红花和服的倩影,艳丽少妇婀娜地踩着铺石走来。木棉树与昨天一样,飘散着花香……他那凄怆的孤影,长长地映在春雪点点的地面上。”而古龙亦有类似的优美句子,如“曙色巳临,晨雾浓得像老人嘴里喷出的烟。微风中传来泉水流动的声音,它那种活泼的生机亘古不变。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安静得就象是河岸边的泥。她穿着一件鲜红色的斗蓬,但脸色却苍白得可怕。她的眼睛明亮,纵然在薄雾中看来还是那么明亮,她走过来,凝视着他。鲜红的斗篷,如流水般地跳动,漆黑的头发在风中飞舞,明亮的眼睛中,带着种说不出的怜调和同情。她怜悯世人的愚昧,同情世人的无知。因为她,不是人,是神。她美丽得仿佛是自河水中升起的洛神。 ”可窥见二人共有的哀婉、幽玄、雅致的风格。除了诗情画意的文字和柴田炼三郎有相近之处,他那“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的情怀,亦契合了日本民族性那种幽寂如樱的“苦涩的美感”。  古龙作品中不同于以往小说的另一特色,便是往往借人物之口、或者直接由作者以第一人称抒发情感和人生感慨。这种倾向实际上来自于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浸润,它本身便已受到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淡化情节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同时坚守人道主义的底线。其中对古龙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美国作家海明威和英国作家毛姆。  二战后美国产生了所谓“迷惘的一代”,即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又找不到出路的作家。相应的文学作品有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和杰兹菲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最高成就作家,其作品特色便是:塑造了硬汉子人物形象,如圣地亚哥,乔丹,杰克;冰山风格。海明威认为好的作品应有简洁、含蓄的特色,犹如冰山仅仅露出海平面八分之一,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却又让读者强烈感受到大背景,追求意倒笔不到的境界,构成了作品的形式美,这与莱辛《拉奥孔》中关于诗画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古龙继承了这些特色,在他的成熟期小说作品中,没有任何一个主人公的“传记”,古龙往往把人物的过去和将来略去不谈,单独选取人物的某一阶段大书特书,同时借配角之口的三言两语,使读者强烈地感到主人公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在《风云第一刀》中,从主人公抛家出关十年之后重返故园写起,便是明显的冰山风格的体现。而硬汉子形象,从来就是古龙笔下不可或缺的主人公性格之一。《萧十一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萧十一郎也不知是不能闪避,还是不愿闪避,竟只是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眼着着刀锋刺入。刀锋冰冷。他几乎能感觉到冰冷的刀锋刺入他的皮肉.擦过他的肋骨,这一刀就像是刺进了他的心!他还是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整个人似已全都麻木。他目中并没有愤怒之意,却充满了悲伤,充满了痛苦。刀,还留在萧十一郎胸膛上。沈璧君咬了唆牙,拔出了刀。鲜血,箭一般射在她身上。萧十一郎全身的肌肉似已全都抽搐,但他还是动也不动。他目光中不仅充满了悲痛,也充满了绝望.”内心的痛苦已经远远超出肉体的痛苦,在其他小说中,这种以肉体的痛苦来缓解心理痛苦的人物形象层出不穷,《三少爷的剑》中一段叙述谢晓峰的伤势时这样写道,“夜已很深,睡在他旁边的老苗子已鼾声如雷,再过去那张床上的娃娃彷佛也已睡着。可是阿吉却一直睁着眼躺在床上,淌着冷汗。这并不是完全因为他心里的隐痛,他身上的刀伤也在发痛,痛得要命。挑粪绝不是份轻松的工作,他的刀伤一直都没有收口。他却连看都没有去看过,有时粪担挑在他肩上时,他甚至可以感觉到刀口又在崩裂,可是他一直都咬紧牙关挺了下去。肉体上的痛苦,他根本不在乎。只可惜他毕竟不是铁打的,今天下午,他已经发现有几处伤口已开始腐烂发臭。一躺上床,他就开始全身发冷,不停的流着冷汗,然后身子忽又变得火烫。每一处伤口里,都有火焰在燃烧着。他还想勉强控制着自己,勉强忍受,可是他的身子已痛苦而痉挛,只觉得整个人都往下沉,沉入无底的黑暗深渊。昏迷中他彷佛听见了他的朋友们正在惊呼,他已听不清了。远方彷佛也有个人在呼唤他,呼唤他的名字,那么轻柔,那么遥远。他却听得很清楚。一个落拓潦倒的年轻人,一个连泪都已流尽了的浪子,就像风中的落叶,水中的浮萍一样,连根都没有,难道远方还会有人在思念着他,关心着他?他既然能听得见那个人的呼唤,为什么还不回去,回到那个人的身边?他心里究竟有什么悲伤苦痛,不能向人诉说?”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关于人对动物的认识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想起有一回钓到了一对大马林鱼中的一条。雄鱼总是让雌的先吃,那条上了钩的正是雌鱼,它发了狂,惊慌失措而绝望地挣扎着,不久就筋疲力尽了,那条雄鱼始终待在它身边,在钓索下窜来窜去,陪着它在水面上一起打转。这雄鱼离钓索好近,老人生怕它会用它的尾巴把钓索割断,这尾巴象大镰刀般锋利,大小和形状都和大镰刀差不多。老人用鱼钩把雌鱼钩上来,用棍子揍它,握住了那边缘如沙纸似的轻剑般的长嘴,连连朝它头顶打去,直打得它的颜色变成和镜子背面的红色差不多,然后由孩子帮忙,把它拖上船去,这当儿,雄鱼一直待在船舷边。跟着,当老人忙着解下钓索、拿起鱼叉的时候,雄鱼在船边高高地跳到空中,看看雌鱼在哪里,然后掉下去,钻进深水里,它那淡紫色的翅膀,实在正是它的胸鳍,大大地张开来,于是它身上所有的淡紫色的宽条纹都露出来了。它是美丽的,老人想起,而它始终待在那儿不走。它们这情景是我看到的最伤心的了,老人想。”文字中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古龙的《萧十一郎》中一段关于狼的认识,几乎就是这种人道主义的发展,“萧十一郎道:“就因为它们比人能忍受孤独,所以它们也比人忠实。”沈璧君道:“忠实?”用“忠实”两字来形容狼,她实在闻所末闻。萧十一郎道:“只有狼才是世上最忠实的配偶,一夫一妻,活着时从不分离,公狼若死了,母狼宁可孤独至死,也不会另寻伴侣,母狼若死了,公狼也绝不会另结新欢。”他目中又露出那种尖锐的讥诮之意,道:“但人呢?世上有几个忠于自己妻子的丈夫7抛弃发妻的比比皆是,有了三妻四妾,还沽沽自喜,认为自己了不起。女人固然好些,但也好不了多少,因而出现一个能为丈夫守节的寡妇,就要大肆宣扬,却不知每条母狼都有资格立个贞节牌坊的.”沈璧君不说话了。萧十一郎又道:“世上最亲密的,莫过于夫妻,若对自己的配偶都不忠实,对别人更不必说了,你说狼是不是比人忠实得多?”沈璧君又沉默了很久,忽然道:“但狼有时会吃狼的。”萧十一郎道:“人呢?人难道就不吃人么?”他冷冷接着道:“何况,狼只在饥饿难耐,万不得已时,才会吃自己的同类,但人吃得很饱时,也会自相残杀。”沈璧君叹了口气,道:“你对狼的确知道得很多,但对人却知道得太少了。”萧十一郎道:“哦?”沈璧君道:“人也有忠实的,也有可爱的,而且善良的人永远比恶人多,只要你去接近他们,就会发现每个人  都有他可爱的一面,并非像你想象中那么可恶。”萧十一郎也不说话了。”所不同的是,海明威只是基于人道主义对动物表示了同情与尊敬,古龙却由此生发出了对人的批判,然而最后又能借女主人公的结论使整篇议论充满了乐观积极的意义。    第三部分:古龙对武侠小说的改革之于整个武侠小说历史的意义。  1、中国的侠、西方的骑士和日本武士的创作比较。  西方的中世纪盛行的骑士文学是建立在真实存在的骑士阶层之上的,12至14世纪流传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较著名的有《亚瑟王与圆桌骑士》,都是根据一定的真实事件创作,其中《破晓歌》是由骑士本人创作,未经过文人加工的。它们直接为后来的文艺复兴作了准备。  日本武士也是真实存在的特殊社会阶层,相对于骑士为实现个人荣誉、为心爱的贵妇人而战的信念,他们更强调忠诚和牺牲精神。虽然没有武士为自己著书立说,但是文人墨客却喜欢根据他们的传说和自己的构想创作出一部部文学作品,如东瀛武侠名家吉川英治、小山胜清、柴田炼三郎、司马辽太郎、丹下佐膳、村上元三、池波正太郎等,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了解日本文化和民族历史的辅助工具之一。  而中国的侠客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甚至是虚幻的概念。自古诗人就有“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的秉性。若说“吹箫”更侧重于抒发悲士不遇的情怀的话,那么“说剑”则是夫子言志之文了。从《庄子 说剑篇》“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的治国论,到李白的《侠客行》,杜甫的《剑器行》,多以剑侠论国事,陈述自己的治国理想。这种层次的说剑寄托着文人立功社稷,名垂青史,造福百姓的几乎不切实际的愿望,是高贵而富于浪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唐传奇的《虬髯客传》、《聂隐娘传》、《昆仑奴传》、《红线传》、《无双传》,则是文人发泄对社会的愤恨和在对底层人民呼唤正义的迎合中虚构出来。无疑后一种才是新派武侠小说的源流所在。在这里,“说剑”是抒情而显英雄本色、武林豪气,正可以一扫书卷酸腐之气;“说剑”又是书生的一种过瘾手段,也可以称之为文人情结的一种解放。无论哪一种,所说的剑侠都是作者凭空虚构的,中国历史上勉强被称之为侠客的荆轲、专诸等人,与武侠小说中所塑造的侠  客也相去甚远。所以中国的侠客,是文人的一个虚幻的精神信仰,由他衍生出来的武侠文学所承载的精神寄托反而比它本身更真实,这是它与骑士文学、武士文学最大的不同。  2、中国民众对武侠小说的接受心理。  武侠小说的主要受众是普通大众,尘世生活的卑微繁琐,凡人内心渴望呼吸到英雄饮血般的壮怀激烈的气息,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作者的当哭长歌,而且还成为世俗平民和群众的代言人,它为我们道出了自由的呼喊,解放的期盼,正义的不可侵犯。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们可以体验到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可以满足自己的英雄情结,可以挽回那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落拓失意的惆怅。  而作为武侠小说精神的核心代表——侠客,人民基于两种心理而需要他。其一,是侠客们衣食无忧,侠客可以凭借高超的武艺获取生活来源。其二,是侠客们快意恩仇,侠客可以凭借高超的武艺惩治贪官污吏,击杀恶霸豪强。也即,活得轻松、自由,这是封建时代所有受压迫人民的最高理想,也是现实中很难实现的理想,所以人民需要武侠小说给予精神上的抚慰。  3、现代社会的成熟是武侠小说衰落的必然。  唐传奇是武侠小说的开端,之后的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发展成熟阶段,从清末到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则是武侠小说的高峰和衰退阶段。武侠小说在唐代出现不是偶然的,唐代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大城市的出现为这种文学类型准备了读者,也就是市民阶层。同时,勾栏瓦肆也为官场失意的文人提供了栖身之所。作者和读者的成熟,迎来了武侠小说的诞生。  文学既然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那么武侠小说无疑也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然而在现代社会,现代化武器的诞生、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各种执法机构的设立,社会生活像机械生产一般被井然有序地控制着,个人失去了使用暴力的意义和权利。也即,文学四要素之一的“世界”改变了。现实社会的这种转变,使得人们的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变化,犹如火药的发明将西方的骑士阶层炸得片甲不留一样。首先,人们不再推崇冷兵器时代劫富济贫的侠义行为,而提倡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努力来改变生活,“输血”不如“造血”。其次,侠客们最令人艳羡的绝世武功——无论是真实存在的中华武术,还是小说中虚构的神功绝招,都无法与现代化武器及侦探手段抗衡。于是人们便不再期望英雄侠客来主持公道,而更期望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维持机构,如公检法机关等,同时也更信任法律和法治。  现代法治社会愈成熟,暴力行为便愈会减少,随着社会的发展,暴力机关都会随之消失。所以,侠客们在封建时代的生活和行为逻辑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规范要求,他们便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和认同感,武侠小说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文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曾经在自己的时代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但是也都无可避免地被时代所抛弃,这是文学发展所必需的阵痛。武侠小说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4、古龙对武侠小说革新的意义。  古龙显然看到了传统武侠小说的这一发展桎梏,于是他改革了武侠小说。不再写传统意义上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倾全力抒写忧郁孤独、充满思辨色彩的精神浪子;不再使用文言语气行文,改用现代白话文,甚至使用在古代不可能出现的词句;不再单纯地叙述故事,穿插大量的情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等。  但是,他所能改革的仅仅是塑造人物的手法和行文风格,并混合了现代哲学思想和散文的议论功能,这只是迎合了现代读者的口味,并不能为传统的侠文化增加新的内涵,于是也就不能使武侠小说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广泛的读者群。也就是说,武侠小说的精神内核并没有任何变动,也正是因为如此,古龙的作品无论怎么变,都还是武侠小说,只不过多了一个“新派”的名号。古龙的改革,虽然使武侠小说获得了一次回光返照,但是其总体发展轨迹仍然是衰落的。这亦可从古龙成名后的模仿者身上看出。古龙成名后,其文风影响了整个台湾武侠小说界甚至散文界。突出的例子有台湾作家云中岳推出同样的中短篇系列《恶江湖》,大陆作家残墨推出的《血溅鸳鸯帐》等作品,此君虽有大陆金庸之称,但作品风格实似古龙。可惜并无一人得到古龙十分之一的赞誉,这些作家其他的不模仿古龙的武侠小说,也没有获得成功,其原因就在于武侠小说从本质上已经失去了读者。  当下网络上流传和出版的中短篇武侠小说,实际上已经不是武侠小说。因为这些作品已经失去“侠”的精神内涵,而仅仅是承袭了古龙式的叙述方法,杂糅言情、玄疑和推理于其中,甚至混合了部分的神话传说,包括西方的吸血鬼、僵尸传说等等,成为一种“泛武侠”的小说。这些作品写的不是侠,却使用着侠的套路,传统的武侠小说读者不认同它,不读武侠小说的读者又因其“侠”的外衣而不愿接近它,使得它的处境十分尴尬。我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而并不需要把它纳入武侠小说的名下,因为它并不具备“侠”的精神内核,而是重在表现现代人的爱情信仰和精神苦闷,甚至写到了侠客之间的同性恋,如沈樱樱的《血娃娃》系列。即使用现代社会替换掉古代背景和江湖仇杀,也不影响它的内容和思想表达,所以它不属于也不应该属于武侠小说。  所以,古龙对武侠小说的改革,是武侠小说最后的嬗变,是整个传统武侠小说华丽的落幕,激昂的哀歌。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宁宗一《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天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第708页。  
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304页。  
覃贤茂《古龙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1页。  
古龙《从南国到北国》,分两期发表于《晨光》(台北)杂志,1956年。  
古龙《关于武侠》,载于《天涯 明月 刀》,台北:汉麟出版社,1973年,第1页。  
参阅冯湘湘《古龙和柴田炼三郎》,温哥华:《新移民视点——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2月,第59页。  
古龙《流星 蝴蝶 剑》,台北:春秋出版社,1970年,第209页。    参考文献:  陈墨《武侠五大家品赏》,天津:风云时代出版社,2001年。  林保淳编《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6年。  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杜,1990年。  宁宗一编《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天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覃贤茂《古龙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叶洪生、林保淳《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台北: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冯湘湘《古龙和柴田炼三郎》,温哥华:《新移民视点——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2月。    
  掰论文的时候很想买林保淳编《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看定价,死了心了……
  有意思
  鼓励下,以示对后辈的关怀。
  中国小说也就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鬼怪、世情四大类,现在的网络小说,还是偏向神魔鬼怪的多,只是借用了“武侠”惯性的名头而已,俗称“玄幻奇幻魔幻修真仙侠”更靠谱些。    题材划分在读者看来很无趣,在评论者看来却是基础。    龙哥算是哀歌,不知道温仔算不算闹剧?
  说个题外话。    自看过宁宗一教授为《历代笔记概述》写的序,我就有了一个毛病:看到该教授的大名,就条件反射地寻找病句,值得欣慰的是,他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成为和金庸、梁羽声鼎足而三的中国当代武侠小说三巨头”。。。。    唉,无语啊无语。    中国武侠小说的评价权就掌握在这等人手里,而武侠小说竟然能达到现在的水平,奇迹啊。
  病句?
  病句也得引用啊,这是论文,拿去交差骗毕业证的。2天成稿,一次通过,对自己的效率很满意,同时鄙视下发学位证的地方。
  看帖增长见识
  金庸写的小说,古龙写的是情。何必纠缠来去缘由胜负
  作者:桃花君 回复日期: 20:03:22 
    金庸写的小说,古龙写的是情。何必纠缠来去缘由胜负    =======================================================  其实我一直刻意回避这个问题,我自己写的文字里并没把他俩比来比去,看论文题目就可以看出我不是要拿金庸跟古龙比,只是单纯说古龙而已。  你看的是引用吧……
  MM写得不错,有几个思路蛮好的,都集中在第三部分了。比如“中国的侠、西方的骑士和日本武士的创作比较”,但是这个题目太大了,都可以独立成文了。俺们熊哥同时深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渐染,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那是相~~当的明显啊,比如楚留香系列。MM在文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比较文学的视角吧?    此外,俺对“中国民众对武侠小说的接受心理”有不同意见,但是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大家看法不同实属正常。同意“现代社会的成熟是武侠小说衰落的必然”这一说法,但是对原因则不敢苟同。非常赞同MM说的“当下网络上流传和出版的中短篇武侠小说,实际上已经不是武侠小说”。    最后,恕我直言,MM在“古龙对武侠小说革新的意义”这个部分写得不太到位,难道MM不记得俺们熊哥一直在努力提高武侠小说的品位了么?难道忘记了熊哥在武侠文学化进程中所作的努力了吗?我觉得究其本质还是MM对熊哥作品的解读不够深入——其实从上文MM对熊哥作品的分析中就发现MM的薄弱了,引用太多,分析往往浅尝辄止。熊哥成熟期的作品那可是了不得的杰作啊,你怎么就这么轻轻划过了捏?捶胸顿足啊。。。。话说回来,好在MM的导师对古龙的了解不多,不然还真不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啊。    另,MM分析了“古龙小说散文化风格形成的两个原因”颇有些意思,但是光从生平和梦想以及阅读爱好来解读明显太浅了,而且这个散文化的说法很空泛,如果是针对情节的散文化,《天涯》就是一个超级经典的例子,而且从这个例子当中MM完全可以开掘得更深入。我想MM说的散文化可能更多的是针对熊哥的语言风格吧?其实,熊哥的语言不仅有散文化的倾向,同时还可以读出诗歌的影响以及戏剧化的倾向。    以上纯属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只为与MM共勉兼共鸣,希望MM别介意。      PS:看到“金庸写的小说,古龙写的是情”这种昏话真想拍,不过既然MM说了要和谐那就算了,我忍!幸好我身边没有这种金迷。        
  to:丹心寸意    我的导师岂止不了解古龙,他压根不知道这么个人,也从未看过武侠。  这个论文嘛,其实很水,因为只花了两三天时间写,嘿嘿现在看来有些话说的确实挺雷的。你说的意见也很好,只是我再没心情写论文了,除非哪天想不开再去读个硕士。  说到比较文学,我只看过一本北大出的教科书,而且给我们上课那教授教学水平实在很菜,即使他研究水平或许高,所以实在不敢深谈,这也是好多分析都浅尝辄止的原因。  其实看我对他的称呼就知道我没深入研究过古龙的作品,我只觉得,一读他的文字,好像就爱上这个男人,他的作品倒是其次了。  呃,想吐的到北京来领塑料袋哈!  
  我只想说——好长……    
  古龙大师,要顶
  为什么顶这帖子的人这么少啊,难道天涯只有骂贴能流行。
  这篇论文貌似着重从语言风格上分析先生的作品。窃以为先生的语言是容易模仿的,但是其语言风格和武侠小说的融合,以及所抒发出的意境内涵是难以逾越的。这也是先生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之一吧。楼主哪天想不开了想读研了,希望毕业论文继续写写先生:)~~
  本人也正为毕业论文发愁,不知道写啥好,  要是文学专业也好,写写武侠啥的还能扯扯,  奈何专业不符,哎,悔不当初。。
  写得很好,不顶不行~
  作者:ruosun 回复日期: 12:25:20 
    为什么顶这帖子的人这么少啊,难道天涯只有骂贴能流行。  ======================================================  因为太长了呀,呵呵。
  不错不错!
  不怎么看古龙,不过帮楼主顶一个。
  记号。
  睡前一顶。手机党真苦。
  因为古龙就没有人顶,你看金庸小说里随便一个人物甚至武功都会被人拿来开帖而且都是长篇。楼猪你选错论文题目了,如果把古龙改成金庸你再看看人气
  作者:华年不可思 回复日期: 00:20:14 
    睡前一顶。手机党真苦。  ===================================  谢顶……靠,这词儿有歧义        作者:zuorenyaoshan 回复日期: 16:40:05 
    因为古龙就没有人顶,你看金庸小说里随便一个人物甚至武功都会被人拿来开帖而且都是长篇。楼猪你选错论文题目了,如果把古龙改成金庸你再看看人气  ======================================  其实已经出乎我意料了,这么久了还有人顶。但是但是,对金庸,只有敬仰,实在无爱。对熊哥么,一分敬仰,两分佩服,七分爱。  无爱不写文,这是我的臭毛病。  
  可以!对古龙作品分析浅了
  呵呵原来毕业论文也可以这么短啊!好像正文里面与“论古龙小说成熟期的散文化特征及其意义”这个题目相关的东西不多,惜哉!
  作者:合欢教主 回复日期: 17:21:05 
    作者:华年不可思 回复日期: 00:20:14        睡前一顶。手机党真苦。    ===================================    谢顶……靠,这词儿有歧义  ————————————————哈哈,不CJ了不是。我很喜欢看古龙的,差不多每年都会重新温习一遍,虽然对你说的某些部分不是很一致,但是求同存异嘛,都是爱古龙的撒。
  什么时候技击小说改称武侠小说的?
  告别仪式  把我所有的帖都顶上来一次
  不错的论文主题啊  
  收藏了。
  《大地飞鹰》里,主人公小方本是个无牵无挂的浪子,但是在他的冷酷性格中也蕴藏着旖旎的诗人情怀,当他要与朋友反目成仇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内心活动的描写,“朋友变为仇敌,拥抱变为搏击,鲜血像金钵中的美酒般流出。奇怪的是,在这一瞬间小方所想的并不是这些,不是杀戮不是死亡不是毁灭。在这一瞬间,他忽然想到了他的故乡江南,宁静美丽的江南,杏花烟雨中的江南,柔橹声里多桥多水多愁的江南。”  
  呵呵,顶一个
  支持楼主
  顶完再看。梁大师居然是教主的指导老师,羡慕啊
  武侠小说确实写到尽头了,也确实是因为读者群发生了大变化。  不过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写神魔鬼怪都成为一种趋势。写小说要是不掺一点神魔鬼怪,好像还真拿不出手。比如《权力之歌--冰与火的游戏》,本身写历史就有非常好的功力,但是却一定要加入魔幻色彩。  我觉得读者群发生大变化是客观的,但武侠小说体裁限制才是内因。加入神魔鬼怪后,想象的维度就得到了极大扩展。魔幻类小说,不仅人物可以构思,整个世界观也可以构思,使得小说情节与思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容纳空间,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获得了极大的自由。魔幻类小说,应该是未来的一种趋势,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是有待发掘的金矿。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