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穹顶之下下嗅觉不灵领导是谁人

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穹顶之下雾霾中央 空气类App备受关注
穹顶之下 雾霾中央 空气类App备受关注Yesky天极新闻 16:51
  “雾霾”这个近些年才出现的词语,早已是全民关注焦点;公益App污染地图、空气质量指数(PM2.5)等带有空气质量查询功能的App也一直是天气类APP排行榜中的常客。
  2月28日,前央视女记者柴静独立制作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播出,再次引爆了人们对雾霾的广泛关注,相关话题一夜之间变为微博、热门;空气质量类相关App的曝光和下载量更是一夜暴涨,雄踞热门排行榜前列;这类App媒体的营销价值也更加突出,成为品牌广告主们在移动端广告投放的新焦点。
  静静的传播红利 空气类App前景广阔
  很少有人会想到,雾霾现象会被一个央视前女记者自费拍摄成纪录并引起了广泛传播,但事实就是如此。移动互联网是草根时代,不论是谁,只要新闻有价值,在恰当的时间曝光,有效的传播渠道,就会成为热点。
  《穹顶之下》无疑满足这2个条件。截止目前,其全网播放次数已超3亿次,这还不包括各类新闻、微信、微博的各种二次传播。指数显示,”雾霾+空气类App”自2月27日起一周内热度暴涨4倍多,并且每一次对”柴静”、”穹顶之下”的搜索,等同于对相关空气类App直接或间接的曝光。
  而另一项数据指出:“柴静”和”穹顶之下”的热度从3月1日起就开始缓慢回落,但”雾霾+空气类App”的热度仍在持续上升,这也就意味着《穹顶之下》的曝光效应正迅速转移向移动互联网相关的App媒体。纪录片中提到的污染地图在几天时间内即成为苹果免费榜单第一位。
  或许柴静和《穹顶之下》会随着时间被大众慢慢淡忘,但其更重要的作用则是为全民普及了对雾霾和环保概念的认知,从另一个层面上,也增加了用户对“空气类APP”的使用粘着度。
  防雾霾相关的热门App:
  空气类App受热捧 媒体传播价值凸显
  ”空气质量指数查询”的使用场景正成为智能用户的日常习惯。据”空气污染监测和查询APP数据报告”显示:2月28日起,空气质量监测类APP的搜索下载量瞬间爆表,较平常增长了10至15倍。
  毫无疑问,随着空气质量App 下载火爆,带动广告曝光量的猛增,也使其营销价值不可估量。据空气质量指数(PM2.5)独家广告代理多盟透露,由于大众对雾霾的关注,带动PM2.5上的广告点击量迅速攀升,奔驰CLS和东风标致在PM2.5的广告效果更在短短几天内增加了数倍之多。
  而业内也十分看好空气类App的投放前景,早在《穹顶之下》视频火爆之前,敏锐的营销嗅觉让空气质量App进入了众多一线品牌广告主的视线。例如耐克、迪奥、奔驰等大品牌早就开始了在PM2.5进行媒体投放。
  根据空气质量的差别,耐克在空气质量指数(PM2.5)上的广告投放,品牌标识会显示不同的Nike+户外运动指数标志:空气污染指数低于100会显示健康绿色的品牌标示标识,意味着空气质量佳,耐克建议用户进行适宜的户外运动,而污染指数高于100则显示为黄色。图标颜色的差异让用户对户外运动的适宜度一目了然,也传递了耐克所倡导的健康运动精神,更让品牌广告更加贴近用户。此外,广告在细节上做得更加人性化,例如提供对应的运动建议,如Nike+Running户外运动或Nike+ Training Club室内训练程序。
  耐克在空气质量指数(PM2.5)上的创意广告投放
  指数低于100绿色图示:适宜户外运动
  指数高于100黄色图示:不适宜户外运动
  而迪奥品牌红色一号,则针对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受众人群和使用场景,主推其抵御城市污染的清肌排浊产品功能,使其产品卖点和媒体特点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耐克、迪奥、奔驰等案例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品牌营销更加软性,更加巧妙、更加人性化。在追求海量曝光的前提下,也兼顾了用户的愉快体验以及实用性。不可否认,他们已经走在了品牌广告主的前列。
  正如美国互联网营销专家Chuck Brymer所形容的那样:“过去我们到达一个消费者的目的是把品牌的故事告诉他,而现在我们到达一个消费者,是为了让他再把这个故事告诉别人。”而品牌广告主对移动App媒体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小规模试水到如今的大规模投放。最终转变他们看法的,还是移动互联网对用户时间的快速侵占。
  而相比传统媒体,移动广告无论从曝光量、还是从精准度都不逊色于传统媒体,
  更重要的是,相比传统广告,移动广告成本更低,方式更加灵活。而许多更具实用性的媒体,以PM2.5的火爆为代表,其营销前景及价值正在被快速验证。
(作者:网络责任编辑:ep)
欢迎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扫一扫!奖品周周抽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家电整机数码企业级
document.write("");&>&&>& > 正文
《穹顶之下》——荆轲剌秦的又一版本
作者:老蜗牛
发布时间: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历史事件有时竟惊人的相似。
  公园前227年,荆轲为化解秦国对燕国的威胁,前往秦国剌杀秦王。为获秦王信任,他取了秦王仇家樊於期的头颅,带上燕国最肥沃土地督亢(今河北涿县一带)的地图前往秦国。秦王面前,荆轲将地图慢慢展开,最后露出了藏于其中的匕首,剌秦不果,却留下了&图穷匕首现&的历史典故。
  如今,&图穷匕首现&的另一翻版于2015年春天重新现身了,那就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女士声称个人耗资百万出炉的节目&&《穹顶之下》。
  说实话,刚开始看这个节目,还感觉挺对味口,对柴静女士赞赏有加,认为她有社会责任感,不愧曾经央视著名主持人的身份。节目从自己女儿刚出生便诊断为良性肿瘤,从而引发自己对环境,对雾霾的关注,并声称&这是我与雾霾之间的一场私人恩怨&,颇有唐吉柯德只身与风车决斗的英雄气概,令俺非常感动。此节目也的确拨动了观众的神经,煽动了观众的情感,试问天下父母,谁没有儿女?谁没有爱子之心?谁没有舔犊之情?谁愿意让环境污染伤害他们幼小的生命?但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沿伸和展开,剑指雾霾的同时,却将环境污染的板子打在了国企身上,一是认为燃油和天燃气迟迟不能取代燃煤的原因是&两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垄断经营的结果,二是油品质量达不到欧美标准,也是因为&两桶油&垄断标准制订的结果,剑指能源体系改革。而开出的药方竟然是打破垄断,将能源市场彻底放开,将&两桶油&彻底分解,全部交给市场,说白了就是交给私人和外资,为能源私有化摇旗呐喊,为私人资本和外资吞噬最后一块国企蛋糕加温预热,终于&图穷匕首现&矣。为此,让俺不得不对此片的目的和动机产生怀疑。
  军事计谋上有一种战术叫&诱敌深入&,即故意释放烟幕误导对手,最后将对手诱进事先设置好的陷阱;有一种谋略,即用99%的真话掩盖1%的假话,诱人误入歧途,最后得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穹顶之下》玩的正是这个套路,先用刚出生的女儿患病引发观众的同情,再以观众深恶痛绝的环境污染煽动受众的情绪,挑起观众的愤慨,然后将一切恶名栽赃在国企头上,以垄断经营为借口,将能源领域最后仅存的国企引进私有化陷阱,以配合当前举步维艰的&混改&,得到其彻底私有化的目标。但&穹片&却故意忽略了一个真相,那就是PM2.5(即环境污染)究竟是国企造成的还是私企造成的?
  众所周知,转型接轨以前,我国基本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俺幼儿时候(即上世纪50年代),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肉是香的,晚上是能&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的&&。其实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早就注意到了西方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恶果,周恩来总理就曾经说过,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重复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俺上小学时,《自然》课老师也讲过,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家对财富的疯狂追逐,导致环境严重污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计划经济道路,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的恶果,此言至今仍让俺记忆犹新。
  但不幸的是自步入转型接轨以来,国企解体,职工下岗,私有化浪潮卷土重来,私企数量如雨后春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国民经济体系中,私企已占80%以上,仅存为数不多的大型国企也多以&股份制改革&的名义,被境内外资本参股稀释,成为了&混血儿&、&杂种&,真正意义上的国企已几乎不复存在。
  众所周知,制假造假的多为私企;往地下偷排污水的也多为私企;不经环保部门检查验收就匆匆投产的也多为私企;不愿花钱购置环保设备的也多为私企;购了环保设备而不运行的也多是私企(因为设备一运行就会产生费用,就会压低利润);&穹片&中抢走环保执法人员证件,嚷嚷&你有义务,你有义务没这个权力&的也是私企;当年发生油品泄漏事故造成渤海大面积污染的也是私企,而且是美国鼎鼎大名的康菲公司。此外,往食品里掺杂苏丹红、吊白块、瘦肉精、三聚氰氨、地沟油的仍多为私企;过量施撒农药,造成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的也往往是私企&&。为了利润,他们可以不顾一切,正如片中所描述的&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再则,&穹片&中报道的钢铁企业也多是私企,而且多到了&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已经到了你取缔不了的程度&。这些私企的产生,完全符合&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论,也完全符合&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同时也符合新自由主义&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因此大规模污染早就是&铁板上的钉钉&&在所难免&,不过发生时间的早迟罢了。但让人感到诡异的是,替它们背黑锅、背骂名的却是国企,如此张冠李戴,岂不滑天下之大稽乎?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的环境污染正是随私有化浪潮开始而起步的,而且是与私有制企业的增长和发展同步攀升的。&穹片&也承认&当世界各国都在减少能源的使用量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迫切地需要一种巨大的能量让自己起飞&,恰好应证了俺老汉以上的观点。但&穹片&却故意回避了&改革开放&正是私有化萌芽、起步、发展、壮大这个事实,将环境污染的罪名一个劲儿地往国企身上栽赃,往国企脸上抹黑,似乎不将&两桶油&彻底私有化誓不罢休,这就不得不让人对此片的动机产生怀疑。试想,即便将&两桶油&彻底民营化,让私人或外资来经营,暂且抛开政治上的风险不谈,仅此就能唤醒资本家的良知、消除环境污染么?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说不定会更加严重。
  &穹片&例举了两个西方国家治理污染作为参照,一个是日英国伦敦的大雾霾,一个是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前者发生了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雾霾,白天能见度低得惊人,甚至低头看不见自己的脚。行人上街必须戴口罩,交警必须站在大灯下指挥交通,以防止被车辆伤害,热恋中的情人接吻时也不敢取下口罩,市民连呼吸都感到困难,老、弱、病、残者死亡人数达12000人,救护车甚至需要有人在前面举着火把照明才能行驶,可见污染严重到了何种程度;后者则于某年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烟雾事件。但遗憾的是&穹片&隐匿了这两个地方大规模污染形成的原因,只报道了他们治理的结果。以老夫拙见,这两个国家均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两个城市均是工业高度集中,私人资本和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城市,正是由于资本对利润的贪婪与不计后果的疯狂追逐,才是形成大规模污染的根本原因,资本在其中扮演着罪魁祸首的角色。
  俺一朋友,儿子在英国剑桥,最近夫妻二人去英国探亲,回来后感叹曰,那里天天艳阳高照,蓝天白云,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感觉甚是良好。而这正是英国政府采取强有力行政手段竭制资本恣意扩张的结果,洛杉矶也不例外。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环境污染是市场经济下资本对利润的贪婪造成的,治理污染则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如果按&穹片&的药方,政府不插手,&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放任资本在市场经济中恣意妄为,这样就能消除雾霾,消除污染,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西方国家治理环境污染,除技术提升外还有另一个绝招,那就是资本输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引进外资&正好给了西方资本一条出路。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指出,西方国家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其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剥削中国的劳工,污染中国的环境,可谓振聋发聩,让人警觉。聪明的国家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为己所用,比如日本。只有傻瓜才以引进资本为荣,让国外资本家来掠夺自己的资源,剥削自己的劳工,污染自己的环境。而反观我们的官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沾沾自喜于又引进了多少外资,创造了多少&鸡的屁&。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商品遍布世界各地,一些傻帽不远万里跑到日本抢购的智能马桶,正是中国杭州所产,在倭人的掩口耻笑中,不自觉地扮演了人肉搬运工的角色,丢尽了国人脸面。中国正在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和微弱的环境承载能力为世界提供大量生活日用品,这算是&国际主义精神&还是&傻瓜弱智&?
  中国要想跳出环境污染的蕃篱,要么向西方列强那样对外扩张,向境外输出高污染企业,掠夺境外资源,剥削境外劳工,污染外面的环境;要么回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道路上来,消灭私人资本的贪婪,重走集体化道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可以说,&穹片&在这个问题上完全处错了药方,非但不能治病救人,反会贻害无穷矣。
  其实俺对&两桶油&并不感冒,因为本人就是&两桶油&当年&减员增效&下岗失业的牺牲品。现在国企的所有弊端,恰恰是市场经济下推行私有化管理模式(厂长经理负责制)的结果,不但剥夺了职工的主人公身份,而且为官老爷铺陈了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腐败温床。但腐败的并不只是能源系统,自私有化改革以来,哪一个系统干净?房地产难道没有腐败?金融系统难道没有腐败?传媒系统难道没有腐败?政府官员难道没有腐败?就连军队都产生了腐败,还有谁能独善其身?以垄断和腐败之名欲置&两桶油&于死地,以能源系统改革为借口,将最后仅存的国企全部彻底私有化,岂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乎?因此,我的处方与&穹片&相反,不是&把成品油市场干脆彻底放开&,&大家都可以挣钱&,从肉体上消灭它,而是要让它回归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回归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理念。如此,由谁来主导制定石油标准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需要提高标准时,国家一个行政命令就解决了。
  最后,俺想和柴静女士再唠叨几句。我支持你反对雾霾,支持你反对环境污染,但不赞成你下的处方。你曾经是一位知名的媒体人,你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你的表演也非常精湛,得到了煽情的效果,这些大家有目共睹。为了这个节目,你费了不少心血,动用了不少人脉,花了不少银子,这都是我们这些屁民级别的小人物所望尘莫及的。如果该片不包裹那一把剌向国企的匕首,不包藏剑指能源改革、解体国企、全面私有化的阴谋,则无疑是一部绝佳的公益宣传片,你会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赞赏和尊重,但不幸的是事与愿违。俺老汉愿意往好的方面想,希望是有人利用了你不太成熟的世界观和不太敏感的政治嗅觉,将你当枪使。当你在前台起劲地表演时,后面站台的家伙正偷着乐呢。
  另外,与你相比,俺虽然是一个穷光蛋(当年的下岗职工),但仍对你女儿出生即患上肿瘤表示同情。不过据网友批露,你女儿是在美国出生的,按照美国法律,凡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都属于美国公民,拥有天然的美国国藉,那么你就是一位美国孩子的母亲了,恭喜你。但你的孩子患上肿瘤,是否因为祖国空气污染所致,结论恐怕还不太严谨。如果你女儿的肿瘤真是因空气污染所致,那么俺老汉表示万分同情,愿与你一道谴责制造雾霾的罪魁祸首,这个罪魁祸首就是私有制下资本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包括你片中所展露的一切现象均出于此。但据相关报道,北京每年新生婴儿12&&13万,其中儿童肿瘤发病率不足万分之一,何况胎儿乎?你关注雾霾和环境污染是好事,但不能以此作为煽情的道具欺骗观众。另有网友批露,你生孩子时已是37岁,属于高龄产妇,据说你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熬夜等,仅抽烟吸进肺部的PM2.5就远高于北京的雾霾,而且有更具毒性,不知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否也是造成胎儿畸形的原因,望你保重身体,好自为之。
  写于日。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理工男看《穹顶之下》
​这几天朋友圈里忽然被柴静的《穹顶之下》给引爆了,看着满屏的关于雾霾、关于柴静的讨论,我的脑海里也进出了不少想法,很想系统地总结归纳一下,却不知从何说起。直到看到某篇评论里提到了一个词,tradeoff,一下子让我脑洞大开。是的,这个自从离开IC设计行业以后许久不见的亲切词汇,正是我想要说的!正是我一直隐隐觉得柴静的片子里所缺少的、却不知如何描述的东西!
记得当年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这门课时,标叔在第一节课就告诉我们,芯片设计一定要有tradeoff的思想。IC工程师们总是希望设计出来的芯片能够具有更高的速度、更小的面积和更低的功耗。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这只是美丽的梦想。因为面积,速度和功耗这三个指标通常会相互制约:为了实现更低的功耗,常常会致速度不得不变慢;而当我们想要提高速度的时候,却会引起面积的不断增大。所以实际中,我们只能按照tradeoff也就是“权衡折衷”的设计原则,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来选择和优化三个指标中的某一个或两个,而牺牲或部分牺牲其它指标。比如手机芯片,重点考虑面积和功耗,速度相对慢点没关系。而PC的CPU芯片,功耗不是大问题,重点是速度。总而言之,所有指标都完美的芯片是不存在的。
而当我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开始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后,我愈发地感觉到,tradeoff给不仅仅只是一种芯片设计理念,它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和一种社会生态。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必然会失去另一部分东西。人这一生,就是在工作、家庭和生活,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之间不断地取舍块择的过程。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觉得人生这么累?就是因为这样的取舍块择,往往都是两难的利益交织,所以我们才迷悄、纠结、痛苦。同样的,每一个公司在做决策,每一个政府在处理公共问题时,也是这样一个利害权衡的博弈过程。而这样的博弈,往往会异常的艰难复杂。就像我现在所在的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就是一个和各个部门反复博弈、不断tradeoff的迭代过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保养老,农林水利,住房保障,哪个项目不重要?哪项支出不急迫?如果你不进行tradeoff,就那么点钱,你分给谁好呢?到最后,只会变成谁也不重要,谁也不急迫。
治理雾霾,或者说环境保护,同样是这样一个问题。不少专家都有这样的感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其实是政治和经济问题。因为它牵涉到太多的利益纷争,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和诉求,影响到太多人的公平与正义,远不是振臂一呼就能解决的。而柴静这个片子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我承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完美的presentation,包装精美,叙述生动,采访老到,数据丰富。最重要的是,将煽情的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但是跳出感情叙事的框架,当我们理性地分析柴静试图给出的solution时,我只能说,它是令人失望的。在她自己的女儿为引子,将雾霾这一问题惊心动魄也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事实上关于雾霾大家其实早已看在眼中),我以为她在会从一个资深新闻记者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反映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们,围绕环保的诉求和博弈,但是她没有,她只是站在一个中产阶级精英的角度,将治理雾霾描述成了一个“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的道德选择,变成了质问我们想不想、有没有勇气去做的判断题,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取舍,回避了为什么治理雾霾这么难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片中,当柴静让人动容地说到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日子,因为雾霾,她只能无奈地将女儿像个囚犯一样地关在家里的时候。我其实想说,既然已经悲惨到这个程度,既然如此看重女儿的呼吸,那为什么不能逃离北京,带着女儿去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呢?云南,贵州,青海,西藏,偌大一个中国,没有雾霾的地方不可能找不到吧?为什么还要让女儿继续遭受着雾霾的茶毒而坚守在北京呢?柴静当然不会告诉我们,因为她舍不得北京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商业资源,更放弃不了在北京的事业和发展。这,正是她在雾霾、女儿的健康和自己的其它利益之间做出的tradeoff。她认为相比于已经获得和未来将要获得的好处来说,和女儿一起留在北京忍受雾霾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但是柴静巧妙地隐藏了这一点,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受害者,一个女儿还没出世就患上肿瘤的悲惨母亲(她巧妙的叙述方式让人很难不把她女儿的肿瘤和雾霾联系在一起),一个在雾霾面前无能为力但是偏要去撼动风车的斗士。
或许有人已经急不可待的跳起来要指责我了,你以为像你说的那么容易吗?让一个在北京有家有业的人背井离乡去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新开始人生你知道有多困难吗?是的,我承认,这不容易。但是问题是,当柴静义正辞严地指出,山西那些落后的煤窑,河北那些无序的钢厂,他们要关闭,他们要被新的更环保的行业所替代时,柴静可曾去采访过那些煤窑和钢厂里的工人,问问他们的想法,问问他们容不容易?问问他们为什么要冒着肺癌的危险去赚那一点可怜的辛苦钱?问问他们为了北京人民和他自己能呼吸上干净的空气,现在要关掉工厂让他重新去找工作他同不同意?柴静去了云贵青藏,只要有台电脑,她可以继续做自由撰稿人,做独立评论人,而这些工人们,一旦失去了现在的饭碗,他们又能做什么?新的就业机会真的那么轻而易举地就能产生吗?君不见那么多地方的腾笼换鸟尝试,笼子是腾空了,可是鸟在哪里?柴静没有看到或者视而不见,在中国,除了白领精英以外,还有更广阔的一个底层阶级,他们可能真不像你们那么在乎空气质量。在雾霾和收入之间,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收入。
事实上,中国是如此多元化的一个国家,北上广这些倾举国之力打造的大城市已经飞奔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白领精英们不仅仅满足衣食无忧,车房齐全,更希望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在那些四线五线城市,还有很多农民和工人,他们依然在为生计而奔波,他们心甘情愿地出卖健康来换取金钱。柴静感概“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可是对于他们而言,手中的钞票确实远比清新的空气重要啊。在北京上海纷纷将钢铁、化工这些高污染产业迁出的时候,你可知道,很多地方政府正像迎接宝贝一样抢着接盘,因为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发展机会,可以解决就业,提高收入,带动相关产业。许多人可能会惊讶地说,怎么可能呢,怎么会这样愚昧的人们,会有这么短视的政府呢?他们应该只是不知道污染会带来的危害吧。是啊,就像有人说的,你整天考虑的是买什么包包,给孩子海淘哪个国家的奶粉,休假去哪个海岛醉空气。在这样巨大的生活差异下,你当然看不到这个社会还有如此巨大的这样的群体。当然,这部片子也不希望你看到。所以在片子中,这个群体被完全忽略了。
如果有人说我搬出底层人群来,是和柴静一样,靠煽情博同情。那么,我就将视角抬高一点,让我们的讨论更加高大上一些吧。看看当年垂际气候大会上我们是怎么反击列西方强在环保问题上对我们的施压的:我们排放多污染重是因为我们还在发展中阶段,你们曾经比我们污染还严重呢;我们是世界工厂我们那么多工业很多都是最终产品廉价出口给你们了,我们要减少排放,你们就会涨物价;虽然我们总量大,但是我们人均低啊!阿阿,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回国内,将西方列强换成北上广,将我国的角色换成河北、山西。或者将西方列强换成白领精英,将我国的角色换成底层工人。你们是不是觉得这台词毫无违和感?
所以,我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需要的,根本不是对治理雾霾进行道德上的拷问,而是如何去算其中的政治和经济账,去平衡其中方方面面的利益。治理雾霾是需要成本的,也是会获得回报的。那么,这个成本要谁来出,而获得这个回报的人们,又是不是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来回馈?柴静站在北京人民的角度,当然恨不得河北的钢厂和山西的煤窑都关停。但是你去问问河北和山西人民,他们又是否愿意这么做?北京获取的资源和利益已经够多了,凭什么让我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只为你能呼吸上干净的空气?而反过来,如果让每个北京人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去补偿河北山西的失业工人,来换取北京天空的APEC蓝,又有几个会毫不犹豫地点头?站在柴静的角度,她当然希望油品标准越高越好,控制越严越好,哪怕因此带来的成本上升和油价上涨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她不会告诉我们,这一点油价的上涨,可能对于很多运输户和整个物流行业,就是无法承受之重。而当这个成本最终转嫁到终端消费者身上,带来物价的连锁上涨,消费者坑参骂娘怨政府时,是否会想到,这正是你们为自己的环保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站在柴静的角度,她不遗余力地为片中提到的“自然之友”组织点赞,但是她不会告诉我们,这个组织在宣传环保的同时,同样大力反对核电水电风电火电,反对水坝,反对光伏,反对化工,基本上现代工业的成果他们都反对,那么你又是否愿意年享受这这样纯粹的环保的同时,回到乌漆抹黑的家中,过着除了创造人类没有其它娱乐活动的生活?
很多事情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北京人民并没有到了因为雾霾就活不下去的地步,而河北山西人民也并不是关了钢厂煤窑就只能饿着等死。我们所要做的,正是通过tradeoff,找到那个最优解。或者退而言之,次优解。再不行,只要不是最坏解也行啊。而事实上,关于雾霜、关于环保的利益博弈远比这些要来得复杂激烈,这一点,水木和知乎上都有很多专业的评论。但是在柴静的片子里,我没有看到她朝这个半点的分析和努力。她给出的结论和观点指向性非常强,以她的媒体素养和嗅觉,这其实是不应该的,所以才让她背上了那么多的质疑和旨责,才让人怀疑在她背后是否有更强大的力量在推动。在毫不留情地敲打片中出现的唯一个负面部门中石化时,柴静坚定地认为,只要打破“三桶油”的垄断,引入私有化的竞争,石油行业就能自己进行创新,提高品质,减少成本。我们不去猜测这是不是适应当下形势的又一盘“大棋”,但柴静根本就忘记了,片头她所反对的煤炭行业,正好是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呀,为什么质量越来越差,反而不见创新呢。柴静也没有看到,食品行业竞争更充分,私有化也更厉害呀,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照样是群魔乱舞乱象丛生呢?
柴静同样反复地渲染环保部门的弱势,强调应该给环保部门扩权,但作为体制内生存过这么多年的人,她应该清楚地知道,环保部门权再大,能大得过地方政府吗?如果不解决地方利益的冲突,不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环保部门即使有尚方宝剑,他砍得下去吗?片中国一的柴油车贴国四的环保标,难道是环保部门没权的问题?这环保标难道不是年检时你环保部门发出的吗,因为没权就可以降只眼闭只眼?退一步,有了权地方政府也支持,就一定能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一公平和正义吗?柴静在演讲中提到了她楼下的那个肉饼店,在她向环保部门投诉加装了过滤器以后,大家相逢一笑皆大欢喜。可是现实真的有这么美好吗?我们设想一下,一个烧着劣质黑炭冒着滚滚浓烟的烧烤滩,城管部门为了市容市貌,冒着人人喊打的风险取缔他,换来的是一片谴责声,谴责他们的暴政,谴责他们缺乏同青心,谴责他们剥夺底层人民的生存权。那么当这个执法部门换成环保局,当执法理由变成了环保,同样的取缔,为什么正义的角色就会发生反转呢?也许你会说,这当然不一样,市容市貌跟我没直接关系,我眼不见为净,实在看见了忍忍也没哈。但他污染空气了就对我有影响了,我逃不掉了。是啊,当影响到你的利益时,你就会暂且抛下你的同情心,将底层人民的生存权放在一边,做出自己的tradeoff,坚定地站在环保局一边。可是,当这个烧烤摊主的tradeoff和你的tradeoff产生冲突的时候,社会和政府又该如何来协调你们?
柴静片子中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刻,柴静说她有一辆车,但是除了老人孩子,机场医院,平时基本不开。柴静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虽然很轻,但是言辞间隐约流露着一种骄傲感。我承认,这样力所能及的环保付出是值得称赞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哪怕你平时不开,这种你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开上自己车的自由在北京已经是一项既得利益了。我有一个同学,他们夫妻俩在北京摇号三年了,却始终没能摇到号买一辆车。半夜小孩生病只能在路边心急如焚地打的,去个机场只能大包小包地倒地铁大巴。至少对于他们而言,拥有一辆车的渴望要远大于这辆车可能对环保造成危害给他们带来的担忧。但我绝不认为,他们在环保上的道德水准就因此比柴静低。凭什么他们要为北京的环保来付出这个代价呢?凭什么限购政策之前的车主们可以一边享受着有车的便利一边毫无愧疾地给大气带来污染,而他们却要一边承受没车的不便一边呼吸着难闻的尾气呢?凭什么那么多政府部门、央企国企的车有增无减不受影响,而普通老百姓能买个车还要谢天谢地谢菩萨呢?如果让柴静将她那辆车的指标让给我同学,他同样可以保证除了老人孩子,机场医院,平时基本不开,可是你觉得柴静会愿意吗?或者全北京的人,不管有车没车,全部重新摇号,摇到了才能开,这样更能促进环保,我同学肯定拍手称快,可是你问问那些老车主,他们有可能答应吗?
柴静在片中同样提到了,没有城市化,她现在可能只能在山西的小村庄里做个会计,是城市化让她能够站在演讲台上,向我们惊慨而陈雾霾的危害。可是现在,如果因为环保,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一步步从严加紧对外来人口的控制,很多像当年柴静那样的年轻人,可能再没有她当年那样的机会,进入北京、上海这样资源高度倾斜、机会高度集中的城市,寻找自己的一席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你觉得这对后来的年轻人又是公平的吗?如果让柴静这样已经成了北京既得利益者的人们,为了环保,为了公平,腾出位置,给那些怀着打拼梦的年轻人,又有几个人会同意?当然,我前面种种这样简单的换位思考有野蛮的道德绑架之嫌。但是我要说的是,每一个跟环保相关的政策和决定,都会让一部分人受益大于受损,而另一部分人受损大于受益。一个简单的车辆限购政策,都会在北京有车和没车的人群中掀起截然不同的反响和评价,更何况其它影响更大的环保政策?如何权衡这些损益,如何尽量照顾到所有人群的利益,如何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公平正义之间进行tradeoff,寻找最优解,才是环保面临的真正难题和核心工作。
看到这,我想很多人可能会质问我,你说了这么多,能为环保解决些什么吗?柴静的片子不管专不专业,不管有没有夹带其它的利益诉求,至少她让这么多人意识到了雾霾的危害,让这么多人为环保而感动,这就已经够了。你们从片子中看到了这个,看到了那个,我只看到雾霾(其实只要不是膳子,大家都能看到雾霾)。OK,如果你是属于这么多人其中的一员,那么我承认,柴静和她的这个片子给你、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正能量。但是,我认为你更应该反省,为什么之前电视新闻里那么连篇累牍的报道,那么多专家的分析解读,那么多人的抱怨吐槽,都没让你意识到雾霾的危害,为什么铺天盖地那么多“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宣传,都没让你意识到环保的重要。而柴静这样一个无比煽情的演讲就让你醒酶灌顶如梦初醒呢?我认为你更应该想想自己的社会参与度、公众责任感和独立判断力是不是出了一点问题?
不要说我对柴静的演讲太苛刻,要求太高。爱之深责之切,十八年前我每晚守着电台听了大半年柴静主持的“夜色温柔”节目时,估计看这篇文章的大部分朋友还不知她是何许人。那时的我可能还是个文艺少年,但是作为一个“一入交大深似海,从此文艺是路人”的理工男,作为一个被理工科机械思维毒害太深的前码农,我现在对在公共问题上采用煽情这种方式抱有本能的警觉。因为在强烈感情的掩盖会让你很难去理清中的逻辑脉络和背后的利益诉求。当然,我不是说煽情不好。比如你现在让我从兜里掏一百元给你,我肯定不干。但是如果你抱着一只小强的尸体,悲痛欲绝地喊道,“小强!小强你怎么了小强?小强,你不能死啊!我和你相依为命。。。。。。”,我可能就会心生侧隐,将这一百元捐给你。这也是为什么各类培训机构、传销组织,各个销售中介都深谙此道的原因,只有通过煽情,让你处于一种感动、激动和冲动的情绪之下,他们才可能实现他们各自的目的。所以,我也友情提醒那些看完柴静的片子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朋友们,当你的感动劲过后,当环保大潮来临,如果你所处的行业正好是被清理被调整的范围,如果你正好属于不被北上广欢迎的人群、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只能无奈迁徙,如果你所在的城也开始限购限行你再也没法任性地随意开车和出行,如果为了呼吸干净空气政府需要向你征收环境保护税,如果因为环保的成本油价开始上涨物价开始上涨,你还能保持着这份感动,义无反顾毫无抱怨地做出自己tradeoff,为了环保果断牺牲自己的这些利益。那么,柴静的这个片子才算发挥了作用,你的感动也才有价值。否则,就象柴在片中所说的那样,你的感动只是虚胖而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静 穹顶之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