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读后感怎么写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怎么写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格式99488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4:16:2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格式99488.DOC
官方公共微信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小学生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实践研究报告
长沙市教科院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生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实践研究报告
高新博才寄宿小学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刘江虹。主要研究人员:吴沙、黎爱民、彭晓明、周敏、周辉、赵韧、彭智、蔡毅、黎娟、谭稚雄、郑红。
[摘要]&本课题根据当前小学生歌唱学习现状,结合我校寄宿制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旨在通过在小学校园开展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歌唱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与歌唱能力以及歌唱信心;培养学生的歌曲欣赏水平与歌曲创编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课题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引导全校学生主动参与歌唱活动实践中。通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音乐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发展,深化了素质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课外歌唱活动&&多元化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而其中的歌唱活动诉诸听觉,却直达心灵,给人带来温馨、愉悦的精神享受,给予人无穷的力量和生活的情趣。生活里少了歌声,也就少了很多的美。校园应该是诞生歌声与美的地方。但是,当今社会,走进校园,不难发现一个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校园里缺少歌声,特别是缺少活泼生动、催人积极向上、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歌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1.1&儿童歌曲传唱受局限
&&&&歌唱活动是最能表达儿童欢快心情的实践活动,是听觉和动作训练的结合,从而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和谐。从目前国内外歌唱教学的研究成果来看,提高儿童歌唱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很多,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促进儿童保持愉悦歌唱状态的环境主要停留在课堂上。一旦走出音乐课堂,学生便很少哼唱在课堂中学到的那些内容清新、旋律优美的歌曲。即使即兴唱歌,哼唱的也是一些流行歌曲。这说明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音乐爱好方面,还很少通过开辟课堂教学之外的渠道,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
1.1.2&&儿童歌曲地位被冲击
课程改革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教师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依据歌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借助经典儿童歌曲歌词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以及注重启发儿童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这一系列优势,甄选一批适合学生的经典儿童歌曲,开展丰富多彩的歌唱实践活动。可是,现在流行歌曲良莠不齐又无孔不入,以及灰色童谣大肆盛行,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究其原因就是儿童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流行歌曲乘虚而入填补了这个空缺。
&&&&走进校园,询问学生最喜欢唱的歌曲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第一反应说出的歌名基本上是流行歌曲,而不是学校音乐课堂所学的歌曲。然而流行歌曲的创作基本是面向成人的,其歌词虽然通俗却属于成人话语,有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晦涩难懂,格调不高,趣味低下,属于“灰色歌谣”,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对社会上的许多事物还缺乏分辨能力,经常哼唱这样的歌曲,容易削弱学生的精神与意志,影响学生品性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应有的纯真。与此同时,流行歌曲其音域、气息、顿逗远远超过孩子身心的承受能力,严重的还会对儿童的声带造成伤害。面对流行歌曲无孔不入的趋势,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与接受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歌曲,激发他们演唱儿童歌曲的热情,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与创造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1.1.3&&快乐童年要演唱健康歌曲
人类的健康有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大家都非常的了解,指的就是人体各个器官或机体的健康。而心理健康虽然不像生理健康那么直观,但它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生理健康。它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喜欢音乐、喜欢唱歌的人,一般都情绪开朗,活泼乐观,积极向上,其言行举止也落落大方、文明高雅。由此可见,音乐对培养人的良好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人的文明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童年时代,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美好的情操,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让孩子的童年时代飘满歌声,享受歌曲带来的情趣与美好,不但会使孩子感觉生活的快乐,还会使孩子性情开朗,积极向上。因此,学校鼓励学生经常演唱健康歌曲,让歌曲成为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大有益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考虑到在学校广开渠道,拓展时间与空间,广泛地开展课间歌唱活动,很有必要。与此同时,从我校实际的校情来看,我们认为,学校开展课外歌唱活动,具备可行性。
首先,开展课外歌唱活动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求。我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每天的学习节奏也相当紧张,如何调剂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步调,感受在校寄宿生活的乐趣,是我校一直关注的问题。学校办校十二年来,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如组建篮球俱乐部,少年科学院、嫩芽儿文学社、民乐队、合唱队等,但是针对全体学生,以歌唱的途径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却还没有考虑。唱歌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一项课外活动,如果在校园内蓬勃地开展课间教唱活动,这不但会给学生的寄宿生活带来乐趣,还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及美的感受。
其次,我校具备进行课外教唱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所谓硬件条件是指我校拥有民乐室、电钢琴室等音乐专用教室,还拥有月亮船电视台、多媒体教室、大礼堂、“三位一体”校园网络系统,这些设备与场所,为开展课间教唱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所谓软件条件是指我校有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他们都是音乐专业出身,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在上教研课及指导学生参赛方面均获得区级以上奖励。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校园开展各种形式不一的音乐活动的经验。这些经验为开展课歌外唱活动奠定了实践基础。
基于此,我校音乐组提出了“小学生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实践研究”课题。
1&&课外歌唱活动
&&&&课外歌唱活动是指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参与歌唱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与歌唱能力以及歌唱信心,培养学生的歌曲欣赏水平与歌曲创编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歌唱实践活动。
1.2.2&&多元化
多元化的简要定义是,“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在工作场所里,人们通常倾向于将多元化联想到容易识别的特性,在一个专业环境里保持多元化意味着更多。它可以应用到教育、思维方式、婚姻状况领域和几乎任何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辨认的差异。
该课题主要指在小学生歌唱活动中,歌唱活动主题多元化;歌唱学习途径多元化;歌唱展现方式多元化;歌唱活动评价多元化。
歌唱活动主题多元化――指课外歌唱的主题根据学生年龄、音质差别以及兴趣不同,来甄选歌唱活动资源,构建多维立体歌唱资源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
歌唱学习途径多元化――指通过午间教唱、课间歌曲放送、音乐铃声、自主学唱等这样几个途径把歌曲资源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让歌曲资源内化成学生自有的歌唱能力。
歌唱展现方式多元化――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创造学生多元歌唱活动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反复练习、展示歌唱实践活动学习的成果,为学生的深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歌唱活动评价多元化――采取平时考查与期终考评相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同时结合歌唱兴趣、歌唱容量、歌唱水平三项指标对学生课外歌唱活动情况进行多元化检测。
2.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认为:人应该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所谓“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项素质的协调均衡发展。所谓“完整”是指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以及身心的和谐健康。音乐素质是人的诸项素质中的一种,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激发孩子对儿童歌曲的热爱,鼓励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歌唱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孩子对音乐的领悟力和感受力,不但能够解放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陶冶孩子的品格与情操,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
2.2&&杜威民主教育理论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作为教育的拓荒者,提倡教育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他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儿童为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所谓“做中学”,其实质就是提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课外歌唱活动就是课余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多渠道进行课间歌唱活动,鼓励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积极健康的歌,用自己独特的歌唱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生活与生命的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评价能力、音乐创新意识与创作能
2.3&&身心和谐发展学说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只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才能取得
最佳的教学效果。什么是儿童歌曲教学中最符合孩子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呢?我们认为,基于孩子活泼好奇好动、喜欢表现自我的天性,在常规的儿童歌曲课堂教学之外,开展具有普及性、趣味性、创新性的“我口唱我心”的课间歌唱活动,十分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鉴赏、想象与创造等能力。
2.4&&音乐教育新课程教学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
生特点,划分学段,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课间歌唱活动正是重视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出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歌唱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趣。
我们的研究基于的理论假设是:通过在小学校园开展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将激发学生参与歌唱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与歌唱能力以及歌唱信心;培养学生的歌曲欣赏水平与歌曲创编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具体研究目标是:
&&&&1、激发学生参与歌唱实践活动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与歌唱能力以及歌唱信心;
3、培养学生的歌曲欣赏水平与歌曲创编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1、歌唱活动主题多元化研究;
2、歌唱学习途径多元化研究;
3、歌唱展现方式多元化研究;
4、歌唱活动评价多元化研究
5&&研究方法
&&&&高新博才寄宿小学全体学生
5.2&&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为辅,从多维度来拓展课外歌唱活动内容,开展以体验性、参与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校园儿童歌曲欣赏、创作、实践活动。
5.3&&研究原则
方向性原则:在活动中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歌唱内容、实施途径,这是开展课外歌唱活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保证。
&&&&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各种教育内容,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达到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发展性原则:在进行课外歌唱活动时,应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基本的教育形式,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形式,重视学生的体验、探究、合作、创造。
该课题实验周期为4年(2007年3月~2012年1月)。
6.1.1&&实验准备阶段(2007年3月到9月)&&&&&
(1)投资6万元改进学校的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音响等硬件设施,为学生搭建施展的舞台;
(2)加强培训与宣传,形成音乐教师策划实施,其他教师理解支持的富有情趣的儿童歌唱环境,让学生、教师感受歌唱的魅力;
(3)分析学校现行状况,找到课题最佳切入点;
(4)在讨论中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对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制定研究计划;
(5)编制课题研究问卷,并进行课题实验前测,收集数据。
6.1.2&&实验实施阶段(2007年9月到2011年7月)
(1)2007年9月~2009年7月,编写教材,建立评价体系,开展研究活动。
(2)2009年7月~2009年9月,反思课题开展情况,调整思路,为进一步有效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3)2009年9月~2011年2月,反思过后的再实践。
6.1.3&&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1)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对课题进行总结交流,整理课题的各种资料,编辑成册。
&&&&(3)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6.2&&具体实施情况(2007年9月到2011年7月)&
6.2.1&&课题研究初步开展阶段(2007年9月~2009年7月)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6.2.1.1&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编写《博才之声》校本教材,探讨歌唱活动主题多元化。
我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爱为主题甄选一批适合小学生传唱的教材之外的歌曲,每个年级均分成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尊师、爱友四个板块,如:《春天在哪里》《做跨世纪的新一代》《蜗牛与黄鹂鸟》等,共计200余首。我们通过各条歌唱途径指导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孩子们不再仅仅热衷于表现流行歌曲中爱情主题那种撕心裂肺、矫揉造作、郁郁寡欢,而是更多的用自己纯真的童声,阳光朝气地表达对世界丰富的爱。
6.2.1.2&&搭建“罗盘式”课外歌唱立体空间,探讨歌唱学习途径多元化。
专家指出,在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时,每天应让孩子重复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一般重复3~4回,大部分孩子都能记住了。但由于孩子开始遗忘很快,尤其在短时间内遗忘很多,以后逐渐减少,所以重复练习要采取“先密后疏”的原则,这样就可避免遗忘。&我们试图借助音乐的这一特性,寓歌唱于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歌唱训练,从而促进孩子演唱兴趣的提升,演唱水平的提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寄宿制学生的作息时间规律,在校园内大力开展像午间(雨天)教唱、儿童经典欣赏、观看音乐电影、校园音乐铃声、校园点歌等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儿童歌曲欣赏、歌唱实践活动,充实学生课余时间,增强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体验,激发孩子参与音乐欣赏、歌唱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罗盘式”课外歌唱立体空间图
6.2.1.3&&建立“圆锥式”&歌唱个性化展示平台,探讨歌唱活动展现方式多元化。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潜能得以发挥的平台,让他们从小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也是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也是创新潜能开发的前提。在学校,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不要只放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运用以活动为载体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全体参与。并根据各自能力,让人人均有展示的机会。为此我们在儿童歌曲教唱、欣赏的基础上,还提供让学生人人参与的班级演唱会、年级学科活动、校园艺术节等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创造潜能。
&&&&&同时,组建校园合唱团、独唱团,班级的独唱团、小组合唱团,确定训练计划,固定训练时间,让团队的文化与成果辐射到每一个教学班,从而带动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儿童歌曲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
“圆锥式”歌唱展示平台
6.2.1.4&&初步探讨歌唱活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制定。
任何一个课题的开展都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建立,学生收到的效果如何,成长得怎样,都要通过评价的手段来体现,我们根据在前期编制的《博才之声》为蓝本,采取平时考查与期终考评相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相结合的评定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映、参与态度、合作交流以及感悟、鉴赏、表现、创造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
6.2.1.5&&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指导。
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征订教学刊物,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良好习惯;支持教师外出从师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开展特色活动,比如基本功比赛、教师赛课等为教师搭建实践平台,通过专家讲学、反思案例、集体备课、骨干引领等形式更新教师理念,促进教师的合作交流,让教师对校本课题研究有感性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本课题研究强调教师的知识储备和音乐素质,重视引导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从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将通过教师的成长档案(教师的个人阶段性发展计划、总结性反思记录、活动方案、教学活动记录、个人实绩)、学校考评指标自评、互评等方式对教师在本课题研究的发展进行评价。
6.2.2&&课题研究反思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我们设计安排了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但收效仍然不够显著,主要表现在:
&&&&1、校园中歌唱的氛围依然不是很浓。每周二午间教唱的歌曲因为缺少练唱、复习的机会,达到会唱的歌曲仍然很少。课外歌唱实践活动须构建科学的小学生音乐素养评价体系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并用来分析学生歌唱活动的进步与不足的原因。
&&&&2、为了不增加其他学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负担,音乐实践活动仅由音乐教师来实施推动,未能取得其他老师的支持,家长的参与度也不够,因而校园歌唱氛围不够浓厚。再则,学生歌唱的内容以爱为主题,显得范围较窄,不能充分满足学生歌唱的需求,不能较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歌唱兴趣,因此对歌唱活动教材的编制要有新的思考。
&&&&3、我们的课题虽然研究的是课外歌唱实践活动,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不能丢的,同时我们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学习是课外学习活动的基础,把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歌唱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主渠道,而课外学习活动则是课内学习的拓展、延伸,注重提供给学生更多鉴赏、运用、表现、创造的机会,促进学生实现个性的社会化发展。
●知识技能训练与素养提升的关系
依据课标适当渗透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歌曲对学生的情感触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尖子生与全体学生的关系
要做到既让尖子生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培养,又能顾及到全体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培养特长生这一形式的带动下,我们还把重点放在课堂内外,更多关注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4、歌唱活动多元评价体系不完善。我们所设定的学生歌唱评价体系,没有体现我们学校课题的特点,就是把一些平常的元素叠加,自评、他评、师评、家长评等,很难真的检测到课题要达到的目的,这一部分也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关键点。
6.2.3&&课题研究再实践阶段(2009年9月~2011年2月)
6.2.3.1&&甄选多元化歌唱主题作品,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在前一阶段的实践后,课题组成员意识到结合每月节日文化,挖掘其内涵,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甄选歌曲,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歌唱需求,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主题单元确立为三月“春天的交响曲”、四月“闪闪的红星”、五月“感恩的心”、六月“童心是小鸟”、九月“金色的秋天”、十月“我和我的祖国”、十一月“四季童趣”、十二月“快乐的节日”。在每一主题单元的歌曲甄选中我们还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曲&&颂歌&&抒情曲&&舞蹈歌曲&&戏曲&&山歌&&劳动歌曲&&叙事曲&&
校园生活&&课外生活&&家庭生活&&四季变化和自然界景色&&节日的节庆歌曲&&励志歌曲&
按情绪划分(优美抒情歌曲&&欢快活泼歌曲&&慷慨激昂歌曲)&
按表现形式分&(说唱歌曲&&波尔卡&&流行歌曲&&民族歌曲&&古诗词改编歌曲)
低年级歌曲&&高年级歌曲
6.2.3.2&&研究多元化歌唱学习途径,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与熟知能力。
●午间教唱:学习教材之外的经典歌曲,扩充学生的歌唱活动容量、培养鉴赏能力。
实施方案:
选取孩子们有些熟悉但是唱不完整的儿童歌曲
第一周周二读报时间---第四周周二读报时间
选取有民族风味的儿童歌曲
第五周周二读报时间---第八周周二读报时间
选取与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相关的儿童歌曲
第九周周二读报时间---第十二周周二读报时间
选取近年新创作的儿童歌曲
第十三周周二读报时间---第十六周周二读报时间
选取适合学生传唱的流行歌曲或戏曲等
第十四周周二读报时间---第二十周周二读报时间
&&&&●课间歌曲放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铃声:赋予歌曲新的使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具体实施方案:&
《森林迷雾》
《嘻唰唰》
《健康歌》
《小松树》
《哦,十分钟》
《米奇进行曲》
课间操进场
《摇篮曲》
&&●自主学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与感受能力。
●午间十分钟唱歌:复习、练习学过的歌曲达到会唱的目的。
6.2.3.3&&创造多元化歌唱活动展现方式,提供学生展示机会与平台。
●月主题活动:与节日文化相融合
●班级赛歌会:人人参与
●年级特色学科活动:突显重点
&&&&&&&&&&&&&&“年级音乐学科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形&式
歌曲内容选择范围
上学期儿童节前周四下午
下学期国庆节前周四下午
诵读与表演唱相结合
班主任、副班主任、年级组长、音乐老师
古诗词歌曲
上学期儿童节前周四下午
下学期国庆节前周四下午
班主任、副班主任、年级组长、音乐老师
以教材内歌曲为主
上学期儿童节前周四下午
下学期国庆节前周四下午
歌伴舞配口风琴比赛
班主任、副班主任、年级组长、音乐老师
以教材内歌曲为主
上学期儿童节前周三下午
下学期国庆节前周三下午
戏曲演唱比赛
班主任、副班主任、年级组长、音乐老师
短小的戏曲
上学期儿童节前周三下午
下学期国庆节前周三下午
创编歌词比赛
班主任、副班主任、年级组长、音乐老师
上学期儿童节前周三下午
下学期国庆节前周三下午
创编歌词比赛
班主任、副班主任、年级组长、音乐老师
●校园艺术节:展示个性
●互动点歌台:交融情感
●寒暑假音乐实践活动:增强体验
6.2.3.4&&完善多元化歌唱活动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歌唱素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针对各年级段的实际情况,将儿童歌曲教学纳入音乐学科综合素质检测的评价体系中,强化对“儿童歌曲的演唱、欣赏、创作、实践”等指标的评价和考核,以制定每学期学生“必唱儿童歌曲曲目”和“选唱儿童歌曲曲目”“儿童歌曲鉴赏”等形式,落实儿童歌曲教学的效果。采取平时考查与期终考评相结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相结合的评定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映、参与态度、合作交流以及感悟、鉴赏、表现、创造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我们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制定了多元化的《博才学生课外歌唱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此体系从歌唱兴趣、歌唱容量、歌唱水平三项指标对学生课外歌唱活动情况进行检测。
7&&研究结果与分析
7.1&&学生歌唱兴趣、歌唱信心对比分析
&&&&通过学生问卷,我们发现,在开展课外歌唱活动前期,喜欢唱歌的人只有39%,喜欢展示自己歌曲的有25%,在课外歌唱活动的开展后,喜欢唱歌的人明显增加到75%,喜欢展示自己增加到60%。并且,我们还发现在开展课外歌唱活动后,喜欢唱歌的同学人数增长为原来的1.9倍,而喜欢通过唱歌展示自己的同学人数增长为原来的2.4倍,学生歌唱兴趣大幅增长。
&&&&&&&&&&&&&&&&&&&&&&&&&&&歌唱兴趣与歌唱信心前后测对比图
7.2&&&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能力对比分析
根据课题开展的前测与后测情况来看,课题实施以后学生会唱的课外歌曲越来越多,许多歌曲即便记不全歌词,但也能跟着哼唱。研究对比表明,前期问卷调查会唱课本之外4首及以上歌曲的同学只有24%,会唱1首及以下的学生人数却占到68%,这说明儿童对歌曲方面的认识还太薄弱。通过多元化,会唱4首及以上的学生人数占到了73%,整整提高了2倍的数量,而会唱2-3首歌的学生数量也提高了1.8倍,仍然只会常一首及以下歌曲的学生只剩下7%。
&&&&&&&&&&&&&&&&&&学生歌唱容量前后测对比图
7.3&&&学生的歌曲欣赏水平与歌曲创编能力对比分析
学生欣赏水平能力后测图
&&&&经过前测调查发现,流行歌曲喜欢程度在学生中占了55%,而儿童歌曲却只占了17%,这说明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里流行歌曲通过各种途径浸入孩子们的心中,而校园课外歌唱内容和形式的贫乏让流行歌曲趁虚而入,造成儿童歌唱兴趣的比例严重失调。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相对与流行歌曲、影视动漫歌曲而言,以国粹著称的戏曲元素歌曲却只占受学生欢迎歌曲类别中的2%,除此之外,民族歌曲、外国歌曲、说唱歌曲也面临着与之相同的窘境。
&&&&通过课题的开展,我们可喜的发现,喜欢并主动接触民歌、歌剧、戏曲、合唱作品等歌曲的学生越来越多。同学们对各类歌曲的喜好程度如上图图中所示,可发现,开展课题后,同学们对各种类型歌曲的喜好更为均衡,曾经最受学生们喜爱的状况已经得到改变,喜爱儿童歌曲的人数达到34%。
&&&&&&&&&&&&&&&
&&&&&&&&&&&&&&&学生歌曲创编能力前后测对比图
&&&&据上图调查显示,可自行创作的学生人数从前期的36%增加到后期的68%,发生了明显地变化。三年来,学生聆听与演唱了大量不同的风格,不同体裁的歌曲,在这些极具趣味性和创意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欣赏水平与创编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7.4&&&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体验对比分析
&&&&由下图可见,在开展了多元课外歌唱活动后,各种学习渠道发张更加均衡,老师及学校组织的各类音乐活动给予的引导教育占比得到明显提升,分别达到了22%和40%。自主学习和社会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降低,防止了内涵肤浅,立意消极的歌曲对孩子们的毒害;通过家长教唱歌的渠道学习歌曲的占比也由原来的9%提高到11%,说明开展了多元课外歌唱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共鸣;通过朋友学会唱歌的占比提高,说明课外歌唱活动开展后,孩子们相互交流学习的比例增多了,孩子们更乐于交流了。
&&&&&&&&&&&&&&&学生歌曲学习途径前后测对比图
同时我们还发现发现(看下图),愿意参与校园活动学唱歌的占比很高,达到了95%,这说明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歌唱实践活动是受到学生们支持与喜爱的。在这些多种多样的歌唱实践活动中,除午间教唱是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外,其余的活动均由学生自主参与实施。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午间教唱的人数占35%,互动点歌台占28%,其他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也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和满足了学生学习歌曲的需求。
&&&&&&&&&&&学生歌唱途径喜爱程度分析图
2010年我们通过家长会的反馈表了解学生在校的情绪状况,有80%的孩子表示在学校很开心,这80%的孩子中有五分之三的孩子谈到了让自己开心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开展了有意思的音乐活动。
8&&&研究结论与讨论&&&
从研究的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课外歌唱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使学生在接受常规的音乐课堂教学所学音乐知识之余,更加广泛而又全方位地接受了音乐的训练与熏陶,主要成效体现为:学生参与歌唱实践活动兴趣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与歌唱能力以及歌唱信心长足提升;学生的歌曲欣赏水平与歌曲创编能力增强;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8.1.1&&学生歌唱兴趣和歌唱信心日渐增强&
通过课题数据的对比显示,课题中进行的歌唱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情操,使同学们更喜欢唱歌,还能让同学们掌握更多特长,这使得学生们在展现自己时能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赞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展现欲望。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多元化歌唱活动从外因(对更多歌曲的掌握使得其具备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基础)和内因(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增强了自信心,激发学习欲望)两个层面上明显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歌唱实践活动的兴趣。
如五七班赵子璇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周二下午肖老师组织我们午间学唱,我赶紧回到了教室,因为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音乐活动。四六班的彭嘉欣也在作文中写道:几周前,我们举行了每个年级的音乐学科活动,我们班获得了一等奖。我在前几次的排练时都觉得很累,可后来我听到同学们的歌声还是那样优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首歌,渐渐喜欢上了音乐。学生们不但在自己的作文中有感而发,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歌唱这一活动的日渐喜爱。在我们举办的“月亮船的歌”这一互动点歌平台里涌现出了很多小歌手有:二二班的王定佳,三九班的喻蓓,二一班汤嘉仪,二六班的曹雨轩,五四班的徐韵雨等等。校园里传唱健康向上的歌曲蔚然成风,校园形成了良好的音乐氛围。
8.1.2&&学生歌唱技巧和能力得到提升
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的开展明显地扩展了学生的歌唱容量,激发学生参与歌唱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
每年的艺术节,学校会有一个传统项目:挑战麦克风。这个项目主要由老师提前准备好歌曲,歌曲包括:课内歌曲、课外校本教材歌曲、扩充歌曲。此项目受到师生的热捧,孩子们在舞台前唱啊跳啊,总是不能尽兴,不但对于教师准备的歌曲唱得得心应手,还能清唱曲库之外的歌曲。
2009年下期(11月)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你歌哪有我歌多》赛歌演唱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能将曲库中原有歌曲随口唱出,还有的能将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加以改编随口唱出,如:《想唱就唱》、《青花瓷》、《放牛班的春天》等。
通过众多的歌唱实践活动的锻炼以及校园课间歌曲播放的耳濡目染,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力与判断力不断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愈来愈高。在经常的歌唱实践活动体验中,学生的歌曲演唱技巧与能力也大大提高,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学生已初步学会歌唱呼吸的吸气、呼气、换气三个阶段,像二年级(2)班王定佳同学从最开始的不敢唱歌,到慢慢喜欢上了唱歌,还逐步掌握了歌唱中基本的呼吸、换气等技能,2010年参加长沙市中小学生三独比赛获得了区特等奖、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中高年级学生初步懂得运用气息来表达歌曲的感情。我校合唱队的杨定炯同学自身嗓音条件不错,但因为没有学习正确的歌唱气息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在学校合唱队训练时总是成为合唱团里特别的声音,后来经老师的指导和自我的学习,还成为了合唱队的领唱组成员,并于2010年在长沙市中小学三独比赛中获得区特等奖、市二等奖的好成绩。高年级学生初步具备识谱能力。开展课外歌唱活动以来,因为爱上音乐而系统地专修声乐的学生增多,目前,全校各个年级至少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在系统学习声乐,他们参加区市三独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8.1.3&&学生歌曲欣赏水平与歌曲创编能力增强
课题开展三年来,同学们纷纷表示,他们现在对音乐的喜爱远远不只是局限于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歌曲,他们对音乐的爱好扩大到了国内外多种形式的优秀曲目,如藏族民歌《卓玛》、波尔卡等。五六班的王润飞同学在听完歌剧赏析后就发出过这样的衷感慨:“歌剧世界是非常迷人的,一旦走进去了,你肯定会流连忘返。不过,要想弄明白音乐作品,听,永远是第一位的。”
再看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在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各类歌唱实践活动中,除午间教唱是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的外,其余的活动均由学生来策划参与。学生通过对一场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如班级赛歌会、艺术节的小组歌唱表演、班队活动中的才艺展示等进行组织、策划、编排,其组织能力与创编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8)班罗一同学根据《香水百合》》改编的的歌曲《即将点亮的青春》:青春,我的未来/心情,飞扬起来/自由,我来主宰/闪亮,把青春也一起带上/背上书包大步向前/炫彩溪水,让风推起波浪/青春一样酸酸甜甜/快乐无限/跟我一起出发??????以跳跃的旋律,明快的歌词道出了青春的活力,该歌曲在校艺术节上演唱,受到全体同学的喜爱。再如五(七)班彭永圆同学根据《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插曲《天使的哼唱》创编的英文歌词:In&the&sky/In&the&sky/I&can&see&the&bird&free&fly??????该歌曲主题清新诗意、旋律优美活泼,描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歌曲创编后,便在全班迅速传唱。
8.1.4&&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体验日渐丰富,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
研究结果发现,未开展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前,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占比最大,达到了32%,体现了学生学习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及自主意识。然而由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学生对社会上的许多事物还缺乏分辨能力,自主学习的歌曲在思想上良莠不齐,极有可能误导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引导教育以及环境影响的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积极向上、文化内涵丰富的歌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在课题核心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多途径学习和展示音乐歌唱平台,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体验正日渐丰富。四年级有个小女孩叫刘思怡,以前上课胆子不大,唱歌声音也不大。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经常参加学校的音乐学科活动,班级的唱歌活动,渐渐地感觉这个孩子的大方多了,下课喜欢和音乐老师交流,课堂上敢于独唱了。有一次,班主任布置同学们给老师写信,她主动给音乐老师写下了这样一封信:……每次午间教唱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这几个学期我学会了很多好听的歌曲,像《花仙子之歌》《马兰谣》旋律非常美,歌词也很生动。我还喜欢学校入睡和起床的铃声,很悠扬,让我能快乐地入眠和晨起。参加五月的活动,我才知道原来对我喜欢的人可以通过发短信、唱歌、跳舞、写信的方式来表达,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养育了我;我要感谢老师,是他们教育了我;我要感谢同学,是他们帮助了我……&
同时,在自主参与的歌唱活动中,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团结意识得到了增强。例如,从互动点歌中,学生们通过介绍相关声乐作品知识,自主地掌握了《博才之声》校本教材里的多元化健康歌曲;合唱的训练既培养独立唱歌的能力,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使孩子们不再仅仅热衷于那种撕心裂肺、矫揉造作、郁郁寡欢的爱情主题流行歌曲,转而喜欢那些适合儿童生长,可以表达儿童纯真、阳光朝气、对世界各种美好事物充满爱的健康歌曲。
2010年在家长开放日反馈问卷中我们得知,有家长在反馈表中写道:“学校的歌唱活动确实让孩子改变了不少,以前老唱《死了都要爱》,现在还知道班得瑞的钢琴曲,知道《采茶捕蝶》《踏雪寻梅》,听他唱起欢快的儿歌,我自己也觉得年轻了几岁。”最让我们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学生把音乐当作了一种享受,阅读时、运动时、就餐时选择了与不同音乐相伴。学生在大量的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歌曲聆听与演唱活动中,体会到了歌曲的语言之美、表达形式之美、旋律之美、风格之美,也感受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发现,丰富多样的校园歌唱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校园氛围。
8.2.1&&构建了“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理论框架&&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E.Deci)和瑞恩(R.Ryan)等人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基本需要的满足能激发个体内部的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教学活动合理设计与安排,能使学生有效完成信息接收的内化过程,再实现内化向外化的转变,从而满足学生胜任力的需要。在胜任力需要满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反馈继续调整优化教学活动,能最终形成一个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系统,将胜任力的需要转化为自主学习的需要。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本课题构建了“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理论”流程图,如下:
&&&&&&&&&&&&&&&&&&&&多元化课外歌唱活动理论流程图
理论流程要点:
&&1、基于学生对歌唱活动内化的需要,科学地收集整理歌唱活动主题,歌唱主题体系多维甄选。
&&2、歌唱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内部学习需求,并通过外化的展示平台,使学生的歌唱欲望得到释放,并通过多元评价系统予以及时反馈,让学生感觉自己能胜任,有能力完成歌唱活动,通过胜任力需要的满足点燃学生在更高级层面上内化学习的需求。(见黑色细箭头方向)
&&3、老师针对学生学习要求的提高,更多元化的甄选歌唱资源,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再通过各种活动和评价反馈,让学生的成就感再次得到体验,由胜任力的需要,逐步转化为自主学习的需要,从而改变学生的歌唱动机,由外界要求变为自主需求。(见白色宽箭头方向)
8.2.2&&形成了学校课外歌唱活动多元化体系
8.2.2.1&&建立歌唱活动多元化资源系统
我们根据各年级教材编排的规律与特点,以及各年级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甄选不同风格、体裁的国内外适合儿童演唱的音乐作品,编辑成学校《博才之声》校本课程,建立校园歌曲资源库,以此培养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体验歌曲的不同情绪与情感,欣赏歌曲不同的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增进文化素养。
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歌唱资源进行了多元化的调整和反思,形成我校独特的多维立体歌唱资源体系(如图):
歌曲资源甄选图
&&&&&&&&&&&&&&&&&&&多维立体歌唱资源系统图
我们从学生心理发展程度、歌曲题材、歌曲内容、歌曲风格等四个维度出发,每个维度都综合考虑到学生的音质差别、年龄的差别和兴趣差别来构建我校的歌唱活动资源体系,我们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具体甄选歌唱活动资源:
1、甄选体裁不一的作品
我们选取的歌曲的体裁是多样的,有颂歌如:《我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保卫黄河》《红梅赞》;有进行曲如:《游击队歌》《我是一个兵》;抒情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让我们荡起双桨》《情深意长》;有舞蹈歌曲《采茶舞曲》《采茶捕蝶》;有戏曲如《补锅》《对花》《谁说女子不如男》;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有劳动歌曲如《打桩歌》《黄河船夫曲》;叙事曲《王大妈要和平》等。
2、甄选歌词题材不同的作品
&我们选择的歌曲资源在内容上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反映校园生活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老师》《毕业生》《校园的早晨》《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等;有反映学生课外生活的《拾稻穗的小姑娘》《成长的烦恼》《白龙马》《黑猫警长》《葫芦娃》等等;反映家庭生活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好妈妈》《发个信息给爸爸》《妈妈格桑拉》《我爱妈妈的眼睛》等;有反映四季变化和自然界景色的的歌曲如《春晓》《踏雪寻梅》《金铃铛》《雨中即景》《青青河边草》《蒲公英》《夏虫》等;有反映节日的节庆歌曲如《新年好》《merry&christmas》等;有以励志为主的歌曲如:《劳动最光荣》《小松树》《光荣红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等。
3、甄选风格迥异的作品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扩充歌曲容量,我们在甄选歌曲的时候还注意歌曲风格的变化。如依照情绪来分有优美抒情的歌曲如《雪绒花》《故乡的亲人》《摇篮曲》《歌声与微笑》《小白船》等;有欢快活泼的歌曲《嘀哩嘀哩》《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蓝精灵之歌》《读书郎》《踏浪》等;慷慨激昂的歌曲《保卫黄河》《英雄赞歌》《红旗飘飘》《大海啊,我的故乡》等。
如按表现形式来分有说唱歌曲如《皇帝的新装》《稻香》《听妈妈的话》等;&&波尔卡如:《闲聊波尔卡》《电闪雷鸣波尔卡》《铁匠波尔》等;流行歌曲如《蝴蝶泉边》《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童年》等;民族歌曲如《小白船》(朝鲜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新疆民歌)《卓玛》(藏族民歌)等;古诗词改编歌曲如:《悯农》《明月几时有》《春晓》等。
4、甄选程度不一的作品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们选取了程度不一的歌曲,为低年级孩子选取作品时注意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大多是比较篇幅简短,歌词浅显易懂、旋律简单的歌曲如:《劳动最光荣》《好妈妈》《数鸭子》《我爱北京天安门》等;高年级的孩子相对而言心智成熟对事物的的认知能力也提高了,在歌曲的选取方面则注意选取一些旋律节奏相对复杂,歌词更具深意,篇幅相对较长的歌曲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童年》《飞来的花瓣》《宝贵的时光在哪里》等。
&&由这些歌唱活动资源构成的《博才之声》校本课程,丰富而翔实,全面而具体,有利于满足到全体学生的全面歌唱需求,让学生有歌可唱,有歌会唱,有歌爱唱。
8.2.2.2&&丰富歌唱活动多元化学习途径
让歌曲资源内化成学生自有的歌唱能力是我们研究的关注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如图),这些途径是相辅相成,并不单一存在,通过这样几个途径把歌曲资源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
&&&&&&&&&&&&&&&&&&&&&学生歌唱途径多元图
&&&&1、午间教唱,学习教材之外的经典歌曲,扩充学生的歌唱活动容量、培养鉴赏能力。
一般来说,孩子们在校时间唱歌,可能就仅局限在音乐课上,怎样让孩子们利用更多的时间学唱新歌,巩固歌曲,我们想到了利用午间读报时间。每周二的读报时间,成了我们在校的又一唱歌时段。本年度午间教唱的曲目尽量考虑到歌曲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曲目,当然还讲究适度,通过学校视频系统实施教唱。(实施方案见研究步骤部分)
2、课间歌曲放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于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据此我们利用周日晚学生返校、周五学生离校的时间进行音乐放送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音乐教材、午间教唱规定曲目之外的经典歌曲,结合月主题活动播放比较放松的歌曲让学生自己感悟欣赏、舒缓调节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3、音乐铃声,赋予歌曲新的使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铃声对于学生来说是指令,但单一的铃声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于是,我们将不同时段的铃声均用歌曲来取代,赋予歌曲新的使命,这样既丰富孩子们的听觉体验,又增强校园生活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引导他们健康的心理取向。
(具体实施方案见研究步骤)&
4、自主学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与感受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最终是为了会学”在提供给学生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还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mp3等多媒体,利用其它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课外歌曲,激发歌唱兴趣,提高演唱水平。
8.2.2.3&&打造歌唱活动多元化展现方式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的规律,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反复练习、展示歌唱实践活动学习的成果,在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习的效果,为歌唱实践活动的拓展、学生的深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如图):
&&&&&&&&&&&&&&&&&&&&学生歌唱活动展示方式多元图
我们针对学生的内在需求有强烈的外化欲求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歌唱活动展示平台,在释放自己能量的同时,感受到歌唱活动的真正魅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平台。
1、月主题活动,与节日文化相融合。
“任何活动只有和身边的生活结合起来才具有生存的价值。”我们的节日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这中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节日文化结合的课外歌唱实践活动则体现了活动主题的多元,活动内容的情趣盎然,思想层面的深远教育意义。我们采用月主题活动模式,即在一年的八个月当中分别以三月“春天的交响曲、四月“闪闪的红星”、五月“感恩的心”、六月“童心是小鸟”、九月“金色的秋天”、十月“我和我的祖国”、十一月“四季童趣”、十二月“快乐的节日”为主题开展歌唱实践活动。
2、班级赛歌会,人人参与。
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多,可展示的平台不多;优秀的孩子展示的机会多,普通的孩子却很少得到展示。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在家里特别喜欢唱歌、表演,希望老师多给予机会让他们在学校展示。怎样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表现,我们结合月主题活动安排每月一次的班级赛歌会(周日学生返校的班队活动时间),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唱、独唱、重唱、小组唱、对唱等多种形式参与表现。
3、年级特色学科活动,突显重点。
在班级比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孩子,可以在年级特色学科活动中再次得到展示。比如领诵、领唱、领奏、领舞、指挥等角色。其他的孩子也可以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年级音乐学科活动”实施方案见研究步骤部分)
如:一年级的“我送春天一首诗”表演唱比赛,二年级的齐唱比赛,三年级的歌伴舞配口风琴比赛,四年级的戏曲演唱比赛,五六年级的创编歌词活动,还有各年级的拉歌比赛均主题鲜明,各具特色。
&4、校园艺术节,展示个性。
校园艺术节是我校优良传统,从建校以来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三届艺术节了。每届的艺术节都分为竞赛和体验两大块,竞赛安排有舞蹈比赛、声乐比赛、器乐比赛、小剧的比赛等,让有特长的孩子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体验的项目就更是精彩纷呈了,有竹竿舞、挑战麦克风、班级合唱比赛等,照顾到校园中的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下一轮学习中的激情。
5、学校互动点歌台,交融情感。
歌曲也是表情达意的一种途径,我们利用每周三下午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进行互动点歌。点歌活动由学生来负责组织策划,教师参与指导,号召全体学生为自己、家人、朋友、老师点歌,所点歌曲兼顾名家作品播放和学生、老师自主表演几个方面。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联络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
6、寒暑假音乐实践活动:增强体验
通过创新实践作业的操作,鼓励学生接触社会,利用家庭的资源,丰富学习内容,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并尝试提高编辑、制作、设计等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音乐学科假期创新实践作业
双休日内容
寒暑假内容
学生结合月主题活动自主学习歌曲
上学期:阅读中外音乐小故事,开学后和同学交流。
下学期:欣赏中外名曲,开学后和老师说说你的感受。
上学期: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其他途径,了解一位音乐家及其作品。开学后在班上说一说。
下学期:学习一个你自己喜欢的舞蹈,开学后再班上展示。
上学期:观看3部音乐有关的电影,开学后在班上说一说你的感受。
下学期:和家长一起观看一场音乐会,并拍下照片,留下票根。
上学期:学习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开学后在班上唱一唱。
下学期:设计一台家庭春节晚会,由同学们全程策划、设计。要求:有台词、有节目、有游戏,家庭成员全体参与。建议:同学们可以在这台晚会中展示你的歌、舞、写字、收集对联、写的诗歌,家庭用品等。要用相机照下你们的精彩瞬间或用录象机录下你们的精彩晚会,开学时交照片(配说明)或碟,比一比谁的晚会策划得最精彩。
上学期:学习一样简单的小乐器如:口琴、葫芦丝
下学期:根据自己班的特色,改编一首你最喜欢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为自己班的班歌,回校后进行评选,有惊喜等着大家哦!
和你的好朋友组成一个小小的合唱队利用假期练习1―2首合唱歌曲,开学后看看哪个队唱得最好。
8.2.2.4&&设计歌唱活动多元化评价标准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在唱歌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欲望,进而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教师也能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作适当的调整。因此,完善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如图:
&&&&&&&&&&&&&&&&&&学生歌唱活动评价方式多元图
我们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制定了多元化的《博才学生课外歌唱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此体系从歌唱兴趣、歌唱容量、歌唱水平三项指标对学生课外歌唱活动情况进行检测。
歌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行动有效的原动力。我们通过观察、调查问卷、学生习作等途径全方位了解学生对歌唱实践活动的兴趣度,不断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持久保持此积极性,从而实现“我口唱我心”的境界。
歌唱容量--&本课题对学生的歌唱内容与数量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小学六年期间必唱歌曲达48首(每月一首),选唱歌曲达96首(每月2首),自主学习的歌曲超过70首(每月1首加假期2首共计每期6首)。这其中包括戏曲、说唱艺术、影视、动漫、爱国、儿童、民族、流行歌曲等等,共计超过200首。
歌唱水平--&不用质疑唱歌是需要天赋的,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建立自信心敢于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声,并能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努力做到有感情的歌唱,较好地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使歌声悦耳动听,却是我们的良好愿望与追求,为此我们通过课堂内外教学的研究、各项活动的指导渗透此项工作。
评价从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两个方面来对学生的过程性和终结性学习状况进行检测。平时考核从学生课堂表现、学科活动、赛事活动等几方面进行了解,期终考核则重视对歌唱兴趣度、感受与鉴赏水平、歌曲的表现能力三方面进行考查。期终的测评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四个维度全面衡量。
8.2.3&&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成长速度快
&&&&课外歌唱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音乐组全体教师积极学习,积极研讨,加强反思,对音乐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音乐素养也得到发展与提高,具体体现在:
1、&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及理论素养进一步深化。
&&&&课外歌唱活动开展以来,音乐教师先后阅读了音乐专业书籍,这些书籍深化了音乐教师对音乐及音乐学科的认识;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阅读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全区进行的音乐学科知识竞赛中,我校音乐组获得第一名,这充分证明了我校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功底深厚。
2、&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及组织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
在课外歌唱实践活动中,音乐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聆听与欣
赏的歌唱曲目,通过对这些曲目的讨论与筛选,音乐教师的课程意识明显增强。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能有意识地将精心选择的课外资源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正是因为日常的学习与研究,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新近我校的教师,他们苦练基本功,在2010年6月24日岳麓区中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我校音乐教师蔡毅获声乐第三名,琴弹唱第三名,彭智获舞蹈项目第一名,肖李甜子获舞蹈项目第二名得好成绩。音乐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音乐赛课,学校音乐教研组长黎爱民老师在全国音乐教师全能比赛中获一等奖,赵韧老师参加区、市、省级的赛课获一等奖,新教师蔡毅、彭智参加岳麓音乐教师赛课获一等奖,肖李田子老师参加长沙市音乐学科说课比赛获一等奖。音乐教师还积极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如2009年12月,黎爱民的课题论文《分享我的课堂教学》获省中小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肖李甜子的课题论文《浅谈我的课间“十分钟“》获省中小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10年6月,在长沙市教育学会二00九年度论文征集与评选活动中:&一等奖-蔡&毅(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想象力),二等奖--黎爱民(中小学生课外音乐教育),&三等奖--彭&智(论声乐演唱中如何处理声与情的关系)。
&&每一次大型的课外歌唱实践活动,如年级音乐学科活动、班级K歌赛、校园艺术节等,音乐老师都会齐心协力进行策划,有的活动,音乐组教师进行明确分工,每个老师负责一个项目。在这些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中,音乐教师需要积极思考,进行创意;需要与人商量,沟通协作。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外歌唱实践活动中,音乐教师组织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增强,其沟通与协作能力、人际交往主动意识、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发展。2009年学校推出了月亮船之歌互动点歌节目安排年青教师蔡毅和彭智两位老师负责。第一次接手这样面向全校的开放性节目,他们开始操作起来心里还真是没有底。担心收听率会不会高?该怎么向学生宣传?学生怎样来投稿?哪里去找像电台dj一样幽默大方的主持人?一个个问题都迎面而来。通过和班主任一起挑选能干的小主持人,在网上搜寻资料制作海报宣传,并向校外有关人员请教,一次次摸索改进,点歌台已经步入正轨,平均每次收到的点歌单多达一百多张,学校的老师们也参与到我们节目中点歌,有的小朋友还亲自演唱,形式更加丰富,孩子们也更加喜爱这档节目。两位年轻老师在工作中学会了与同事的沟通,学会了调动周围的资源,学会了策划,当然也从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
3、&非音乐教师的音乐欣赏水平提高。
学校非音乐学科教师经过长期的音乐熏陶与浸润,对音乐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与喜爱之情。在平时的言谈之中,一些教师会情不自禁地聊起对某首乐曲的的感受与理解。博才电视台的台长陈泽荣老师这样说:“经常和你们合作,我都喜欢上了音乐。尤其喜欢聆听欧洲各个时期的音乐,特别是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的作品。”&四年级(3)的班主任李理老师也非常兴奋地告诉孩子们“课余你们有歌声相伴,阅读时我也让你们与音乐相伴。”就在这种不知不觉的熏陶与浸润中,非学科音乐教师的音乐欣赏水平也有所提高。
8.2.4&&学校在文化立校层面上的借助课题得到进一步提升
课外音乐歌唱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校园充满了音乐之声,为学校创造了浓郁的音乐氛围,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1、&学校在音乐学科上的特色发展。
在某个学科寻找一个着力点或创新点,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拓展学科教学时间与空间,打造学科教学特色,使每个学科教育教学品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在每个学科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我校“特色立校”的一贯做法。课间歌唱实践活动,提高了我校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突显了我校音乐学科特色。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3年级2班甄子焕同学的爸爸是省直机关公务员,他曾经给学校领导写信:“尊敬的校长,我的孩子原先性格内向,又是二年级转学插班过来的。这一两年我发现他, 的变化特别大,回到家总是哼着小调,开开心心的。据说他还成为班级的中午领唱员,这小子会唱的歌曲,很多我都不知道。非常感谢学校为内向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2、学校的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在课外歌唱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音乐教师收集了大量的歌唱曲目,并将这些曲目按年级编排起来,大大地丰富的学校音乐教学资源;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根据各年级音乐教学目标,制定了音乐学科素质检测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内容细致、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给别的学科制定全面的学科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与模本,也为学校每个学科的课程开发提供了借鉴。。
3、学校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人类文明得以传承与其丰富的节日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课外歌唱实践活动,将月主题活动与节日文化相融合。每一个月,结合主题甄选适合学生传唱的歌曲,开展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歌曲的传唱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精彩纷呈和博大精深。这无疑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及精神底蕴。
8.2.5&&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启示
1、音乐教师的内驱力是课外歌唱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
课外歌唱实践活动要顺利实施,需要花费音乐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每一次课间音乐的播放,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每一次班队音乐实践活动、校园艺术节需要教师精心策划与组织;每一次音乐实践作业的布置,需要教师精心创意;而对学生歌唱技能测评体系的制定,更需要教师细心谋划。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真正促进音乐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些工作的原因,是因为课题本身具备的创新性、趣味性、文化性,它让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各样歌唱曲目的聆听与欣赏,感受到了音乐世界的美妙和生活世界的美妙,继而感觉生活的美好与温馨。因此,教师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一件极具品味的事情,它提升着每个人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气质。正是由于教师意识到课题研究的意义,因而其内驱力得到激发。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使得课外歌唱实践活动在我校开展得蓬蓬勃勃。
2、符合儿童心理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儿童音乐素质的重要渠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阵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就是提倡学校教育要充分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成长。课外歌唱实践活动,正是因为开展了大量的、主题不一、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去感受与体悟音乐的美妙,无论是歌唱曲目,还是活动形式,都生动、贴切,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因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既开阔了眼界,又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其音乐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课题研究证明:符合儿童心理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儿童音乐素质的重要渠道。
3、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意识地到生活中寻找一切可资利用的素材,使之成为教学的宝贵资源。课间歌唱实践活动,开发了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的大量歌唱曲目,这些曲目作为音乐课程的补充资源,弥补和完善了课程资源本身的不足,并进行了较大的拓展。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结合,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教学法概论》&&&&日本音乐教育学会会长高E保治先生著
?《多元智能论》&&&&&&&&&&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
?《从心理学透析歌唱心理》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蒋君卉&&&
?《音乐教育的哲学》&&&&&&本内特?雷默著&(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赵宋光&&
?《从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谈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刘建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日记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