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怎么写上册校本课程期末测试内容2百字校园中的安全怎么写?

锦山小学校本教材(二)
&&&&&&&&&&&&&&&&&&&&&&&&&&&&&&&&&&&&&&&&&&
轻叩民族语言文字之魂
——为锦山小学校本教材《汉字的前世今生》而作
&&&&&&&&&&&&&&&&&&&&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厚重与否,体现在这个国家的文化上,而这种文化必然体现在它的文字里。更何况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掌握了一种语言文字,其实就是学会了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就是传承了民族精神。我们大可这样说,一个民族的文字就是这个民族之魂。纵观世界,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它与世界上通行的拼音文字系统不同的是以表意为主,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一定的人文信息,甚至有一段故事。它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因为它还具有形象生动的艺术美。有人曾经说:“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一个会意字就是一段故事;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一个形声字,音像具备。”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赞美汉字:“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学习汉字
我们认为,从小学开始,就应该让我们的孩子适当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教育。这样做有利于使我们的孩子寻到汉字的“根”,找到民族的“魂”,使学生能够充分地领略到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往简单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了汉字的演绎过程,不仅能领略到汉字的深刻意蕴,而且更主要的是不易用错我们的文字。例如:
在高考120个实词里,有一个“归”字。因为是一词多义,所以学生得死记硬背,才能记住“归”还有“女子出嫁”的意思。但是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汉字教育”,多一些字源研究意识,追溯一下“归”甲骨文的构成:原本右边是“笤帚”形状,左边是“弓箭”的形状。在古代“笤帚”代表的是女人,“弓箭”代表的是男人。故“笤帚”到了“弓箭”家,即为女子嫁到了男人家,也就是“女子出嫁”的意思。这样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如果再结合《诗经&
桃夭》里边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学生就不用死记硬背了,而且永远也不会忘记。
再比如“除”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除,殿陛也。从阜,余声。”古代组字时,有很多是耳朵旁,但规律是左为“阜”右为“邑”。在“除”字中耳朵旁表意,标示台阶像渐次高起的山阜;“余”表声,余是“徐”的省文,标示徐步登台阶。本意是“台阶”。如果再给学生把除字的汉字演变过程讲一下,或者是把繁体的字写在黑板上,学生自然明白“台阶”是“除”字的本意。
还比如,“奉”有“恭敬地呈上”之意。那怎样才算“恭敬地呈上”呢?必须用手把东西抬到和眉毛齐平处才可以。因为古人以眉毛的高度为极限,金文所谓的“眉寿”就指极度的高寿。再比如有个成语叫“举案齐眉”,讲的是梁鸿与孟光夫妻俩的故事:“梁鸿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在古装戏及电视剧中经常看得到)。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纵观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都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进行“汉字教育”,到了大学的中文系才具体接触,而中小学的汉字教学仅仅停留在“横竖点撇捺”上。
《语文学习》2014年第4期刊登了江苏张一山老师的《固语文之本,育文化之魂——关于深化高中汉字教育的思考》一文。在文章中,张一山老师以台湾的国文教学为例,指出,“汉字教育”是台湾高中课堂的重要内容,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都设置有”汉字教育“的专门环节,课堂上有专门的“汉字研习”时间。张老师在此文中大声疾呼“汉字中蕴藏着相当丰富的民族智慧,汉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大陆高中语文学科应该把汉字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思考,来推进”。
我们的汉字产生至今,字体演绎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楷书有两种,一种是繁体字,一种是简化字。中国大陆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简化字,台湾和港澳等地区仍然沿用着繁体字。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打倒孔家店,打倒文言文,推广白语文。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分水岭,它无疑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一场大革命。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走过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再冷静审视,它对中国的发展走向当然功不可没,而对传统文化的一概抛弃显然失之过偏;二是,中国大陆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汉字简化。简化字的推行无疑有利于汉字的书写,使之简便易行,但是它却失去了汉字的灵魂。所以有人说,“五四”伤了文言的根,汉字简化断了汉字的魂。这也是所以台湾和港澳等地区不主张汉字简化,仍沿用繁体字的原因所在。
我们强调对学生进行“汉字教育”并不是说从小学就对学生大讲特讲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它的字本义。而是应该像台湾教材那样在每个单元中安排一个“汉语天地”,对于一些重点的字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下它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这对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校丛丽红老师执笔编纂了一套“汉字教育”校本教材——《汉字的前世与今生》。结合阅读教学,特别是利用每周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初浅的汉字教育,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休闲”的读本,这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汉字的前世今生》这本校本教材的特点是紧扣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的2000多个基本汉字。分四个大的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不会写字的苦恼”。即主要是用生动活泼的故事阐明学习汉字的意义,引发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其中蕴含着汉字的厚重之所在;第二板块是“汉字从哪里来”。即以传说的形式告诉我们汉字的由来,指出了汉字的神奇与有趣;第三板块是“有趣的汉字是用什么方法创造出来的”。即讲得是汉字的造字法——“六书”。这部分是核心。主要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了汉字演变过程。其中共列举了小学阶段1——12册教材要求会写的2000多个汉字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的过程,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使学生“豁然开朗”,真正寻到了汉字的“根”,找到了它的“魂”;第四板块是“有趣的汉字”。这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了“甲骨文和现行文字对比”,主要是将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汉字都纳入进来,会使学生对汉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继而使他们爱上汉字。
编写这样的教材与其他校本教材不同的是,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汉语知识和丰富的古文功底。丛丽红老师在编写这本教材中,除了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文化功底以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此,我代表学校和所有锦山小学的师生们向他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尽管如此,由于我们的视野不宽,难免差强人意,讹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仁不吝赐教。
&&&&&&&&&&&&&&&&&&&&&&&&&&&&&&&刘国辉
&&&&&&&&&&&&&&&&&&&&&&&&&&&&&&&
& 2014年10月于锦山小学
&&&&&&&&&&&&&&
&宏扬民族文化,传承汉字之美&&&&&
&&&&&&&&&&&&&
——《汉字的前世今生》出版后记
2012年,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于斯德哥尔摩时间
10月11日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这个从中国山东高密走出来的乡土作家幸运地登上了世界级的领奖台,把中国文化用他独特的华丽炫目、鬼灵精怪的玄幻风格和大胆地表现力介绍给了世界。人们惊异于故事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汉语这种充满了神秘气息的古老文字,更多的外国友人开始捧读中国的《离骚》《诗经》《红楼梦》,并深深爱上了这奇特美丽的方块字……
在中国,英语教育大行其道,但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我们民族的根——汉语曾一度受到冷落。尤其是2001年走入新课程以后的一段时间,课改究竟怎样搞,人们曾处于迷茫的十字路口:课堂上声光电多了,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少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多了,指导学生书写汉字少了。其结果,我们的学生大学毕业,书写汉字时,别字、错字、倒插笔现象比比皆是,令人目不忍睹。直到近年来国外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扑面而来,我们才深深意识到,忽视汉语教育,才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目前,汉语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一,又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全球约4000多万外籍人在学习汉语,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了2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具有巨大国际市场和影响力的美国《时代》周刊如是说。
汉字的魅力不但在于它蕴含的深刻文化价值,更在于它的审美与诗意,还在于它的书写系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在于不同字体写出的方块字不同的艺术美感。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我们汉语书写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下降。“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口号。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综艺节目也在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这些节目的播出,让人们重新用朴素的眼光、诗意的情怀来欣赏汉字,体味汉字之美。
汉字积淀着我们祖先的睿智、文化与精神,给儿童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就是继承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受汉字中的智慧力量,就是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的最佳途径,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打下深厚的语言文字基础,是摆在从事小学教育的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近年来,许多地区的识字教学,都吸纳了字源识字的模式,注重揭示汉字构字理据,以帮助儿童提高识字效率。即通过追溯汉字的本原,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识记汉字。
  字源识字古已有之,而且三千年来沿用不衰。如李斯的《仓颉篇》,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刘庠的《说文蒙求》,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等等。这种方法充分利用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的优势,探索汉字的构字规律,了解汉字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意义记忆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来帮助儿童轻轻松松学汉字,用汉字,使他们从机械认读、大量抄写的繁重负担中解放出来。
编辑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教师提供一本汉字教学的参考用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用书,使大家在学习中更方便地了解字源,体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热爱汉字,热爱语文。但决不主张过多地运用汉字的造字法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去探寻汉字的组成,而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正如刘国辉校长在前言中所说:“我们强调对学生进行‘汉字教育’并不是说从小学就对学生大讲特讲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它的字本义。而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尤其是“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初浅的汉字教育,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休闲”的读本,这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虽然查阅了大量资料才得以成稿,但不具有权威性,仅作为学习参考。
在本书编辑成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2014年10月
&&&&&&&&&&&&&&&&&&&&&&&&&&&&&&&&&&
&&&&&&&&&&&&&&&&&&&&&&&&&&&&&&&&&&&&&&&&&&&&&&&&&&&&&
生命的足迹
&&&&&&&&&&&&
——为锦山小学校本教材《森林中的那棵树》而作
&&&&&&&&&&&&&&&&&&&&&&&&&&&&&
& &&&&&&&&&&&&&&&&&&&&&&&&&&&&&&&&&&&&崔树森
&&&&&&&&&&&&&&&&&&&&&&&&&&&&&&&
2014年8月书于锦山
&&&&&&&&&&&&&&&&&&&&&&&&&&&&&&&&&&
&《森林中的那棵树》
&&&&&&&&&&&&&&&&&&
锦山小学德育读本《森林中的那棵树》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各位同仁的大力协助下终于面世了,当我们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时,溢满心间的,除了欣慰,更多的一定是感动。
我们感动,每翻动一页熟悉的文字,映入眼帘的,都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一支支优美的心曲……
我们感动,回顾一年来,在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中,同学们不断地比、学、赶、超,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同学们不断地挑战别人,超越自己的顽强精神深深鼓舞着我们。我们知道,能收入本书的,只是他们当中很小的一部分,他们所代表的,不是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只是锦山小学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的一个缩影。
每周一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国旗下的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收录的讲话稿,只是其中的精华部分,目的是让师生们在重温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背后,学校德育工作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更好地激励广大师生,唤起他们内心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鞭策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几年来,我们总结班主任工作和课堂实践经验,得出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情感缺失。重视道德认识的理解、灌输和训练,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缺乏全身心的投入,很难获得真实意义上的感动。二是方式单一。教师带着“教育”走向学生,单方面传输信息,学生独特的思想无处表达。三是脱离生活。主要表现在不能尊重社会的真实生活和孩子的真实生活,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课”的感受远远大于对生活的感受。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很多都是老师为教学而虚拟设定的。四是评价抽象。事实上学生思想品德的知和行是很难用等级甚至于分数来衡量的(现实状况基本上是这样),而应当搭建实践的载体、平台,让我们能够观察、发现学生德育践行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让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旅程,成为师生共思共在的舞台,成为生活实践的自然回归,成为追求真善美的育德过程,我们编辑了这本德育读本,使德育根植于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乳汁。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
&&&&&&&&&&&
&《大象去巡山》
&&&&&&&&&&
&&&&北国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然而,在锦山小学五年级四班同学的心里,洋溢着融融的春意,因为,《大象去巡山》这部童话作品集在芳菲文学编辑部全体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就要问世了!
这部作品的萌芽在层林尽染的深秋,那个时候,大家常常看见,我们的“副班主任”刘校长每天都很早就在校园里转来转去,因为在我们的一本校本教材中,校长被神话为一只象征着力量和威严的大象,所以,我们背地里叫他“大象校长”。所以,我们常常把校长每天的巡视戏称为“巡山”。一次,校长听到了这个不雅的说法,他并没有批评我们,而是让我们把巡山的故事演绎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童话。于是,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暮秋和初冬,《大象去巡山》的故事在我们想象的翅膀上,放飞了心灵,像一阵阵细雨洒落心底,又如一缕缕春风轻轻拂面,给我们带来了阵阵花香般的美好。
作品几乎完全出自同学们之手,老师没有做太多的修改,虽然她不华丽,却如山野中盛开的一朵朵小花,朴素自然,淡雅清新。每一个童话都通过有趣的故事,给人思考和启迪。
故事里塑造了一个温和善良、敦厚有趣的大象校长的形象,他不但才华横溢,更热爱森林公民,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如:请仙风道骨的山羊老师来上书法课,课堂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去请老山羊出山的时候,也有很多幽默有趣的场面:
一天,大象正在巡山,走着走着,他看见密林深处有一片“大火堆”。火光四射,好像神话《西游记》里红孩儿那些妖精的住所,大象想:“哈哈,我一展英雄本色的时刻到来了,一定擒住这个小妖,给森林学校的孩子们一个惊喜。”他蹑手蹑脚地走近了火光燃烧处,踏着火焰铺成的地毯,没想到,火光把他引到了一座充满诗意的木屋前,好一个雅致的去处!大象情不自禁地敲了敲门,原来这是山羊的家呀。但是山羊很胆小,看见了大象这么个庞然大物不肯开门,山羊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你是谁,为,为什么要来我家?”
大象说:“山羊老先生你好,我是动物学校的大象校长在巡山,路经贵地,感到气质象不凡,所以就过来看看”。
山羊哆哆嗦嗦地说:“噢,那你就进来吧!”
大象高兴地打开了门,但山羊家的家门口太小了,大象根本进不去,山羊说:“你还是走后门吧。”后门确实是大了点,但大象挤了半天才挤进去,大象发现山羊家里很宽敞,摆满了各种古董,大象又上了二楼,看见二楼的墙壁上,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书法作品,每一个字都像一个新的生命,他们在纸张上不断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山羊老师的出场极具神话色彩,而大象进不去山羊的屋子,又让人觉得特别有趣。故事里有同学中特别流行的网络语言,如《副班主任》中的:“神马消息?神马消息?!”“大家知道以后,集体石化。”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们喜欢大象校长》里,“小肥猪的鼻涕粘在老师的讲棍上,一直拉到操场那么长。”极其夸张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捧腹大笑。童话里有悲伤,也有快乐,它们像一幅饱含了人间真善美的画卷,讲述着森林学校一个个精彩而绚丽的故事。读这些童话,仿佛是在读我们自己,读快乐多彩的学校生活。
我们衷心地希望,把这些充满着瑰丽想象和纯洁童心的作文,送给关心我们健康成长的老师和领导,表示我们诚挚的感谢。如果,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到这些故事能放松心情,这也算是我们对敬爱师长的一种回报吧。
担任本书的主编并写序言,我算是初出茅庐,请读者不吝赐教。
&&&&&&&&&&&&&&&&&&&&&&&&&&&&&&&&&&&&&&五年四班学生&
&&&&&&&&&&&&&&&&&&&&&&&&&&&&&&&&&&&&&&&&&
&&&&&&&&&&&&&&&&&&&&&&&
《大象去巡山》
&&&&&&&&&&&&&&&&&&&&&&&&&&&
深秋,绚丽的深秋。它把金色和紫色掺杂在依然鲜明的绿色上,仿佛是日光融成了点滴,我很荣幸为《大象去巡山》这本童话集写后记。
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里,五年四班可爱的同学们合力编写了一本独具特色的童话集—《大象去巡山》。
如果说这本书是五年四班同学们的果实,在这果实成熟期间,离不开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养,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刘校长。
刘校长饱读诗书,对我们总是循循善诱,在他的身边,我们不但学到了如何去追求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去高贵自己的灵魂,深厚自己的修养,如何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在《大象去巡山》童话集创作过程当中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宝贵的建议,使这部童话集更加的有趣,耐人回味。
你读完这本《大象去巡山》之后,心里的阴霾会一扫而尽,回归心灵的美好,因为我们五年四班有一个充满爱心、童心的好老师,五年四班的七十六名同学都深深地敬重与喜爱这位为我们的成长成才呕心沥血的老师。丛老师对教育事业充满无限的热情,对同学们和蔼可亲,使我们享受到了无私的师爱和童年最可贵的幸福与快乐。
《大象去巡山》创作期间丛老师不停地鼓励同学们,不但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素材,还指导我们如何塑造鲜活的童话形象,赋予作品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和快乐诙谐的情趣,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如今我们五年四班这片茂密的森林已经瓜果飘香,收获颇丰,这过程要感谢学校给我们的养料,老师们的谆谆教诲。
当我们打开这本童话作品集,当我们用心去触摸这些稚嫩而鲜活的文字,我们内心的尘垢会被慢慢地拭去,我们的内心充盈着感动,我们被文字牵引,我们被故事中的真诚、美好、善良感动。
由于编辑本书的都是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学生,所以这本童话集一些地方难免幼稚,甚至会有些纰漏,请读者不吝赐教,谢谢。
&&&&&&&&&&&&&&&&&&&&&&&&&&&&&五年四班学生&&卢静
&&&&&&&&&&&&&&&&&&&&&&&&&&&&
磨砺思想的珍珠
——《乘着诗歌的翅膀》序言
&辛弃疾在一首词里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大概是词人在晚年的时光里,体会了太多人生的愁苦,而生发出的感慨吧。其实,如果你有过与少年人朝夕相处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除了甜蜜、幸福、快乐……,也常常有许多真切的、真实的成长的烦恼,人生的不幸也会降临到他们稚嫩的生命之中,比如,刚刚失去了父爱和母爱,比如,社会激烈的竞争过早波及他们的生活,考试的压力如影随形……就像砂石嵌进了蚌鲜嫩的肉体中,或是让生命在痛苦地折磨中消弭,或是包容了砂砾,生出一枚涩涩的珍珠来。不论是苦痛还是幸福的命运都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来支撑,唤醒那些沉睡的美丽,使之继续精彩的人生。这种力量来自于文化的滋养,人格的庄严,思想的丰富。而把这种种滋味付诸于笔端,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肤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阅读积累,如果你善于聆听,在课堂上往往就能听到他们精彩的发言。那种内心激情的迸发,如潺潺的小溪,芳香的花蕾,破土的幼芽,这难道不是从他们内心世界中生长出的思想珍珠吗?于是,我萌生了把这些童言稚语记录下来,并教给他们时时锤炼升华的想法,不久,经过打磨,这些涩涩的珍珠居然绽放出了熠熠的光彩:学生的诗如行云流水,与思想水乳交融,燃烧的诗情还感染着锦山小学所有的同龄人,写诗成了五年级学生的一种时尚,我们的这部诗集就这样诞生了。
&这些诗稿,虽然够不上心生菩提,句句莲花,但我常常为他们感动。
&诗歌中有写认识不到一年的校长,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你来得最早,
&看见了花园里第一颗晶莹的露珠,
&听见了树上小鸟的第一声啼叫。
&我常常看见,
&您深深地弯下腰,
&捡起地面上的一块废纸,
&却从没有问过,
&是谁丢了它。
&我们都看见你站得如同一株向日葵,
&灿烂地微笑着,
&迎接我们。
&我看见您摸着一个同学的头,
&我看见你来我们班,
&轻轻地刮了一下那个调皮同学的鼻子,
&我是多么地羡慕。
&诗歌有写他们喜欢的老师,直抒胸怀,感人至深:
&虫儿醒了,
&它那一声清脆的叫声,
&把我从梦中唤醒。
&我急忙飞奔到学校,
&连早饭也顾不上吃。
&教室里静静的,
&等着听你那纯正的一口英文,
&期待着你和蔼地站在讲台上朝我们微笑。
&一周才有一次的英语自习,
&终于到来了,
&讲台上的你那么英俊,
&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这一个人的身上,
&他就是我们全班都喜欢的,
&敬爱的周老师。
&诗歌里有苦难:
&看天上的云,
&洁白的头发像一个人,
&那就是我亲爱的奶奶。
&奶奶的一生是辛苦的,
&在花儿一样的年龄,
&嫁给了老实巴交的爷爷。
&她和爷爷在田野里在山丘上种地,
&每天累得像一只奄奄一息的鸟儿。
&经年累月,
&奶奶的脖子后面长出了和馒头那样大的大包。
&五十年过去了,
&在这美好的岁月里,
&他们却像一对苦命的鸳鸯,
&总是在寒冷和漆黑的日子里挣扎。
&我知道你的心该有多么的痛!
&世上如果真的有上帝,
&我想请你帮帮我,
&让我实现三个愿望好吗?
&一让奶奶脖子后的大包消失吧,
&二让奶奶快乐地度过后半辈子,
&三让我们的家庭每天都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上帝啊,求求你,
&让我实现这三个愿望吧!
&诗歌里也有幸福:
&我很爱吃肉,
&妈妈就往自己嘴里
&我吃腻了,
&开始喜欢青菜
&妈妈又爱吃肉了。
&我的口味一变,
&妈妈也跟着变了口味,
&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忠实友情,敬爱师长,他们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这些诗句或冰清玉洁,或清澈透明,或洒脱自由,或沁人心脾,幼稚中不乏严谨的思考,浅显中也有深切的叩问。诗品既是人品,作诗先学做人,尽管不是所有的诗都词采华美,但更动人心魄的是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意。
&在那些写诗的日子里,一颗颗小小的纯净的心乘着诗歌的翅膀飞上了晴空万里,飞过了花香草地,飞过了江湖海洋,我不敢说这些诗歌有多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但我相信,引领学生轻轻叩响诗歌的大门,让他们领悟这个世界的金碧辉煌、多姿多彩、曼妙无际,让他们感受到诗歌世界的幸福快乐,最后,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的牵引下,总有一天,他们会登堂入室。
拨动孩子灵动的心弦
——为五年级诗集《乘着诗歌的翅膀》出版而作
&锦山小学五年级组的诗集《乘着诗歌的翅膀》就要付梓面世了。我受五年级组长丛丽红老师的嘱托,为本诗集写一篇后记。接到任务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惶恐。高兴的是在丛丽红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不但该班的学生把平时的积累以饱满的激情倾注于笔端,而且整个五年级组都兴起了写诗之风,更可贵的是它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校的“一道风景”;惶恐的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很可能看不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负孩子们的那种激情,也有辱老师们的那份热情。但是以丛丽红为代表的五年级组老师的那份真诚,让我无法推辞。我想也好,通过写序,我可以相对比较系统地阅读一下孩子们的作品,这难道不是一次很好地了解老师们辛勤劳动和孩子们勤勉学习的机会吗?
捧着那厚厚一叠诗稿,那一首首充满灵动的诗篇,使人难以相信这是出自11岁左右孩子的笔下。
看到同学们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我感到震惊,更令丛老师感到自豪。丛老师在与我谈论写诗的过程时,看得出她为学生们能够迸发出这样的灵气而感到无限地幸福,一种成就感溢于言表。她说:“我没有讲诗歌理论,没有说诗歌的创作方法,可是许多诗写得真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写诗不一定要从形式上入手,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心里的那一股诗情,有了感情,语言材料来得就从容、美丽,学生就会文思泉涌,加之适时地鼓励和点拨,学生离诗歌的大门越来越近了。”
是的,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他们就有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来。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之所以反复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的原因之一。
在学生的众多诗作中,学生的思绪跃上晴空,渡过草地,跨越江湖海洋,诗中有快乐、有苦闷、有温暖感动,也有踌躇彷徨,诗歌中蕴含着校园生活的快乐,负载着亲情的甜蜜,也不乏透露出内心的苦涩与孤独。这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从观察的角度来说,同学们能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浪花”,缘事而发,并且运用细腻的手法加以表达。既充满着童真童趣,又俨然一个“小大人”在汩汩地“倾吐”世间的冷暖与酸甜苦辣;从写作的要求来看,不用说小学,就是初中,写诗歌也不做重点要求,而五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写出这样出色的诗歌,实在难能可贵。这大概是受该组语文老师影响的缘故吧。正如孔子所言:“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该年级组语文老师们对工作有着执著地追求,他们的课我多数都听过,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开放性,不局限于教材,体现了“用教材教”的“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尤其是丛老师的课有时给人的感觉很“散”,但是细细琢磨,却“形散神聚”,她的每一步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在触动学生智慧的火花。我曾戏谑地对她说:你的课按着人们惯用的眼光来看,参加能手赛可能是评不上的,但是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却是一堂堂充满着智慧的课。不仅如此,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教育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她在教学中不搞“一刀切”,而是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够找到自己发展的“闪光点”。同时,她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她酷爱文学,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童话故事。几年前就出版过学生的诗集以及自己总结的教学反思集等。2013年8月为全校编写了校本教材——《生长童话的森林》。“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这样看来,在丛丽红老师领导下的五年级组的学生能够写出如此有分量的诗歌也就不足为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本诗集的组稿、编辑过程中,丛丽红、黄淑惠、刘玉艳、孔令飞、于海燕、罗颖达几位老师牺牲了诸多休息时间,指导学生撰稿,并悉心修改。我们学校的班型比较大,平均每个班级都在80人以上,加之学校严重缺编,有时他们每天上课都在五六节以上,劳累了一天,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匆匆地忙完家务,看到学生们一首首发自内心的诗稿时,他们又忘记了疲劳,为学生们修改,编辑电子文档。当人们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而他们还在夜以继日。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教师职业的诠释,我想,这难道不正是对我校那些默默奉献老师的真实写照吗?
我诚挚地祝贺这本诗集的诞生,并相信她一定会成为学生们叩开文学大门宝库的金钥匙。
&&&&&&&&&&&&&&&&&&&
& 《乘着诗歌的翅膀》
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曾经有过一段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如泣如诉,留下千古不绝的余音。激情狂傲、浪漫飘逸的李白,悲天悯人,心系国家命运的杜甫,他们不朽的杰作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绚丽的瑰宝。千百年来,这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像永恒的星辰,用它炫目的光辉,涤荡着我们的灵魂,洗礼着我们的精神。
从小读诗,尤其是读这些永不褪色的经典之作,不断浸染艺术的芬芳,就会使学生变得睿智、博学、高雅、脱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搜集阅读诗歌,初步尝试着写诗,但没有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对于有着强烈写作兴趣的学生,只有在充分激发了他们创作灵感,使学生有了表达欲望的时候,才能引导他们从内容入手,去书写他们心灵深处最庄严、最纯洁、最美好的诗篇。切忌生硬地模仿、硬性要求,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有学生有了厚重的古典文学底蕴、深沉的情感、丰富的心灵、飞扬的才气之时,才是引导他们创作诗歌的最好时机。
本书精选的五年级学生优秀习作,供3——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使用,意在为学生的诗歌创作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蓝本,并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让他们沉浸在诗歌深邃幽远的意境之中,去感受一种深沉美丽、似曾相识的幸福。
&&&&&&&&&&&&&&&&&
探索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新途径
&——对校本教材《生长童话的森林》使用培训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目和基本原则
1.目的:在学校“生命教育,文化熏陶,科学养育,个性发展”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全面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同时发挥我校语文教师特长,整合我校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和学校教学资源,打造墨香校园,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室,初步探索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科教师为主导,带动一部分学有专长的学生参与,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努力实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基本原则:
思想性原则:文以载道,自古有之。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载道明理,表情达意”的优势,培养学生美好品格、高尚的情趣,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理想情操和行为意志的教育。
补充性原则: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设适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本校或当地的资源优势,合理地补充课文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特色性原则:校本语文学习资源丰富,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充分考虑并突出重点,营造良好的大语文学习环境,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课程资源,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主体性原则:新课标指出“教材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根据兴趣做事,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一定要时刻想着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载体形式新颖活泼,深受学生的欢迎。如五年级学生集体创作的系列童话作品《大象去巡山》《乘着诗歌的翅膀》。
地域性原则: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校本教材要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学校特有的文化特征,符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心理特点,让学校对学生有吸引力、凝聚力,使他们感觉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美好快乐,使学生乐学、善学。如:针对我们学校生源较差,乘车学生多,留守儿童多,家长没有时间和能力进行课外辅导,开发《生长童话的森林》校本教材,教材写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是他们熟悉的学校生活,作品里有老师和孩子的影子,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作文的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校本教材开发设想
小学生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没有一个具有文学才华的人语文成绩是低下的。通过经典阅读、记诵、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浪漫的想象力,学生才会激情满怀活力四射地学习和创造。也只有岩浆般火热喷涌的学习热情,才会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成就学生的终生幸福。校本教材的开发,就是要打破语文学习教师孜孜不倦地讲,学生辛苦无奈地学的被动局面,使师生都融入到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来,让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幸福。
预期目标:
1.研发适合低、中、高各年级段学生阅读的高质量的童话、散文、诗歌等学生作品集。
2.通过编辑部、文学社等社团活动,提高作品的品质,从而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3.在社团组织建设和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使班级有写作才华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带动全体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4.在社团活动中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助人为乐、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良好的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加与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5.带动其他年级、班级的写作特色教学,使之形成学校特色。
具体措施:
1.在校本教材编辑过程中选入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培养他们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下一步工作探索方法。
2.组建各班编辑部,下辖文学社,指导好社团活动,创作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3.组织编辑部成员编辑班刊。
4.通过优化和整理,经学校领导指导审核,进一步修改,最后形成不同特色的校本教材。
5.结与反思。表奖优秀编辑和文学社社员,推广成功的经验。
三、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如何吸引学生投入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来,关键是培养一大批创作精英。上次已经说过了低年级写话教学方法,现在谈谈如何指导好中高年级的习作。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其中“乐于表达”是整个学段作文教学的关键,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难点。
其实,我们的学生除心理疾病外几乎没有不乐于表达的。课间十分钟教室里操场上人声鼎沸,课间喧哗不管是值周干部、科任、班主任教师都没有良方很好地制止。因为学生需要表达,可以说,表达是她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是社会人,她们需要与人交流、交往、探索未知世界里的新奇事物,建立属于自己的稳固友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她们喜欢的是口头语言表达,如果把表达方式转化成文字的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多的学生则望而生畏,甚至厌倦。那么,在小学中年级,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把口语表达的兴趣转化为书面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呢?
(一)要加强作文教学的指导和训练,教给学生表达的方式方法,减缓学生习作的坡度,降低习作难度。
1.三年级学生从写话过渡到习作,最重要的变化是习作的内容、形式、题材、速度、格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有话说、有话写、循环往复,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逐年的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举几个典型的列子说明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她们做到有话可说的。
一个雪后的早晨,下了一夜的大雪,我到班级以后,孩子们都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说路上的见闻呢,一场大雪对成年人来说没有给我们的精神思想带来太大的变化,可是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快乐,雪国简直是一个光彩夺目的琉璃世界,所以,几次想让班级肃静下来都没有成功。无奈,我只好让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加入了聊天的行列。我说:今天你们看早间新闻了吗?山东、江苏、安徽……很多省市都下了这样的大雪,黄山上居然也出现了雾凇、树挂,满山的松树像开满了洁白的霜花,又像盛开的银菊,玉树琼枝,那景象简直就是童话中的仙宫呢!
“是啊,我们今天也看到房檐上的冰凌了,就像房檐上倒挂着一个个细细的冰淇淋,我们门前的柳树枝都被雪压断了呢。”
学生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看到的新鲜事,兴致勃勃,争先恐后。我让每个孩子想好了,只说一分钟。
她们说自己在路上遇到的特别的人,新鲜的事、景、物。一个说:老师,小狗也喜欢下雪呢,今天早晨我一开门,我们家的小狗第一次看见下雪,高兴的一下蹦了出去,它蹦得老高,落在雪地里,一下子就没影了,只看见地上有一个被小狗砸出来的大窟窿。
我说,是啊,古代有一个卖油翁叫张打油,他曾经写了一首打油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虽是粗俗,但全诗不见一个雪字,被很多人叫绝。你的这段话和张打油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张打油眼中所没有的情趣。古人写雪也有很多雅致的绝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以后你们再谈有关雪的话题的时候,可以想像,可比喻、可夸张,可以通过自然界的所有生灵、事物来表达你对雪的喜爱,这样你们写的文字就生动、自然,充满了灵性,附着着情趣。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柏树上落满雪的时候,像一丛丛的白珊瑚,有的说:我想,一定是天上有一位婀娜的冰雪仙子,梳妆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自己的粉盒,雪花就纷纷跌落凡间了……在亲切、友好、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教师刻意用比喻的方法引导点播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使描写的语言丰富和生动。学生在谈话的时候,我也时时点拨他们在表达上独特有趣的地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的方式,并时时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让表达成为一种愉快的精神需要。
在课的结尾,我把古人的打油诗和写雪的佳句雅俗共赏地提供给学生,拓宽了学生习作的思路,以后你们再谈有关雪的话题的时候,“可以想像,可比喻、可夸张,可以通过自然界的所有生灵、事物来表达你对雪的喜爱,这样你们写的文字就生动、自然,充满了灵性,附着着情趣。”指导了学生表达的方式方法,所以学生写的时候得心应手。三年级的小学生阅历尚浅,他们在不断地关注着周围世界的变化,但是很难把观察的对象和词语和文字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如何让词带着形象,鲜活地进入儿童的意识,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要务。
这种一句话作文的方法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初学习作的学生,即:全班学生每人围绕要写的题目说一句自己认识最深刻的话,那么,80人的班型,加起来就有上千字,可以组成一篇优美的大作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舍、加工、修改以后,每个人都能顺利地写好一篇习作。全班学生每人围绕主题说一句话,这句话一定是经过学生深思熟虑的、带着他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情感的语言的精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开启了思路,还向别人学习了语言,同时,减轻学生无话可说的压力,让他们轻轻松松度过作文的难关。但这种方法不太适合高年级作文教学,文思看山不喜平,当学生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就要避免千篇一律的构思方法,侧重文章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因此,不可指导地如此细致。也要尽量减少全班交流后再写的教学方法。即使在低年级,也要鼓励学生,能独立完成创作的,尽量不要借鉴别人的语言和思想,要经常表扬那些独具匠心的佳作。
2.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在学生习作时给予适当的方法上的指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茶壶煮饺子——肚里有,道不出来”,可以说是这个阶段学生习作状态的最真实写照。学生作文为什么没有话说?为什么有话说不出来?因为中年级学生在选择表达的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写些什么,那么教师的指导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以一篇状物的习作指导为例,说明一下我是怎样进行方法指导的。
二三年级最难的就是状物的文章,它有说明文的性质,也需要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还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写写自己的小玩具》
上课伊始,我带来了儿子小时候的毛绒玩具猪八戒。学生看了它那滑稽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课堂气氛一下乱了起来。我说:“今天我可不是和你们一起玩的,我带这个玩具是让你们写一写有关它的文字,能写多少写多少,想写什么写什么。你们觉得难吗?”学生说不难。我说,那你们说说看,准备写什么。学生一时语塞了。教室里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平时喜欢发言的宋昕站了起来,她给大家描述道:“猪八戒的身材胖胖的,耳朵像大蒲扇,嘴又短又粗,鼻孔圆圆的,穿着绿衣服,黄短裤,肚子很大,衣服扣子都要系不上了。”我问别的同学还有补充吗?大家想想,说:我们看到的也就这些了,再往细写,就写衣服的花纹款式,别的也没有了啊。
我说,是啊,对于你们来说,写一个静物确实挺难的,你们不知道说什么,写什么,是因为你们还没掌握好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所以不知从何说起了,下面,你们按老师的提示重新看看这个玩具,看是不是就有写不完的话了。
看一看:它的身高、体重、表情、姿势、神态、服饰……
摸一摸:它的材料、质感
想一想:制作者的设计思路,独特的匠心
问一问:关于这个毛绒玩具背后的故事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猪八戒传来传去,有的拿格尺量身高,有的拿在手里估体重,他们用小手摸它细腻毛茸茸的身子,凝神看他的脸,还不时和同伴交流着什么。
十分钟过后,我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这一次,学生按我提示的方法有了说不完的话。在学生汇报时,我点拨他们,写身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列数字,也可以做比较:于是,有的学生说:玩具猪八戒身高三十厘米,也有的说:它有两本语文书那么高,它和一只成年小猫差不多高、差不多重。
我说:“真好,你们学会了不同的说明方法,以后的作文中,这些方法都可以用到。”
说到猪八戒的表情:她们说,这家伙乐呵呵的,嘴张的老大,一定是刚刚吃了什么美味佳肴,满足的不得了,不信你看他的肚子,鼓得圆圆的,像扣上了一口大锅,又像是怀胎十月的妇人……
我说:说得真好,你们不但学会了用眼睛看,还通过看到的现象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还能用比喻的方法把话说得很生动、很形象。以后在观察的时候,也要边观察,边思考,这样,你的观察才有深度。
说到他的衣服,孩子们说:大概是因为吃的太饱了吧,一件翠绿色的小衬衫勉强穿在身上,圆滚滚的肚子露在外面,短裤根本提不上去,好像随时都要掉下来似的。
细心的孩子还发现衣服已经破损了,有细心缝补过的痕迹。
我说:你们想过了吗?猪八戒的设计者在制作的时候,都为小朋友考虑到了什么?
有的孩子说:摸上去很柔软,很舒服,给人温顺贴心的感觉。有的说,玩具连一个铁扣子都没有,安全环保,适合小孩子玩。有的说:猪八戒的神态让人一看就想发笑,制作玩具的人一定希望小朋友得到这个礼物会天天快乐。
我说,这个玩具是我在赤峰学习的时候带回来的,孩子一直特别喜欢,每天抱着他入睡,把衣服都玩坏了,裤子是我仿照以前那条重新做的。有人说: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我觉得,那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我说:即使是一篇写物的文章,里边也会暗含着作者的思想,观点,就像这个玩具的设计者一样,把他的思想融进了自己的作品里,不露痕迹,要等你细细品味,才能发现。
我又让学生给《我的小书包》列了一个写作提纲:学生是这样设想的:
书包的尺寸、形状、颜色、外观、图案。
主兜的尺寸样子、材质、功能;(要注意观察设计者独特的构思)
次兜的尺寸样子、材质、功能
偏兜的尺寸样子、材质、功能
书包带尺寸样子、材质、功能
书包的来历,我和书包的故事(略写)
这堂课上的很愉快,学生收获也特别大。她们不但掌握了一种观察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去表达和思考。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信以后再写类似的作文,大家都不会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写了。第二节书面作业,她们仅用了一节课,全都成功的完成了这篇习作,字数最少的300字,多的写了五六百字。
3.观察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需要教师经常训练,多种形式的指导。我在校讯通给家长发了一篇贴,教给学生观察植物的方法:要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看:看形态、看姿态、看颜色、看长势、看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即时看);连续看:看生长过程、看变化过程。(爬山虎的脚)
观察人:要有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洞察力。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那里面很多有关人物描写的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侦探福尔摩斯总是在见到一个人的瞬间就能判断出他的职业、身世、性格……不能不折服他超强的观察力。
如:“嗯,你怎么知道他是个退伍的海军陆战队的军曹呢?”
  “我没有工夫谈这些琐碎的事,”他粗鲁地回答说,然后又微笑着说,“请原谅我的无礼。你把我的思路打断了,但这不要紧。那么说,你真的看不出他曾是个海军陆战队的军曹吗?”&
  “真的看不出。”&  “了解这件事是比较容易的,可是要说明我怎样了解它的,却不是那么简单。如果要你证明二加二等于四,你不免要觉得有些困难了,然而你却知道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我隔着一条街就看见这个人手背上刺着一只蓝色大锚,这是海员的特征。况且他的举止又颇有军人气概,留着军人式的络腮胡子;因此,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个海军陆战队员。他的态度有些自高自大,而且带有一些发号施令的神气。你一定也看到他那副昂首挥杖的姿态了吧,从他的外表上看来,他又是一个既称健而又庄重的中年人——所以根据这些情况,我就相信他当过军曹。”
福尔摩斯的每一次观察,都带着深刻的理性思考,他从一个女人的手指和袖子就能判断出对方是打字员,从岸边的脚印、窗外的朱雀花就能推断出案发时的情形。所以,教给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要学着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经常被一个同样的问题困扰着——就是学生每天的日记不知道写什么。一次我说孩子:一个假期的日记不要留到最后几天才写,一天写好几篇,那不叫日记,那叫“勒记”,弄得全家人喷饭。其实这不怪孩子,因为,她们的观察往往限于无意注意,很少有意识地去在观察的时候思考些什么,所以,一天下来,总是没有印象深刻的人物事件可写。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她们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一次,我在下班的路上买了几个土豆,女儿帮我一起选,然后回家,和卖菜的人只有几句简短的交流。回家后,孩子说:今天过得真没意思,日记没有东西可写。我说:就写卖土豆的老人吧。孩子说:我就匆匆看了他一眼啊,写什么?
我说:你看到他穿什么衣服了吗?灰的,很肥,很破,肩上都有洞洞了。哦。脸呢?古铜色,皱纹很多。手呢?瘦瘦的,青筋暴跳,有口子,很粗,他递给我们的塑料袋是旧的、用过的,也很破,旁边的筐子里还有好几个破旧的塑料袋。
其实这些信息已经不少了,你从这些信息里,都能联想到什么?
穷、老、是农村来的,生活条件不好,家里一定很困难,还有他不像是菜贩子,这些土豆一定是他自己种的。那你能想象出一年到头老人是怎么风里来雨里去不辍劳作的吗?能想象出他的艰苦、病痛、辛苦吗?
有了这些思考和提示,孩子的日记写得很顺利,文字里对老人流露出了深切的同情,也表示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再浪费粮食。我觉得,经过思考的观察和表面上的观察后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深度是不同的。
观察事:要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注意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记得有一次我回故乡去,早晨正躺着和母亲说话,四岁的小外甥女从外面跑回来,拉着我说:“三姨,集上正杀大眼猪呢,你快去看看吧。”什么大眼猪啊?莫非是猪的新品种,肉特别好吃?孩子看我不动,就气喘吁吁地说:“那个人都杀了好几只了,一个也没死,给它玉米粒,小猪哆嗦着还能站起来吃。”那得多笨的屠夫啊,怎么杀得猪,居然一只都没死?孩子说,就是从后面拉一个口子,挤出两块肉来,用刀子往下一割,然后缝上,把猪撒开,猪就能吃东西了。我恍然大悟,只是不懂,“大眼猪是什么样的一种猪?”下午的时候,我在去小河边的路上,特意让外甥女带我去看了“大眼猪”,原来就是普通的小猪崽,只是猪在幼崽的时候,眼睛占头部的比例比成年猪要大很多。多新奇的称谓啊!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情。所以,在她们看来,生活才那样的美好、快乐,有无数的事物可以去探索。后来,这件事被写在女儿的《童年趣事》里。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充满着童真童趣,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孩子愿意写,因为那是从她们心底流淌出来的最快乐的文字。作为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绚丽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乐,他们的爱好和需要,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如果教师不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那些孩子读了几本小学生作文,写的时候就只能生搬硬套,比如,写我最尊敬的人百分之八十都写清洁工,童年趣事就写偷瓜、偷梨、偷杏、家庭猜谜语比赛(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有几个家庭会组织一次猜谜语比赛?到别人家偷东西却没有一丝的悔意,还当作正大光明的事情来宣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人云亦云,没有创新精神,写就没有了习作的乐趣。每一篇习作都应该是作者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是学生人生经验的不断积累,是每个学生个体不同的生活经验与人生体验的结晶。作文没有了生活这个源头活水,越写越无趣,越写越是一种负担,就很难提到习作水平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了。所以,要鼓励学生,多写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勤于积累作文的素材。
&4.表达方式的训练;
作文教学需要从内容和情感教育入手,那么,表达方式重要吗?
举一个真实的列子说明一下:男孩子想追女孩子,可是他身无分文,是个穷小子。于是,他找朋友讨着。朋友问:你准备怎么和女孩子表白呢?男孩子说:我就真诚地问,你愿意接受一颗赤诚的心吗?虽然他没有香车宝马,没有钻戒豪宅,却愿意一辈子为你一个人活着。显然,女孩子不会答应。男孩子换了一个说法: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流星雨吗?你愿意和我一起到索契去看冬奥会吗?我们骑着单车,幕天席地,鲜花和绿草做床,星星和月亮做灯,让高天上的流云做华丽的帷幔,细雨和清风记录幸福的旅程。女孩子就骑上自己的自行车跟他走了。
可见,有时候知道了表达什么,还要知道如何去表达。同样的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所起到的表达效果也是不同的,有时候,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可是在写的时候不知如何下笔,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与点拨。
如:三年级下学期有一篇单元作文《介绍我自己》。写人的文章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指导好这篇习作,至关重要。凭多年的经验,能预料到,学生想到的,不外乎先写写自己的外貌、再介绍性格特征、喜好、自己做过的印象深刻的事。一般都是平铺直叙,千篇一律。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学生有了比较好的习作基础,就可以尝试一下文章表现手法的转变。
这篇作文可以以事件的叙述入手,选取一个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片段开篇,也可以从环境描写入手,还可以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入手……这样,行文活泼,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我给学生设计了几个这样的开头:
那是一个云淡风轻的午后,在一户农家小院靠窗的房间里,一个女孩在凝神看一本《安徒生童话》,外面紫丁香在开放,小鸟在窗前鸣叫,女孩似乎一点都没有察觉,从夕阳西下读到皓月当空,从满天繁星读到夜深人静……这个女孩就是我。(写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加油&!加油!”运动场上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呼和喝彩声,跑道上,一个个男孩跑起来像一阵风,双脚似乎还没接地就飞快地抬了起来……(写有运动才能的学生)
“是交给老师,还是悄悄留下自己用?”教室里空无一人,我攥着不知道谁不小心掉的一张百元大钞,毛爷爷在朝我微笑……(一个拾金不昧的孩子)
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把学生带进了熟悉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触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地进入写作状态。
人常说“抛砖引玉”,其实,在作文教学中,更要善于先“抛一块玉”。比如:学生写想象作文和童话的时候容易写得枯燥,没有生活情趣,只是简单的把人类社会中的故事、现象换一个称谓,就是一篇童话了。有的学生在写《森林学校》时,就写小白兔是三年四班的学生,她们的班主任是大狼老师,今天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数学……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常常帮助学生想:今天你写的童话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你想通过哪些故事来表达这个主题?你要塑造的是一个或一些什么样的童话形象?然后再帮助学生进入习作状态。进入习作状态选择语言很重要,我常常给学生一个开头,去激发她们自己的想象。
“当森林里的最后一片红叶从树上落下来,顺着溪水飘向远方,风就渐渐凉了。熊妈妈早已做好了冬眠的准备,可是小熊不愿意躲在树洞里睡一个冬天的懒觉……”这样,学生在续写的时候,就会沿用美丽的景物描写,瑰丽的想象,幻想一幅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来完成自己的习作。看似简单的几十个字,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和启发作用却是巨大的。所以,在习作中,教师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只有亲自参与到学生的习作中来,教师的引领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
&5.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让学生想:作者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只抓住了它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而不做细致描写呢?第二段全是对热闹的春光的描写,是否离题?聪明的孩子经阅读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作者只写燕子不同于其他鸟类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歌颂春天。第二自然段看似闲笔,但春天没有了燕子,就少了灵秀,没有了灵魂,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这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写燕子。
叶圣陶的《荷花》一文,第四自然段都是写自己的联想,是在写作者自己,这样写和表现荷花的美,大自然的美有没有关系呢?学生经反复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作者被荷花的美陶醉了,雪白的衣裳、翩翩起舞的姿态……看似写人,其实还是在表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人美的感受,是从精神的角度在赞美荷花。
同样写鸟,和《燕子》相比,《翠鸟》一文对翠鸟外形的特点介绍的就很详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子是大家都熟悉的鸟类,而见过翠鸟的人却不多,所以,作者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得非常仔细。
这样处理教材,其实是对学生进行了写法渗透,在学生习作布局谋篇的时候,给予了一些帮助,使学生能正确地按文章的主旨去选材,处理详略。
以前,我在教《爬山虎的脚》时,总把它上成生物课,后来仔细想来,这篇课文除了可以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准确的描写语言,还可以多学习一些观察的方法。一篇课文至少能有这样一两点收获,就算这课书没有白教。
二)通过广泛阅读,不断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丰富细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
1、作文教学首先是激发和培养美好情感的教学。
新课标要求学生习作“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源头,让学生用自然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
我曾多次研究过社会上一些作文班的作文速成法教学,总的趋势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用功力的、应试的理念去教作文,结果学生习作“假、大、空”反而影响了习作的质量。
A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挫伤了习作的积极性。
B作文教学只做技术上的指导,不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我在批阅学生日记的时候发现作文班的教学方法是先带学生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然后指导学生写游戏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话可写,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遵循了作文教学的规律的,可是,教师在游戏中却忽略了情感性原则。比如:钓鱼游戏。教师买来许多小金鱼,让学生拿鱼钩去钓,比谁钓的多,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玩得十分愉快,可是,被他们钓上来又摘去鱼钩的小金鱼经过这样反复折磨,不久就纷纷死去了,学生却以此为乐。如此的教孩子荼毒生灵,不能说不残忍。这让我想到了马加爵,想到了那个给动物园里的黑熊用硫酸毁容的大学生,想到了大学毕业前夕去抢银行的男孩子。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阶段,教师的引导是多么重要和有益!
经过这样指导的文章,学生的观察点仅限于“好玩”、快乐,并没有引起她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思考,是没有思想深度的文章。一个以个人的喜乐为乐、不知道关怀与悲悯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会有社会责任感,怎么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呢?
C不注重文道统一,把作文和做人的关系割裂开来。
我有一个学生叫于金括,以前特别喜欢作文,我给他的评价是:文如行云流水,颇有大家风范。家长也很重视这个学生,课外给他报了一个北小附近的作文班。后来学生因为那个老师把他在学校写的文章当成自己指导的印在海报上而发生了争执,他要求退学,退还学费、让那个老师给我道歉等很多事闹得很不愉快,家长损失了几千块钱,老师在作文班也不给他好脸,最后他开始厌恶作文、厌恶去作文班。
教给孩子说谎、做人不正直,见利忘义,这样的老师能教好作文吗?我疑惑。好的语文教师要让师爱去温暖和照亮孩子的内心,让她们的内心充满光亮。他的作文才会有生命的温度和情感的颜色。
从古至今,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问世都不是以巨额的稿费、或是蜚声文坛为目的的。那里寄托的是作者美好的生活理想、社会理想,表现的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审美情趣。所以,任何沾染的功力和金钱色彩的习作指导,都不可能成功。
我在布置作文的时候,也常常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即综合性学习。比如:妇女节和母亲节前夕,读和母爱有关的文章。母亲节要求孩子给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一个拥抱、给妈妈一个亲吻,和妈妈谈谈心里话,了解母亲心中的喜怒哀乐,知道妈妈的心愿和希望,多关注妈妈每天的生活起居……写完关于母爱的文章后,读给妈妈听,听一下她的修改意见。让母亲提修改意见的过程也是一次情感交流与情感升华的过程。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
“我的故乡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花/那里的流水不断/水库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把山的倩影印在自己脸上/水里有大鲤鱼/大鲤鱼一跳/扑通一声响/鲤鱼把山的脸钻了一个洞/一道道波纹扩散开去/山又恢复了清晰的面容/一次/我们在山上的野花丛中采蘑菇/看见一只好大的野兔飞奔过我身边/我们追啊追/兔子实在跑得太快了/追着追着就没影了/不知不觉/我们跟着野兔爬上了山顶/我说/你们看/山下的小花篮/就是我们的故乡”
这是一个成绩平平的五年级学生写的诗歌,虽然语言朴实,但清新自然,处处可见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恬淡之美。“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踏雪寻梅,本是一种意境,更体现作者的一种心境,关在知识的象牙塔里,就品不出书里的美好,咀嚼不出文字里的情味。所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不要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书本上,要让学生有丰富见闻感受和想象,就应该把他们的心放飞在草翠花开的原野上,放飞到广阔的生活中去。
其实,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情有所动,作文才能感情真挚细腻,有感染人的力量。
这学期,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延不绝的文明。语文是美的熏陶,情的沉浸,智的启迪。语文的魅力在于她的繁复之美、灿烂之美、丰盈之美。语文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家园。
2.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的途径
阅读感悟: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吸收文化的精髓与营养、逐渐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育不是写在纸上给检查教案的领导看的条条框框,要教好作文,就要把情感教育落到实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动情,只有教师的全情投入,才能给学生情的感染。
朗读和背诵。
经典诗文的积累与运用。
我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积累课标要求必背的70首古诗词,到3年级已经全部背完,四年级选背一些唐诗宋词、摘录泰戈尔的诗和金波等现代诗人的经典名篇,每天一节阅读课师生共读经典名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呼兰河传》《城南旧事》……五年级上学期背诵《毛主席诗词》中文学性较强的部分篇目。
经典文化引导这些物欲未染的儿童进入文学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人格,澄澈心灵;让学生习得读书方法,从小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和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形成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逐步形成文学鉴赏能力,陶冶高雅情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提升气质,使他们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
朗读和背诵是促进学生积累规范语言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优美意境、美好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传递着人文精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和生命的芬芳,让她们的语言文字灵动、瑰丽、朴实、迷人。我把批改学生作文当成一种休息,当成一种赏心乐事,通过经典阅读,他们自己能创作大量高质量的诗歌、散文,学生写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作文能够达到小组内互评互改,并且自发组织了“写手部”、“评改部”、“上传组”,最后发展成文学社、编辑部,学期末学生已经能自己上高质量的作文课。
(&三)如何实现大班型高效的作文评改。
我的作文本上没有眉批、总批和细致的修改痕迹,只有最后的等级和日期,有人不禁会问,这样的批改有效吗?其实,我的每一篇作文都已经亲自批改过了。因为我的作文训练量较大,几乎每天都有日记或读书笔记(摘记)、随文练笔、续写……如果六十多人的班级,每一篇都做详尽批改的话,除了备课、上课,几乎没有时间处理别的作业了。我把作文评改的功夫都用在了课堂上。三年级的的一篇作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书面作文后,我花三天时间一一评改。评改的方法是比较独特的。先由学生一一朗诵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静听。每一个学生读后,我都给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并告诉学生为什么那样修改。写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和鼓励。这个过程要花很多时间。然后让学生修改,再读。第二次,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你从他的习作中看出了哪些进步。这样,第二次习作学生就能尽量避免上次习作出现的问题。如果学生写得比较成功,第二次就可以朗读一半习作,其他同学参考教师提的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渐渐可以把学生习作分类,对每一类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评改,其他学生有了修改的方向,也能把自己的习作改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当堂当众评改,学生就有了修改和对别人作品评改的能力,可以在写后先在小组内互相提一下修改意见,二次修改后,教师的批改就省时省力多了。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学生作文大部分能一次成型,这样,教师就节省了大量的批改时间。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批改后的优秀习作欣赏。学生能从别人的优秀习作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学到优美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还能激励优秀的学生更加热爱习作。这样,学生到了五六年级,每一篇作品都能让教师比较满意,不用花大量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帮她们修改了。
这种课堂上当面批改的方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每一堂习作课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所以,实现了大班型的高效评改。
(四)作文教学中的鼓励性原则。
&我批作文很少给“良”,考试作文也很少减分。并不是我对学生要求太低,只要学生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写了,只要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就应该予以尊重和鼓励。习作是学生的习得之作,难免有缺憾和不完美的地方。所以,要接纳学生的不完美,只有学生在习作中获得了快乐,有了成就感,才乐于接受大量的训练。
(五)谈谈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略)
&童心是一个绚烂多彩又纯澈透明的世界,她们对世界永远充满着新鲜与好奇,她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欣赏与信任。一次,儿子在读杨红樱的童话,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本书有一句话写得最好。”我问什么话这么经典啊?他说:“这个世界上最不懂我的人就是妈妈了。”我愕然,本来以为我比谁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可是,在孩子眼里却不是这样的。于是,我拿来这本童话细心地读了起来。马小跳和杜真子他们都拒绝吃妈妈做的红烧狗肉,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原来是因为他们的有三位好朋友“保姆狗”、“地包天”和“帅仔”,“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们怎么能吃自己朋友的肉呢?”我震撼。儿子一直不吃狗肉,我以为是口味太腥的缘故,,原来孩子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丰富细腻,纯真无邪。难怪孩子们都喜欢杨红樱,她能和孩子心有灵犀,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孩子最喜欢听、最想说的。
杨红樱、叶圣陶、……很多作家都是小学教师出身,源于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和一颗善良真挚的童心,她们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学生习作的人,一定要热爱习作,要勤于读书思考和动笔,这样,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才能从习作者的角度去进行审美观照。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还表现在会带着欣喜、赏识、探究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当我们带着美的眼光、亲近与赏识接近孩子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引领她们,热爱文学、醉心文学,轻轻叩响语文的大门,直至最后登堂入室。
四、组织学生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
我在编写《生长童话的森林》一书时有意的编排了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在编写诗集的后期,因为体力不支,学生帮助我编辑了大部分电子文档,这使我受到一个启发,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在编写《大象去巡山》的童话作品集时,我尝试全部由学生完成,自己只做一个指导。确定这个方案以后,精选了班级15位“文学精英”,主要是组织能力强,工作积极、有想法的学生。由他们组成一个编辑部,主抓班本教材的编辑工作。先由主编和副主编提出构想,分配工作任务,写好书面计划,然后文学社成员讨论修改后通过。文学社分:上传部、写手部(主要负责修改学生作品,分组指导学生作文)、整编部、审核部。文学社下辖文学社,主要组织和写作有关的班级活动,为编辑部提供优秀稿件。编辑部学生留弹性作业,只在新授课时抄写一下新字和生词,其他语文作业都可以不做。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大部分书稿的编辑工作,并在刘校长的指导下自己写了序言和后记。寒假期间,编辑部的同学还在源源不断地上传稿件,他们在网上互相修改、指导,截止到现在,他们完成的书稿已经达到了八万多字(算上被审核下去的有10多万字),而且质量相当高。尽管这些学生很忙,可是她们非常乐于做这件事,她们的考试成绩也仍然在全班名列前茅。
五、社团带来的变化
通过编写《乘着诗歌的翅膀》和《大象去巡山》,我找到了工作的快乐。1我批的作文越来越少了;2主编和副主编能替我上作文课了;3他们能自己写作、自己修改、自己成书,我不像以前那么累了;4我心情好了,心脏也好了。
学生方面:副主编比以前宽容、诚实、自律了,以前,那个孩子有点小坏,好嫉妒别人,现在她这些缺点一点都看不到了。她在安排工作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中学会了正确的与人交往,在组织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神圣感、使命感让她的胸怀变得宽广、眼界更加开阔,人格更加健全,思想变得高尚(一次,文学社活动副主编帮大家构思作文,一个女孩多次举手,可是因为发言的人太多就没顾得上找她发言下课以后,那个女孩就把副主编推倒在讲台上了。如果事情发生在以前,绝对有一场硬仗。可是这次,副主编起来以后,却给那个女孩道歉,检讨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她说,如果我做得够好,她会拥护我的,这次把我推倒了,证明我做得不完美。变化太大了;主编以前不善言辞,通过几次文学社活动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处理一些问题,她说起话来妙语连珠、滔滔不绝。李时雨,以前从北京来的一个女孩子特别不喜欢另一个女孩子,以至于不愿意和她做同桌,担任编辑以后,她经常找那个女孩给她指导作文,交流习作经验,寒假期间,她还在网上给那个女孩修改童话,反复提修改意见;许少杰,以前成天哭着不肯上学那个小男孩喜欢上学、喜欢学校,也喜欢我了,因为我经常在班级表扬他的诗歌写得好,红领巾广播站也多次广播了他的作品。一次,他发着高烧就让爸爸来送他上学,我让家长把他领回去,可他说什么也不回去,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学校,爱上了语文;许佳琪,一个失去了家庭温暖经常以泪洗面的男孩子,常常背着我往校长室跑,经秘密调查我才发现,他过些天就给校长写一首诗,去请教,交流思想,渐渐的,他的眼睛里有了光彩,有了快乐,尽管他写的诗不是怀念母亲的就是赞美校长的,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吃醋,因为期末他的语文成绩从70分提高到了97分,我欣慰。
期末开始前,学生问我:“这几天我们怎么不写诗了?”我说忙了一个学期,该复习考试了,他们说,不写诗,就觉得生活中少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好像灵魂从身体里飞走了。因为他们在诗歌、在童话中找到了一丝快乐,一种美好的向往,开始有了关于幸福的梦想。我相信,精神的慰藉和充实,是学生生命的黄金,是浇灌他们生命之树的河流,是创造幸福而高贵的人生的奠基石。校本教材的开发,带给学生的,绝不是几本书的诞生,而是学生一种习惯和能力的形成,是一种无形而无价的精神财富,是他们终身幸福的源泉。
六校本教材《生长童话的森林》使用说明
(一)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是针对以往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课本教学”、“课堂教学”和单纯依靠课本教学、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封闭思想和做法提出来的。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四五是年代就强调:“国文教本为了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至4页)“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页)
新课标和叶老的教诲都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说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的反复多次实践为基础的。单靠课本那几百篇文章的学习是很难满足语言实践需要的。因此说,试图通过那几百篇文章的学习,就想让学生会读会写,是幼稚的想法。尤其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和内蒙古中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要求,学校的课程应由国家、地方和校本三部分组成。这就充分地为我们编写这本校本教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就识字教学而言,课标明确指明:“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识字教学变得生活化。如何做到识字教学的生活化,要考虑到儿童发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开发更多有趣的识字资源,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更广阔的识字平台。实践表明,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由浅入深地引入写话练习,即可以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又能在情趣盎然的阅读和写话中,创造反复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强化对生字的印象,在语言环境中愉快地识字,从而逐渐养成学生独立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把写话兴趣放在首位,而且第一学段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写话兴趣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生六周岁入学,一年级下学期就要写成句的话,如果一开始对写话就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那在一生的岁月中该是多大的困难。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的方法首先是降低写话的难度,体验写话的快乐,增强学生写话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经验世界不足而想象世界丰富,他们天真烂漫的头脑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这是创造的萌芽,抓住这个兴奋点,运用童话引路的方法给学生的写话搭上一把扶梯,减缓学习的坡度,扶着孩子慢慢地“走路”,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二)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
&1.教材主要侧重为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服务,三年级复习巩固教材要求会认的字,四至六年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自己创作童话,有兴趣的学生试着写成本的“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生长童话的森林》供一年级下学期使用。从教给学生如何练习写成句的话起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到学期末能写成段的话,能把自己想象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或是能用简短的语言记叙一件事。每一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抄写句子的练习,学生通过抄写这些句子,逐渐熟练掌握运用学过的生字组成词语和句子,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学会自己写话。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了一个学习伙伴“大狼老师”,教师在学生抄习写话前,把大狼老师的话读给学生听,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童话世界里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并期待下一次任务的到来。第二次作业前,建议教师以大狼老师的口吻对学生加以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第二部分是《森林学校》,主要用于训练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让他们在抄写童话故事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用法,在反复使用生字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写成段的话,并在二年级学期末,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创作童话故事,形成把所想所说的话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会写小作文。
二年级是学生学习写话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迅速,学过的知识易于识记,根据先入为主的认知规律,把要求会写生字置于童话故事中反复出现,就是让学生在快乐的练习中轻松地强化记忆,避免枯燥地学习生字给学生造成厌学情绪,同时也避免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写错别字。抄习篇目中的故事在新学期开始时比较简短,随着学生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学生的写字能力逐渐增强,故事也随之增长,并开始注意趣味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二三年级的阅读篇目只作为识字的辅助工具,不要求学生抄写。
4.第三部分是供四至六年级阅读的一个童话《喵星人奇遇记》,目的是让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使他们领悟到创作源于生活,不是高不可攀,我们每个人只要用心观察,用敏感细致的心去感悟生活,真诚地热爱和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就能找到创作的素材。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积极实践,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原则,最后就能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
&(三)、给教师的建议
&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本书是试验教材,肯定有很多不科学不合理和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使用时要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和改进。比如:可以自己创作一些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童话故事,那样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会更加浓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奖励”给他们一些新的句子和故事,让他们“吃得饱”,避免一刀切。在编写句子和故事的时候,可以带一两个后面即将学到的生字,只要告诉他们笔顺、写法,学生很容易就能提前学会,而且他们高兴提前学会,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识字的喜悦和成就感的好办法。同时,教师在编写这样的句子时,要注意文字的思想性,尽量给学生美的启迪。比如:
南来北往的雪花,是星星的好伙伴。
只要是秋天过去,白的雪花就来了!
请你来到江湖里,多少个孩子笑哈哈。
选一朵最美的吧,让它开在头上像真花。
&这样的儿歌不但是让学生记住“江、湖、南、北、星、雪、秋”等几个生字,也是在让学生感受雪天的情趣和生活的快乐之美。
“春天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校园里丁香花开了,李子花开了,就像我们的一张张笑脸。老师很早就来到班级,和我们一起打水、一起扫地、一起学习。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老师最爱的花朵。”是对学生渗透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尊敬老师的教育。
“石头上也会开花吗?石头上不会开花,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可以开花的啊!”是关于理想和信念的启蒙。
“春天来的时候,一朵朵花儿开了,有红的、白的、黄的……叶子和草很绿很绿。小鸟在天空中飞着,那么高兴。丁香花、百合花开得那么香,关上门,还有花的香气飞进门来。李子花开得那么白,那么明净。泉水叮咚着,果树叶儿绿得发亮。”描写优美的自然风光,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抄写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学生初学写话时,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愿意写,积极地写,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初学写话和习作,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切忌批评指责,或是横向比较,而是要更多的给予鼓励和提供帮助。比如,学生往往在第一次编写童话时,不会艺术地提炼和加工,容易把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换成动物的名称,记成流水账,像“今天早晨,吃过早饭,鸡妈妈让孩子去上学,鸡孩子到了学校,第一节课上语文,第二节课上数学……”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你已经会用拟人的手法创作童话作品了,如果,你写一写鸡妈妈不放心地在门口送别,或是写写今天鸡宝宝在学校遇到了哪些麻烦、有什么烦恼或是快乐,写写鸡宝宝的步态、心情、说的话……学生就会有所改进。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无穷想像力的开头,学生也会顺着你的思路文思泉涌地写下去。如:天还不亮,屋子外面灰蒙蒙的,鸡妈妈系好围裙去做早饭,忽然……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不容易写成干巴巴的流水账了。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创作的快乐,当他们把写话和习作当成一种精神需要的时候,教师就会越教越轻松。
3.挖掘好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作文教学既是一种情感教育,也是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教材在编写时,关注了本校学生在生活、思想、为人处世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存在的问题。比如,独生子女多不喜欢家务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父母溺爱的孩子不知道体谅大人的苦心,不注意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男女同学之间不会融洽地相处,恐惧死亡,有网瘾……在《劳动教养课》《天上星,亮晶晶》《为什么大人反倒怕小孩》《望网兴叹几时休》《清明时节》这些篇目里都有所渗透。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也要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提炼一些有意义的主题,提高学生习作的品味。
4.要经常交流学生的优秀习作,形成生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让榜样的力量激励身边的同伴,为其他同学开拓写作的思路,增强学生写好习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这也是在进一步开发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
5.及时把在童话引路法中学到的习作方法迁移到其他体裁的习作中去,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不要让学生误以为小学生作文就是创作童话,为学生开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6.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倡下水作文。这样,教师能体谅学生习作的甘苦,在指导时也能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更主要的是,教师的心灵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让语文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生才会爱上精彩的语文世界。
最后,我想引用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家高万祥的一句话做结束语:“今天在一起吃饭,明天还得在一起吃饭的,是客户;今天在一起吃饭,明天还想在一起吃饭的,是朋友。今天在一起生活,明天还得在一起生活的,是婚姻,今天在一起生活,明天还想在一起生活的,是爱情;今天去上班、明天还得去上班,是工作,今天去上班,明天还想去上班的,是事业。”今天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明天改变学校面貌和师生精神世界的是锦山小学。祝愿所有的老师生命之花灿烂,事业之树常青,祝福锦山小学明天会更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日记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