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形成经济的研究价值

如此惨痛的代价:雾霾天气使得上海的城市价值大打折扣
如此惨痛的代价:雾霾天气使得上海的城市价值大打折扣
& & & 杨学祥
&日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前夕,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完成。据报告显示:由于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对长三角地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达到3150亿元,包括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其中上海约为2900多亿元,苏锡常为469亿元。长三角地面沉降大于200毫米的范围近1万平方公里,上海、苏锡常和杭嘉湖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2.63、1.80和0.82米。长三角的地下水资源衰竭对苏锡常地区的地面下沉已经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得到改善,“沉默的土地危机”将随时有可能在长三角大范围爆发[6]。
  我在日指出,上海既是经济起飞的样板,也是环境污染的典型反面教材。国际舆论的如此评价值得深思。上海仍然在走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地下水枯竭和地表水污染的双重夹击下,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其生态资源已丧失殆尽。水资源危机意味着生存环境的灭亡,以破坏水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值得效仿[7]。
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多次提到雾霾治理,他表示,浙江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启动烟尘粉尘、总磷总氮等污染物减排及考核工作。
  17日,在出席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侨联、对外友好、经济界联组讨论会上,李强再次提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现阶段在保持经济一定速度增长的同时必须将环境治理好。“如果环境恶劣了,城市的竞争力就减弱了。”
  他认为,雾霾天气使得上海、杭州等地区的城市价值大打折扣。
相关报道:
警惕读书无用论再度泛滥 &
公众为何远离基础科学?
--科盲群体不仅仅是中国作家
&日08:46 &
  摘要:新闻媒体对基础科学的冷落,恰恰是一面镜子,折射了公众对基础科学的冷漠,反映了政府官员对基础科学的忽视。收视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来源和资金投入,新闻媒体无法逃避公众的视点。如果学校教育引进基础科学史,如果各种考评涉及基础科学史,如果管理人员懂得基础科学史,如果政府官员熟悉基础科学史,那么,违背科学的政策、措施、方案、条令、规则和行为就不会一再出现,依法行政,科技先行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关键词:基础科学,新闻媒体,科盲群体,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1. 被淘金浪潮淹没了的基础科学
  黄昆走了,科学界扼腕,但同时闻讯的许多普通公众相当茫然:黄昆是谁?在科学界赫赫有名,在公众面前却是陌生人。
  基础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不仅远离公众,而且远离日益喧嚣浮躁的科技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原所长胡亚东说,“科学技术”必须经过多次转换才能变为生产力,可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科学技术直接等同于生产力。“这导致很多地方对科技工作者的考核,往往就看其完成了多少论文,这些论文又产生了多少经济利益。”很多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根本没有明显的经济效果。再加上基础科学领域本身离老百姓生活比较遥远,科学家一般又都专注于研究领域,潜心工作,不愿过多跟公众打交道,“最终导致这些领域的科学家更加远离公众视野”[1]。
  事实上,不仅公众能够对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了解不够,就是科学研究部门对基础科学研究也退避三舍。为了获得研究资金的支持,很多地方对科技工作者的考核,不仅看其完成了多少论文,这些论文又产生了多少经济利益,而且直接为研究者设定了应该获得的项目经费金额,拿不到经费就低聘扣奖金。科研机构变身为生产企业,谁还敢做见不到经济效益的基础科学研究?科研工作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拉关系,跑项目,谁还有时间搞基础科学研究?跟着“老板”和领导的意图走,你就能拿到钱;坚持独立的科学观点,你就要受到冷落,谁还敢“实事求是”地搞基础科学研究?
  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经济利益为目得的专家学者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专家观点失去公信力的背后,是部分专家与某些利益没有了距离,少数专家学者与开发商等利益团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所谓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科学自然蜕化变质了,诸如此类的“专家观点”,尽管有“专家”在场,但知识分子葆有的理性与操守却缺席了,这实际上是腐败的“学术寻租”。这些学者凭借自己耀眼的学术头衔,手中的鉴定权、论证权、签字权去堂而皇之地攫取一笔可观的评审费、润笔费、讲课费。但实际上为利益驱使,玩“学钱交易”,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结果是,受利益主宰的专家意见又主宰了不知就里的善良听众。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愤言提出封杀“社会活动院士”,剑指的正是这类“利益的俘虏”[2]。
  2. 被形象工程压垮了的基础科学
  有人说,中国人特别擅长干大事;城市的大街建得豪华、整洁、漂亮,小街就破烂、杂乱、简陋;长江上建起了大坝,南水可以北调,城市的下水道却修不好;从东北盆地到西北沙漠,都建起了大油田,而小煤矿的频频矿难却无法遏止[3]。干大事,有高度,有亮度,可以作为业绩显身扬名。其后果是全国的水利工程与污水横流同在,城市的金碧辉煌与能源短缺并存。城市的地下水道改造工程是小事吗?合理的设计就是一座大型有机肥料工厂,不仅解决了城市水污染,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退化。谁重视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4,5]?
  2005年3月22日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前夕,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完成。据报告显示:由于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对长三角地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达到3150亿元,包括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其中上海约为2900多亿元,苏锡常为469亿元。长三角地面沉降大于200毫米的范围近1万平方公里,上海、苏锡常和杭嘉湖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2.63、1.80和0.82米。长三角的地下水资源衰竭对苏锡常地区的地面下沉已经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得到改善,“沉默的土地危机”将随时有可能在长三角大范围爆发[6]。
  上海既是经济起飞的样板,也是环境污染的典型反面教材。国际舆论的如此评价值得深思。上海仍然在走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地下水枯竭和地表水污染的双重夹击下,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其生态资源已丧失殆尽。水资源危机意味着生存环境的灭亡,以破坏水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值得效仿[7]。
  美国《自然》周刊近期推出了一期探讨中国环境问题的封面文章[8],作者这样写道:在过去20年,中国已经铸就了一个经济奇迹。我们希望,未来20年,中国也能造就一个环境奇迹,并且确立一个好例子让其他国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果将不仅影响中国,而是整个世界。”
  3. 被教育产业摧残了的基础科学
  社会对基础科学的忽视导致基础科学研究被边缘化,基础科学的边缘化又使科学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大学因为自身的经费危机不得不屈服于价值法则。继名模明星变身为大学教授之后,无本万利的博采行业也变身为科学。当今的大学几乎无不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淖。社会上哪门学科有“钱”途,就创设哪门学科。于是高尔夫专业大摇大摆地进入高校,博彩管理也昂然进入名校;于是大学被讥讽为职业培训所,大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于是高考毕业生蜂拥报考热门专业,而一些没有“钱”途的冷门专业则鲜有人问津。针对这种现象,当年朱自清感言:“大学生多只拥挤在工学院和经济系里,这是目光短浅,只看一时应用上。这是大学教育不健全的表现。”[9]
  望子成龙的家长,大都相信教育有点石成金之术,不惜高额的教育成本投入就是证明。遗憾的是,教育市场也不能违背供求平衡和价值规律,高校毕业生今年大甩卖,大学生工薪等同小保姆[10]。曾有研究报告称,现在要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如此巨大的投入,到头来只能找个月薪低得连农民工都不如的600元的工作,这对大学生本人和他们的家庭无疑是当头一棒,尤其是对那些收入水平低下的农村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个“颗粒无收”的悲惨局面[11]。在2002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此后一路上扬,到200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40万。在北京,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超过15万。供求关系的变化,正是形成大学生作为“商品”贬值的最直接原因[10]。
  如今大学毕业生过剩,技术人才奇缺,大学扩招和中等专业升格是主因。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少量工程师,以创收为目的的大学教育恰恰颠倒了市场需求,现在不得不让没有技术专长的“未来工程师”屈尊去做技术工人。在目前高校毕业生总量连年攀升的前提下,人才市场一直处于“买方市场”的状态,加上大学生们缺少实际工作经验,根本没有资本与用人单位“博弈”,只能听由用人单位一再压低薪酬价格,600元的月薪就是这样产生的。教育是中下阶层民众改变自身社会阶层,实现社会合理流动的重要渠道,如果就业市场长期低迷,薪酬持续走低,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社会上会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事实上,这一现象已经在西部一些地区出现———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全民素质,冲抵高校扩张这一制度设计的预设效果,而且中低阶层的民众将会失去一个改变自身处境的通道,而这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11]。
  4. 被新闻媒体冷落了的基础科学
  科学界和教育界都挡不住金钱的压力,新闻界自然也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说,我国公众对科学家的陌生,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因。西方国家,比如古希腊、古罗马,对自然科学研究一直都非常重视,保存大量科学家传记,留下了丰富的理性科学因素。我国历史上一直强调的是伦理、道德和儒家思想,留下的都是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传记,甚至连四大发明的发明者的详细资料都不多。在我国这种文化背景下,科技工作者相对其他职业待遇较低。搞科研无法成为很多人就业的选择,也就越来越边缘化。据统计,美国电视台的科技节目,平均占到总节目量的20%,日本电视台占15%,而我国电视台只有6%左右[1]。
  时下,超级女生之类的青春偶像的知名度,不知道要比科学家的知名度高出多少倍;不晓得影星、歌星,会被别人骂成弱智的,然而,即便说不出一个当代科学家的名字,也绝对不会有人说你老帽。对政治明星,不管你关心与否,这些人物的知名度几乎家喻户晓。还有一些经济方面的所谓成功人士,也是公众关心的对象。政要巴不得这些人士来自己这里投资,男人们在羡慕人家的钱袋子,女人们在梦想着寻找这样的富翁郎君。而科学家呢,除非专业考试,否则才很少有人问他们是谁呢,只要看看媒体娱乐节目中考试的内容,就不难理解公众为何远离科学家了,而非相反。科学家在现实生活中和公众的距离“遥远”,导致后者不知科学家是谁,而媒体对科学家的同样冷落,使得科学家愈在公众心目中愈发成了“边缘人”。别的不说,打开报纸和电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作为科学界和公众桥梁的媒体,因为官本位、钱本位、娱乐本位,最终冷落了科技本位。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虽然还没有沦落到“地下工作者”的地步,但他们的精神待遇,却已经有目共睹了[12]。
  5. 中国最大的科盲群体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建元说,在以信息革命、数码革命和生命科学革命划界的后现代社会,科技与人形成了难分难解的关系,不懂科学,就不能达到对人性的深入理解。但人们却难以看到中国内地形成了这种氛围。有人说,中国的文学界,正逐步取代法学界成为中国最大的科盲群落。北师大中文系副主任王泉根教授感叹,21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有几个盲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科学重视不够。他呼吁:“作为文学,既要张扬人文,又要张扬科学!”[13]
  让公众理解科学,得先让文学家们理解科学。但扫盲任务何其艰巨!中国高中教育的文理分科,注定了中国文学家的科盲命运。文科学生可以不懂理科而适应现代生活,这正是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低下的原因:对待自然科学,他们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只能是跟着名人的脚步走而已。
  科盲群体不仅仅存在于法学界和文学界。遍布于政界和工商界的科盲,已经创造出不少人间奇迹:例如,作为鱼类理想栖息地和海岸保护自然屏障的红树林具有的经济价值为每公顷1000美元,但将这些红树林砍伐后在原地建立的养虾场每公顷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仅为200美元;由于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对长三角地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达到3150亿元;由于基础科学知识的缺乏,又不倾听基础科学家的意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首都居然发生了损失惨重的圆明园事件;迎合家长心理的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过剩,技术人才奇缺;拉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却忽视能源的相应配置。这些违背基础科学的盲目行为必须废止,基础科学的缺位是人为的灾害事件和意外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14-25]。
警惕读书无用论再度泛滥 &
公众为何远离基础科学? (2)
--科盲群体不仅仅是中国作家
&日08:47 &
  归根结底,钱本位最终冷落了科技本位。官本位导致的管理水平低下,是钱本位横行的基础。科技水平考评,只看文章的篇数和项目的钱数;毕业生应聘,只看大学文凭和四六级英语考试合格证书;公务员考试忽视了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史。这些由小学文化就能统计的工作,使大学文凭仅仅变成一个求职的通行证:一个对中国基础科学发展史毫无了解的人,如何去发展中国的现代科学?
  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全面。恩格斯的如下论述,至今仍是指导环境科学的至理名言: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26]。
  全球荒漠化的现实和世界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再一次证明了基础理论科学的光辉!
  新闻媒体对基础科学的冷落,恰恰是一面镜子,折射了公众对基础科学的冷漠,反映了政府官员对基础科学的忽视。收视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来源和资金投入,新闻媒体无法逃避公众的视点。如果学校教育引进基础科学史,如果各种考评涉及基础科学史,如果管理人员懂得基础科学史,如果政府官员熟悉基础科学史,那么,违背科学的政策、措施、方案、条令、规则和行为就不会一再出现,依法行政,科技先行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某一种行为,在局部看来是可行的,在全局看来就未必可行;在某一学科看来是可行的,在整体科学看来就未必可行;在人文科学看来可行的,在自然科学看来就未必可行(反之亦然)。基础科学的高度发展和高度概括,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强大武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仆要引导时代潮流,就必须与基础科学结伴而行。
  参考文献
  1.李健。宗师黄昆去世公众茫然
中国科学家为何远离公众。。日13时26分来源:中国青年报/.html
  2.李扬。[新华每日电讯]徐匡迪何以怒斥“社会活动院士”。文章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光明观察》。show.aspx?id=3142
  3.周云龙。从官场到校园:让简单恢复简单。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随笔杂谈文章来源:
香港大公报日 show.aspx?id=3186
  4.杨学祥。淡水危机与污水泛滥:城市发展的反自然倾向。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03pindao/lunwen/show.asp?id=3743
  5.杨学祥。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03pindao/lunwen/show.asp?id=3781
  6.杨学祥。迟到的警告,三千亿损失! 光明网 - 光明观察&网络评论show.aspx?id=1991
  7.振兴东北要以“苏锡常”为鉴. 杨学祥。TT91网,东北专题。权威视觉,东北经济,发展规划。主办 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 承办
上海中临技术转移有限公司/db_wenzhang_detail.asp?id=13621
  8.王燕。美国《自然》周刊封面文章称中国环境影响世界。
日15时23分。来源:法制晚报。/6.html
  9.石而朗。[江南时报]北大:别和金钱走得太近。光明网 - 光明观察-媒体聚焦。 文章来源: 江南时报
show.aspx?id=3224
  10.刘腾。高校毕业生今年大甩卖 大学生工薪等同小保姆。.cn
10:54 财经时报.cn/j//.html
  11.吴锡平。多收了三五斗的毕业生月薪走低亟待政府调控 .cn
14:1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cn/j//.html
  12.刘海明。也说中国科学家为何远离公众。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网络评论show.aspx?id=3229
  13.韩松:中国作家何以成为最大的科盲群。落  10:32:07 来源:
《科幻世界》/05/O26HRKA_2.html
  14.杨学祥。迟到的警告,三千亿损失! 光明网 - 光明观察&网络评论show.aspx?id=1991
  15.杨学祥。气象预报屡屡失误值得反思 光明网 - 光明观察&网络评论show.aspx?id=2517
  16.杨学祥。谁为商品的生态环境成本买单? 光明网 -
光明观察&网络评论show.aspx?id=2964
  17.杨学祥。忽视科学预警的代价。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03pindao/lunwen/show.asp?id=2669
  18.杨学祥。为什么低温冷害预警被忽视?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03pindao/lunwen/show.asp?id=2708
  19.杨学祥,杨冬红。印尼海啸敲响了沿海大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警钟。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03pindao/lunwen/show.asp?id=2788
  20.杨学祥。谁阻碍了中国科技发展。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03pindao/lunwen/show.asp?id=3587
  21.杨学祥。为什么旱灾研究和预警总是被忽视。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03pindao/lunwen/show.asp?id=3574
  22.杨学祥。圆明园防渗:科研难过“实践关”。
42005--2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03pindao/lunwen/show.asp?id=3713
  23.杨学祥。四六级英语考试:大学校长的心头之痛。  光明网 -
光明观察&网络评论show.aspx?id=3096
  24.杨学祥. 冰川融化议水流:解读亚洲面临的“没顶”之灾.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网络评论. show.aspx?id=3225
  25.杨学祥. 媒体为何疏远科学?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网络评论
show.aspx?id=3276
  2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0
  来源:光明观察
浙江省长称雾霾使上海、杭州等城市价值大打折扣
日1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杭州1月17日电(徐乐静 谢盼盼
董宇欢)“哪个老百姓也不会想知道我们GDP增长多少,都想知道上班路上堵不堵、空气质量好不好、吃饭粮食安不安全……”17日,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出席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侨联、对外友好、经济界联组讨论会上指出,经济发展要结合惠民工程一同进行,不能顾此失彼,而环境治理是真正惠及民生的工程,政府应该打头阵。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近段时间来,这句调侃的话被民众拿来“吐槽”各地雾霾“锁城”的困境。
  16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多次提到雾霾治理,他表示,浙江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启动烟尘粉尘、总磷总氮等污染物减排及考核工作。
  17日,在出席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侨联、对外友好、经济界联组讨论会上,李强再次提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现阶段在保持经济一定速度增长的同时必须将环境治理好。“如果环境恶劣了,城市的竞争力就减弱了。”
  他认为,雾霾天气使得上海、杭州等地区的城市价值大打折扣。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治霾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有政协委员提出试行汽车配额制度来减少环境污染。
  李强也表示,汽车确实是个大问题。当前上海、南京等一些城市已经在适用国五排放标准,而杭州刚刚适用国四排放标准。他提出,拿杭州举例,第一,是不是可以尝试汽车限行,低标准的汽车是不是允许进入;第二,杭州绕西湖的北山路、南山路、西山路、环城路等能不能不让车子进,纯粹是用电瓶车这一类的代步工具;第三,推广新能源,下决心淘汰黄标车。
  除了空气质量之外,李强表示,水质也是最纠结的问题之一。
  2014年浙江要努力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中,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就是治理污水及加大雾霾治理的力度。
  李强认为,浙江省今年提出的“五水共治”不是很简单讲讲,而是对浙江的水系进行重整,关键就是要提高水质量。
  李强表示,要将经济发展与惠民生真正结合起来,“老百姓得不到实惠,讲得再好听,财政收入再多,他们也没有感觉。”
本文引用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雾霾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动向研究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领先的行业市场调研机构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中国雾霾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动向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多​地​雾​霾​天​气​造​成​严​重​空​气​污​染​,​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监​测​数​据​“​爆​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文档免下载券下载特权 全站付费文档8折起 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
文档试读已结束,请登录后查看剩余内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点击周排行我国将在16省份建监测点研究雾霾对居民死因影响 中国经济网陕西频道_陕西经济门户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打造西北经济第一门户】
热门视频推介治理雾霾的政府规制研究--《金融经济》2014年24期
治理雾霾的政府规制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以治理雾霾为例活动中的相关政府规制行为,具体阐述了治理雾霾活动中的公共选择,政府行为的效率缺失。因此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应把政府规制作为和无规制的自由市场结合起来,把政府治理雾霾与企业、消费者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政府策略和奖励结构。在此基础上,提高政府治理雾霾活动中的作用和效率,文章试图为探讨政府规制行为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际和实用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X51【正文快照】:
2012以来,严重雾霾天气接连侵袭我国大部分地区。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气象部分频频拉响橙色警报。空气质量也迅速成为街头巷尾以及国家“两会”重点谈论的焦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求温饱实现小康到要注重保护环境、从重经济发展到保护生态环境,衣食丰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地;[J];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02期
宋言奇;;[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刘秀光;;[J];经济与管理;2007年11期
申建军;;[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6期
张蕴萍;;[J];理论学刊;2011年07期
张丽娜;;[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12期
檀秀侠;;[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盖艺,谭大璐,尹健;[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丁茂中;;[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王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周健生,张冬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陈晓昱,周敬华,朱道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李传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霍修军;[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姚佐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曹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孙文静;;[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丁茂中;[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徐连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陈好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蔡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鲜于玉莲;[D];辽宁大学;2010年
吕大忠;[D];南开大学;2010年
耿松涛;[D];南开大学;2010年
吴菁;[D];暨南大学;2010年
丰艳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芳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旭;[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孙菁;[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王准;[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蔡建刚;[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董砚宝;[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湘蓉;[D];湘潭大学;2010年
王海香;[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钟巧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金勇;刘威;程国平;;[J];工业工程;2007年06期
王学庆;[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曾国安;[J];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刘宇;;[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7期
吴伟,韦苇;[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J];旅游学刊;2007年01期
余晖;[J];战略与管理;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中尼;;[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1期
宋学锋,王华清;[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李响;;[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华荣;闫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吴志军;黄志鸿;;[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网络执法处处长;[N];上海法治报;2014年
刘丽娜;[N];民营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萍;[D];西北大学;2009年
刘瑛;[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沈同仙;[D];苏州大学;2007年
郭朋;[D];苏州大学;2006年
刘细良;[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静敏;[D];河南大学;2009年
周谊;[D];贵州大学;2007年
郭璟;[D];四川大学;2005年
李瑞新;[D];兰州大学;2007年
杨静;[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季念勇;[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徐倬妮;[D];东北大学 ;2009年
刘兆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杨毅;[D];河南大学;2010年
冷凌;[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雾霾的研究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