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会议关于优秀班长上报代理赫海文 连长排长班长纪要范文大全2014

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2014年全球气温创纪录新高发布时间: 点击:405科学家上周五发表报告显示,去年是自1880年记录开始以来,地球上最热的一年,对温室气体排放失控的危险发出了更强的警告,削弱了反对气候变化者认为的全球变暖已经停止的观点。去年,酷热天气覆盖了阿拉斯加州和大部分美国西部地区。地面温度在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上都创下了记录。科学家说,海洋表面温暖在除南极洲附近海域以外的几乎所有水域中都异常温暖,为造成巨大破坏的太平洋风暴提供了能量。Louise Murray/Robert Harding World Imagery, via Corbis西伯利亚跑步的人。西伯利亚2014年经历了破纪录的高温。在气候学的史册里,2014年超过了2010年,成为最热的年份。有记录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都是在1997年以后,反映了地球不断变暖的趋势,科学家说,这种变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并对人类文明和大自然构成了深远的长期危险。“气候变化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的重大挑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科学部主任迈克尔·H·弗莱利赫(Michael H. Freilich)说,他的部门是跟踪全球气温的机构之一。在美国许多人居住的大面积地区之中,只有东部在2014年记录到低于平均气温的温度,这与西部的异常高温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专家认为,造成美国这些极端温度的天气模式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间接后果,但这个观点尚有待证明。一些科学家说,2014年成为创下气温纪录的一年,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该年度并没有发生强大的厄尔尼诺现象,一种由于太平洋将巨大的热量输送到大气层所造成的大尺度天气模式。对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的人长期以来认为,全球气温已在1998年左右停止变暖,那年是20世纪最热的一年,原因是异常强大的厄尔尼诺现象。华盛顿的一些政客用这种说法作为不对温室气体排放采取行动的理由。但1998年的记录现已被每四、五年一次的新记录多次打破,而2014年的记录是在没有显著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度创下的。加文·A·施密特(Gavin A. Schmidt)是位于曼哈顿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所长,他说,下一次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打破所有的温度记录。“很显然,单独一个年度,即使是创记录的年度,不可能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气候变化趋势的东西,”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地球系统分析部门主管斯德范·拉姆斯朵夫(Stefan Rahmstorf)说。“然而,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度是2014年、2010年和2005年的这个事实清楚地表明,全球变暖并没有‘在1998年停止’,像一些人喜欢错误地宣称那样。”但是,那些宣称不大可能会消失。阿拉巴马州大学亨茨维尔校区的大气科学家约翰·R·克里斯蒂()以怀疑全球变暖的严重性而知名,他在一次采访中指出,2014年的记录只比以前年度的创纪录温度高出百分之几度,完全是在全球温度测量值的误差范围之内。克里斯蒂说,“自20世纪末,气温并没有太多变化,一直处于较暖的稳定水平。”尽管有少数人坚持这种说法,但绝大多数研究气候的科学家表示,地球正在经历一个长期变暖的趋势,这种趋势给人类带来深刻的威胁,而且几乎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他们预测,在未来几十年中,炎热天气会变得更糟,这种天气已经在世界各地导致森林死亡、植物和动物物种灭绝、陆地冰层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气候科学家迈克尔·E·曼恩(Michael E. Mann)在电子邮件中说,“如果不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导致地球变暖的气体排放越来越多的原因,在上千年史无前例的几十年较暖期间、创纪录地变暖的十年中,看到变暖的又一个记录年度,是非常不可能的。”NASA和另一个保持长期气温记录的美国机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上周五发布了各自的数据汇编,证实了2014年是创纪录的一年。一家日本机构曾在一月初发布初步信息显示,2014年是最热的一年。英国的一个收集全球气温纪录的科学小组也将在未来几周内提交报告。来自用卫星采集的独立温度测量结果没有显示2014年是记录年,但是接近记录。几位科学家说,卫星测量的数据反映的是大气层的温度,而不是地球的表面温度,所以卫星数据会与来自地面和海洋表面的测量结果略有不同,并不奇怪,而表面的温度测量显示了创记录的温暖。施密特在接受采访时问道,“为什么我们接连看到如此多的创纪录温暖年度?这是因为地球正在变暖。根本的问题是,这是一种长期趋势,这种趋势不会消失。”1985年2月是全球表面温度低于给定月份的20世纪平均值的最后一个月份,这意味着所有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都没有经历过低于平均温度的月份。最后一个低于20世纪平均温度的年度是1976年。不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在内的美国本土曾在2012年创下温度记录,那年发生过灼人的热浪和干旱。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不同寻常地寒冷,才使得2014年的温度对这48个州来说,仅在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度中排名第34。冷空气是被一个名为高空急流的气流循环带到美国本土的内部,这让北极的冷空气南下。但是,一个抵消这种冷空气的怪现象,让异常温暖的热带空气停留在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区以及北极大部分地区的上空。一些最近发表的科学论文说,高空急流中这种持续较长的怪现象,由于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北极地区海洋中的冰迅速融化而变得更可能发生,但许多主要的科学家还没有被这种观点说服。不管是什么根本原因,去年美国西部地区的极端温暖意味着,阿拉斯加州、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都创下了气温记录。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地区去年基本上没有冬天,那些地区的气温有时比季节正常温度高出10到15华氏度(5.5到8.3摄氏度)。在阿拉斯加的最大城市安克雷奇,2014年的气温从未低于华氏零度(或摄氏零下18度),在该市101年的气温记录中,这是首次。二十多年的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全球谈判几乎没有进展。但在2014年,人们看到了针对这个问题的大规模政治行动的迹象,在30多万人去年九月在纽约举行大游行之后,世界各地的其他城市中也有数以万计的人走上街头。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的下一次大尝试,将是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谈判代表今年12月聚集巴黎的时候。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活动人士上周五不失时机地引用2014年的温度记录为证,表明采取强有力行动的必要性。纽约前市长迈克尔·R·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正在为抗击气候变化花费自己私人财产的数千万美元,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全球气温稳步上升、如今破纪录地上升的问题,不是一个未来的问题。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明显危险,对经济、健康、环境和地缘政治有重大的危害。”当前位置: &>&
朱建华简历 朱建华近况 朱建华现状 朱建华记录 人大代表朱建华 跳高冠军朱建华
  1.男子跳高运动员(图)
  日生,上海市人。身高1.93米,体重70公斤。1973年开始在上海南市区业余体校进行跳高训练。1979年在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中,跳过2.13米,获得亚军,并打破全国少年男子跳高纪录。1980年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中以2.21米获得跳高冠军,同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国际青年田径运动会上跳过2.25米,获得冠军。同年还在第四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获跳高冠军。1981年6月在第四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中跳过2.30米,被评为该届田径赛最佳男子运动员,这个成绩打破了倪志钦保持达十一年之久的2.29米的亚洲男子跳高纪录,相当于当年世界第五名的水平。1982年在上海举行的&金雀杯&田径赛中又将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提高至2.32米,同年在新德里第九届亚运会男子跳高比赛中,越过2.33米,获得金牌,打破亚运会纪录和亚洲纪录,并成为当年世界上跳得最高的运动员,被评为该届运动会最佳运动员。日在第五届全运会预赛中,跳过2.37米的高度,首次打破世界纪录,事隔三个多月后的全运会决赛中,又以2.38米的成绩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同年在第五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获跳高冠军,在赫尔辛基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第三名。世界1984年在联邦德国埃伯斯塔特举行的国际跳高比赛中,以2.39米的优异成绩第三次打破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同年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跳高决赛中,以2.31的成绩获铜牌。1985年在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南京国际田径赛中均跳过2.23米。1986年在汉城第十届亚洲运动会上,以2.31米的成绩获男子跳高冠军。1987年在第六届全运会跳高比赛中以2.24米获得冠军,在全国男子跳高精英赛中跳过2.25米的高度,在第一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中以2.28米获第八名。1979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2年、1983年、1984年三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2年、1983年、1984年三次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四次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田径运动员之一。1984年被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88年退役,90年代初期赴美留学。回国后经商,从事体育经纪事业。
  2008年参加了耐克公司的84复古文化运动系列产品的宣传,并参加了纪录片《冲》的拍摄。
  2.山东农科院信息中心主任
  男,1959年6月生,山东省龙口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农科院十大优秀青年&。现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农学会农业情报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农业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农业咨询业联盟常务理事、山东省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科技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科技咨询业管理协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贫困地区花生改良&项目、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山东示范区&、&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山东省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山东示范点&、山东省&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山东省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星火计划项目&百千万富民安康工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大课题9项、省软科学研究项目3项、院青年基金课题2项。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青岛市星火奖、省科技情报成果奖、院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0余项,在《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山东农业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出版《农业发展原理》等书3部,主编《农业科技情报》、《信息交流》、《山东农资信息》等刊物。
  3.中国石油学会理事
  男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4年3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学会理事、江苏省石油学会常务理事、分子筛专业委员会主任,《石油化工》和《石油学报》编委。从事沸石化学、多相催化新材料及环境保护等研究,致力于创新和实用;1990年以来负责/参加了八六三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9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10项。
  主要研究成果:
  (1)致力于发展介孔功能新材料、将沸石的择形吸附/催化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
  (2)研制成择形性固体超强碱新材料,它们平时易于保存,活化后产生超过工业烧碱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碱强度。
  (3)发现沸石对于亚硝胺具有特殊&瓶颈式&选择性吸附作用,用纳米孔材料沸石择形吸附/催化去除香烟烟气中的致癌物质;研究获得国家863计划资助、通过工业中试,专利转让给烟草企业。
  主研方向:
  (1)沸石在生命科学中的新应用探索深入探讨沸石上亚硝胺以N-N=O官能基团&嵌入吸附&的吸附机制,研究利用沸石液相吸附特性,截断致癌物在肠胃系统里的代谢途径,清除人体内致癌隐患。
  ([2])设计/合成经过功能化处理的介孔分子筛新材料如具有择形催化性能的多孔固体强碱/超强碱材料通过原位铺饰、多层镀饰等手段,利用多孔或者粗孔材料作为主体,再引入金属盐分散/分布在孔道里;最终形成兼有主体特殊孔结构和客体独特催化/吸附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具有强碱性或者超强碱性的分子筛材料,应用于诸如甲基二茂合成的催化反应。
  (3])沸石择形吸附/催化去除香烟烟气中的致癌物质 研究沸石对于亚硝胺等环境致癌物的选择性吸附/催化降解,保护公众健康。目前正在把研究领域推广到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去除,和国外合作研制吸附/催化新材料。
  4.浙江大学医学院主任医师
  性别:男
  籍贯:山东
  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
  职称:主任医师
  现任职务:附属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兼心导管室副主任
  最后学历:医学硕士
  学科专长:心血管内科
  研究方向: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
  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
  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委员;浙江省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浙江省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心脏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杭州市上城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在研课题:
  1、DC-SIGN适体抑制树突状细胞参与的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研究 (项目批准号) 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炎症激活的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研究()课题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3、灯盏细辛对大鼠球囊损伤后血管胶原及血管重塑的影响()课题来源:浙江省中医药局
  4、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研究(231)课题来源:横向课题(美国强生CORDIS公司)
  2.12 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 学生
  0.10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 住院医师
  9.12 浙江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在职研究生,医学硕士
  8.1 国家公派赴美国进修心脏介入治疗(Mercer大学医学院和Emory大学医学院)
  5.10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主治医师
  1.10 学校公派赴美国进修心脏介入治疗(West Virginia大学医学院)
  1993.12-现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副主任
  1.1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001.11-现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2003.12-现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博士生导师
  业绩一览:
  成果奖励:
  1、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室性早博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2、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室性早博 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3、急性心肌冬眠的病理生理及1,6-二磷酸果糖的保护作用 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
  4、细胞外基质对PTCA后再狭窄的影响及药物干预 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5、经导管间隔消融法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及长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2年浙江省医药卫生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2年
  6、细胞外基质对PTCA后再狭窄的影响及药物干预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
  承担课题:
  1、DC-SIGN适体抑制树突状细胞参与的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研究 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炎症激活的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研究课题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3、灯盏细辛对大鼠球囊损伤后血管胶原及血管重塑的影响课题来源:浙江省中医药局
  4、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研究课题来源:横向课题(美国强生CORDIS公司)
  5、细胞外基质与PTCA术后再狭窄及药物干预课题来源:浙江省卫生厅
  6、原发性高血压中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变化的研究课题来源:浙江省卫生厅
  7、心电参数的动态处理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课题来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5.四川大学教授
  男, 1970 年 4 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市人。 四川大学教授,理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物理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物理分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 (OSA) 会员,中国光学学会 (COS) 高级会员。
  已在四川大学讲授现代光学、数字衍射光学、 计算机制全息图、 激光全息技术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2002 年起已培养指导 光学专业研究生 10 余名。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光子学、 全息记录材料及全息术、微光学、 光电子技术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人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已在 Applied Optics 、 Optics Communcations 、 Applied Spectroscopy 、 Chinese Optics Letters 、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 SCI 、 EI 收录论文五十余篇。
  学历及工作经历:
  1988.9 & 1992.7 四川大学光电系光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2.9 & 1995.7 四川大学光电系光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5.9 & 1998.6 四川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5.7 & 1997.6 四川大学物理系,助教
  1997.7 & 2000.6 四川大学物理系,讲师
  2000.5 & 2002.1 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及材料科学系,研究员
  2000.7 & 2004.6 四川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2004.7 & 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
  承担及参加的部分科研项目:
  . 高分辨率全色光致聚合物新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 2007.1 - 2009.12, 项目负责人
  . 色分离光栅研制 , 国家 863 计划基金 , 批准号 AA804925 ,
  . 基于声光可调滤波器的喇曼散射激光雷达的系统设计及性能优化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批准号
, 2003.1 - 2004.12 ,项目负责人
  . 高性能全色明胶全息记录新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 2001.1 - 2003.12, 项目负责人
  . 三维连续微结构实时光刻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00.1-2002.12 ,主研
  . Acousto-optic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or Atmospheric Measurements, Hong Kong RGC Competitive Earmarked Research Grant (CERG) project (9040396), 1998.1 - 2001.12 , 主研
  出版教材 :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光学》,郭永康、朱建华、王磊、张怡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授权专利 :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中纵向扫描方法及其装置,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CN.8, 发明人:高峰、朱建华、杜惊雷、高福华、郭永康 , 授权时间 2006.8
  . 具有微光学波面整形器的共轴微脉冲激光雷达系统,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CN ,发明人:郑玉臣、朱建华、郭永康,授权时间 2005.4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中纵向扫描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ZL 4410.6, 发明人:高峰、朱建华、杜惊雷、高福华、郭永康,授权时间 2005.3
  . Micropulse lidar system ,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US 6,717,655 ,发明人: Cheng Yuk Sun Andrew 、 Guo Yongkang 、 Zhu Jianhua ,授权时间
  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
  . 红敏聚乙烯醇 / 丙烯酰胺体系光致聚合物全息记录材料的空间分辨率增强研究 , 光学学报 , 27(5), 616-620, 2007
  . 基于丙烯酰胺为单体的红敏光致聚合物衍射效率增强的研究 , 光学学报 , 25(9), , 2005
  . Holographic 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single-layer panchromatic dichromated gelatin material, Proc. SPIE, Vol. 5911, p. 127-137, 2005 (Oral invited paper)
  . Single-layer panchromatic dichromated gelatin material for Lippmann color holography, Optics Communications, 241(1-3), 17-21, 2004
  . Methylene-blue sensitized dichromated gelatin: wide-range color adjustment of reflection hologram, Pure Appl. Opt., vol.6, 132-136, 2004
  . A high-speed automatic spectrometer based on a solid-state non-collinear 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 Chinese Optics Letters, 1(2), 85-87, 2003
  . A microcylindrical lens array made of silver-halide sensitized gelatin etched by an enzyme with a real-time mask&, J. Modern Opt., 50(11), , 2003
  . Optimization of spectral filtering parameters of acousto-optic pure rotational Raman lidar for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profiling, Proc. SPIE, Vol.8, 2003
  . Electron-beam lithography to improve quality of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vol.61-62, 363-369, 2002
  .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n-collinear 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 and its Resolution Enhancement as a Near-infrared Spectrometer, Applied Spctroscopy, 55(3), 350-355, 2001
  . 电子束直写计算全息图 , 中国激光 , A28(6), 556-558, 2001
  . Control of the rendition wavelength shifts of color Lippmann holograms recorded in single-layer panchromatic silver-halide emulsion&,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B9(2), 155-160, 2000
  . Photoetching cellulose-film recording material and fabrication of double-faced micro-optical elements, Appl. Opt., 37(20), , 1998
  . Methylene-blue dichromated gelatin holograms: antihumidity method for taking off strongly adsorbing humidity groups, Appl. Opt., 37(2), 326-328, 1998
  . Methylene-blue sensitized dichromated gelatin holograms with antihumidity polymer coatings, Appl. Opt., 36(14), , 1997
  6.东莞市华融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男,1969年出生,硕士学历,1987年&1992年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士学位 1992年&1994年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硕士学位 1994年&1997年 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1998年&&&至今 东莞市华融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7.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
  女 ,主任医师 。 1978年毕业后一直工作于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消化内科;1982年至今一直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998年任硕士生导师。在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教授和田德录教授指导下从事中医内科消化专业临床以及教学工作多年。曾承担科研课题5项,其中局级课题3项,三校联合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获奖4项,校级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8.烈士
  (年) 祖籍江苏常州,生于上海。1970年毕业于建庆中学,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4年1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5100部队服役,历任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1978年加入中共。次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3月1日,奉命攻占某高地。进击时,遭敌炮轰,于炮弹落地时,推开身旁战士,为掩护战士而身负重伤。3月4日牺牲。
  9. 衢州市柯城区区长
  男,汉族,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1962年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1986年入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现任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柯城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历任十里丰水泥厂副厂长、支委,十里丰支队办公室主任、政工党支部副书记,衢州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衢州电视台台长、党支部书记,衢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室务会议成员,2005.03当选中共衢州市委候补委员,柯城区区长
  10.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社会科学)主编, &贵州省高等学校学报学会&理事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出版系列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审专家.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公开出版学术专着1部(33万字),主编公开出版著作3部(共计250万字),合作出版其它著作7部(其中撰写30万字).参与教育部科研课题&&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小学文化建设研究&&及其成果&&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获贵州省第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与他人合作的&&人物志全译&&为 &国家年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成果之一;独立撰写&&中国近代报刊活动家传论&&;学术论文&&出版活动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被&&新华文摘&&摘要转载;3篇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另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颁发的 &优秀编辑学论著作奖&3项.在教育部批准的评优活动中被评为我省唯一的 &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优秀主编&.
  11.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德语系主任
  性别:男
  民族:汉
  学科:德语
  职称:教授
  现任职务: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德语系主任
  最后学历:博士
  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德语组组长
  中国德语教学研究会理事
  德国德语协会上海分会会长
  上海市外文学会理事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洪堡学者联谊会秘书长
  【学习经历】
  1977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
  1981年 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7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4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
  【工作经历】
  历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1年11月,2003年4月分别任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德语应用语言学、科技德语语言学、德语构词学、词典学
  汉德比较语言学、中德跨文化交际
  德语教学法、术语学、认知心理学、篇章语言学、语义学等语言学理论
  【获奖情况】
  1990年同济大学荣誉称号
  1993年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第四届学术论文一等奖
  1997年同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年同济大学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
  1998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上海三菱电梯奖教金
  2002年同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5年上海市精品课程
  2006同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8 《新编大学德语》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论文著作】
  1. Jenseits von Putonghua -- Sprache und Dialekte in China. In: Schw&dds. Zeitschrift fur Mundarten 5/1984
  [普通话的彼岸&&中国的语言与方言.德国方言杂志Schw&dds. 1984年5期]
  2. Morphologie, Semantik und Funktion fachsprachlicher Komposita. Julius Groos, Heidelberg 1987
  [专业语言复合词的形态、语义及功能.(专着)德国Julius Groos 出版社1987]
  3. Fachsprachliche Komposita in pragmatischer und textueller Sicht. In: Dialog Max Niemeyer Verlag 1990
  [从语用及篇章功能角度观察专业语言复合词.德国 《Dialog论文集》Max Niemeyer 出版社1990]
  4. 科技德语构词的篇章组织功能.《同济大学学报》 1990 年1期
  [Textkonstitutive Funktion der fachsprachlichen Wortbildung. In: Journal der Tongji-Universit&t 1/1990]
  5. 同济大学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同济大学学报》1990年1期
  [ Entwicklung des Curriculums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an der Tongji-Universit&t. In: Bildungsforschung der Tongji- Universit&t 1/1990]
  6. 专业篇章&&八十年代以来的专业语言研究方向.《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1期
  [ Fachtext- Orientierung der Fachsprachenforschung seit den 80er Jahren. In: Journal of Tongji-University 1/1991]
  7. Wortbildung in kontrastiver Sicht: Deutsch-Chinesisch. In: Fach- sprache 3-4/1992 &Osterreich
  [德汉构词法比较.奥地利《Fach- sprache》3-4/1992]
  8. 论科技德语的发展趋势.《上海科技翻译》1993年2期
  [Entwicklungstendenzen der deutschen Fachsprachen. In: Naturwiss.-techn. &Ubersetzung 2/1993]
  9. 论科技德语的交际方式.《同济大学学报》1993年2期
  [Fachsprachliche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In: Journal der Tongji-Universit&t 2/1993]
  10. 建设一个高水平德语教学基地的若干设想.《同济教育研究》1993年1期
  [&Uberlegungen zum Aufbau eines Zentrums fur Deutschunterricht auf weit fortgeschrittener Stufe. In: Bildungsforschung der Tongji-Universit&t 1/1993]
  11. 科技德语研究的现状与任务.《同济大学学报》1993年2期
  [Situation und Aufgaben der Fachsprachenforschung. In: Journal der Tongji-Universit&t 2/1993]
  12. 计算机编撰德汉科技词典的探索.《辞书研究》1993年3期
  [&Uberlegungen zur computerunterstutzten deutsch-chinesischen Fachlexikographie. In: Forschung zur Lexikographie 3/1993]
  13. 上海历史明信片.(参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Historische Ansichtskarten. (Mitverfasser) Shanghai: Verlag der Tongji- Universit&t 1993]
  14. Methoden zur Analyse der Wortbildungssemantik. In: Dokumen- tation des Chinesisch-Japanischen Germanistentreffens Beijing, 1994
  [构词语义的分析方法.中国日本日耳曼语文学学者大会文集,北京1994]
  15. Zhu Jianhua /U. Saarbeck/Th. Zimmer:
  Tagungsbericht uber&Deutsch als Fach- und Fremdsprache in Ostasien&. In: Info DaF 4/1994
  [东亚地区&德语作为专业和外语&会议报道.德国《Info DaF》1994年4期]
  16. 大学德语(3,4).(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Hochschuldeutsch (B..3, 4). (Mitverfasser) Verlag fur Hochschulwesen 1995]
  17. Situationen und Perspektiven des studienbegleitenden DaF- Unterricht in der VR China. In: Deutsch als Fach- und Fremd- sprache in Ostasien. Heidelberg: Julius Groos Verlag 1996
  [中国大学德语教学的现状和前景.《Deutsch als Fach- und Fremd- sprache in Ostasien 论文集》.德国Julius Groos 出版社, Heidelberg 1996]
  18. Ein Symbol fur den Kulturaustausch. In: B&rsenblatt fur den Deutschen Buchhandel 60/26.Juli 1996
  [文化交流的象征.德国《B&rsenblatt fur den Deutschen Buchhandel》60/26.Juli 1996]
  19. Entwicklung der chinesischen Fachsprachen unter dem Einfluss der modernen Wissenschaft und Technik. Vortrag auf der internationalen Tagung ?Traditionelle Kulturen und moderne Wissenschaft&. Kyoto 1996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下的中国专业语言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国际会议报告,日本京都1996]
  20. ?Hochschuldeutsch& - Zum studienbegleitenden DaF-Unterricht an chin. Hochschulen u. Universit&ten. In: Dokumentation der 1. IDV-Regionaltagung Asien Beijing, 1996
  [中国高等院校大学德语教学. 北京首届亚洲德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
  21. Fachkulturen und Fachsprachen. Vortrag auf der Fachtagung ?Fachsprachenlinguistik und -didaktik in Ostasien&, Shanghai 1997
  [专业文化与专业语言.&科技德语语言学与教学法&国际会议报告,上海1997]
  22. 科技德语阅读手册.(参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Handbuch zum Lesen deutscher Fachsprache. (Mitverfasser) Verlag der Chemie-Industrie 1997]
  23. 语篇基础上的德语构词分析.《篇章语言学研究论集》(孔德明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7
  [Analyse der deutschen Wortbil- dung auf der Textebene. In: Sammelband der Textlinguistischen Forschung, Nanchang: Verlag Jiangxi 1997]
  24. 全国大学德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Curriculum fur Deutsch als zweite Fremdsprache an Hochschulen und Universit&ten Chinas. (Mitverfasser) Verlag fur Hochschulwesen 1997]
  25. Kontrastive Beobachtungen der deutschen und chinesischen Fachsprachen und Fachkulturen. In: Sammelband von&Literatur im multimedialen Zeitalter&, Koreanische Gesellschaft fur Germanistik. Seoul 1998
  [中德专业语言与专业文化之比较.《多媒体时代的文学》论文集.韩国汉城日耳曼学会 1998]
  26. 大学德语简明教程(第二外语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Deutsch als zweite Fremdsprache. (Mitverfasser) Verlag fur Hochschulwesen 1998]
  27. Deutsch als Anwendungsfach fur Chinesen. -- Probleme und Perspektiven. Vortrag auf der Fachtagung ?Deutsch als zweite Fremdsprache in Ostasien&, Hongkong 1999
  [德语作为应用学科&&问题与前景.&东亚地区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研讨会&上的报告,香港1999]
  28. Schw&che und St&rke der chinesischen Lerngewohnheiten -- Probleme und Perspektiven des DaF-Unterricht in China. Vortrag auf der ?Asiatischen Germanistentagung&, Fukuoka 1999
  [中国人学习传统的弱点与强势&&中国德语作为外国语教学的问题与前景.《亚洲日耳曼学者大会》报告,日本福冈1999]
  29. 关于中德跨语言跨文化专业交际的若干思考.《中德跨文化交际论丛》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Uberlegungen zur interlin- gualen und interkulturellen Fachkommunikation Chinesisch- Deutsch. In Arbeiten zur Interkulturellen Kommunikation Chine- sisch & Deutsch. Verlag der Tongji-Universit&t Shanghai 2000]
  30. 中德跨文化交际论丛.(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Arbeiten zur Interkulturellen Kommunikation Chinesisch & Deutsch. (Herausgeber) Verlag der Tongji-Universit&t Shanghai .2000]
  31. 大学德语听力教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Hochschul- deutsch - H&rverst&ndnis. (Hauptverfasser) Verlag fur Hoch- schulwesen Beijing 2001]
  32. Jugendlicher Sprachgebrauch in kontrastiver Sicht Deutsch- Chinesisch. Vortrag auf der internationalen Fachtagung ?Jugendsprache & Spiegel der Zeit& Wuppertal 2001
  [德汉青少年语言使用比较.《青少年语言&&时代的镜子》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乌珀塔尔 2001]
  33.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in China & eine Drachenkunst oder ein praktisches Werkzeug? & Curriculare, Lehrwerke, Lehrmethoden und Testverfahren. Vortrag auf XII. IDT & Tagung ?Mehr Sprache & mehrsprachig & mit Deutsch, didaktische und politische Perspektiven& Luzern 2001
  [对外德语在中国&&屠龙之技还是实用工具?《多语言与德语,教学法与政策前景》第12届国际德语教师大会报告,卢塞恩 2001]
  34. Deutsche aus chinesischer Sicht. Vortrag auf der internationalen Fachkonferenz ?Cultural Indentites and Media Representa- tions& Konstanz 2001
  [中国人眼中的德国人.《文化认同与媒体代表》国际会议大会报告 康斯坦兹 2001]
  35. Fachsprachen im Deutschen und ihre Rolle in der deutsch- chinesischen Fachkommunikation. In: Literaturstra&e- Chinesisch- deutsches Jahrbuch fu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 (Band 2 2001) (Zhang Yushu/Winfried Woesler/Horst Thome hrsg.) Volksliteratur Verlag Beijing 2001
  [科技德语及其在德汉专业交际中的作用.《文学之路&&中德语言文学与文化年鉴(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2001]
  12 朱建华
  朱建华,男,汉族,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1962年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1986年入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现任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柯城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历任十里丰水泥厂副厂长、支委,十里丰支队办公室主任、政工党支部副书记,衢州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衢州电视台台长、党支部书记,衢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室务会议成员,2005.03当选中共衢州市委候补委员。 2008年12月中共衢州市衢江区委书记
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华
朱建华,1963年出生,荆州市监利县新沟镇交通村农民。1980年高中毕业后,朱建华先后在外务工13年。1993年重回农村务农的朱建华,抱着为家庭收支记账的初衷,开始收集农村税费缴纳凭证。
日,朱建华在电视里看到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新闻后,提笔给省领导写信,希望将自己保留14年的农民负担卡作为礼物,献给党的十七大,以表达国家免除农业税后农民的喜悦之情。
此举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日,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称为&中国最走红运的农民&。
据了解,2014年1月,已经卸任人大代表的朱建华酒后对一名14岁的智力障碍女孩实施了性侵。经过多月的调查取证,监利县公安机关于5月16日对朱建华实施逮捕。
监利县委宣传部透露,目前案件已进入公诉阶段。监利县将严格依法依规处理这一案件。
据南方周末发表的《从最走运的农民,到强奸犯一个明星人大代表的&殒落&》一文称,该案中14岁的智力障碍受害者邓倩倩是朱建华&相好&的女儿,朱建华于2014年元旦,即受害人的生日当天对其实施了强奸。
一两个月后,倩倩说肚子痛,对方的婶娘发现可能是怀孕初期的妊娠反应,带她去医院做彩超,果然应验。倩倩说是朱伯伯干的。
最开始,倩倩的家人不希望这事传出去,跟朱提出四万块私了,朱建华不承认是他干的。
私了无果,倩倩的家人决定去新沟镇派出所报案。那天是大年初二,上述民警回忆,警方立刻传唤了朱建华,朱建华当场否认。但倩倩因为患有智力障碍,她的话亦无法采信。证明办法只有一个:等胚胎成型之后作DNA鉴定。但朱建华必须保证不能出逃,随传随到,交通村的村支书做了担保。
今年4月,倩倩人工引流,上级公安机关做了DNA鉴定。结果认定,朱建华是孩子的父亲。上述民警说,他们再次传唤了朱建华,这次,他没有否认。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王月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因为那天酒喝多了,才犯了这个错。
朱建华最先想到的还是私了。倩倩的家人这次提出的赔偿是上一次的五倍:二十万。仍在靠贷款维持公司运转的朱建华只拿得出一万,其他十九万都是跟亲戚朋友借的。据朱建华妻子王月娥称,当时双方写了条子,说不再追究此事,还有新沟镇的一位调解员在场。
警方的调查并未就此终止,之所以没有立刻逮捕朱建华,是因为缺少一个重要的证据:智力障碍的倩倩有无性防范能力。日,在一份结果为&无&的证据支持下,朱被正式逮捕。
逮捕必须经过检察院的批准。监利一位接近该案的检察官回忆,当时警方问检察官:他是上届全国人大代表,还需不需要办啥手续?
上述检察官说,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本地强奸良家妇女的案子极为罕见,最近这些年一年都办不到一起。像这种强奸未成年人还是智障人士的事更是罕见。 &强奸罪一般判得很重,连文盲都知道这个不能干,人大代表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应该很懂法律才对,他为何栽倒在这件事上,我也想不通。&
检察院的侦查环节已接近尾声,案件即将提起公诉。这位检察官说,现在警方正在补充侦查最后一个证据:受害人是否年满14周岁。14周岁之前属幼女,14周岁到18周岁属少女,二者起刑点不一致。倩倩被朱建华强奸那天是14周岁生日,但具体的出生时间不详。
因为涉及未成年人,该案将不会公开审理。问起监利很多官员,要么没听过,要么讳莫如深。&不光是县里,对湖北来说都觉得是一个大丑闻,毕竟是湖北选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一位监利官员说。
邻居们则更多的是为他感到惋惜。&是荣誉害了他。不然他就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怎么会坐牢呢。&他的一位邻居说,&他被人从泥地推到天堂,现在连泥地都没回到,直接下了地狱。&
自从朱建华被捕之后,王月娥和两个儿子就没见过他,他们也无心顾及。&一家人正拼命打工,把他欠下的一屁股的债还上。&王月娥说,这比朱建华收藏的税单上的钱还要多几十倍。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支部会议纪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