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士在家里做什么能赚钱用扫帚扫钱的视频

新宝宝家庭的个人除菌工作有哪些?新宝宝家庭的家居环境消毒工作有哪些?家居环境里,包括宝宝的周围,隐藏着很多滋长和传播细菌的地方。什么情况下需要卫生洗手?
作者:消毒杀菌灭菌网 来源: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最新图片文章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更 多 内 容 请 看  
今日内容:
    ~ “释迦太子成佛为了一切众生,如今学佛的人却躲在家里”
~“寡欲才能清心”
【结个法缘度众生,提把扫帚等你来】(10)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结个法缘度众生,提把扫帚等你来(10)
◎傅味琴为森宇集团小住团队提问解答
开化文殊院 下午
释迦太子成佛为了一切众生,
如今学佛的人却躲在家里
 ?想得到一个“有”,必然会紧张,把“有”空了就不会紧张
 ?被境牵着鼻子走的人,得到“中风”就送医院
 ?平等达不到,难题答不出,所以释迦太子逾城出家
 ?痛苦如何解脱?快乐如何保持?出家就是为了做个思想家
 ?有了儿子,可别把伟大的理想障碍住了
 ?释迦太子默默告别了妻儿,马腾空越过城墙
 ?释迦太子成佛为了一切众生,如今学佛的人却躲在家里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有志者事竟成
想得到一个“有”,必然会紧张,
把“有”空了就不会紧张
举个例子,报上报道,有一年春节,南京打牌中风死了六十几个人。你们怎么想?肯定这些人高血压,因为神经太紧张了。我就观了,我不否定这种道理,但是我还有想法:每个人打牌都是想赢,神经就紧张了。你想得到一个“有”,你必然是紧张的,你把“有”空掉,你就不会紧张。
被境牵着鼻子走的人,得到“中风”就送医院
他已经紧张了,抓了一只牌,刚好是他盼望的牌,一看,“中风”,马上中风,(众笑)就是这么中风的。(众笑不止)有人到医院里去抢救也来不及,有个名堂,叫“顶上开花”,(众笑)顶上开花还有好结果吗?当然死掉了喽。这是说说风趣话,启发启发你们,人世间的一切看看穿,你才会自在。你看不穿,必然会被境牵着鼻子走,哪会自在呢?
平等达不到,难题答不出,
所以释迦太子逾城出家
释迦太子逾城出家,就是骑上马跳过城墙出家去了。这还有个故事,当初释迦太子要出家,父亲是国王,要他继承王位。他有自己的理想,当国王不能够使所有百姓都得到幸福,每个国家的制度都不可能达到平等,何况有许多人间难题谁也解答不出来,所以他要出家。
痛苦如何解脱?快乐如何保持?
出家就是为了做个思想家
出家就是为了思惟人生、宇宙的真理,拿现在的话叫研究家、思想家。为什么要出家?家里研究不好啊,正在动脑筋,一会儿老婆来了,“亲爱的”,(众笑)一会儿儿子来了,“爸爸!”。这怎么办呢?谁没有感情谁没有父母妻儿,可是为了一切众生的幸福,众生的痛苦如何解脱,快乐如何保持?他要去研究啊。
有了儿子,可别把伟大的理想障碍住了
父亲就跟他讲条件,“你生个儿子,我同意你出家去,否则王位我给谁啊?”释迦太子就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字叫“罗T罗”。这是印度话,翻译成汉文叫“障碍”,意思就是我不能因为有了儿子把我这个伟大的理想障碍住了。他叫儿子就叫“障碍,你过来”。(笑声)他是提醒自己要摆脱儿子的障碍。
释迦太子默默告别了妻儿,马腾空越过城墙
结果生了儿子,父亲反悔了,仍然不让他走。还把城门关起来,装了很大的铃,城门一动,铃声四十里路内都听得到,城门外面都是士兵,你怎么也跑不出去。后来释迦太子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到自己房里去看看妻子,看看儿子,意思向他们告别,人都有感情的呀。然后到马房里牵马,骑到城墙边上,太子拍拍马头,意思你要帮我忙,马腾空越过城墙,这就叫“逾城出家”。
释迦太子成佛为了一切众生,
如今学佛的人却躲在家里
后来太子成功了,在菩提树下成了如来,为什么会成功?你为自己修行,最多证一个阿罗汉果,可是太子成佛了,因为他是为一切众生,因大果也大。
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放不下呢?是不是家里有VCD,一放就能听到音乐?释迦太子王宫里,天天有五百个歌女舞女给他唱歌跳舞,你连这一点也放不下,太小家败气了吧?穷得这个样子!说“我家里有电冰箱、电风扇、还有空调”,释迦太子当年有春夏冬三个宫殿,他天热就到夏宫去,天冷就到冬宫去。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有志者事竟成
区别就在:释迦佛满胸怀全为了一切众生,你只为了一个小家庭,买新房,还有可以睡四个人的一张大床,也不知道你到底要娶几个老婆?(笑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就看你是什么志气,有志者事竟成。
【故道白云】(21)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故道白云(21)
著 何蕙仪 译
时间过得很快,耶输陀罗的产期逐渐接近。芭蜜莎王后告诉女儿不用回娘家待产,因为她当时正在迦毗罗卫国居住。芭蜜莎和乔答弥两位王后一起召请了城中最好的助产妇到来。耶输陀罗分娩那天,两位王后都同时在左右待着。王宫内弥漫着肃穆和期待。虽然净饭大王没有出现,但悉达多知道他正在自己的宫中焦急地等着消息。
当耶输陀罗的阵痛加剧,她就立即被侍婢扶入寝宫的内室。那时正是中午,天空骤然乌云密布,变得阴暗,犹如有神o之手,把太阳掩盖。悉达多在外面坐着。虽然被两堵墙隔着,他仍可清楚地听到妻子的叫喊声。他的情绪一刻比一刻紧张。耶输陀罗的呻吟。一声接着一声,每声都使他的心如刀割。他无法安定下来,唯有能做的是来回踱步。有时,耶输陀罗的叫声凄厉得令悉达多不禁心乱如麻。他的生母摩耶王后就是因为分娩他而至死的。这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痛楚。今次是耶输陀罗替他分娩自己的孩子。虽然生孩子是一般女性必经的道路,但这条路是危险重重,甚至可有生命之虞的。更甚的,是母子俩都可能会同时丧命。
突然想起数月前从一个僧人所学,悉达多跏趺莲坐下来,尝试安住他的心识。这段时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他要在耶输陀罗的叫声中保持平静的心境。忽然,一个新生婴儿的影像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那是他自己孩子的影像。每个人都一直希望他有孩子;每个人都会为他生了孩子而高兴。他自己也曾渴望有自己的孩子。但身处这件事情真正发生之际,尤其在这紧张的时刻,他才明白到一个孩子的诞生是如何的重要。他未找到自己的道路,他也仍未知道自己在往那儿走。无奈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是否孩子的不幸呢?
耶输陀罗的叫声突然停了下来。他站起来。发生了什么事?他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他尽量留心地观察自己的呼吸,以回复镇定。就在这时,一个婴儿的哭啼声划破了沉寂。娃娃出世了!悉达多用手把额上的汗抹去。
乔答弥王后打开门来看他。见到她的笑容,悉达多知道一切平安。王后坐下来对着他,说:“瞿夷生了一个男孩。”
悉达多笑了。望着母亲,他满怀感恩。
“我会替孩子取名罗T罗。”
那天下午,悉达多到房间里探望妻儿。耶输陀罗对他凝望,闪亮的眼睛充满着爱意。他们的儿子躺在她的身旁。因全身都裹在丝绸里,悉达多只可看到胖胖的小圆脸。悉达多似有所求的看看妻子,耶输陀罗很明白丈夫的意思,她点头示意,允许悉达多把孩子抱起。耶输陀罗望着悉达多把孩子抱在怀里。悉达多一时间感到飘飘若仙。但另一方面,他心内却是忧虑重重。
耶输陀罗休息了几天。乔答弥王后负责打点一切。从准备特别的食物到留意炉火以使她们母子温暖,她都一概照顾到。一天,悉达多来探视妻儿。抱着罗T罗在手中时,他慨叹人的生命既脆弱又宝贵。他回想起那天他和耶输陀罗一起去参加那个小童的葬礼。小童只有四岁。当他们抵达时,尸体仍躺在床上。生命的气息已全然消失,那孩子的身体只剩下皮包骨,而皮肤更如腊造,颜色青白。孩子的母亲跪在床边,一会儿拭干眼泪,一会儿又再哭起来。不多久,一个婆罗门到来为他作丧仪,准备出殡。曾整夜守夜的邻居,把小童的尸体抬上一张他们用竹造成的担架,以便扛到河边去。悉达多和耶输陀罗跟着村民的行列走。河畔已简单地堆砌了火葬的柴薪。随着婆罗门的指示,他们把担架扛到河中,让尸体全浸在水里。跟着,他们又把担架和尸体扛出来放在地上,让水漏走。这是一项表示清净的仪式,因为他们都相信滂河的水是可以清洗罪业的。一个男人把香水酒在柴木后,小童就被放在上面。婆罗门手拿火炬,围绕着尸体高声念诵。悉达多认出那些经文是从吠陀节录出来的。婆罗门环绕柴堆三次之后,便把柴木燃点起来。柴火很快便烧得熊熊的。小童母亲和兄弟姊妹随即嚎啕大哭。不到多时,那个男孩的尸体就变成了灰烬。悉达多望望耶输陀罗,见她眼泪盈眶。他自己也觉得有哭泣的冲动。“孩子啊,孩子,你现在回到那里去了?”他这样想。
悉达多把罗T罗交回给耶输陀罗。他走到外面,独个儿坐在花园里,直至夜幕低垂。一个仆人跑来找他。“王太子,王后叫我来找你的。你的王父来访。”
悉达多步回宫内。这时,王宫的灯火已全部亮起,闪耀辉煌。
                     
【智慧人生】(28)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智慧――她使您的嘴巴线条朝上
诸法真实相 ④
生是这样,灭又是如何呢?灭也是随缘的。前面说到的桌子,一旦油漆褪了,铁钉松了,木头旧了,构成桌子的因缘败坏了,桌子也会随之消失。然而桌子不能说自生自灭,它取决于众多因缘,那么桌子的灭就是缘灭。冬令营也是如此,七天之后活动结束,同学们各奔前程,法师回去,冬令营也就不存在了。然而冬令营的灭,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缘散,所以佛法以缘散谈灭。
认识到缘聚缘散的道理,会发现所谓生灭,其实就是不生不灭。因为我们从缘聚来看生,离开了缘无法可生;从缘散来看灭,离开了缘又无法可灭。就如桌子倘若离开铁钉、木头、油漆、木工,请问桌子是什么?事实上离众缘并无桌子。因此,桌子的生其实就是不生;桌子的灭,也只是缘散,并非彻底消灭,一无所有,而离开了桌子的条件,就无法谈灭。可见桌子的灭就是不灭。桌子如此,冬令营乃至世间一切有为法,也都是这样。
                    (摘自《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
我也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佛陀在阿罗非的土地上住留。他在林中一个用树枝搭成的床上休息,那地方正好是牛群通过的地方。
阿罗非穿过树木看到佛陀正沉浸在冥思苦索中,于是他走过去恭敬地打了个招呼,然后坐到佛陀身边,说道:“法师,您生活得愉快吗?”
佛陀回答说:“是这样的,年轻人。在那些愉快生活的人们中,我也是其中之一。”
“法师,冬夜寒冷,严霜之时就要到来,树枝搭成的床十分简陋,和尚的袈裟单薄而难以御寒,冬天的风又这么刺骨。您为什么要呆在这儿?”他可怜这上了年纪的佛陀。
但佛陀还是微笑着说:“是这么的,年轻人。在那些愉快生活的人们中,我也是其中之一。”
(摘自《佛是智慧》李智悟编著)
寡欲才能清心
过多的欲望往往蒙蔽了我们的心,让我们短视。
欲望是思想的热病,它使我们衰弱,不能使我们坚强。
有位出租车司机将一包垃圾放在后车座上,忘了拿去丢。
后来这部出租车载了一位女士,女士一上车,发现那包东西,她心想:“一定是前面那位乘客留下来的。”她随手摸了一下,满满鼓鼓的,于是就乘司机专心开车之际,偷偷将那包东西塞进她随身带的包中。
真不知当她发现那包东西竟是垃圾时,感觉会如何!
在生活里,我们不也常常随手取走一些自认为很珍贵的东西?其实,那也只不过是一些垃圾罢了。
中国北方用驴拉磨,怕它懒惰不肯用力,就先把驴眼蒙起来,让它看不见,再将花生酱抹在驴鼻子上,驴子闻到香味,以为前面一定有好吃的食物,就会拼命的往前冲。
有一只狐狸想溜进一座葡萄园中大吃一顿,但是栅栏的空隙太小,它过不去,在狠狠地节食了三天之后,它总算可以潜进去了。但是当它痛痛快快的吃完之后,却又钻不出来,只好又在里面饿了三天,才出来。这只狐狸感慨地说:“忙来忙去,还是一场空。”
虽然这些故事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但是我们是否能够看破当中的意义?大家最近在忙什么?是否有着一种无奈和苦闷?不要让自己忙来忙去,到头来还是空忙一场,古语有云:“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转眼数十年过去了,我们做过些什么呢?是不是被眼前的欲望遮住了眼,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摘自《人生八味》唐汶)
千万不要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尽管在别人眼里显得很重要。
(摘自《智慧快餐》郑辛遥)
● 如想知道【结个法缘度众生,提把扫帚等你来】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 如想知道【故道白云】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 如想知道【智慧人生】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请阅 ,,,,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备案序号:浙ICP备号  与环卫工人在一起  他是何许人?  有人说:“城市有多大,他工作的场所就有多大;马路面积有多大,他工作的范围就有多大。”城市是他的“办公室”,街路是他的“稿纸”,扫帚当笔,汗水为墨,他为城市的新美如画书写动人的诗篇。  有人说:“他是朝阳市学历最高的清洁工。”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就穿起环卫制服,扛起铁锹,挥起扫把,干起在某些人眼中“没面子”、称之为“扫大街的”活儿,他和无数环卫工人一起,舍弃自己的“面子”,换来了城市的“面子”。  有人说:“他是这个城市里起得最早的人之一。”月在中天,星光闪烁,人们沉睡于梦中之时,他已走上寂静的街头,和许多清洁工人一起,为城市“梳洗打扮”,装点容颜。  从外表看,他与普通人并无二致。1.8米多的个头,一脸憨厚,皮肤晒得有些发黑。与高大魁梧的身材形成反差的是,40岁的人,宽大的额顶却已经秃了一片,虽然英气依旧,却常被人误认为五六十岁。尴尬之间,他一笑以对。  朴实的一笑,淡然之间,却蕴含着坚毅、责任、真情和付出。  17年挥洒青春的汗水,从一名大学生到清洁工,再从一名清洁工到副局长、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在领导的眼中,他“能吃苦,能攻关,敢做,敢拼,敢为,拿得起,放得下,已经成为清扫大队的顶梁柱,群众的主心骨”;  17年投身于清扫一线,从“小夏”到“老夏”,他熬红的双眼、操劳的身影,成为城市更美更亮、环卫工人生活和待遇不断提高的诠释和注解。在清扫工人的心中,他是可以信赖的领导、让他们为之骄傲的英雄。一句句话语、一条条短信,表达着群众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他是比亲人还亲的亲人”、“这样的好领导哪有啊”、“你果然是众人们所说的好官”……  在辽西古城朝阳,这位“亲人”和“好官”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就是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大队大队长夏志国。  严格管理  与环卫工人一起清除垃圾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17年的精神光谱,蕴含于底色的基调。  从最初的犹豫彷徨,到最终成为一名环卫工作者,意念重塑之间,夏志国完成了一次人生中最重要的跨越。  1996年,对于夏志国来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风华正茂,美梦如花。  当他怀揣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证书高兴地到朝阳市龙城区城建局报到时,心情和无数刚刚走出校门、即将迈向社会的毕业生一样兴奋:令人羡慕的机关单位、专业对口的职位、整洁的办公室、舒适的工作环境……  几天以后,工作安排通知下达的时候,夏志国呆住了:到环卫处一线工作,当保洁员,看护垃圾箱!不久后,龙城区和双塔区环卫处合并,成立了朝阳市环卫局,他又被分配到清扫大队当清扫工。  他的全部工作“家当”发下来,只有两件:一把铁锹,一把扫帚。一个堂堂的大学毕业生,以后就要与垃圾箱为伍,干起扫大街的活儿?  迷惘、沮丧、郁闷、苦恼……巨大的反差像一股强电流袭来,使他不知所措。  夏志国出生在农村,艰苦的环境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加之有着30多年教龄的父亲言传身教,学生时代,他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以全校前20名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朝阳一高。上大学后,从入学到毕业,他始终担任班长。而今,别的同学几乎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唯有他这个公认的好学生,却要扛起扫把,这让心高气傲的夏志国如何承受?  恍惚中,自己健壮的大块头忽然矮了下来,1.8米的身躯却在人前抬不起头。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使当年这个只有23岁的年轻人品尝到先贤哲言的真正内涵。  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夏志国就要起床清扫马路,干到四五点钟,回到家睡两三个小时,8点钟再赶到清扫大队上班。习惯了大学时作息时间的夏志国,一下子很难适应这种打破规律的生活节奏,每天起床都很困难,经常是闭着眼睛下楼梯,天一黑就想睡觉,连吃饭都打哈欠。不长的时间里,他就双眼浮肿。由于起床的时间太早,连闹钟的铃声也叫不醒他,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父母轮流叫醒他去上班。  至今,在某些人的眼中,环卫还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当清扫工,不仅要面对冷漠的眼光、有意或无意的轻视、无端的嘲讽、莫名的歧视,甚至连谈朋友、处对象都成了问题。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亲朋好友连续给夏志国介绍了4个对象。他这边好一阵忙活,对方呢,一听是扫大街的,有两个面都不见,不是说开会去了就是外出培训了。其余两个也只是礼节性地谈了一两次,就和他道了“拜拜”。  夏志国的心志动摇了。他想让当过老师、人脉关系不错的父亲找人给自己调换个工作。  严厉的父亲只抛给他两句话:“是英雄在哪儿都是英雄,是狗熊到哪儿都是狗熊!”  一向慈爱的母亲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劝导儿子。她背着夏志国,到清扫大队报名,当了临时工。夏志国知道后,问母亲为什么这样做。母亲疼爱的目光里满含深意:“妈是想让你知道,扫大街的工作,妈妈能做,我的儿子也一定能!”  夏志国的眼睛里一下子噙满了热泪。他被父母的良苦用心深深地感动了。  同班组的婶婶阿姨、大妈大姐也特别关心、眷顾这位朝阳环卫工人中的第一位大学毕业生。村里种枣的,上班前装了一兜,干活时塞给他一大把;家里蒸了豆包的,夏志国吃到嘴里时还是热乎乎的;几乎不管谁家做了好吃的,首先想着的就是这位小老弟。  至今依然被夏志国称之为师傅的吴春琴大姐,每天凌晨上班都提前到夏志国家的楼下等他,带他一起去路段,手把手教他握扫帚的手法,怎么迈腿才能不顺拐,两次扫帚之间如何不留痕迹,如何把扫帚的直径抡到最大。原以为只要抡开膀子就可以大干一场的夏志国,领略到了看似简单的清扫工作中蕴藏的“艺术”含量,逐渐掌握了窍门,干活儿不像原来那么累了,能跟上大伙了。他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和这些善良、开朗的大妈、大姐朝夕相处,每天看着她们干起活儿来个个都那么认真,再苦再累也有说有笑,年轻的夏志国潜移默化地经受着陶冶和感染。这颗曾经落寞的心灵在彷徨徘徊、无所着落之时,体会到了一股无形的温暖和力量。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深刻地触动了夏志国的灵魂,使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选择。  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刚到路段上班的夏志国看到了眼前的一幕:路边,窄小的树坑里,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被一根绳子拴在小树上,小脸冻得通红,正用一双好奇的眼睛瞅着他。  是谁把孩子拴在树上?是哪个狠心的父母丢弃了孩子?  看到夏志国焦急的神情,身边的工友说,这是路段清扫员韩淑清家的小孩。孩子是单亲,因为家境困难,上不起幼儿园,只能带着孩子上班。扫地的时候怕孩子乱跑、被车撞到,就把孩子拴在了树下。  夏志国被深深地震撼了。泪水又一次充盈了双眼。  这是一颗多么值得尊敬的心灵,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群体,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职业,这是多么高尚的人生。勤劳质朴的清扫工人以默默的劳动、无私的奉献,创造了美好的环境,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与这些可亲可敬的人相比,自己的一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幕场景,成为一幅永恒的画面,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脑海中,使他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绳子拴住了孩子,也牢牢地拴住了夏志国的心。  思想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依旧是一弯残月,满天星斗,提着扫帚,走上街头,呼吸着清新的夜风,夏志国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坦。  他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早早地来到路段,和工人们一起扫马路,搞保洁,干活有劲了,话也多了,和工人们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了。最脏最累的活儿夏志国抢着干,谁有事请假,他主动顶替;哪个大姨、大姐没带饭,他抢先给买吃的。  过分的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荨麻疹,瘙痒难当,在工友面前,他不叫一声苦;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他从不喊一声累。熬红的双眼中,大家看到的是他对工作的热忱;平淡的笑容中,又使人领略到了他的坚强和刚毅。  时间长了,大家都对这个成熟稳重、肯吃苦又能干的年轻人产生了信任感。有话愿意和他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也都找他当参谋。同事、朋友、亲人……夏志国渐渐成了职工们爱戴和离不开的人。  夏志国是个有心人。白天挥汗如雨,晚上回家还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坚持读书、写日记,总结一天的所思所想,提炼出有价值的想法,为大队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他还把发生在身边的大妈、大姐的那些感人故事写成报道,投寄给报纸杂志,为环卫工人鼓与呼。  由于工作出色,上班一年多以后,夏志国被任命为二分队队长。  “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小夏不仅有热情、有知识,更有思想,有见地。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马力说。  是金子就会闪光。夏志国干清扫工年年是排头兵,所管理的路段是示范街路,所带的分队更是标杆单位,不过几年就成为清扫大队的骨干。1998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0年,夏志国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和较高的文化水平,被推选为清扫大队副大队长;2002年,通过竞聘,他又走上了清扫大队大队长的岗位。2011年10月,夏志国担任了市环卫局副局长。  我将吃苦,不要紧!为了责任而受苦是美好的命运。—罗曼·罗兰  17年的环卫生涯,6000多个日夜,夏志国就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每天都超负荷运转十几个小时。粗略统计,每年,他的工作时间要比正常人多出200多天。  在大队的考勤簿上,看不到他休息的记录。  “当环卫干部就得豁出去。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我是从清扫工人成长起来的,当2800名环卫工人的头儿,既要对得起组织,更要对得起一线工人,要懂得报恩。”走上大队领导岗位后,职务、地位变了,夏志国凡事走在前、干在先、当表率的作风没有改变。  在职工的眼中,当了领导的夏志国更像一根上满了弦的发条,难得有松口气的时候。  每天,他都与清扫工人工作在一线,“头顶星星”上班,“脚踩月亮”下班。  早班,工人上班他就上班。凌晨4点多钟就赶到普扫现场,一条一条街地步行检查清扫效果。早班工人走了,白班工人来了,他再跟一段,跨两个班。7点多钟,回家洗漱吃饭,局里如果没有大事,吃完早饭后,他再到街上的重要街路走一遍。晚上,下班回家匆匆吃完晚饭,他又马不停蹄地出去检查一遍街路,9点半以后才回到家中。  平时,总在大街上转,清扫大队负责的203条街路,19条主干道、35条次干道,149条其他道路,每条街路的情况夏志国都一清二楚。哪条路扫得不干净、不彻底,哪个果皮箱摆放不整齐、擦得不干净,哪条街路绿化带有烟头、有杂物,他了然于胸。哪里脏了,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出了问题,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组织指挥,和工人一起干。  一件小事令清扫大队的王玉军记忆犹新。  “刚到清扫大队的时候,我还不认识夏队长。那天,正在路段清扫呢,一抬头,前面过来一个人,猫腰从地上捡起一块雪糕纸,走了几步扔到垃圾箱里。当时,心里既感到温暖,又有些奇怪:不随手扔垃圾就已经不错了,还有人主动捡垃圾呀。后来,听身边的工友说,那就是夏队长。”  除夕之夜,万家团圆,鞭炮齐鸣,年夜饭的香味还飘散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之时,夏志国已经走上大街,给一线工人拜年,并和他们一起清扫燃放完的烟花爆竹和生活垃圾。今年,夏志国是在新华路三组和一线工人一起过的“年三十”。工人们亲热地拉着他的手说:“老夏,明年还和我们一起过年吧。”  日夜里,朝阳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雪。  其时,夏志国正在沈阳参加学习。头天上午,他闹肚子,腹泻一天,晚上还在发烧,一趟一趟去厕所,折腾得一宿没怎么睡,浑身一点劲儿也没有。  10日早晨,他从天气预报里得知朝阳要下暴雪。  雪情就是命令。无论如何也要赶回去。他拖着打晃的身体找老师请假。  额头滚烫,脸色蜡黄。见他虚弱成这样,老师说:“你赶紧去医务室。”  “没事。不用。”夏志国露出一丝笑容。  “能行吗?”老师惊愕。  “行!”夏志国点点头。  请完假,夏志国上药房买了一大包药,下午搭车回朝阳,傍晚6点多,赶到了单位。  黑云压城,暴雪将至。  夏志国紧急布置任务,按除雪预案组织人员,发动车辆。  晚上8点,鹅毛般的大雪开始飘落。10点多钟,大雪转为暴雪,一直下到第二天早晨。  从10日晚上,一直到12日凌晨,两夜一天,带领环卫工人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夏志国几乎没有合过眼。  一边吃药一边干,饿了,吃点面包和火腿肠;困了,就用雪水抹把脸。  身体虚弱,严重缺觉,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夏志国的身体在透支。  有多累?等红灯那么一会儿,开车的司机就睡着了。最困的时候,夏志国想好的事一张嘴就忘了,说完的事又打电话再说一遍,对方提醒,他才恍然。  身边同志看不下去了,想把他拉到大队临时准备的休息室小憩一会儿。他火了:“这么多的事等着我办,我躺下了,除雪的事谁来管?”  12日,雪清扫完了,夏志国的病也基本好了。晚上,朝阳市市长到除雪现场慰问职工,从市长基金中拿出60万元,给每位在一线除雪的环卫工人补助200元钱。  一场暴雪,一次天灾,让朝阳市上上下下真切地感受了夏志国和清扫大队工人拼搏和奉献的精神。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焦裕禄  17年的人生轨迹,虽无惊天动地之举,能为职工和群众办点实事,却使夏志国欣慰和快乐。  今年8月17日,夏志国的手机里收到一条短信:“夏局长,你好。很敢(感)谢你。从你这里,我有了生活希望。你果然是众人们所说的好官。”  发信者是刚刚当上清扫工不久的清扫大队女职工任国光。  8月19日,记者见到了任国光。谈起家庭的遭遇和夏局长为她安排工作的事,任国光几度落泪,声音哽咽。  “因为大家都说夏局长人很"慈",我就找了他,看他能不能帮我忙。”任国光噙着泪花的眼睛里放出了光彩。  任国光家住农村,丈夫在外打工,有一个正读中学的女儿。  如果生活的轨道平稳延伸,任国光也许不会成为环卫工人,更不会认识夏志国。不幸的是,在外打工的丈夫突发大面积脑梗,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为给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还欠下几万元的债务。家里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连米面都靠邻居接济。  “刚开始那会儿,有时想还不如喝口农药省心,可是还有丈夫,有孩子……”任国光的语调又有些哽咽了。  为了维持家庭,她需要一份工作。经常在马路上看到扫大街的清扫工人,她想自己能不能也干上这份工作。  家附近的清扫工姐妹都让她去找夏志国。大家说,你这种情况,夏局长一定能帮。  任国光来到清扫大队,不巧,夏志国外出。在办公室的墙上,她看到了夏志国的名字和手机号码。  打通夏志国的电话,她讲述了自己的家境和想当清扫工的想法。  出差在外的夏志国听罢,马上打电话给大队的有关人员,让他们核实、了解任国光的情况,要求就近给她安排清扫路段,方便她照顾患病的爱人。  没过几天,任国光上班了。  直到采访前,她还没有见到过夏志国,就发了短信,表达心意。  “夏局长帮我安排了工作,让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一定要把自己负责的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报答夏局长。”这是采访过程中,任国光说了好几遍的话。  事例很多很多。临时工韩淑清的儿子患白血病,夏志国得知后第一个捐款,并带动大家为她捐款捐物,帮助她渡过难关。临时工梁子珍的丈夫去世后,孩子小需要她照顾,队里安排的工作干不完,急得坐在路边掉眼泪。夏志国了解情况后,带着同志下班后帮助她干活儿。她家住在郊区,有几亩地,夏志国组织人手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她干农活儿……  “一线清扫工人普遍是年龄较大、收入较少的弱势群体。我这个当大队长的,要是亏欠了他们,良心上说不过去。”夏志国从心底关心、爱护这些工作辛苦、生活困难的职工。  群众的心声与诉求,他凝神倾听;职工的愁事和难事,他用心去化解。  职工来办公室找他、半路上截住他、清扫现场“堵”住他,他一律热情接待。但有个前提:不准送钱送物!  曾有一位职工找他办事,趁夏志国去卫生间解手之机,把一个装钱的信封放到办公桌上走了。夏志国回来发现后,三步并做两步追出门外,物归原主。  对自己,一严再严;对职工,亲上加亲。  一线清扫员的月工资从最低时的150元提高到现在的780元,这并不是夏志国心中的终点,他依旧为继续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待遇而奔波;职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从无到有,由最初的2万元涨到6万元,直到目前的10万元。  特困职工档案的建立使对困难职工的短期扶助转变为长期帮扶,登记入册的困难职工在队内岗位调整、工会救助、社会各界捐款等各方面都得到照顾和优先考虑;由职工中有水、电、暖等技术专长的人员组成的职工生活服务队,为清扫员提供免费服务,解决职工家政维修问题,消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援助中心帮了我们大忙。”这是采访中许多环卫工人共同的话语。  2009年,在全国环卫行业还没有先例的情况下,针对清扫员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或突发急重病时,因无钱得不到及时救治的问题,夏志国个人捐资筹建,经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了“朝阳市心愿城市道路清扫员援助中心”(以下简称“援助中心”)。为了解决“援助中心”的注册资金问题,他把自己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后省里和市里奖励的4万元钱以及回母校作报告得到的3000元报酬全都捐给了援助中心。“援助中心”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社会爱心人士踊跃捐款,保证了正常运转。“援助中心”账户目前有资金近百万元,为82名清扫员提供了援助,援助资金累计达48万多元。  清扫大队还争取到了解放军二三四医院的支持,将其确定为清扫员定点救助医院,建立“绿色就医通道”:清扫员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时,在无责任方先期付费或个人无法付费的条件下,都可到二三四医院先行医治,“援助中心”再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  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罗曼·罗兰  17年酸甜苦辣,对职工,夏志国襟怀坦荡,对家人,他愧疚于心。  整天早出晚归,为家里帮不上什么忙,爱人难免有怨气:“你还知道这个家?拿个被子,马路不就是你的家?”  爱人性格直爽,“刀子嘴,豆腐心”,说归说,对夏志国生活上的照顾始终体贴入微。  有一次,急着去早班的清扫现场,疲困未消,大热的天,夏志国竟稀里糊涂地把冬天清扫时穿的雪地棉鞋套在了脚上。刚出楼道,脚热得不行,低头一看,方才恍然。折返上楼,手机响了,电话里传来妻子的声音:“老夏,你是不是把鞋穿错了?快回来。”几步跑上楼,妻子正提着他该穿的鞋子站在门口。夏志国的眼睛湿润了。  说起母亲,夏志国的眼圈就发红。  夏志国说,家里几个孩子中,母亲最疼爱的就是他。记忆里,母亲唯一一次和他发火是2009年的端午节。  平时,亲戚朋友了解他的工作特点,婚丧嫁娶、家人聚会、亲朋宴请,他不能到场,大家习以为常。这一次,头天晚上,母亲就给他打了电话,让他第二天必须来。母亲说:“咱家好长时间没吃团圆饭了。明天端午节,中午人都在,可不能缺了你啊。”夏志国答应了。  第二天,11点多钟,哥哥、姐姐的电话就接二连三地打过来,催他赶快过去,说人都到齐了,菜也做好了,爸爸妈妈就等他呢。  中午,饭菜快凉了,还不见夏志国的踪影。母亲来气了,电话打过来,狠狠地数落了他几句,不等他说话,就撂了电话。  夏志国理解母亲的心情。他何尝不想马上回到家中,和父母、亲人好好吃上一顿饭?  节假日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一条街路一条街路地走下来,在路段上待一会儿,和工人们说上几句话,时间就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临近晌午的时候,还有几个重要的路段没看完,他放不下心。检查完最后一个路段,已经快到下午2点了。  匆匆赶到父母家里,桌旁只剩下大哥和姐夫还在说着话。看着父母失望的眼神,夏志国无言以对。  2010年夏天,夏志国的母亲得了肺癌,从发病到去世,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在朝阳和沈阳都住院治疗过,而他都因为工作,很少有时间去陪陪老人家。这成为夏志国永远的遗憾。  在家里,夏志国最爱看的就是7岁的儿子身披爸爸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绶带拍摄的一张照片。  挺直的胸脯、闪亮的双眼、兴奋的表情……红地金字的绶带,似乎让刚上小学1年级的儿子懵懵懂懂地体会到了爸爸的光荣。  平日,“爸爸工作忙”、“爸爸去开会”、“爸爸去除雪”,是儿子从父亲嘴里听到最多的几句话。  下雪的时候,看爸爸拿上除雪工具又要出去了,儿子说:“爸爸,你除完雪,回家给我堆个雪人呗。”  夏志国满口答应,儿子的这个心愿却至今没有得到满足。  听小伙伴讲起爸爸妈妈领着出去玩的开心事,儿子问夏志国:“爸,你啥时也带我出去玩?”  夏志国说:“得空爸爸领你去大青沟。”  可是,哪有时间?又不能对孩子食言。情急之下,夏志国找到一个要好的同学,趁同学一家三口去北戴河旅游之机,让其把儿子带上。自己虽然去不上,总算补偿了孩子的一点儿心愿。  17年风雨情,17年辉煌路。  从清扫工人到市环卫局副局长、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大队大队长,夏志国在平凡的岗位书写精彩的人生,先后获得省学雷锋标兵、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领导的清扫大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赞誉,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辽宁《共产党员》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家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