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山地车车座调整图解向后仰怎么调…前阵子都没事最近一遇到颠簸震动大的地方就往后仰 好蛋疼👋骑

查看: 439|回复: 9
【山地车技巧】山地车齿比计算及配比技巧《转》!!
齿轮比计算
& && & 所谓的齿轮比,就是以前齿盘的齿数除以后的齿数,所得到的数值就等于齿轮比,假设前齿盘齿数为44,后齿数为11,那踩踏的齿轮比就为44/11=4,所得到的数字4就是目前所踩踏的齿轮比。若以纯粹的理论计算,当用44齿盘踩踏一圈,将带动后面11齿的后旋转四圈,若再乘以(26寸)的轮径,便可以发现,踩踏一圈,车子就可以前进8.3公尺(26*2.54*3.14*4=829,大约等于8.3公尺)。不过齿轮比4,并不算轻的齿轮比,需要相当的腿力才能踩动,而且大齿轮比,容易耗损,齿盘,甚至是的寿命。
& && &变速是单速上发展来的,一般有两片,三片的,也有单片的。有5、6、7、8、9、10片的,现在已有11片的。目前最常见的为前3速配后8速或9速,共24或27段变速即通常所说的几速车。前齿盘的齿片规格多为22,32,42或22,32,44,而后面的规格则为为11-13-15-17-20-23-26-30,9速的为11、13、15、17、20、23、26、30、34)。而车友们也可以数数看爱车的齿数各为多少,不过各位车友仔细来算算这其中的齿轮比,您会发现有些齿轮比是相当接近,一台27段变速的登山车,实际上可能只有20段左右的变速而已,所以变速时要有些技巧,若是变到相同的齿轮比,那就丧失变速的功效。
下面来看看一般27段变速的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w$ q0 `% Y. _% i
& && & 当在骑乘爬坡时,若想要从大齿盘降低为中齿盘,又不希望突然将蹬踏频率提高太多,可在降低齿盘后,将后顺势变重两片,这样会得到比原来轻一点的齿轮比,又不会让蹬踏频率一下拉高太多,导致车友们踩得太急,呼吸与节奏都失去平衡。
& && & 骑乘除了机械上的齿轮比运用之外,当然要靠骑乘者的腿部配合了,而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蹬踏频率的概念,而适当的蹬踏频率也是重要关键之一。蹬踏频率的计算方式就是以10秒钟为一个单位,计算在10秒钟以内,一只脚踩踏了几圈,所得的权数再乘以六便得到自己每分钟的蹬踏频率了。有许多车友在平路的柏油路面上骑乘,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大约只有60,这样的蹬踏频率其实只适合于一般休闲的骑行者,因为这样的频率腿部肌肉的负担相当大,对本身齿盘与的损耗也不小,在此建议各位车友,骑乘柏油平路时,每分钟的蹬踏频率最好在90左右,而爬坡时维持在70左右。每种地形都有其适合的蹬踏频率,若蹬踏频率太高,容易造成呼吸调节(急促)不顺,臀部因为过度的摆动而感到痛楚。若蹬踏频率太低,腿部容易造成抽筋拉伤的伤害,对于齿盘与的损害也很大。建议先将转速提高,以较低的齿轮比来带出持续的速度。(以上所述均为在恒定速度情况下)
+ u& &V$ t0 k& l
& && & 是一种以人力作为车子动力来源,有些车友一味的求快,利用较重的齿轮比,将速度拉高,但是这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心肺功能与肌肉的力量。当发现自己的力量转速无法维持的时候,可以利用变速来维持一定的转速,千万不要将变速车当成单速车一样骑乘,建议车友们从低齿轮比,高蹬踏频率上面来体验运动的本质,减少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建议回转数 u$ V! J' `( {3 ?1 m2 U& e: a% E
& && && && && &职业级选手& & 一般车友
一般平路& && &&&110& && && && && && && && &90
爬坡& && && && && &&&90& && && && && && && &&&70 ~ 75W
登山车爬坡骑乘小秘诀2 n. N5 C& &U$ ?
& i7 _9 C( n
& && & 骑乘爬坡时,后面最好还预留可变轻一至两片的变速空间,这样面对突然的小陡坡或是想在斜坡上超越他人时,还有可以变速的空间,不过这个前提是要骑乘者有足够的力量,若是坡度很大或是腿部力量真的不足,还是利用最轻齿来骑乘。
& && & 若是各位觉得齿轮比实在太过于麻烦,在这教各位一个利用速度来区隔变速的方法,若是您的时速在10公里以下,就利用最小的齿盘来骑乘,若是时速在10~30公里之间,则利用中齿盘,如果时速在30~60公里以上,则利用大齿盘骑乘,而方面则由各位车友斟酌使用,这样的方式,是否较为简单易懂呢!.
注意事项有许多的车友常会将变为前大后小,或是前大后大,甚至前小后大,其实这样对及其的伤害极大,因为这些都是极度扭曲的状况,很容易张力过大而变形,用力去踩踏的话,对齿盘与也是相当大的伤害,最好的变速方式是让不管在哪个齿盘都尽可能的维持直线(从后方观察),比如当在最大的齿盘,后最好为第2、3、4个齿。
不同齿比/踏频的速度汇总
轮周长&&2040&&踏频/时速&&踏频/时速&&踏频/时速&&踏频/时速&&踏频/时速&&踏频/时速
0.jpg (97.87 KB, 下载次数: 0)
15:57 上传
踏频:1分钟双踏的圈数;
9段大盘齿轮数(3-1):44&&32&&22& & 齿轮数(9-1)11 13 15 17 20 23 26 30 34
平路的最佳踏频在90左右为好,上坡则在70左右。
可以根据此表根据速度大概确定变速时机,当然实际情况因人而异,自己通过摸索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踏频。
转载请注明出处:/thread--1.html
【山地车技巧】CB的一些知识,比较有用(爬坡技巧)
爬坡轻快的技巧
你是否在面对爬坡时心中有难以克服的障碍?爬得心跳加速、爬得肌肉疼痛、爬得呼天抢地、爬的姿势变形……放轻松,在力量还未完全建立之前,一切再从正确的姿势从头开始,这会让你在爬坡时更快并且更轻松!
头部必须能抬起看前方的路况,切忌将头低下的“埋头苦干”,不但会有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到你的呼吸顺畅。
爬坡时腹部的出力并不明显,但实际上腹部扮演着支撑的角色,就是当爬坡时腹部两侧有绷住的感觉,这就是腹部在支撑了上半身的出力,同时扮演平衡的角色,腰腹部力量不足的骑士在爬坡时姿势的平衡反应较差,应该以仰卧起坐、后仰伸展来补强此区域的力量(第30期冬季重量训练中曾试范)。
在适当的座垫高度前提之下,找到座垫前后位置以及座垫翘起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座垫中心会在齿盘的后方,但确实的位置就因人而异,必须多尝试,另一方面,座垫翘起的幅度多半是以座垫前后端呈水平为基准,以座垫凹下的鞍部去符合骑士的股部,便每个品牌的凹下的程度并不同,也是要使用者去适应。
爬坡踩踏时尽量以膝盖靠近上管的姿势踩踏,这样一来在下踩动作时才能够利用到大腿及股外侧的肌肉,如果你习惯将膝盖在踩踏时远离,无疑是在浪费你的力量。
当你爬坡时以站姿骑乘时,手掌的位置应该压在煞手上会比较轻松,想要像Pantani一般的握下把站姿爬坡前进并不容易,因为重心向前时更弯的腰背部受力更大,加上头部的角度让呼吸也不容易,这招只有在攻击时比较用的上。
使用站姿骑乘爬坡的目的有几个:1、坡度变陡时2、攻击你的对手3、变换姿势让其他肌肉放松;想像你是在单车上跑步一般,但不同的是在往前跨步开始下踩至底部死点之后,也必须注意到上拉时也要出力以维持平衡,这是与跑步最大的不同点。&&
保持背部平坦才能使下背部的肌肉及腹部侧面的肌肉使得上力量,如果你无法让背部自然变成平坦,那么你可能选了一台太小的或太短的龙头。
保持胸部不在紧缩的情况,就如同你上下楼梯时一般自然,紧缩的胸部会因为扰乱横隔膜而影响到呼吸,使得能量转换的效率降低。
保持手肘略为弯曲,当腿部向前出力时,手部可以平行的往后拉同时出力,这会让你的全身同时有效率的作动;站姿踩踏时,手拉的动作变成往后上方,并且配合脚部往下踩踏的力量作单独轮流出力。
臀大肌是人体最大的肌肉,并且延伸至大腿后肌,以坐姿爬坡时若能运用到此处的肌肉便会更有效率,出力的感觉是与你由椅子上紧靠腿部力量准备站起来时的感觉类似,在单车上要做到这样的出力则必须注意到回转后勾的动作,但必须配合高,以免伤及脚后跟的肌腱。
事实上,爬坡的训练是没有秘诀的,但单车在爬坡的路段是考验实力最佳的时刻,在爬坡时,每个骑乘者的条件皆于平等,选手的力量、心肺功能在此表露无遗,而爬坡骑程的训练过程中肌肉力量及心肺功能,更是必须按步就班的去建立,这与使用齿轮比的轻或重、踩踏回转的快或慢、训练路线的陡或缓……,都有着绝大的影响关系,但是在爬坡时利用以上身体的十个部位作为检测,能够帮助你的骑乘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基础。
转自 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山地车技巧】Guest Blogger:最重要的11个骑车小技巧(图文)
0.jpg (48.05 KB, 下载次数: 0)
15:57 上传
<font color="#岁那年我患上了心脏病。病来的很突然。我曾经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现在依然也是。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而且在2008年,我创立了MI:Aware——MI代表“心肌梗死”——告诉人们心脏病的发作可能没有任何预兆,而且风险极大。从7月22日到25日,我将率领一支单车行医团,进行一次名为Tour d'Aspen骑行活动,为MI:Aware募集资金。这次活动恰逢环法高潮。我们希望能分享环法的兴奋,并向他们致敬。活动成员们将骑行经过环法和奥运冠军——例如阿姆斯特朗——曾经训练过的地方,在那里提高骑行技术。届时将有三条路线,对应环法的最后四站,从Roaring Fork Valley开始。针对即将来临的长周末骑行,也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享受骑行的乐趣,在此献上提高骑行水平的11个小技巧:<font color="#.保持脚掌水平踩踏:有人认为蹬踏时,脚跟应该向下,也有人脚尖朝天。我们使用几个类比方法,观察老式蒸汽机的联动装置,然后将你的脚看作是这个联动装置,在车轮整个转动过程中,一直保持水平。另一个方法就是对比骑马人,他们骑在马上时脚跟冲下,前脚掌套在马镫里。依我看,脚尖向下是绝对不行的。在下面两则技巧中,你将找到原因。<font color="#. 提前蹬踏:这是指你应该在到达最高点之前就开始向前用力。脚要尽量保持水平,脚趾轻微提起,脚跟下沉。将踩踏的圆比作一个钟面,这样可以将你的发力范围从两小时的面积扩大到三小时的面积。另一只脚,从10点,而不是从1点开始踩。如果脚尖向下,则很难在到达12点以前开始踩。(译注:这里应该是以顺时针踩踏为例的)<font color="#. 着重于转动中下推的阶段,因为这时你可以发出最大的力量:我经常阅读文章,也会听人们说他们特别注意经过死点时的动作,希望通过加强死点的发力令整体踩踏力量加强,不过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向上提,特别注意加强这一过程中的薄弱点,却忘了向下踩踏。我感激Joe Saling,这位多届全国冠军和一次心脏病发作后的幸存者。2006年,他让我去参加阿根廷马德普拉塔的Pan Am Masters计时锦标赛,我获胜了,因为当时他对我说“用力踩才能蹬得快”。<font color="#. 如果你骑车时手放在上面,大拇指一定要扣住(与其他手指形成环形):我问过许多职业车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曾经有过手从上滑脱的经历,你可以说这是倒霉或者愚蠢,不管怎么样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握把。我记得Garmin-Transistions车队的Danny Pate特意告诉我们在中就因为他把拇指与其他手指都放在了上面而导致的不幸。<font color="#. 每隔几分钟改变手放在上的位置,分别握下把、手变头、上把练习发力:这种练习可以让你的肌肉神经适应,并在有风或爬坡时释放力量。<font color="#. 向医生咨询你的心脏和血液的健康状况:检查胆固醇、关注心脏健康以及预防的生活方式将极大地提高你的骑行能力。除了要知道真正的心脏疾病风险,还要掌握心脏病的预警信号,避免发生我那样的经历。<font color="#. 慢骑才能骑快!如果你想提高骑行水平,去做一个场地测试或者让专业人员帮你测量乳酸阈功率和心率,通过训练增强。在低于乳酸阈值的轻松区域训练可以在长距离跑步或骑行中更快,视情况而定。和我骑车的以及我训练的人当中,可能95%都经常为了实现健康目标而卖力骑车。一些高中或大学教练用“不经历痛苦,怎么见彩虹”的论调教育学生,但我们绝不会让我们的运动员这样做。<font color="#. 爬坡前提前变速,让和链轮去承受负担:传动系统在承受重大负荷时出现跳齿、摩擦或无法变速等现象很正常。手动档汽车换档时还要踩一下离合器,自行车换档怎么能不松劲儿呢?前变后变均是如此。<font color="#. 抬头、沉肩、屈肘、松手:头抬得过高会导致双手、颈部、双臂和肩膀承受所有的压力,造成不必要的疼痛,还会导致控车困难。骑车时自然要抬头看着你想去的地方,所以更加要放松身体其他部分。放松身体可以让自行车正常应对路面上的石头或者刮风的情况。走在大街上,你不能只看脚前面的地方,否则肯定会被其他行人、出租车或汽车摧残。<font color="#. 也许提高车手舒适度最重要的就是的位置:让稍稍向上翘可以防止你滑到前面,保证身体得到必要的支撑。如果你注意到现在是向下的,你可能需要把稍微降低一些,那样你还会感觉到双手、颈部和背部的压力也有所缓解。我对这个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与HED Wheels的那位传奇性的定位与空气动力学专家Steve Hed一起工作时学到的最棒的一件事。<font color="#.骑车时经常吃喝:过去的标准是1小时要喝一壶水,现在有大了就更方便。想喝水过量是很难的,因此你可以放开怀抱喝。我推荐在水中混入一些电解质,可以提高能量储备。过去我注意到,在较长的公路赛中我是第一个开始吃东西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赛场的,40多岁的人还能参加Pro/1/2级别的,感到很自豪。
1.jpg (43.95 KB, 下载次数: 0)
15:57 上传
译注:本文所针对的是,部分适用于。骑车技巧可能根据不同的车手有不同的经验,仅供参考。欢迎在文章评论处留下宝贵意见。转biketo,原文:/edge/knowledge/01.html译者:潘震&&QQ:&&微博:@单身爱P震& &邮箱:
【山地车技巧】zt了解制动原理、增进刹车技巧
了解制动原理、增进技巧
添加时间:& &来源:网络 作者:黄宗楷
阅读:32次& & 网友评论:共0条
了解制动原理、增进煞车技巧
文:黄宗楷 摘录自单车运动杂誌Bike Sports Magazine 27th issue , p86-89
无论你骑单车是为了训练、越野入林或翱翔旅游甚至只是代步,体力与速度不见得是人人需要,但如何安全的让车子停下来却是每个人都用得上。
该用前煞还是后煞?
因为你的车子有两组煞车,一组控制,另一组控制。为了让你安全地停住单车,你必须充分明了使用煞车的技巧。
传统的说法是:同时使用前及后煞。理论对一个尚不熟练于车技巧的初学者而言是十分受用的,但是如果你始终不能突破这个阶段,那么你就没有办法练巧妙控制单车的专业技巧。
通常欲在最短距离内住单车的最好方法是,拉住前煞车到刚好浮离地面的程度,因为行进中的人体与车子具有向前的惯性,再加重力加速度向下,这两个力同时作用形成一个向前下方的合力,煞车动作是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抵抗向前的分力,而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所以这候大部份的摩擦力来自。因为浮起,后煞车己完全没有作用。在松软或湿滑路面,或爆胎时,要充分利用后煞车,然而在一般乾燥的平坦路面,不管是理论上或实际上,前煞车永远可以提供最大的煞车功效。一旦学会正确的使用前煞车,你将会是一位安全的骑士。
你一定会担心,这样不会来个前滚翻吗?是有可能,不过只会发生在那些尚未学会调节前煞车力道的骑士。至于一些以仰赖后煞车停住单车的骑士们,在他们发生意外之后便会顿悟:出现紧急状况时,因为惊慌而本能地使劲抓住十分陌生的前煞车,以期增加煞车力道,结果往往是摔个倒栽葱,好生狼狈。
也有人认为「前滚翻」发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前煞车力道太强,而是因为大力使用前煞车却没有利用手臂的力量抵抗减速力,车子是停住了,而骑乘者继续往前冲,直到他的**股「坐上」,换车子「骑」人了。这种事不会发生在只使用后煞车的人,因为当离开地面时,己因丧失摩擦力而不具煞车作用,不过只使用后煞车的代价是煞车距离增加为只使用前煞车时的两倍。所以说,对于常骑快车的骑士而言,光仰赖后煞车是不安全的。记住,在紧急煞车时,以手臂稳固地撑住耳体,避免前翻,要领是尽可能把**股后推到可掌握的极限(不要黏在座垫上),尽量把重心往后移。这个技巧适用于各种煞车条件,不管是只使用前煞车或同时使用前、后煞车。
同时使用前、后煞车容易产生「甩尾」现象,如果发生侧滑时前煞车仍然作动会导致甩过,因为的减速力大于的减速力。一旦发生滑动时往往倾向于侧滑而不是前滑。这时必须立刻低后煞车之力道,或完全释放后煞车,以恢复平衡。
在乾燥的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上,前煞车的使用时机多于后煞车,也可以说是前煞车为主,后煞车为辅,甚至可以全不用后煞车。国外就有人大力推崇这种主张。
理论上,最大的煞车效果发生在作动前煞车至刚要浮离地面的程度,这时候只要稍稍施力于后煞车都有可能导致侧滑。欲体验这个理论,可找一个大广场,同时使用前后煞车,但是把大部分力量用于前煞车,两脚继续踩踏,你的脚会感觉到浮举。初期慢慢加速感受,之后逐渐加快速度进行紧急煞车练习,直到你察觉这种现象为止。这样一来你就可学会拿捏到刚好浮举的临界点了。
既然只用前煞车就可以,那还要后煞车做什么?还是有用的,在下述情况下非用不可,即一、湿滑路面:在乾燥的路面上,车胎鲜少打滑,但在湿滑路面上,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状况下若打滑,很容易恢复平衡,若发生侧滑将无法挽救,所以必须使用后煞车停住车子。二、松软路面:情形与湿滑路面相似,车胎打滑的可能性大增,同样必须使用后煞车停住车子,唯此时可酌情使用前煞车,以不打滑为限度。三、颠簸路面:行走在颠簸路面上,车轮很有可能跳离地面,这种情况下不可使用前煞车。如果在跳离地的情况下使用前煞车,会,以的着地将会是一件很糟的事。四、爆胎时:骑车时如果遇到突然爆胎,不可使用前煞车,倘若在这种情况下用前煞车,轮胎可能脱离钢圈,进而导致车子翻覆,不同不慎。五、前煞车故障:前煞车钢索断掉或煞车皮过度磨耗及任何其他问题导致前煞车无法使用时,当然只有使用后煞车了。
前煞手应该装在的那一边
另外一个问题是,到底该用右手还是左手控制前煞车?关于究竟前煞手应该装在的那一边,这是颇具争议的话题。有些骑士主张最好用最强壮的右手(以右撇子而言)控制后煞车。而机车骑士一直都是以右手控制前煞车,所以同时是机车骑士又是自行车骑士的人通常会采用相同的安排,以免造成困扰。
一些靠右行驶的国家普遍将前煞手装在的左边;而靠左行驶的国家普遍将前煞手装在的左边,理由是需要一只手打手势,而另一只手还可控制车子,留在把手上的手通常用来控制后煞车,因为单手煞车时,制后煞车的方式较为稳定,煞车距离反而显得较不重要,毕竟日常骑车不同于,鲜少高速行进。美国就立法规定所有的自行车在出厂时都必须将前煞手装在的左边(CPSC标准),养成习惯后,在紧急的时候才能够本能性地反应,抓对把手,以免造成意外。
其实,煞手装在的那一边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你要懂得如何用前后煞车,并灵巧地操控。双手都可经过训练而变得灵巧,一旦习惯后就不要随意改变,否则在紧急的时候还在思考那个把手控制那个轮子岂不很糟?在安排左右煞车时,还有一个次要的因素需要留意,即上预留的线扣与煞车线走线是否平顺。虽然两边都可以安装,但如果走线不平顺,多少会影响煞车的操作与煞车线的信赖性,更常见的问题是煞车线对造成的磨损。
过弯重心与煞车控制
再来谈谈转弯时身体该如何倾斜。众所周知,根据圆周运动定律,骑车转弯时一定要向内侧倾斜,骑车转弯时一定要向内侧斜,速度越快,需要倾斜的角度也越大,向心力与离心力必须平衡,否则一定跌倒,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物理现象。这样一来不是没得谈了吗?那可不!我们可以的是,身体的倾斜角度要大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等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还是小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这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各位也许玩过机车(至少看过吧!),GP道路赛车在过弯时,骑士身体的倾斜角度永远大于机车的倾斜角度,为的是让车子以更垂直于地面的角度过弯,以增加轮胎抓地力,注意看看那些赛车手的姿势,没有一个例外。那么骑自行车也该这么囉!别急!另外再看看Motocorss越野赛车,刚好相反,骑士身体的倾斜角度几乎永远小于机车的倾斜角度,特别是高速过弯的时候,侧滑,这种姿势可以维持身体一直在车子的上方,为的是掌握重心俾能灵活控制车子。倘若反其道而行,保证你会很痛恨你的车子。看到这里不免感到迷惘,到底该如何是好?笔者的主张是,维持身体重心与单车重心同在之延伸平面上。如果是,因为自行车速度不像GP赛车那么快,乎没必要小题大作,在一般的速度与弯角让身体的倾斜角度略大于或等于单车的倾斜角度即可,唯转弯时要留意内侧踏板,不可撞到地面。
如果是越野登山车 (Cross Country 或 Down Hill),这也是最能稳定操控车子的骑乘姿势,如果不相信,请把身体重心摆在一只脚上,刻意让身体倾斜角度不同于单车的倾斜角度,在崎岖路面骑骑看,感觉一下车子的运动形态,是不是充满(野)性?同样的路段下,如果保持身体重心 与单车重心同在之延伸平面上,你甚至可以放手安然骑过呢!不过在高速通过发夹弯的时候,不管是或登山车皆可以模仿越野机车骑乘技巧,让身体倾斜角度小于单车的倾斜角度,以便在打滑时能够快速反应,维持平衡,记住!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使用前煞车。
让我们再回到主题吧!也许很多人会说:在过弯的时候使用前煞车非常危险。如果你的骑乘姿势与过弯技巧不正确,那么这种说的确成立。前面讲过,转弯时,重心要往内移才能保持平衡,各位也己经知道有三种过弯姿势,通常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即维持身体重心处在之延伸平面上,这是最稳定的姿势。当身体倾斜角度不同于单车倾斜角度时,身体会对单车产生侧向应力,此刻使用前煞车,离心力会把你甩向切线方向,摔车即成最后的结局。想体验这个作用力,可直行于崎岖路面上,将身体重心置于单脚,让车身倾斜,轻拉前煞手试试看,是不蛮恐怖的?
纯粹就煞车效果而言,仰赖前煞车应该没有问题,不过所承受应力极大,如果你用的是弹性很好的长行程(如Rock Shox Judy XL),只使用前煞车时你可以观察它向后弯曲的程度,真让人感到于心不忍。这种横向应力对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大幅增高,一些较低阶的避震甚至不会伸缩。如果配合后煞车的使用,分担煞车力量,弯曲的程度便大幅减低。所以依个人浅见,理想的煞车习惯是活用前、后煞车,在一般路面上,没有侧滑的忧虑时,以前煞车为主,后煞车为辅;而在可能导致侧滑的路况下,以后煞车为主,前煞车为辅。如果担心这样忽前忽后造成困惑,可考虑采用下述分法:即或经常只骑乘泊油路面的车手,采用以前煞车为主,后煞车为辅的方式;而喜欢Off Road 甚至酷爱Down Hill活动的车手,采用以后煞车为主,前煞车为辅的方式会比较妥当。
.cn/gonglv/gonglvcon.asp?id=1560
还是老鼠二号总结的精辟哦
【山地车技巧】ZT正确的摇车(冲刺与攻坡)技巧
花卷写在前面:
摇车是一种由系统发展而来的专业的骑行技术,对使用者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有较高的要求。
许多新人学摇车不得要领往往是“人摇车不摇”,一味在上用力来回撕扯浪费力量,或者无意义的“站骑”,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反而增加了骑行风险。
其实你只要上了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正确、省力的骑行姿势和习惯,当你和车子达到身心的平衡,甚至连摇车姿势都会无师自通。
so 新手和无锁骑友请不要随意尝试,摇车有风险,学习须谨慎。
==================
1.摇车的时机:切记摇车一种手段而不是耍酷给别人看
以下时机适合摇车:
.起步:踩踏力量大,起步较快
.上坡(含短上坡冲刺、长上坡)
.会阴需要休息:坐久了会阴血气不通,适当时间要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
.发夹弯上坡:此时速度可能会慢下来,如果坐踩的话效率不高或者需要降低齿比导致速度更慢
以下时机不适合摇车:
.沙石路面:车辆重心控制不好容易摔跤
.旁边半米内有车友:车辆轻微碰撞都可能导致摔跤。同理其他车友在摇车时不要近距离从他身边超车
2.摇车的姿势:车摇人不摇
最开始体验摇车的感觉时手不要用力去拉,速度放低,当右脚要踩的时候,车往左边倾斜;反方向同理。在较缓的长上坡比较容易练习,平路其次
要加速冲刺时可以用手拉的同时去摇车,这样会更大力,但一般不持久
0.jpg (135.01 KB, 下载次数: 0)
15:58 上传
3、用力方式
站立踩的时候因为是单侧受力(坐踩因为有PP坐着卡住座垫,所以感觉不明显),此时自行车是会有单方面倒的倾向,为了克服这个倾向,方式一是用手提(腰部侧向受力,非必要。新手常犯错误),二将车往反方面倾(即所谓的:摇车)
摇车的开头几脚可同时提拉,加大踩踏力度,后脚可勾住脚跳往上提,这样可以迅速把速度拉起来,但容易疲劳。后面是否同时做提拉动作就看个人的体能状态。
1.jpg (136.37 KB, 下载次数: 0)
15:58 上传
4.摇车的齿比:
冲刺时摇车齿比较大,长上坡需要小齿比
摇车的时候,大约需要比正常坐踩增加1-2档齿比。因为摇车相对坐踩,作用力增加,如果保持原来的小齿比,会有踩空的感觉。一
般摇车的踏频在60-70(即1秒踩1圈)之间比较合适
5.摇车的结束
当爬完一个急陡坡,就要考虑停止摇车,然后加大齿比
若有一块心律表则更好,心率达到一个位置就该停止摇车,因为这时身体已经疲劳了,但疲劳感往往会晚几秒到来。如果继续奋力摇
车则容易过了头,导致&爆缸&,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下车休息,得不偿失。
平时需要多感觉动作和施力技巧,至少要能连续摇车200米以上才能达到实用的效果。
新手摇车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1:摇车十几秒后腰酸
原因:车摆动还不到位就往下踩,导致腰部侧向受力,引起腰酸。正常的姿势中腰是几乎不受力的,连续几公里摇车也不会腰酸,从一侧往另一侧摇车时幅度大,动作要迅速,而踩踏过程中幅度变化较小
问题2:膝盖酸
原因:分前脚膝盖和后脚膝盖(踩踏的脚为前脚)。
如果是前脚膝盖酸,体现为踩踏时觉得酸。可能仍然是摇车不到位造成发力不干脆,有“蹲马步”嫌疑
如果是后脚膝盖酸,体现为脚在后面往上走时觉得酸。表示用力方式不正确,正常来说后脚几乎是不用力的
问题3:摇车时方向不易控制
原因:摇车不够熟练,应多加练习,因为摇车时车左右摆,容易造成不稳。平时可用较低骑行速度和较大配比(即:小踏频)去摇,有充分的时间仔细体会脚、手、腰的用力情况
【山地车技巧】ZT:爬 坡 轻 快 技 巧
 爬 坡 轻 快 技 巧转自:自行车旅行网& &原帖地址:/bbs/dispbbs.asp?boardid=3&star=1&replyid=96276&id=12990&skin=0&page=1良好的姿势 让你爬得更轻松!在力量还未完全建立之前,一切再从正确的姿势从头开始,还会让你在爬坡时更快更轻松! 头部头部必须能抬起看前方的路况,切忌将头低下的&埋头苦干&,不但会有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到你的呼吸顺畅。腹部 爬坡时腹部的出力并不明显,但实际上腹部扮演着支撑的角色,就是当爬坡时腹部两侧有绷住的感觉,这就是腹部在支撑了上半身的出力,同时扮演平衡的角色,腰腹部力量不足的骑士在爬坡站姿时的平衡反应较差,应该以仰卧起、后仰伸展来补强此区域的力量。 座位 在适当的座垫高度前提之下,找到座垫前后位置以及座垫翘起的幅度多半是以座垫前后端呈水平为基准,以座垫凹下的鞍部支符合骑士的股部,但每个品牌的凹下的程度并不同,也是要合用者支适应。膝盖 爬坡踩踏时尽量以膝盖靠近上管的姿势踩踏,这样一来在下动作时才能够利用到大腿及股外侧的肌肉,如果你习惯将膝盖在踩踏时远离,无疑是在浪费你的力量。 手掌 当你爬坡时以站姿骑乘时,手掌的位置应该压在煞手上会比较轻松,想要像Pantani一般的握下把站姿爬坡前进并不容易,因为重心向前时更响的腰背部受力更大,加上头部的角度让呼吸敢不容易,迷招只有在攻击时比较用的上。站姿 使用站姿骑乘爬坡的目的在几个:1.坡度变陡时2.攻击你的对手3.变换让其他肌肉放松;想像你是在单车上跑步一般,但不同的是在往前跨步开始下啃至底部死黠之后,也必须注意到上拉时也要出力以维持平衡 ,这是与跑步最大的不同点 背部 保持背部坦才能使下背部的肌肉及腹部侧面的肌肉使得上力量,如果你无法让背部自变成平坦,那么你可能选了一台太小的或太短的龙头。 胸部 保持胸部不在紧缩的情况,就如同你上下楼梯时一般自然,紧缩的胸部会因为扰乱横隔膜而影响到呼吸,使得能量转换的效率降低手肘 保持手肘略为弯曲,当腿部向前出力时,手部可以平行的往后拉同时出力,这会让你的全身同时有效率的作动;站姿踩踏时,手拉的动作变成往后上方,并且配合脚部往下踩踏的力量作单边轮流出力。 臀部 臀大肌是人体最大的肌肉,并且延伸至大腿后肌,以坐姿爬坡时若能运用到此处的肌肉便会更有效率,出力的感觉是与你由椅子上仅靠腿部力量准备站起来时的感觉类似,在单车上要作到这样的出力则必须注意到回转后勾的动作,但必须配合高,以免伤及脚后跟的肌腱。 事实上,爬坡的训练是没有秘诀的,但单车在爬坡的路段是考验实力最佳的时刻,在爬坡时,每个骑乘者的条件等于平等,选手的力量、心肺功能在此表露无遗,而爬坡骑程的训练过程中肌肉力量及心肺功能,更是必须按步就班的去建立,这与使用齿轮比的轻或重、踩踏回转的快或慢、训练路线的陡或缓......,都有着绝大的影响关系,但是在爬坡时利用以上身体的十个部位作为检测,能够帮助你的骑乘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基础。
【山地车技巧】少女形体美的锻炼技巧
  青春期的少女,身体基本定型,体重明显增加。骨盆发育日渐成熟心血管和运动器官发育却较缓慢。表现为肩带窄、胸廓小、肺活量小、肌肉收缩力和耐久力差,出现躯干四肢与内脏器官发育不平衡现象。由于性激素的反馈影响,人也变得不那么活泼好动了,心理表现为:自尊心强,爱美对形体变化非常敏感迫切希望获得优美的体形,但幻想不能变为理实,要获得优美的形体,只有认真的进行形体的锻炼了。
  少女形体锻炼主要是胸部、腰背部、大腿和臀部的锻炼。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形体美锻炼技巧。
  胸部锻炼方法:
  1、双膝跪地,手臂促直撑地。向下做屈臂动作,直到下颏和胸触地。屈臂时注意臀部不要后引,身体重心在手上,手臂支撑体重,静止片刻,重复8-10次。
  2、仰卧地下,向上做挺胸动作。到极限时静止片刻。注意,挺胸时头和臀部不得离地。重复做6-8次。
  3、双膝跪地,上体直立,双手合掌置于胸前。两手用力互推,做对抗动作。注意,肘关节不得下垂,前臂成&一&字形,挺胸抬头,配合深呼吸。做8-10次。腰背部锻炼方法是:仰卧起坐,做6-8次。做时注意挺胸直腰。腿的曲直直接影响形体美,且太粗太细皆不美,腿过粗或过细,可用下述方法锻炼:靠墙站直,双臂侧平举,掌心贴墙,然后在腿前抬至齐腰高度,再向右摆移,还原。重复6次,注意,腿举摆时膝盖始终要伸直。
  在坚持上述锻炼的同时,还应做些走、跑、跳、身体波浪运动和柔韧性练习,以全面锻炼身体,塑健美的体形。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循序漸进,坚持锻炼,一两个月后照照镜子,你就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男生的各有千秋,你要有自己的目标.
要的话:来找我!!!当面给你建议...
【山地车技巧】[支持][贝贝]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刚在网上看到的,贴上和车友们一同分享很适合刚刚接触单车运动的新手
一、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一)姿势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
(二)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1、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2、脚尖朝下踏蹬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3、脚跟朝下式踏蹬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作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二、转弯技巧
(一)倾斜法: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
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
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
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
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
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
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
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
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
在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
(二)把向法: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
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把成一行。
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
3、把往弯内一侧歪。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推出以转动方向。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
三、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身体和车子要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骑行者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入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四、的技巧
前能提供你非常好的制动力,但是也可以让你变成空中飞人,下面我们告诉你如何。
(一)使用前的时候将重心往后移
当你使用前刹的时候,你的重心会因为惯性而自然前移,你必须练习当你开始时,有意识地将你的重心向后 移动(身体放低,屁股往后移)。重心往后移的越多,你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力量。
你可以在沙地或有点湿滑的平地上练习,加快速度使用不同的力道压下你的前、后,了解如何控制你的。或在骑行的时候询问高手他是怎么使用的。
(二)转弯时减低前刹的力量
和驾驶汽车一样,在转弯的时候你必须要降低速度。如果你在转弯的时候使劲地压下你的,你将会产生侧滑而失去控制。在转弯的时候同时使用你的前、后来降低你的速度。当的时候你的反应会降低,所以减少前力你的转弯将会更完美。
  如果你在一个下坡的急转弯,需要使用到时,尽量使用后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后一刻时将重心往后降低以前面 30% 后面 70% 的力量,来作的动作。
(三)不要过度的压下前刹
\&惯性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速度去通过岩石及障碍。不然轮子将会停止转动,将你抛过把手。过度的压下前刹会使你的重心前移,导至车头下倾。
如果你在险峻下坡的转弯中使用前刹,这时你必须同时控制你的前后,不可过度地用力一直的按着,这时你可将作一放一按的动作,以防止的现象发生。
五、骑行技巧——简单的小技巧使你更像专业骑手
骑着你的上路,同家人与孩子一起沐浴在郊外的大自然中,享受郊游的快乐。有一两件事可能会围绕你:亦或在骑行进中,你肚子饿了想要掏点东西吃,但是当你放开手单手骑车时却很容易摔倒;您想喝水时,你的却好象离你远了些而难以拿到;当你要观察后方的情况时,不要担心,经由我们说明之后,这些小技巧只要稍加练习,你就会非练,好象是生来便有的能力。
1、口干吗?假如可能的话,先找一条平坦的,或者是稍稍下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路可不是将一只手松开把手的好时机),不要停止踩踏板,而且保持向前看,而不是看着你的手,一只手肘微弯,握住把手。手肘微弯能够吸收石块路面带来的震动,同时能够稳定你在喝水时任何影响方向的动作,另一只手伸下去拿,这时,也不可以看下方而是保持直视正前方,这样不停地反复练习,直到很熟练为止。 如果你的是小号的,伸手下去时,要抓它的瓶盖部份,如果是大号的,便握住瓶身凹下去的地方,在喝水的时候,要向嘴角侧面,以免遮住视线。用牙齿拔开瓶盖,喝完水后,用你的身体来压住关上瓶盖,然后将滑顺地放回架上,这时仍然不可往下看,保持直视前方。如果此招不行,那不如就带个奶瓶上路,或试试使用一种不用动手的饮水系统,只要将一支吸管放入嘴中便可以了。
2、往后看的时候,你的手不能离开把手,同时要注意前方路面,当你从左肩扭头往后看时,将你的右手放松,手肘处微弯,这样虽然你的上身扭转了,却仍能保持笔直的方向,假如你骑得非常快的时候,你也可以很快地从你的左臂下方低头很快地查看后方一下。如果你需要比较长时间去查看后方,那你就必须坐正上身,右手抓住靠近竖管处的龙头,然后放开左手,身体在座垫上稍稍扭转向后看, 一个职业化的小技巧:当你与另一个人同骑时,当你回头时,坐正并轻触你同骑者的肩膀,这样会帮助你骑直线。
3、如果你打算乘骑超过一个小时以上,那么就有必要在衣裤口袋中准备一些由天然食品制成可以增强体力的块状食品,当然你不可能用双手来吃一顿午餐,你只能够吃这种简单包装的食物。在行前,你就应当将包装的塑料纸撕开一些,这样当你取食的时候便不必要大费周折。同时放置这些食物的地方,最好是很轻易可拿到的口袋而不是与等混杂一起的深口袋,取起来极不方便。当你准备进餐的时候,将身体坐正,并将一只手握着竖管旁的龙头部份,手肘微弯来减少震动,然后再掏出食物,顺着你早些时撕开的部份往下撕去,然后便可以吃了。记住,吃完不可随地丢外皮,应当放在背包中。
4、摇摆不定的骑手在团体的乘骑中是危险份子,就算是个人单骑,也会在拥挤时危及他人。假如你对自己骑车没有把握走直线,那么你就应该在路边的白色漆线上沿着线来练习。但如果你的手臂及上半身无法放松的话,这次简单的练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自然放松。将你的双手轻握把手,双肘微弯,眼光放在前方约30尺外,但不要集中注意力在直线上,只要知道你在顺着这条线,不久之后你就会发觉自己走得十分稳定
【山地车技巧】[简单教学]真空胎快速安装技巧
真空胎已经有十余年的应用历史了,真空胎的优点不仅仅只是防“蛇咬”现象,最大的特点还是可以支持低气压使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及与路面之间能形成极强的抓地力,配合自补液使用对于穿刺情况有自动作用,有使用过真空胎的车友对此爱不惜手。但因为以往的真空胎技术需要专用的车圈和轮胎配合才可以使用,由于成本过于昂贵,就成为了制约真空胎普及的最主要因素。当今自行车技术的日渐成熟,市面上真空的价格已经广为普通车友所接受,而且价格低廉的无系统改装也成为了主流,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车友可以体验真空胎带来的好处。
不过真空胎的安装与普通有有系统的安装方式是有明显区别的,正确的安装方式决定你能否轻松安装,不然搞了半天轮胎还是瘪的,真空胎的安装技巧下面就来说明一下。
0.jpg (79.26 KB, 下载次数: 0)
15:59 上传
真空或是经过无改装的轮圈,内侧已经成为一个封闭的平面,可以理解成为防漏气的一面墙壁。真空胎的储气空间介乎于轮圈内壁与真空之间,气密性是靠胎唇与车圈沟槽的紧密贴合实现的,有一些车友会出现真空胎不能顺利充气的现象,很大可能是胎唇和车圈沟槽不平整或有污垢造成的,所以在安装之前先清理一下胎唇接触的表面。安装的时候先把一边的胎唇置入车圈中间部分,用手往两边压入胎唇,直至胎唇完全压入才开始压入另一边。
1.jpg (83.72 KB, 下载次数: 0)
15:59 上传
当两边胎唇均压入车圈内时,用手捏住胎唇附近位置,使两胎唇相互闭合形成一个密闭区间。之后用手往两边捏紧至气嘴位置,将两边胎唇完全嵌入(需要灌自补液的车友可以在轮胎闭合前露出缺口,在缺口中倒入适量的自补液后才将轮胎嵌入),之后就可以充气了。
2.jpg (32.84 KB, 下载次数: 0)
15:59 上传
真空气嘴从内部注入空气,在上一步骤中将两胎唇之间捏紧贴合,创造一个相对密封的区间。当气压相当时,两胎唇就会因为内部气压而往外撑开直至能完全贴合沟槽。真空胎安装完毕!
(图片来源于官网)
责任编辑:DJR
【山地车技巧】[转帖]变速器调校技巧
调校技巧 
1.将前置於大齿盘上,后则拨入小齿轮。如下即可确定外部作 业位置:先将上方小精确地置於最小的小齿轮位置─如为Shimano系统为上 方的小,ESP系统为下方,而Di.R.T的则为前方的调校。 此项工作也可在及变速缆线组装之前进行。
2. 变速缆线最慢在此时即须卡上(之前应是将及变速杆上的调转 紧一圈)。而后以调节将缆线轻调至紧绷的程度。如为Sram的组件 ─不论是i.R.T.或ESP系列─则可减省此手续。只须将缆线以右旋把上的调节 调紧即可。
3. 至於内部作业机制方面,须将后方的拨入最大的小齿轮上,前方则置於小齿盘上。此时即可转动─依型式不同而有异)─其他各颗调节至最紧,使上方的小精确地在大齿轮下方进行变速动作,注意须达其极致点。如不然,在经历一段美好的自行车之旅后,即可能因小齿轮与轮辐之间的拉动而造成轮辐断裂。
4. 现在应利用所谓的B号起子,将后调整至最大的小齿轮与上方小之间,直到空出一个半链环的空间为止。如间隙过大,的作动会不精准,但如间隙过小,要拨入大的小齿轮上便会有困难。要诀:在调校时,将踏板向后旋动,让後可自由摆动。
5. 接下来进行微调:将踏板向前转动,并将下拨至第3个小齿轮(前方则置于中齿盘上为宜),后调节(或是Di.R.T.及E.S. P.车款右握把上的调节)便可尽可能转松,到不和第4小齿轮磨擦为止。为了查验,应将所有段速都完全再变换一次;如在上下变速时仍有些卡阻的现象,可以再进行小幅度修正。
6. 在缆线各端都会有一个尾套。这不仅是为了美观,也可防止缆线出现叉散或缠卷情形。在紧急时也可以轮圈尾套代替,但须用万能钳夹固定。 如要豪华些,专业作法便是以焊锡制成此尾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行车座安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