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问题为何牵到法国与德国vs法国

国际问题专家:法国德国土耳其为何重新走近美国
国际问题专家:法国德国土耳其为何重新走近美国
  日15:40  东方网-新闻晚报
  曲星(国际问题专家)法德开始寻找与美和解的途径,其实并不奇怪。这两个国家反对的是美国不经联合国的授权出兵伊拉克,但在人权等问题上,他们与美国其实是没有分歧的,法德过去也在人权问题上指责过伊拉克。现在战争既然已经开始,他们就不得不考虑伊拉克目前的现实和战后的种种现实,如果同意伊拉克提出的指责美国侵犯人权的提案,他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就会进一步加深,权宜之下,他们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  王逸舟(国际问题专家)目前为止,土耳其确实让美国吃了个不大不小的苦头。美军最初准备把第4机械化步兵师置于土耳其方向,在那里开辟进攻伊拉克的北方战线。战前,这个师的重装备已运达土耳其。但是,由于土耳其政府拒绝了美国的有关要求,原计划不得不就此搁浅。美国在反复争取无效后,不得已将第4机械化步兵师的重装备运往科威特方向。这样一来,耽搁了美军进攻的时间。但是,如果战争发展下去,伊拉克难民有可能大批北涌,使原先安宁的土耳其南部地区出现骚乱,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就将不得不出兵。  然而,如果土耳其出兵进入库尔德人居住区,也许会引出更多麻烦。伊拉克北部一直是宗教民族矛盾很深的地区,库尔德人倒萨是要闹独立,一旦土耳其对库尔德独立力量制约,很可能会导致更为复杂的“战争战”,伊朗、叙利亚国内的库尔德问题也会随之尖锐化,这将与美国的战略目标产生极大的冲突。
■相关连接
(03/28 15:36)(03/28 15:14)(03/28 14:25)(03/28 14:19)(03/28 14:19)(03/28 13:55)(03/28 12:36)(03/28 11:41)(03/28 11:32)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国际问题专家:法国德国土耳其为何重新走近美国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 给编辑写信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为什么法国政治家觉得「德国处处做得比我们好」?
最近大选,看了奥萨的辩论,似乎拿说事,拿德国作比较成了大家的共识。奥朗德指责萨科齐的时候说道“德国在所有方面都比我们做得好”,萨科齐也没有否认。说衰退问题的时候萨科齐还举例“甚至连德国失业率也是增加的”。总觉得他们好像以德国作为自己的奋斗标准。(其间他们也说到美国,但不像强调德国那么突出)。请问德国到底好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德国经济等的稳定?
【的回答(18票)】:
受邀,只说说自己的感觉。
名义上,法德是欧元区的两大领导国,但实际上,引用会议上遇到的一位教授的话:“德国是唯一没有在崩溃的国家”(不要拿北欧和瑞士这些非欧元区国家说事......)写几个我想得到的原因。
两党联合执政,压制极端思想。德国的选举制度(了解不够,待高人)规定获得半数以上选票方能组阁,结果是参选党派必须联合才能拿到半数以上选票,之后的政府也是联合组成的。个人认为“联合“意味着无法走极端。曾看过一篇文章(抱歉找不到原文了),大致说法国和美国的面临一个问题,即中间选民投票积极性不高,因此走极端才能争取到选票。而德国人据说下功夫设计过他们的选举制度,以防选出下一个希特勒。另外在德国,极右势力是被严厉压制的,当个公务员都得证明自己亲戚朋友和极右没有关系——别忘了,刚刚过去的法国大选,勒庞的女儿得到了高达17%的支持率哦(@夏曼迪 补充,第一轮选举中选票率是20%)。人民勤劳务实。也许这是制度所致,但我认为勤劳的确扎根于德意志中(中国人,至少温州人也如此)。据说一战后的经济衰退期,人们失业了都耻于告诉自己的家人。德国的退休年龄是67岁(回想一下去年,因为萨科齐把退休年龄由60延长到62岁,法国人惊天动地的大罢工吧)。还记得德国同学们当时的各种玩笑“法国人假期那么多,不放假的时候他们就罢工把假期连起来”。人民的支持,加上政府的手腕(据说很多不受欢迎的紧缩政策都在世界杯期间通过),使德国能够吞下法国吞不下的苦口良药。工业出口为支柱的经济。这是德国经济的坚实基础,并且使德国在欧元一体化中获益颇多。回忆一下希腊人葡萄牙人的抱怨:欧元一体化使得这些国家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调控经济,负债越来越多——这和美国拼命要求人民币升值是一样的。严格的移民政策。列举几个我知道的事实:德国没有落地国籍;除了二战后引入土耳其劳工,德国没有大规模的移民涌入;科索沃战争后,德国以“难民返乡”为由遣返了两万吉普赛人(对比一下,去年萨科齐强行遣返吉普赛人回罗马尼亚,受世界人权组织批评)。
对比德国,吐槽一下法国:
最齐全的政治光谱。15个(?)大政党,从极左到极右,法国不愧为“社会制度实验场”。我没有调查过法德人民对于政治的热心程度,我怀疑法国要大大高于德国。不说什么了,法国人......法国人太爱折腾了......(不了解法国经济)以奥朗德为例,他提出要给在法外国人选举权,之前萨科齐限制移民的政策也肯定要取消了。如果他坚持推行他的政策,我想不久巴黎黑人就要多于白人了。
【高宗文的回答(6票)】:
引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的一篇报道:
一、欧债危机中德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经济曾于2009年大幅衰退5.1%[2],2010年起则开始强劲反弹,全年增长3.6%,创17年来最高增速。2011年,德国经济增长3%,失业率降至5.7%[3],为1991年以来最低点。此外,2011年德国进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出口额较上年增长11.4%,首次突破1万亿欧元。德国经济能够在欧债危机中实现复苏并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产业结构相对合理
工业基础雄厚。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其制造业尤为发达,是过去两年中德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拉动力。2010年及2011年,德国制造业创造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11.3%和8.3%[4]。2011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占经济总量比重为29.9%。
服务业发达。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逐渐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目前已经发展出规模庞大且集中程度高的现代服务业。2005年,德国服务业出口总额超过148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英国后的全球第三大服务业出口国并保持至今。1991年,服务业产值在德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仅为62%,2010年已高达71.3%,2011年则为69.07%。
农业高度现代化、机械化、高效化。德国为欧盟农业大国,农业劳动力的人均净产值约为2万欧元以上。2011年,德国农林渔业产值为219亿欧元[5],占经济总量的0.95%。德国农业不仅提供了多样优质的食物和饲料,也承担着生产可再生工业原料,尤其是生物能源原料的重任。
(二)实体经济基础扎实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立身之本,在经济危机时期是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实体经济稳固,抗风险能力就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而注重制造业发展是德国的经济传统。
1、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占比较高
2009年,德国制造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25%,居欧盟国家首位。意大利虽然位列第二,但占比仅为13%,低于德国12个百分点。法国、英国及西班牙三国的制造业经济总量占比分别为11.3%、11.1%和7%,荷兰及比利时等国则低于5%,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业空心化的情况。2011年,德国经济总量占欧元区的27%,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其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经过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洗礼,众多欧美国家纷纷重归实体经济,从“去工业化”转向“再工业化”。
2、高端制造业发达
德国拥有发达的制造业,是多年传承的结果,更与其严谨的民族性格有关。德国人推崇标准主义与精确主义,著名的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国际机械制造标准,基本涵盖了机械、化工、汽车、服务业等所有产业门类高端制造业项目,共计超过3万项,精密程度也使之成为世界最高工业标准,奠定了德国精良制造业的基础。
3、制造业与研发结合紧密
德国将科研与制造业的发展相结合,形成扎实的“科技制造”,不断增加在研发密集型制造业上的投入,通过政府与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互动,及时对其工业发展现状与技术生产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对策。
4、中小企业发挥核心作用
中小企业众多是德国工业的一大特征,大约三分之二的工业企业雇员不足100名,1000雇员以上的大企业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5%。众多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及技术水平均较高,其产品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被称为德国经济的心脏。
5、人力资本得到充分重视
德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人力资本在制造业中的作用。金融危机期间,德国不仅没有大量裁员,反而通过扶持与补贴手段维护了制造业就业的稳定。2011年,德国就业人口增加53.5万人至4104万人,创两德统一后的最高纪录,同比增长1.3%。
(三)社会经济改革持久彻底
德国经济在过去两年中取得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多年来对于制造业的坚守为其提供了抵御欧债危机不利影响的盾牌,而另一个推动德国经济向好的历史因素,是其持续了十几年的社会经济改革。
1、改革进程持久
德国曾长期奉行高福利制度,并因此于20世纪90年代陷入经济长期低迷。为振兴经济,1998年,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果断制订了“2010年议程”改革方案,在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推行改革。2005年施罗德落选后,默克尔政府秉承了“2010年议程”的改革思路。
2、改革内容广泛
德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前后经历了十余年,改革内容涵盖税收制度、东西德平衡、人口问题及移民制度等几乎所有社会经济领域。其中,劳动力市场改革是贯穿始终的改革核心,目标是放松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强就业灵活性。具体措施上,德国从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系统的“去官僚化”入手,着重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并降低失业保障,对相关税收体制也进行了调整。
3、改革成效显著
2005年起,德国失业人数平稳下滑,至2008年,失业人数已从500万人降至300万人,失业率也于2008年初降至10%以下,至2011年,失业率更降至5.7%。
德国的社会经济改革涵盖范围广,力度大,在欧债危机爆发前,其改革成效已经有所显现:10年间,德国薪资实际降低了4.5%,劳资关系更加和谐,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大增强。此外,德国政府在2008年实现基本财政收支平衡。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为1%。德国经济委员会预计,2012年这一比例将继续降至0.7%。
持续的社会经济改革为德国经济复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使德国在欧债危机中保持经济增长、统领欧洲成为可能。欧洲智库里斯本委员会(Lisbon Council)在2011年11月发布的《欧元加监管》中指出,自德国开展一系列严格的改革后,目前基本已经没有进一步调整的需要。[1]
【方圆的回答(2票)】:
欧洲国家都在衰退吧。德国英国也不比法国强多少。主要是工会力量太强大了,用工成本太高,导致实体经济大部分从欧洲撤退,进入金砖四国。你看欧洲那些人生活多悠闲就知道了。欧洲不衰退,哪里衰退?
【刁英斐的回答(1票)】:
@金晨羽,对于德国的分析,四点中的后面三点没有意见。但是并不同意第一点中的“ 中间选民投票积极性不高,因此走极端才能争取到选票 ”。事实上,中间选民是否就是投票积极性不搞的一伙人,似乎并无定论。仅从参与投票的人来说,往往是那些没有明显政治倾向的一部分“中间”选民,对于民主的走向有更大的影响。
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个分析动物群体行为的老师,Ian Couzin,2011年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投票中那部分uninformed的投票者,对于投票结果影响更明显。后续有一堆大众媒体在报道这个结果,比如Time的网站上这一篇:
当然,也可能我误解了他提到的uninformed的群体和你说的中间选民之间的关系。那样的话,就当是只为了给couzin的这篇文章做一个宣传吧。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中国俄罗斯现在是民主国家了,为什么法国德国美国要妖魔化我罗斯_百度作业帮
中国俄罗斯现在是民主国家了,为什么法国德国美国要妖魔化我罗斯
以老美为首的“民主国家”“自由世界”的确别有用心,希望遏制、消灭具有超级大国潜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与中国有同样政治制度的越南美国就不去管他是否是民主国家,因为老美要拉拢他希望他成为南中国海的反华急先锋.(沙特阿拉伯是君主专制国家)不过我们的确相对于所谓的“自由世界”的国家还不太民主.以下是“民主世界”对民主国家的定义,希望对你有用.我上传了一张图片是西方认为的民主地图(颜色越淡越民主)民主国家虽然对于民主在定义上的合法性和应用性尺度仍然有许多哲学性的争论,但以下所列出的是一些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应该具备的最小需求:由“人民”以某种集体的步骤达成政治决策.非属于其成员的人则不会参与.在现代民主制度里成为人民成员的资格是成年的国民,而成年人的公民权通常即等于人民成员的资格.拥有供人民居住和进行决策的“土地”.在现代民主制度里,土地指的是民族国家,由于它与国家的母国一致,人民和民主的过程也因此能保持一致.也因此民主国家的殖民地如果是由母国所治理,则不能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其人民与土地并不一致.有着一种决策的过程,这种过程要不是透过公民投票直接的由人民决定,便是间接的由人民选出的国会决定.这种过程被人民视为具有合法性,政治合法性代表的是人们接受国家决策的程度,具有合法性的过程产生的结果才会被人民所接受.在假设拥有足够支持者的情况下,这种过程能够“有效的”改变政府的现状.虚假的作戏选举、事先安排好选举结果的选举都不是民主制度.在民族国家的情况下,国家必须拥有主权:如果有其他更高层的权威能否定民主选举产生的结果,那么民主选举是毫无意义的.民主投票有普及、平等、直接、不记名四原则.同志任需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和法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