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运动一小时锻炼一小时 就这么难吗

“每天锻炼一小时”就这么难吗?
 来源: 
中学生体质堪忧再敲警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就这么难吗?
75256名高中生参加体检,完全合格的只有10080人,仅占13.39%。近日,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中,这组关于高中生的数据再次敲响了中学生体质健康的警钟。报告显示,近九成不合格的学生中,除了视力不足、超重等“老大难”问题外,脊柱侧弯、高血压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中学生体质不良引发的问题已在大学显现,最引人注目的是近日西安30多所高校取消长跑,上海一些高校的秋季运动会上没有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两个长跑项目,虽然理由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受伤”,但明显也是适应当下学生的体质状况。一些大学生的行为更是出格,学校强制“刷卡锻炼”,他们却只刷卡不锻炼,还有人竟在体能测试时出钱雇人代跑。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北京市的体检报告发布前半个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刚刚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指出要“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
中学生体质堪忧与国家政策的尴尬对比,不禁令人反思:“阳光体育”已经实施五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为何依旧未能普照?
现状:时间不够用 锻炼不主动
小丹是知春里中学九年级的学生,每天写完作业已是晚上9点多,课间操和每周3-4节的体育课是她仅有的锻炼时间。偶尔,妈妈想带小丹外出跑步锻炼,小丹反而不愿意,“太累,想歇会儿”。
小丹的情况不是个案。上课、作业、补习班等占据了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体育课和课间操之外,他们很少有空闲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平均每天能锻炼半个小时就不错了。”李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十三中分校读初一,她告诉记者:“孩子偶尔闲下来,还想休息一下,上个网、打个游戏,对运动并不是很热衷。”
2011年,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
“一方面,学校的锻炼时间无法保证;另一方面,许多中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也不强,而体育运动应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青少年问题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正因为如此,他对于北京市体检中心的报告数据并不感到惊讶,他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我们的中学生长期以来睡眠不足、缺乏锻炼,又饮食营养不均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跟踪调查显示,十年前近半数中学生睡眠不足,十年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近八成。
[责任编辑:袁晴] 1
相关报道:·····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运动减肥反弹后很难在减下来怎么办?_百度知道
运动减肥反弹后很难在减下来怎么办?
哎....都是懒惰造的孽,大概两年以前吧。就是因为自己太胖接近两百斤的体重身高一米八,导致干啥事总是感觉比别人慢半拍,后来下决心减肥,到健身会所办了张年卡,咬着牙,坚持每天跑步机先慢走五分钟做热身,然后一开始以8.0的速度跑步,持续二十分钟,停下走五分钟,在跑二十分钟,在然后就是放松五分钟,跑步结束,下来后,开始轻重量的器械分部位做组,每组缉海光剿叱济癸汐含搂十到十五个(四组),仰卧体做每天必做。一组二十个四组、因为吧,那会有点急于求成,所以不光晚饭不吃,早饭也不吃。就这样,维持了半年的时间,体重确实减下来了。从将近两百斤减到了一百四十五斤。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抵抗力急剧下降。感冒一下每次必然伴着发底烧,不输液不行,感冒一次没一个半星期好不了。后来,关键是后来,由于工作原因,锻炼就彻底停了,饮食也不在刻意的控制,常常都甩开腮帮子可劲造。可想而知,一年以后,体重终于如愿所长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哎....教训啊,当时在跑步机上,在器械旁,要死要活的诅咒发誓以后控制体重的我,现在又回到了原点,不能再这样了,所以从7.16.这一天起,我又开始了锻炼和控制饮食,但是这次锻炼程序基本没变,改变了饮食,早饭午饭都会吃,只是到了晚上都以茶喝水果鸡蛋代替。都是锻炼后一小时才吃。同志们啊。这样的状态我都坚持了半个多月了而且是一个星期去健身会所六天。半个月后的今天,我居然一两肉都没掉。一两都没掉啊。我去啊。...至此,求大神解救,教教我是不是要换种锻炼方式啊?请把方式方法尽量细化.....谢谢啊,真心的谢谢啊....
减肥的道理很简单:当人体一天的吸收小于一天的消耗时,人体就开始消瘦,反之就增肥。&你第一次减肥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你的消耗大于吸收,运动多,进餐少,所以成功了。&而第二次减肥,半个月的时间了,体重一点变化也没有,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运动量小了;一是吃饭多了。&解决方法:一方面增加有氧运动的时间,先多些跑步的练习,少做些力量练习,跑步减脂,力量练习塑形,现阶段先多些有氧运动吧;另一方面,早饭、午饭可以吃,但是一定控制量。少吃主食、少吃油腻、油炸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切记:减肥是需要你一生来完成的任务,并不是说你减肥成功了,就万事大吉了,可以胡吃、海吃了。减肥成功后,如果想多吃,就要保持较大的运动量,如果想少动,那就控制进食量。&祝减肥成功!&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2人觉得有用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这个。。。额,首先你得确认,你身上的肉是否因为那次减肥,都已经变成了肌肉,如果是这样,那我建议你暂时不要做太多的运动,可以从改变饮食习惯上开始,我可以大概给你这样一个食谱早点:从鸡蛋、鸡蛋糕、包子(肉馅也可)、饺子、牛奶、豆浆、粥(含糖)里面干湿搭配各选一
种(注意:1.不能吃馒头,它不营养,不足以支撑你的身体以饱满的精神工作到中午  
2.你可以吃到饱,甚至撑  
3.每周吃的鸡蛋不要超过4个)中午:吃饭、混沌、饺子、包子、肉粥,随意搭配(吃饭的话:至少要吃一个有叶子的蔬菜,一定要吃瘦肉,中午吃瘦肉,可以帮助你消耗身体里面多余的脂肪,吃到你饱,不过最好不要吃撑,那样容易犯困,当然如果你下午没工作我是不会拦着你的) 晚餐:水果、蔬菜、米饭(晚餐最好不要吃含有蛋白质的东西,如果可以不吃米饭,你可以吃蔬菜水果吃到你够为止) 晚上:不要看了,8点以后再吃东西你就不要瘦了。(温馨提示:面条、米线、粉丝、土豆、红薯、莲藕这类高淀粉的食物在减肥期间最好少吃,以开始你可能不习惯会很想吃土豆,但看在我给你吃的还不错,就忍忍吧。) 接下来如果你能从你的肚子啊、腿啊屁股上啊明显的摸到肥肉,那么恭喜你,以上食谱同样适合你。至于为什么你体重没有减,很可能是身体很习惯了你这样的运动量,再有就是刚好遇到你的身体正在调整体型,减不下来的时候一定不能急,更不能在这个时候放弃,要坚持呀。你可以试着调整一下自己运动的方式,把跑步换成竞走或者快走,每天运动1~2小时,其实1个小时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出汗,运动除了有消除脂肪的作用,更重要的还是焕发身体活力,所以不要一味急于求成。长胖了多久,就要做好多久才能瘦下来的准备。 最后希望你也能成功,我们共勉,加油!‍
半个月后有可能会有效果.我刚进健身前两周也不降.不过你抵抗力下降是你当初饮食问题,并非运动造成的,我也保持半年健身房了,体能全面提升.
运动减肥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咋就这么难 _ 松原教师研修网
&&&&&•
松原教师研修网与您相约 伴您成长,今天是
网站内检索
  您所在的位置: &&
教育资讯 && 正文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咋就这么难
发布日期: 19:12:48&&&&浏览人数:<font color="#E0
  保证中小学生锻炼时间,看起来轻而易举,落实却重重阻力
“每天锻炼一小时”咋就这么难
  对话人:
  全国青联副主席& 杨扬&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 马凌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 毛振明
  本报编辑& 郑轶
  “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很多人看来,这几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孩子天性爱玩,出门跑跑跳跳,加上体育课程,达到这个锻炼目标可谓轻而易举,值得如此“小题大做”吗?然而,实际调查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结果: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只有18%能做到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而有40%的学生竟然达不到平均每天0.5小时的锻炼时间。
  孩子们为何远离操场?学校和家长似乎都有自己的苦衷。或是升学压力大,体育沦为“边缘课程”;或是课业负担重,无暇兼顾日常健身;或是独生子女多,减少活动以保安全;或是学校场地小,运动锻炼难于开展……太多的理由或借口,让许多孩子变得弱不禁风,输在了身体素质的起跑线上。
  每天锻炼一小时,到底难不难?这是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乃至全社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提,明年讲
  锻炼目标总难实现
  郑轶:其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要求,教育部多年前就已提出,国务院2007年曾专门发文强调,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也提出过这一目标。这个问题从高层到全社会都很关注,但为何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杨扬:“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看似简单、容易执行的措施,真正落实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据200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体育教师的缺口超过32万人,这还只是针对体育课,如果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教师的缺口将会更大。这也是学校体育活动很难推进、很难保证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此外,据统计,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器材达标情况,小学为49.43%,初中为66.02%,也就是说体育设施、设备合格的中小学校大概只有半数左右。
  马凌:据我个人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最早是1958年周总理提出的。现在50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实现这个目标。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不仅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全世界包括美国都出现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国从2001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对体育课时进行了调整,如果再加上课间操、课余体育活动等,在学校内每天一小时锻炼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但部分学校没有按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名存实亡。另外,体育课时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目前,在总编制不做相应调整的前提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问题还很难解决。
  毛振明:没有落实是不准确的,并不是全国所有中小学都不能实现一小时在校锻炼,比如北京密云县基本所有的中小学都能实现这个目标。实际上,教育部门对于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做了大量的工作,只是效果不明显而已,主要在于许多政策落实过程中出了问题,落实效果不好。 重智育,轻体育
  教育部门须改观念
  郑轶: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要求并不难,为什么部分学校做不到?到底是客观条件限制,还是观念问题?
  杨扬:现在普遍的情况是,由于教师编制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匮乏、文化课程负担重以及应试教育造成的对体育忽视等问题,很多学校基本上是拿出原本就有的课间休息的时间来冲抵这一小时,也就是说,时间是挤出来了,但质量很差,基本上等于没有落实。
  马凌:人们常说“老大难”,但“老大”重视了就不难,中央文件政策的出台,需要一层层的落实和行动,最根本的还是让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真正重视起来。目前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落实不力,部分学校甚至随意更改课程设置,无法保证锻炼时间,最核心就是思想认识不足。
  毛振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是一种人才筛选体系,文化课成绩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直接性的利害关系,这种教育观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可能通过一些体育工程在短期内改变社会对体育轻视的状况。当前,教育部门力推的“阳光体育”成效不太明显,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客观上讲,国内一些中小学的体育硬件设施还是比较差的,学生多校园小。不过,主观原因是中小学体育锻炼不足的主要矛盾,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重视体育锻炼后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说重要,总不要
  体育解困落实为先
  郑轶:近些年,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的问题日渐突出,但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青少年体育锻炼为何难以摆脱“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
  杨扬:目前学校和体育老师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落实不力,体育课的形式比较单调、枯燥,以跑、跳、投为主。衡量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新健康标准有3个维度: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个没有互动、没有规则、没有竞争的体育活动只解决了“体”的问题,在“育”上是严重的缺失,这是非常遗憾的。
  马凌: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有关青少年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应该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考核,逐步建立问责制,着力解决学生体育锻炼可做可不做、不做没惩罚的问题。同时,教育部门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人事编制、校园规划等,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
  毛振明:在我国,“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虽然对学校体育锻炼各环节都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执行。根据目前国情,在很长时间内很难改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导致相当一部分学校负责人重视文化课,对于体育不够重视甚至忽视。
  国外孩子如何锻炼
  美国: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美国孩子大多都是体育迷, 有80%以上的青少年(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
  日本:成绩优秀的孩子虽然让人羡慕,但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上学后,每天都有体育课。
  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并不轻,但每天下午两点以后,学校都安排了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几十种运动。
  法国:小学有1/3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瑞典:在7至20岁学生中,60%以上都是1至2个俱乐部的成员。政府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
&&&&&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 Reserved 松原市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沿江街717号 电话: 传真: E-mail:[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您可以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学科网
&& 资讯内容
客服热线:010-57
传真:010-
商务合作:010-
Copyright&#169;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京ICP证080135号您好, []|
学生心肺功能普遍下降 每天锻炼一小时有多难
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关于2010年全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的通告》。将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与2000年及2005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省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大部分身体素质、营养不良检出率及龋齿发生率等均得到显著改善。
最令人关注的是,生理机能中肺活量/体重指数水平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显著提升,扭转了2001年至2005年期间显著下降的颓势。然而,与10年前相比,仍呈负增长!也就是说,尚未及1995年至2000年期间的水平!“现在的孩子,体质真是大不如从前。50米短跑才跑两趟就气喘吁吁。更别提长跑了。有的孩子参加一两天军训就出现晕厥症状,真令人担忧。”龙岩一中的体育特级教师吴张宜说。“教育部2005年开展全国学生体质和卫生健康调查,与2000年比较发现,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的身高、营养状况等都在上升,但是肺活量却在下降。有的孩子肺活量甚至下降了300毫升!这意味着降低了10%到15%的肺功能!”“5年后,也就是2010年又重新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学生肺活量水平依旧在下降。福建省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尤其是肺活量/体重指数水平,与2005年相比有显著提升。但与2000年相比,总体水平仍然呈现显著的负增长。”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专家组组长、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首批“国培计划”专家陈海春教授介绍。青少年学生肺活量水平的日益下降,究竟意味着什么?心肺功能下降趋向低龄化“肺活量水平是健康体适能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体适能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翻译,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可以说,心肺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体质健康、学习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乃至寿命。 因此,心肺功能被作为评价体质健康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心肺功能大幅下降,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我国心脏病高危人群,正向中年、青少年转移。2010年,北京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男学生运动后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身亡。日,厦门一名大四学生在备战2012年的马拉松比赛时,竟然倒地猝死。……类似的悲剧一次又一次发生,让人痛心。“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运动者患有潜在心血管疾病,二是参加超负荷运动导致心脏缺血。”陈海春教授说,人体运动时对氧气的需求量十分大,最“考验”心脏及肺部的活动能力。教育部曾在报告中指出,20多年来我国学生虽然身高和体重增加了不少,但部分体能指标连续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肺活量/体重指数水平。而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也继续呈上升趋势。从理论上讲,生长水平提高,身体机能水平也应该出现相应的提高。然而,现状却正好相反。陈海春说。“这么多的青少年人群肺活量下降,意味着肺部发育不良。再加上早抽烟,很容易患上慢阻肺。现在青少年最大的问题就是上网成瘾,中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105万,其中13.2%有网瘾,影响到工作、生活、学习,特别是影响肺部发育。”体重超标、肥胖率的明显上升,已影响到青少年的心肺功能,也为他们青春期发育结束以后,进入成年期埋下了健康隐患。“20-30年后,这一代人的健康问题,不仅将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的因素,而且也将给我国的卫生事业、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有网友忧心忡忡发帖呼吁。“每天锻炼一小时”咋就这么难?早在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就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建议》中,明确了学生要每天锻炼一小时。2008年,《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发布,将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完成情况等列入评估内容。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多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然而,2010年福建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仍然显示,1/5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不足3次,近1/3的学生每次平均体育锻炼不足0.5小时;95%的学生不知道运动中应该如何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普遍不足,时间和强度都不够。学生习惯的养成、体质的增强,光靠每周两次体育课是不够的,主要应通过经常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这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锻炼意识。当然,也有社会与学校的问题。”“先来说学生。现在的孩子们大多缺乏终生体育锻炼思想、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锻炼行为。”陈海春教授说。“欧洲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在2000多年前就已指出,人体各器官如果能得到适度使用,并在劳动中得到锻炼,不仅会变得健康发达,还会延缓衰老过程;但如果不使用和锻炼这些身体组织和器官,就易于患病和出现生长发育缺陷,并迅速老化。”“除了不够重视外,现在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明显缺乏。”陈海春教授告诉记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选择的课外体育活动以趣味性较强的球类、时尚的轮滑为主,而较为枯燥的、但对于肺活量有重要作用的长跑则被大多数学生打入冷宫。“他们喜欢羽毛球、乒乓球这些技巧性强的活动,不喜欢长跑,怕吃苦。”龙岩一中的体育特级教师吴张宜说。此外,吴老师表示,现在的家长大多溺爱孩子,怕孩子受伤,学校也怕出事,再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又受网络、电视的影响,越来越懒得到户外去活动。一来二去,青少年的体质也越来越不容乐观。漠视体育,谁之责?“回到家得复习功课,双休日还得上补习班,确实没有什么时间锻炼身体。”对于女儿目前的生活状态,林女士表示,自己最为担心的还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类似于这样的担心,在如今的家长中间很常见。如何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又能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青少年素质建设在近年来所遭遇的一大难题。然而,对于不少学校来说,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青少年体育锻炼为何难以摆脱“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重要原因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学校的体育课被占用或被挤掉,学生身体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也在所难免。不少优质学校体育设施完善,但因为升学压力大,学校不得不压缩体育课时。体育没有列入高考考试科目。有一部分学校、家长、学生不大重视体育锻炼,有一部分家长和老师知道锻炼的重要性,但身体力行不足。“福建省曾经停止中考考体育,后来又不得不恢复了。要让孩子们重视锻炼,加强锻炼,除此之外,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陈海春说。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专业师资短缺是制约许多农村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大多数校长也知道“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但由于缺少师资、场地、器材,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质量不高或流于形式。“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兴建了室内体育教学设施,教学也有转向室内场馆的倾向。大多数学生的身体和意志,不愿意也不能够承受具有一定负荷的体育项目和体能类课程教学内容,加之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室外项目已越来越不受学生的青睐。而轻体育项目则备受学生的拥戴,在选课中往往有比前者多10倍的学生竞相挑选这些项目。由于课程没有一定的强度和运动量,学生一节体育课下来汗不出、气不大喘、心不急跳,因而无法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陈海春告诉记者。学生、家长、教师忽视体育,学生自然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行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关注不够,大家不知道锻炼不足带来的严重后果。一旦了解,家长肯定不会坐视不理。”链接>>>国外孩子如何锻炼?美国: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美国孩子大多都是体育迷,有80%以上的青少年(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日本:成绩优秀的孩子虽然让人羡慕,但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上学后,每天都有体育课。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并不轻,但每天下午两点以后,学校都安排了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几十种运动。法国:小学有1/3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瑞典:在7至20岁学生中,60%以上都是1至2个俱乐部的成员。政府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pinw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功能障碍对男子的影响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男人心中永远的痛……[
让宝宝多接触阳光对维生素D 的合成有很大的好处,能使宝宝……[
道家的宗旨是把握人生,争取竞其天年,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
您是否因鼻炎困扰影响生活?您是否因鼻炎反复发作而绞尽脑汁?您是否…[
两名初中男生闽江溺亡,尸体打捞上岸家属痛哭
四川农民工在厦门BRT起火事件中砸开车窗,拽出十多人
关注排行图片评论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锻炼一小时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