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伊斯兰知识的销售心得演讲稿体会的演讲稿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演讲稿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3:08: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演讲稿.PDF
官方公共微信查看: 1577|回复: 0
浅析马联元与云南伊斯兰教
浅析马联元经学世家
与云南伊斯兰教
的传承发展
摘要:中国回族学会会长、云南省回族研究会会
长高发元教授在《马联元经学世家》序言中写道:
“马联元经学世家上溯始祖马应祥,下至曾孙马云
从,跨越近现代、绵延二百余年,为云南乃至全国
少有。以家族的方式传道授业是农耕社会的一大特
点。在家庭人口节约化和农村城市化的现代社会,
也许不会再有经学世家。这就使马联元及其经学世
家这一束夜空中的星光,显得格外的耀眼。”云南
回族著名学者纳国昌先生评价说,“云南伊斯兰
教经学世家源远流长,素负时誉的无疑是马联元家
族,堪称经学世家的典型……”马联元经学世家在
他们生活的各个时期,特别是马联元在杜文秀起义
失败,云南伊斯兰教和回族文化发展处于生死攸关
的历史阶段,全力发挥大“尔林”的作用,大力兴
办和改革经堂教育,积极推进伊斯兰教在云南的传
承和发展。
  关键词:宗教 伊斯兰教本土化 云南 马联元
  一、一脉相承的马联元经学世家
  马联元在《编述大杂学自序》中对其一脉相承
的经学世家作了简要明了的概述,“我们是他(赛
典赤)的次子赛义德马哈穆德的裔孙。马哈穆德是
一位品学兼优有名望的学者。他的后嗣中多出贤学
之士,直至而今世世代代家学的系统未尝中断。我
的先父鲁格曼学宽公是努鲁•穆罕默德熙公之子,熙
公是阿卜都拉全先公之子,全先公是伊布拉欣庆公
之子,庆公是史哈本丁在天公之子。直至他们以上
者,他们一概是世守天经的阿林(学者)”。“不
侫有三子,他们都是尔林。长子安真前任邦陇的讲
席兼伊玛目,现设帐于宝石厂。次子安义为省垣南
大街的教席。三子安康在穿衣成学后,留学甘肃,
希望深造。托庇真主,它日归来,也将为正教宣
劳。”马联元先世为江南望族,因其先辈到云南任
楚雄协镇,子孙后代就此而落籍云南。整个家族中
先后出过多位大阿訇、伊斯兰经学大师,连绵持续
达200多年,是真正的伊斯兰经学世家。
  马联元(),字致本,从小就受
家庭的熏陶,从师家父,幼年就通晓阿拉伯语、波
斯语。他除跟其父马学宽学习外,还在马复初、纳
高才等著名经师帐下学习,22岁时即被聘为通海小
回村清真寺教长。同治二年(1863年)秋,他与舅
父马佑龄(马仁山)的马帮一起从景洪出境经缅甸
前往阿拉伯朝觐游学。他在完成朝觐功课后,先后
游历了伊拉克、埃及、土耳其和印度等国,广拜名
师,求经学典,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底,才
回到家乡大营。次年他接其父任玉溪清真寺掌教,
开始了其30多年卓有成效的经堂教学生涯。光绪
二十六年(1900)九月,他再次到达缅甸,计划第
二次赴麦加朝觐。他在缅甸停留了一年,在赴朝途
中,经过印度时被当地穆斯林挽留讲学。期间他在
孟买出版了其阿拉伯文著述《讨绥哈》(《教律简
注》)上卷。后归真于印度康波尔城。
  马联元有三个儿子,长子马安真(养子),次
子马安义,三子马安康都是学识颇高的大阿訇。
  马安真(),字静之,著名经师。
原籍镇康小勐统。他12岁时,正值杜文秀起义被残
酷镇压,屠回灾难遍及全滇各地。他家也不例外,
全家除他一人幸免外,家破人亡。他在逃难途中遇
到前往镇康经商的玉溪大营马帮。马锅头见他无家
可归又聪明伶俐,就把他带回玉溪大营在马联元帐
下念经。他“用功逾恒,勤学不怠,经师马联元见
其可造,器重之,收为养子。”
在马联元的悉心养
育教导下,他的经学水平日渐长进。后来,马联元
又先后把他送到开远大庄等地求学,长达10余年。
学成后,他通晓阿文和波斯文,先后在勐谷、帮
弄、保山等地设帐授徒30多年。1910年左右,赴麦
加朝觐,历时两年回国。后归真于在昌宁勐廷寨。
  次子马安义(),字宜之,云南穆
斯林尊称其为“二吾师台”。他少承家学,受到良
好的经学教育,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在当时就
素以经学学识渊博著称。二十世纪初,他赴麦加朝
觐,归途突遇风暴,所乘之船漂泊到了海南岛。他
在海南岛上岸后,应聘在崖县(今三亚市)讲学。
后又受聘到广州、上海等地讲学,直到晚年才返回
云南。回云南后,他又先后在昆明金牛街清真寺和
玉溪大营清真寺任教长,继续设帐讲学。他著有
《明德实语&、《聚礼明证》等阿文著作。
  三子马安康(),字健之,自幼学
习伊斯兰教经典和阿拉伯语,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
文。他中年时开始自学汉文,并颇有建树,他对其
父马联元的波斯文论著《清真玉柱》、《天方分信
篇》进行修订,有《回教要旨》等论著。他以学识
渊博、道德高尚、思想开明而声名远播。先后在昆
明、沙甸、盘溪等地设帐授徒。他在盘溪任教长十
八年,1945年起到昆明永宁清真寺任教长。解放后
他曾任全滇总教长,被选为昆明市第一届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第一届省政协委员、中国伊协委员、昆
明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马联元孙马安康子马玉龙(),
字瑞图,也是著名的大阿訇,曾在广州、云南玉溪
大营和巍山小围埂等地设帐讲学。他除精通伊斯兰
教经典和阿拉伯语、波斯语外,还广泛学习现代科
学知识。他在广州任教期间,主编了《天方学理月
刊》,并亲自为《月刊》翻译和撰写文章数百篇。
他的《礼法问答》、《伊斯兰教典问答》两部译著
由清真书报出版发行,《回教认一论》和《 穆罕默
德的默示》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自费出版了《清
真信仰问答》。因其英年早逝,他尚有译著《伟戛
叶》、《真理之表现》等大量的伊斯兰教法教义方
面的演讲稿、阅读手记和研究成果未及整理出版。
1945年7月归真于巍山小围埂。
  马联元重孙马玉龙子马云从(),
是云南现代著名的大阿訇。他7岁起就跟随其祖父
马安康师台在华宁县盘溪镇读小学,后随其父前往
广州、玉溪大营、沙甸养正学校、巍山小围埂穆光
伊斯兰阿文专科学校以及兴建中学求学,先后在其
祖父马安康、其父马瑞图、纳润章、李仁斋、哈得
成、马坚、张有成、马元卿等知名大阿訇帐下学
习。他精通波斯文、阿拉伯文,中文造诣也较高。
他从1949年在小围埂穆光学校教学开始,在巍山小
围埂、大围埂、回辉登,大理珂里庄等地从事经堂
教学四十多年,教过学生1000多人,并任小围埂穆
光学校校长十多年,主讲高级班和进修班,为全省
各地培养了有较高学识的海里发350多人。同时,
他还致力于伊斯兰教义理论的研究,翻译了许多波
斯文、阿拉伯文论著,主要有《分信篇和四篇要道
合璧》、《教款捷要》和《清真玉柱》等。他曾被
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大理州政协副主
席。1984年应科威特政府邀请,赴麦加圣地朝觐。
  二、马联元经学世家对云南伊斯兰教传承发展
的主要贡献
  马联元经学世家,尤其是处于清末云南回民惨
遭屠杀,回族几乎被殆尽的历史背景下,马联元从
经堂教育入手,对伊斯兰教在云南的传承、复兴和
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笔者通过研读史料和部分回
学专家的评论,把马联元经学世家对云南伊斯兰教
传承发展的主要贡献总结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特殊历史时期为云南伊斯兰文化的
传承和复兴力燃星星之火。伊斯兰教自元初传入
云南。云南的回族先民主要是通过蒙回军“元跨革
囊”、回回将领沐英征战云南和清初反明的一些回
回军队以及经商的穆斯林进入云南。到了清代中期
以后,云南的回族人口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数量。据
史书记载,云南的回族人口最高时达80万人,占
当时云南总人口700万人的11.4%,成为仅次于西
北的全国第二大回族聚居区。清朝末年,清廷衰败
日盛。面对岌岌可危的统治政权,清廷采取了民族
歧视政策,企图利用民族矛盾缓和阶级矛盾。当时
云南回族在各地都占有相对较好的环境资源,发展
势头十分强劲,清政府便把“以夷治夷”的矛头主
要指向了回族,对回族一方面采取歧视和欺压的政
策,另一方面,不断挑起民族矛盾,诱使民族纠纷
和流血事件不断发生。为反抗这种腐朽的统治和令
人发指的民族压迫,1856年,终于爆发了杜文秀领
导的联合汉、回、彝、白等多民族的大起义。起义
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云南的许多地方,建立了大理
地方政权18年。后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杜文
秀起义遭到了清政府的疯狂镇压,杜文秀起义失败
了。云南回族遭到了血腥的屠杀,著名经学大师马复
初被织罪杀害。云南回族罹遇厄难,十室九空,庐舍
为墟,80多万人的云南回族,余生不足4万。云南回
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回民族赖以生存的精
神支柱——伊斯兰教后继乏人,伊斯兰教的传承发展
面临严峻的考验,亟待复兴。此时,游学国外归来的
马联元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决定从培养伊斯兰传承
人才,迅速播种伊斯兰复兴火种入手,设帐收徒,重
振云南经堂教育。一时,散落各地的穆斯林有识之
士纷纷云集其旗下,共同致力于云南伊斯兰伟业。对
此,中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白寿
彝教授说,“联元把传道授业的重任,挑在自己的肩
上,他决定来改变云南伊斯兰教的这种残破衰落的局
马联元在《编述大杂学自序》中也描述了当
时的情形,“我于是把万事托庇真主,在混乱稍定之
时竖起传学宣教的旗帜。莘莘学子闻风而来,其中的
一部分是已被外教掳云,暗暗地逃来。一时英俊,相
率从游,数以百计。鄙人因爱护学子,阐扬正道,受
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常以我圣迁移麦地那前之忍
辱自相慰藉。由是循循善诱、日日讲授,竭所知以教
之”。马联元三十多年如一日竭尽全力培养穆斯林传承
人才,在其门下学成的学生累计二千多人,他们大多成
为在云南各地开学、掌教的阿訇和伊玛目。可谓星星之
火,点燃了三迤大地伊斯兰教复兴发展的燎原之炬。
  (二)建立和不断完善云南经堂教育的新模
式。在特殊的环境下生存,云南回族成“大分散,
小集中”围寺而居的格局。为传承教门的需要,有
清真寺就有经堂教育。经堂教育是回族伊斯兰教人
才培养和伊斯兰文化传承的基本制度,是历代回族
先贤为保护传统而主动适应生存环境、化解危机的
智慧之举,它为伊斯兰教云南本土化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积极作用。经堂教育有学制、有教材、有
教师、有固定场所,还有寺产和社会捐助的经费保
障。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历史的局限性
和认识上的差异,经堂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与
社会生活脱节的封闭性、数百年一贯制旧塾式的教
学方法、不重视汉文学习、学制不统一、教材老化
难读难懂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经堂教育的发
展,极不利于伊斯兰教人才的培养。经堂教育改革
势在必行。马联元结合他在海外游学的见闻,对当
时云南经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如何振兴
发展云南伊斯兰教事业进行了深入思考,决定对经
堂教育进行改革。他的改革“给经堂教育注入了新
的活力,将经堂教育带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马联元经学世家对经堂教育的改革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中阿并授。当时云南的经堂教育长期以
来不教授甚至排斥汉语。经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讲
解经文用当地口头语言、方言掺杂阿拉伯语、波斯
语;学生记事和书信往来,也是用别字连连的的汉
语,并掺杂不少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这种情形,
对学习阿拉伯语字法、语法、文法障碍连连,对理
解经典深奥的含义也是困难重重。所以学生要精通
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就十分困难,需要做出特别巨
大的努力,要把伊斯兰教规教义讲深讲透讲明了也
十分不容易。同时由于对汉语的缺乏,经堂教学培
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进入主流社会阶层。为此,
马联元第一次提出了“经书并授”的经堂教育办学
理念,并在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率先推行,力图改
变“念经不读书”的传统思想,他要求学生在通晓
阿拉伯文、波斯文的同时,能运用汉语文流畅地解
释教典,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马联元在全力推
行经堂教育中阿并授的同时,他自己也刻苦自学汉
文。他的汉文论著《辩理明证》引经据典,针对基
督教、天主教“三位一体”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充分详实的论证了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的正确
性。论著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都显示了他的汉文
造诣达到了较高水平。
  马安康大阿訇也是经堂教育中阿并授的实践者
和推动者。他十分注重中文教学,在各班开设中文
课,要求阿文大专班的学生毕业时中文水平要达到
国民教育初中水平;阿文中学班毕业学生,要求达
到小学中文水平。他自己也刻苦进修中文,并达到
了相当水平。其读经札记《回教纲要》便是用中文
著述的代表作之一;他提倡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
学习时事,了解国内外形势;要求学生要自觉遵守
国家法律,同意学生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他还在经
堂学校设立图书室,为学生订阅《申报》、《大公
报》、《礼拜六》、《大众生活》、《汗血周刊》
等读物,经常给回族村民读报纸,讲时事;积极支
持沙甸鱼峰小学、盘溪真光小学兴办中文学校。他
把念经和读书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把学习教门与学
习中文知识结合起来,培养了既有教门又适应社会
发展需要的新一代阿訇。
  马玉龙在经堂中也十分重视汉文教学。他的
《我教教育之兴革观》全面阐述了他对经堂教育改
革的态度,明确提出,“男女经小学堂中,当先用
汉译读本教授认主等急需之学”。他在广州经堂学
校讲学期间,主编了《天方学理月刊》, 并用汉语
亲自撰写了许多文章。《天方学理月刊》开设有论
坛、论著、小评、译丛、教况统计、教理测验、礼
法问答、革俗、笔记、艺苑、小说、杂俎、特载、
鸟瞰、中外新闻、译电、零金碎玉等栏目, 既有
宗教教义研究论著和教义常识,也有人物访问记、
文艺作品等内容,充分反映了他对经堂学校汉文学
习的重视程度。同时,他还编著了《穆罕默德的默
示》等多部汉文著作。
  马联元的曾孙当代云南大阿訇马云从对“中阿
并授”有独到的见解并将其贯穿于自己30多年的
经堂教学。他认为,“作为穆斯林必须读经,作为
中国人必须读书”,“要想经堂教育有前途、有发
展,必须经书并授”。他既重视阿文、宗教知识教
学,又重视伊斯兰文化传承,重视中文国民教育。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教授过的学生大多都是既有
很好宗教和阿文知识造诣,又有一定中文水平的
“经书两全”的阿訇。
  中阿并授教育思想的确立,开创了云南乃至中
国经堂教育的新局面,为云南培养了更多更好的既
有宗教学识又有汉文化素养的伊斯兰教优秀人才。
马联元经学世家一脉相承地作了努力探索,大胆实
践,做出了较大贡献。
  ——规范学制。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
原则。建立规范的学制,分级分班,把不同层次的
学生分为若干个班级,选择相应的教材开展教学,
这无论对于教师(五师台)还是学生(哈里发)都
是有利的,也是必须的。当时,云南经堂教学,在
一度时期不分年龄,不分学业基础,大杂烩地在一
个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马联元时代,云南经堂教育初具‘学制’规
模,形成一整套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这种学制主要体现在按照学业水平来划分,不同
级别的学业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材
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人数,每一级别又分为若干班
级,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经堂教育的教学效果。马联元
对经堂教育学制的定制主要是三个阶段或者层次:
  初级阶段,相当于现在中文学校的小学层次。
主要是早晚班,以开展启蒙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小扎下伊斯兰教的根基。通过学
习《杂学》,初步掌握穆斯林宗教礼仪常识,包
括认、礼、斋、课、朝诸多的基本常识以及学会礼
拜,会举意、祈祷经文等;能够背诵并了解“作证
词”的主要意思,能够背诵《古兰经》的部分篇目
(即《赫听》);初步掌握阿拉伯语拼音和发音、
诵读的基础。
  中级阶段,相当于现在中文学校的中学层次。
在熟练掌握阿拉伯语拼音和发音、诵读的基础上,
熟背《黑窝依》(字法初程)、《密府幍哈》(字
法撮要)、《绥勒府•闷特细格》(词法程序)等,
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阿拉伯文的字法词法变化等规
律。然后学习文法《尔瓦密勒》、《纳哈五•闷特细
格》和《可菲叶》等,基本掌握阿拉伯文的词语变
格规律,初步掌握阿拉伯语言;能够熟练诵读《古
兰经》,熟背《赫听》,掌握《杂学》的全部内
容,背诵相关拜功和主要宗教仪式所需的举意、祈
祷等经文;基本具备担任初级班教师的资格。
  高级阶段,也是经堂教育的大专教育。必修课
程主要是“五大本”—《满俩伊》(文法大全)、
《哲俩来尼》(古兰经注)、《伟戛叶》(教法
学)、《尔戈伊德》(教义学大纲)、《白雅尼》
(修辞学)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古兰
经》、教义学、教法学、修辞学,有了较为系统、深
入地学习掌握和理解,具备“阿訇”的条件,德才兼
备的可以胜任清真寺教长职务和中高级班教师。
  ——编写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实现教学目标的蓝本,是解决“教什么”,“学什
么”的问题。马联元经学世家在经堂教学中始终把
编制和修订完善教材作为提高经堂教学效益和质
量,造就优秀海里发的重要环节来抓,不断在教学
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完善。
  使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编写的教材是当时经
堂教学的主流。马联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认识到,
由于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混杂,难教难学难记。达到
高级班毕业水平,即使学生再刻苦,再勤奋,也需
要一二十年的时间。而学生中有很多是出自贫寒家
庭,难于坚持十几年的在校学习。一旦中途辍学,
势必造成功亏一篑。如果能有简明扼要之略本作为
教材,使学生易学易记,而且在不同阶段都能够学
到相应的有用的知识,这样即使不得已中途辍学,
也不致如入宝山而空归,有所学收获;能坚持到底
的学生,也会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学得更为扎
实。为此,马联元将一些经典著作删繁就简,进行
改写。他把《伟噶叶》改写为《讨绥哈》(简明教
法学),不仅受到当地学生的欢迎,而且受到中外
穆斯林好评;他从《古兰经》 中选出若干篇章辑
成穆斯林俗称的“十八段”(也叫“索勒”),包
括首章《法提哈》和《白格勒章》前五节、《阿雅
图库尔西》、《雅西尼章》、《穆勒库章》等,在
云南经堂教学中统称其为《赫听》;对传统的阿拉
伯文教材作必要的改进和补充,编纂成诸如《绥勒
府》(字法学)、《纳哈五》(文法学)等,成为
全国经堂教学的通用教材,沿用至今。
  根据教学的需要,马联元先后编写了《赫听译
解》、《大杂学》、《古文仙法》(波斯语法)、
《灵魂休息所的钥匙》(词法经)、《语法纲
要》、《菲苏里》(天方分信篇)、《密府幍哈》
(字法撮要)、《穆赫特绥勒》(礼法节要)、
《赫窝依》(字法初程)、《教义诠释要略》、
《修辞学概要》、《简明法学》、《伦理学精
华》、《性理微言注释》、《圣训四十章》等几十
种教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阿拉伯文法教学
中,创作了阿拉伯语的发音歌诀,将28个阿文字母
发音的口型、部位,用歌诀的形式表示出来;首先
采用图表解释变格变位,进行分类归纳,有效地提
高了学生学习掌握阿拉伯语的效果。
  马玉龙在经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教材,编写了
《伊斯兰教义常识问答》、《伊斯兰教义课本》等
多种教材,还对其父的部分教材进行修订、注释等
完善工作,不断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教可学性。
马云从针对经堂教学必须使用的部分教材难讲难
学的实际,翻译了《分信篇和四篇要道合璧》、
《教款捷要》和《清真玉柱》三本经,进行“中
阿”对照,使许多学者很容易就能读懂内容,理解
其意。《赫窝依》高层次学生的必学课程,较为难
学,素有“铁门槛”之称,通过深入研究,他在前
辈不断改写的基础上,以表格的形式增加了七份的
结尾词,增加了《柔母互换法》、《派生词群排列
次序的理由》等几个章节,极大地方便了学习《黑
窝依》,实际就是增强了学生对阿语字法词法的把
握、记忆与运用,大大提高了经堂教学的效果和阿
拉伯语语法的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
重要环节,教学目标的实现手段。方法好则事半功
倍,否则,则事倍功半。马联元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他创造性地实
行了“穆尔林制”,即以高班学生辅导低班学生,
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克服师资不足的难题,
又使高班学生有教学实践的机会,巩固学习成果,
体会教学辛劳,实践教学方法,可谓一举多得;采
用循环记忆方法“传雅辛”也是马联元对教学方法
的一种实践和有效拓展。《雅辛章》在《古兰经》
中节数较多,中国穆斯林认为它是《古兰经》的核
心篇章,高贵无比,要求学习者背诵。为更快更好
地记忆和巩固记忆,他在每天晨礼后,由“伊玛
目”带头,依秩序各背诵一节。宵礼后则传诵《古
兰经》的《国权章》,通过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反复
强化记忆,达到在不疲乏、不厌倦中记忆的效果。
  马安康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基础循序渐进
地进行教学,从拼音、词法、语法入门,再进行教
义、教律、哲学教学。授课时,他让学生先熟念经
文,再剖析经义。讲解力求通俗易懂,尽量做到由
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提倡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提问,在学生中开展互教互学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马云从经堂教
学方法的主旨,“老师可以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辅导
而已”,他竭力反对“灌输式”、“填鸭式”的教
学方法。他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获益不多、
印象不深”。这种教学方法老师始终掌握学习的主
动权 ,“实在不可取”。他主张启发式的教学方
法,“就是把治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
动脑动手,查字典、翻阅参考书,或者请教别人,
与别人切磋。这样自己千方百计、千辛万苦获得的
知识,才算是自己的,才巩固,印象才深刻,而且
不会遗忘”。他的学生大多是各地比较有名的吾师
台,或许与他的这种教学理念有关,学会了学习的
方法,能够与时俱进,不拘陈腐。
  (三)言传身教,为伊斯兰发展薪火相传。主
持刊刻《古兰经》和汉译《古兰经》是马联元对推
动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重要贡献。《古兰经》传
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诵读的《古兰经》多为手抄
本,手抄《古兰经》要求高,耗时长,速度慢,远
不能满足需要。在大理政权时期,杜文秀首开刊刻
《古兰经》,共印1114部。板片不幸毁于战火。
1893年,马联元总领重刻《古兰经》,经文由其高
徒田家培书写,经费由玉溪商人马善斋和马心泉等
资助,历时两年完成。这部30卷木刻本,共有1946
片雕板,计3571页面。字体清秀,装帧庄重大方,
刊印发行后,深受中外穆斯林的喜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马联元深知伊斯兰
教人才培养的重要和艰难,他不仅自己一生奉献于
伊斯兰事业,还特地置田产、立遗嘱,言传身教培
养儿女,教育学生,寄希望于后代子孙。他在给子
孙的遗嘱里情真意切地写道,“我们的子孙们!祈
求真主使我们大家成为虔诚善良的敬畏者!须知:
我深感宗教知识的研习和教学绝非易事,必须家庭
富裕,心境宁静,才会成功。于是,我虔诚为主举
意,为我的子孙中的习经者和学者购置了这份房产地
业。旨在借其利益而对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并使他
们产生热爱教育之心。或许高洁的真主借这份产业的
吉祥,使我一代一代的子孙成为善良的人。故而那些
不学也不教的不孝子孙,不得同他们争夺产业。如果
相争,那么这是非法的,是我所不允许的。我之所以
这样立此遗嘱,目的是要使圣教学术文化在我的子孙
中永远得以传承下去。”“如果你们(子孙)中一个
学者和一个学生都没有(求主护佑,免遭此事),那
么你们应当用它来供给海里发和善良贫困的教学的学
者”。他对教门的拳拳忠心和对后代薪火相传忠诚于
伊斯兰教育事业的切切之情跃然纸上。
  诚如高发元教授在《马联元经学世家》序中
写的一样,“他的儿孙们没有让他失望。他的长子
(义子)马安真、次子马安义、三子马安康、孙子
马瑞图、以及曾孙当代云南大阿訇马云从都是著名
阿訇。他们从小学经,学成之后,讲经传道,足迹
遍及云南、海南三亚、广州、上海、香港以及邻国缅
甸,为伊斯兰教事业鞠躬尽瘁。”他们把毕生的精力
投入中国伊斯兰经堂教学事业,设帐讲学,培养了全
国各地伊斯兰后继之才数以万计。他们的弟子们又不
断地培养下一代,薪火相传,发展伊斯兰事业。
  (四)竭力宣传伊斯兰教真理。开办经堂学
校,设帐收徒,改革经堂教育,大力推行中阿并
授,著书立学既是培养伊斯兰教后继之人,也是宣
传伊斯兰精神。遵经训,马联元经学世家为传承
伊斯兰教,为宣传和平和顺的伊斯兰精神作出了不
懈的努力。为了更好传播伊斯兰教义,他节选《古
兰经》的部分篇目,编成《赫听》加上汉文注解,
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穆斯林的普及读本,一直沿用
至今;为方便穆斯林教胞学习宗教常识,他编辑了
《大杂学》“由各大经典中把应知应行,为穆民一
日不可少,为掌教一日不可离的一切要语、条规,
分门别类,彩集此中,希望对于后学者有所裨益。
读者能把此书融会贯通,那就获益不少,不致为异
端邪说所蛊惑。”
  马联元在教法上独宗大伊玛目哈乃菲,属伊
斯兰教“格迪目”派,极重视“天命五功”。当时
云南伊斯兰教既面临杜文秀起义失败后的需要复兴
发展,又有族内不同教派的争执和外教的渗透。马
联元“不敢坐视”,“这个时光是末尾的时光了,
除了耶稣教、天主教来中国活跃外,不幸我回教中
又产生了些异端旁门。不侫虽则不敏,对于这些邪
说的倡行也不敢坐视。所以在讲经课余之瑕又从事
著述,驳斥他们。怎知因此便惹异派的仇视,欲谋
我,耶稣教士冯善德曾送我几本阿文经本。其中的
话是驳伊斯兰教的,我因此又著《辩理明证》驳答
《辩理明证》是马联元放眼世界,涉及多种
宗教的一本代表性专著,它“影响了云南和全国的
回族社会,也影响了基督教传教士”。
清末民初,
基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宣教活动的成功,基督
教传教士将福音的传教对象指向了云南回族。传教
士们在穆斯林聚居区散发传单,在清真寺与阿訇辩
论,宣传基督教思想,试图让穆斯林皈依基督教。
公元1889年的一天,一个基督教牧师突然来到昆明
马联元的寓所拜访他,送他一部阿文版和一部中文
版的圣经,企图用基督教的“优点”和教义来使他
折服。当时,马联元刚从麦加朝觐归来并向多名世
界知名的大阿訇求学,已颇具广泛的知识面,缜密
的逻辑思维及其文字表达能力。作为回应,《辨理
明证》应运而生。《辨理明证》既肯定了基督教的
合理性,同时对耶稣钉死在十字架、耶稣与天主的
关系、三位一体等思想进行了透彻地阐述和深入地
辨析,进而发表了伊斯兰教的看法,指出真理之所
在。《辨理明证》对穆斯林如何正确看待基督教发
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当时持有基督教优越论的
传教士正确认识理解伊斯兰教,并积极与穆斯林对
话产生了重要影响。《辨理明证》曾被多次翻印,
成为认知和回应传教士宣教活动的理论经典。& &
  马安康在抓好经堂教学,宣讲教规教义的同
时,还经常向穆斯林教胞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育回民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主动搞好民
族关系。教内,他主张正确处理教派之间的关系,
互相尊重,求同存异;教外,他要求与其他民族团
结和睦,尊重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行其教”。
  马玉龙每到一处设帐讲学,都要采取多种形式
宣讲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宣传伊斯兰教精神。他
在广州创办的《天方学理月刊》,力求“用浅显和
有趣的文字,纠正教俗相沿的错误,以科学理解表
扬真理,使阅者咸具教理卓识、提倡教育和传达消
息,促进穆民信仰的思想”;
在巍山小围埂教学
时,他受邀巡回到全县各个回族村演讲,他的演讲
深入浅出,男女老幼都听得明白,深受欢迎。
  马云从大阿訇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恪守《古
兰经》、“圣训”,做个有“依么乃”(信仰)的穆
斯林,同时强调,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普通群众,关
心穆斯林群众生产生活和各项事业发展,把民族兴衰
同祖国的繁荣发展紧紧联系起来;要带头遵守国家法
律法规,积极引导群众爱国爱教,求和谐、谋发展。
他说“我们要按照天经、圣训的教诲和教律以及国家
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去行教门,去做人处世。做一
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圣教有用的好人”。
  注释:
  ①《安真公墓表》
  ②白寿彝《马联元 王宽 马万福》(《中国穆
斯林》1984年2期 p2)
  ③马云良编著 《马联元经学世家》p5 高发元《序》
  ④纳国昌《国内外知名的经堂教育家马联元》
  ⑤⑥马联元 《编述大杂学自序》(阿拉伯文)
  ⑦马景、王建斌《清末民初云南回族社会对基
督教传播的认知与回应——马联元&辨理明证语录&及
  ⑧《天方学理月刊》1928年&&创刊号
  参考书目:
  【1】马云良编著 《马联元经学世家》云南民
族出版社 2011年9月 第一版
  【2】王四代 王子华 主编《云南民族文化概
要》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一版
  【3】《云南穆斯林人物志》,云南中振文化信
息传播中心 2001年8月 第一版
  【4】马景、王建斌《清末民初云南回族社会对
基督教传播的认知与回应——马联元&辨理明证语录&
及其影响》
(作者系本会副会长)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全知识心得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