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奇台高速公路过路费查询过路多少

新疆三条高速公路开始刷IC卡交过路费
导读:  从日10时起,大黄山至奇台、奇台至木垒和五彩湾至大黄山3条高速公路的16个收费站(含南泉子收费站),开始实行“入口领卡、持卡通行、出口交卡、凭卡交费”的封闭式联网IC卡管...
[ 责任编辑:贾新杰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研究报告
您的位置:
←←← 新华网青海频道新闻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研究报告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8月05日电--对甘肃省民勤县以水定人的调查和分析
李含琳&& 魏奋子
内容提要:本文以对甘肃省民勤县的深入调查为基础,按照以水定人的思路,在认真分析目前该县的水生态环境对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严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生态移民的规划思路、移民设计和运作模式等。关键词:民勤县;生态移民;以水定人;规划;作者简介:李含琳(1956-),男,汉族,现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魏奋子(1963-)男,汉族,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邮编730070,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民勤县是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沙漠型县区之一,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地理特征,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典型的。建国以来民勤县的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总是处于一种矛盾和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特别是1990年以来,由于加快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使得民勤县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加剧,生态环境与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和控制,就有变成中国第二个罗布泊的可能。与此同时,甘肃省民勤县的情况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明确指示要研究和解决民勤的问题。因此,为了认真贯彻和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课题组结合制定民勤县"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在充分进行勘探、调查、预测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县的生态移民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座谈讨论和思路整理。一、民勤县的水资源供给现状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灌区,是由石羊河下游的地面水和潜水长期发育形成的我国荒漠区典型的沙漠绿洲。全县目前辖23个乡镇,244个村,总人口30.7万,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东、北、西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两大沙漠包围,民勤县是深居沙漠腹地的一块绿洲,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9%。数千年来,民勤绿洲一直成为阻止两大沙漠汇合的一个重要绿色屏障,在西北地理变化和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勤县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110毫米,年蒸发量2644毫米,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24倍以上,风大沙多,年均风沙日数达139天,生态脆弱,荒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4.51%,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地表水资源供给评估。民勤县境内不产生地表径流,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部,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和西大河等八大山水河流汇集而成。上游支流出山口为古浪、凉州、永昌等上游灌区引灌,灌溉余水及潜入地下的水流在中游出露,汇集成红水、清水、白塔、海藏和南、北沙河等泉水河流,成为石羊河实质上的支流。上游支流在不同区间汇集于石羊河干流,其径流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基本径流,是上游灌区灌溉水渗漏潜伏而出露的泉水,约占全年总径流的70%;二是冬春余水,是非灌溉季节上中游灌区不宜利用和不能利用的各支流的径流和泉水下泄,约占总径流的20%;三是洪水,约占总径流的10%。石羊河流域地表径流上世纪五十年代平均17.84亿立方米,九十年代平均为12.89亿立方米。进入民勤的地表径流上世纪五十年代平均为5.42亿立方米,九十年代平均为1.52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立方米,2002年仅为0.8447亿立方米。流入民勤的地表径流占石羊河流域总径流的比例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0%减少到近三年不足7%。2004年已经降到6500万立方米,同90年代相比减少了95%。2.地下水资源供给评估。由于地表水资源的急剧减少,民勤灌区内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面积开发利用地下水,井深由几米的涝池逐步发展到60米、100米的深井,地下水位平均年下降速度达0.4-1.0米,矿化度年升高0.1克/升以上。地下水埋深由五十年代1-5米下降到目前的12.8-18.8米,最深达40米。尤其是最下游的湖区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平均高达4.18克/升以上。民勤在武威的泉沟和泉湖等,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无泉水溢出,大部分被附近村社填埋造地,据资料记载50年代泉流旺盛,具体泉沟尚无统计,进入60年代粗略估计,海藏、羊下坝、九墩一带尚有泉沟1210条,总长58万米,截止1979年统计保留的泉沟只有454条,到1989年仅有泉沟374条,长3.6万米,至2000年剩余泉沟只有300条左右,且95%的已经干涸。3.外调水资源供给评估。民勤调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经批准,作为近期解决民勤水资源短缺,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一项应急工程。该工程是利用景电二期的空闲容量和灌溉间隙,延伸已建成的景电输水总干渠,经洪水河、石羊河61公里的天然河道,调水到红崖山水库,调水线路总长260公里,年设计调水量6100万立方米,调水流量6.3立方米/秒。工程于1995年11月开工建设,2000年9月主体工程竣工,建成渠道规模99.04公里,其中明渠14.4公里,渡槽1.5公里,箱型暗渠83.1公里,完成投资3.015亿元。日工程正式通水运行,2001年调水0.413亿立方米,2002年调水0.4亿立方米,2003年调水0.4亿立方米,2004年调水0.447亿立方米。民勤调水工程对缓解民勤水资源危机,改善民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民勤县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和效率评估1.供水和用水结构。从供水结构看,现状可供水总量1.5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供量0.858亿立方米,占53.83%,地下水可供量0.736亿立方米,占46.17%。水资源供需差为6.126亿立方米,从现状供需水资源结构看,每年净超采地下水的总量为4.288亿立方米。从用水结构看,以2000年作为现状水平年,现状总用水量为7.7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6.72亿立方米,占87.05%,林业灌溉用水量0.83亿立方米,占10.75%,工业及生活用水量0.17亿立方米,占2.20%。2.产业用水特点。民勤县用水结构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以农业和农村为主,接近90%;二是农业用水又以小麦、玉米和蔬菜生产为主,占整个农业生产用水的59.18%,接近60%,其它特色作物只占40%;三是农业用水方式以漫灌为主,而在一般情况下,漫灌用水量是喷灌的3倍、是滴灌的10倍。所以,解决民勤水资源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和农村用水方式的彻底革命。表1:& 民勤县2004年主要农作物灌水量统计农作物名称&播种面积(万亩)&每亩总灌水量(立方米/亩)&总灌水量(万立方米)小麦&23.36&540&12614.4玉米&8.57&540&4627.8棉花&25.02&400&10008葵花&1.67&430&718.1红黑籽瓜&2.29&360&824.4茴香&1.59&470&747.3蔬菜&4.99&350&1746.5果用瓜&1.86&430&799.8小计&&&32086.3&&&&&&& 资料来源:根据民勤县水利局统计资料计算和整理。3.未来水资源供需预测。从水资源供给角度看,上世纪60年代每年石羊河水流入民勤4至6亿立方米,2002年石羊河水流入民勤仅为0.8447亿立方米,近几年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立方米。地下水井深由几米逐步发展到几十米、上百米,地下水位平均年下降速度达0.4-1.0米。可开采的地下水深度已经超过了极限。预计到2010年,民勤将没有石羊河水供给,民勤用水将全部依靠开采地下水和外调。民勤灌区内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面积开发利用地下水,井深由几米的涝池逐步发展到60米、100米的深井,地下水位平均年下降速度达0.4-1.0米,矿化度年升高0.1克/升以上。地下水埋深由五十年代1-5米下降到目前12.8-18.8米,最深达40米。地下水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越来越严重,从环保角度看,应停止开采地下水,增大外调水量。总体上看,民勤县水资源供给对人口发展形成了强约束。从水资源需求角度看,目前民勤灌区年农业用水达4亿立方米左右,加上城市用水、生态用水和工业用水,民勤灌区年用水总量大体上在5亿立方米左右,这5亿立方米的用量,除了石羊河水(0.65亿立方米)和外调水(0.447亿立方米)供给之外,其余水量来自于开采地下水(约为3.9亿立方米)。民勤总人口为30万人,年人均用水量约需1700立方米。三、人口增长对水资源供给形成的巨大压力1.民勤县人口增长的轨迹。民勤县从1980年至1990年,年底总人口数从240294人增加到262139人,10年间净增加了21845人,年均净增加2185人;从1990年至2000年,年底总人口数从262139人增加到303083人,10年间净增加了40944人,年均净增加4094人;2000年至2004年,年底总人口数从303083人增加到307195人,4年间净增加了4112人,年均净增加1028人。可见,80年代的年均人口净数比70年代低,这体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果;90年代年均人口净增加约4094人,是60年代年均人口净增加的隔代继续;新世纪前4年年均人口净增加1028人,维持了较低的增长率。&& 表2:民勤县主要年份人口发展情况&&&&& 单位:人、‰年份&总人口数&出生&死亡&自增&&人数&出生率&人数&死亡率&人数&自增率&&&&&&&&&&&&&&&&&&&&&&&&&&&&&&&&&&&&资料来源:根据《民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整理和计算。2.民勤县人口增长惯性。从区域人口发展角度看,由于受人口再生产规律惯性和年龄结构偏轻的影响,根据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民勤县人口总量在未来30年内将持续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人口增长趋势的惯性发展,人口出生率的回落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据测算,民勤县人口将持续增长至2035年达到峰值人口35.16万左右。受80年代第三次生育高峰的影响,从2006年到2019年,民勤县将同全国一样,不可避免地迎来新的一次人口生育高峰,这就对资源承受能力形成巨大的压力。3.人口增长对个人收入增加形成巨大压力。按照目前控制能力推算,民勤县人口出生率将在2006年到2012年间结构性回升0.5-0.9个千分点,即在此期间每年将较上年多生200人左右,到2012年总人口将达到32.41万人。人口增长对个人收入增加形成巨大压力。由于受供水量的制约,农业上以水定地,以水求生存、求发展、增加收入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在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人口增长,人均用水量不断减少,人均收入增长难度越来越大。同样,工业企业受供水量的制约,工业项目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工业对个人收入增加的贡献十分有限。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改善形成巨大压力。民勤县每年的供水量是及其有限的,人口增长造成农业生产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不断增加,生态用水不断减少,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压力越来越大。预计今后五至十年内,民勤不仅生态环境很可能继续恶化,而且人口贫困与生态贫困的结合,将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机制,即:人口贫困导致用水技术落后、用水技术落后导致水的使用效率低下、水的使用效率低下导致用水量很大、大的用水量导致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导致地面植被得枯死、地面植被枯死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则导致人口贫困进一步加剧。这种恶性生态环境简单讲就是:生态贫困+人口贫困+发展贫困。5.以水定人和以水定发展的条件越来越苛刻。由于水资源的急速减少对民勤县的经济增长因素产生了很大的负作用。一是耕地质量下降,沙化问题非常严重。二是产业开发迟钝。受水资源影响,工业企业发展缓慢,产业开发迟钝。三是结构调整难度大。2004年民勤县三次产业比重为50.6:21.3:28.1,第一产业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结构比重超过50%。农业的高比重、高成本、高用水发展格局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在相当长的时期仍然占主导地位。四是综合竞争乏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很困难。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到公共社会事业建设、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五是返贫问题严重。民勤湖区的变迁是民勤绿洲变迁的一个悲剧性的序幕。目前,有53个村、367个组、8484户、36791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面达60%。湖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正在急速丧失,造成人口大量外流。从1995年的2004年,湖区外迁人口达7972户、31982人。同1990年相比,湖区人口的外迁规模大致是现有人口规模的一倍。目前,有的村社仅剩下几户几人,有的整社外流,沦为"生态难民"。目前还有5个村的6132人、1.34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虽然该县2004进行了120户、620人的生态移民,但规模太小,根本解决不了湖区近10万人的大问题。四、民勤县的人口发展预测和以水定人思路1.人口增长高峰预测。按照目前控制能力推算,民勤县的人口出生率将在2006年到2012年间结构性回升0.5-0.9个千分点,即在此期间每年将较上年多生200人左右,到2012年总人口将达到32.41万人,净增人口1.4万人,出生率上升到13.25个千分点。2013年到2019年,人口出生率将与前6年对称性地呈下降趋势,人口又将增加1.4万人左右,即到2019年总人口达到33.96万人,年自增1500人左右,出生率及自增率再次回到目前水平。而后出生率将逐年下降,自增人口每年减少100人左右,总人口呈缓慢增长状态,这样2035年将达到更替水平,总人口达到35.16万人的峰值后将不再增长。2.把规模移民定为人口发展的重点。根据民勤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现状,单纯依靠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勤县的人口过载问题。今后民勤县人口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按照以水定人的基本思路,以整村移民为主要方式,把规模移民定为人口发展的重点,在15年内向县外移民10-15万人,争取到2020年使该县的人口最多保持20万人的规模水平,并保持人口的零自然增长率,实现人口与资源(主要是水资源)的平衡,人口与生态的平衡,从根本上扭转民勤生态恶化的趋势,建立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和谐、循环型发展模式。3.区域发展资源的重新整合。水资源是民勤县最宝贵的资源,要把构建节水型社会作为民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来抓。要保住民勤绿洲,既要减少人口,又要有人来坚守绿洲不被沙化。为此,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围绕水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产业布局。大幅度调减高耗水作物种植,大面积退耕还草还牧,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草食畜牧业。同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水技术,推进用水制度改革,形成节约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合理机制,着力构建节水型社会。4.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民勤绿洲的态移民工程,其意义远远超过一般的水利水电移式民工程,有其特殊的生态意义。这是因为:民勤县的移民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大环境的稳定。由于民勤绿洲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民勤绿洲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阻止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三大沙漠连片的核心绿色屏障。不仅如此,如果失去民勤绿洲,我们将失去保卫武威绿洲和金昌绿洲的保护屏障,将拦腰斩断河西走廊,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如果失去民勤绿洲,将失去西北地区防御沙尘暴的一个重要前沿阵地,民勤沙尘暴源区的面积将会显著增大,将导致周边地区,甚至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显著增多,甚至对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产生严重影响。5.民勤县的移民传统。民勤县在历史上就有许多移民的经验:(1)生态恶化导致大规模生态移民,据估计,现在民勤籍县外人口有100多万,在民勤周边和新疆、内蒙古的一些地方,整个村、整个乡、甚至整个县的绝大多数人口都是民勤籍移民。如新疆奇台县有28万人口,其中民勤籍移民人口超过80%。(2)教育移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移民方式。据统计,从1997年恢复高考到2004年的28年间,民勤县共有本县青年通过大中专考试出外升学的有20287人。在县外就业的人又会带出一定的县内人口,在县外长期定居。经过测算,从2006年到2020年,民勤县将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55800人,境外就业53500人,境内就业2300人。(3)劳务移民。县上已经规划,从2006年到2020年,每年劳务移民能够达到1万人,其中在外定居的每年能够达到1000人,这样15年就有1.5万人。(4)培训移民。争取每年能够培训农民500人,同时在适当的地方和单位建立农民培训基地。6.参照依据。按国际认可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可更新淡水供应量在每人每年1700方以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处于少水的状况;如果每人每年供应量在1000方以下,那就处于严重缺水状况。根据《石羊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保证给民勤地表水供水量达到3.1亿立方米,地下水允许开采量0.428亿立方米,可供水总量为3.428亿立方米。按规划水平年2005年考虑,对该县的需水量预测初步按以下定额计算: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控制到145立方米;城镇人口人均生活日耗水按0.15立方米计;农村人口人均生活日耗水按0.06立方米计;牲畜饮水按农村人口耗水的2倍计;农村人口耕地按人均2.5亩计,亩均需水700立方米。综合考虑预计到2025年全县人均需水量达到1840立方米。按可供水总量3.428亿立方米 计,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控制在18-21万人之间。五、对民勤县的移民目标和方案设计1.移民工程和目标设计。包括:(1)移民工程定性。民勤县的移民由于人口规模大,费用太高,如果由甘肃省政府、武威市政府和民勤县政府来承担移民的全部费用,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应该定性为国家级的生态移民工程,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来进行。(2)移民时限界定。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来看,民勤县的移民时限最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限相一致,具体时间表定位于2006年到2020年的15年。(3)移民方式选择。民勤县的移民方式应该定性为生态移民,其理论和现实依据在前面已经有详细的论证。同时选择分步、分阶段实施的策略。(4)移民规模目标。生态移民规模目标设计为,在2006年至2020年的15年内向县外移民15万人,平均每年移民1万人,到2020年民勤县的总人口最多保持20万人的规模,与此同时,保持人口的零自然增长率。年度生态移民规模和留置人口规划见下表。表3& 2006年至2020年民勤县生态移民规模和留置人口预测 单位;万人年份&不计移民的总人口&向县外移民人口&累计向县外移民人口&留置人口&0&0&30.72&0&0&30.93&0.1&0.1&31.04&0.2&0.3&31.05&0.4&0.7&30.86&0.7&1.4&30.38&1.0&2.4&29.59&1.0&3.4&28.80&1.0&4.4&28.01&1.0&5.4&27.26&1.0&6.4&26.51&1.0&7.4&25.76&1.1&8.5&24.81&1.3&9.8&23.86&1.6&11.4&22.41&1.8&13.2&20.76&1.8&15.0&19.1说明:不计移民的总人口数按照2004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2.留置人口发展目标和10年增长预测。生态移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至2009年移民人口数量从0.1万人逐年递增到0.7万人;2010年至2015年每年移民人口数量大约一万人;2016年至2020年每年移民人口数量从1.1万人逐年递增到1.8万人。在此移民方案下,留置人口在年将略有上升,从2004年的30.72万人上升到2007年的31.05万人,在年将稳定下降,从2007年的31.05万人稳定下降到2020年的19.1万人。3.适宜人口规模方案预测。提出三个方案可供决策参考:方案一。适宜人口规模估计假设条件为:年人均用水量1700立方米;从环保角度考虑,停止开采地下水;石羊河全流域节约用水,每年石羊河水有0.50亿立方米流入民勤县。在以上条件下,适宜人口规模决于民勤县的外流域调水量。依据2004年实际供水量情况,适宜人口为6.53万人。方案二。适宜人口规模估计假设条件为:由于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年人均用水量1400立方米;其余假设条件同方案1。依据2004年实际供水量情况,适宜人口为7.93万人。方案三。适宜人口规模估计假设条件为:由于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年人均用水量1000立方米;其余假设条件同方案1。依据2004年实际供水量情况,适宜人口为11.1万人。4.方案优选结果。三种方案的具体适宜人口规模估计见表4。若年外流域调水量可以达到1.5亿立方米,年石羊河水供给量稳定在0.5亿立方米左右,按方案1估计,适宜人口为11.76万人;按方案2估计,适宜人口为14.29万人;按方案3估计,适宜人口为20.0万人。综合考虑年外流域调水量的可能性和今后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发展情况,民勤县的最佳人口规模为15万人,适宜人口规模估计最高为20万人。同现在的人口规模相比较,目前的过剩人口规模为10万到15万人。表4:民勤县适宜人口规模估计方案设计年供水量(亿立方米)&适宜人口(万人)年外流域调水量&年石羊河水供给量&年供水总量&方案1人均用水1700&方案2人均用水1400&方案3人均用水10000.4&0.5&0.9&5.29&6.43&90.5&0.5&1&5.88&7.14&100.6&0.5&1.1&6.47&7.86&110.61&0.5&1.11&6.53&7.93&11.10.7&0.5&1.2&7.06&8.57&120.8&0.5&1.3&7.65&9.29&130.9&0.5&1.4&8.24&10&141&0.5&1.5&8.82&10.71&151.1&0.5&1.6&9.41&11.43&161.2&0.5&1.7&10&12.14&171.3&0.5&1.8&10.59&12.86&181.4&0.5&1.9&11.18&13.57&191.5&0.5&2&11.76&14.29&201.6&0.5&2.1&12.35&15&211.7&0.5&2.2&12.94&15.71&221.8&0.5&2.3&13.53&16.43&231.9&0.5&2.4&14.12&17.14&242&0.5&2.5&14.70&17.86&252.1&0.5&2.6&15.29&18.57&262.2&0.5&2.7&15.88&19.29&272.3&0.5&2.8&16.47&20&282.4&0.5&2.9&17.06&20.71&292.5&0.5&3&17.65&21.43&30说明:此表中关于三种方案的预测和设计:一是在没有开采地下水的前提下进行的;二是表中一至三项的数据是在各组可能性的预测数据的情况下,人口的适宜规模。六、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及移民投资概算规划采取计划生育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在15年内减少出生人口9000多人,其中:近期规划(年)减少3000人,远期规划(年)减少6000人。实施"三大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为减少出生人口奠定坚实基础。估算总投资1亿多元,其中:近期规划3000多万元,远期规划6000多万元。分述如下:1、通过提高计划生育率,控制计划外出生。每年少生约150人,降低出生率0.5个千分点,在15年内减少计划外出生2400多人,其中:近期减少700人,远期减少1700人。以平均每年减少计划外出生150人计,根据社会抚养费全部用于计生事业费的要求,每年少征收社会抚养费约120万元,需要每年相应增加计生事业费120万元; 按每年平均结扎300对二女户,每户给予3000元奖励金和600元养老储蓄金计,每年需投资108万元。2、通过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利益引导,放弃二胎生育指标。每年少生约300人,降低出生率1个千分点,在15年内减少出生4500人,其中:近期减少1500人,远期减少3000人。对放弃二孩生育的每对夫妇奖励相当于现行二孩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奖金8000元,按平均每年300对生育对象计,每年需资金240万元。3、实施以出生缺陷干预为重点的"三大工程",减少劣生。据统计,民勤县每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约5%左右,以此推算该县每年约有150个缺陷儿出生,这150个家庭在4年后按政策申请生育二胎生育指标,将导致每年多出生150个左右的二孩。通过"三大工程"的实施,每年可减少出生150人左右,15年减少出生人口2000人左右。每年需投入资金约50万元。4、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以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中心服务所8所,乡镇服务所10所。中心服务所每所投资按50万元计,共需400万元;乡镇服务所每所投资按30万元计,共需300万元。近期规划700万元。七、民勤县人口发展的核心战略选择和措施1.生态移民战略。包括:(1)移民成本估算。结合民勤县的具体情况,平均每个移民的移民成本应保证1.5万元,其中,0.5万元为公共移民成本,交由移民组织部门负责为移民提供公共服务,1万元直接补贴给移民个人用于支付个人移民成本。总移民15万人,需要移民资金(2005年价)共22.5亿元。(2)移民地区选择。从目前情况看,选择新疆农垦区、内蒙农垦区、疏勒河流域移民项目、秦王川引大入秦项目地区等,作为规模移民地区有较大可行性。(3)移民方式选择。政府安有计划地规模移民、个人自发移民、投亲靠友移民、劳务输出移民、教育移民、培训移民等多头并进。(4)移民战略步骤。移民战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至2009年起动阶段,移民人口数量从0.1万人逐年递增到0.7万人,主要是探索移民方式、移民落入地、移民政策等,为稳定移民和大规模移民探索经验;2010年至2015年为稳定阶段,每年移民人口数量大约一万人;2016年至2020年为加速阶段,每年移民人口数量从1.1万人逐年递增到1.8万人,到2020年完成移民15万人的目标。2.环境保护战略。包括:(1)划出生态无人区。我国野外调查和航空卫星照片的分析证明,由于过度农垦而导致土地退化占沙漠化面积的25.4%,过度放牧占28.3%,过度樵采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及工矿建设破坏植被所引起的占9%,而单纯由风力作用的沙丘前移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仅占5.5%。(2)建设"倒U型"生态禁区。根据民勤县的地理特征,民勤是三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三大沙漠)中间嵌入的一个绿洲区,也正是由于这个绿洲的存在,才使得大沙漠得以分离。所以,在移民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倒U型"的生态模型,划出三条生态警戒线,稳定隔离两大沙漠。(3)建设大宽度防沙林带。民勤县目前区划公益林面积705.2万亩,在公益林面积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685.2万亩。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灌木林地、疏林地等面积292.2万亩,按国家每年每亩补助5元标准计算,每年需投资1461万元。(4)林草互补式的生态过渡带。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乔、灌、草结合,带、网结合的方法,在人工绿洲和沙漠之间保持一个天然绿洲和荒漠植被的生态过渡带(5)工程输水。目前民勤的地下水已经几乎不能自行支持任何类型的植被。只有保证一定的地下水位,才能减缓生态恶化速度,使生态从根本上慢慢恢复。按每年恢复1米的地下水位计算,年需水量3.17亿立方米,需要20年的时间自然生态才能得到恢复。要采取工程输水的方法,每年向民勤绿洲输水3到4亿立方米。(6)县城向南搬迁。新县城可以选址在红崖山水库南侧10到15公里、离沙漠边缘较远的地方。3.节水产业战略。包括:(1)节水工业选择和发展对策。限制建设耗水量大的项目,主要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耗水量较少的二、三产业。(2)耕地压缩计划。2004年民勤县种植面积是102万亩,要到2020年压缩到60万亩左右,每年压缩2万多亩。被压缩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3)关闭大部分机井。民勤县共有9519眼机井,2003年和2004年两年已经关闭了400眼机井,目前实际共有机井9000多眼,每眼机井可以灌溉2000亩地。考虑农业发展的过渡性,从2006起到2020年的15年间,每年关闭400眼左右,争取在10年左右,即到2015年关闭重点地区的4000眼机井,基本遏制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到2030年,再关闭2000眼机井,使全县的机井稳定在眼之间。为了促进机井关闭的顺利进行,平均按每眼机井给予一次性补偿费,对危害绿洲防风固沙屏障和生态系统、弃耕地内、高矿化度区、湖区移民迁出区以及部分退耕还林(草)区内的五类农用机井实行全部关闭。(4)渠道衬砌工程。争取到2010年使全县的各级输水渠道全部达到输水防渗化,使节水工程的辐射面积达到90%以上,全县的地表水和外调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5)节水种植业选择和发展对策。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改善灌溉技术,大力推广以渠道衬砌、管灌、小畦灌、膜上灌和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节水技术。压缩玉米、小麦等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耗水较少的地膜棉花和饲草种植面积(6)节水畜牧业选择和发展对策。集中发展圈养型畜牧业,改过去单一的向农业要效益为向复合型生态农业要效益,到2010年,使全县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7)城镇建设和社会生活的节水问题。在个人生活、公共消费、公共设施建设、水价管理等方面采取有利于节水的措施。4.人口流动战略。包括:(1)鼓励富裕的农民到其他城市定居。对自愿放弃民勤县的户籍,将全家户籍迁出民勤县的,政府应给予每迁出一个户籍人口1万元的现金补贴,鼓励富裕的农民到其他城市定居。这种做法相当于让农民买断"地龄",类似于国有企业的买断"工龄"。(2)鼓励低收入农民到其他地方定居。对自愿放弃民勤县的户籍,将全家户籍迁出民勤县的,政府也应给予每迁出一个户籍人口1万元的现金补贴。(3)鼓励城镇职工到其他城市定居。有些城镇单位职工愿意卖断工龄后将户籍迁入其他城市定居的,应给予高工龄补贴。(4)鼓励民勤企业家到武威、金昌、兰州等地投资办企业或将企业迁出民勤。新建企业吸纳民勤籍公民为企业职工,并将其户籍迁到县外的,政府对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或给予一定的搬迁费补贴。(5)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把养老院建设作为生态移民的坚强后盾,使不愿随子女搬迁或无法随子女搬迁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以解除移民的后顾之忧。根据到2010年向外移民49500人后,涉及全县生态移民的60岁以上老人约有6000人,按照每处集中供养120老人,需修建养老院50处。5.经济适度战略。在经济发展思路上,要以恢复生态环境为最高标准,实施经济适度增长战略。包括:(1)在生态环境恶化地区不再提倡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目标要为生态环境目标服务。(2)要不断探索科学的恢复生态环境的办法和措施,停止宣传象"向沙漠进军"等一类的口号。关于发展沙产业的问题也要慎重。(3)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不再安排大量的工业项目,尤其是高耗水项目,以保证生态用水。创造条件建设节水型城镇、节水型工业体系、节水型社会。(4)制定适宜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在经济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在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必须要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考核指标,要有节约用水的考核指标,要有单位GDP的水消耗考核指标。(5)制定适宜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各级干部,尤其是县级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要把是否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是否完成人口迁移任务、是否完成计划生育任务,放在更加重要和更加突出的地位。除此之外,从中央到省市县等四级政府,也要积极地支持民勤县的生态移民工作,争取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生态移民工程,把民勤县列为全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移民试点县,起用国家项目机制来解决这个地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建立民勤移民的资金投入新机制,移民资金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三方面共同出资。要调整西北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建议国家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和战略上进行一些调整,将重点放在生态重灾地区。要制定各种具体移民形式的资金和奖励办法。由于该规划中关于移民的具体方式选择,是倾向于采取综合性的手段,所以,对于每种具体的移民方式的资金扶持问题,还要由县上的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研究,拿出合适、合理的办法。尽快划出三级生态警戒线,建立生态环境的恢复性建设公司。由于民勤移民的规模大、时间长、投资多,是一项涉及许多方面、许多单位、许多利益关系的复杂工作,所以,建议上级政府考虑工作的需要,成立民勤县移民局,由移民局统一组织、协调、实施移民规划,落实移民政策。
青海小灵通用户发送短信代码XHKX到777766尽知天下事  退定编辑短信QXXHKX到777766
客服咨询:新华社( ( 电信拨打10000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新华网新闻检索::
::最新播报::
新华网青海频道 设计制作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速过路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