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视频: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本人所有资料来自网络和个人所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图书,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于24小时内删除,本人所提供资料仅为方便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官方或本人,本人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云南玉溪市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云南玉溪市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1:22: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云南玉溪市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DOC
官方公共微信2013年玉溪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
版)_历史_百年教学网
百年教学网欢迎您!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3年玉溪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
2013年玉溪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2:04:57
绝密★玉溪市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 准(全卷两个大题,含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你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D)&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北京周口店&D.云南元谋2.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玄宗废除酷刑苛法,重振贞观之风。他们的执政理念实质体现了(A)&A.儒家的“仁政德治”&B.道家的“自然无为”&C.墨 家的“兼爱非攻”&D.法家的“以法治国”3.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统一局面形成始于(C)&A.炎黄部落的形成&&B.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C.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D.元朝推行行省制&&& 4.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史实,下面正确的是(B)&A.经济重心南移&&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C.曹操建立魏国&&D.孝文帝迁都洛阳5.图一中属于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是我国古代的(C)
&&&&&&&&&&&&&&&&&&&&&&&&&&&&&&&&&&&&&&&&&& 6.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循守旧则必将遭到历史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止分别是在(D)&A.秦朝和明末&&B.西汉和明末C.唐朝和清朝末年&&D.隋朝和清朝末年7.图二为上海轮船招商局,从 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B.洋务派筹建的北洋舰队&C.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 &D.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8.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骄子。下列史实最能反映他们为了民族利益挺身而出,站在社会潮流浪尖 的是(D)&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西安事变&D.五四运动9.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B)&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10.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下列选项中与卡片内容相符合的是(D )&&&&&&&&& &A.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 利成为定局 &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1.假如你生活在中华民国时期,你无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A)&①穿中山装、旗袍& &②男子留辫子& &③学会照相& &④上网查资料&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12.右表是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3.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问:“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其实“中国的奥本•海默”就是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邓稼先,他被誉为(D)&A.“火箭之王”&&B.“杂交水稻之父”&C.“铁人”&&D.“两弹元勋”14.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岁月流逝,但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B)&A.古埃及――金字塔&B.阿拉伯――阿拉伯数字& &C.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D.古印度――佛教15.下列历史事件中,促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产生的历史事件是(B)&A.伯里克利改革&&B.查理•马特改革&&& &C.丕平献土&&D.城市自治权的取得16.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国交流密切,但是古代社会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如图三所示。那么打破这一认识,使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联成一个整体的历史活动是(C)&A.郑和下西洋&&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D.马可•波罗东游&&&&&&&&&&&&&&& 17.《 资本论》中提到 “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句话深刻批判的是(C)&A.亚历山大东征&&B.发动殖民战争&C.黑奴贸易&&D.建立殖民机构 18.科技的进步带动时代的变迁,不断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开拓广阔前景。下列因科技革命引起的时代变迁,正确的一组是 (B)&A.蒸汽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电气时代 &B.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C.电气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电气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 19.从下表中我们能够得到的认识是(A)会议名称&时&&& 间&主要内容或影响巴黎和会&1919年&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华盛顿会议&年&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使中国回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慕尼黑会议&1938年&把捷克斯洛 伐克的苏台德区强行割给德国&A.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B.恐怖主义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危害&&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0.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两次伟大实践,所依据的科学理论是(D)&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恩格斯主义&&D.马克思主义21.“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D)&A.实施的原因&&B.实施的措施&C.实施的过程&&D.实施的意义22.20世纪人类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下列发生在期间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 诺曼底登陆& &③ 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凡尔登战役 &A.④①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23.“冷战”局面开始的标志是(B)&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和华约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24.解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A)
年 份&196 0&60&独立国家&尼日尔&刚果&喀麦隆&中非&索马里&尼日利亚&&A.非洲独立年&&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中东问题25.图四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一副为“铸剑为犁”、一副为“打结的手枪”,它们反映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心声,即 (C)&A.保护环境&B.节约资源&C.和平与发展&D.重视教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 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共50分)26.(10分)建国64年以来,我国在政治、外交、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仔细观察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五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2分)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图六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实行什么民族政策?(2分)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图七“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哪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分)答:航天领域(4)根据图八说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2分) 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结合上述史实,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分)答: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完善;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等。(答出其中两点,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来,因黄岩岛、钓鱼岛等岛屿之争,我国周边形势严峻。纵观历史,明有戚爷挡倭寇;琉球氤枳胖 氏的英魂;康熙大帝战沙俄;左宗棠驱外虏于西域。材料二 百年历史,沧桑巨变。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20世纪初,列强给清廷 送来了大餐――替洋人做一个守土 官长;团结抗战,浴血奋斗,一洗百年民族耻辱……(1)写出材料一中涉及到的史实。(至少写出两例)(4分)答: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指挥雅克萨战役,打败沙俄;左宗棠收复新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结合材料二和表格中 的信息,完成下表。(每空2分,共6分)历史图片&
相关事件&鸦片战争&A(条约)(《辛丑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时 间&1840年&1901年&B(1945年)重大影响&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出其 中一点即 可,2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3)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分)答: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列强侵略的屈辱史;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1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兴旺的动力,是一个政党熠熠生辉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2年的光辉历程,她领航中国, 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谱写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惊世篇章,推进了中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生死考验的危机关头;在国家徘徊、抉择的关键时刻,实现了党在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材料二& 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吸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通过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温家宝向世界阐明:未来中国,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材料三& 当今世界,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经济 化速度加快,世界经济冲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党和政府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使我国活跃于国际经济舞台。(1)材料一中的第一次转折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2 分)第二次转折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分)答:毛泽东(2分)&&& 作出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2)中国实现独立自主、中华民族真正“有尊严”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2分) 为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2分)答: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 中国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2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2分)答: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答出一个即可,2分)推进了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意思相近即可。2分)
29.(16分)古往今来,成为强国是许多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回顾历史,一些国家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方式探索强国之路。材料一 回顾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在每一个节点上,都用制度加以巩固。英国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成为对国王权利进行限制的永久见证……法国前赴后继,以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新理想推进革命发展,设计国家方向……材料二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独创性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至今,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材料三 150年前,日本遭遇巨大的生存危 机时,将此作为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天皇”开启了富国图强的大幕,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请回答:(1)材料一中《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2分)法国通过哪一部纲领性文件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新理想”?(2分)答:君主立宪制(2分);《人权宣言》(2分)(2)根据材料二说出使星条旗在北美上空飘扬的战争名称。(2分)“拯救了美国”的战争在美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答:独立战争(2分);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3)材料三中,开启日本富国图强大幕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2分)答:明治维新(2分);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分)(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仁人志士 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强国之路。请举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索。( 2分)上述“探索”最终皆以失败告终,从探索结果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答: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答出一点即得2分);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意思相近即可。2分)
&&&&&&&&&&&&&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_百度知道
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反帝反封建、两鸦片战争、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义团运、辛亥革命、二革命、护运、两护运、东征、北伐、南昌起义、土革命、抗战争、解放战争
林则徐广东禁烟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必修1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当前位置:>>>>>>>>>>>>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 ,起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明珠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1、突出两个重点:(1)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2)中国人民如何不屈不挠的抗争,乃至最终区的反抗帝国主义的胜利。
2、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一方面在分析具体事件时应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人民反抗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把历次战争及人民的抗争联系起来分析比较,理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屡次失败而抗日战争却胜利的原因。
3、注意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对于日本近代侵华方针、政策,侵华暴行,注意结合目前日本政府对战争的认识进行深层次分析,形成正确认识,得出历史的教训。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近代以来列强屡次侵华,不同时期侵华的特点也不相同。
(1)19世纪至60年代:列强侵华开始的阶段,主要侵华国家是英、法,其次是美、俄;侵略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以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逐步增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华”。
(3)一战至二战期间:每日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美国逐步确立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侵华的主要手段都是扶植代理人。
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即使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市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对于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4、“紫禁城内各宫殿,仅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5、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的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6、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下列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B、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间接统治
C、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D、“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7、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8、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
A、割台湾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9、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   )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实力&& 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
10、国共两党能够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 B、国内形势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
11、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12、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总后方分别位于(   )
A、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  D、西南地区、华东地区
13、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抗战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4、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是的(   )
①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
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伤人数的70%
③美国宣布为援助被侵略国家制定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史实,不能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是( )
A、《开罗宣言》的发表&& B、英美宣布废除在华治外法权
C、参与联合国的筹建&&&& D、民主革命力量大大加强
16、日本是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残的国家,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清兵出兵朝鲜,威胁到日本安全,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2)日,《解放日报》色伦指出“中华民族已经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重呼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祝贺。”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3)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结合时事分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配情况表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足,唯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在如何日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钱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1)依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1-5、CCBCA 6-10、CABBD 11-15、DCDDD
16、(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清军进入朝鲜适应要帮助镇压起义不会威胁日本的安全,日本挑起战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日本早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原因: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②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抗日战争中,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17、(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于德国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是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反,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