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中穆公不悦的原因

《马说》《九方皋相马》比较阅读及答案
文章来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2014孝感市)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10、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
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12、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分隔线----------------------------
------分隔线----------------------------
本站资源为会员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 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考研政治历年真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03年考研政治历年真题,)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用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 伯乐之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以及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3.下列数据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以1997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根据资料,请回答:
(1) 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阶段的特征,国家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国家的调控目标。
(2)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1、 ①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简答题:()1、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有人)以为中国像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
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段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段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段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国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日)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
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3分)
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4分)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图)
现在美国国会有极少数右翼议员提出,既然冷战期间美国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那么今天美国为什么不重演这段历史,拖垮中国?按这些议员的逻辑:美国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花600亿美元拖垮中国算不了什么。这600亿美元将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和平红利”。中国的国防建设养兵但不黩武,不会因为美国在东亚地区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在阿拉斯加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就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
摘自《解放军报》日
促进和平的实现——我们必须消除法律和关系体系所受到的威胁,因为这种威胁影响各国的安全。我国建立了监督和检查制度来防止核武器和毒气的扩散,同时对违反全球准则者实施惩罚。我们正努力制止先进导弹技术的扩散,同时研制战区的和国家的导弹防御系统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在设法通过不断的外交努力和严厉的执法建立一个由协议、法律、核查人员、警察和军事力量构成的多层网络,不让恐怖分子、犯罪分子和侵略分子拥有武器和活动余地。
摘自奥尔布赖特:《美国对外政策的考验》
英国首相布莱尔今天宣布了一项处理国际事务的崭新理论。他援引肯尼迪的话论证说:“我们的价值观的传播会增进我们的安全。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当有人受到奴役的时候,有谁会是自由的呢?”布莱尔说,我们在对外政策方面面临最紧迫的问题是要为我们充当积极介入他国冲突的那些情况提出正当的理由。长期以来,不干涉主义一直被视为国际秩序中的一个主要原则。但是,不干涉原则必须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加以限定。
摘自路透社 芝加哥 日电
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为求实现第一条所述各宗旨起见,本组织及其会员应遵行下列原则:
一、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
二、各会员国应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宪章所担负之义务,以保证全体会员国由加入本组织而发生之权益。
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俾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四、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摘自《联合国宪章》
①材料1的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2、3分析其原因。(4分)
②比较材料4、5,指出其不同观点,并剖析“处理国际事务的崭新理论”的实质。(4分)
③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及其解决的关键。(2分)
答案:有,简答题:()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案:有,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最新试卷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热门试卷4发现相似题一周内免登录
九方皋相马法的启示
  在《列子》书中《说符篇》第16条记载了这样一段话: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马也。臣有所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上面这段对话是描写伯乐给秦穆公推荐九方皋。说自己及自己的子孙只能相良马,而九方皋却能相天下马。认为良马可以从筋骨皮毛这些相貌上看:&阴阳受绳,曲直中巨。长骼短颊,乃中参伍。&即讲规矩,讲法度。九方皋相的天下马,&不在形骨毛色中求&、&忘其形取神&,讲天机,论神韵。因为天下绝伦者,&髣髴恍惚,若存若亡,难得知也&。九方皋把马的毛色(骊黄)说错了,甚至把马的雌雄(牝牡)都弄错了。使得穆公大为不悦。伯乐则认为这正是九方皋胜于自己千倍的地方。伯乐赞九方皋相马法是:&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的确。九方皋难道真是连毛色、牝牡这些表面特征都不分吗?肯定不是的!九方皋相马注重的是&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精&、&内&是&天机&;&粗&、&外&是牝牡毛色。强调的是&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所见者,唯&天机&也&,&所不见,毛色牝牡也&;&视其宜视者,不忘其所视&,&所不应视者,不以经意也&。这就是一种中国式的写意方法。它成为中国美学,特别是艺术方法的最高经典了。
  九方皋相马法的实质则是集中探讨了形神关系。一方面,它肯定了人世间有&牝而黄&、&牡而骊&这一写实的审美方法的合理性。认为相马的一种方法是&可以形骨取&。即&阴阳受绳,曲直中巨。长骼短颊,乃中参伍&。重形似,讲规矩,讲法度,形而下。另一方面,它肯定并宣扬了&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的写意的审美方法。认为相马的另一种方法是&不于形骨毛色中求&,即&忘形而得神,用心一至于此&,超乎形似,重神韵,谓天机,形而上。这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不同的地方。西方艺术的写实方法总是模仿形似,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的写意方法则是&不求形似&、&得意忘形&、&遗貌取神&,往往是&形具&而&神不生&,&形灭而神不死&。写实,&形者,常人之所辨也&;写意,&相其神,不相其形也&,&忘形而得神&,&遗貌取神&。写实是对客观对象表象特征(毛色牝牡)的评判,而写意则是透过客观对象的表面,对其内在素质、精神、天机的把握。故用&不见(视)&、&忘&、&遗&之形,达到对神的追求。当然,这里的&不见(视)&、&忘&和&遗&,不是无,是有。#p#分页标题#e#
  不过,不唯是之尚,其次而已。写实与写意的不同,其实就是&写形&与&写神&的不同。在中国艺术史上,形神关系,一直是对立的。但以神为重点,是基本线索,却是事实。中国艺术的任何年代,不论是秦、汉、唐、宋、元、明还是清,形、神矛盾的主要一方面,都是&神&,而不是&形&。神,是中国美学的主题。神(天机)是永恒的,绝对的,而形(形骨毛色)却是暂时的,相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的写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有&似不肖&,庄子就有&不形而神&的论述。此外,庄子的&物物而不物于物&,荀子的&不为物倾倒&,王弼的&应物而无累于物&,刘安的&吾独慷慨遗物&等等,虽然讲的是人生哲学和处事原则,但同时也是真正的艺术哲学,也是美学意匠的真正的基础。
  写意是中国一切艺术创作的方法。无论是文字,诗歌,戏剧,绘画,还是书法,都不约而同地遵循这一写意法则。汉字&六书&是写意的,用&遗其所不视&而创造出简练、形象、会意的文字;诗歌是写意的,用&赋、比、兴&手法,创造出千万首意境深远的诗歌、词赋;戏剧是写意的,用&计白当黑&作舞台背景,用&以一当十&代表千军万马;绘画是写意的,用&意足不求颜色似&和&逸笔草草&的笔墨,把画面人物的神情表现&栩栩如生&;书法是写意的,用&虽迹在尘壤,而志在云霄&和&潇洒流落,翰逸神飞&的笔墨,把字体表现的&鸾舞惊蛇&。还有很多很多,例子举不胜举。
  伯乐最后一句话:&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是&言皋之此术岂止于相马而已,神明所得,必有贵于相马者,方其妙也&。这里指出,九方皋方法即所谓&术&,不止于相马,一切&神明所得&,当然包括艺术与美学,&必有贵于相马者&。难道我们不能从九方皋相马法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么?九方皋相马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1.00
&&¥3.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九方皋相马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方皋相马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