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硬功夫的小个子一文中你从王东华我从 身上学到了了什么?

从赵县放羊娃到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王东华一身硬功夫,七八层高楼,他可以顺着外墙壁上的管子,几秒钟爬到顶
王东华力大过人,一般人和他掰腕子两个手都不行。
作为从黎巴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织第一位进入戈兰高地的中国军人,王东华感到分外光荣。
■一身硬功夫的小个子
6月14日上午,记者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见到王东华时,他正在给学员们上“警棍术”课。
初见王东华,让人很难想像他曾经的辉煌。1.64米,又矮又瘦,然而正是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却有着“身手敏捷,力大过人”的真功夫。“一般人和他掰腕子两个手都不是他的个儿!除了力气大,王教官最大的特点是敏捷。”该校政治处的新闻干事王健告诉记者,学校的七八层高的教学楼,王东华可以顺着外墙壁上的水管子,几秒钟就爬到顶。
百闻不如一见,在授课间隙王东华来了个“现场表演”。这么高的楼,采取点保险措施吧?王东华呵呵一笑,不用不用,这点“小技能”早已习惯了。“噌,噌……”几秒钟后,王东华就轻盈地站到了楼顶,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小时候我就喜欢武术,当时家乡赵县城关一带流行练大红拳,我特着迷。”王东华说,自幼习武,因而好动,几岁上就曾掉到村头的枯井里,后来又从邻居家的房檐上掉下来,头磕在煮粉条的锅沿上,晕了过去,苏醒后依然没事一样奔玩儿。
王东华不仅能武,还能文。在学院里,他是第一个全英语教学的中国籍讲师,而且他还自学了法语和阿拉伯语。
“能在王教官的手下当学生,真是幸运!”采访中,好多学员几乎把王东华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王东华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乐观而轻松。可他的家人却始终是为他捏把汗。“因为他是全家的顶梁柱,所以他的安全是我们最牵挂的。记得去年他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期间,我和婆婆只要一看到电视上有战争的新闻,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妻子王志荣告诉记者,其实丈夫在国外也很惦记家里,只是他不善表达而已。
■靠放羊来为全家人分忧
王东华1971年出生在赵县,在他的记忆中,家里一直是穷得叮当响。
“我们弟兄三个,小时候穿补丁衣裳是常事儿。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真是像老话说的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王东华说,他在家排行老二,大哥身体弱,三弟又小,从小他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力。
家里穷,王东华很小时就知道为家里分忧了。因家离县城只有二三公里,那时候王东华只要不上学,就要起早到地里挖菜,然后拿到城里去卖,补贴家用。
从王东华上小学开始,家里养起了羊。每天放学,王东华第一件事就是放羊。
赵县城关的那破旧的土城墙,是王东华童年放羊的乐园。“当时的我还不如牧羊鞭子高呢,鞭子扛在肩上的感觉,现在想来有点像扛着大旗,特神气!”
“最多的时候家里的羊养到了60只,羊不吃得饱饱的他就不回家。”父亲王新法说起儿子的懂事很是动情,他说,王东华放羊从没有让羊毁过一棵庄稼苗。为了让羊吃饱快长,无论多远,他总是把羊赶到野草最茂盛的地方,有时他要绕着土城墙走上好远的路。
一年到头,正是贪玩年龄段的王东华从没有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捉过迷藏、过过家家,只有庙会时可以有一天玩的时间。
上初一时,因为放羊王东华摔断了腿休学一年,后来和弟弟同上一年级,等到上高中时,弟兄三人都读书上学,家里的羊也没人放了,经济负担更重了。但王东华的父母很坚持,说再穷也要供哥仨上学。
“有个星期一我记得特清楚,那天准备上学了,可还没有这星期的10元钱伙食费呢,便向母亲要。母亲跑着出门去借,不知走了多少家,才气喘吁吁地借回了钱。”王东华说,患哮喘的母亲举着10元钱进门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他脑中。
1990年读高二时,面对家里的窘迫,王东华毅然选择了入伍,他坚信到部队一定能搞出名堂来。
■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果然,在部队王东华如鱼得水,仗着自己的武功底子和文艺天赋,很快在团里小有名气。转年,他考上了军校。1996年,毕业两年后,他又返回母校当了教员。
在别人看来顺风顺水的王东华并没有就此满足,在他心底有着一个更高的梦想———那就是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每当媒体报道国际上发生战乱的新闻时,都会深深地触动我的神经,看着那些不同肤色、头戴蓝色贝雷帽的军人,在战火纷飞的战场,执行着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我心里就痒痒,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头戴蓝色贝雷帽到国外战地执行任务!”王东华说,自己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一旦有了目标,什么样的困难都吓不倒他。
为了迎接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选拔考试,只有中专学历的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拿上外语书、暖水瓶出门了,学到天亮,打开水回家做早饭。学院里习惯晨练的人都认识了这位个头不高的小伙子。
几年下来,双语字典买了好几本,收音机用坏了好几个,辅导书更不知买了多少本。王东华能吃苦,为了练听力,一小段三四行的BBC新闻,他一听就是两三个小时。但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军事观察员的考试,在听力这一关还是失了算。让他没想到的是,考试时会考的是带阿拉伯口音的英语。结果,他以3分之差落选。
在王东华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气馁”二字。后来,王东华给自己制定了超强度学习计划,坚持每天5点起床背单词、练发音、学语法,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还先后自学了20余本联合国观察员考试的相关书籍。为强化英语听说能力,他参加了多个地方英语强化班。
经过不懈努力,王东华不仅取得了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证书,还拿到了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军事指挥函授本科文凭。2006年7月,王东华第二次赴南京参加军事观察员选拔考试。笔试、口试、听力,统统过关,王东华从120人中脱颖而出。
回想从一名中专生到本科生、从外语盲到外语通、从普通教员到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成长经历。用王东华自己的话说,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接替了烈士杜照宇的岗位
军事观察员,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名词,他们身穿军装但不佩带武器,一般工作在对立双方的停火线附近,责任是在战场上监督停火撤军、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人们眼里,军事观察员又是一个非常荣耀的称谓,似乎总是与鲜花、掌声和荣誉为伴。然而,在饱受战乱和充满恐怖气氛的维和第一线,走上军事观察员的岗位就意味着走上了战场。
日,当王东华兴冲冲地走进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耶路撒冷总部时,拿到手的却是份遗嘱。
“请您仔细阅读这份遗嘱的内容,考虑之后,填写好。”其内容是如果执行任务时牺牲,如何分配联合国发放的4万美元抚恤金。他含着泪郑重写下:抚恤金40%留给父母,30%留给妻子,30%留给孩子。
走上观察员岗位的第一天,王东华便沿着被导弹炸得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到了杜照宇烈士的牺牲地———希亚姆哨所。哨所的大门和铁丝网还在,哨内所有的建筑都变成了废墟。站在废墟前,王东华摆上水果点心,倒上酒,点燃一支香烟插在地上:“老杜,我来接替你了!你是中国军事观察员的骄傲,抽空儿我还会过来看你,咱们哥俩说说话……”
那天,王东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为了布满地雷的土地能够长出绿色的禾苗,为了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再为阵亡的儿女送行,我一定要出色完成维护和平的神圣使命,为国争光。
军事观察员的工作常常与危险、枯燥相伴。每个人都要有逃生和自救的高超技能。在观察哨就有急救工具,可以对付骨折、蛇毒等重伤。“那是什么地方啊,时时有危险。”外出巡逻中,王东华都要头戴钢盔,身穿厚重的钢板防弹衣,驾驶防弹车或装甲车在任务区错综复杂的山地奔波数百公里,饿了就吃块饼干……一天下来,时常让王东华连腰都直不起来。
■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军人
在维和任务区,不论新、老观察员时常会发生迷失方向和翻车的情况。一次,王东华在执行任务时,由于暴雨侵袭,能见度不足两米,车辆在蜿蜒崎岖的山腰艰难前行。突然,一股巨大的泥石流,从30多米高的山体直泻而下。
王东华眼疾手快,离合制动和手刹一起上,猛打方向盘,把车扎在崖壁侧面的土包上。霎时间,泥石流从王东华的眼前飞速坠落到谷底,惊得王东华一身冷汗。当王东华顺利返回营地,不同肤色的队友们将他紧紧地抱住,高声喊着:“中国军人,好样的!”
戈兰高地上,几乎每条公路边都有一道铁丝网,每隔几米可见一个用英文和希伯来文写的“地雷,危险”的牌子,配以红色的惊叹号,让人触目惊心!王东华的哨所就坐落在雷区腹地。
在一次以色列国防军的实弹演习中,一枚重磅炸弹砸落在哨所前方几百米的枯草丛中。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随着强风迅速向四周扩散。可怕的是,炸弹引燃了枯草丛,大火乘着风势立刻向哨所蔓延,远处不时传来地雷引爆的巨响。倘若不能有效阻止大火的侵袭,整个哨所和观察员的生命将被四周的地雷炸得粉身碎骨。正在哨所值班的王东华,立即冷静地向上级报告,并迅速组织队友想抢在大火前,挖开一条隔离带。其他观察员却不同意,“马上撤退吧,万一引爆地雷,就没命了!”王东华抓起铁锹冲向雷区。正准备撤离的观察员们也放弃了撤的念头,拿起了工具。还好,这时候风向转变,火亦随之跑掉。
“当时我也有点紧张,但我一想到自己是中国军人就什么也不怕了。”王东华自豪地跟记者说,在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期间,巡逻历程2万余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更没有一次因为身体不适向上级请过假。
因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军事技能、军事外交方面的才能,王东华被破格批准担任戈兰高地的军事观察员,从而成为从黎巴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织第一位进入戈兰高地的中国军人。同时,他还被任命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驻戈兰高地军事观察团鹰队副队长,在欧洲人占90%的观察员组织里,他是第一个未经个人申请就担任这一职务的中国观察员。
日,向联合国交上300份左右观察报告后,携带着联合国和平荣誉二级勋章的王东华回到了北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东华:从赵县放羊娃到联合国军事观察员_
  当前位置:
>> >>
王东华:从赵县放羊娃到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16:08:15 星期日   邢台新传媒      
王东华一身硬功夫,七八层高楼,他可以顺着外墙壁上的管子,几秒钟爬到顶。贾恒/摄
王东华力大过人,一般人和他掰腕子两个手都不行。贾恒/摄
作为从黎巴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织第一位进入戈兰高地的中国军人,王东华感到分外光荣。贾恒/摄
本报记者 静冬
■新闻提示
赶着几十只羊,走在赵县那土城墙上,童年的记忆让他常常忆起家乡;中东战火纷飞,他成了从黎巴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织第一位进入戈兰高地的中国军人;在担任军事观察员期间,他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一身硬功夫的小个子
6月14日上午,记者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见到王东华时,他正在给学员们上“警棍术”课。
初见王东华,让人很难想像他曾经的辉煌。1.64米,又矮又瘦,然而正是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却有着“身手敏捷,力大过人”的真功夫。“一般人和他掰腕子两个手都不是他的个儿!除了力气大,王教官最大的特点是敏捷。”该校政治处的新闻干事王健告诉记者,学校的七八层高的教学楼,王东华可以顺着外墙壁上的水管子,几秒钟就爬到顶。
百闻不如一见,在授课间隙王东华来了个“现场表演”。这么高的楼,采取点保险措施吧?王东华呵呵一笑,不用不用,这点“小技能”早已习惯了。“噌,噌……”几秒钟后,王东华就轻盈地站到了楼顶,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小时候我就喜欢武术,当时家乡赵县城关一带流行练大红拳,我特着迷。”王东华说,自幼习武,因而好动,几岁上就曾掉到村头的枯井里,后来又从邻居家的房檐上掉下来,头磕在煮粉条的锅沿上,晕了过去,苏醒后依然没事一样奔玩儿。
王东华不仅能武,还能文。在学院里,他是第一个全英语教学的中国籍讲师,而且他还自学了法语和阿拉伯语。
“能在王教官的手下当学生,真是幸运!”采访中,好多学员几乎把王东华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王东华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乐观而轻松。可他的家人却始终是为他捏把汗。“因为他是全家的顶梁柱,所以他的安全是我们最牵挂的。记得去年他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期间,我和婆婆只要一看到电视上有战争的新闻,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妻子王志荣告诉记者,其实丈夫在国外也很惦记家里,只是他不善表达而已。
■靠放羊来为全家人分忧
王东华1971年出生在赵县,在他的记忆中,家里一直是穷得叮当响。
“我们弟兄三个,小时候穿补丁衣裳是常事儿。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真是像老话说的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王东华说,他在家排行老二,大哥身体弱,三弟又小,从小他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力。
家里穷,王东华很小时就知道为家里分忧了。因家离县城只有二三公里,那时候王东华只要不上学,就要起早到地里挖菜,然后拿到城里去卖,补贴家用。
从王东华上小学开始,家里养起了羊。每天放学,王东华第一件事就是放羊。
赵县城关的那破旧的土城墙,是王东华童年放羊的乐园。“当时的我还不如牧羊鞭子高呢,鞭子扛在肩上的感觉,现在想来有点像扛着大旗,特神气!”
“最多的时候家里的羊养到了60只,羊不吃得饱饱的他就不回家。”父亲王新法说起儿子的懂事很是动情,他说,王东华放羊从没有让羊毁过一棵庄稼苗。为了让羊吃饱快长,无论多远,他总是把羊赶到野草最茂盛的地方,有时他要绕着土城墙走上好远的路。
一年到头,正是贪玩年龄段的王东华从没有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捉过迷藏、过过家家,只有庙会时可以有一天玩的时间。
上初一时,因为放羊王东华摔断了腿休学一年,后来和弟弟同上一年级,等到上高中时,弟兄三人都读书上学,家里的羊也没人放了,经济负担更重了。但王东华的父母很坚持,说再穷也要供哥仨上学。
“有个星期一我记得特清楚,那天准备上学了,可还没有这星期的10元钱伙食费呢,便向母亲要。母亲跑着出门去借,不知走了多少家,才气喘吁吁地借回了钱。”王东华说,患哮喘的母亲举着10元钱进门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他脑中。
1990年读高二时,面对家里的窘迫,王东华毅然选择了入伍,他坚信到部队一定能搞出名堂来。
■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果然,在部队王东华如鱼得水,仗着自己的武功底子和文艺天赋,很快在团里小有名气。转年,他考上了军校。1996年,毕业两年后,他又返回母校当了教员。
在别人看来顺风顺水的王东华并没有就此满足,在他心底有着一个更高的梦想———那就是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每当媒体报道国际上发生战乱的新闻时,都会深深地触动我的神经,看着那些不同肤色、头戴蓝色贝雷帽的军人,在战火纷飞的战场,执行着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我心里就痒痒,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头戴蓝色贝雷帽到国外战地执行任务!”王东华说,自己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一旦有了目标,什么样的困难都吓不倒他。
为了迎接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选拔考试,只有中专学历的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拿上外语书、暖水瓶出门了,学到天亮,打开水回家做早饭。学院里习惯晨练的人都认识了这位个头不高的小伙子。
几年下来,双语字典买了好几本,收音机用坏了好几个,辅导书更不知买了多少本。王东华能吃苦,为了练听力,一小段三四行的BBC新闻,他一听就是两三个小时。但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军事观察员的考试,在听力这一关还是失了算。让他没想到的是,考试时会考的是带阿拉伯口音的英语。结果,他以3分之差落选。
在王东华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气馁”二字。后来,王东华给自己制定了超强度学习计划,坚持每天5点起床背单词、练发音、学语法,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还先后自学了20余本联合国观察员考试的相关书籍。为强化英语听说能力,他参加了多个地方英语强化班。
经过不懈努力,王东华不仅取得了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证书,还拿到了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军事指挥函授本科文凭。2006年7月,王东华第二次赴南京参加军事观察员选拔考试。笔试、口试、听力,统统过关,王东华从120人中脱颖而出。
回想从一名中专生到本科生、从外语盲到外语通、从普通教员到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成长经历。用王东华自己的话说,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接替了烈士杜照宇的岗位
军事观察员,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名词,他们身穿军装但不佩带武器,一般工作在对立双方的停火线附近,责任是在战场上监督停火撤军、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人们眼里,军事观察员又是一个非常荣耀的称谓,似乎总是与鲜花、掌声和荣誉为伴。然而,在饱受战乱和充满恐怖气氛的维和第一线,走上军事观察员的岗位就意味着走上了战场。
日,当王东华兴冲冲地走进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耶路撒冷总部时,拿到手的却是份遗嘱。
“请您仔细阅读这份遗嘱的内容,考虑之后,填写好。”其内容是如果执行任务时牺牲,如何分配联合国发放的4万美元抚恤金。他含着泪郑重写下:抚恤金40%留给父母,30%留给妻子,30%留给孩子。
走上观察员岗位的第一天,王东华便沿着被导弹炸得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到了杜照宇烈士的牺牲地———希亚姆哨所。哨所的大门和铁丝网还在,哨内所有的建筑都变成了废墟。站在废墟前,王东华摆上水果点心,倒上酒,点燃一支香烟插在地上:“老杜,我来接替你了!你是中国军事观察员的骄傲,抽空儿我还会过来看你,咱们哥俩说说话……”
那天,王东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为了布满地雷的土地能够长出绿色的禾苗,为了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再为阵亡的儿女送行,我一定要出色完成维护和平的神圣使命,为国争光。
军事观察员的工作常常与危险、枯燥相伴。每个人都要有逃生和自救的高超技能。在观察哨就有急救工具,可以对付骨折、蛇毒等重伤。“那是什么地方啊,时时有危险。”外出巡逻中,王东华都要头戴钢盔,身穿厚重的钢板防弹衣,驾驶防弹车或装甲车在任务区错综复杂的山地奔波数百公里,饿了就吃块饼干……一天下来,时常让王东华连腰都直不起来。
■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军人
在维和任务区,不论新、老观察员时常会发生迷失方向和翻车的情况。一次,王东华在执行任务时,由于暴雨侵袭,能见度不足两米,车辆在蜿蜒崎岖的山腰艰难前行。突然,一股巨大的泥石流,从30多米高的山体直泻而下。
王东华眼疾手快,离合制动和手刹一起上,猛打方向盘,把车扎在崖壁侧面的土包上。霎时间,泥石流从王东华的眼前飞速坠落到谷底,惊得王东华一身冷汗。当王东华顺利返回营地,不同肤色的队友们将他紧紧地抱住,高声喊着:“中国军人,好样的!”
戈兰高地上,几乎每条公路边都有一道铁丝网,每隔几米可见一个用英文和希伯来文写的“地雷,危险”的牌子,配以红色的惊叹号,让人触目惊心!王东华的哨所就坐落在雷区腹地。
在一次以色列国防军的实弹演习中,一枚重磅炸弹砸落在哨所前方几百米的枯草丛中。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随着强风迅速向四周扩散。可怕的是,炸弹引燃了枯草丛,大火乘着风势立刻向哨所蔓延,远处不时传来地雷引爆的巨响。倘若不能有效阻止大火的侵袭,整个哨所和观察员的生命将被四周的地雷炸得粉身碎骨。正在哨所值班的王东华,立即冷静地向上级报告,并迅速组织队友想抢在大火前,挖开一条隔离带。其他观察员却不同意,“马上撤退吧,万一引爆地雷,就没命了!”王东华抓起铁锹冲向雷区。正准备撤离的观察员们也放弃了撤的念头,拿起了工具。还好,这时候风向转变,火亦随之跑掉。
“当时我也有点紧张,但我一想到自己是中国军人就什么也不怕了。”王东华自豪地跟记者说,在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期间,巡逻历程2万余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更没有一次因为身体不适向上级请过假。
因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军事技能、军事外交方面的才能,王东华被破格批准担任戈兰高地的军事观察员,从而成为从黎巴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织第一位进入戈兰高地的中国军人。同时,他还被任命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驻戈兰高地军事观察团鹰队副队长,在欧洲人占90%的观察员组织里,他是第一个未经个人申请就担任这一职务的中国观察员。
日,向联合国交上300份左右观察报告后,携带着联合国和平荣誉二级勋章的王东华回到了北京……
河北新闻网
4看看相关新闻
(C)版权所有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邢台新传媒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邢台新传媒—邢台日报”。
咨询电话:。所有图片可登陆邢台新传媒查询,咨询电话:。从王东华身上学到了什么?_百度知道
从王东华身上学到了什么?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物*王东华:从赵县放羊娃到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来源:河北新闻网
王东华一身硬功夫,七八层高楼,他可以顺着外墙壁上的管子,几秒钟爬到顶。贾恒/摄
王东华力大过人,一般人和他掰腕子两个手都不行。贾恒/摄
作为从黎巴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织第一位进入戈兰高地的中国军人,王东华感到分外光荣。贾恒/摄
本报记者 静冬
■新闻提示
赶着几十只羊,走在赵县那土城墙上,童年的记忆让他常常忆起家乡;中东战火纷飞,他成了从黎巴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织第一位进入戈兰高地的中国军人;在担任军事观察员期间,他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一身硬功夫的小个子
6月14日上午,记者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见到王东华时,他正在给学员们上“警棍术”课。
初见王东华,让人很难想像他曾经的辉煌。1.64米,又矮又瘦,然而正是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却有着“身手敏捷,力大过人”的真功夫。“一般人和他掰腕子两个手都不是他的个儿!除了力气大,王教官最大的特点是敏捷。”该校政治处的新闻干事王健告诉记者,学校的七八层高的教学楼,王东华可以顺着外墙壁上的水管子,几秒钟就爬到顶。
百闻不如一见,在授课间隙王东华来了个“现场表演”。这么高的楼,采取点保险措施吧?王东华呵呵一笑,不用不用,这点“小技能”早已习惯了。“噌,噌……”几秒钟后,王东华就轻盈地站到了楼顶,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小时候我就喜欢武术,当时家乡赵县城关一带流行练大红拳,我特着迷。”王东华说,自幼习武,因而好动,几岁上就曾掉到村头的枯井里,后来又从邻居家的房檐上掉下来,头磕在煮粉条的锅沿上,晕了过去,苏醒后依然没事一样奔玩儿。
王东华不仅能武,还能文。在学院里,他是第一个全英语教学的中国籍讲师,而且他还自学了法语和阿拉伯语。
“能在王教官的手下当学生,真是幸运!”采访中,好多学员几乎把王东华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王东华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乐观而轻松。可他的家人却始终是为他捏把汗。“因为他是全家的顶梁柱,所以他的安全是我们最牵挂的。记得去年他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期间,我和婆婆只要一看到电视上有战争的新闻,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妻子王志荣告诉记者,其实丈夫在国外也很惦记家里,只是他不善表达而已。
靠放羊来为全家人分忧
王东华1971年出生在赵县,在他的记忆中,家里一直是穷得叮当响。
“我们弟兄三个,小时候穿补丁衣裳是常事儿。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真是像老话说的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王东华说,他在家排行老二,大哥身体弱,三弟又小,从小他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力。
家里穷,王东华很小时就知道为家里分忧了。因家离县城只有二三公里,那时候王东华只要不上学,就要起早到地里挖菜,然后拿到城里去卖,补贴家用。
从王东华上小学开始,家里养起了羊。每天放学,王东华第一件事就是放羊。
赵县城关的那破旧的土城墙,是王东华童年放羊的乐园。“当时的我还不如牧羊鞭子高呢,鞭子扛在肩上的感觉,现在想来有点像扛着大旗,特神气!”
“最多的时候家里的羊养到了60只,羊不吃得饱饱的他就不回家。”父亲王新法说起儿子的懂事很是动情,他说,王东华放羊从没有让羊毁过一棵庄稼苗。为了让羊吃饱快长,无论多远,他总是把羊赶到野草最茂盛的地方,有时他要绕着土城墙走上好远的路。
一年到头,正是贪玩年龄段的王东华从没有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捉过迷藏、过过家家,只有庙会时可以有一天玩的时间。
上初一时,因为放羊王东华摔断了腿休学一年,后来和弟弟同上一年级,等到上高中时,弟兄三人都读书上学,家里的羊也没人放了,经济负担更重了。但王东华的父母很坚持,说再穷也要供哥仨上学。
“有个星期一我记得特清楚,那天准备上学了,可还没有这星期的10元钱伙食费呢,便向母亲要。母亲跑着出门去借,不知走了多少家,才气喘吁吁地借回了钱。”王东华说,患哮喘的母亲举着10元钱进门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他脑中。
1990年读高二时,面对家里的窘迫,王东华毅然选择了入伍,他坚信到部队一定能搞出名堂来。
■&&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果然,在部队王东华如鱼得水,仗着自己的武功底子和文艺天赋,很快在团里小有名气。转年,他考上了军校。1996年,毕业两年后,他又返回母校当了教员。
在别人看来顺风顺水的王东华并没有就此满足,在他心底有着一个更高的梦想———那就是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每当媒体报道国际上发生战乱的新闻时,都会深深地触动我的神经,看着那些不同肤色、头戴蓝色贝雷帽的军人,在战火纷飞的战场,执行着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我心里就痒痒,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头戴蓝色贝雷帽到国外战地执行任务!”王东华说,自己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一旦有了目标,什么样的困难都吓不倒他。
为了迎接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选拔考试,只有中专学历的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拿上外语书、暖水瓶出门了,学到天亮,打开水回家做早饭。学院里习惯晨练的人都认识了这位个头不高的小伙子。
几年下来,双语字典买了好几本,收音机用坏了好几个,辅导书更不知买了多少本。王东华能吃苦,为了练听力,一小段三四行的BBC新闻,他一听就是两三个小时。但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军事观察员的考试,在听力这一关还是失了算。让他没想到的是,考试时会考的是带阿拉伯口音的英语。结果,他以3分之差落选。
在王东华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气馁”二字。后来,王东华给自己制定了超强度学习计划,坚持每天5点起床背单词、练发音、学语法,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还先后自学了20余本联合国观察员考试的相关书籍。为强化英语听说能力,他参加了多个地方英语强化班。
经过不懈努力,王东华不仅取得了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证书,还拿到了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军事指挥函授本科文凭。2006年7月,王东华第二次赴南京参加军事观察员选拔考试。笔试、口试、听力,统统过关,王东华从120人中脱颖而出。
回想从一名中专生到本科生、从外语盲到外语通、从普通教员到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成长经历。用王东华自己的话说,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接替了烈士杜照宇的岗位
军事观察员,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名词,他们身穿军装但不佩带武器,一般工作在对立双方的停火线附近,责任是在战场上监督停火撤军、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人们眼里,军事观察员又是一个非常荣耀的称谓,似乎总是与鲜花、掌声和荣誉为伴。然而,在饱受战乱和充满恐怖气氛的维和第一线,走上军事观察员的岗位就意味着走上了战场。
日,当王东华兴冲冲地走进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耶路撒冷总部时,拿到手的却是份遗嘱。
“请您仔细阅读这份遗嘱的内容,考虑之后,填写好。”其内容是如果执行任务时牺牲,如何分配联合国发放的4万美元抚恤金。他含着泪郑重写下:抚恤金40%留给父母,30%留给妻子,30%留给孩子。
走上观察员岗位的第一天,王东华便沿着被导弹炸得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到了杜照宇烈士的牺牲地———希亚姆哨所。哨所的大门和铁丝网还在,哨内所有的建筑都变成了废墟。站在废墟前,王东华摆上水果点心,倒上酒,点燃一支香烟插在地上:“老杜,我来接替你了!你是中国军事观察员的骄傲,抽空儿我还会过来看你,咱们哥俩说说话……”
那天,王东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为了布满地雷的土地能够长出绿色的禾苗,为了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再为阵亡的儿女送行,我一定要出色完成维护和平的神圣使命,为国争光。
军事观察员的工作常常与危险、枯燥相伴。每个人都要有逃生和自救的高超技能。在观察哨就有急救工具,可以对付骨折、蛇毒等重伤。“那是什么地方啊,时时有危险。”外出巡逻中,王东华都要头戴钢盔,身穿厚重的钢板防弹衣,驾驶防弹车或装甲车在任务区错综复杂的山地奔波数百公里,饿了就吃块饼干……一天下来,时常让王东华连腰都直不起来。
■&&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军人
在维和任务区,不论新、老观察员时常会发生迷失方向和翻车的情况。一次,王东华在执行任务时,由于暴雨侵袭,能见度不足两米,车辆在蜿蜒崎岖的山腰艰难前行。突然,一股巨大的泥石流,从30多米高的山体直泻而下。
王东华眼疾手快,离合制动和手刹一起上,猛打方向盘,把车扎在崖壁侧面的土包上。霎时间,泥石流从王东华的眼前飞速坠落到谷底,惊得王东华一身冷汗。当王东华顺利返回营地,不同肤色的队友们将他紧紧地抱住,高声喊着:“中国军人,好样的!”
戈兰高地上,几乎每条公路边都有一道铁丝网,每隔几米可见一个用英文和希伯来文写的“地雷,危险”的牌子,配以红色的惊叹号,让人触目惊心!王东华的哨所就坐落在雷区腹地。
在一次以色列国防军的实弹演习中,一枚重磅炸弹砸落在哨所前方几百米的枯草丛中。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随着强风迅速向四周扩散。可怕的是,炸弹引燃了枯草丛,大火乘着风势立刻向哨所蔓延,远处不时传来地雷引爆的巨响。倘若不能有效阻止大火的侵袭,整个哨所和观察员的生命将被四周的地雷炸得粉身碎骨。正在哨所值班的王东华,立即冷静地向上级报告,并迅速组织队友想抢在大火前,挖开一条隔离带。其他观察员却不同意,“马上撤退吧,万一引爆地雷,就没命了!”王东华抓起铁锹冲向雷区。正准备撤离的观察员们也放弃了撤的念头,拿起了工具。还好,这时候风向转变,火亦随之跑掉。
“当时我也有点紧张,但我一想到自己是中国军人就什么也不怕了。”王东华自豪地跟记者说,在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期间,巡逻历程2万余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更没有一次因为身体不适向上级请过假。
因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军事技能、军事外交方面的才能,王东华被破格批准担任戈兰高地的军事观察员,从而成为从黎巴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织第一位进入戈兰高地的中国军人。同时,他还被任命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驻戈兰高地军事观察团鹰队副队长,在欧洲人占90%的观察员组织里,他是第一个未经个人申请就担任这一职务的中国观察员。
日,向联合国交上300份左右观察报告后,携带着联合国和平荣誉二级勋章的王东华回到了北京……
来源:燕赵都市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毛遂身上学到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