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关怀智障人士就业心得体会

關懷斗六環保志工 大林醫護健檢諮詢
| ◎楊芳華、陳秀嫻/雲林報導
為感恩環保志工不辭辛勞守護大地,大林慈濟醫院九位醫護志工假日特地到斗六環保教育站舉辦「社區健康檢查,守護環保志工」愛灑聯誼活動,以免費健檢方式關懷環保志工身體健康,共服務九十八位志工。現場,醫師親切與老菩薩雙向交流,醫療諮詢志工細心關懷做記錄,並建立檔案做為長期追蹤。
大林慈濟醫院健檢團隊,細心關懷環保志工的身心健康。[攝影者:林朝力]◎環保教育 多功共修場所斗六環保教育站自日啟用至今已走過十一年,由雲林和氣一隊長林永吉師兄無償提供位於榴南里一塊空地約六百五十坪,讓斗六地區的資源回收有了統一收集的
地方,整建工程材料大多來自921組合屋回收再利用。為了深入當地宣導資源回收與推廣心靈環保,日漸由環保站轉型為社區環保教育站,也成為多功能的共修場所。為了接引更多民眾投入環保行列,於2006年8月進行整修環保站時,慈濟志工將回收建設公司樣品屋的木質地板拆解再利用,以感恩的心美化環境、綠化大地,一磚一物、每寸泥
土、草木皆有志工們的愛心與汗水。2008年初整修完成後,很多老菩薩將環保站做為修行的道場,在此發揮生命良能,成為守護地球的老尖兵。為感恩環保志工不辭辛勞守護大地,3月21日早上,大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特地在斗六環保教育站舉辦「社區健康檢查,守護環保志工」愛灑聯誼活動,以免費健檢方式關懷每位環
保志工的身體健康,共有九十八位環保志工參加。舉辦免費健檢的大林慈濟醫院社區醫療部陳鈞博師兄表示,因恭讀
上人《衲履足跡2009秋之卷》在第184頁「十地菩薩」,起了歡喜心,感念環保志工為大地付出,淨心又
淨地,因而發心舉辦「社區健康檢查,守護環保志工」的活動。◎健檢諮詢 照護環保志工當天參與服務的大林慈濟醫院健檢團隊共九位,有家醫科許珮綺醫師、中醫師藍英明和醫療諮詢志工,健檢項目包括量血壓、身高體重、尿液、肝功能、骨質密度檢驗。現場,醫師親
切的與老菩薩雙向交流,醫療諮詢志工細心關懷做記錄,諮詢過程有系統、有規劃,並建立資料做為長期追蹤。環保志工林鳳娥師姊看到大林慈院健檢團隊,為了守護環保站志工們的健康,犧牲假期來陪伴,真的很感恩;再想到自己發生車禍時,手腳都骨折,幸好慈濟大醫王和白衣天使用心的
照顧,才能再享天倫之樂,所以發心要與慈濟結更深的緣,因此她每逢假日幾乎都會到環保站做回收分類,愈做愈歡喜,把做環保當成健身運動,還能廣結善緣,心胸更開闊。來參加健檢愛灑活動的秀霞阿嬤,女兒是慈濟照顧戶,阿嬤平時都會帶著外孫女友奇來做環保。一早,師姊們見到友奇穿著可愛的衣服,都誇讚她長得可愛,友奇雖有些智障,但長期
與慈濟師姑、師伯的互動,長養善念,身心健康,能跟著做環保,讓阿嬤很感恩也很欣慰。◎引法入心  累加善的力量司儀葉純英師姊介紹大愛劇場「七輩婦」本尊林金貴師姊,特地從高雄來與大家分享:以前夫妻倆為了追求錢財,曾上演全武行,加入慈濟後改變剛毅的個性,學習柔軟待人處事態
度,並以關懷訪視個案漸漸接引夫婿走入慈濟大家庭,同修邱國權師兄因而戒除喝酒、吃檳榔、賭博等不良習氣,轉迷為悟並擔起高雄區環保的工作。環保幹事李麗香師姊做環保心得多多,在活動中分享節能減碳小撇步。平時將洗手台的水收集起來,沖馬桶;洗衣機的泡沫水,可拖地,脫出的水用來搓洗抹布也可澆花,每月可省下
約二百元的水費;馬鈴薯皮留下來洗鍋瓢碗筷,洗得亮晶晶;回收過期的潤絲洗髮精,一小杯可加入一桶水,用來洗車子,不用打臘就光潔亮麗;回鍋油回收後,可做手工香皂,減少
地球污染又可廣結善緣,可稱為環保達人。活動進行到中午,清風拂面菜根香,香積志工已烹飪好香甜的蘿蔔湯、炒素麵、營養的番薯葉、養生的木耳小黃瓜,來推動「身內環保響應素食,身外環保惜福愛物」,做為活動的圓
緣。期望從日常三餐虔誠齋戒,引法入心,降低欲望,過簡樸生活,推己及人,在善惡拔河中,為世間累加更多善的力量。
圖左&:&蔡素燕師姊(法號:明晨,左一 )與葉純英師姊(法號:明鴒,右一)陪伴環保菩薩歡喜來報到。[攝影者:林朝力]圖右&:&葉純英師姊(中)介紹林金貴師姊(右一)特地從高雄趕來現身說法。[攝影者:林朝力]圖左&:&大林慈濟醫院健檢團隊為環保志工量血壓。[攝影者:林朝力]圖右&:&大林慈濟醫院健檢團隊假日到環保站關懷志工健康。[攝影者:林朝力]近期相關文章:
歷史相關文章:
精舍之美暨靜思語
靜思精舍,是慈濟功德會的發祥地,慈濟人稱之為「心靈故鄉」。(
人間菩薩大招生!
您是否經常覺得很想助人,卻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忙碌中,一再讓這樣的善念升起又降落,卻一直沒有真正去實踐?舉手之勞就能成為慈濟會員護持慈濟志業。一般捐款項目如下:
◎ 志工專區: |
| ◎ 志工作品:
上人開示。志工早會
" 轉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世界無限寬大;換一種立場待人處事,人事無不輕安。 "
證嚴法師靜思語開示日期:民國92年11月08日
菲律賓週年慶
今天是菲律賓分會九周年慶,九年前的今天,菲律賓的慈濟成立。在這九年間,我們常誇獎他們在醫療的用心。
菲律賓因為有這一百多位醫師,還有志工菩薩們,到離島偏僻地方義診,累積起來已讓十三萬八千多人受惠,解除了他們身體上的苦難。
他們的慈善工作也做得很不錯。在今年九月初,也是在馬尼拉市,就是一場大火,燒毀不少人的房屋。慈濟人很快就到達現場,知道有七十五棟房屋燒毀,一百七十四戶人家逃出來,這些人家平常連四壁都沒有,因為一面牆壁兩戶人家相連,還都很破爛。慈濟人急速去做救災工作,日常生活穿的、吃的、用的樣樣都有。
還看到長期關懷的關懷戶,也在馬尼拉附近,有一對姊妹,妹妹五歲時發燒,導致智障,不會說話,他們的家人都往生了,姊姊為了照顧妹妹,就這樣一生陪伴著。
鄰近的神父看到這群慈濟人常來關懷,尤其這一次幫他們修理房屋的大活動,附近教堂的神父真的非常感動,他就向慈濟人表達,慈濟能這樣做,他們在鄰近,這對姊妹就由他們來要照顧。
這就是真正用愛感動鄰近的人,所以這個社會的確溫馨,人與人之間互相互動、互相啟發,互相合作。
在菲律賓,垃圾也是一大問題,環保常識的宣導也是一大問題,他們為了提倡減量垃圾,資源回收,所以慈青還有慈濟人開始都在做環保。其實,因為很希望帶動貧民區的孩子們懂得生活,他們選擇在貧民區設立一個環保站。
他們在做,一群孩子就會好奇探頭,這群大哥哥姊姊,為什麼要將這些垃圾分類,到底要做什麼?他們一問,我們就機會教育,再親切招呼,開始就有三四個孩子投入,跟著大哥哥大姊姊一起做。接下來,有十幾個,現在已經都一大群了,定期到這裡來做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用身教一步步來帶動。
這就提升了他們的環保意識,也讓他們知道只要勤,不只是能資源回收,也能增加收入。讓他們知福、惜福,知道被棄的垃圾裡,有許多可以回收的資源,也是生活的黃金,這都是教育。
想到他們九周年慶,我還是要讚歎一番。雖然他們的委員還不是很多,才五十多位,二十多位慈誠隊,不過人醫會就有一百多人,能做到這樣慈善的照顧,的確不簡單。只想到十多萬人,從病苦邊緣中,解脫了身體病痛,還看到許多災難,他們能及時解困,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很多值得我來讚歎的,真的非常感恩。
資料來源:取自大愛電視台《人間菩提》節目?日 播出〔福建泉州〕佛国宣善道 身行抵万端
闽南人文真善美
分享文章 :
泉州,福建省下辖的重点城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因与台湾仅一海之隔,是许多台湾人与侨民的祖籍地;自两晋南北朝、宋元至今,林立的寺庙、佛教的兴盛,已成为泉州的一大特色,就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将泉州誉为「佛国」。
「要如何在满街的佛教徒中,让大家认识,这是最大的考验?」2011年受证的谢文辉师兄如是说。回想2008年,当时还是喜欢礼佛、拜佛的他,因参加了一场厦门同安区的慈济而深受感动,进而回到泉州找寻慈济。在泉州志工的陪伴下,谢文辉和其他泉州志工一样,走上了在「佛国」开展人间佛教的道路,这一路走来,如同在石子路上行,坎坷颠簸但从未退怯。「慈济」对于泉州乡亲而言,大大地差别了平日所认知的佛教团体,长期投入社区关怀的泉港家园义工会会长吴海洋认为:「慈济的力行和大爱,强调的不再只是拜佛、烧香求功德,是要去做去付出。」谢文辉则认为,「烧香拜佛求的是自己,求升官、求发财,但是上人的精神却是无所求的付出,真正做了才体会到那一份轻安自在!」那么要如何在佛教徒众多的泉州推展慈济?谢文辉说,「做就对了,要做出来,同时要改变自己,自度度人,当你的人格气质有了转变,你才能够说服别人慈济道路的价值。」2008年因发放而走入慈济的谢文辉,今日,他也将以发放接引更多乡亲。泉港区 石化工业区中的悲欣泉州志工首次于泉州当地进行发放起于2009年,而今年有别于以往的是,虽然有厦门、福鼎、福州、香港、台湾等地的陪同,但主力人员还是由泉州志工承担。12月27日、28日与1月7日的三日发放,将分别在泉州四个区、三个镇进行,预计将有13,218户、19,934位乡亲受惠。而首日12月27日的发放地区泉港区,则是慈济首次于当地进行冬令发放。泉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在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泉港区依靠自身的海港优势,建成了海上石化工业,石化工业在全区经济占有重要位置。虽然经济不断成长、社会水准的不断提高,但是地区贫富差距相差巨大,在沿途中可以看到马路的一边是房展开发区,一边是居民的低矮平房。居民以石块砌房或以砖为墙,添了几分古朴气质,但在蜿蜒的巷弄、倾颓 的矮墙间,道着难以说出的忧愁,重工业造成的水污染与空气污染的问题,居民间甚至传出罹癌率偏高的看法。「泉港区是福建省贫困户最密集的地区。」泉港区政协副主席庄一鸣说明,2010年泉州慈善总会与慈济洽谈冬令发放时,即曾邀请各区局长参加,泉港区民政局的刘局长在会议中即对慈济非常肯定,并表达期望慈济前往发放的意愿;经慈善总会与市级领导的建议下,于是将泉港区列为2011年冬令发放的重点区。2010年元月,泉州慈济志工首次在泉港区前黄文化广场进行年节关怀,欢愉的氛围是泉港乡亲和慈济人的第一次接触,其后志工们前往收养了残疾、智障儿的寺院进行关怀,自此慈济在泉港踏出了慈善的第一步。 峰尾镇 特困户的过冬储粮泉港区全区共有一个街道、六个镇,分别为山腰街道、南埔镇、涂岭镇、前黄镇、界山镇、后龙镇、峰尾镇皆是此次的发放范围,慈济志工也分成七组前往发放。由于这是许多泉州志工第一次承担发放工作,许多协力区彩排筹备会不下六次之多,更有甚者,一次次的现场勘查,并多次向厦门的资深慈济志工请益,终于盼望到这一天的到来。早上五点三十分,先遣人员陆续出发,七个发放组中承担户数最多的是在峰尾镇的峰尾航海学院,共发放1,027户受惠人数1,194人。而峰尾镇也是此次发放地点中路程最远的,将近一个小时。物资有限,爱心无限,伴随着司仪邓福兰师姊及各领导的致词后,静思精舍德怀师父领着全体乡亲恭读上人的祝福,也透过这封信将全球慈济人的关怀带给乡亲。此时薄雾里露脸的阳光,暖和而不扎眼,将这份来自台湾花莲的问候,轻柔地洒在泉港的土地上。李清兴老先生现年八十九,是航海学院的校董,这天早上六点多,他已到了学校,等待慈济人的到来;他还亲自检查水电设备,以便慈济人在发放中途不致停电或缺水,他直说,「做慈善、做好事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感恩慈济人的无私付出!」贫非贫 不贪不求最富足乡亲代表郭清元是峰尾镇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联络人,自身身体残疾的他,也一大早就来到发放场地帮忙维护现场秩序,泉港区各镇残联对于慈济的支持与配合,有助于慈济在当地慈善访视的推动。发放会场,一个令人不舍的身影,郭厝村人郭刽兴今年年仅三十一岁,但却已经失去了一对双臂与右脚,他在二十二岁时,因在供电厂(发电厂)工作时误触变压器触电而截肢,唯一仅存的左脚,整排拇指也不幸切除。从死神身边走过来,让郭刽兴觉悟生命是最重要的,活着就要保持好心情,并接受了事实。虽然只剩一只脚,但是他自强不息,学会了电脑。郭刽兴能用脚灵活的在键盘里敲字,也曾敲出《衲履足迹》里的一段话,用好话给自己信心,他感恩慈济带给他一份实在的温暖。第一次参加冬令发放的环保志工陈乌志,因为不识字又不会说普通而鲜少出门,「为佛祖做事是我的愿望!」虔诚佛教徒的她,过往出门都是去帮助援建的寺庙做小工,几年前因和朋友一同前往厦门拜佛,参加素食展而认识慈济;现在即使要抚养五个孩子,但陈乌志师姊仍然坚持每个月捐十元给慈济。「我也是辛苦人啊,但是能够做还是要做,为乡亲服务多好啊!这是把佛法落实在生活中。」受助者的苦,助人者之乐,施受之间因爱而改变了「贫」的定义。 南埔镇 乡亲领导共持大爱此次八个发放点中,峰尾镇的发放户数最多,而南埔镇则是受惠人数最多。南埔镇的发放选在施厝村委会前的广场举行,方正的格局非常有利于动线的设计,此次的发放共完成1,014户,受惠人数高达1,276人。「佛教慈济慈善基金会泉港南埔镇冬令发放仪式正式开始……」承担司仪的连伟红师姊一一介绍台上贵宾,台湾团领队王寿荣师兄、泉港区政协副主席马一鸣、南埔镇民政部长、南埔镇残联理事长,还有南埔镇乡亲代表刘建忠等等纷纷致词。「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慈济人一样,慢慢把爱的队伍壮大,把爱的种子能一直播撒,让爱的清流绕全球。」泉港区民政部肖良平部长致辞时高亢有力,振奋起乡亲民心。看重这份情 夜守微薄物资当仪式上热闹地唱着《一家人》的同时,入口处、发放动线旁的小空地,则有穿着慈济背心的理发师父张建聪,俐落的刀剪正忙着让乡亲焕然一新。乡亲在义剪区可以享受到五星级的服务,志工准备热度适中的水,细心地搓头、洗发,已有十多年剪发经验的张建聪,也会特别和乡亲「商量」怎么剪比较好,义剪之馀用爱关怀乡亲,「会冷吗?」「不冷,有你们在就很温暖!」他特别细心地注意剪发的长度和厚度,理过发的乡亲直呼「满意!满意!」在发放现场随处可见各级领导的身影,南埔人民政府兼团委妇联负责人柳超然,过往即曾参加关怀老人的活动,看到慈济人的用心,非常感动、感恩。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希望能够发动更多的人,也带动泉港的人加入慈济。」南埔镇施厝村书记施金宝清晨六点多就到达现场,就与先遣志工协力布置场地,一直忙到发放圆满结束,目送志工离开。事实上,为了能远满今天的发放,他昨晚就开始等发送的食用油到来,等到了深夜十一点多油才到;夜里又担心物资的保全,特别安排三位人留宿仓库看守,他说「物资虽少,但情意足。」 界山镇 自强自助爱及邻里台湾、石井、上海等一百二十名志工,带着满满的爱心,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欢喜地前往泉港界山镇的镇政府进行发放。「感恩乡亲的到来,虽然物资有限,但爱心却无限。」慈济志工吴煌谋在仪式上致词时,辞真意切感动了现场的乡亲们,一位乡亲就说:「有了上人和慈济人的这一份爱与关怀,这将是一个温暖的冬天。」二十九岁的林平珍带着儿子早早来到发放现场,她口中说着家里的难处,但更多的是对慈济人的无限感恩,师姊藉机鼓励这位年轻的妈妈一步步来,「先自强不息,而后做个『手心向下』的人,把握好因缘,早日能和我们一起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慈济志工许荣心用心向现场的当地出家师父和乡亲分享慈济的历史,还有「竹筒岁月」的由来,五毛钱能就救人,当下的温暖即可化作付出的大爱,上人的慈悲精神已感动在场的乡亲。前黄镇 长者笑颜暮冬有暖七点四十分,大队在静思精舍德根师父的带领下抵达发放现场前黄镇凤阳文化中心,等候多时的乡亲,露出欢喜的笑容,迎接慈济人的到来。陈兴娘奶奶今年八十岁,一早五点多就带着孙子和邻居一起走路到发放地点等待领取物资,看见慈济人直说:「感谢,感谢,你们实在真好!」同样高龄八十的何腰妹奶奶的欢喜神情也不遑多让,她拉着志工说:「想到要来领取物资,昨晚高兴得睡不着!」青壮年人口向外谋生,是农村现今的景况,前黄镇也不自外,这里的老人家们在温饱之外,更企盼能有家人的关怀;因此慈济志工常常主动上前拉拉手、捶捶背,当下就是长者们的子女。「爷爷!奶奶!你们好,祝福您。」在生活包发放区,第一次参加冬令发放的志工吴阿秀,对每位走过来的乡亲都会给予亲切地问侯,吴阿秀说:「报名参加发放后就一直很紧张,怕会做不好。可是今天做得很高兴,很轻松。」欢喜的心情写在脸上,也表现在她柔软的身段。本身也接受慈济帮助的施凤娟,原本都在家中照顾母亲,上个月母亲不幸往生了,她找了工作开始上班。「这次会出来付出,都是因为想回馈慈济。妈妈生病到往生这段时间,感恩慈济人的陪伴,比亲人还要好,还要亲。」「今天来到发放现场非常感动,看到来领物资的奶奶高兴的泪水,自己也跟着感动流泪,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活贫困的人,相比之下自己幸福太多。」虽然施凤娟内心充满着对母亲离世太早、来不及孝养的遗憾,但也促使她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机会,毕竟「行善、行孝不能等。」后龙镇 青阳首次承担愿力坚为了做好后龙镇的发放工作,在慈济志工呼亲唤邻拉朋友的号召下,来承担志愿工作的人数达到七十三人,由于大多没有经验,志工们特地在发放前,举行多次培训,请新发意的志工认识慈济,学习人文。今日的发放,也吸引了泉港区政府的保安张玉祥主动加入,帮助那些体弱的乡亲叫车、载物资回去。领导的肯定与助缘不断,志工们也加把劲地投入服务。第二次参与发放的志工林金旭就说:「自己是开店做生意的,今天没去赚钱,但我不觉得亏,因我今天是来赚功德钱来了,虽然早上四点多就来了,但我越做越开心,我觉得能帮别人,就是在帮自己。」后龙镇民政办主任庄佳珍女士协助这次冬令发放,从入户访视到发放通知单,再到今天的发放都事必躬亲,对慈济的感触也特别深。「慈济的工作做得很用心,志工都配合得很好。发放的物资,都是乡亲们很实用的东西,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尤其慈济志工对乡亲都像对待家人一样,我很感动。」 山腰街道 大慈无悔法脉传「怎么物资还在仓里?」随着发放时间的接近,乡亲的陆续到来,会场越来越热闹,但承担先遣的志工经验不足,竟然没有先把发放物资就位。不过团队没有人相互指责,而是全体一起投入搬运工作。一时间,物资在人龙中传递,一手换过一手,就安安稳稳地就订位了。将近八点,志工们奉上了暖暖的姜茶和面包,让天冷和早起没有吃早餐的乡亲暖暖身子,乡亲们以腼腆的笑容,回应志工们的温暖关心。 什么叫做幸福?乡亲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发放现场集结来八方过来的乡亲,大部份是老人来领取物质的,有人失去儿女,有人更辛苦的要照顾残弱的子女。有一位满脸忧愁的章水娥奶奶,今年已八十五岁,却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儿子,儿子一失常发疯,就会打骂奶奶。奶奶心里感到很委屈,常常渴望早点往生。慈济志工邱玉琪连连安慰说:「奶奶,我们的心要放宽点,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福气!」在陪伴乡亲时志工拉着长者的手,拥抱着他们就像子女般地为他们残缺的子女略尽孝道。而在长者的心中孩子即使再有残缺,都是心头的宝,真是天下父母心。回访 让爱回温梦想扬升午后,温度渐升,各点发放陆续完成,志工们也于各点展开回访工作。回访不仅让志工们深入社区了解乡亲的生活环境,也为无法走出家门的乡亲送爱到家。南埔镇的柯清水独居在破旧的由石块搭建的房子,走进凌乱的小长廊,拐弯就是一个爷爷的房门,还未进屋就可闻到从屋里传出的浊气,慈济志工脚步不停地走入屋内,「爷爷,好吗?我们是慈济人来看你喔。」老人躺在一个侧房的简陋的床榻上,纤弱的光从小窗照入,蜷缩在床榻上的柯清水,左脚踝因缺乏治疗,肿胀地发出味道,坏死的范围扩及脚背和小腿,后背也有褥疮,身体非常虚弱。无法移动下,老人只能躺在床上用餐,只有一个老奶奶在三餐时会送餐给他。慈济人一进房间,使得屋里的气氛开始暖化起来,老人终于笑脸盈盈满心欢喜的说,「你们又来了。」,因为泉州志工在日前就曾来初访,让他很窝心。这次的来访志工带来两包大米、一桶食用油,一个生活包以及一个大礼包放在他的案前。一下子话匣子开了,志工们为他唱起了《无量寿》,歌声与笑声彷佛为暗室点亮一盏明灯。娑婆世界即是堪忍世界,即使是在「佛国」泉州,仍有许多乡亲亟待关怀。但爱心已经启动,回荡在泉州,「佛国」的人间路彷若已逐渐宽阔。(文:闽南人文真善美 福建省泉州报导 )延伸阅读文章:
近期相关文章:
历史相关文章:
主题相簿 - 精舍之美
静思精舍,是慈济的发祥地,慈济人称之为「心灵故乡」。
苏州慈济志业园区()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367号联系电话:0通灵佛教网&||||||
尊重生命医疗普遍化
一、慈济医院人生四大苦中,为最;慈济积十余年救贫之经验,发现‘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贫穷的由来’,为彻底解决,法师遂发愿在花莲筹建慈济医院,历经七年的奔走呼吁,其间艰苦备尝,正如法师所形容的‘如果心血有形,每一块砖都是用心血抹成的’。慈济医院自日正式启业,即秉持‘尊重生命’理念,在花东地区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照顾。由于医疗品质和服务质量上不断提升,已成为花东地区的后送医院。1999年5月,晋级为花东第一家‘准医学中心’,并于2000年3月通过ISO国际认证,为全国十八家医学中心当中唯一全院通过ISO认证的医学中心。慈济医院为关怀脑性麻痹和残智障儿童,儿童发展复健中心,并针对三至六岁幼童,开办‘发展迟缓儿童学前教育班’;为迎接高龄化社会的来临,以日间照护的形式设立‘轻安居’;而为提供临终病人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而的‘心莲病房’,更荣获1999年生技暨医疗保健‘品质金奖’。慈院也是东部唯一具备肝脏、肾脏、眼角膜、骨骼等器官移植的医院。日,继之成立无菌无尘的骨髓移植病房。启业以来,开心手术已逾五百例,病理解剖也有逾百例的佳绩。尤其僵直性脊椎炎手术矫正达一百六十八度,开创世界新记录,到2001年底,已有一百五十例的成果。慈济医院成立之初,即努力落实社区医疗服务,除在社区推动量血压活动,并支援原住民小学口腔预防保健教育、原住民疾病筛检和提供全县幼稚园和国小学童视力健检服务。为了关怀偏远地区的医疗,除了定期定点的下乡巡回义诊之外,于1999年3月成立慈济玉里分院,方便南花莲民众就医。2002年元月6日,正式动工增建新医疗大楼,使南花莲的医疗设备更趋完善;2000年3月,以骨、外科和急重症为主的慈济关山分院成立,由花莲慈济医院院长和副院轮流每月定期至台东偏远的海端、达仁乡义诊,整个花东纵谷的慈济医疗网于焉形成,民众的健康更有保障。并首创全院使用‘PACS’医疗影像传输系统,也就是医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携带一部手提电脑,都能透过影像,正确诊断出病灶,如同一座‘活动医院’,实现医疗服务送到家的理想。目前,花莲县秀林乡‘活动医院’已经成立。在花莲慈济医院与大林慈济医院已全面使用‘PACS’系统,透过网路传输创造‘无片化’的医疗环境。既可减少X光冲片成本和储存空间,不仅符合环保效益,也增加医病之间良好的关系;并能达成远距医疗,解决全省偏远、离岛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窘境。二、慈济医疗网嘉义大林慈济医院于日正式落成启业,以服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云嘉地区。启业一年多来,已开放病床五百七十多床,包括急症、加护病房和心莲病房等特殊病房,有医护、医技及行政人员一千人,每日志工一百二十人,每日门诊近一千五百人次,已成为嘉北地区的后送医院。5月,通过健保专案认定,升级为区域医院。启业短短一年多来,已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成立分子生物诊断中心,成果十分丰硕。更积极走入社区,与社区民众有良好的互动与关怀。而在院区,医院大厅时有乐音飘扬,林院长努力营造全院有家的温馨感觉。重视人本爱的医疗的大林慈济医院,已赢得嘉义民众的好口碑。台北新店慈济医院已于日正式动土,将成为社区的医学中心,以预防医学为主,照顾民众健康。接着,台中潭子慈济医院亦将在2002年初陆续兴工;展望未来,北、中、南、东各有一座医学中心规模的慈济医院,以此为据点的服务网再向四周放射延伸,以建构完整绵密的慈济医疗网络。从急性医疗到慢性医疗,以迄医学研究的推动,慈济积极成立神经医学中心,探索人体奥秘,以治本为目标解决病苦。从都市到乡村、由山巅到水涯,为全省民众提供尖端科技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完善医疗服务。作为医疗志业后援组织的‘慈济人医会’,为落实偏远地区的医疗关怀,主动出击,为全省八个一级偏远的深山乡无医村和遍远离岛举办定时定点的巡回义诊与健检服务,并将关怀的触角伸及都市游民、都市原住民、仁爱之家养老院等。截至2001年11月底,台湾慈济人医会义诊的服务人数已四万零八百三十人次。三、海外医疗志业在‘慈济人医会’立足台湾之后,更放眼国际,随着海外赈灾的因缘,将医疗的大爱伸及菲律宾、印尼、越南等普遍缺乏医疗的,执行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全科性义诊服务。截至2001年11月底,慈济人医会全球的服务人数已二十四万九千三百六十七人次。海外由人医会组织的十七个分支会联络处,已建立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全球医疗服务网──‘全球慈济人医会’,以落实‘大爱无国界’的理念。1.南加州慈济义诊中心:1993年11月成立,为全美第一家由亚裔华人创办的义诊中心。针对不同族裔、没有保险的贫困民众提供西医、牙医、中医的义诊服务,并配合本会国际赈灾,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等中美洲的国家。2.纽约医疗车驻站服务:慈济纽约分会于1997年9月开始,一辆配备有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医疗车,每周一次固定在分会门口,由专科医师驻站服务。驻站三年来,服务已超过四千人次。3.夏威夷义诊中心:1997年5月成立,以服务没有保险且低收入的居民为主,并提供低收入家庭孩童入学必备的健康检查服务。此外,也不定期的在太平洋数个小岛从事义诊活动,如美属萨摩亚及马尔绍岛民家庭。4.加拿大慈济传统医学中心:1996年10月成立,由加拿大分会负责筹款,乃具备研究、教育、临床、资讯服务功能的北美首座另类医疗机构。5.马来西亚洗肾中心与原住民村落义诊:槟城分会成立洗肾中心,以服务贫困等待洗肾的照顾户为主。中南马慈济人并主动到原住民村落举办义诊服务。6.菲律宾义诊:慈济人结合当地医疗团队,深入菲国离岛、偏远村落展开大型义诊。至2001年12月底为止,已举办三十次大型的义诊活动,服务人次将近十一万人。7.巴西义诊:自1996年起,医疗团每月不定期前往圣保罗市郊贫民社区,提供中、西医、病理按摩、气功的服务。2000年,更深入印地安保留区,首度为瓜拉尼族原住民义诊施药。五年来,总共举办四十八次义诊,服务三万多位。8.印尼义诊:印尼慈济人自1995年起即与当格朗县卫生局合作,长期提供肺结核患者药品及营养品,获愈病患超过百分之八十。1999年3月,结合台湾、菲律宾与当地的医疗团队,开始在当地为贫众义诊,至于与新加坡一水之隔的巴淡岛,也由新加坡人医会发心作长期的义诊,以帮助贫困家庭脱离病苦。9.越南义诊:越南慈济人自1998年起,会同当地的医师志工与来自台湾、马来西亚、夏威夷的人医会共举办了四次连同发放食品日用品的大型义诊活动,受惠民众将近一万两千人。慈济人并提供经费协助受战争遗祸的兔唇儿童及白内障病患到大医院接受手术。10.日本义诊:自2001年6月起,日本慈济人每月举办一次中医义诊,目前已分别在福井县、新泻县、群马县为当地独居老人针灸,并获得热烈的回响。11.大陆义诊:近年来,两岸的医疗交流,也日渐频繁。1999年春天,慈济与厦门市医学会举办医学交流及联合义诊以来,已陆续在福建的福鼎,安徽的铜陵、郎溪与宣州,贵州花溪,河南的平舆、固始举办大型义诊,以及内蒙的沙尔营乡举办义诊和发放医药箱。2000年6月,由慈济援建的上海东方肝胆医院新建病房‘慈济楼’盛大揭幕;2001年3月,援建福鼎市医院病房大楼也在台湾、香港、广东、厦门慈济人的见证下,动土兴工。期望慈济的医疗之爱,让病苦者获得更好的服务。此外,多明尼加及萨尔瓦多当地已有医护志工,也能定期举办义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爱智障人士的标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