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好与家长关于沟通的议论文艺术论文

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那么班主任在与家长交往时,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有以下一些体会:一、要有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尊重学生家长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能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在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家长到校的情况下,应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能自己联系上就尽量不叫学生自己回家联系,应主动联系以表明我们的诚意和态度。2、学生家长来校以后不应该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3、可先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形成一致意见。另外,现在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有很高的学历,有很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经常征求并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当班主任的比较民主、诚实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沟通。二、与家长沟通时,要做到“五心”。1、要有一颗&爱心&。无论你是哪一类学校的老师,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心&。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心。从心理上来讲,人对于事物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所以,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应付他,不是因为孩子出了一些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2、要有一颗&公平的心&&&&&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必须是公正地评价,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成绩好差,而有所不同。在公正的前提下,正确地评价学生,实事求是的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只要你是从事实出发,家长对你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与你的沟通中,会更加容易和信服。&&&&3、要有一颗&体谅的心&&&&&即体谅学生,体谅家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大可公开表扬,这对于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鼓励,能够促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我们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即要使家长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为接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础。我们也可以通过短信,单独约见等方式,来与这些家长沟通,但一定要注意客观的评价。&&&&4、要有一颗&耐心&&&&&对于一些少数不讲理,素质相对差的家长,对于家中唯一的孩子,都比较溺爱,什么都听孩子的,自己的孩子都对,错都是别人带的。对有这类人,我们要有耐心,并且特别讲话多注意。不仅要不卑不亢,而且要注意语言,能很好的驾驭批评的艺术,让这类家长了解孩子不对的地方,认识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伤害,用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5、要有一颗&恒心&&&&&学生的不足,同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班主任应该和家长长期的沟通,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退步的方面则应及时指出,督促其改正,使学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三、掌握沟通艺术。为了能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班主任还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学生家长有各种类型,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与各类家长沟通,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如:表扬要中肯,建议要语气婉转,耐心地听家长说话,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1、要善于倾听。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剥夺家长讲话的机会,与家长沟通时要饶有兴趣地倾听,并善于捕捉机会,反“客”为“主”,反听为说;要多用开放式提问,尽量少用封闭式提问等等,等家长说完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平等商讨,求得家长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认同,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2、与家长联系沟通要有理性的意识。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应首先讲出学生的三条优点,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会喜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好,几句夸奖的话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3、对学生的要求要达成一致。有时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不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产生较大的差距。因此,班主任应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4、与学生交往时应多考虑家长所处的困难,多提管理孩子的建议。现在小学的学生家长大多三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老人有时候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如再加上孩子成绩不好又不听话,这时学生家长心理会很苦闷。我们作为学生班主任从成人的角度和家长多交流,替他们分担一些心理上的负担,有利于促进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总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浅谈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作者:&&&&教师频道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6&&&&更新时间:
浅谈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摘&&要]&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在促进校内外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班主任与儿童家长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正变得非常突出和普遍。这非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导致了儿童家长与班主任关系的紧张或恶化,甚至酝酿了尖锐的冲突。班主任与家长之间要实现有效的沟通,就要尊重家长,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要因人施对,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沟通&&尊重&&&艺术  
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儿童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与家庭分别属于不同的教育时空场域,只有学校、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学校,班主任与学生联系最密切,最了解学生,因此,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在促进校内外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教育。虽然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有其目的和愿望的共同性,但由于各自身份及教育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也时常存在着问题。  
(一)教育方法的分歧  
&教育方法是基于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产生形成的。教育内容的基本规定是以当代和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能力系统为主,一方面通过教师作为实施主体的主要活动去体现,另一方面家长也是天然的“实施主体”,不过一般家长关于目的、内容、方法的认识相对于教师显然有较大差别,教师行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目的性与家长教育的经验性、零散性和自发性等之间发生偏离,产生矛盾。表现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教师民主待人、说服为主与家长专制、以势压人、简单粗暴之间的矛盾;在对儿童、青少年的情感态度上,存在着科学地爱与“溺爱”、“恨铁不成钢”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与独生子女家长的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  
(二)班主任沟通方法欠缺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时,没有尊重家长,盛气凌人;不善于倾听家长的谈话,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没有选择适当的时间及地点;不同的家长采用同一种方法;不讲究语言的艺术。  
二、班主任与家长实现有效沟通的艺术  
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依靠社会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家长的力量与学校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提高教育效果。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学校需与家长建立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伙伴关系,这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交流的艺术。  
(一)尊重家长,架起共育“桥梁”  
1、要尊重家长,不伤害家长自尊心  
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班主任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也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孩子,极易形成孩子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得体的称呼,使对方一听称呼就有一种相知感,从而产生亲切感,缩短交流双方间的心理距离,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础。班主任得体的语言,可以赢得家长的尊敬,增加家长的可信度,形成和谐的沟通氛围。所谓语言得体,最主要的是与职业身份、与场合、与交流的对象,与解决的问题得体。谦虚、中肯、客观,掌握好分寸、语气,不夸大,不缩小,不说过火的话、不说力所不能及的话;还要讲温和,不用过激词语,不摆逼人气势,语气诚恳等等。  
2、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感动家长  
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与对方沟通,使其行动去感动的方法。以诚感人要求诚与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动情,唤起人的真情;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真结合。比如,我跟一位农家妇女的家长说;我们女人都是前半辈子靠老公,下半辈子靠孩子。孩子的好坏关系到我们的半辈子生活,我们要竭尽全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将来尽量少操心。使学生家长听后,觉得这是班主任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学生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班主任在对家长介绍学生情况时,不可以漫不经心或是毫无根据地对其子女做出能力和行为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尊重、不客观的评价,都不会被家长疏漏或遗忘,而只有伤害家长的感情,使他们为此而感到伤心。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假如班主任在家长过多列举学生不好的方面,会严重挫伤家长的自尊心,造成一种“无药可救”的印象。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极不合理,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班主任和家长谈话时,一般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后讲缺点,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惟如此家长才会欢迎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愉快地与班主任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班主任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注意运用信心激励。“赞扬孩子、赞扬儿童家长是与儿童家长交流的法宝。”著名的教育家“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班主任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在角色互换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期望,这是比期望本身更有威力的持久推动力。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质就是“爱”的效应或者说是“肯定效应”。班主任在与儿童家长沟通时,需要通过这种期望和肯定通过儿童家长传输到学生那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绩效。这一点在班主任与“后进生”儿童家长沟通时尤其需要注意。只有儿童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的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二)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  
“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凡涉及到家庭隐私性质方面的问题,班主任一定要为家长保守秘密,不要点名列举或与家长谈及其他孩子的缺点、其他家长的不足,只有注意维护家长和孩子的尊严,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选择合适的沟通情境和时机。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来叙述。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要注意了解各种讳语,尽量不说别人忌讳的话语。掌握上述心理策略,在沟通中就可减少一些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比如,我班里有一位弱智的学生,有一次,我把她家里唯一比较聪明的外婆叫来,我跟她外婆说,你的外孙女陈枫丹其他都比较好,就是上课坐不住,老是走到别人的座位上捣乱别人的学习生活。她外婆说;陈老师依你看,陈枫丹是否傻子呢?我说;我也说不清啊!你今天既然提到这个话题,我总觉得她跟别人不一样。班主任应善于找到向家长提出要求的适当形式,语言尽可能委婉,最好用建设性口吻。如:“你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你能否试一下这种方式”等。对于家长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观点应予以说服工作,向他们解释这样做对孩子教育所带来的危害。切忌将班主任应当承担的责任推卸到家长身上,不仅证明班主任的无能,而且证明班主任的不负责任。班主任时刻认识到,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一位优秀的沟通好手,必然是一位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善于询问、感受。班主任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剥夺家长讲话的机会,积极饶有兴趣地倾听;要善于捕捉机会,反“客”为“主”,反听为说;要多用开放式提问,尽量少用封闭式提问等等。  
(三)要因人施导  
根据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情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沟通。使用因人施对法,关键在于真正掌握各人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刺激方法打动人心。因为性格的差异,就要用有针对性的语言和行动去激励才能唤起感情,使之动心动情。一般说来对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而对于性格随和,通情达理的家长,要在友好交谈中用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不能因他们“好说话”而冷淡了他们。对于那些快人快语、胸无城府的家长,他们的性格外露,不喜隐瞒,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且心口一致。班主任与他们谈话时也要干脆利落,让家长看到你的直率,感到你可以信赖。对胆小怕事,说话弯弯绕的家长,则要集中精力听出他们表达的中心,对未听清的,则要通过提问让他们表达清楚;意思含混的,还要细心琢磨,领会其主旨。我觉得在学校里表现不好的学生在家里所处的教育环境主要有以下了种:第一,“棒打成才”观。在部分家长心目中,孩子不懂事,要他懂事就得打,不打不成才。有些孩子在家中经常挨打挨骂,结果养成胆小怕事、爱说谎话、欺小凌弱的坏毛病,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不利。第二,“自然发展”观。有些学生家长,由于工作忙或事务缠身,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持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该学的自然就学了,学不会就是天生脑瓜笨,“不是那块料”。然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毕竟有限,任其自然发展,往往使他们滑进哥儿们的“小群体”中,形成抽烟、喝酒、打架等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习惯,纠正起来很困难。第三,“满足需要”观。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富裕,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特别关心,以至关心过火。他们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习,应不惜代价,孩子需要什么给什么。这种“要星星不给月亮”式的家教,时间长了就会陷入溺爱的泥潭,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中跟爸、妈撤娇,在学校跟同学比吃穿。这种学生往往比较自私、怕吃苦、耐挫能力差。针对孩子们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应该做到:  
1、对于有良好教养型家庭  
一般不会出现以上3种观点。班主任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跟学生家长说,把孩子的读书上升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比如:在与孩子共同看抗日战争片时,你要提问孩子,你认为日本人这样欺负我们中国同胞,可恨不可恨?当他回答是:恨透了。那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人知识面太狭窄,能力太差,水平太低,造不出现化化的武器。被人欺侮。所以,你们这一代人,一定要努力学习,为中国人争口气,不被日本人第二次欺侮。  
2、对于溺爱型家庭  
这种家庭,教育环境往往是“自然发展”观和“满足需要”观。交谈时可以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记得在1995年,班里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学生。名字叫王一,其它什么都是第一,就是学习成绩例数第一。他什么老师都不怕,只有我不怕他。平时,他对我也很尊敬,家长对他也没办法。有一次,我把他的妈妈叫到学校里来,对她说:我想用激将法把他教育好,请你不要对我的说法有意见。当时,这位家长用异样的目光看了看我,好像对我说的话有怀疑,继而扑通一声跪在我面前,泣不成声地拉着我的衣角说:陈老师,只要你有办法,怎么说都成。第二天,当我到教室上课时,又有一位女生边哭边说:陈老师,王一打我了。我就用严厉的目光看了看王一,狠狠地对他说:王一,你打人老是第一,如果将来有一天听到你学习第一的话,我就不姓陈。全班同学都笑了,我再瞥了一下王一,只见他两眼放出愤怒的光芒,微含眼泪,努了努嘴,不慌不忙地从书包里拿出语文书和铅笔盒放在左上桌子上,端端正正地坐好,从那时起,王一真的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了,虽然那时候还不是第一,但是可以用“直线上升”这四个字来形容。大约2005年,有一次,我在菜场上遇到了王一的妈妈,她一看见我,就忙拉着我的手说:陈老师,当年幸亏遇到你,如果没有你,我的王一早就到牢房里去了。我忙问:现在干什么了?她的脸上马上洋溢着欢笑,去年暑假,王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大医学院,本硕连续七年制,全县第一名,当时,我不知是高兴,还是惊奇,眼泪奇眶而出,王一妈马上递上一张擦巾纸。&  
像王一这样的孩子,智商较高,由于长期所处的环境是溺爱型的家庭,从来没有人能治得了他,只有老师能治得了,用激将法效果最好。  
3、对于放任型的家庭  
这种家庭,一般持有“自然发展”观。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上年我曾经把我们教育局应明安局长的话传达给一位家长:在一个家庭中,男人是顶梁柱,女人是挡风墙,孩子是窗户。如果窗户不明亮或者太小了,那不是家庭,是监狱。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总之,作为班主任,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社会学概论新修[M],郑杭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现代社会心理学[M],周晓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实现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J],《经济论坛》,闫玉科、邵华,2004(5).  
[4]从人际沟通的互动模式探讨亲师沟通的障碍与策略[J],初等教育学报,徐绮穗,1996(9).  
[5]&班主任与儿童家长谈话的原则和技巧[J],《教学与管理》,贺远亮,2002(3).  
[6]谈班主任工作的沟通艺术,王静,2010  
教师频道录入:陈娇青&&&&责任编辑:陈娇青&
上一篇教师频道:
下一篇教师频道: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幼儿教师与祖辈家长沟通的艺术 - 0---3岁家庭教育指导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2年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 →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浅析学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摘要】现代教育呈越来越复杂化的趋势,除了教学更重要的是育人。现代学生思想观念的复杂性注定了教育的难度,为了确保教育的成功,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形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学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摘要】现代教育呈越来越复杂化的趋势,除了教学更重要的是育人。现代学生思想观念的复杂性注定了教育的难度,为了确保教育的成功,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而实施教育的三要素中,特别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下进行的,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掌握学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为教育学生服务。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沟通的艺术
《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学生最初的和经常接触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在成长中在品德、才智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受家庭影响极大。如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课题。
正确认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各自的地位
在实施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否同等重要?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注释:
成有信:《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326页。]学校教育在学生所受的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只是起辅助作用。尤其是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更需要老师的传授与引导,家长只是起配合作用。如果将二者关系摆错了位,把本该由老师来完成的工作交给家长去做,效果不但削弱,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或学习不好,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而家长由于能力和精力所限,是很难完成这一工作的,弄得不好,学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而且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形势严峻。比如我县地处桂东南,是石灰岩与丘陵一样多、平地少的山区贫困县之一。调查研究表明:这里大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大部分是夫妻双双去广东等地打工。家庭教育有较大的局限性,甚至家校沟通也大为尴尬,因为找不着家长,家里只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孩子。
本文关键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