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好心人知道南美洲玻利维亚加拿大死亡之路路那个视频的背景音乐的名字 跪求 谢谢好心人!

2014最新实拍玻利维亚死亡之路绝对的震憾_百度影视
订阅精彩视频,请
2014最新实拍玻利维亚死亡之路绝对的震憾实拍玻利维亚“死亡之路”- 在线观看 - 乐视网
视频列表(1)
实拍玻利维亚“死亡之路”
更新至6集更新至6集
下载到电脑本片暂不支持下载
下载到移动
极致体验,全屏实力
转存到云盘本片暂不支持转存
把视频放进云盘随时随地尽享观看
一键转发至
收藏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看实拍玻利维亚“死亡之路”,还可以用,登录随时随地观看
发布时间& 05:30 |播放&|评论&
内容简介:实拍玻利维亚“死亡之路”
大家都在看
【奔放的小瓜瓜】
CF陈子豪解说
Miss排位日记149期
CF夏佐给力CF解说
《手游么么哒》
(小智小龙)
CF莫言解说视频
进击的小学生96期
【09DOTA高分局】
《韩服王者秀92》
2014 Chinajoy
lucifer vs coolxian EI
乐视推荐: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
乐视网()All rights reserved.玻利维亚的死亡之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3页免费15页免费18页免费4页¥2.0010页2下载券1页免费5页免费6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6页1下载券9页免费24页1下载券9页免费11页1下载券
玻利维亚的死亡之路|央​葛​斯​地​区​(​Y​u​n​g​a​s​)​是​南​美​玻​利​维​亚​著​名​的​产​咖​啡​区​,​当​地​得​天​独​厚​的​热​带​雨​林​环​境​,​为​有​机​咖​啡​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不​过​,​在​这​一​地​区​,​除​了​优​质​的​咖​啡​外​,​还​有​一​项​“​特​产​”​也​是​举​世​闻​名​,​那​就​是​位​於​央​葛​斯​北​部​地​方​的​一​条​公​路​―​―​―​北​央​葛​斯​公​路​,​世​界​著​名​的​“​死​亡​之​路​”​,​南​美​的​司​机​们​每​每​提​及​它​,​无​不​“​闻​风​丧​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玻利维亚:“死亡之路”的极致体验(组图)
来源:《世界》日 09:49
这个不算小的社区被分为8个区。犯人们自组自治,民选“领导”。不穿囚服的“居民”们在其中可以随便走动,而那些不曾犯事的家眷和孩子也和他们住在一起。考虑到高墙之外的生活更加艰难,很多家庭都这么干。小孩白天背着书包到普通的小学上课,晚上则回到监狱里睡觉。在San Pedro,这稀松平常。  不想租“号子”的犯人可以用钱买房,从狭窄的小间到“四星级”的豪华套房,厨房、浴室、平板有线电视应有尽有。玻利维亚的副总统阿尔瓦罗,也曾经因为叛乱和恐怖主义成为这种豪华套房的“客人”。  要去看看吗?一方面,我们不可能不顾及安全问题,但这种另类大胆的体验,可是百年一遇。于是我们选择了星期日,这一天是官方“参观日”,犯人家属能自由进出。想想和一群妇孺在里头,总不至于会出什么大乱子。  在小广场附近,兜兜转转迷了会儿路,就在我们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年轻女人笑着走近说:“你好啊,朋友!”  她告诉我们,务必要保持低调。于是我们穿过大门和排队等候的当地人,一溜烟地进入了这个比美剧《越狱》还要奇特魔幻的地方。  我们被带进一个小房间,在登记册上写下了名字和护照号。有人在我们手上做了个记号,接下来,我们给了门卫400 Boliviano(不到60美元),被告知不能拍照,下午6点之前必须出来。我们再次跨进一道门,还没整理好思路,便听到了落锁的声音。一个戴着棒球帽的中年男人自我介绍是导游,另一个年轻人则充当我们的“保镖”。  呈现在眼前的是个大院子,男人们打牌,聊天。到处晾晒着衣服,孩子们在奔跑游戏,女人们则在食物摊上工作,切菜煎鱼,卖东西。看起来热闹喧腾,似乎和拉巴斯的别处没有什么两样。  这里每个人的经济“自负盈亏”,犯人得自己付钱搞定一切,衣食居住,看病买药。如果你没有牢狱外的家人帮助,那就得自己找事干,比如烤面包、看店、画画、给人理发、守电话亭。没钱的人会住得很惨,最差的房间没有窗户,房顶很低,里边就一张床垫。  不过San Pedro还是有点让人提气的风景:那便是开放的健身房、台球桌、桑拿房、餐厅,百货市场,而这一切,全是由犯人经营。  白天,尽管市场也偶有暴力事件,但总的来说气氛和谐,相安无事。夜幕降临时则是另外的模样,持刀抢劫时常发生。不过,由于不成文的规矩,针对女人和小孩的犯罪最不能被容忍,敢越雷池半步者通常会被拖到平时给小孩玩水的池子中活活淹死。  据说有些犯人和家人在里面生活了太久,以致无法适应狱外新的生活,宁愿留在里面。活脱脱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老布的现实版。对比监狱生活的本身,这是更大的悲哀。  前些年,由于外人可以随便出入监狱,带外国游客入内游览成为了热门生意。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和犯人共宿一夜。San Pedro抱得大名正要归因于第一个组织监狱游的英国人Thomas McFadden。澳大利亚背包客Rusty Young以他为主人公写下名为Marching Powder的书。Thomas身上交织着腐败、暴力,悲喜情仇的故事靠此书广为人知。更多此前不为人知的秘密也曝光于世,比如San Pedro里盛行的可卡因生产和买卖。而包括Thomas在内的很多人正是因为毒品才获监,何其反讽。书中的描述和之后在Youtube上的视频传播让玻利维亚政府大丢颜面,2003年后,监狱游被取消。当然,真要想进去,绝非登天难事。  溜达一圈,在检查了胳膊上的印记后,我们告别San Pedro,“重见天日”。一边走,我一边回味着刚过去的两个小时。  我不断地问自己,一切是真的吗?只因为,它们太超现实了。你要步我们的后尘吗?Good Luck!  月亮滴泪  海拔4090米  所有的西班牙人都应该感谢波托西。传说,从这里开采的白银足够在此修一座银桥到马德里,还能把余下的银子从桥上运走。加勒比海盗都为此垂涎。今天的波多西,对纷至沓来的国际游客是增加冒险记录的一站;对朝来夕往的矿工,只是无可奈何依存而活的末世家园。  很难想象,在遥远穷困的玻利维亚,居然会有这么一个城市曾经是“财富”这个词的化身,并且深刻影响着当时的世界。时至今天,西班牙语里还有一个说法:“价值一个波多西”,形容东西价值连城。一切源于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当时属于秘鲁的波多西发现了丰富的优质银矿。这个山区小镇迅速发展成20万人口的经济中心,很快就跻身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传说,从这里开采的白银足够在此修一座银桥到马德里,还能把余下的银子从桥上运走。  玻利维亚人的祖先—古代印加人始终理解不了欧洲人对于黄金白银的无穷欲望,“就算安第斯山的积雪都化成黄金,他们还是不满足。”印加人看待稀有金属,纯粹是从欣赏的角度。在他们眼中,黄金是“太阳的汗水”,白银是“月亮的眼泪”。而就是这些浪漫的眼泪,让印加人的后代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贫穷和数以万计的生命。  1545年,波托西附近的里科山(Rico)发现了大量银矿。在殖民统治的300多年中,先后共有800万印第安人死于繁重的矿山劳役之中。一位名叫多明戈的西班牙传教士把里科山称做“地狱的入口”。从外表看来,里科山至今仍巍然屹立,面貌却苍白贫瘠,山里也早已被开凿得千疮百孔。数千条坑道如满身伤痕,无声呜咽。殖民者、奴隶和资本主义的繁荣时代一起消失殆尽,玻利维亚成了拉丁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波多西多年里也是玻利维亚最贫穷的城市之一。  “对于很多旅行者来说,银矿却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摄影师Petrut说,“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打扮得像是采矿者的样子,还象征性地带来引线和炸药,就好像在纽约狂欢Party上带着烟火一样。当地采矿者对这些旅行者不管不问,因为在银矿已经不能找到什么意外之财了。”  好吧,我得承认,尽管我也同意Petrut,对基于对本地人野蛮剥削而累积起来的殖民暴富阶级嗤之以鼻,对矿工们年复一年的无望劳作深表同情,可我也是凡夫一个,不能免俗地要加入银矿旅游的消费者行列。  坐中巴到山顶,先进一个小院子里换上工作服、黄色连衣裤,头戴蓄电池头灯,脚穿雨靴,脸抹黑点,就是一个标准的矿工了。  矿山上的人多半友好,部分原因是游人们口袋里都揣满了古柯叶——大家下井前都接受了建议,备好“薄礼”。的确,波多西矿工都有混合着藜麦灰咀嚼古柯叶的嗜好,只有这样带有麻醉性的植物,才能解除他们的饥饿和恐惧,才能鼓励他们一次次无惧地深入到幽黑的地底。  我们进入的这个有400多年历史的银矿,从殖民时代起就没怎么改变过——阴暗潮湿,灰尘滚滚,空气里弥漫着炸药味、泥水味还有矿工的汗味。从低矮、狭窄的的洞穴口缓缓进入矿井,黑暗的洞穴里只能听到雨靴踩在积水里的回音。很多地方都要弯腰通过,密闭污浊的环境,加上高海拔带来的缺氧,真是累趴了。带我们进去的大妈萝萨却如履平地,看到我的头盔三番四次地当当响,她笑着说:“这里的高度是为矮小的玻利维亚人设计的。”  身材敦实的萝萨引我们趴着钻进一个刚好够一个人通过的洞里,里面有一尊泥塑的恶魔像,目露凶光,面相狰狞。萝萨毕恭毕敬地点了一根香烟,放到恶魔的大嘴巴里以示尊重,然后转过身对我们说:“在这个看不到光明的世界里,矿工们崇拜的是地狱的主人——恶魔,他们深信不断往下挖的话会很打扰地狱的主人,虔诚供奉或许能平息他的怒火。更现实一点的原因是,当时的西班牙奴隶主信奉天主教,害怕魔鬼。矿工们的恶魔崇拜,加上恶劣的环境,多少会让奴隶主心有余悸不敢入内,矿工也就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点点宝贵自由。”  这里的条件确实原始而艰苦:进矿要徒步;下井用拉绳垂降;矿车由人工推入;采矿完全靠人工挖掘。矿里时而冷得透风,时而热得恨不得光膀子。  回到地面后,我长长松了一口气,霎时间觉得自己活着离开了地狱。以前的矿工一下井就是半年,很难想象他们如何度过这漫长的黑暗。矿山附近还有个矿工市场,里面能买到世界上最烈的酒,酒精含量高达96%,甚至可以买到炸药,带到没有人的空地过一把瘾。  Tips  1.建议自带口罩2个,水1-2瓶,一点巧克力之类的零食,穿上弃之也不可惜的衣服和袜子,其他装备从简。最好在矿工市场买一些礼物送给里面的矿工。  2.波多西Plaza 6 de Agosto东南角Padilla街上,Andes Salt Expeditions旅行社旁边有个餐厅专卖玻国著名的点心Salte?a,现做现卖,味道一流。  与魔鬼共舞  海拔3700米  是地母还是山神,恶魔还是天使,并不重要。  只因这是玻利维亚一行中,最不需要语言来交流的一场欢宴。  印加人的开朗奔放,国际友人的促狭恶搞,都会在这幕连绵数日的嘉年华中,暴露得酣畅至极。  欢迎来到—奥鲁罗。  “嚯嚯,嘿嚯!”  巨大的假眼,侏罗纪怪鸟似的头饰,浓墨粉刷的油彩,还有时而严肃时而放肆的表情。当一位被假面和彩装包裹得难辨性别的表演者朝我示意时,我不禁又惊又喜—“哦,天啊!”  和里约的狂欢节相比,奥鲁罗嘉年华毫不逊色。  到达奥鲁罗的首日,我们就参加了 La Anata Andina的祭祀活动。这一天,玻利维亚的土著民族汇聚于此,“全副武装”,连帽子和背上都披挂着各种农作物和本土饰物,奏乐跳舞,祈求丰收。嘉年华  我们也混迹到队伍中,随便拍照,和人们一起跳舞。也许是出于对亚洲人的好奇,刚走进人堆里面,立即就有热情的当地大叔拉着我们尝试交谈,可惜我连他们讲的究竟是丘克亚语还是艾马拉语都分不清。语言的障碍无妨文化的交流,大叔示意我们跟着他们跳,简单重复的几个动作,在愉悦开放的氛围下,显得那么生动欢快。有人甚至还牵来了家里的“草泥马”,让高原之宠“与民同乐”。我身后的一对父子则穿着用羊驼长毛做成的裤子,用真正原始野性的舞姿扭动起来。  不多时,狂欢节的大幕终于拉开。市中心各处搭起了多个舞台,邀请了玻国出名的流行歌手和民俗乐队演出。素来安静的奥鲁罗这时更加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聚集广场一带,不分国籍不论亲疏,买上几罐本地啤酒尽情畅饮。迷幻的灯光,澎湃的音乐,缤纷的烟花,还有街头美食带来的香味,平时内敛的玻利维亚人在这个夜晚终于展露出南美人的热情奔放。  奥鲁罗狂欢节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是安第斯山区民族对大地母亲(Pachamama, 后来转化成圣母玛利亚)和山神大叔(Tio Supay,后来演变成基督教恶魔)举行的仪式。17世纪时,本土的宗教活动被西班牙殖民者禁止,聪明的奥鲁罗人民便巧妙地用天主教的形象作为掩护,将这项本民族的宗教活动保持至今。鉴于它的代表性,奥鲁罗狂欢节被第一批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节日”  持续三天三夜的游行是狂欢节的高潮。市中心的主干道被封锁起来作为游行路线,两旁搭建了供游客观赏的临时座位。游行方阵鳞次栉比,表演者对于服饰一点都不敢怠慢,从化妆到装束饰物乃至五花八门的面具,细节做得一丝不苟,面面俱到。一年一次的盛宴,自然要给出最佳状态。  说到安第斯音乐,无论是的的喀喀湖畔还是拉巴斯的小巷里,传统的音乐一直余音渺渺,陪伴着我们。而奥鲁罗则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印第安人最爱的排箫雄浑低沉,竖笛活泼抒情,恰朗戈明亮清新。有时还混合着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外来乐器,激烈时如山风怒吼,轻柔时又像悄悄低语,真是大饱耳福。  在各种舞蹈中,Diablada(恶魔之舞)对于安第斯山的民众意义深远。还记得波多西矿工们崇拜的图腾吗?他正是穷苦矿工的守护神。舞蹈里的恶魔在奥鲁罗的守护圣母面前舞动四肢,寓意平息矿井里恶魔的怒火。  南美洲有印第安人与中国人同根的说法。玻利维亚就有许多可以“证明”的例子,比如:奥鲁罗狂欢节上的“鬼脸”很像中国的“狮子脸”,女魔鬼则叫“CHINA”;奥鲁罗城郊湖边的一个部落,人人长着中国脸,口音与汉语很相似;当地人有在重大节日朝拜“大地妈妈”(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土地娘娘”)和灶神的习俗;节日时他们穿的服装上常绣有蛟龙图案。也许是由于“同根”和高原气候的“熏陶”,拉巴斯人与西藏人的衣着、长相颇为相似。难怪当初十世班禅大师访问时感慨,到了拉巴斯就像到了家。  通宵达旦的庆祝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意犹未尽的人们才带着一身酒气回家,躺两三个小时,新一轮的狂欢游行再度出场。  但乐趣和“惊喜”并不局限在游行队伍中。在奥鲁罗,看狂欢节是需要带自卫武器的,即使你的攻击性不强,护具也必不可少—进场的观众很多会带上几支肥皂泡,有人兜里装了数个灌满水的气球,还有人带着一杆大水枪。这些人起初还是文雅地欣赏游行,几口啤酒下肚就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在这种场合,长着“老外”面孔的我们自然成了大家“关照”的焦点。  这厢正忙着跟身后的人互喷,突然从十几米外的对面马路,一个水气球越过游行队伍一把打到我们的头上。回头一看又找不出是谁干的好事,只好随便找个目标报复一下。还好我们事先知道要上“战场”,带了雨伞穿了防水外套,才不至于变成落汤鸡。即使在场外,也有零星的“游击战”不停“开火”。击中目标的得意声和可怜的求饶声,成了嘉年华中此起彼伏的别致配乐。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如今奥鲁罗嘉年华日益受到威胁:安地斯山高原的荒漠化,导致了大量人口外移,都市化加深了代际之间的沟壑,不当的商业剥削也是隐忧。  赶上了这一拨与“恶魔”和民众的共舞,是我们的幸运。只是,未来的狂欢节,还会有这般绚烂纯粹吗?  Tips  1.注意防水,最好同时有雨伞和雨衣。当地都能买到。想一起疯,请准备好N支肥皂泡和水气球。  2.狂欢节期间酒店非常紧张,价格也会涨到平时的5-10倍,而且3-4晚起订。住宿最好提早3个月预订。也可以考虑在拉巴斯跟团。有一种团是从嘉年华的第一天清晨五六点出发,玩个通宵然后第二天早上回拉巴斯。  3.到达之前准备好足够的本地货币,这里银行本来就不多,节日还不营业。  4.中央市场(Mercado Central)里能买到玻国最奇怪的食物之一Charquekan。  文/图 游知行/程源
相关新闻->->玻利维亚:“死亡之路”的极致体验(组图)_新浪旅游_新浪网
玻利维亚:“死亡之路”的极致体验(组图)
  一望无垠的盐沼,五彩变幻的高原湖泊,深渊与陡壁之间的死亡之路,超乎你想象的监狱和银矿探秘……在南美之心,你所遭遇的种种极致之境,都预示着一趟疯狂旅程的大幕行将拉开。进入玻利维亚,除了基本的户外装备,你最需要准备的,就是一个开放的头脑,一颗不会轻易枯竭的好奇心。
  天空之镜
  海拔3656米
  放眼望去,四下一片空旷,水平面与地平线连成一片,映入眼帘的只有头上的蓝色和自己的倒影。方向已经无法辨别,你会被这种“幻觉”骗到,感觉人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样。
  梦幻倒影
  蓝天白云像镜子一样映在无垠的地面,地平线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份广袤和静谧仿佛来自外太空。就是因为偶然见到的这样一张,我决定亲自踏上这个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角落之一: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原(Salar de Uyuni)。中国人给它取了一个特别贴切的外号―天空之镜。
  令人窒息的镜面美景,其实是雨季的积水在乌尤尼盐原上反射的天空倒影。要赶上这世界级的奇观,必须是雨后放晴的时刻:得有积水,雨量不能太大,还必须无风,有云。所有条件缺一不可。综合考虑,1-2月是最佳时间。
  行动吧。为了实现多年的梦想,我开始了积极筹备。半年前便查资料,自学语。盐原是我前往玻利维亚的第一目标和主要动力。于是,在规划的玻利维亚高原20天行程中,我单独留给乌尤尼整整四天时间。打算第一天参加一天游碰碰运气,万一不走运看不成“镜子”,第二天就来个三天游,总有一次能遇上吧。
  天,会助我吗?
  前一天是瓢泼大雨。出发的这天,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我开始担心老天会不会令远道而来的我们缘悭一面。
  还好山区天气变幻无常,即使是狂风骤雨,几个小时后也有机会变成蓝天白云。
  四驱车缓缓开进乌尤尼盐原,视线变得越发开阔,梦想中天空之镜的画卷终于在眼前打开。
  2月中的盐原正值雨季的高峰,浅的地方积水也深达15~20厘米,变成一个盐湖。水下几乎绝对水平的盐壳造就了这面世界上最大的镜子。在没有风的晴天下,天上的朵朵白云都被毫无保留地复制在地上。
  放眼望去,四下一片空旷,水平面与地平线连成一片,映入眼帘的只有头上的蓝色和自己的倒影。方向已经无法辨别,你会被这种“幻觉”骗到,感觉人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样。如果闭上眼,甚至可以听到轮下盐块破碎时的咔嚓声。
  高原上的空气特别清澈舒爽,强烈的阳光被镜面反射,透过太阳眼镜刺进我的眼睛。同路的各国旅客,个个都像哥伦布在新大陆发现了别的探险者一样,兴奋得朝着对方边喊边挥手。
  好吧,还等什么?
  踏遍千山万水,不就为了这一刻?“再不疯狂,可就老了。”游客们纷纷利用“镜子”的奇幻效果摆出各种怪相,集体腾空成了重复率最高的动作;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一个女孩把上半身脱得一丝不挂拍照留念;还有人带了一大把氢气球来为女友庆祝生日。略微“斯文”点的我们则在这片美景中慢慢踱步。积水被太阳晒得温热,走在上面就像走在银白的海滩上,不过这里的水可是100%饱和的盐水,只要风一吹,干脚上就留下一层白色的盐壳。
  傍晚时候,夕阳穿过厚厚的积雨云,远处还能清楚地看到云下的暴雨和闪电,何其梦幻。当大家都以为看到了最美好的景色时,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太阳渐渐躲进了乌云,金黄的光线勾勒出霞光万丈,站在镜湖中间,天上地下一片灿烂。
  从一张照片开始,翻越半个地球,我终于幻梦成真。如果这世上真的有天堂,那里的情形估计也就这样子吧。对我来说,天空之镜的黄昏是生命的一瞬,也是永恒。
  沙屋逡
  一位骑车跋涉盐湖的者这样写道:“日落前的一个钟头,我们偏离理想路线50公里,建起了营地。没有帐篷钉能钉入盐层,所以朋友乌利只能把他的隧道帐篷固定在我们的自行车上。虽然搭帐篷如此费力,但是盐湖在我们做饭时补偿了我们。要调味的话,伸手往锅旁一抓就成了:我们在用全世界最大的盐钵招待自己。”
  我们没有“席盐地而餐”的宝贵体验,但大部分的旅客都会在盐原最中心也是最有名的沙屋旅馆(Playa Blanca)稍事休息。里面有个小型的盐雕博物馆,艺术家就地取材,用盐做成卡通的羊驼等雕塑。
  为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当地人又陆续在湖边盖了一座座“盐房”,规模大的则称其为酒店。和白沙旅馆建造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旱季湖面结成的坚硬盐层,加工成一块块厚厚的“盐砖”,用秸秆和泥砌成墙,再用木板与秸秆做屋顶。一般四五个当地人花2至3星期就可建成一座盐房。除了屋顶和门窗外,墙壁和里面的摆设都是用盐块做成的。屋顶和门窗使用其他材料主要是怕雨水浸泡,防止盐房融化倒塌。
  来到这里住宿的游客大都异常好奇,总有人想要动动念头,碰墙壁或家具,尝尝旅馆和盐房的“味道”,或者吃饭时将盐桌敲下来一小块,加在菜里试个究竟。不过这种举动一定会收到主人的禁令。事实上,餐桌和座椅都坚硬得像石头,就算想弄些粉末下来也很难。
  这个白天,老天如此眷顾,夜里则使出了“杀手锏”。晚饭前外面已经下了雷暴,简陋的旅馆在电闪雷鸣中颤抖着,如注的雨水哗啦啦地通过屋顶的破孔流到盐地上,形成一个个深达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的溶洞,周围一切都是湿嗒嗒的。
  住在这里,我终于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躺在床上,透过微弱的烛光便能看见头上屋顶的“小溪”。说实话,住在盐旅馆并不好受。没水没电,不能洗澡,空气潮湿,四周都被盐包围,整个晚上感觉自己如同一块腌制中的腊肉。不过因为留宿于此,我们才不用赶路,才得以一睹天空之镜的日落。与此相比,其他一切艰辛劳顿都不值一提了。
  独善其身
  乌尤尼的盐层很多地方都超过10米厚,总储量约650亿吨,够全世界人吃几千年,无愧于世界第一大盐原的称号。不过这里海拔近3700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无人居住,里面光秃秃一片,几乎找不到辨别方向的参照物。由于磁场的影响,指南针和卫星导航系统有时也会失灵,因此穿越盐原除了要请当地的向导指路外,还要选对交通工具,不然很可能在湖中迷路。
  在乌尤尼名扬四海之前,盐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天北面盐原边缘的小镇Colchani仍然是盐业的原料输出重镇。住在盐原上的工人把盐铲出来,堆成一个个小盐堆,晒干后拿到镇上的小作坊加工成食盐或者盐工艺品。有些则通过铁路运到附近的加工厂。
  除了相对便宜的盐,乌尤尼盐原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矿产,包括钾、纳和硼砂等等。其中制造锂电池所必须的锂,乌尤尼占了全球总储量的一半左右。随着化石燃料逐渐枯竭,以及电动车的出现,乌尤尼也许会有从穷乡僻壤翻身,成为下一个的潜力。但与它热情的邻居相比,玻利维亚十分保守。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内陆高原,好像外面的花花世界都与他们无关。土生土长的艾马拉民族(Aymara)更不希望这片天堂般的净土沦落为一个哪里都能复制的工业区。苦难的殖民历史也让玻国政府对外国人掠夺自然资源的“野心”特别警惕。直到现在,其他国家投资乌尤尼的计划都没有获批,只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本国实验性工厂在开发这座宝库。
  盐业是基础,业或许起效更快。听说在盐湖上空乘热气球飞行是很受欢迎的项目,盐沼上还非常适合打。与普通高尔夫球场唯一不同的是,在乌尤尼你必须使用彩色高尔夫球,以防小球掉在白色地面上不见了。只不过,这些听上去很美的极限运动目前也好似梦幻倒影一样难得一见,钱袋空空的玻利维亚政府还需努力啊。
  第二天,我起了个早,希望能看见日出。可惜天空还是乌云密布,晨光冷冽。离开的时候,司机让我坐在四驱车的车顶,慢慢地驶离这片我倾心数年的净土。潮湿的风吹到衣服上结成了一颗颗的盐晶,身边偶尔有一群群火红色的鸟儿低空与我们交错而过,那充满生命力的红色为这片荒漠带来一丝生气。我突然有点羡慕它们,从空中看着自己的倒影飞过天空之镜,感觉一定很自由吧?
  1.盐原上的太阳非常毒辣,高度数的防晒霜一定要涂满身上所有裸露的地方;盐原表面就像白茫茫的雪地,非常刺眼,一定要记着戴上墨镜,否则容易导致雪盲。
  2.带一双拖鞋或者凉鞋,如果不想脚长时间泡在盐水中,请准备雨鞋。
您还可以看看
摩洛哥,三毛和荷西成婚的地方,《北非谍影》故事发生...
作为西非富拉尼人的一个分支,尼日尔博罗罗人至今仍过着...
曾经梦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惬意...
海浪声声,椰林婆娑,阳光洒在绵延不尽的海滩上...
热门新闻排行榜
旅游频道业务合作:010-8
客户服务热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公司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您有 条新提醒
说说你的问题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亡之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