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作为音乐作品的主题乐思化学使用时,被称为什么

音乐理论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音乐理论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广义的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审慎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所谓的音乐的定义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但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排列起来的声音学一个历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领域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体验,最传统的一种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现场音乐也能够由无线电和电视来播放,这种方式接近于听录音带或看音乐录像。有些时候现场表演也会混合一些事先做好的录音,如用唱片做出的摩擦声。当然,也可以制作自己的音乐,通过歌唱,玩乐器或不太严密的作曲。甚至耳聋的人也能够通过感觉自己身体的震动来体验音乐,最著名聋音乐家的例子便是,其绝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后创作的。人们想学习音乐的时候会去上音乐课。音乐学是一个历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极大量的音乐流派已经发生变化。人种音乐学作为类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这些流派起源及发展的学科。音强就是人们在听闻时感到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重,轻。它是人耳对声音稳弱的主观评价尺度之一。其客观评价尺度——也即的测量,是声波的。音强与振幅并不完全一致或成正比,在范围的段相差很大,高频段也有相当的差别。声频范围也就是人们可以听到的范国,为20赫到20。20赫以下称为,20千赫以上称为。在声频频率范围内,人耳对中频段1~3千赫的声音最为灵敏,对高、低频段的声音,特别是低频段的声音则比较迟钝。人耳还有一种特征,对很强的声音,感觉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不大,或者说同振幅的各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响度差不多.
但对低声级信号(即很轻的声音),感觉到它的与频率关系甚大:对于同样的声音,低、高频段的声音听起来响度比中频段的轻。声音振幅愈小,这种现象就愈严重。对1千赫的声音信号,人耳所能感觉到的最低为2X10(负4次方)微巴。微巴是声压的单位,它相当于在1平方厘米面积上具有1压力。电声工作者把这一声压称为的0,通常写为0分贝SPL(SPL是声压级的缩写),正如把0.775伏定为在600欧电路中的0分贝一样。不用声压而用以表示的“声压级”来表示声音振幅的大小,有明显的好处。这是因为人耳能听闻的声压范围很大,可由2X10(负4次方)微巴到2XlO(负四次方)微巴,相差一千万(1C)倍。对如此大范围的变化,计算很不方便,用声压级表达就比用方便多了。另外由于人耳对的感觉是非线性的,用对数来计量更接近于人耳的主观特性。当声压级达120分贝SPL时,人耳将感到痛楚,无法忍受,因此,人听闻的动态范国由0~120分贝SPL,在音乐厅中听乐队演奏,音乐的自然是多少呢?对大型交响音乐,最响的音乐片段可达115分贝SPL,最弱的音乐片段约为25分贝SPL,因而动态范围可达90。当然,这是很少有的情况。通常交响音乐的动态范围约为50~80分贝,中、小型音乐的动态范国约在40分贝左右,语言的动态范围约在30分贝左右。人们除对、有明显的都别力外,还能准确地判断声音的“色调”。、虽然演奏同一音高()的音符,但人们能够明确分辨出哪个是单管管,哪个是圆号,而不会混淆。这是由于它们的、包络不同。音色决定于乐音的(),也可以说是乐音的波形所确定的。因为乐音的波形(可由电子上看到〉绝大多数都不是简单的正弦波,而是一种复杂的波。分析表明这种复杂的波形,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正弦波,这些正弦波中有基频f0,还有与f0成整数倍关系的谐波:f1、f2、f3、f4,它们的振幅有特定的比例。这种比例,赋予每种乐器以特有的“色彩”一——音色。如果没有谐波成分,单纯的基音是毫无音乐感的。因此,乐器乐音的频率范围,决非只是的频率范围,应把乐器乐音的各次都包括在内,甚至很高次数的,对乐器影响仍很大。高保真放声系统要十分注意让各次泛音都能重放出来,这就使重放频串范围至少达15000赫,要求潮的应达20或更高。另外,语言的泛音可达7~8千赫。1、音(Tone)
是一种。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20-20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管乐器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和,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就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其余的为。基音决定。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采用的是:C、D、E、F、G、A、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的主音用6(la)。
9、(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为主。
12、(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调(Major Mode)
调式的一种。,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14、(Min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现代小音阶”四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Just Intonation)
与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的一种。把一个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都是相等的。钢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
18、与(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Tweleve-Tone System/Tweleve-Note 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与和声体制,将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个,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1、(Prentatonic Scale)
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22、(Diationic Scale)
八度内有,就称为“七音音阶”。
23、力度(Dynamics)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24、大歌剧(Grand Opera)
十九世纪盛行于法国的历史题材歌剧。不用说白,演出场面力求富丽豪华。
25、(Operetta)
小歌剧又名轻歌剧(Light Opera),始于十九世纪,是一种含有序曲、歌曲、对白、舞蹈等的戏剧,其中音乐只起一种衬托气氛的作用。十九世纪,以写轻歌剧著称的作曲家有、、沙利文。至二十世纪,小歌剧又常称为“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
26、不定(Inderterminate Pitch)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27、不对称节奏(Asymmetric Rhythm)
又称“”(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28、(Synopation)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⑴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⑵休止强拍位置;
⑶弱拍音改为强拍。
29、(Atonality)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基础。
30、(Les Six)
指二十世纪前期法国六位作曲家,即、迪雷、、、、塔勒费尔。初由法国音乐评论家科莱于1920年提出。六从共奉为宗师,在创作上反对印象派捉摸不定 的笔触,提倡简洁、鲜明的风格,并间有复古倾向。
31、(Recitative)
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中类似朗诵的曲调叫宣叙调。其节奏自由,伴奏简单,常在咏叹调之前,具有“引子”的作用。十八世纪,有一种“说话式”(Parlando)的宣叙调出现,其特点是词句在同一音上作快速吐字。因这种宣叙调缺乏抒情性,故亦称之为“干燥”(Seccko)的宣叙调。
32、古典曲式(Classic Forms)
西方音乐史上古典时期通用的曲式。如变奏曲、组曲、奏鸣曲等几种曲式。如J·S的“第五组曲”中的《咏叹调》。
33、古典时期(Classic Period)
通常指西方音乐晚上巴赫到前期的一段时期(即十八世纪)。一说自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即维也纳乐派活动时期为古典时期。
34、(Parallel Fifths)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35、 (Parallel Diminished Seventh)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
36、(Opera Seria)
“庄严”的歌剧,流行于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前期。常以神话或历史为题材,用意大利语演唱。咏叹调务求精巧,并加唱彩段。是写作正歌剧的革新者。至莫扎特,正歌剧已近尾声。
37、节奏(Rhythm)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38、节拍(Beat/Tempo)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39、印象派 (Impressionism)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法国的艺术流派之一。其代表有画家莫奈、、,作曲家德彪西等。德彪西在和、的印象派诗歌的影响下,开创音乐上的印象派。题材常取自诗情画意及自然景物等,以暗示替代陈述,以色彩替代力度,着意于表达感觉中的主观印象,并大量运用变和弦、平行和弦、等。之后起者有、杜卡、鲁塞尔、、法里雅、莱斯庇基等。如:德彪西《阿拉伯风格幻想曲第一首》。
40、乐剧(Music Drama)
称作《》以后的歌剧为乐剧。强调乐剧必须音乐、戏剧、舞台场面三者并重,同时综合成有机的整体。
41、主题(Theme)
乐曲的中心乐思称为主题。乐曲必从主题出发加以演绎、发展、变化而成。原名为“subject”,意义与“theme”基本相同,但前者具有比较完整的结构。有些乐曲常含有若干主题。
42、主调音 (Tonic Keynote)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43、主调音乐(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44、(Leitmotiv)
的歌剧写作手法之一,初由德国音乐评论家乌尔索根于1878年在所作《论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中的乐曲动机》中提出。指以一个乐曲动机代表剧中的某一角色、情景、观念或事物。如《》中的“指环”动机、“神剑”动机等。
45、半音音阶(Chromatic S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46、对位音乐(Counterpoint)
盛行十六至十八世纪,与复调音乐基本相同,但必须遵守严密的&音对音&规则。
47、 (Tone Of Extreme Register)
发音体的两极限部分所发之音。音乐上一般不常用边缘音,现代派作曲家为谋求新奇效果,偶或用之。
48、曲式(Musical Form)
乐曲的组织与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主要曲式的类型大体可分为:①:如(段)、各种等;②主调曲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以及自由曲式等等。
49、(Avant-Gardism)
在文艺领域中,泛指打破一切传统准则,勇于标新立异的作品及其风格。在音乐上,属于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德国的豪森,美国的凯奇、考威尔、克拉姆,波兰的,意大利的诺诺等。
50、(Whole-Tone Sa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谓之“全音音阶”。
51、多重(Polytonality Bitonality)
多重调性指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
52、和声(Bitonality Harmony)
现代派音乐作品的特征之一。和弦进行中同时显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性。
53、(Cadenza)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如莫扎特、为自己的写了一些华彩乐段,自门德尔松后,很多作曲家都自写华彩乐段,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54、(Novel Key Signayure)
记谱法上用以指示调式与的记号,谓之。的调号通常在右侧以升降记号表示之。如无升降记号,即C大调;一升记号,即;二升记号,即D大调等等。现代派音乐常不局限于大小调程式,而且即使显示出调性也总是变幻不定。因此不可能用通常的调号指示调性,只得将临时升降记号直接记在多音符前。这种记法称为异常调号。
55、声部(Voice Part)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第二小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四个声部。
56、(Conficting Rhythm)
又称“”(Ploly Rhythm)或“不对称节奏”(Asymmetric Rhythm)。
57、转调(Modulation)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58、拍子(Beat)
小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 Signayure)表示。
59、(Expressionism)
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绘画(其代表人物为、基希纳、恩斯特)的影响下形成。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创作题材。表现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勋柏格、韦勃恩等。
60、罗马奖(Prix De Rome)
于1803年设置的音乐奖。每年授奖一次。竞选者为巴黎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学生。获首奖(又称)者被保送至罗马学习四年,获次奖得金质奖章一枚。
61、(Idee Fixe)
大型音乐作品中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为柏辽兹所创用。“固定观念”原主医学术语,意即“促使出现某种反常行为的错觉或妄想”。柏辽兹曾攻医学,故借以命名其音乐创作中的特殊主题。
62、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63、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由C、E、G三音组成;其,由G、B、D、F四音组成。
64、(Cantus Firmus)
自古相传的曲调。其音皆长时值,常作为复调音乐(包括声乐、器乐)的构成素材。中世纪的就是一种定旋律音乐。定旋律乐曲近代多见于用赞美歌曲调作基础的曲,严格对位的习作亦常以古代的定旋律为题。
65、变和弦(Altered Chord/Chromaytic Chord)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66、单调音乐(Monophony)
单旋律的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67、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
描述故事情节、文学意境、自然景象等的器乐曲,常有一个揭示乐曲内容的标题。标题音乐在十九世纪风靡一时,、李斯特、柴柯夫斯基、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皆为著名的标题音乐作曲家。
68、 (Cooledge Prize)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夫人于1918年在美国皮茨尔德城创设“伯克夏室内音乐节”,一年一度,设柯立芝奖奖励优秀室内乐作品。该音乐节现已经迁至华盛顿举行。
69、复调音乐(Polyphony)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Counterpoint)基本相同。
70、(Compound Counterpoint)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等。
71、(compass)
人声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
72、(Intreval)
两乐音之间的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如C-G,共五级,故称“五度”;G-B,共三级,故称“三度”。
73、音高(Pitch)
乐音在音阶上的。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决定于发音体的;在心理感觉上,音高之决定还稍受音的的影响。
74、(Idiom)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
75、音阶(Scale)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
76、神秘和弦(Mystic Chord)
首创的一种和弦,由四度叠置而成。其组成音按法则产生。
77、室内乐(Chamber Music)
原指演奏家于室内(而非教堂、剧院、音乐厅)的乐曲。近代室内乐指乐曲的一个声部由一名演奏者担任演奏的器乐合奏曲,各人所奏部分在乐曲中不分主次。室内乐常按演奏人数区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
多尼采蒂78、美声唱法(Bel Canto)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词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著称的作曲家有、、 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
79、(Roccoco Period)
洛可可,原意为“贝壳形”,一种建筑与,其特点为崇尚华丽和纤巧,盛行于法王时期。音乐史上称年间的音乐为。这一时期上承,下接古典时期。
80、配器(Orchestration)
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各类乐器的对比与配合效果、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管弦乐曲。
81、调式(Mode)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表示调式,谓之“”。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基础者,谓之“”;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
82、通奏低音(Thorough Bass/Figured Bass)
即“”,乐曲伴奏部分的一种简略记谱法。其所用和弦只记一个低音,而以数字指明实际演奏的和弦性质。
83、旋律(Melody)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公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的。
84、清唱剧(Oratorio)
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演于音乐厅或教堂,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受难曲的体裁与清唱剧相似,但限于宗教内容。康塔塔亦与清唱剧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85、(Dense Cluster)
又称(Tone Cluster),和弦之一种,由多个音以半音连续叠置而成。在记谱上,其符头形成一簇,故名。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在钢琴上演奏的方法是用手臂猛压键盘。
86、维也纳乐派(Vienness School)
又称“”,指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期活动于的海顿、莫扎特、 、等几位古典作曲家。二十世纪前期活动于维也纳的几位作曲家,即勋伯格、、等,亦被称为维也纳乐派。
87、喜歌剧(Opera Buffa)
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歌剧体裁。与相反,喜歌剧常以民间日常生活为题材,音乐活泼轻快,包含用于“干燥的”演唱的说白。另有一种十九世纪流行于法国的喜歌剧(Opera-Comique),剧情诙谐,有说白,音乐多用通俗歌曲,如比才的《卡门》。
88、(Angular Melody)
现代派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对某些滑音乐器的记谱,往往不用通常的音符,而用线条标出音的走向及其高度变化。当高低音交替进行时,谱线常显出棱角形,这种曲调进行称为棱形旋律。
89、(The Mighty Handful)
又称“五人团”(The Five),指十九世纪五位代表人物,即、、、穆索尔斯基、。由俄国音乐评论家于1867年定名为“强力集团”。
90、(Number Opera)
以、咏叹调、重唱、合唱、芭蕾舞等连缀而成的歌剧。全剧包括若干分曲,每一分曲标有数码,故名。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的歌剧,多属这种类型。
91、歌剧(Opera)
台词全部或大部分用人演唱加上乐器伴揍的戏剧作品,意大利语“opera in musica”(音乐的作品)的简称。一般指以歌剧为主,以管弦乐队伴奏,有舞台布景、化装与舞蹈动作的戏剧。有时还加独白、对白等。歌剧是综合性艺术,包括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设计、化装、灯光等多种艺术成分。近代的歌剧始于十七世纪初叶:17世纪的早期意大利歌剧叫作音乐故事、音乐戏剧或其他类似的名称。在17世纪的法国,严肃的歌剧称作配乐悲剧。后经长期发展而产生多种类型,如、大歌剧、喜歌剧、轻歌剧、、乐剧等。如的歌剧“”选曲《》-巧巧桑的咏叹调。
92、摹仿对象(Imitative Counterpoint)
对位音乐的各声部结构建立在主题摹仿的基础上,、等均属之。
93、爵士音乐()
一种通俗音乐。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南部、等城市开始流行,不久传入芝加哥、纽约,并即遍及全国,其前身为。后来的爵士音乐包括勃鲁斯、、摇摆曲等。节奏复杂,常用。所用乐器有小号、长号、、、钢琴、吉他、低音提琴、鼓等。乐师以黑人居多。
爵士音乐的演奏风格可分为两派:
⑴“热派”,拍子急促热烈,旋律乐器常用作即兴演奏;
⑵“甜派”,拍子较徐缓,常运用自由节拍,抒情色彩较浓。
94、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
⑴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
⑵调、和声;
95、音乐的分类
一音乐按声部和声部状况可分为:单声部音乐、.、主调音乐。
二音乐按照性质分可分为:纯音乐、标题音乐、轻音乐、。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变化记号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这时候这个变化记号就被称之为调号。
98、套(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99、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100、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自、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①: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又称“第一主题”)及“”(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②: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③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与冲突,得到结论。再这里,副部与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101、交响曲()
大型,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交响曲 (Sinfonia)实际含义要广得多。最早不过是指器乐曲,巴赫就曾用过此称;后来又指歌剧、康塔塔组曲的前奏曲或序曲。·斯卡拉帝及其他作曲家的歌剧前面的所谓“意大利交响曲”包括三个小乐章(快-慢-快),这种布局对古典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102、诙谐曲(Scherzo)
一译“”,器乐曲。快速,三拍子,节奏强烈,有惊奇、幻想等特点。、布鲁克纳等人都有优秀的诙谐曲作品。十七、十八世纪时还流行一种声乐诙谐曲。 如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乐-谐谑曲》。
103、(Quodibet)
⑴一种即席演奏或记写成谱的乐曲,其中同时奏(唱)两个以上熟悉的曲调,应用于16、17世纪,特别在德国作曲家中。巴赫一家团聚时最爱作此游戏。⑵集腋曲也可指自然串联起来的若干乐曲或歌曲。
104、(Cabaletta)
简短的歌剧咏叹调。曲调与伴奏都比较简易,常使用。十九世纪后期,等人常用为咏叹调的结尾,拍子快速,用不断反复的定型节奏。
105、咏叹调(Aria)
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在声乐作品中常以表明情节,咏叹调继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106、康塔塔(Cantata)
“”来自意大利语“歌唱”一词,即歌唱的曲子。以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是一种为声乐家们、合唱队和乐器演奏家们的表演,以诗体故事为基础的作品。最早的康塔塔以情歌为主,用于独唱或数字低音的伴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卡里西米等人是康塔塔的先驱。十八世纪后期康塔塔指宗教的或世俗的合唱作品,但不一定包含独唱,以乐队伴奏,内容往往偏重于抒情,类似小型清唱剧。
107、(Andante)
拍子中速的器乐曲,原意为“进行”、“不行”。在这里为乐曲速度的指示词,后用为曲名。如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
108、嬉戏曲(Badinerie)
18世纪作曲家用以指称一种两拍子的快速、活泼的乐章。如的“第二组曲”中的《》。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形式。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帕赫贝尔的《卡农》。
111、(Vebunk)
18世纪匈牙利的军队舞曲。源于德文“werbung”,意为“征集”。军人穿戎装,著马靴,聚众而舞,以作征兵的号召。当时匈牙利隶属于,人民备受兵役之苦,视当兵为畏途,故以这种方法来号召人们参军。后来此种舞曲被用在节日里当作喜庆音乐来演奏。乐曲开始于徐缓的引子,然后进入快速段落。如的《第十二匈牙利狂想曲》士兵舞曲。
112、即兴曲(Impromptu)
早期浪漫派作曲家称一种钢琴小曲为即兴曲,这种乐曲被认为有些即兴创作的性格,或有一种精美雅致的气质和漫不经心地随意而为的风度。克拉克的《小号即兴曲》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113、船歌(Barcarolle)
源出意大利文“barca”,意为“船”,是威尼斯船家之歌。常用6/8或12/8拍,其伴奏模拟小船荡漾。后则泛指按这一体裁写成的声乐或器乐曲。如的“”中的《》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114、(Concerto)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115、(Symphonic Poem)
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
116、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117、序曲()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序曲指在歌剧、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常作为单独的音乐会演奏。另外还有一种交响序曲,其为独立乐曲,不是作为开场音乐之用。十七世纪,序曲在意大利和法国得到发展。当时序曲曲式定为的快-慢-快的三段体,通称为“意大利序曲”。而曲式为慢-快-慢的序曲,则被称为“法国序曲”。
118、前奏曲(Prelude)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119、托卡塔(Toccata)
节奏紧凑、快速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120、(Fantasia)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发挥想象力而不遵循传统曲式的作品,即称为幻想曲。特点是:无舞曲形势或变奏,在用来发展主题时以想像力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即兴性质,在曲式上比奏鸣曲更为自由,作品可以根据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创作。如的《阿拉伯风格幻想曲第一首》 。
121、(Capriccio)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122、(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的19首《》,的《》等。
123、练习曲(Study)
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用于提高乐器演奏技巧的乐曲。必具有一种技巧项目,如音阶、琵音、、双音、等。克莱曼帝是近代写作练习曲的先驱人物,肖邦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创始人。如肖邦《E大调练习曲作品10第三号》。
124、(Songs Wighout)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125、浪漫曲(Romance)
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及管弦乐队演奏。如的《浪漫曲》。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十三、十四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歌曲,歌词通常分为三节,每节七行或八行,最后一行或二行是重复句。每节音乐用A、A、B的,通常用写作。
127、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128、小夜曲()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如的《》。
129、(Intermezzo)
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130、(Fugue)
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对位化音乐之一,由几个独立声部组合而成。先由一声部奏出主题,其他各声部先后作通篇的模仿。入题用主调,继起者用属调,第三个进入的声部又回到主调,如是反复变化以至曲终。各声部此起彼伏,犹如问答。结构变化百出,故不能视为曲式之一。
131、(Round)
用同度或八度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132、创意曲()
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始用此名称。
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134、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Rondo Form)乐曲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一圈人跳舞、唱歌,先有集体合唱(群舞),所唱的即是基本主题(称“”),接着是独唱(独舞),这部分由舞者轮流担任,音乐特色各不相同(称“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回旋曲的主部至少需出现三次,它的结构式为:A+B+A+C+A……回旋曲式适宜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故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等需以热烈气氛结束时,常用之于末乐章,如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就是一个的乐章。还有《土耳其进行曲》 回旋曲式 。
135、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乐曲形式之一,又称“主题与变奏”,它在音乐作品中广泛被运用。其原则为: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继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变奏)使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其结构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曲的主题可以取自民间音乐,可用作曲者本人旧作的片段,也可选取他人作品。变奏次数不定,少则三、四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方式也不一定,可以改变旋律,可以变更和声,也可变换节奏、调式、及织体等。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变奏手法最为常见。如拉赫玛尼诺夫的《》 。
136、进行曲(March)
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主要指行军中所用的音乐。有些歌剧也采用进行曲来为舞台上的行列伴奏,有的中也有进行曲。例如的《》、杰西尔的《》 。
137、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138、晨歌()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的田园风味乐曲。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140、奥特尔(Ordre)
十八世纪古钢琴曲集的通称,法国作曲家开始引用。原文意为“次序”,其特点与组曲相似。
141、(Ricercare)
流行于十六、七世纪的一种器乐曲,常用于,自经文歌演变而来。是一种多主题乐曲,每一主题自成一段落,同时在全曲展开各种对位变化。
142、悲歌(Elegy)
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143、摇篮曲(Berceuse)
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
144、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
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
145、小品()
轻快,幽默的,常为钢琴小曲。
146、(Humoreske)
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147、新事曲()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
148、演绎曲()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旋律。F.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149、声乐套曲 (Lieder Spiel)
在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形式。套曲中的各首歌曲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而相互联系。
150、利德(Lied)
原文字面意义为“歌曲”。此词现已专用于、、、、等人的德国浪漫歌曲,不过自中世纪以来也用于比较广泛的意义。
151、赞美诗(Hymn)
基督教颂赞上帝的诗歌。均为教会中名家所作,它与《圣经》中的《诗篇》和《雅歌》有别。天主教赞美诗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节而曲调相同。现今保存的最早的赞美诗是出自米兰安布罗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学家(354-430)之手,名为《赞美颂》。一般的赞美诗皆作于五至十世纪。创新教,改赞美诗歌词为德文,用四声部合唱。十八世纪初,传入英国。今英国通行的赞美诗集有《牛津赞美诗集》等。
152、赞美歌(Paean)
以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词。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十六世纪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韩德尔、韦斯利等。
153、(Chorale)
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曾用为宗教改革的手段之一。他简化曲调,将歌词方言化。曲调主要采自民歌,有些出自路德之手。十七、十八世纪,以众赞歌为素材的曲与合唱曲大量产生。为不少众赞歌配以和声,至今仍被视为的典范。如巴赫的《耶苏,人们仰望喜悦》(片段) 。
154、舞曲(Dance Music)
根据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155、小步舞曲(Minuet)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组曲和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纪出,小步舞曲曾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所代替。小步舞曲亦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大多为,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并沿袭至今。如的《小步舞曲》。
156、(Farandole)
法国舞曲。始于古代,今仍流行于法国南部。舞时男女携手连成长队,表演各种复杂动作。领舞者肩头或腰间系一,左手击鼓,右手执管吹曲。乐曲6/8拍。如的‘’中第二组曲《法兰多舞曲》。
157、(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舞曲。
158、(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159、(Polka)
起源于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国。如的《爆炸波尔卡》。
160、霍塔()
西班牙舞曲,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贡省。快速,三拍子用吉他和伴奏。近代作曲家亦用于创作。如的《》,的《阿拉贡霍塔》等。
圆舞曲,起源于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在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如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
162、(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163、(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164、(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的中速舞曲。
165、(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的舞曲。
166、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167、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168、声部(Part Voice)
是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中有第一、第二小提琴、、四各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四各声部。
169、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170、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171、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
172、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173、合唱()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即由一队歌唱者(男声或女声,或男女声兼有)来演唱一首歌曲。每个声部由数人同唱,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大型声乐作品中的独唱相对而言。如电影《指环王》中的“预言”、“”(片段)。
174、(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175、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
176、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177、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原指演奏于室内(不包括教堂、剧院、音乐厅)的乐曲。近代室内乐指乐曲的一个声部由一名演奏者担任演奏的乐器合奏曲。每个人所演奏的部分在乐曲中不分主次。室内乐常按演奏人数区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
178、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179、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180、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181、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182、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183、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184、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185、古典时期(Classic Period)
通常指西方音乐史上巴赫到前的一段时期(即十八世纪);另一说自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即维也纳古典乐派活动的时期为古典时期。如海顿的《88号交响曲》(片段) 。
186、(Experessionism)
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派绘画的影响下形成。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创作题材。表现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有、贝尔格、韦勃恩等。
187、(Verismo)
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一种艺术潮流,旨在生动而逼真地表现生活。在歌剧创作上导致音乐话剧式的艺术处理,为追求个别情节不惜牺牲结构的统一和有机的发展。最著名的例子有的《》(1890),的《》(1892),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片段)。
188、巴洛克(Baroque)
愿意为“怪诞”,现以成为说明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的用语。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这个时期音乐的特点就是:感情丰富华丽而且是以严格的格式写就的。早期的乐曲与晚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之间通常是有区别的。如早期巴洛克音乐,威尔第的《》第三幕前奏曲;晚期巴洛克音乐,的“”第三部分《和平》。
189、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
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或“”。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得到了新的进展。
190、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
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为先驱,随后有、、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的及;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三届乐思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