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体式厉害吗

怎样练好形意拳
你好,游客
怎样练好形意拳
来源:中国功夫&
作者:张世杰
现在很多人都想学练形意拳,因为他是内家拳,利于养生,练明白了又能长寿,并且还能防身自卫。但是怎样才能练好形意拳呢?我谈谈我练拳所受益的心得。
学练形意拳应该是站桩和练五行拳同步进行,一边打拳不动时就是站桩。比如说先练鹰捉(定步)你伸步打拳,可连续打十几下,或上百下,停下来不动应该是标准的三体式,这样出功夫很快。为什么要练鹰捉?因为鹰捉是巴掌(不是攥拳),他的变化非常多…。有许多人说成是招法,招法是动作(劈、钻、崩、炮、横)变化出来的动作。
练五行拳,不论哪一下,首先要求把劲练明白了、练对了。否则你表面上学会其招,不会用也赢不了人。练劲,先应注意身体各部位尽量放松,伸手打拳要把劲仍出去(做到松肩、沉肘),不要肩捆住劲而使拙力往外推打,不要只用胳膊劲,在仍的同时要懂得胳膊应该有螺旋劲、拧裹劲、胳膊同时还要有往下沉、往前进的翻浪劲(力学的关系),回手还要有捋、挂、勾竿、撩挑的急速二力分争劲。练对这个劲,用到对方身上才能赢人。
有人讲“千招会、不如一招熟”,这话很对,一招练精了,他能演化出很多用法来(也是招),比如说:鹰捉这一个动作、在和对方打斗时,就可有进、退、拗步、摇转、变劲、换劲、揉化…数十种用法,沾到哪、哪有变化。人身全是消息、全是劲,就是要赢人。郭云深、尚云祥在技击时所用的崩拳也不是象《武林大会》形意拳比赛上用的所谓崩拳,直对直杵,而是接触对方拳头或胳膊时用螺旋劲捋对方劲化开再象箭一样的射透对方。这一个崩拳在运行过程中是几种劲的变化(也可说是几个招)。
形意拳是内家拳,内家拳讲“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可是这气怎么运行,如果没有这气的应用,那么它和外家拳没有什么两样!打出的力量也不会成倍增加,养生也达不到最佳效果,所以学习形意拳还要懂得内功心法,早一点跟老师或师父学明白,达到事半功倍。
拳练的对不对,怎样才能检验出来?首先学完动作后,应用到对方身上看是否好使,赢人漂不漂亮,如赢不了人,可能这动作练的不对,应该把它求对为止。如果有人来挑战你的老师,不敢应战或是说:“我们只学表演,我们的东西不是实战用的。“最好再换个明师,直到所有的拳都能用的随心所欲,达到伸手提足即赢人为好。
相关新闻 & & &
& (11/25/:46)
& (04/04/:12)
& (12/20/:14)
& (03/01/:10)
图片资讯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匿名 发表于 说得好,所见略同,先由外练到内,再由内练到外,即由形练意,再由意练形,最终舍形去意。怎样才能练好形意拳
&您现在的位置:&&&&&&&&&&&&&&&&&[专题]&&&&正文
怎样才能练好形意拳
&&&热&&&&&
怎样才能练好形意拳
作者:梅殿修&&&&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940&&&&更新时间:&&&&文章录入:儒侠
形意拳好学难练,在各类拳种中是较特殊的一种。别的拳种若经过练三个月的练习,三个月下来他所练的拳,基本上可能有形有样,给人表演起来可能也比较好看了。可是形意拳,若练上三个月,这三个月就是你披星载月,起早贪黑的刻苦锻炼,一个三体式一个鹰拙(原为捉)你能练的稍微有点模样就不错了。&我师父韩伯言先生当年在北京跟尚云祥老先生学形意,三个月基本上就是练了一个三体式,以至使得有些学员经受不住当时的考验,半途而废。&主要我们形意拳为内家拳,各项要求都比较严格、难度较高,除了对型体的要求外,还要要求气与力的结合,心与意的结合,型与体的结合。一个鹰拙若练到这几个结合融为一体,别说三个月,就是一生真正的能掌握好也就不错了。三个月也就是最多练练型体,走走步伐而已。我没有听到任何一个老前辈说自己的鹰拙,已完全练到家了。&所以说,我们练形意拳必须切忌贪快,一切必须从基本功练起。只有打好了深厚的基本功,站好了三体式、练熟了鹰拙、练就了五拳,以后的形路练习与套路练习,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练形意拳首先必须投得一个明师,若无明师指点有如问道于盲。在明师的指点下,首先必须艰苦认真地从三体式练起,在练三体式的同时,可开展鹰拙的练习。&鹰拙,是尚派形意地标示。别的门派称为劈拳,我们尚派形意劈拳另有他说。鹰拙就是要练出鹰的扑力与熊(拙)的击力。一扑一击一步一趋。拳发于心出于口,手与脚合、肘与膝合、心与意合、气于力合循序渐进,相趋成拳。&我的师父韩伯言先生曾给我们讲起,他当年他跟尚云祥老先生学拳时说:“那时一个三体式站桩,一站就是一两个时辰,一练就是三个月。汗水顺着胳脖肘,滴到地下都能砸成一个窝。”之所以有了当年当时的艰辛付出,才有了日后地回报。&我当初跟师父学拳时,师父同样要求很严。头三年几乎只学了个鹰拙与五拳,当时自己心还只犯嘀咕:“是不是师父太保守了,三年了才学了这么点东西。”现在,自己才真正体验到师父当时的苦心,那就是叫你好好地练好基本功。正因当时自己的基本功比别人练的塌实,所以今天自己才觉出自己有了基本功上的优势。&东西当然学得越多越好,但初期不要学过多的套路。因为基本功偿若练得不够塌实,练起拳来容易变形,一旦身型发生问题,以后很难纠正。我当初就因师父被赶下乡,自己又想往用力方面发展,无人给自己纠正身型,弄得伸头仰脸,后来费了好大劲才纠正过来。&在五拳练习地相对比较正常的情况下,这时要适当加入五形刀、剑、棍的练习,一是巩固五拳的练习与新课题进入,二是同时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此后,便应是学员坚持不懈、刻苦练习与艰苦锻练。此阶段你也可能觉得挺有兴趣,也可能觉得很枯燥无味,也可能觉得功夫进步很快,也可能觉得功夫毫无进展。一切也就在这一天一天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这时之后,你的师父会根据你的情况,进行套路与形路的学习与锻炼,你的功夫也就会在这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中进步和变化发展。十年、几十年下去了,你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杰出者,也可能你只会是一个普通者。&对于武学与所有事物,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地认识,那就是一切重在参与。当然,你成名了出成绩了当然是好事,偿若不然,你能有一个锻炼的相当不错地身体,对于你来说,也是一件相当不错地收获。&在同门的师兄弟之间,要搞好团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时切磋,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彼此不足,加以改进。对在道同仁,更要互相尊重。对对方提出的切磋要求,在不伤和气地情况下,可以交流。但对于那些另有他意的人的要求,也不必畏惧,胜负也未必然,大不了我是个鸡蛋,你是块石头,我就是碰不下你的一角,也要嘭你一身鸡蛋黄子。&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定。人们都想有一个好的身体,既然这样,那你就来练形意拳吧。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最新5篇热点文章
[4509][4249][9373][3922][7339]
&最新5篇推荐文章
[45777][60262][75755][36921][36446]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信息服务许可证号:&&&&&&&&站长:&&&&邮箱:wushuren_&&形意心意超级群:(2000人),形意拳QQ群1:0人),形意拳QQ群2:0人)&&尚派形意拳同门群:(500人)&&&&&&&&页面执行时间:46.88毫秒中国好功夫之---形意拳_中国好功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4贴子:
中国好功夫之---形意拳收藏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显著之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无花俏之招法,长劲亦是最快.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中,要能有闪转腾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进,走亦打,打亦走.如黄河之决堤。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1]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形意拳起源于心意拳,演变成型于山西太谷,由李洛能演变创新而来。形意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莫测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清初,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广泛的传播,近百年来名手辈出。1914年,形意拳家郝恩光东渡日本,教授留日学生,遂把形意拳介绍到国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形意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在全国各地都有开展。此外,在东南亚、日本、美国也有形意拳传习,并有专门团体和刊物,使中国武术扬名四海。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鸟台、鹰、熊)为基本拳法,其桩法以三体式为基础。山西一些地区有以“站丹田”、“六合式”为基本桩法的。其他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五行相克)、杂式锤、金刚八式、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五行连贯、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以刀、枪、剑、棍为主,多以三合、六合、连环、三才等命名。河南一带流行的形意拳多称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和四拳八式(头拳、挑领、鹰捉、粘手)为基本拳法。桩法有鸡腿桩、鹰熊桩。单练套路有龙虎斗、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术内容有所不同外,在风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河北一带的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山西流传的形意拳,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一带的心意拳,拳势勇猛,气势雄厚。
拳术起源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际可。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枪法。后又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论,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心意把,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现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从山西戴氏心意拳发展出来的,并加以定名。
形意拳拳具有以下特点:①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②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拧绳一样,毫不松懈。③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④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拳谚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之说。形意拳讲究“三节”、“八要”。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从全身讲,头与上肢为梢节,
形意拳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则分为胯、膝、足三节。做到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八要是: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吞象容)、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三圆(胸要圆、背要圆、虎口要圆)、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三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肋抱)、三垂(肩下垂,肘下垂,气下垂)、三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三挺(颈要挺,脊要挺,膝要挺)。这样,就可保证身体各部姿势正确舒展。 形意拳包含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拳谚说:“遇敌有主,临危不惧”。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先发制人,“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脚踏中门裆里钻”,“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形意拳主张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法并用,处
形意拳处可发,“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并且要求虚实结合,知己知人,相机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形意拳的技击理论有6项原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脱),称为"六方之妙"。这6项原则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训练。第1步功夫是“筑其基,壮其体,使骨体坚如铁石”,为技术提高打下良好基础,这称为“明劲功夫”。第2步要练“暗劲和化劲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刚柔相济,精神贯注,形神合一,以意导体,以气发力。可见,形意拳对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要求是相当高的。形意拳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锻炼。
形意拳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它的技击价值、健身价值和表演价值,早已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学练者遍及神州大地,这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了帮助初学形意拳的朋友们纠正和克服在学练形意拳过程中较常见的毛病,现将这些毛病归纳为“十病”,一一列举,望朋友们注意克服:1.歪头缩颈,其势不正,前俯后仰,皆身是病。2.张口吐舌,双目无神,任督难通,视物不清。3.左右歪斜,驼背弓腰,重心不稳,步法不灵。4.挺胸吐腹,努气拙力,气难下沉,心身受损。5.出拳直臂,双肩高耸,三节不明,劲力难顺。6.肛门不提,丹田气散,内中空虚,元气亏损。7.胸腹暴露,两肋开张,自身不严,敌易入侵。8.突臀挺胯,敞膝开裆,中门无守,敌攻难防。9.腕成死弯,出拳上扬,攻击无力,易被人拿。10.虚实不分,阴阳不明,开合无度,变化失灵。以上为初学形意拳最易犯的十病,望朋友们注意纠正和克服。“十病”要忌,而且“十目”要知。何为“十目”?车氏形意拳中“十目”是指动作和形象名称而言。它的具体内容是:斩截、裹挎、挑顶、云领,这四项为动作名称;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鹰捉、虎扑,这六项为形象名称。凡学练形意拳的,这“十目”就是规范动作的标尺,故必须认真体会,循此去做,不可随心所欲,另辟蹊径。“十目”与“十六”练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几乎包含了形意拳理论的全部精华,务需认真体验,才能使拳艺精益求精。克服了“十病”,又明白了什么是“十目”和“十六”练法,就要在“练”字上下功夫,在车氏形意门中,将“练”归纳为“十练”。练头头为全身之主,人的一切行为无不受头脑的指挥。头为六阳之首,五官百骸,头为总领,所以,在演练形意拳的各种套路时,必须做到头要上顶、颈项要直、下颏要微收,以利领起全身,上下协调一致,使呼吸自然,任督二脉畅通,气沉丹田。这样既利于手臂的自然发力,还可以利于保护喉部,以防不测。不仅如此,头在总领手法、步法、身法变化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面部的五官。拳谱上讲:“五行真如五道关(这里的五行指眼、鼻、舌、耳、人中),无人把守自遮拦,蔽住五行克他人,
形意拳四两可以拨千斤”。由此可知头在拳理拳法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再来研究头部五官在拳理拳法中的作用与地位。眼,拳谱上有:“眼有监察之明”与“眼观六路”之说。无论平时演练,还是与人交手,双目要全神贯注,紧盯攻击目标,做到无人似有人,攻防意识逼真,久而久之,可使双目炯炯有神,不怒神自威,敏锐如猴鹰。特别是与人交手时,必须注意对方的眼,预察机宜,手脚未动眼先行。拳谱上有“眼无神,拳无魂”之论,充分说明了眼睛在练功和交手中的地位。车永宏宗师把“猴相”列为“四象”之一,取意猴子的目光敏锐,这是对形意拳拳理拳法的重大发展和完善。耳,有“耳听八方”之论。我国的中医理论以为耳通肾,肾气充盈则听觉灵敏,遇敌必先觉,尤其是夜间,耳可闻风而趋避。历代武林高手都非常注重听觉的修炼,所以,平时演练要养成悉心用耳,凝神静听的好习惯,日久天长,可使听觉灵敏。口中有舌,口舌一家,无论行功演练,还是静坐养神,口要自然闭合,以利呼吸。舌要顶住上腭,以利津液生出,随时下咽,以防口干舌燥,更利于接通任脉,使周身气血运行畅通,所以拳谱上有“舌有鹊桥”之说。练身人之身躯,以腰为主宰,无论进退转侧,吞吐化泄,侧身调膀,均由腰来协调。身法,身躯变化之法。车氏形意拳拳理拳法中对身法的要求是: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不俯不仰,不偏不倚,身之一动,腹实含胸,腰活背圆,提肛敛臀,尾闾中正。身法,有十二法要,即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吞吐、趋避,这十二法皆有其具体的含义和要求:纵则放其势,其勇如猛虎;横则裹其力,开拓无阻拦;高则扬其身,九天摘星辰;低则俯其身,刁拿显其能;进则乘其隙,出招不留情;退则领其气,回转伏敛身;反则顾其后,后面变前迎;侧则要调膀,左右皆顾及;吞则身未退,胸腹向里含;吐则身向拥;单双手推击;趋左也避右,避实击虚隙。此身法十二法之要义,凡学练形意拳者,不可不知,拳谱讲:“上法以手为妙,进法以足为奇,而总以身法为要”。“机关在眼,变通在心(即脑),而把握其要者则在身。身进则四肢不令而行,身退则百骸莫不冥然而逝”,由此可见身法在演练和与人较技时的重要性。练手手有拨转之能,两手打遍全身,其为攻防之本,故谱有“手如刀枪”之说。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就手而论,有单手、双手、出手、拎手、起手、截手、顾手,此为“手之七法”。何谓单手:“起前手如鹞子入林,束身束翅而起,推后手如燕子取水,望上一翻,藏身而落,此单手之法也”。何谓双手,谱曰:“两手交互并起并落,起如举鼎,落如分砖,此双手之法也”。“当胸直出者,谓之出手。筋梢发,起而未落者,谓之拎手。筋梢发,有起有落,屈而非屈,直而非直者,谓之起手。顺起顺落,参以拎搓者,谓之截手。筋梢不发,起而未落者,谓之顾手。此手之七法,不可不知”。无论平时演练,还是与人交手,要求肩垂肘坠,腕塌手灵,两臂似屈非屈,似直非直,这样可保持两臂的伸缩弹力,利于变换手法。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心口),出洞入洞紧随心;手高不过头,肘高不过口;一手攻击,一手顾破,拧裹而发,包裹严密;手之一发,打有目标,招不虚发;手之一回,肘护两肋,手护心前,各归其所,手起撩阴,拳从心出,起如猛虎扑食,落如鹰抓猎物;肩催肘、肘催手,力达筋梢如钢钩。练步步,即步法,也就是腿脚上的功夫。步为一身之根基和运动之枢纽。拳
形意拳谚讲:心是统帅(心即大脑),眼是先行,腿是战马,手是兵刃,无论攻防进退,全凭腿脚之力。谱曰:“脚去手不去为无主,手去脚不去为无根”。“身为主宰,而形之于步”。足见步法的重要。车永宏宗师所传形意拳的步法有:半马步、立马步、立叉步、寸步、垫步、虚步、箭穿步、践步、迂回步、盘根步等多种步法。这些步法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进步要低,退步要高。进步时,以前带后,以后促前,行如槐虫;退步时,以后带前,以前促后,前后相随。出入磨胫,快而敏捷,谨防敌手从中门而入。前后两脚,有虚有实,可起可落,可进可退;进中有退,退中有进,以退为进,可守可攻,虚实变化需见机而作。落步时,要做到胯塌、裆圆、膝扣,脚趾抓地,犹如大树生根,上下束身如一,防护严密,下盘稳固。拳谱上讲得好:“学拳先学步,看拳先看步,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而拳慢,步不合则拳散”。“机关在眼,变通在心(大脑),应变在手,而千变万化不至于窘迫者则为步”。练梢在车氏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称人体的血、肉、筋、骨之末端为梢,总称为“四梢”。发为血梢,舌为肉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四梢用力,人可变其常态。常言道,怒发冲冠,虎须倒竖,是指人在极端愤怒下的外在表现,而在拳理拳法中更讲究心一颤而四梢齐,内劲出。毛孔的开合,可使血液循环畅通而力量充实,舌顶上腭,可使津液生盈而不气浮,不口干;手指脚趾扣,可使气注于筋而四脚有力,齿叩可使精神贯骨,而身坚力发。所以在行功时,要做到发欲冲冠、舌欲催齿、甲欲透骨、牙欲断筋,有推山倒海之力,有吞狼咽虎之势,四梢齐一,气聚力实,下盘稳固,勇猛外宣,使敌胆寒。四梢之重要,由此可知。练精精,指人体内维持生命的高级物质——精液。我国的中医理论和历代武林高手都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为生气之源,气为养神之所,神乃生命之主宰。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充,神充则阳刚外溢;若精枯则气竭,气竭则神无,神无则命休。可见人生有精则生,无精则 死,充分说明了精对维持生命的重要作用。精,难生易耗,明知是宝而珍惜锻炼者极少。故车氏历代先师谆谆告诫门人:“要节欲,以保精养精”。形意古谱上讲“精养实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要练形意真功,必须节制性欲,若性欲无度,必造成精元气虚,身体衰弱,抵抗力下降,易发疾病,这就失去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本条件,欲达上乘功夫则可望而不可及。练意意,即人的大脑之思维过程。拳谱上讲:“心(指大脑)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指挥人的一切活动,习武也不例外。意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的作用可分为三个方面:1.意动身随。无论是演练套路,还是与人较技,一举一动,都是以意领先。攻防进退,吞吐趋避,动作规范,凡一举一动,都在意识指导下进行。2.以意领气。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要求内三合与外三合,动作与呼吸相配合,一呼一吸,一出一入,形随意转,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手到、足到,方显功夫为妙。3.以意显形。形意拳的一大特色就是象形取意。如劈拳有似斧劈物之意,崩拳似箭有射物之意,虎形有猛虎扑食之勇,蛇形似草上飞,有拨草之能等等,无论何种技法,都是在意的指导下来完成的。通过意的活动,可以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刺激,进一步强化大脑的思维反应功能,从而大大有益于身心健康。练气气,乃生命之本,人活一口气,有气则存,无气则亡。气是力的源泉,无气则无力。气可分为内气和外气,练形意真功讲究养气和练气。所谓养气,即指在意念的指导下,将全身之气凝聚于丹田,长期养气,可使元气充盈,精神旺盛。所谓练气,是指在意念的导引之下,气从丹田出,通于四梢,达于全身,凝于两肋,冲于脑顶,上下鼓荡,左右开合,劲力充足,而后发为绝技。所谓内气,是指人体内的肺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所谓外气,是指呼吸之气。只有外气不断地供给与补充,才能使内气不断地运行与发挥,即我们常讲的吐故纳新,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才能发挥人体之潜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形意拳以呼吸为功,运行为效,以内气的运行来带动外气的变化,即意之所向,气即随之;气一动而力即趋之。逆腹式呼吸为形意拳的引功运气之法,轻松平静为行气之本,小周天运气法为进入高层次的阶梯。起势扎步时呼吸,使气通于周身;动作时呼吸,使气力相合。进则呼,退则吸,开则呼合则吸,呼气由丹田而吐,吸气归丹田所纳,内气外气,循环往复,源源不断,气运周身,力达四肢,内外相合,功夫可达上乘之境。练力人体之力有内力和外力之分,力之源乃气,拳谱上讲:“内气中和自生气,形式顺者自有力”。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讲究,练力要遵循:“三节”、“六合”之规。仅以三体势桩功为例,势一扎,手一出,务必力从根节起,顺于中节,达于梢节,三节顺达,节节相催,即肩催肘,肘催手,力达拳掌。腿脚用力之法也是同一原理,起于根节,顺于中节,达于梢节。即胯催膝,膝催足,力达 脚掌。必须牢记,无论何时何地,练力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形式和顺,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如此练力,日久天长可达到力不蓄自蓄,劲不发而自发,力量无穷。练功所谓功,即指功夫,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三体式桩功,各种单练对练套路,都是基本功,要经常认真的演练和体会。特别是散手(太谷叫撕扒),更是真功夫的具体检验。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先生在青年时代,为了提高散手真功,经常不辞辛苦找到功夫上乘的前辈门上,花钱买打,从中吸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布学宽大师家学习散手技法,一种手法他要反复练习几百遍,上千遍,直到运用娴熟,得心应手为止,这是他所以成为形意散手名家和“试金石”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得到形意真功,就必须做到三节明,四梢齐,讲阴阳,懂趋避。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勤于思考,坚持不懈,乐于吃苦,就能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敌手攻来随我意,以艺服人是真艺”的高超境界。
门派传承第一代  姬际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字龙峰(一说隆丰,隆凤)。山西蒲州人。传人有曹继武,马学礼。  第二代  曹继武:清康熙四年(1655年)-?。名曰玮,字继武。安徽贵池人。十余岁随姬际可学艺。后中武举状元,官至陕西靖远总镇都督。传人有戴龙邦。  马学礼:回族,河南洛阳人。曾伪装成哑巴混入姬际可家偷学武艺,被姬发现后,嘉其志,授之以拳。马亦以曹继武为师。学成后回乡,在回民中创河南心意拳一脉。传人有张志诚,马兴,马三元等。  第三代  戴龙邦: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山西祁县人。曹继武弟子。创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一脉。传次子戴二闾。  马三元:生卒年不详,回族。马学礼之侄。河南形意拳第二代传人。  马兴:河南心意拳第二代传人。  张志诚:河南心意拳第二代传人。  第四代  戴二闾: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同治二年(1863年)。本名文熊,字义熊。山西祁县人。戴龙邦次子。山西祁县戴氏形意拳第二代传人。传侄戴良栋,李洛能。  第五代  戴良栋:清道光四年(1824年)-民国四年(1915年)。山西祁县人。戴二闾侄。山西祁县戴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  李洛能: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名飞羽,字能然。河北深县人。拜师戴二闾。后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创形意拳。传人众多,知名者有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八人。  第六代  车永宏: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民国三年(1914年)。字毅斋。山西太谷人。李洛能首徒。咸丰六年(1856年)拜师。创车氏形意一脉。传人众多,知名者有李复贞、李发春、白光普、王凤翙、武杰、郭琨、樊永庆、孟兴德、布学宽、刘俭,子车兆俊、车兆杰、车兆烈等。  宋世荣: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字约斋。北京大兴人。李洛能高徒。创宋氏形意一脉。传人有贾蕴高、任尔祺、王嗣昌、赵守钰、子宋虎臣、宋青山,侄宋晏彪、宋铁麟等。  宋世德:清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年(1921年)。字辅仁。北京大兴人。宋世荣弟,李洛能高徒。无传人。  李广亨:清咸丰九年(1859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山西榆次人。李洛能高徒。传人有牛利、白解和、郭崇善、孟振武、田仰武、宁玉璋、李润清等。  贺运亨:生卒不详。李洛能高徒。传人不多。  刘晓兰: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清宣统元年(1909年)。直隶河间府人。李洛能高徒。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传人有石振发、刘维山、杨扶山、刘轮山、朱春芳、李云山、南云标、王老者、孙宝和、张聚川、陈凤高等。  刘奇兰: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河北深县人。李洛能高徒。传人有李存义、张占魁、耿继善、周明泰、田静杰、刘凤春、刘德宽,子刘文华等。  郭云深:清道光九年(1829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字峪深。河北深州人。李洛能高徒。传人有李奎元、钱砚堂(钱锡采子)、子郭深、子郭圆、许占鳌、魏老率、李振山等。  第七代  李存义: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民国十年(1921年)。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州人。刘奇兰高徒。创中华武士会。弟子众多,知名者有黄柏年、郝恩光、尚云祥、马玉堂、李星阶、傅剑秋. 陈泮岭, 田鸿业 ,薛颠等。  张占魁:清同治四年(1865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字兆东,河北河间人。刘奇兰高徒。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创形意八卦掌。弟子极多且杂,知名者有韩慕侠、王俊臣、刘晋卿、裘稚和、李剑秋、赵道新、姜容樵、钱树樵、张雨亭等。  第八代  韩慕侠:清光绪三年(1877年)-1969年。原名韩金镛。河北天津芦北口人。张占魁徒。曾授周恩来武艺。  赵道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990年。天津人。张占魁徒。  钱树樵:1894年-1972年。河北河间人。张占魁徒。弟子有张仁甫、宋庭顺、耿继义、潘荣弟、熊守年、黄万祥等。  姜容樵:1891年-1974年。字光武。河北沧州人。从张占魁习形意拳,八卦掌。一生弟子,著作颇丰。  黄柏年:1880年-1954年。字介梓。河北任邱人。
流派演变明末清初姬际可创形意拳,传给山西曹继武:曹继武传马学礼马学
武林老前辈们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今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曹继武传戴龙邦戴隆邦之两名儿子文龙及文熊兄弟及与戴隆邦之妻侄郭维汉。今称戴氏心意拳(尊曹继武为祖)。戴龙邦又传贾大俊、吕海根、河北人李洛能等少数外姓弟子,其中李洛能广收门徒,由此迎来形意拳在近代的大发展:这一时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八大弟子:山西的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亨;这八大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形意拳,又称山西小架,与河北形意拳,又称河北大架。郭云深,创半步崩拳,将形意拳五行拳的孙禄堂,师从李奎元,并得郭云深亲授,兼学程派八卦掌、武氏太极拳,会武学之大成,创孙氏太极拳。刘奇兰,传李存义,在李存义手上,河北形意拳逐渐壮大,成为形意拳的主流。李存义,传尚云祥,开创尚氏形意拳[3]。传薛颠,创象形拳。此外,还有现代少林寺之心意把(类形意拳)以及四川梁平县一带流传之金家功。形意八卦拳相传郭云深与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曾经论武相交,认为八卦掌与形意拳在拳理上有互补之功,不禁止门下相互学习,两门之间以兄弟相称,故习形意拳者多同时学习八卦掌,称为形意八卦拳。但考证历史,两派的交流,应该开始于李存义与程廷华,两人均在北京天津一带教拳,两人交情又好,所以河北形意拳门下多同时学习八卦掌,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孙禄堂、尚云祥、程有龙,程有龙又传于何广、马德山等人,但是他们尚谨守门派之别。真正以形意八卦拳为名授徒,则是开始于河北张占魁一派。意拳王芗斋,自称为郭云深弟子,自创意拳(晚年又改名为大成拳)。其功法虽脱胎于形意拳门下,但多加入王芗斋本人的心得。王芗斋本人认为此拳为拳技之大成,故名大成拳。自认不列名于形意门下,故许多形意拳门人也不认为此拳为形意拳之分支。五法八象(象形术)薛颠自称受到灵空禅师传象形术,但有人考证象形术的拳理、心法与形意拳无异。象形术应该是薛颠以形意拳拳理为基础,结合个人体会,加上华佗五禽戏等内功而产生,可视为形意拳的支派。
始祖 姬际可河南心意拳名人马学礼
马三元张志诚张聚张海洲李政吴呼连刘化鸟唐大用唐万仪买壮图安大庆袁鳯仪水观兰水腾龙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宋国宾宝显庭解兴邦孙少甫炫惟山西戴氏形意拳名人曹继武戴龙邦戴大闾戴文熊(戴二闾)戴花奴戴良楝戴奎王映海高升祯岳蕴忠梁晓峰马二牛段钖福段仙河北及山西形意拳名人 李洛能张树德刘奇兰王福元王继武张宝杨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白西园李广亨贺运亨刘晓兰李太和郭云深李存义张占魁孙福全(即孙禄堂)尚云祥傅剑秋郝恩光唐维禄薛颠姜容樵宋虎臣
李东园(东垣)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承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