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做一名文明有礼的大学生

共青团邮箱登录:用户名
您的位置: >
朝阳区官庄小学召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有礼朝阳人”主题班会
【报送单位】朝阳团区委&|&日
  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少年儿童的希望,官庄小学认真组织、精心策划。9月15日―19日在全校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有礼朝阳人”主题班会活动。
  全体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观看了“六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少先队活动的视频,朗读和讲解习总书记对少先队员提出的16字要求,知道基本内容和含义,还通过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图》,学习歌曲《牢记核心价值观》知晓并牢记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同时不同的班级还就价值观中具体的内容进行了细化的学习,如六1班就个人层面中提到的友善这一内容,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用情景剧、诗朗诵等多种形式阐述了友善的重要。全体同学更加明晰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做到育人友善相处。
  有的班级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进行了“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学生们有的说要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有的说要关心和帮助别人;有的说爱护绿化,不破坏公物……纷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此次活动,丰富了核心价值观记心中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实现价值的自信心,勇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下一步,学校将会组织全校同学深化学习,开展队员们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切实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做文明有礼的朝阳人。
                   &&&|&&|&&|&当前位置:---正文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宁波探索来源:宁波日报分享到:  
  主持人:李磊明
  嘉 宾:邓晓东(市文明办副主任)
  李 军(余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程启帆(市交通委副主任)
  胡 敏(宁波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主持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我市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宣传阐释、学习教育、典型培树、文化传播“四大系列”,让“三个倡导”家喻户晓,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本期“理论圆桌”约请有关人士对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探索,进行总结和思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邓晓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今年中央一项重点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统领各项工作,渗透各个领域,融入日常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落细落小落实,努力推进社会道德水平提升。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今年以来,市委多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论述精神,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4月3日,召开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以宣传阐释、学习教育、典型培树、文化传播“四大系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的实施意见》,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报告,并提出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文明委分别印发了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系列活动2014年市直有关单位和市委宣传部重点任务安排,确定23项重点项目,细化了职责分工,明确了任务要求。有关部门和处室根据重点任务安排,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制定了项目分解,列出2014年重点活动安排41项,明确活动时间阶段、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积极营造氛围,在市级六家媒体开辟了专栏、专题,诠释核心价值观内涵;制作传播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各类社会媒介上刊播,让“三个倡导”内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影响。
  突出重点、加强融入,全员发动、合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作用,更需要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我市坚持抓重点与抓细小相结合,抓工作融合带动与抓条块结合发动相结合,努力推动全领域、全员参加。一是突出诚信制度化与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重点。从道德教育、公共政策、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诚信建设制度,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政务诚信、司法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大力整治诚信缺失行为,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和诚信服务水平。诚信制度化建设工作受到了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的批示,并要求在全国作经验介绍。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制度,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培树志愿服务文化,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在中央文明办简报上刊发、在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推进会上发言交流。二是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求,我市把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国民教育,融入到学生德育教育课程;结合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组织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推进青少年道育工程。全市共评选出10名“十佳美德少年”,10名“优秀美德少年”,260名宁波市级“美德少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交流。三是突出群众自我教育重点。开展“美德在我身边———微系列活动”,成立道德讲师队伍、编写道德讲义、开展微演讲比赛等活动,广泛发动市民参加,让人们在活动中把握内涵;开展“宁波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发动群众挖掘、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在此过程中接受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道德讲堂、进文化礼堂活动,宣传群众身边善举,引导人们见贤思齐。
  注重实践、教养结合,细处着眼、久久为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需要从点滴抓起、从细节培养,更需要历久弥坚。一是道德荣誉体系引导。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宁波人”活动,并逐步构建完善包括文明有礼宁波人、宁波好人、最美宁波和宁波市道德模范在内的道德荣誉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果行育德,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目前,宁波市共评选表彰道德模范52人、最美宁波人20人、宁波好人136人,让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日常规范养成。结合创建工作实际,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活动,强化人们日常养成。今年,全市开展“宁波有礼、整洁有序”主题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市容市貌美化、公共秩序整治、人际关系和睦、家园环境清洁等各个环节,从日常细微入手,从生活小节着力。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文明宁波”系列活动,通过规范人们日常言行,培育人们与人为善、谦恭有礼理念,引导人们节俭养德、节俭裕人。三是家风家训渗透。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用家训、家风、家规来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在遵循家风家训家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教于无声家规民约,化人于日常行为遵循,达到人们日常而不知的效果。
  拓展主题活动 深化道德建设
  李军:近年来,余姚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目标,以倡导“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和“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的新时期余姚精神为核心,以“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为主题,按照“一年一个主题,逐年深化拓展”的原则,不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市民群众的自身追求,外化为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重理念传播,做到有形有声有色。按照“有形有声有色”的要求,因地制宜开辟传播阵地,因人而异开展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建立基层化传播阵地。组织开展“一馆一堂一长廊”建设,在首批25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中建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家园馆,在159个基层社区、行政村、单位建立道德讲堂,在城乡建立148条,总长度6.8万米的道德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当地人文历史、家风族训、著名乡贤、身边好人等内容。结合“道德提示”“四进”活动,在全市3394个小区楼道、70家文明单位餐厅、基层橱窗及19条公交线路、260辆公交车上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在全社会唱响“三个倡导”24个字。
  搭建立体化宣传平台。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宣传,报、台、网、机四媒联动,开设“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专题专栏,以“三个倡导”24个字为重点内容,举办“余姚好人”电视视频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等活动,开展“微言诚信”、“微言孝德”、“微言节俭”等专题评议着力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注重自身日常道德行为。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面向全社会征集公益广告202件,在报纸、电视、电台的主要版面、黄金时段和主打频道刊(播)出,并依托城区主干道两侧、建筑工地围挡、公交场站、公园广场、商场宾馆、大型LED显示屏等,大力刊播“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
  创设群众化宣教载体。成立由16位道德典型等组成的市文明道德宣讲团,发展乡土道德宣讲员500余人,依托道德讲堂等,面向20余万干部群众开展道德宣讲“六进”活动1000余场次。制作发放8万把“文明崇德”宣传伞,编印四册共8万本的《“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丛书》,组织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视觉艺术展、专场文艺巡演等活动近百余场等,以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二、重典型弘扬,做到可亲可敬可学。注重发挥道德典型、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进一步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引导群众向善、向上。
  全方位挖掘。拓展群众推荐道德典型的途径,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三感三举”网上行、“寻访身边好人”、“感动余姚”新闻人物评选等活动,广泛发动群众从身边寻找、向组织推荐、用媒体展示,共征集“身边好人”线索1000余条。建立完善月评“身边好人”、季评“余姚好人”、年评“感动余姚新闻人物”的三级道德荣誉评选制度,挖掘培植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型。
  全景式宣传。依托余姚博物馆、余姚新闻网建立“好人印象馆”和“余姚好人印象”专题网页,依托主要商业街设立“好人”宣传一条街,在60个村级家园馆、道德文化长廊建立“好人榜”、“好人长廊”,制作历届“感动余姚”新闻人物先进事迹纪录短片,拍摄“恪守信孝俭,做文明崇德余姚人”公益广告宣传片,进一步推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机制化激励。健全制度激励,制订《余姚市道德模范评选和待遇若干规定》,实施“道德绿卡”申请发放制度,切实维护道德模范的权益;创新激励载体,建立“道德银行”,开展道德积分评定和道德信贷评审工作,为道德表现良好且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提供免担保、低利率的信用贷款,全市共有667户农户获得“道德信贷”5627万元;鼓励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各地设立文明基金、孝德基金等民间道德基金共计140余个,形成了“群众设奖、奖励群众”的良好风尚。
  三、重实践养成,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余姚市注重实践养成,积极搭建教育实践平台,激发群众内在动力,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开展主题式道德实践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的总体要求,自2012年起,连续3年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活动,实施“诚实守信”、“崇德向善”、“尚礼感恩”、“信以立业”、“孝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六大活动18项行动,组织开展“诚信兴业”体验、企业“诚敬做产品”、文明餐桌、文明观赏等活动。开展节日有礼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节庆礼仪,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推进制度化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市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健全全市志愿服务支队———乡镇(街道)、部门志愿服务大队———文明单位(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三级组织网络,有序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推进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常态化。
  实施分类别文明创建活动。在社区,实施“好居民、好邻里、好地方”“三好”主题创建活动,开展“邻里互访日”、“志愿服务日”和“佳节共享日”“三日”活动;在村镇,实施“争做好村民、争当文明户、争创文明村”“三争”主题创建活动,开展道德评议、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在行业,实施“诚信为本、文明为先、服务为要”“三为”主题创建活动,开展“诚信立业企业行”、“优质服务窗口行”、“诚信故事网上行”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践行道德规范,在道德实践中提升创建成果。
  秉持交通“为民” 争创最美行业
  程启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活动中,认真思考探索本单位、本行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方法和目标,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利为民所谋,以“为民”二字贯穿交通运输工作始终,努力争创最美行业。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既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联系,又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交通运输行业才能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和负责任行业,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市交通委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坚持“为民”宗旨,做到民生为先、民生为本、民生为重,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生活品质得到改善,为宁波加快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当好先行官,不断造福人民群众。
  一是以建设“四大交通”为指向,把交通运输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考量,立足“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定位,落实“大交通、大管理、大服务”要求,加快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发展、协同发展、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加快“综合交通、生态交通、智慧交通、满意交通”建设。
  二是以实现“六好交通”为目标,深化打造国际强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级公交都市,努力实现“路好走、走好路;车好乘,乘好车;货好运、运好货”目标,使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多更广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是以把握“三个导向”为保障,强化交通运输民生服务能力,立足把握公交都市发展导向,构建公交车、出租汽车、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四位一体”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便利群众交通出行;把握生态文明发展导向,降低交通运输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助力群众绿色生活;把握安全质量发展导向,从源头上减少运输安全隐患、提升建设质量水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构筑高校“精神高地”
  胡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价值整合的迫切需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理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和弘扬者。宁波大学全面深入推进全校上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师生理想信念、保持良好情操,努力使高校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工作全过程。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养成、网络教育等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努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环节。思政理论课教学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政教师以大学生能够接受的理论深度和语言,在课堂讲授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专业教师则有意识地将职业伦理教育有机融入各专业课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理论体系,也是实践体系。宁波大学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实践等内容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同时,推进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壮大网上核心价值观舆论阵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宁大学工、@宁大青年等团学微博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纳入师德建设总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校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将其作为新教工入职培训中的必设模块,开展好新教工入职教育,引导教师用自身的知识和品格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习惯。加强教师课堂言论管理,修订《宁波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不散布错误政治观点和有害言论信息。在育人工作中展现优良师德师风,积极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导师制、文明寝室等工作平台,构建师生充分交流、自主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师生“互信、互动、互助”的校园育人文化。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总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切实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重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把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教育理念凝炼、大学精神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不断凝练宁波大学育人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在校园文化活动上,进一步丰富、发展、挖掘“宁大精神”的内涵,形成“创新、厚重、大气、高雅”的校园文化基调。通过开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建校纪念周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生动具体,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国梦想、美丽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包含了“学习‘张主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最美宁大人”系列评选活动两个子活动。这些校园的道德模范和群体楷模,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高,在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为宁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典型示范和学习榜样,树起了奋发向上的价值标杆,壮大了凝魂聚气的正能量。
编辑:尹盼秋
·相关文章新闻热线: & 6904386 & & & & 电子邮箱:zwbs-
当前位置: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文明有礼彰武人(八)
发布: & & &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部门要做排头兵  年初以来,县文新局按照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要求,组织发动全县各级文艺团体、文体协会、城乡居民广泛参与文体活动,通过为群众表演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贯穿于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彰武营造了良好氛围。  以惠民举措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  近年来,县文新局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县”战略,大力实施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鼓励群众广泛参与文体活动。  一是文体基础建设、设施设备逐步完善。目前,我县电子阅览室及14个乡镇的电子阅览室已正式建成;2013年建设的西环社区、老站社区、东门社区3个社区书屋已通过省里迎检,现已正式免费开放,年初的6个社区书屋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彰武县大德乡“三合会计互助网”经验纪念馆于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总面积200平方米,馆藏58件展品,为弘扬“三合会计互助网”精神,我县邀请著名作曲家王宝文在侯志廷所谱乐曲基础上,对歌曲《这一篇很好》进行了改编,并由爱乐合唱团进行了演唱,目前该歌曲已在我县乡镇普及传唱;全县184个行政村都建设了文体广场,每个村广场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全方位覆盖了健身器材,同时还建有农家书屋,每个书屋藏书不少于2500册。我县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兼职村级文体指导员的做法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国交流推广。文体指导员负责场地、器材维护,组织开展广场健康舞、各类球赛、文艺晚会、农民歌手大赛等各类健身活动。着力构建了县有文新局(体育总会)、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级有文体指导员的网络体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体服务网络,切实将惠民举措融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开展“五进”和“六个一”活动。年初,文新局特制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方案》,积极组织文艺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送各类文体活动进社区、进乡镇、进村屯、进校园、进企业,开展“五进”活动。并组织各类文艺团体、文体协会开展送一套书、一首原创歌曲、一套健康舞、一场电影、一台文艺演出、一场热烈、欢快、具有传统韵味的全县性高跷汇演、送一份爱心等“六个一”活动。同时还特将“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卫生城市建设”等相关内容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积极组织县专业团队和百个文艺演出队,深入乡镇村屯,进行宣传演出。截止目前,全县文艺演出队共演出108场。  三是县文新局举办“春光领袖家居杯”彰武县第七届农民赛歌会,举办了“衣世界杯”彰武县百姓健康舞大赛。两场活动从6月初开始,历时两个月,先后走进了彰武镇、哈尔套镇、东六镇、大德乡、章古台镇、两家子镇等10余个乡镇,辐射全县184个行政村,参与者2万人次,受众体达到10万余人,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达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以优秀艺术作品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年初以来,县文新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实施文化精品战略,集中创作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并选送省市进行交流展示。彰武县选送的《快乐豆腐匠》、《返乡》、《从头再来》等多个自创节目分别登上了“阜新市2014年百姓春节联欢晚会”、“阜新市第八届“百花迎春”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调演”的舞台;2014年4月,彰武镇李庆山获得“全国书香之家”的荣誉称号;在全省首届“四佳人物”推荐评选活动中,县文新局选送的常星儿和金鹏分别获得最佳写书人和最佳藏书人的荣誉称号,并于7月14日,参加了辽宁省第三届全民读书节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会同辽宁广播电视台组织举办的“悦读悦美——辽宁省第三届全民读书节精品名篇朗诵会”录制工作;7月9日,县文新局选送的千佛山风景区健康舞蹈队在参加辽宁省健康舞中获得全省500名中第12名的好成绩,辽宁都市频道8月31日播出了比赛实况;目前,地域音乐研究会会员已发展近300人,彰武原创音乐已达到300余首,其中20余首歌曲正在拍摄MV,国庆节期间将在彰武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同时将出版一本彰武原创音乐MV专辑,让广大百姓通过这个专辑学唱原创歌曲、感受地域文化。  要充分运用文体活动赛事等形式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  年初以来,县文新局先后举办了“血脉相连&心系百姓”社区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调演、彰武原创音乐演唱会、彰武县“美利达杯”自行车比赛等文体活动,通过活动比赛等多种形式,将二十四字价值观根植到人们心中,引导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6月23日至6月26日,县文新局成功承办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今阜杯”老年组钓鱼比赛;7月5日至6日,文新局在文化大厦举办“阜新银行杯”中国象棋赛;7月19日,文新局在憬逸桌球俱乐部举办首届“壁虎杯”桌球比赛。期间,还开展了登山、太极拳等比赛。县文新局采取有力措施,引导身边人,凝聚正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坚持文化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大力唱响“三个倡导”主旋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方面文体工作之中的同时,积极争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是文化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委宣传部)职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发言(摘编)
日 14:56:04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教全过程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署要求,北京市制定了《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整体规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坚持推行全员、全程、全面德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德育模式:以活动为中心,以职业指导、职业能力培养为载体,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德育与专业结合、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五育人”的全方位、一体化德育模式。在实践中,强调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育人目标:一年级重在“成型”,侧重遵守纪律、学会学习、独立生活、职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二年级重在“成人”,侧重“八荣八耻”、法律法规、自信自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三、四年级重在“成才”,侧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业、成才成功等方面的教育。
二、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构建职教特色学生活动体系
近年来,各职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学农、顶岗实习、庭审旁听、志愿者服务、到福利院做义工等,通过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活动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他们在实践中懂得正确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到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学校“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班会,人人是主角,堂堂见实效”,使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有的开展贴近学生特点的“青春飞扬——校园之星评比”和“学校吉尼斯”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使学生树立信心,找到自信;有的开展“成人、成才、成功”——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各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和校外大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生活,明确发展目标,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此外,还鼓励各校积极培育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品牌教育活动,如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开展的以“成型、成熟、成人、成事、成才、成功”为育人目标,包含道德养成、兴趣发展、特长展示、自信合作、强健体魄、职业素质养成六个方面的学生“成长桥”模式,培养出了见义勇为的付冬梅等一批优秀学生。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开展的“励志·动车”助学工程,通过实物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国家资助与学校资助相结合、教师捐助与本人自助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数千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走上服务首都经济建设的岗位。
三、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渠道作用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严格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要求,开足开齐必修课程。同时,各校还积极探索开设了心理健康指导、晨读时光等校本德育课程,组织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的实验研究,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实践为中心、以模块化教学为特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德育课是有用、快乐、有效的。
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师德师风建设有了制度保障。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市教委都开展“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和宣传“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的事迹,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优秀班主任的成长。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市教委要求各职业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首都特质和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认知—实践—养成—巩固”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而应该落实到实践中;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具体到明确的“抓手”上;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人人、时时、处处身体力行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职业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开展“1+1+1”工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1项职业技能、学会1项艺术技能、达到1项体育锻炼标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技在身,走遍天下;一艺在心,陶冶情操;身体健康,工作生活才有最基本的保障。通过“1+1+1”工程,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品位、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挖掘湖湘文化精髓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省职教系统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
湖南省全面实施教育强省战略,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纳入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职教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委、省政府在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次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二是作为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厅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在《湖南省示范性中、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本要求》中,明确了“德育工作首要地位”、“德育工作针对性”、“校园文化建设”3项指标,要求职业院校“努力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师生认同的价值取向”。
三是完善全员育人机制。积极推广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制度。引导学校为每15名学生配备一名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就业引导”,全体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不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二、突出课堂教学,改进关键环节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一是出台教学指导纲要。转发了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指导纲要》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共艺术课程均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并组织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共艺术》两套地方特色教材,明年春季投入使用。
二是设置必修课程。2011年秋季开始,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今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的理论学习不少于14学时,教学内容分“国家”、“社会”和“公民”3个篇章,并对应12个关键词开设12个专题。公共艺术课程分基础和拓展两个模块,教学时数各36学时。
三是融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求职业院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到专业教学标准、融入毕业生考核评价中。长沙财经学校、湖南铁道职院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作为毕业生首要标准,株洲工业学校、长沙民政职院、湖南科技职院将心理素质和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纳入学生毕业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团队协作、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敬业奉献、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品质。
三、坚持实践育人,拓展活动载体
充分挖掘湖南丰富的德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一是与弘扬湖湘文化相融合。广大职业院校结合时代特征,在师生中弘扬“心怀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创新品质,“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风格,“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意识。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与韶山市广播电台共建“韶山之声”频道,弘扬革命传统、传播伟人文化。武冈师范学校坚持倡导“孝”、“礼”文化,激励广大毕业生安心农村、乐教山乡。
二是与序列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积极开展“我的中国梦”、“三湘读书月”、“三爱”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演讲、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特别是中职“文明风采”大赛,每年吸引5万余名学生参赛,连续5年荣获全国竞赛组织贡献奖。引导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湖南工艺美院、醴陵陶瓷烟花学校将湘绣、湘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湖南汽车工程职院汽车文化节、湖南商业学校烹饪艺术节等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是与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相融合。组织全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典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英雄校长杨建一等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在湖南教育网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在全省产生强烈反响。积极推荐职业院校先进典型,先后涌现了湖南省雷锋式大学生毕哲明、湖南省道德楷模付凤娇等一批优秀学生代表。
坚持文化为根 实现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校紧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以校园文化为先导、以教育认知为基础、以社会体验为抓手,坚持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精神面貌和综合素养明显提高。
一、以校园文化为先导,将核心价值内化于心
学校立体打造了“仁、能、勤、正”四大校园文化体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和感染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一是强化“仁”文化教育。学校建设了雷锋园,引导师生员工以雷锋为榜样,常怀感恩之心,推己及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帮助他人。
二是强化“能”文化教育。学校塑造墨子像,设置“状元榜”介绍历年技能大赛获奖者事迹,创设了创意生活园,培养学生崇能尚德、劳动光荣的意识。
三是强化“勤”文化教育。学校以“天道酬勤”为校训,打造“勤园”文化区,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劳动实践,增强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感受。
四是强化“正”文化教育。学校提炼“据正治校”理念,倡导“品行端正、老实做人、踏实工作、认真做事”的做人原则和“理想正、目标正、做人正、干事正”的教学育人准则,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共同理想信念。
二、以教育认知为基础,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从语言学习、知识掌握、内涵理解、思想认可、观念建构、实际运用等多个层面,强化教育认知,让学生时刻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
一是编读本。依据年级间的差异,编写了内容各异而又互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本,已投入使用《诗词赏析》、《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手册》特色读本,正在开发《墨子文化读本》、《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读本》等。
二是课堂学。学校把抓好德育课、语文课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阵地,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步开设了古诗文赏析、民俗文化赏析等选修课,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重实践。学校以社团为载体,举办古诗文诵读竞赛,定期评选“孝星”,并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五会”为目标,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四是崇创作。学校围绕核心价值观、相关传统文化主题,在校报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鼓励师生进行诗词创作,开展专业誓词的提炼和评选活动。
五是集中读。设立20分钟早读课,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需要,集中诵读古诗文、专业誓词等,在诵读中加强感悟、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养成、践行。
三、以社会体验为抓手,推动核心价值外化于行
一是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学校将践行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设“学习雷锋”专题网站,组建“小红帽志愿者”团队,开展“学习雷锋,德润商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依托技能、服务社会,并将学雷锋活动纳入行为百分考核细则,促进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近60名“小红帽”志愿者获得省市优秀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二是多途径开展社会实践。学校依托节假日、国际爱心节日等契机,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社会实践,义务帮助社区绿化家园,向居民开展安全卫生知识和普法宣传,主动服务市民、慰问老人、帮扶残疾儿童,涌现出三年如一日照料空巢老人的钱诗宇同学以及5年无偿献血2000毫升的刘桂玲同学等一批先进典型,引发社会良好反响。
下一步,学校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引领,把德育工作有机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争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践行核心价值观 成就职教强国梦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加强顶层设计,确立目标任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凝练“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学校校训,使校训内涵和校本精神成为学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进一步明确“德业并进、学思并举、手脑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促进学生做人为本、进德修业、全面发展。
二、实施文化育人,创新模式机制
制定和实施学校《文化育人实施纲要》,倡导“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以文化素质、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框架;探索以学院文化建设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三翼的“一体三翼”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书与育人结合,政校行企协同、校内各方协同的“两结合、两协同”育人机制。
三、深化产教融合,探索特色路径
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深化产教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素养要求相贯通,与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相融合,推进“工业文明进校园,产业文化进专业、企业文化进课堂”,将学校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学校文化和职场文化、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养立体推进,探索职业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路径。
四、打造志愿者之校,搭建践行平台
2011年,学校颁布《关于建设志愿者之校的决定》,在全国率先打造志愿者之校,开发全国首个“志愿服务储蓄银行”,创办文明出行、公益服务、爱心传递等10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目前,全校注册义工达18437名,占在校生总人数的80%以上,志愿者之校建设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五、开展主题实践,探索社区共建
近几年先后组建440多支社会实践队伍,3万多名学生参加,深入50多个省内外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和街道社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走进”活动,完成考察报告2万余篇;先后有2000多名学生党员挂职街道,实现“校区共建”;推选47名毕业生奔赴西部,服务祖国建设。事实证明,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已经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
六、加强辐射示范,聚焦素质教育
学校是全国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单位,已举办4期“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十大最具创新力高职院校”等称号,这些荣誉激励着学校继续做好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让每名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技能创造未来 奉献成就梦想
全国劳动模范 孔祥瑞
我是天津港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孔祥瑞。1972年,我成为天津港一名码头工人,至今已有42个年头,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心下,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是对我的鼓舞,更是无限的动力。
在此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立足岗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岗位奉献、报效国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党中央提出,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我在港口生产一线工作了整整42年,见证了天津港的发展变化和天津港产业工人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1952年天津港重新开港时,年吞吐量仅74万吨,到2012年,天津港吞吐量实现了4.7亿吨。60年来,天津港的吞吐量翻了600多倍,成为世界一流大港。在这个进程中,天津港产业工人的劳动从最初的人拉肩扛到熟练地操纵先进的机械设备,再到自主创新,成就了岗位建功的梦想。就拿2001年天津港冲击亿吨大港来说,我和大家创造了门机星型操作法,使每台门机操作效率提高了15.8秒,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干480吨,18台门机全年完成生产任务2717万吨,为公司创效1600多万元。天津港当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创造了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辉煌业绩。
42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港口工人可能没有文凭,却不能没有知识,更不能没有技能。在我们孔祥瑞操作队,最为重视的就是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我们通过“自助餐式”培训、诸葛亮会等形式,不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职工结合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编写了两本《系统设备维修指南》。几年来,我们用技术创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获得了14项专利,全队形成了“只要钻研就能有收获,只要熟练就一定会精湛,只要不满足就一定要创新,只要去追求就会卓越”的职业理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我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立足岗位,结合实际,主动作为。为了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奉献岗位、报效国家,2010年,我们孔祥瑞操作队与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开展共建活动,弘扬大庆“铁人精神”和天津港“发展港口、成就个人”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全队员工岗位争先,建功立业,2012年,我们孔祥瑞操作队仅用8年时间就实现了装船1亿吨的成绩。多年的实践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可以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用责任心和良心,诚实地在岗位干好每一分钟,去掉“差不多”“还行”等工作态度,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好质量关、效率关,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为企业的发展,发扬“你出一把力,我出一把力,我们的企业才能有活力;你解决一个问题,我解决一个问题,企业才没有大问题”的敬业奉献精神。港口是员工的家,岗位是员工的根,敬业是员工的魂,干就要干出样子。
2011年,我们创建了孔祥瑞劳模创新工作室,今天已经成为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和舞台。3年来,我们完成技术创新127项,数量居天津市十佳劳模创新工作室之首。我们充分发挥劳模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了“大型散货智能化码头规划研究”等多个建设项目,帮助企业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新的转变和发展的提质增速。
我之所以能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高技能人才,就是赶上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好时代,得益于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创造;来源始终扎根岗位,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为2014年天津港完成5.4亿吨的生产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努力奋斗,弘扬劳模精神,做时代领跑者。
见义勇为尽职守 弘扬社会正能量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邓琼月
我是来自于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的邓琼月,很荣幸能够作为职业院校毕业生代表参加本次座谈会。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理工作者,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却得到社会各界给予的诸多荣誉,我深知,这是对我学习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行动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做好一名护士,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勤奋学习、勤于实践,不辜负伟大的时代和宝贵的青春。
我感谢母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我掌握了医学护理知识,同时还通过青年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等培养了阳光乐观、积极奉献的性格,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白衣天使。我入校不久,就报名加入了青年志愿者队伍,凡是学院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主动为玉树灾区、庐山灾区等捐款捐物,用微小的爱心为同胞送去了一份真情,奉献了一份力量,同时也收获了内心的充实和愉悦。我切身感受到:付出比收获更能够让人快乐,奉献比索取更能够使人充实。
在一年的医院临床实习中,我每天与生命打交道,尽忠职守地践行“呵护生命、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护士准则,坚持细心开导患者,想方设法帮助患者应对病痛,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虽然非常忙碌但也非常充实,我深深感受到医务工作者是生命的守护神、是健康的捍卫者,我非常自豪地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职业神圣感。
我也永远难以忘记日那一天。那天晚上,住院部骨一科病区的病人们基本都休息了,病区过道里一名患者跟陪护人员在说话,一切就像往常一样平静。然而,到了凌晨,这名陪护人员突然拿出一把菜刀,对着病人头部一阵乱砍,病人受伤无力反抗,大呼救命。听到病人的呼救后,我的带教老师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冲向行凶者抓住他的手,但因力气小被甩开,她又冲上去紧紧地抱住行凶者的腰用力地往后拖;我闻声赶来,想也没想就冲了过去,死死抓住行凶者的手,虽未马上将歹徒制服,但有效阻止了他继续行凶,在随后赶来的病人家属的协力帮助下将菜刀夺下,将其制服送往派出所。这件事情,我觉得是职责所在,却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事后,许多人问我:你见义勇为时是怎样想的?其实,那一刻,我没有“要不要”的犹豫,也没有“值不值”的权衡,我什么都没有想,只是一种救人的本能和责任感,保护正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救人是我脑海中唯一的念头。我的行为发生在一瞬间,但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出自内心的自觉。孔子说过:“见义不为,无勇也。”我们试想,如果在救人的危急时刻,大家都袖手旁观,或先想清楚是否值得,那么,越来越多的人会对他人的求助视而不见;如果在歹徒的屠刀面前,人人都选择后退,那么,下一个受到伤害的,也许就会是我们自己!危急时刻,生死关头,挺身而出,舍我其谁?我深信,见义勇为不是写在书面上的慷慨壮举,也决不是少数英雄人物的专利,它是社会的正能量,是时代的正气歌,是一个人超越生命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接力,它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共同行动。
事后,社会各方给予了高度赞誉,我先后被授予“三八红旗手”、“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以及第九届全国年度大学生人物等荣誉称号,还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亲切接见,这是党和政府对社会善举的肯定和褒奖,是广大老百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自内心的赞成和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顽强拼搏的青春、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一个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作为新时代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年轻的医护工作者,我知道,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来完成,未来的理想要靠现实的努力来实现。今后,我仍会坚守护理工作岗位,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努力增强本领,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用细心、爱心、耐心服务患者,为患者排忧解难,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把个人的追求和价值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用无悔的青春谱写更加壮丽的人生乐章!
突出三全育人 构建长效机制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三全育人,狠抓精细管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长成才。
一、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将德育工作精细化
学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结合起来,确立了“三全”教育理念:即通过“全景规划”,实现文化、技能、实习多角度育人;完善“全域覆盖”,实现教室、寝室、车间多维度关爱;追求“全员成才”,让有差异的个体实现共同发展、多元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
学校以思想品德建设为重点,以教学系、宿舍建设为基础,以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对德育工作各个环节制定规范要求,严格执行,量化考核,力求精准。制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具体规范》等德育制度60余项,力求管理目标精细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队伍精细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设立“家长开放日”,注重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育人渠道。社会、企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共同参与;学校党团工、系部、教工结合,老青结合,专兼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共建共育,形成合力。
二、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记录学生成长点滴,浸润学生心灵。将学生的成长历程、悲喜瞬间收集整理,在班级活动、毕业典礼等场景予以展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
二是鼓励精彩纷呈的社团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现有注册社团78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技能训练、就业比赛等活动,展示学生才华,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锻炼和熏陶。
三是加强主题教育,塑造健全学生人格。在全校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思想,健全学生人格。
四是积极融合现代企业文化,培育职业素养。学校推行“思想意识员工化,班级文化企业化,日常行为职业化,专业训练标准化,身体素质适应化”,“五化”教育成为推动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融合的生动实践。
三、关注学生个性和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成才
一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室,与西华大学合作组建学生智能机器人比赛集训队,在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等大赛中多次获奖。
二是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着力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3年来,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技能大赛共计获奖近100项。
三是关注“9+3”学生,加强民族融合。针对学校学生来自18个民族的情况,学校实施“七个到位”管理模式:即意识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感化到位、教学到位、关爱到位、引导到位,实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习惯的学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四是高度关注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充分发挥奖、助、补等奖励资助制度的教育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携手共进。近3年,学校组织师生为困难、灾区学生捐赠近80万元,培养学生仁爱之心,涌现出三救落水姐妹的马军等德育标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工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程,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命脉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内容形式、抓小抓细抓实,努力让每个孩子通过职业教育找到成才成功的道路,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才。
纳入课程体系 筑牢学生成才的思想根基
大连市女子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大连女子职业中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纳入课程和学生素养指标体系,为学生全面成才筑牢思想文化根基。
一、树立梦想引领,打造成才目标
一是寻梦,坚定理想信念。学校以“中国梦·女专梦·我的梦”为主题,建立健全学校、行业、企业、家庭结合的育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红色微博、业余党校学习、自编自演短剧、观看视频短片等,引导学生寻找自我梦想,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二是追梦,提升技能水平。学校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月系列活动,举办日语单词录入比赛,软笔、硬笔楷书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外语书法大赛,读书之星评选、三节小能手评选等二十余项赛事评比活动,共有3000人次参加,极大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激励学生用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抒发追寻中国梦的豪情壮志。
三是筑梦,助力职场发展。学校注重体验式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党史、立德行、树信念”活动以及“我的人生,我的职场”模拟演练,邀请辅导员、优秀毕业生代表到校讲座,让学生熟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感受产业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魅力,进而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筑梦实现职业发展。
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体系。学校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开设了礼节礼仪、插花茶道、绘画书法、乐器棋艺、形象设计等必(选)修课,并将体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国学经典、优美篇章汇集成册,编写晨读读本,供学生每天诵读,浸润传统文化思想,以高尚的品德做积淀,在未来发展中走得正、走得宽、走得远。
二是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国学进校园、德育讲师团评选、国学情景剧比赛、文明风采活动等,以文化精髓提升职业道德教育;每年还举办礼仪大赛,将行业企业职场礼仪标准纳入比赛规则中,使礼仪训练职业化、行为训练标准化,并独创兼具民族特色和女性特点的“女子韵律操”、“校园礼仪操”等,以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
三是着力开展道德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学校评选每月之星,鼓励学生争做示范生、先进生,涌现出在公交车上拾金不昧的张玉瑶同学等先进人物,在“万卉丛中竞锦标”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榜样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另一方面,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加“夕阳微笑,关爱空巢老人”、“美化社区,我在行动”等实践活动,送关爱进社区、与空巢老人们结成对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育管理结合,养成良好习惯
一是规范制度建设,引领价值导向。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红线,贯穿于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中,据此制定了学校章程,完善了学校制度汇编,下发了学生教育管理手册,在规范管理中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文明有礼。
二是强化诚信教育,实现学生自律。学校在教学楼设立了全天候开放、无人值守的读书驿站,由学生集体推荐、自行购买、自行借阅、自我管理图书杂志,以“寓管于不管之中”的模式强化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学校乐队训练室等免费开放场所,从登记使用到卫生打扫再到乐器摆放等,均由学生独立承担、自主完成,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行,使学生完成了由他律到自律的华丽转变。
三是发扬勤俭的传统,注重细节育人。学校按照“节粮、节水、节电”的要求,发扬学生的创造精神,将卫生清扫大物件改成小工具,培养了女生勤俭持家的“小抹布”精神。学校从细节处入手,鼓励大型活动的标语由师生刻制,边角余料做成幼儿教具、几何模型等,注重校园资产的日常养护,15年来没花一分钱维护费,至今完好如初,使得节俭成为学生的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一种责任。
创新育人方法 用核心价值观滋润学生心灵
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以育人为核心,紧密结合残障学生身心特点,创新育人方式方法,完善校本德育工作模式,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工作的引领,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特色化和科学化,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照亮人生之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校长负责下的五级管理机制。学校推行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中层干部、班主任、教职工和物业员工齐抓共管的五级管理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全面辅导和分类辅导相结合,上下联动,内外配合,全员协作,形成“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实行第三方评价。学校重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定期进行对师德师风第三方评议,做到问题早发现、处理要及时、反馈到个人,落实关怀学生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的整体提升,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师风标兵和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良好的师德示范作用。
三是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凝聚德育合力。学校成立德育教研室,定期培训专业教师型班主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工作中,实现课堂教学与课下指导相结合,主动抓住学生工作的新特点、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增强工作针对性。
构建形成了“教师教书育人、行政管理育人、后勤服务育人、校园环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机制,从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入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指导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
二、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一是发挥德育课的主阵地作用。学校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编写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要求、适合学校残障学生特点的德育教材,积极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和形式,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品格法制、职业道德等的道德实践和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建立学生信息库,丰富教育途径和形式。一方面,开展新生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学生信息库,及时掌握不同类别学生的思想动态,关爱问题家庭、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引导工作。另一方面,从日常学习生活入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举行文明班级评比、演讲比赛、传统美德黑板报等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对残障学生进行富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培养其乐观健康的情操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建设远程家庭教育平台,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校园网络和传统书信等形式,方便家长及社会及时了解、参与和监督学校工作;同时,建立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聘请校外专家到校讲座,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正面价值导向作用,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格。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凝练出“厚德自强,修技立身”的校训,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竞技、文明礼仪月、校园安全月、文明风采大赛等多种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以德立身、以技自强、多行善举、回报社会的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渗透到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中,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针对残疾学生沟通不便、思想简单、容易偏执等实际情况,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人际关系培育,倡导师生坦诚平等、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之间学会人格独立、互相关爱的帮扶关系,学生与社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关系,使得学生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残疾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2005年以来,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对口就业率超过92%。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帮助残障学生自立自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基础,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强化思想引领 让核心价值观深植学生心间
赤峰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赤峰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素质为本,技能优先”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凝聚、激励学生,取得良好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学生思政教育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院党委整合学院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条线骨干力量,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学院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指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途径和方法。
二是完善工作体系。成立由学院党委成员为主要负责人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检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课堂”“进公寓”“进社团”“进班级”,与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形成完整工作体系。
二、丰富教育模式,多途径提升学生职业修养
一是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教学改革,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和学业质量标准,采取“以赛代考,以赛代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辨别是非、把握方向的本领,让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深植学生心中,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
二是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院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引导学生从所学专业的角度,进行职业发展和成长成才的自我规划,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企业家开展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和努力方向。
三是实践教学对接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通过“订单”式培养等,先后与100余家大中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建有6个院内实训工厂和3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下得苦功夫,提升自身职业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推进活动育人,引领学生自觉立德修身
一是创新活动形式,注重寓教于乐。开拓网站、微博、QQ、微信等活动阵地,进行线上教育互动活动,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富翁”游戏、“掷骰子—跳格子—答问题”、歌词大接龙等形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兴趣关注结合起来,主动掌握党团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要求。
二是充实活动内容,注重活动育人。学院长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及“文明活动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节、舞蹈展演、街舞大赛、心理剧大赛、“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等文艺活动,将其打造成学生第二课堂,开展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尊师重孝教育等,唱响时代主旋律,传递时代正能量。
三是开展社团活动,注重社团建设。目前学院有近30个学生社团,涉及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礼仪、历史、心理等多个人文领域。各社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与玉龙社区等多个单位和集体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扶贫济困、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方面,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开展了志愿服务,“立德修身”已然成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将不懈努力,以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助力实现职教立德树人的目标。
网站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践行核心价值观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