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积镇一小小学生朗诵比赛视频频

琼海县 - 海南史志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编辑日期: 22:36:29   
&&& 琼海建县已有1331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琼崖革命根据地中心。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就在这块土地上诞生。革命先驱杨善集、王文明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为琼崖23年红旗不倒建树了功勋。琼海又是著名侨乡,有侨胞、港澳同胞40万人,他们素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对祖国,对家乡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本县盛产稻米、甘蔗、橡胶、胡椒、椰子和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以轻纺、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正在形成,经济效益日趋显著。目前,为海南省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试点县。
&&& 地理位置 &&&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地处东经110°7′5″~110°40′50″,北纬18°58′50″,19°28′35″之间,东临南海,东北连文昌县,西北与定安县毗邻,西南与屯昌、琼中县接壤,南靠万宁县。海榆东干线公路穿过本县,县政府驻地嘉积镇,北距省会海口市90公里,每日有班车直达万宁、陵水、三亚、乐东、屯昌、定安、澄迈、文昌、琼山、海口、东方、琼中、通什、儋县、昌江等县市。海岸线长48公里,从潭门、博鳌、青葛港水路可通往西沙群岛、三亚、湛江、广州市以及东南亚各国。
&&& 万泉河自西向东,穿过县境中部,经嘉积镇注入博鳌港,把县域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其南部为原乐会县境,北部为原琼东县境。
&&& 政区沿革&&& 本县前身为乐会、琼东二县。乐会县始建于唐显庆五年(660年),县治在南管村,又称黎黑村(今烟塘镇福石岭管区泅村)。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迁治于太平都调懒村(今福田镇风头管区新潮村)。至元二十八年,将乐会县西北境割出,置会同县,县治设在永安都乌石(今大路镇境内)。至元三十一年,乐会县迁治于万泉河之北(今朝阳乡旧县村),元大德四年(1300年),乐会县又迁治于万泉河之南,流马河之北的阴阳山(今朝阳乡乐城墟)。元皇庆元年(1312年),土酋王高烧毁县治,会同县迁治于太平都斗牛乡(今潭门镇旧县坡)。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会同县迁治端都牛角墩(今塔洋墟)。民国三年(1914年)会同县更名为琼东县。1950年4月,琼东、乐会县解放,琼东县人民政府于同年7月迁治嘉积镇;1952年,乐会县迁治中原镇。1958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琼东、乐会、万宁县合并。因地处东海岸,故称琼海县,建治嘉积镇。1959年11月1日,析出万宁县。琼海县名沿称至今。
&&& 政区划分&&& 辖14个镇,7个乡(其中1个苗族乡),4个居民委员会,198个管区,2603个村民委员会。还有5个国营农场,1个国营华侨农场,4个地方国营农(林)场,1个海水养殖场。
人口面积&&& 总人口417926人,男性216773人,女性2011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600人。民族构成:汉族406839人,占总人口的97.35%;苗族7837人,占1.88%;壮族1536人,占0.37%;黎族1525人,占0.36%;其他民族185人,占0.04%。有越南国籍4人加入中国籍。在总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3134人;高中47017人;初中116810人;小学146692人;文盲半文盲44446人。&&&
全县东西长59.7公里,南北宽56.4公里。总面积169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6865亩,其中水田258813亩,旱田60449亩,人均1.04亩。人口密度为246人/平方公里。
&&& 地貌&&& 本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平原、丘陵、山区三部分组成地貌。东南部系平原地带,123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中部为丘陵,面积440.2平方公里,占26%;西南与定安、琼中、屯昌、万宁等县的交界处,多为山区、半山区,面积21.7平方公里,占0.01%。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峰256座。白马岭为最高峰,海拔1264.4米。
& &&气候 &&&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受季风影响大,日照充足,高温多雨,台风频繁,四季不明显,干季和雨季分明。
&&& 气温 &&&年平均24℃,7月气温最高,平均28℃;1月最低,平均18℃,平均气温差为10℃。极端最高气温39.8℃ (1957年5月14日);极端最低气温5℃ (1955年1月14日),四季如春,无冰霜期。
&&& 生长期&&& 日照年平均215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9%,大多数年份在2000小时以上。最多的1963年2632小时,最少的1970年1730小时,年际之间变化相对稳定。在季节分布上,一以夏季最多,698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32%;冬季最少,371小时,占17%。月份则以7月份最多,258小时,2月份最少,113小时。地区分布是:沿海多于内地,南部多于北部。夏季日最长为13.17小时,冬季日最短为10.59小时,相差2.58小时,有利水稻等农作物生长。
&&& 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2072.6毫米,年雨日167天,极端降水年最大雨量3245毫米(1953年),极端降水年最少雨量1074毫米(1977年)。月平均降水量,九月份最多达388.3毫米,二月份最少,仅42.3毫米。日最大雨量307毫米(1979年9月20日)。
&&& 水文& &&河流集雨面积1672.4平方公里,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条,面积达955.34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57.1%;过境容水集雨面积2580.35平方公里,为本县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 全县主要水系有三条:南部的九曲江,流域面积占16.6%;中部的万泉河,流域面积(包括1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一级支流文曲河、塔洋河、加浪河)占69.4%;东北部的新园水,流域面积占8.6%。其余是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沙笺溪、龙滚河,流域面积占5.2%。全县境内河流总长252.1公里,河网密度0.15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60.77亿立方米。
&&& 自然资源&&& 矿藏主要有钛矿、石墨矿和花岗岩石,储量分别为220万吨、240万吨和1500万立方米,1990年产量分别为5.8万吨、1万吨和1.2万立方米,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珍贵动物有金钱龟、鳖、黄猄、水獭和少量坡鹿与猕猴。林木品种有加卜、青皮、母生、坡垒、绿楠、红椤、荔枝、樟木。海产有马鲛鱼、海龟、麒麟菜和各种海参。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源丰富,万泉河天然落差774米,可利用落差387米,电能蕴藏量4万多千瓦,年可发电1.16亿度。已开发利用的仅10320千瓦,占蕴藏量的25%。
&&&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水灾、旱灾。风灾:本县素有“台风走廊”之称,影响本县的台风平均每年4.3个,其中强台风占0.6个,中等强度台风1.6个;一般强度的台风2.1个。最多的1973年有9个。在本县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0.3个(三年一遇),其中以9月份最多,占登陆本县台风总数的44%,其次是7月份和10月份。初台平均出现日期为7月上旬,终台平均出现日期为10月上旬。1973年9月13日凌晨,在本县登陆的第14号强台风,风力达12级以上,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计伤亡6064人(其中死亡708人,重伤1531人),刮毁民房206610间,货物及渔船等损失达1267.3万元。此外,粮食、经济作物和树木等损失不计其数。台风后,中央发来慰问电,并派来慰问团和医疗队,还拨来救灾款1685.06万元,帮助本县人民恢复生产,恢复家园。
&&& 水灾 &&&每年8月至10月为降雨期,万泉河两岸几乎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1948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水灾,万泉河水位从2.43米猛升到11.99米,河水横溢,冲垮房屋、林木和庄稼不计其数,损失巨大。1970年也发生一次大水灾,万泉河水位从3.73米升到11.90米。治河两岸受浸农田9.1万亩,冲垮水库25个,晚稻减产五成以上,浸死胡椒1040亩。
&&& 旱灾&&& 1月至5月多发生旱灾,对早造生产有较大的影响。1943年大旱,大部分水稻和坡地作物失收,饿殍遍野,灾民四出逃荒。1963年,连续干旱5个月,受旱农田10多万亩。1987年1至7月干旱,早稻减产五成,晚造有四成农田插不上秧。全县53条河流,有49条断流;7个中型水库有5个干涸。长坡、潭门、福田、上埇、朝阳、博鳌、九曲江等乡镇的部分村庄,群众吃水困难,有少数村庄出现每担水卖价2元。
经济发展情况
&&& 农业 &&&1949年,全县粮食产量454.95万公斤,人均生产223公斤。解放后,经过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变生产条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现为海南省重要的农业县之一。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2%,农民人均收入733元。粮食产量达3.38亿斤,居全省各县之首,人均产量545公斤。粮食生产成绩显著,获国务院嘉奖,是海南省第一个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县,向国家提供商品贸易粮10168吨,被国家评为“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热带经济作物以橡胶、胡椒、椰子、槟榔为主,1990年总产橡胶4222吨,胡椒2368吨,椰子1310万个,槟榔44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大宗。传统优良品种的烟塘猪仔,1990年存栏量15.3万头,出栏量12.2万头;耕牛存栏量6.35万头,出栏量7612头;山羊存栏量0.85万只,出栏量3794只;家禽饲养量达348万只。1990年往南海诸岛捕鱼的船只426艘,捕获海鲜产品8474吨,产值3761万元;海水养殖产量261吨(其中麒麟菜干品213吨,海水养虾、蟹48吨),产值76.2万元;淡水养殖面积1.7万亩,4产量1242吨,产值588万元。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34.5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3%,年均造林2579亩。被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县”称号。
&&& 工业&&& 民国时期,以手工业作坊为主,1949年全县有私营工业和手工业作坊512家,产值42.6万元。1979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724家,工业产值3424.91万元,有固定资产1016.67万元。1980年以来,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设备,先后建起罐头厂、电子厂、丝绸厂、涤纶丝厂等一批新工厂。在此期间,乡(镇)村办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990年,全县拥有工业企业3312家,总产值2.4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5.8%。职工年均人数1399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7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3.56亿元。有8个产品种类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嘉积糖厂生产的白糖和罐头厂生产的菠萝罐头曾荣获海南省优质产品奖。
&&& 琼海县机械厂&&& 厂址在嘉积镇灯芯岭,建于1953.年,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主要以修理、制造农具和小型机械产品为主。全厂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全厂设置铸造、锻压、扳金、机械加工、安装、修理、热处理、卷闸门等车间。全厂职工186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5人。各种机器设备76台,历来都是本县支农骨干厂。60年代生产40型碾米机,销往岛内外以及东南亚各国。目前主要产品有MJ—800型带锯机、3#和5#碾米机、2#水泵、MB—240型多功能刨木机,QZD—3系列全自动无塔供水器、卷闸式门、铝合金窗门以及各种铸件等。其MJ—800型带锯机远销安徽、四川、江西,云南、广西、广东和本省各地。1990年固定资产189万元,总产值153万元。
&&& 琼海县嘉积糖厂&&& 厂址在嘉积镇,属县企业,1957年底兴建,1959年12月正式投产。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拥有各种机器设备186台,固定资产1684万元,固定工人483人。主要产品有白砂糖、红砂糖、酒精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1990年总产值1311万元。生产的白砂糖荣获海南省白糖优质奖。
琼海县食品厂& &&厂址在嘉积镇,它的前身是中原饼干厂,1960年并入琼海县嘉积糖厂,成立饼干车间,1965年从嘉积糖厂分出。占地1.1万平方米,拥有各种机器设备124台,固定资产307万元,固定职工120人,主要产品有饼干、糖果、汽水、京果等,远销浙江、河北、福建等20多个省市。1990年总产值403万元。
琼海县罐头厂&&& 厂址在嘉积镇,它的前身是琼海县食品厂菠萝车间,1981年从食品厂分出,占地118.5平方米,有各种机器设备178台,固定资产2380万元,固定职工212人。主要产品有菠萝罐头、蘑菇罐头、果汁饮料、菠萝酶等,远销国内外。1990年总产值1500万元。
琼海县涤纶厂&&& 厂址在嘉积镇,属省中外合作企业。1987年1月18日建成正式投产。厂区占地面积6514.46平方米,基建总投资2600万元,固定资产7800万元。职工800人。拥有引进日本三井株式会社东丽工程公司出产的全新TW332POY和TFT—1070DRY、POY生产线2条、DRY和5台的主机设备。产品有用于机织150D/35F、针织150D/35F、机织75D/32F、针织75D/32F等四种涤纶低弹长丝。具备生产135D—32F—W、135D—F—K、100D—32F—W、100D—32F—K产品的能力,并将开发生产名种有色丝、阳离子可染丝及网络丝。产品远销广东、浙江、吉林、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等省。1990年销售量5000吨,总产值1.2亿元。
&&& 交通运输&&& 民国10年(1921年),琼东县开始修筑公路,至民国18年共筑公路12条,长150公里。解放初期,全县修复和新建公路17条,长178公里,改建木桥25座,总长347米。现有国道1条、省道10条、县道6条、乡道111条,总计全长943公里。境内198个管区,除乐城、东屿(为孤岛)、加略(为高山)管区外,其余的均通车。1990年,有客车647辆,客运量93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2749万人公里;货车902辆,货运量196万吨,货运周转量12280万吨公里。海上航运船舶2艘,载重吨位120吨,货运量7000吨,货运周转量40000吨海里。万泉河在境内全长81.2公里,均可通航木船。1987年后,由于沿河两岸建筑公路,陆运代替了水运。
&&& 邮政电信&&& 1990年县邮电局分设5个邮电支局,20个邮电所,1个邮政代办所,1个报刊门市部,6个报刊零售亭,57个邮票代售处,6个农村信报站,1个邮政储蓄点,1个集邮点,共93处。邮路总长度369公里。农村投递邮路16条,总长2145公里,自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电话杆路总长度153公里,明线路总长60128公里。电话机总数2094部。全县21个乡(镇)和197个管区均通电话,1295个村民委员会实现信报递到户。县局设有长农话载波16部,载波电报发报机4部,电传电报打字机10部,15W短波发信机3部。1989年,邮电业务总额364万元,报纸、杂志发行量516万份;
&&& 商业外贸&&& 1949年,全县有嘉积、县城(塔洋)、乐城、长坡、大路、烟塘、福田、阳江、中原等9个集镇,共有商户1315家。1990年全县有商业、供销零售网点426个,从业人员3038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商业、供销零售网点10个,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954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11357万元。
&&& 1990年,全县对外贸易收购总值4062万元,出口商品总值738.2万美元(按现行国家外汇调剂比率1:5.5元人民币,折为4062万元)。出口商品种类7个,销往日本和香港。全县有外贸生产企业5家。出口总额100万元以上有罐头厂、以太针织厂、皮革厂、九怡织造有限公司、华星实业有限公司。
旅游& &&本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较多,主要景区有:
万泉河&&& 发源于五指山,流经本县,其上游两岸陡峭,峰连壁立,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惊涛裂岸,巨浪奔腾。从烟园至乘坡间五六十里的河谷中,有险滩50多处,其中最为惊险的地方,水从石崖上急泻而下,翻腾滚跳,水声隆隆,宛如狮吼虎啸。有一处急流中兀立一岩石,高出水面丈余,它终年击流斗浪,石畔朵朵浪花飞溅,水气霏霏,远远望去,烟笼崛石,溟溟漠漠,蔚为壮观。河的中下游却是另一番景象,从石壁至嘉积一带,河床宽敞,水流缓慢,河水清澈见底,漫江碧透,两岸椰树林立,橡胶、槟榔漫山遍野,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色,更增添了万泉河诱人的魅力。
&&& 白石岭&&& 座落于县城西南的万泉河畔,距嘉积镇10公里,为原乐会县八景之一。岭东北侧筑造了一条登山石径,迂回曲折,贴崖而上直通岭顶。岭上古木萧森,奇峰异石,形态万千。诸如“翠屏拥月”、“青云路”、“新娘房”、“仙人井”、“仙人脚印”等,造型奇特,巧夺天工。自古以来,多少骚人墨客游到此地,写下了不少诗篇。今已辟为天然公园。
&&& 万泉河游乐园&&& 嘉积镇溪口,由水上餐厅、观泉亭和通河走廊组成,建筑别具一格。这里河床平缓,水流缓慢,河面开阔,碧波荡漾,远望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近听江流有声,游人欢笑,使人流连忘返。
红色娘子军塑雕像&&& 中国红色娘子军诞生于本县境内,为了纪念她们的丰功伟绩,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在嘉积镇南门立一座娘子军塑像,高数米。像前面有胡耀邦题写“红色娘子军”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背后镌着碑文。像的后面还有一小公园,内筑有假山、小桥和喷水池等。&&&
石角温泉&&& 位于嘉积镇西7公里处,离万泉河仅一箭之遥。清嘉庆二十五年(1816年),知县姬光壁在此题碑曰:“温泉”。民国26年(1937年),华侨胡文虎曾在此建立风景区,后被日军所毁。温泉水温50~70℃,浴后有助睡眠,加快新陈代谢之功效,对皮肤病更有奇效,对老年气管炎、关节炎也有疗效。久患感冒者,浴后出汗,立即痊愈。县规划近期在此兴建温泉度假村。
嘉积镇永丰利宾馆、华侨旅行社、琼海县宾馆设有高档床位450个,可以同时接待500名旅客。近年来,先后接待12个国家和地区外宾2051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和华侨990人次。1990年旅游业收入12.29万元外汇券。&&&
财政金融 &&&1950年,全县财政收入89.9万元,支出44.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3.7元。1973年全县财政收入1164万元,支出110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75元;1990年全县财政收入4893万元,支出5203万元。1979年全县金融机构137个,工作人员415名,各项存款3365万元,个人存款总额2163万元,人均储蓄58元。1990年,全县金融机构207个,比1979年多70个,工作人员1035名,比1979年多620名。各项存款5.048亿元,比1979年增长15倍,人均储蓄949元,是1979年的16倍。各项贷款57288万元,比1979年增加22倍。
社会保障&&& 1953年设耕牛保险代办,配备3名干部,1956年成立保险公司,1962年撤销。1981年恢复保险代办,1984年恢复县保险公司,下设16个保险站和1个营业部。业务分为涉外业务,国内财产业务和寿险业务三种。1990年承保财产总额为4.9亿元,保险费收入523万元,处理赔案1630件,赔款274万元,综合赔付率为46%。&&&
土特产品&&& 本县土特产品众多;主要有:
&&& 嘉积鸭&&& 又称番鸭,嘉积镇居民填饲。鸭的鼻顶有红色冠肉,身上羽毛黑白间色,腹部毛纯白色,体型较大,肉质纤维细嫩,骨质脆软,脂肪分布均匀,与文昌鸡齐名,过往嘉积旅客都以品尝嘉积鸭为快事。
万泉鲤&&& 万泉河里生长的鲤鱼,以肥嫩著称,食法多样,以姜葱煽鲤鱼为上乘,特点是香味浓郁,没有腥味。&
琼脂&&& 县海水养殖场生产的琼脂,质量较高,具有清热润肺,开胃健脾,防治便秘和治疗高血压等作用,畅销国内外。琼脂泡软后,配以白糖、香醋、芝麻油、蒜泥,制成冷盘,清脆可口,营养丰富。
& &&橡胶&&& 最早引进橡胶到我国种植的是本县华侨何麟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从马来西亚带回橡胶籽4000粒,在今国营东泰农场境内(原乐会县崇文乡合口湾)创办我国第一个橡胶园——琼安胶园。此后橡胶在岛内外繁殖。1990年底,全县共有橡胶25万亩,年产干胶4222.76吨。
& &&胡椒&&& 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腌渍品防腐性香料,在医药上作健胃剂、利尿剂和支气管炎糊膜刺激剂等,对消化不良、寒痰、积食、咳嗽、肠炎、支气管炎、梅毒、感冒和风湿病有疗效。1947年,乐会县加超村(今属温泉镇温泉管区)华侨王裕文,从马来西亚带回几株胡椒苗在家乡种植,揭开了我国现代种植胡椒的序幕。1951年,华侨郑宏伟又从马来西亚带回胡椒蔓条,在塔洋加贤村种植成功。如今,每个乡镇都有种植胡椒的习惯,种植较多的是文市、阳江、龙江、大路等乡镇。1990年,全县共种植6.5万亩,收获2368吨,居全省首位。
&&& 加箩套&&& 编织竹器,是本县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品之一。塔洋、泮水、温泉等编织的加箩套(大的套小的,一般8个为一套),款式新颖,工艺精制,深受顾客欢迎。年均生产5000~6000套,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印度。近年,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占领市场,加箩套生产略有下降。
社会发展概况
&&& 文化艺术&&& 民国期间有民间自;由组合的琼剧团、民间八音(乐队),有私人小书店。民国11年(1922年),民选县长王大鹏在嘉积开设“文化书局”。至1949年,嘉积有琼文楼、广文楼、东兴、培文、富文、建华、星星和中央等8家小书店。1990年有文化馆1所,职工11人,活动场地1175平方,内设陈列厅、电视厅、综合厅、阅览室等。乡镇有21个文化站,其中7个乡镇建文化中心。县图书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职工9人,藏书7.1万册,内设书库、阅览室、采编室;乡镇文化室56间,藏书1万册。县博物馆现有职工2人,库藏文物400件。县城有工人文化宫、少年文化宫、老干部活动中心。此外还有乡镇老干部活动中心21个。全县影剧院5间(其中县城3间),座位4688个,每8万人有影剧院1间;各乡镇露天影剧场82个,可容纳观众12.3万人。电影放映单位50个,录相放映点20个(民间除外),放映人员147人,拥有放映机47部,录相放映机20部。全年放映18000场,观众达950万人次。县新华书店图书发行量263万册,销售额276万元,1983年曾被新华书店总店授予“全国新华书店先进单位”称号。此外,县城及大集镇都设有私营书店、书摊。国营琼剧团1个,演员、职工共50人。1989年,本县文艺作品获省以上奖励的有:美术《椰风》、《六连魂》、《山兰风》;摄影&苗乡力士》、《娘子军》、《南国多发相思草》;歌曲《我爱海南这块土地》、《月是故乡圆》、《五指山上打叮咚》、《黎苗合唱团结歌》、《三月三最迷人》。
&&& 教育&&& 光绪三十二年(1908年)会同县将端山书院改为端山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乐会县将定乐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1917年,海南岛东部的琼东、乐会、万宁、陵水等县筹备资金,在嘉积创办琼崖东路中学(加积中学前身)。1939年2月至1945年8月日本侵琼期间,许多学校相继停办。日本投降后,本县创办琼崖东路中学、琼东师范、乐会简易师范、东路中学、温泉中学等5所学校,学生近1000人,但广大农民处于文盲半文盲状况。到1949年,除上述几所学校外,还有小学60所,在校学生119114人,教师629人,入学率仅20%。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至1988年扫盲脱盲率达99.26%,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县”。1990年有各类型学校346所,在校学生71061人,教师390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 5%,普及率99.8%。县办幼儿园9所,附设学前班的小学296所,占全县小学总数的92%,3至6周岁的幼儿入园率达54.2%;学前一年幼儿(6至不足7周岁)的入园7760人,入园率高达97%,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
&&& 据统计,自1980年至1990年,华侨、港澳台同胞及乡村群众,捐款建校总额在2204万元,共建校舍19万平方米,实现了教室楼房化。
&&& 科技&&& 1958年,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89年有科研机构3个,科研团体39人,科研人员1714人。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有4646人,其中高级职称83人,中级职称1232人,初级职称3331人,全部应聘任职。1986年起,县科学技术部门对全县各乡镇农民技术员,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审评等环节,获县政府确认颁证的农民技师3人,农民助理技师74人,农民技术员520人,助理技术员292人,共799人。
&&& 1979~1990年,全县17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其中1979年汽车试验站研究的“汽车可靠考核与试验方法”,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中原非烧砖厂研制生产的“非烧结粘土砖”获国家科技“星火”奖。
&&& 医疗卫生&&&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美国长老教会在嘉积创建福音医院,为本县西医之始。解放后,本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1962年,已经形成县、乡(镇)、管区三级医疗网。现在,全县设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华侨医院各1所,中心卫生院3所,乡(镇)卫生院18所,管区卫生站176间。此外,还设有防疫站、保健站、药检站等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57张,医务人员795人,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20人、病床14张。医疗设施有B型超声波机4台,A型超声波机19台,X光机16台,心电图机17台,颅脑、胸、腹、骨科和五官科手术器械66套。县人民医院1989~1990年,先后抢救胸壁严重缺损、混合性胸;腔严重外伤、苯巴比妥中毒48小时、喉管断裂、羊水栓塞各1例和心肌梗塞14例成功。
&&& 近年来,本县医疗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多次受省、中央的表彰。1983年,中央卫生部授予琼海县人民医院为“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钱信忠先后到该院视察工作,并分别题了“医院管理学琼海,公共卫生学水东”,“改革创新,科学管理,提高技术,造福人民”的题词。县防疫站1986~1989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受到中央卫生部奖励。
&&& 1982年前,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3.8‰,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1965年为37.5‰;1983年,掀起计划生育高潮后,年平均人口增长率14.67‰,最低的19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9.8‰。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5776人,自然增长率13.86‰,比1982年实行计划生育高潮前,减少9.94‰。1990年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先进服务站”。
&&& 广播电视&&& 1951年,设县广播收音站,1954年改为广播站,配备100瓦播音机,喇叭200个。1980年,县至乡(镇)专线161公里,其中地下线107公里;乡(镇)到村专线1763.2公里,其中地下线624.8公里,喇叭19026个,占全县农户29.6%。1981年,建县电视差转台。1985年,改称为县广播电视台,建铁塔高63.8米,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个,发射彩色电视信号,频率范围为199~207兆周,功率0.3千瓦,覆盖半径为25公里。1986年,广播改用1000瓦立体声播发,全县90%的乡村收听到县台节目。
&&& 体育 &&&解放前,琼东、乐会县城镇,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排球、篮球、田径比赛活动;农村在元宵节开展民间武术、舞龙、舞狮活动;万泉河、九眭江沿岸的群众,素有游泳的习惯,在端阳节期间开展赛龙舟活动。解放后,全县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县人民体育场设有5000多座位的灯光球场,有游泳池、篮球、排球、沙地训练场。各乡镇、农场、学校、机关、厂矿等单位有篮球场512个,其中有灯光设备的90个。排球场911个,乒乓球台995张,游泳池5个,田径场120个,体育场地面积196万平方米。现有等级裁判员119名,其中一级裁判员8名。等级运动员150名,其中国家级运动健将1名,运动健将6名,一级运动员8名。1960年开始创办业余体育学校,向省和国家运动队输送运动员27名。近年来,在参加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有15名。其中射箭运动员马少荣,参加第十届亚运会,获铜牌1块,参加国际性射箭比赛获金牌11块,3次破全国最高纪录。划艇运动员张丽娜参加亚洲体育比赛2次,获金牌、银牌各1块。
福利事业& &&全县有16个乡镇办敬老院,总建筑面积4303平方米,总投资56.1万元。院内设备比较齐全,除床铺箱柜外,大都有电视机、收音机等。全县有“五保户”1517人,入院供养的有144人,占“五保户”人数的7.4%。集体分散供养的“五保户”1404人。县属福利厂1个,职工46人,其中安置残疾人员16人,占职工人数的35%,1990年产值19.1万元,工人月均工资收入240元。1989年,各级财政拨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款218万元。
主要城镇介绍
&&& 嘉积镇&&& 位于海榆东线公路与万泉河的交叉线上,水陆交通方便。历来为琼东、乐会、万宁、陵水等县的物资集散地,是海南岛东部的重镇,本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 本镇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当时由其附近商人陈必强,和王、黎两姓的小商贩在这里开设“邀市”,该地原属会同县的积善都辖,便取“嘉靖”的“嘉”字,“积善都”的“积”字,合称“嘉积”。“嘉积”一名沿用至今。
& &&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有居委会3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31216人。11条主要街道,总长7.5公里,全为水泥路面。有500米跨径的嘉积大桥沟通万泉河两岸。全镇有大小客货车550辆,通往县内外。镇上有11万伏和3.5万伏变电所各1座,8000伏安变压器75台,高压线路4条,长7公里,年总供电1500万度。镇区有2座自来水厂,日供水量18000吨,工业用水120吨/日,生活用水230吨/日,居民普及水率85%。镇区新建邮电大楼1幢,面积2333平方米,内装备20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有1455台自动电话机,每100人拥有电话机2.7台。1953年成立爱国卫生委员会,现有清洁工人137人,配备洒水车、吸粪车各1辆,垃圾车多辆。已建排污管13.65公里,日排污量11000吨。全镇历年来房屋建设面积78.9万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3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6.37平方米。1983年以来,共建居民新村15个,面积100090平方米。镇区园林绿化面积212公顷,其中公共绿化面积42公顷,绿化覆盖率38%。城镇范围设有学校、医院、影剧院、文化馆、文化官等文化设施和杨善集亭、王文明亭、红色娘子军塑雕像等。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2381万元。本镇是海南省清洁卫生先进单位和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城镇。
&&& 中原镇& &&位于本县南部,是本县著名的侨乡之一。北距县城嘉积10公里。1952年至1958年11月,曾是乐会县治所在地,现为中原镇府驻地。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4个村委会,人口3080人,有街道4条,其中新建3条,主街道(即海榆公路穿过部分)长1.6公里,宽30米,两旁均为商店。中原市场在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市场”。镇区原有5个单位自用的自来水塔,1989年,投资215万元,建筑中心自来水塔1座,铺设干线水管5000米,日供水量6000吨,完全可以解决镇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镇上有1个供电所,。主变压器8台,高压输电线4条,用电负荷1000千瓦。历年累计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居住面积3.7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1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9%。邮电支局1所,民用电话机53部。此外,还设医院、中学、小学、影剧院、老干部活动中心各1所。琼海县华侨医院、琼海县华侨中学设在本镇。
长坡镇&&& 位于本县北部,靠近文昌县,距县城嘉积19.5公里。本镇建于明朝,原称镇安市,俗称长坡市,民国19年(1930年)改为长安市,但群众仍习称长坡市,一直至今。本镇有街道4条,其中老街1条,长600米,宽8米,新街道3条,长1300米,宽24至32米。村委会3个,人口3123人。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累计建房面积4.6万平方米,居住面积2.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5.5平方米。用电负荷400千瓦。园林绿化面积10公顷,其中公共绿化面积10公顷,绿化覆盖率10%。1988年成立爱卫会,负责镇区清洁工作,街道地下排污沟3条,长500米,污废水处理率32%。还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41人,病床20张,有X光和超声波机各1部。设完全中学和中心小学各1所,教职工142人,在校学生2095人。影剧院、敬老院各1所。邮电支局1所,通话用户40门。青葛港在本镇东部,可通往香港、澳门和东、西、中、南沙群岛。&&&
大路镇& 位于县北部,距县城16.5公里。明朝后期,墟址设在黄藤村边,称黄藤市,俗称大路市,今为大路镇府驻地。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相当解放前的4倍。镇设村委会6个,人口1965人。有5条主要街道,全长2.2公里。其中1条是近年来新建的街道,长300米,全部铺设石块路面。历年累计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居住面积3.4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2平方米,自来水塔3个,供水量基本上解决居民生活用水,普及水率50%,有高低压线路3条,长16公里,用电负荷400千瓦,居民都用上了电灯照明。绿化工作也搞得比较好,现种上街道绿化树1320棵,其他树木3500棵,绿化面积占镇区面积的16%。邮电、金融、商业、卫生、文化设施比较齐全。有农贸市场1个,中心卫生院、中学、小学各1所,露天剧场1个。1989年,被海南省确定为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撰稿人:程儒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朗诵比赛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