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水工建筑物实训视频谁有,请发来一下

港口水工建筑物 重庆交通大学 王多垠 - 概况展示 - 课程中心 -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 Curriculum Center
港口水工建筑物王多垠重庆交通大学2008 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8a1c13b-bc7-02c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昆士兰大学
名古屋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塔夫茨大学
名古屋大学
名古屋大学
教师团队1. 课程负责人情况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南岸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400074)
港航工程,水工结构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港口水工建筑物》(本科专业课,周学时5,2届,学生总人数196人);
2、《港口规划与布置》(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2届,学生总人数196人);
3、《桩基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2届,学生总人数196人);
4、《地基处理新技术》,(本科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3届,学生总人数294人);
5、《水工结构优化》,(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周学时4,3届,学生总人数45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积极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6人次获院优秀毕业设计,所指导的2003届本科毕业设计获重庆市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毕业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8人,共计40人;
课程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25人,共计125人;
任课教师参与指导课程实验教学:2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98人,共计196人;
毕业实习:1届,共计20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重庆市精品课程“港口工程学”的建设,2004年起;
2、“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改课题,04.12;
3、“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重庆市教委新世纪教改课题,03.12;
4、“‘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主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重庆市教委重点课题,07.12(申报08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公示阶段);
5、面向工程建设第一线,港航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重庆市教委重点课题,09.12。
四、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面向21世纪,加强与深化实践兴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交通高等教育,2004.4,第一作者;
2、“《港口工程学》重点课程建设探索”,交通高等教育,1997.4,课程建设组,执笔人;
3、“加强课程建设,改革专业课教学”,交通高等教育,“港口工程学”重课建设组, 1997.2,执笔人
4、“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中国电子教育,1998.2,主要参与者。
五、参与主编教辅与专著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1、参与主编教辅及专著
⑴《港口水工建筑物》习题集,校内部教辅材料,主编;
⑵《土木工程概论》,校内部教材,2001.8,参编;
⑶《库岸地质灾害治理与交通建设开发一体化模式》,中国地质出版社出版,2002.8,第五作者;
⑷《边坡处治工程》,研究生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3.10,第三作者。
2、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⑴《港口水工建筑物》多媒体课件,负责人;
⑵《港口规划与布置》多媒体课件,负责人;
⑶《桩基工程》多媒体课件,主研;
⑷《地基处理新技术》多媒体课件,负责人。
六、获得的教育、教学表彰/奖励
1、“面向21世纪,加强与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
2、“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
3、“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
4、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5、“21世纪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综合改革研究”,2005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2。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项目
1、内河直立式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交通部西部项目,,负责人;
2、乌江航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交通部西部项目,,负责人;
3、寸滩港集装箱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攻关项目,,负责人;
4、内河大水位差架空直立式全直桩码头结构破坏试验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
5、港口桥吊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研究,重庆市教委,,负责人。
二、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著作
1、内河港口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横向承载性能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7.9,EI收录
2、重庆寸滩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结构有限元分析,水运工程,第一作者,2006.4
3、内河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结构计算中的作用效应组合探讨,中国港湾建设,第一作者,2005.4
4、三峡库区库岸地质灾害治理与港口码头建设一体化模式探讨,水运工程,第一作者,2004.4
5、三峡库区库岸防护与港口码头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水运工程,第一作者,2003.9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与交通设施建设一体化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3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骨干;
2、“澜沧江国际河流航运开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骨干;
3、“重庆港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4、“内河直立式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南岸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400074)
港航工程,结构工程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港口水工建筑物》(本科专业课,周学时5,1届,学生总人数98人);
2、《港口水工建筑物抗震》(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5届,学生总人数490人);
3、《高等水工结构》,(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周学时4,5届,学生总人数75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积极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5人次获校优秀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8人,共计40人;
课程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25人,共计125人;
任课教师参与指导课程实验教学:1届,共计98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研究”,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改课题,;
2、“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重庆市教委教改课题,;
3、“重庆市工科院校发展规模及承载能力研究”,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4、“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主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四、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2,第一作者;
2、“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交通高等教育,2004.1,第一作者;
3、“构建‘循环递增式’监控体系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8 第一作者;
4、“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第三作者;
五、参与主编教辅与专著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1、参与主编教辅及专著
⑴《港口水工建筑物》(Ⅰ),交通部“九五”重点教材,2000.8,参编。
2、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⑴《港口水工建筑物抗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负责人;
⑵《高等水工结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负责人。
六、获得的教育、教学表彰/奖励
1、“面向21世纪,加强与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2、“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3、“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7;
4、“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2004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
5、“21世纪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综合改革研究”,2005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3。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项目
1、水工混凝土结构损伤成像诊断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2、预应力混凝土靠船桩动力试验研究;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负责人;
3、新型冷拨低碳螺纹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板式构件性能试验与应用研究,四川省科委基金项目,负责人;
4、冷拨变形钢丝预应力板式构件延性试验研究,重庆市科委科技项目,负责人;
5、南京长江三桥通航论证研究,南京市建设委员会,负责人。
二、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著作
1、公路隧道爆破掘进震动效应研究,水运工程,第一作者,2004.9
2、水工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国港湾建设,第一作者,2005.4
3、推力桩的三参数算法,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6.10
4、预应力砼桩式防撞设施性能试验研究,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3.12
5、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成像诊断的试验研究,水利学报,第二作者,2007.2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岩溶地区大断面隧道围岩稳定及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3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2、“桥区河段航道整治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
3、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000年;
4、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南岸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400074)
港航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港口水工建筑物》(本科专业课,周学时5,1届,学生总人数98人);
2、《港口规划与布置》(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1届,学生总人数98人);
3、《工程结构可靠度》,(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周学时4,5届,学生总人数75人);
4、《地基处理新技术》,(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周学时4,2届,学生总人数3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积极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5人次获校优秀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8人,共计40人;
课程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25人,共计125人;
任课教师参与指导课程实验教学:1届,共计98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研究”——四子题:关于室内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改课题,。
四、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港航专业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交通高等教育,2001,第二作者。
五、参与主编教辅与专著
1、参与主编教辅及专著
⑴《加筋土工程设计与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4,专著;
⑵《边坡处治工程》,研究生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0,第二作者;
⑶《实用桩基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参编;
⑷《结构可靠度分析与应用》,校内部教材,主编;
⑸《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参编。
六、获得的教育、教学表彰/奖励
1、“面向21世纪,培养港航工程复合型人才”,1997年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2、“面向21世纪,加强与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
3、“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
4“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6;
5、全国交通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1999年。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项目
1、澜沧江高变幅水位码头结构型式和装卸工艺研究,交通部西部项目,,负责人;
2、国道315芒崖-且末段水毁病害治理研究,交通部西部项目,,负责人;
3、寸滩港集装箱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攻关项目,,第二负责人;
4、山区公路高填方加筋陡坡及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负责人;
5、云南省水路通道建设规划及对策研究,云南省政府咨询项目,,负责人。
二、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著作
1、高大加筋土挡墙的安全性分析,交通科技,第一作者,2007.2
2、加筋土技术的应用及进展,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1.10, EI收录
3、台阶式加筋土挡墙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第二作者,2007.1, EI收录;
4、澜沧江高变幅水位码头结构型式和装卸工艺,重庆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04.12
5、戈壁公路路基水毁防护试验研究,水土保持学报,第一作者,2008.2。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澜沧江国际河流航运开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
2、“重庆港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3、“内河直立式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7;
4、“山区公路高填方加筋陡坡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广东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港航工程系主任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南岸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400074)
港航工程,工程力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港口水工建筑物》(本科专业课,周学时5,1届,学生总人数98人);
2、《桩基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3届,学生总人数294人);
3、《土木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本科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4届,学生总人数419人);
4、《水工结构优化》,(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周学时4,2届,学生总人数3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积极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5人次获院优秀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8人,共计40人;
课程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25人,共计125人;
任课教师参与指导课程实验教学:1届,共计196人;
毕业实习:2届,共计50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河海系各专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研究”,院二级教改课题,03.8
2、主持(第二主持人)重庆市精品课程“港口工程学”的建设,2004年起;
3、主持“港口水工建筑物CAI课件研制”,校教改课题,;
4、主持二级学院精品课程“桩基工程”的建设,2006年起。
四、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论科技创新人才的特点”,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周世良;
五、参与主编教辅与专著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1、参与主编教辅及专著
⑴《港口水工建筑物》习题集,校内部教辅材料,参编;
2、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⑴《港口水工建筑物》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负责人;
⑵《桩基工程》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负责人;
⑶《土木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负责人。
六、获得的教育、教学表彰/奖励
1、“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7;
2、“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8;
3、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4、“21世纪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综合改革研究”,2005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5;
5、“港口水工建筑物CAI课件”,2006年获重庆市优秀电教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项目
1、强夯动力作用下高填方地基土流固耦合机理研究,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负责人;
2、复杂条件下岸坡与高桩码头结构相互作用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3、饱水软土弹粘塑性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省部共建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负责人;
4、内河大水位差架空直立式全直桩码头结构破坏试验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第二负责人;
5、纳溪沟码头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公司,,负责人。
二、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著作
1、饱水格栅加筋土挡墙结构特性数值分析,水利学报,第一作者,2006.8,EI收录;
2、格栅加筋土挡墙数值分析的复合材料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6.11,EI收录;
3、台阶式加筋土挡墙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7.1, EI收录;
4、强夯处理高填方的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应用力学学报,第一作者,2008.3,EI收录;
5、格栅加筋土挡墙流固耦合动力响应的有限元解法,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6.10,EI收录。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澜沧江国际河流航运开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骨干;
2、“重庆港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
3、“内河直立式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高教所所长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南岸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400074)
港航工程,工程管理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水运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全日制理工类本科专业技术课,周学时5,4届,学生总人数392人);
2、《水运工程经济》(全日制理工类本科专业技术基础课,周学时4,3届,学生总人数294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积极参与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5人次获院优秀毕业设计,2次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5届,每届指导学生人数8人,共计40人;
毕业实习:3届,每届25人,共计75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在执业资格制度下高校水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教学综合改革研究”,重庆市教委教改课题,;
2、教育智育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应用研究与实践,重庆交通大学重点项目,;
3、改革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提高毕业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重庆交通大学重点项目,。
四、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关于实施工程建设监理制和监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浅析”,交通高教研究,1999.4,第一作者;
2、“论交通高等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交通高教研究,2000.4,第二作者。
3、“关于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的探讨”,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2,第一作者;
4、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改革中应用有限元CAI课件的研究,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第二作者;
5、“对高教自考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石油高等教育,2002.3,第二作者;
6、“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其培养”,交通高教研究,2002.3,第一作者;
7、“构建‘循环递增式’监控体系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8,第三作者。
五、获得的教育、教学表彰/奖励
1、“教学智育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应用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2、“面向21世纪加强与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200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
3、“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9;
4、“面向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2004年获交通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9;
5、“21世纪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综合改革研究”,2005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4;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项目
1、重庆南岸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涉河建设及方案研究,重庆市中央商务(南部)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
2、泸州火电厂大件运输临时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及通航论证,泸州火电厂,,负责人;
3、重庆市渝中区长江滨江路整治及景观建设方案研究,渝中区滨江建设管理处,,负责人;
4、高大挡土墙墙后土压力计算模式研究,重庆市科委,,第二负责人;
二、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著作
1、土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7.10;
2、分类确定河港码头施工水位的探讨,中国港湾建设,第一作者,2006.5;
3、应用斜桩实用公式计算高桩刚性桩台桩力影响线,水运工程,第一作者,2006.8;
4、用换算桩荷载影响线法计算高桩刚性承台,水运工程,第一作者,1997.9;
5、用弹性中心和影响线法计算刚性桩台,水运工程,第一作者,1997.5。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澜沧江国际河流航运开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骨干;
2、“重庆港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骨干。
3. 教学队伍情况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课程负责人
课程讲授、实习实验等
课程讲授、实习实验等
课程讲授、实习实验等
课程讲授、实习实验等
课程建设顾问
课程建设顾问
课程设计、实习实验等
课程设计、实习实验等
课程设计、实习实验等
网络课程维护与升级
教学辅导、实习实验
教学辅导、实习实验
教学辅导、实习实验
试验研究人员
试验研究人员
试验研究人员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港口水工建筑物》系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技术课程,长期以来,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关心下,课程组一直把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作为《港口水工建筑物》精品课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重点。目前从事该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共计有17人,其中教授6人(含博导2人),副教授7人(含副研究员1人),讲师4人(含实验工程师1人),组成了一支由较高学术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定学术水平、教学质量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先后有3人被评为交通部优秀教师,3人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为校级教学名师,5人为校优秀教师,有5人为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2人为二级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2人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有2人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有1人为院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有4人分属为两个校重点学科梯队带头人(和副带头人)。
  本课程教学队伍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都超过10年,教学经验丰富、教风严谨,主讲教师近5年的年度考核成绩均为优良以上。具体情况如下:
1、学历结构
  本课程共有教师17人(不含外聘),其中博士6名(含博士后2名)、在读博士生4名、硕士4名、本科3名,学历比例分别为35.3%、23.5%、23.5%、17.7%。中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总体学历较高,学历结构合理。
2、年龄结构
  35岁以下2人,35~55岁12人,55岁以上3人,年龄比例分别为11.8%、70.6%、17.6%,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
3、学缘结构
  本课程教师来自丹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后勤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及重庆交通大学等学校,学缘结构合理。
4、师资配备
  本课程主讲、设计和实验及实习指导有14人,其中教授4人(含博导2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师资配备比例为8:3:3:98(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实验教师:学生)。课程组还聘请了2名教授担任课程建设顾问、1名副教授担任网络课程维护与升级教师。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以来,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组教师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先后承担了10余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及重庆交通大学教改重点项目,取得丰硕的成果,并将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落实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教改质量,提高教学效果,部分研究成果已被纳入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中,在全校推广应用。
1、重庆市教委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综合改革研究。
  该项目研究成果2004年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该项目在对我国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以创新教育为教学改革的中心思想开展研究,提出了21世纪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改革思路,以人为本, 优化整合了课程体系和重组教学内容,制定了模块化、层次化和可持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并编制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培养计划。成果已在我校全面实施,效果显著,获得专家高度评价。该项目研究由我国港航工程行业知名教授领衔,高瞻远瞩,立论新颖, 改革力度大, 其成果为面向21世纪培养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
2、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改课题:21世纪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该课题研究成果2004年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本课题从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方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港航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实验教学等四方面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开展研究,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效。成果主要体现在: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去向相结合,创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和教学、实践一体化的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在老师中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毕业设计的教学竞争机制;提出了结合用人单位的属性、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强化了以“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在大土木工程领域内进行实践性教学的选题;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改革砼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重点课程建设、复合性人才素质研究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相结合,进行统一的教改体系研究,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成功;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改革了毕业设计的传统答辩方式,建立了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整合、优化了港航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开展《港口工程学》重点课程建设。
  该课程2004年被评为重庆市高校精品课程。
  《港口工程学》包括《港口规划与布置》和《港口水工建筑物》等港航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技术课和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实际介绍国内外的筑港理论、经验和先进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专业课知识进行港口及有关水工建筑物设计,掌握港口码头建设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港口码头及修造船水工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掌握各种码头结构、防波堤和修造船水工建筑物以及江河、海岸护岸支挡水工建筑物等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及计算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设计所要的各种原始数据和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编制设计文件,能进行各种水工及相关结构物的施工图设计。1995年11月《港口工程学》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进行建设,1996年《港口工程学》又被评选为四川省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港口工程学》自1995年和1996年先后作为院级和省级重点课程建设以来,根据课程建设的总体计划、总体内容和建设目标,结合新的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课程建设组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和调整、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后,课程建设取得了预期的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师资队伍,改善了教学条件,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多项重大教改成果。
  2001年11月,重庆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评估验收专家组对《港口工程学》省级课程进行了评估验收,获得了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2004年被评为重庆市高校首批精品课程。
4、重庆交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工科专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研究,07.8。
  该课题针对我校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方案开展研究,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提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科研开发与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实施方案已经在各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数量众多的学生创新研究成果(包括学生发表的科技论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所获得的奖励等),得到了用人单位和校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
5、重庆交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跨世纪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该课题研究成果2004年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该课题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研制开发了相关软件和系统,研究实施了“教学优质工程”和“精英工程”,对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了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的整体方案,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2、研究开发了《师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制定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20项),使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更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3、研究制定了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有效政策和措施,经过实践,收到实效;4、率先实施了“精英工程”,加速了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形成了“科技精英群体”,支撑和带动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5、研究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教学优质工程”,率先在重庆市高校建立了现代化网上教学管理体系,为将要实施的教师教学质量网上评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行了教学全过程的督导、督教和督管,构建了院级教学工程评估指标体系、设立了优秀教学质量专项奖、建立了青年教学骨干遴选与培养机制,将师资队伍过程培养与目标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骨干作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6、探索实施了培养教师的两个“一专多能”,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6、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
该课题研究成果2004年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学质量评估是依据教学目标,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作出科学的判定。评估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估的准则,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如何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为了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估监控体系,课程组许锡宾教授主持开展了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总结国内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着手建立了一套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系统。与同类研究相比该系统呈现的主要特色是:借助网络的优势,以“评估方式具有易操作性;信息处理具有准确及时性;评估内容具有完整性、客观性;评估结果具有直观性;评估标准具有可比性;体系标准设置具有易改性;系统安全具有保密性”为目标,实现了学生评价、教师同行评价、领导专家评价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面考核。使教学质量评估实现了量化、客观化、系统化。
  到目前为止,该系统已先后经过4次优化,不断完善,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我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各种需求。通过实践证明,开展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了教学评估的“导向”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学评估的“激励”作用,同时,加强了领导、教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7、重庆市教委教改课题: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研究与实践,08.12。
  该课题研究成果正在申报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该课题针对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开展研究,强化了毕业实习的目的,创造性的提出了适合本课程的完整、科学的毕业实习组织模式和毕业实习质量保证体系。
  本课题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 在毕业实习中,充分利用本课程已经建立的完善的实习基地资源,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在思想上培养毕业生对生产任务的责任感、尽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及职业道德,在业务上培养毕业生对生产实践的适应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 以施工实习为主,参观实习为辅的原则,建立适合本课程的毕业实习模式。施工实习是针对正在施工的项目,以学习施工技术方法和施工项目管理为目的;参观实习是针对已建好的港口,以了解总平面布置设计、结构设计、使用要求及营运模式等为目的。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实习组织方案。
⑶ 以指导教师精心作好实习计划并严格实施与考核为前提,建立适合本课程的毕业实习质量保证体系。每年在毕业实习开始前,对实习基地正在施工的项目开展调研,通过研究筛选,确定本次毕业实习的工程项目,按学校有关规定认真完成好实习计划的编制,并提出了详细的实施要求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实习结束时,举行实习成果汇报会,由项目总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部副经理、工程技术部部长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评委小组,听取汇报,鉴定同学的毕业实习成果。
8、重庆市教委教改课题:在执业资格制度下高校水利学科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教学综合改革研究,08.12。
  该课题针对我校水利学科港航及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我国水利学科港航及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在执业资格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开展研究,制订出与我国执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的高校水利学科港航及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提高本科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提高高校水利学科港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国内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均具有战略意义和推广价值。
9、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主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2007.9~2008.12。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构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主干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新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的改革入手,着力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采用边改革、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
1、优化理论教学,即把“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作作为研究的重点,注重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课程的整合,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系统化程度,以有限的课程覆盖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面。
2、强化实践环节,即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强化实践环节的重点,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和工程意识,强化现代设计思想、方法和科学技能的训练。
本课题的研究,对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努力实现两个转移,提高“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本课程建设组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按照 “稳定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吸引高层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用好各类人才”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大投入,重点培养和引进国内外有影响的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注重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建设,力求人才来源多样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60%以上,形成以年轻博士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目前,本课程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为保证有一支年龄结构、学术水平等合理的师资队伍,计划在年引进1-2名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中青年人才,以充实师资队伍。
  本课程建设组现有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我们仍鼓励教师进一步学习深造,取得更高的学位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团队中有3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本课程建设组还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即聘请教学水平高超、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青年教师参与导师的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通过老教授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近五年青年教师培养情况表
2001年9月起
2005年10月毕业
大连理工大学
2006年7月起
2008年6月出站
2000年9月起
2004年12月毕业
2005年7月起
2007年12月出站
后勤工程学院
2002年9月起
2006年12月毕业
2002年9月起
2006年12月毕业
2003年9月起
2007年12月毕业
2005年9月起
预计2009年毕业
大连理工大学
2005年9月起
预计2009年毕业
2004年9月起
2008年6月答辩
2007年9月起
预计2011年毕业
重庆交通大学
2005年9月起
2008年3月毕业
您尚未登陆,请您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请先注册。确认要删除吗?确认要删除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工建筑物包括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