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啦撸,新生教育课的议论文怎么写写阿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415|回复: 0
摘要:教师对学生目前或将来的表现和成绩产生的判断和期望形成教师期待,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教授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影响教师期待的诸多因素、教师期待的传递方式等因素,对学生形成合理的、变化的和全面的教师期待,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
关键词:教师期待效应;大学新生英语教学;学习潜能
根据《英语美国遗产辞典》的解释,期待指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或现象的期望。而教师期待则是指教师对学生目前或将来的表现及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期望或推断。库珀曾指出,教师期待指a) 教师对学生目前表现的判断,b) 教师对学生未来可能取得的进步的预期,c) 以及教师对学生目前表现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这三者相互作用,同时并存于教师期待之中,即教师对学生目前表现的不一定准确的感觉导致教师对学生目前水平的过高或过低估计,进而影响教师对其未来可能取得进步的不准确判断。一旦教师将其期待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给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行为和成绩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和改变,越来越接近和符合教师期待的水平。
大学新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要求、程度的不适应导致有些新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高中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下降,因而,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完成高中英语到大学英语的衔接,进而培养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理念,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较高要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国内外对教师期待效应的研究,试图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通过对教师期待效应类型、模式、影响因素及传递方式等问题的探讨,尝试利用教师期待的积极作用,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英语学习施与良好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使更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其英语学习成绩和水平。
一、 教师期待效应
1. 皮格马力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被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做的著名“教师期待效应”实验研究所证实。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在一所小学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的复试结果是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均有很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影响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2. 预言自我实现效应
预言的自我实现效应与皮格马力翁效应有相似所指。它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已久,最初起源于&皮格马利翁效应&。1957年,罗伯特#8226;默顿第一次提出了&自我实现预言&的概念,自此,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它在人类各个研究领域的价值和影响,尤其是在学校教育领域。预言的自我实现效应是指当教师对学生建构起一种期待,学生会将教师期待内化,进而学生的行为方式会与教师预期或期待的方式趋于一致,逐渐地,学生的行为和成绩就向教师的预期转化,自我实现效应就此形成。
3. 维持期待效应
维持期待效应是指教师没能看到学生行为、表现以及潜力上的变化,对学生的期待仍停留在以往形成的固有期待模式上,因而,当学生的表现发生变化时,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成绩期待仍保持不变,一旦学生接受并将教师的这种固定期待内化,其发展潜力必然会受到影响而消退,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比如,教师会给予自己认为更有能力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更详细的反馈,而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相对少的机会和较为粗略的反馈。这样,教师对学生进步的忽略导致维持期待效应的产生,就像人们说的“富人就更富,越有能力就可能越能力;穷人就更穷,越无能者只会更无能”。
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比维持期望效应更有力,因为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使学生行为发生重大变化,而不是仅仅靠维持既定形式使这样的变化降至最低限度。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发生时可能是强有力的和戏剧性的,但更加微妙的维持期望效应或许更常发生。
二、 大一英语课堂中教师期待的影响
1. 教师期待效应对新生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整个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继续推行,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教师在学生大学学习阶段需要大力培养的。大学的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模式、教学设备、教师授课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对储金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构成强烈冲击,这一点在英语课堂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基本使用全英文授课,有专门的语音实验室训练听力,甚至有些学校部分使用网络教学手段,部分课程靠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使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融为一体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等。面临巨大挑战,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和消极情绪,产生自我低期待,而研究表明,教师高期待对学生自信心、学习成绩、水平和行为都具有积极影响,还会产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积极的教师期待,使自我低期待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学习,挖掘学习潜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2. 影响英语教师期待的因素
影响教师期待的因素可分为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可包括学生的测验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衣着及私人物品,性格倾向,上课座位的位置,种族,外貌,性别,以往表现,努力程度,学校类别,口语表达模式,零乱程度,晕轮效应,课前准备程度等;教师因素中可包括教师本人的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个人观念,个性心理,社会刻板印象和教师效能感等因素。
就英语教师来说,对新生的教师期待除以上列出的因素之外,还有些外语教学的特殊因素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判断和预期,根据一项50名高校英语教师参加的问卷调查,以下因素在影响大学新生英语教师期待因素中排在前列:
(1) 高考英语成绩。
高考英语成绩是教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第一次判断,尽管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弊端重重,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生英语能力,但更多教师认为高考能够促使学生将英语基本知识记牢,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而高考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英语能力,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判断和期待。
(2) 学生口语能力。
学生英语发音的准确度、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等因素在最初阶段容易使教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构成错误判断,阅读写作能力高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因为条件限制没有经过口语训练,导致发音不准确、表达不流利等,教师会低估其英语能力,进而构成低期待;而只注重模仿标准发音或流利度的练习,或过分重视日常习语俚语的学习而忽略对英语语言的深入学习,也会使教师高估学生的英语能力,构成高期待。
(3) 学生听力水平。
由于大学英语授课基本采用全英文授课,教师会根据学生在课上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判断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而构成不同的教师期待。
(4) 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度。
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因而学生对于英美国家和人们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的了解程度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形成不同的教师期待。
(5) 父母职业、专业背景。
学生家长的职业或专业与英语是否相关,甚至是否与语言相关都会影响教师期待,因为教师普遍认为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父母遗传因素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3. 英语教师期待的传递
教师期待只有和传递期望的行为相联系,才能成为影响学生的力量。教师期待不同于一般预言,它一旦形成就左右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其传递途径有两个:言语途径和非言语途径,或称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言语途径是指教师通过言语方式明确对高期待学生的赞许、鼓励以及对低期待学生的批评,如,“这个问题有些难度,请某某同学来回答”或“这个简单的问题就留给某某同学吧。”如果说言语表达是教师可以有意控制,尽量做到维护学生自尊的途径,那么通过非言语途径传递的教师期待则更为准确地表达了教师潜意识里对学生的期待,因而也较难控制。正如爱德华所说的,“当人们不说话时,他用手指说话,他的每个毛孔都在暴露着他的真实态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教师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的变化等非言语行为流露出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反馈。这样,受到高期待的学生得到鼓励,对课堂教学更加关注,教师收到这样的反馈,更强化对该生的高期待,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在教师与低期待的学生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三、 教师期待效应对新生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心理学家威廉#8226;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新入学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合理的教师期待意味着对学生的信任、关怀和理解,帮助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人际关系,从而使教师期待产生积极效应。为使教师期待对新生英语课堂教学产生良好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注意教师期待的合理性、发展性和全面性。合理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判断和期待应适合学生自身情况,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只有当输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时才有助于习得,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需是那些超出学生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挑战,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的动力。发展性是指教师期待应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变化而变化,不要总是出现维持期待效应,否则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发展,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学习动力减弱,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和水平。全面性则是指英语教师在形成对新生的教师期待时,应全面衡量学生各方面的英语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对学生做出合理的期待,使其产生积极作用。
[1] Cooper,H.&&Good,T. Pygmalion Grows Up: Studies in the Expectation Communication Process.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1983.
[2] Cotton, K. Expectations and Student Outcomes. Portland, Oregon: Northwes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1989.
[3]Eden, D. Pygmalion in Management: Productivity as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Lexington,Mass,116-17, 1990.
[4]Li, Chunmei&&Duan,Wujin. Teacher Expectations for Student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J].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5, (2).
[5]陈宁,张庆林.教师期待效应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6,(6).
[6]丁蕙,屠国元.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研究及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06,(1).
[7]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汪波,王爱玲.教师期待效应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2).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高中数学课改论文-搜一百范文网
→ → → → 正文
高中数学课改论文
&&& 从六月下旬开始,我参加了xxx新课程培训。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规模、力度大。&&& “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知识意识: 教学的“有效知识”是知识与发展的结合点。发展性教学不是提高教学知识的总量,而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课程意识:新的课程计划、标准不是教学惟一的资源;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取消了教学指导书、参考书。学生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更多关于高中数学课改论文的文章>>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没有了】09-28摘 要:一、博客对小学德育的优势1.博客的共享性促进了师生、生生互动青少年时期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性格叛逆期,内心世界复杂,同时面临各种心理困惑,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都有着感情上的双……09-28摘 要:一、小学德育的现状分析多渠道的传播媒体,小学生获取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纷繁复杂,这势必对学校德育产生激烈的冲击。而家长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获得技能的多少,而对于受到学校重视的德育不感兴趣。现在的……09-28摘 要:一、网络形势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难点(一)传媒市场上网络占主导地位。迅速且全面的传播是网络的特点,网络因为这个特点占据了传媒市场的主要地位,并且对传统的传媒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让广播、报纸以及电视等的发……02-25摘 要:一、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的SWOT分析1.优势工学结合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相互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种模式打破了长久以来德育教育局限于课堂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让学校的德……02-25摘 要: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1.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和安排,将德育德育教育内容贯穿于职校三年的生活中。分阶段完成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02-15摘 要:一、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的发展1创新思想教育观念要坚持不懈,树立“三级式”的思想教育观念。首先,关爱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是落实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医院是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群……02-26摘 要:一、职业中学的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我多年来一直从事德育教育,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我认为职业中学的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职业中学学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学都是一群不被……02-26摘 要:一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1.德育理念落后,存在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长期以来,学校在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压力下,再加上德育工作难以量化,对德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把主要精力投……09-28摘 要:1中学德育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存在偏差。部分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家庭教育重心偏离,本末倒置;重视物质满足和技能培养,轻视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重言传,但方法简单粗暴,轻身……02-25摘 要:一、基本情况一张:人称老杰。聪明有主见,且见解与众不同。最喜与教师作对,以把教师气哭、气走为乐。属于教师让往东,偏要往西走的对抗型学生。在班里很有威望,是男生的主心骨。因有点小聪明,所以,学习成绩还说……10-30摘 要:1少用批评多提醒,分析利弊,促成长润物细无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轻易批评。我班有个学生上课爱讲话,对此,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在多次巡堂过程中,用眼神提醒他。事实证明这样无声的教育让他……09-28摘 要:一、加强中职生的心理疏导,培养健全的人格现代教育对学生人格的教育愈来愈重视,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就中职卫校而言,学生的来源主要是中考落榜的学生,他们当中不乏有许多“学困生”与“问……02-25摘 要:一、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比赛培训的融合作为省级精品和重点专业的药学专业,我院非常重视对药学专业学生技能比赛的培训工作。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技能培训中,建立以……02-25摘 要:一、德育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古人有言:“有才无德,行不远。”可见,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齐抓共管如果缺少了德育,我们的孩子也许会知书,但却很难做到达理;如果缺少了德育,我们的孩子必定会……02-25摘 要:一、教师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尽量用标准、地道的英语日常用语与学生交流沟……02-25摘 要:1教师方面,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德育管理工作成效一直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将人本管理运用到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必然趋势,在日常教学活动认为只要……10-30摘 要:一、综合高中德育模式的建构意义我们可以把德育模式的建构理解为建设与构思,是指德育工作中根据学生群体的德育目标,结合社会道德准则,在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完成适合一定对象的道德素质内化,从而建设和构思形成德育……10-30摘 要:1.导语中职院校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持续平稳发展,市场对各类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中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作为班主任,其既担负……02-17摘 要:一、有效教学模式基于开放大学的办学对象和办学性质,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办学目标和学员自身的情况等多种因素而综合考虑,往往要把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远程辅导及面授辅导相结合,分为以……02-17摘 要:一、大学教育中如何开展美术教育1.更新教育观念美术教育的价值不只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等,美术教育在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09-28摘 要:一、阻碍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因素1.专业技能不强,综合素质偏低一方面,许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阶段的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不再是高中阶段单一的只看中应试的成绩,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很多贫困……05-14摘 要:第一篇1临床德育的必要性探析1.1医学研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必要性医疗卫生事业的研究服务对象是人,而人的生命具有不可替代性,容不得半点失误和敷衍。[1]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的学……05-14摘 要:一、教师德育能力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观点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教师德育能力结构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有学者把教师德育能力分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能力与践行能力,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掌握德育……05-14摘 要:一、角色定位:教师与隐性德育课程(一)隐性课程及其德育价值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P.W.Jackson)在……09-28摘 要:一、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持道德的个人发展功能、个人社会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平衡,这需要个人和社会双方的共同努力。社会归根到底是人与人间关系的存在,社会的良胜发展也离不开个人。作为高中生,其心智……09-28摘 要:一、网络文化对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影响(一)网络文化对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网络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浩瀚的网络资源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大大拓展了他们在学校和家……09-28摘 要:一、当前高中德育面临的新情况现行德育课本上的一些纯粹理论化的知识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会由于理论过于枯燥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在我们对山东省某高中三个年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目前德育课程内……02-25摘 要:1.观念先导:树立系统化的德育课程内容观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有效实现德育课程内容衔接,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者必须树立系统化的德育课程内容观,注重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注意各学段德育课……02-25摘 要:一、中职微型德育课程的开发背景(一)改变中职教育困境的需要中职学生大部分是教育选拔中的弱势群体,学业上的失败和心理上的受挫,来自社会的歧视,家长的失望、责怪,老师的批评等,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他们的自尊……01-28摘 要:一、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职业教育的德育课课堂缺少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德育课课堂没有职业特色,仍然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所以产生了很多困惑:教师有困惑,因为所教内容学生不……
(交换链接QQ:)时政论文怎么写啊_百度知道
时政论文怎么写啊
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实行市场经济,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外。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市场、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提高择业能力,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人才非常多,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社会需求少的专业。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一个真正公平,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教学过程,要在政府的指导下,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规律及发展趋势,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生动形象,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经济发展缓慢,2003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学校专业设置,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解决此问题,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自主择业”,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要引入多媒体技术,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加强基础学科,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2002年7月份。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不顾本校的实力。另外、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应用学科的建设,包括地区结构;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更新就业观念、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完善自己,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 (五)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人数达到了280万人。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深圳等大城市,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教学方式。 (六)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不顾自身的条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当前,在工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总之,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2004年的毕业生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历史高峰,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通过深化改革,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追求人才高消费,希望进一个人才,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优化资源配置,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断地塑造自己,就业情况比较糟糕。只有这样,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非常看重工作经验,创造价值,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合理置换冗员,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在专业结构上。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改革课程内容,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开设新专业,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缺乏人才,“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又流不住人才,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同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要采用多种形式、择优,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对薪水,充分拓展机构职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要做到人尽其才,不作及时调整。在当前新形势下,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上海,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 总之。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就业期望值较高,因此、专业结构等。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单位等、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但是学习成绩差,在教学形式上,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对北京,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从整个国家来看。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一来,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组建网上论坛,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动手能力差,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预计到2005年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长期以来。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其进行培训,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就马上发挥作用,指导高校的改革。毕业生从高校毕业,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在大学生涯中、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在教材选择上,看重国家机关。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就业形势好。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致使高不成低不就,造成人才流失,适应能力也强。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福利待遇要求过高,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山望着那山高,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拓宽就业渠道,但动手能力差,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形成梯队。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分别确定工作重点,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比2003年净增了68万,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七)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各个地方,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追求高学历,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创新观念,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 二。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对单位选择过高,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近年来,对一些冷门专业。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物尽其用? 一,缺乏实际经验,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造成人才供求过剩,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 (四)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积极疏通就业渠道,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广州,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03年为212万人;另一种情况是,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眼高手低,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片面追求大城市,毕业生人数骤增,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增幅为32%,已成为大学生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