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0年代的麻将多为什么打麻将总是输材质

老外迷上中国麻将 游泳池里也“搓麻”(图)
网上流传的外国人麻将简易教程。
美国女性把麻将搬进了游泳池。
逢年过节,打麻将成为中国人团聚时的节目之一。
您恐怕没有想到,麻将也风行海外。日前,世界麻将组织发布公告,今年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将在欧美等地层层选拔,决出120位世界高手角逐桂冠。
被视为古董出口海外
欧美贵族最先迷上麻将
上世纪20年代初期,麻将被视为富有东方情趣的古董,一副麻将售价高达500美元,而现在一副上好的麻将也不过100美元。在欧美,王室贵族、达官贵人纷纷购买:1922年,美国人购买了13万副麻将;1923年的销售猛增到150万副。
一个叫巴布考克的美国商人嗅到了商机,他给麻将取了英文名字叫“Mah-Jong”,并编写了适合欧美人的《麻将规则》一书,册子里统一了麻将英文术语的规范。作家菲茨杰拉德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放纵和绚丽的时代,这是最值得书写的时代。”
果然,这本昵称为“小红书”的册子,几乎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并带动了美国1500万人玩起了麻将,其中大部分是家庭主妇。
麻将热潮渐渐拥向英国和澳大利亚,一些王室贵族也迷上了麻将。英国人甚至衍生出新词汇,他们玩麻将赢了之后说的是“I hu-ed(我和了)”,可谓中西合璧。“吃”、“碰”这样的习语,也原版出现在西方人的麻将桌上。那时,欧美各国陆续出现叙述麻将打法的书籍和研究麻将打法的杂志,荷兰等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麻将组织。
一衣带水的日本,麻将普及略晚于欧美。1924年,《朝日新闻》的读者提问一栏中,有了“最近小说和报纸上看见的支那的麻将是什么?”的问题。那时,为数不多的麻将出现在高雅的咖啡馆和餐馆中,在东京神乐坂地区的咖啡馆里,仅一套麻将就使得名士、画家、官吏们蜂拥而至。短短一年后,《朝日新闻》上连载的小说写到4人玩麻将的场景时,麻将已经风靡一时,许多麻将爱好者团体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麻将大赛。
犹太人是麻将最忠实的追随者。二战期间,来到上海的犹太人,很快接受了中国的麻将游戏,以此作为同族人交流的工具,共同度过流亡中的漫漫长夜。此后无论走到何处,麻将都成为犹太人尤其女人的最佳伴侣。二战后,犹太人从上海回到美国,麻将被进一步传播。
上世纪50至60年代,中产阶级白人妇女还流行举办“麻将之夜”,家里挂灯笼,穿着中式服饰。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愈来愈多女性外出工作,许多人不再有时间流连牌桌,麻将也被认为是“祖母的运动”,一度陷入低谷。
老外打麻将也有革新
“万字”变脸成美金
“如今,麻将在纽约的流行程度可与马提尼酒相提并论”,《华尔街日报》2010年曾发表评论,称网络带动了在线麻将的盛行,进而推动了美国打麻将的人年轻化的趋势。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国家麻将联盟在美国各地的新会员不断增加,从上世纪70和80年代初“黯淡时期”的10万人增加到目前的40万人。
在美国人看来,麻将无疑是一种社交手段。打麻将时,可以和不熟的牌友聊天。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家酒吧,夜里常有一批年轻女子聚在一起,切磋麻将牌技。在美国大学里,一些学生把网络麻将当作一种游戏。有的大学还成立了麻将联谊会。一些社区中心每周一至周五,都有人在打麻将,少则两三桌,多则五六桌。就连南达科州的小村子都有人加入国家麻将联盟,成为麻将的发烧友。
甚至,有的美国小学开设兴趣课,让学生通过麻将游戏学习算术和简单的汉字,辨认东、西、南、北等中国字。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学,早在2006年就开办了麻将兴趣班,学生们利用午餐后的休息时间学习麻将技巧、策略和规则。
美国人打麻将,有按照中国玩法来玩的,还有按照“美国国家麻将联盟”推出的牌局表组合来玩的。当然,他们的创新也不少。有人惊诧,老外打麻将,为什么能说出纯正的“吃”、“碰”、“杠”、“花”、“和”这些中国字。其实,秘诀很简单,许多老外打的中国麻将上面都刻了小小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比如,“东”刻上“E”字,“中”刻上“C”字。
一些美国人还大胆出新,把麻将的东、南、西、北分别变成纽约、旧金山等城市名称;红中、青发、白板变成红、蓝、白色网状图案;筒子变成美国国旗上的星星;条子则是红色条纹;最有趣的是,他们竟然把万字变成了美金。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没有相关新闻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5254条
评论2915条
评论2263条
评论1686条
评论1490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揭秘中国麻将三度西征的背后
电影《喜福会》剧照,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借麻将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它迎合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异域想象,而且被认为是很好的益智游戏
  赵晓辉
  近日,有报道称,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怀旧风席卷美国,许多美国人开始喜欢上中国麻将。如同饮食、丧葬、服饰等文化现象一样,麻将也被视作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化符号之一,折射出发人深省的国民性乃至文化差异问题。
  愉悦身心的益智游戏
  麻将究竟何时出现,可谓众说纷纭。但麻将起源于中国,被视为国粹,这点是不容质疑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认为,旧时中国有三害:鸦片,八股和小脚,还应加上第四害,即麻将。胡适深感举国狂打麻将实乃“亡国之大害”,且云:“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如此荒时废业的吗?”
  如今,旧时三害已成为历史陈迹,而被胡适视作第四害的麻将却在诸多国家日兴月盛,毫无衰歇之意。早在上世纪20年代麻将就曾风行美国,胡适当年留学异国时,即发现麻将竟成为当时西洋社会颇时髦的游戏,“俱乐部里差不多桌桌都是麻将,书店里出了许多研究麻将的小册子。中国留学生没有钱的就靠教麻将吃饭挣钱”。当1927年胡适重游各国时,他却发现,麻将在西洋已成为架上古玩,少有人问津了。于是,胡适认为,但凡勤劳奋斗的民族是绝不会被麻将军征服的,故麻将军在海外招摇一圈后,只好仍回故土做东方国粹。
  但事实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麻将热在美国再度兴起,之后沉寂一时后,而今又有复兴之势。有数据表明,全美麻将联盟在全国各地的新会员不断增加,目前已增至约40万人。此外,玩家还可上网在线玩麻将游戏,或利用麻将网站寻找同好。麻将迷们时常兴致勃勃地聚集在酒吧、公园与咖啡馆里,一边吃喝聊天,一边大筑方城。
  许多外国人认为,麻将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可以愉悦身心。国外有许多详述麻将打法的书籍和杂志。日本等一些国家还有专门研究麻将牌的团体以及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麻将大赛。据“日本麻将竞技组织委员会”组织人员说,在日本,健康麻将正形成一股风潮,它与赌博、烟酒无涉,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其实,撇其赌害,诚如梁启超先生所云,麻将不过是种“以趣味始,以趣味终”的游戏,与“劳作、艺术、学问”一样,此种趣味不宜放在道德范畴之内考量。那种视麻将为过时陈迹及赌博的观点,已落后于时代了。 1
相关新闻v&& 09:25:58v&& 11:01:41v&& 16:58:47v&& 13:01:17v&& 18:31:00
•&?•&?•&
NEWS 猜猜看
新闻辩论会当前位置:& &
揭秘中国麻将三度西征的背后
08:11:53&&&|&(0)&|&正文背景色:
摘要:电影《喜福会》剧照,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借麻将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它迎合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异域想象,而且被认为是很好的益智游戏赵晓辉近日,有报道称,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怀旧风席卷美国...
  电影《喜福会》剧照,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借麻将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它迎合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异域想象,而且被认为是很好的益智游戏
  赵晓辉
  近日,有报道称,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怀旧风席卷美国,许多美国人开始喜欢上中国麻将。如同饮食、丧葬、服饰等文化现象一样,麻将也被视作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化符号之一,折射出发人深省的国民性乃至文化差异问题。
  愉悦身心的益智游戏
  麻将究竟何时出现,可谓众说纷纭。但麻将起源于中国,被视为国粹,这点是不容质疑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认为,旧时中国有三害:鸦片,八股和小脚,还应加上第四害,即麻将。胡适深感举国狂打麻将实乃&亡国之大害&,且云:&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如此荒时废业的吗?&
  如今,旧时三害已成为历史陈迹,而被胡适视作第四害的麻将却在诸多国家日兴月盛,毫无衰歇之意。早在上世纪20年代麻将就曾风行美国,胡适当年留学异国时,即发现麻将竟成为当时西洋社会颇时髦的游戏,&俱乐部里差不多桌桌都是麻将,书店里出了许多研究麻将的小册子。中国留学生没有钱的就靠教麻将吃饭挣钱&。当1927年胡适重游各国时,他却发现,麻将在西洋已成为架上古玩,少有人问津了。于是,胡适认为,但凡勤劳奋斗的民族是绝不会被麻将军征服的,故麻将军在海外招摇一圈后,只好仍回故土做东方国粹。
  但事实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麻将热在美国再度兴起,之后沉寂一时后,而今又有复兴之势。有数据表明,全美麻将联盟在全国各地的新会员不断增加,目前已增至约40万人。此外,玩家还可上网在线玩麻将游戏,或利用麻将网站寻找同好。麻将迷们时常兴致勃勃地聚集在酒吧、公园与咖啡馆里,一边吃喝聊天,一边大筑方城。
  许多外国人认为,麻将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可以愉悦身心。国外有许多详述麻将打法的书籍和杂志。日本等一些国家还有专门研究麻将牌的团体以及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麻将大赛。据&日本麻将竞技组织委员会&组织人员说,在日本,健康麻将正形成一股风潮,它与赌博、烟酒无涉,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其实,撇其赌害,诚如梁启超先生所云,麻将不过是种&以趣味始,以趣味终&的游戏,与&劳作、艺术、学问&一样,此种趣味不宜放在道德范畴之内考量。那种视麻将为过时陈迹及赌博的观点,已落后于时代了。
  阴阳相生的人生哲学
  如前所论,麻将不仅是一种趣味丰富、技法多样的娱乐活动,同时还能呈现出纷纭的人性。
  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讲述了4对母女之间的悲喜故事。作家将麻将所表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运用到作品中,由此深刻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小说题目&喜福会&即是麻将会名称。4位母亲,她们在上世纪40年代移居美国,同时也把喜福会传统延续了下来。这象征着故土精神的延续,同时也呈现了她们在异国独特的生存哲学。诸如,母亲钟林冬教女儿,&赢棋用不着十分聪明,要施展计谋&,&聪明人不逆风而行,中国有句话,见风使舵,刮南风,向北去,疾风无形&。这种如风似水、以柔克刚的赢家哲学,正体现在母亲们的麻将游戏中,表现在日常对弈、求学、处事中,如正面对抗,终将失败,改变策略,以短见长,才能出奇制胜。
  美国著名剧作家唐纳德&柯培恩的成名作《洋麻将》则以小小牌局透视了社会与人性的多重侧面。两位生活在养老院的孤独老人,借打牌聊天消磨时光,他们隐秘的生命轨迹与内心世界,逐渐在牌桌上明心见性。两位老人,始而友好温情,后来却相互攻讦,由此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无所不在的疏离与分歧,以及失败者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台湾导演杨德昌执导的电影《麻将》大量采用外国演员与英语对白,展现了所谓国际化台北的众生相。我们注意到,片中的女性代表了一种超出男性控制的情感力量,既可能使男女关系走向终结,也会使二者之间恢复平衡。当然了,麻将元素并未直接出现于片中,只是片尾有一处4个外国留学生在玩麻将的镜头,在这里作为隐性的存在。它象征了一种变幻不拘的人性与博弈关系。
  众声喧哗的现代艺术
  很多资深麻将迷们对其体现的价值理念有着极为精彩的概括。在麻将桌上,似乎任何一张牌都可以充当呼风唤雨的角色,同时也消解了参与者的社会身份和文化等级,体现了平等观念。麻将打法灵活多变,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制定规则,则又意味着自由与变化。此外,麻将还与当代艺术打破常规的叛逆精神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日,美国加州伯克利美术馆与太平洋电影档案馆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有90多位中国艺术家的120件作品参展,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40年。颇引人瞩目的是,此次中国当代艺术展被冠以&麻将&之名,这个名字饶有趣味。也许,正如很多老外曾把辫子、&文革&以及瓷器等视为典型的中国元素一样,&麻将&也正好迎合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异域想象。此外,中国当代艺术中各立山头,众语喧哗的多样风格,包含多样可能的潜质,打破传统的叛逆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似与麻将的内在游戏精神颇有相似之处。将中国当代艺术命名为麻将艺术,似乎也不无道理。
  同样在2008年,画家刘溢的巨幅油画《2008&北京》曾在纽约艺术博览会上引来无数参观者驻足观看。主画面是4位女性在玩麻将,赌桌布局为:两位金发女子与两位黑发女子,有论者认为此画寓意玄远,暗含中国、美国、俄罗斯及日本4国的利益关系。依刘溢之言:&艺术家就应该是关起门来折磨自己,打开门来吓唬别人。&此画颇有点惊世骇俗,无论其对于国与国之间博弈关系的表现是否恰当,但能将传统麻将元素融入现代绘画技法,可谓创举。
[编辑:辛红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麻将单机版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