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队动物的自救与互救互救的演讲稿

01版 头版
02版 桂林新闻
03版 社会生活
04版 关注
05版 中国新闻
06版 国内·国际
07版 文化天地综合
08版 桂林财金周刊陆军某特种大队自救互救培训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10期
陆军某特种大队自救互救培训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某特种大队官兵自救互救的培训现状与需求,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按建制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集团军特种大队的190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现代战争特点,核、化学、生物武器及新概念武器的了解情况,干部、士官、普通战士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自救互救5项技术的了解情况,干部显著好于士官及普通战士(P0.01);官兵的心理辅导引起了部队的重视,但野战救护技能受训率低;野外生存、自救互救、心理调适、训练伤防护是官兵最期望的培训内容;实训模拟与技术操作训练是官兵所期待的培训方式,军队院校和军队院校教师分别是官兵首选的培训场所与培训师资。结论应结合培训需求,科学地设置训练内容并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加强军队院校与部队的教育合作,全面提高官兵的生存打赢能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82【正文快照】: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场环境恶劣、减员率高、医疗救护难度大,及时有效的火线抢救对挽救伤员生命,减少致残率十分重要。对以往战伤病历的调查分析表明,战场自救互救在伤员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1]。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基层部队战伤自救互救的培训现状与需求,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翟宇佳;陶伟;;[J];海军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蒋萍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06期
李延鹏;张军;王永清;;[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9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志成,周斌;[J];南京部队医药;2002年01期
王淑琴,范建梅,费正齐,穆希胜;[J];护理管理杂志;2002年06期
曾道红;[J];科学24小时;2005年03期
刘理礼,周世伟,郑然,吴峰;[J];西南国防医药;2004年02期
杨顺秋,李若惠,张静,米继民;[J];西南国防医药;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焦薇;于晓华;于长春;张复中;吴文兵;;[J];东南国防医药;2010年01期
刘磊汉;田文华;万任华;林村河;王苓;;[J];东南国防医药;2011年01期
翟宇佳;陶伟;;[J];海军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杨顺秋;钟玲;;[J];护理管理杂志;2005年07期
李艳菊;周梅;李雅平;;[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12期
万荣;郑慧瑛;曾韶美;;[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10期
应可满;夏挺;姜新莉;;[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06期
应可满;陈战;夏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05期
凌小明;金明亮;郑溪水;郭琪;;[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09期
张铁鑫;周世伟;杨洪广;杨小东;游海燕;郑然;;[J];人民军医;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红群;[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张凯;[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蕾;[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冉启川;[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李延鹏;[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任意明;[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王红雷;[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瑞强;陈军;赵刚;;[J];国防科技;2006年01期
毛潮海;[J];海军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杨建新;陈爱宝;王杰雄;;[J];海军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姚世军;[J];环球军事;2003年08期
钟玲,杨顺秋;[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9期
崔英琳;杨英选;周新;孙连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03期
金凤竹;高燕红;甄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04期
曾道红;[J];科学24小时;2005年03期
李延鹏;张军;王永清;;[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9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翟宇佳;陶伟;;[J];海军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陶伟;;[J];海军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韩志海;李靖;李淮涌;田丽丽;徐武夷;;[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年04期
刘燕玲;陈海花;朱玲玲;马继红;刘思文;;[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敏;[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海华;瞿炬;吕岳娟;魏素娟;;[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7期
刘振东;;[J];人民军医;1987年01期
温献东;程玉强;张子青;;[J];沈阳部队医药;2009年01期
;[J];人民军医;1979年09期
王涛;;[J];人民军医;1981年03期
易晓阳;;[J];人民军医;1993年06期
费国忠,蔡晓峰,刘艺林;[J];中国急救医学;2001年11期
钟世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21期
新华;;[J];农村财务会计;2008年06期
李永清;袁国军;徐宗贤;;[J];南京部队医药;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费广洪;申继亮;李黎;;[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刘丹阳;周荣斌;程霞;;[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丁文霞;库锡树;涂瑞斌;李贵林;;[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吕俊伟;娄树理;;[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瞿炬;王海华;徐剑君;姚晓聪;吕岳娟;魏淑娟;李珍;;[A];2009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时勘;徐联仓;王新超;王二平;;[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崔一;;[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岳茂兴;刘志国;徐冰心;李建忠;李轶;化楠;;[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邓月仙;周亚平;刘文宝;;[A];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华森杯”灾害医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王瑶;;[A];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科技要支撑贵州更快更好发展:贵州省决策科学研究会、贵州省科技情报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编译;[N];中国国防报;2001年
特约通讯员
万承茂;[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书青 章名岂;[N];中国国防报;2010年
刘永福 通讯员
易振环;[N];湄洲日报;2010年
林子阳;[N];世界报;2005年
周途;[N];四川政协报;2000年
李浩源;[N];中国国防报;2008年
孙晔飞;[N];中国国防报;2005年
刘立成;[N];中国气象报;2000年
;[N];世界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昆鹏;[D];浙江大学;2007年
王莹;[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陈云虹;[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胡韵;[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尹文强;[D];复旦大学;2003年
赵西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梁斌;[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刘凤英;[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齐德广;[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马云启;[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志辉;[D];吉林大学;2007年
高静;[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张小军;[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陈艳;[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芦琳娜;[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石成泰;[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杨海波;[D];南开大学;2008年
车丽丽;[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黄亚锋;[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赵博特;[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id为5436的内容不存在!是否从外部提交了数据?基层部队战伤自救互救培训分析研究 
  自救互救在战伤救治中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无论是《训练大纲》要求,还是基层部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重要性均体现不足。一是学时偏短;二是训练内容不够完整、系统;三是训练中要求不高,把关不严;四是大部分官兵对自救互救的认识不深,主动性未充分发挥出来。如此,很难在真正需要时及时提供有效的救护。因此,各级机构需要重新审视对自救互救的深刻认识,把自救互救与指战员降低伤死率、伤残率和提高伤后生存质量联系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指战员主动参训的积极性,同时,有关方面需要推进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要求的改进和提高,争取把相对完整的自救互救内容纳入《训练大纲》要求,加大平时训练力度,真正发挥自救互救在战伤救护中的重要作用和基础作用。
  2& 进一步科学论证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内容
  现行《训练大纲》中自救互救内容缺项较多,一些在平战时基本的自救互救技术未完全体现在《训练大纲》中。随着现代野战外科学和创伤医学的发展,新的救治观念、更便捷的急救操作手法逐渐呈现[4],这些发展也促使自救互救内容同步更新和整合。一是自救互救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五项技术&,需要论证加大一定难度的可行性。国内外目前把&初级生命支持&作为平时公民需要掌握的急救技能,包括生命指征判断、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内容,以提高现场救治能力,在战时,这些技能更有其重要意义。我们本次试训中发现,当前部队战士基本素质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加入了部分&初级生命支持&和&特殊环境战伤&内容,战士掌握的程度比较满意。二是科学的发展引致对部分内容需要进行纠偏,如止血带绑扎时间、心脏按压频率等的调整,应该及时反映在训练内容中。
  3& 适当调整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方式
  自救互救作为战(现)场救治的关键技术,平时训练时间少,且在实际训练中尚未得到完全的落实。本次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发现以下特点:一是完全自学效果不佳,但医师或卫生员指导培训能够达到满意效果(医师与卫生员指导培训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需要首先保证医师和卫生员手法准确熟练,目前基层部队这方面工作开展较好,医师和卫生员能够胜任指导培训工作;二是训练时间和方式,本次试训中我们总计集中训练25学时,战士掌握情况比较满意,但3个月后再考核,有遗忘现象,因此,在训练中除了保证集中训练时间外,每1个月或每2个月需要5~6个学时的复习强化,即集中训练与定期强化相结合,同时在各种类别的演习、综合演练中实地检验,查遗补缺,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4& 完善自救互救器材的补充和更新机制
  本次试训中发现,基层部队在自救互救训练方面硬件支撑不够。一是培训器材严重不足,如我们试训的某团,整个团只有十几块不同型号的木制夹板、老旧止血带,绷带、三角巾、棉垫也为数不多,卫生器材的更新和补充缺乏经费支持,满足不了为连队开展轮训的需要,这也是引致训练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新器材、新装备研发和应用脱节。近些年各研究所、装备所研制的新式自救互救器材,轻便简单易用,功效较高,如充气止血带、钢丝夹板、卷式夹板、口咽呼吸管等,但这些器材研制后未能装备基层,难以发挥其功效。因此,器材装备研制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套,加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是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   [1]陈永红,杜欣青.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现场伤员抢救特点及对策[j].人民军医卫勤学术专刊,-42.
  [2]祝世源.对战伤救治问题的思考[j].人民军医卫勤学术专刊,-73.
  [3]总后勤部卫生部.战伤自救互救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4]王正国.创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创伤杂志,):7-9.
摘自:  
更多关于“基层部队战伤自救互救培训分析研究”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梦想的演讲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