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Pro原配包装里都有什么附件?我跑步、骑行 登山 比较、游泳、登山,这样的话还需要买什么别的附件吗?

老板麻醉少女性奸,岳母让我操她逼
友情链接:很早开始,各个硬件厂商已经推出各种附带APP的智能体重秤产品。现在市面上,体重秤、体脂秤的种类层出不穷,对于小米来说,推出这样一款智能体重秤,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扩张小米生态圈这方面,小米一直都是不留余力,争取渗入用户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本次米粉节上亮相的小米体重秤正是小米打造智能生态圈的又一利器,究竟这款智能体重秤用起来感觉如何呢?
小米体重秤采用了纯白正方形机身,正面板覆盖钢化玻璃,质感相当出色。体重秤重量为 1.9kg,可承重范围在 5kg - 150kg 之间,一般人完全够用了,如果你的体重超出此范围的话,小王建议你赶紧去看医生制定减肥计划。
小米体重秤长300mm,宽300mm,高28.2mm,净重1.9Kg。可以说,小米体重秤算得上是体重秤中“颜值”较高的一款,白色的机身上覆盖着一层超白水晶玻璃面板,良好的透光率让这块面板显得晶莹剔透。同时,小米体重秤还采用了四道丝印工艺,让秤的底色显得更为优雅。
小米的Logo居中显示。
体重秤的四角被打磨得十分圆润,这样既可以让体重秤更美观,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可能的刮伤。
读数的显示方面,小米体重秤采用了一块7列23行点阵式LED背光点阵式显示屏,开机后会显示“HELLO”字样,满满的情怀。这块显示屏在没有点亮的情况下,显示窗与秤面融为一体;点亮之后,则会根据光线感应器的反馈来调节自身的亮度。
电池仓在体重秤的背部,按照指示的方向推动即可打开。小米体重秤依靠四节AA(5号)电池供电,标配中带有四节南孚AA电池。
体重秤计数单位的选择拨钮就隐藏在电池仓中,有磅、公斤和斤三个不同的选项。
当然,体重秤的重点还是精确地秤出体重。小米体重秤的读数是通过秤体下方的四个物理秤角传导到它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上的。
四个秤角均采用“大脚”设计,材质为TPU材料,这种材料的承载能力、抗冲击性及减震性能突出,可以为体重秤带来了很强的稳定性,从而降低误差。
小米体重秤摒弃了某些体重秤上看似准确实际是依靠软件记忆来显示的方式,这也就是说,当称重者踩上体重秤时,每一次呈现在显示屏或手机APP端的数据都是实时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变化的过程,直到数值稳定。
小米体重秤通过蓝牙4.0与智能手机连接,现在已经支持Android 4.4及以上系统的手机,不久的将来(应该会很快)还会支持iOS 7.0 及以上系统的手机。
功能及 APP
打开手机的蓝牙,打开小米运动的APP,即可以完成体重秤的绑定。称重时,手机无需在身边,只要手机绑定秤之后,称重的数据会存储在秤里,启动APP,在秤附近十米之内,数据就会自动同步。小米体重秤支持绑定多台手机。
体重秤的软件端操作存在于“小米运动”的APP之中,也就是说,“小米运动”的APP管理的设备包括小米手环和小米体重秤,内容界面设计睡眠、运动和体重三大板块,用不同的底色加以区分。
主页面的设计风格和“小米运动”APP的界面风格相一致,薄荷绿的底色比较清新,体重数的显示区域模拟了传统体重秤的圆弧,上面有秤的小图标。在圆弧的中心用大字体显示出最近一次称重的数据,下面的小字体则显示出BMI指数和体型。
小米体重秤支持添加更多的家庭成员,它可以记录每个家庭成员的体重数据并自动识别区分,选择一次后就不需要再手动输入(当家庭成员体重数值比较接近的时候需要手动选择),非常方便。
点击每个人的体重界面,你可以查看或进行社交的分享。
点击左上角的波状图标可以查看称重的记录,用波形图的方式显示每个家庭成员不同时间里体重的变化。
小结与展望
小米体重秤来自华米科技,是由华米推出的第二款智能设备(第一款是小米手环)。华米最近可以说是新闻不断,先是宣布和李宁合作,打算推出智能跑鞋;而后又抛出与支付宝的支付合作,真正实现了小米手环发布之初所声称的身份ID的重要用途。相信在随后而来的“米粉节”上,这款外观精美的体重秤也一定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说到这里,其实我更期待接下来华米会在“小米运动”上添加些什么。未来,或许体重秤可以和手环进行更多的联动,比如,可以设置称重的时间间隔,通过手环的震动提醒称重;比如在称重后,体重秤会告诉你根据你的体重数据,你需要运动多少,据此设定手环的运动目标;比如达成减重目标后,通过震动、亮灯进行奖励等等。
白色的小米体重秤让我想起《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同样的白色,同样以关注人们的健康为目标,那么,这款“大白”是否也能赢得用户的喜爱呢?我们拭目以待。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span class="font_color" id="vup 位认为很赞!
Dacom Ostrich是国内的蓝牙音频领域品牌—大康(Dacom)最近推出的一款智能运动蓝牙耳机,它是一款集运动计步、热量监测和音乐,语音拨号等一体的智能无线运动耳机,它可以在运动中无拘无束畅享音乐,又能健康计步,通过客户端实时查看运动检测数据。
Dacom Ostric在外观上采用和包装结构都秉承着Dacom大康系列产品惯有的简约风格,采用流线型线材设计,摆脱了杂乱长线缠绕,干净利落,佩戴方式采用后挂耳式,使佩戴更为牢固,佩戴时线圈置于脖子后面。同时表面采用防汗涂层,可以防止在运动产生的汗液进入耳机内部,同时Dacom Ostric,支持Micro-USB冲电,左则为运动计步器材元件核心部分,右则为则为多功能按键和音量调节按键部分。此外Dacom Ostric采用蓝牙4.1的传输技术使传输更稳定,耗能也更少,而防水等级也达IPX3级。
简约的外观设计
而音质方面,Dacom Ostrich智能运动蓝牙耳机的入耳式设计能更好的屏蔽杂音增强音质效果,同时加入减压孔设计,它能将向后的声波扩散出去,减少声波干扰。以便制造更大的动态低音,清亮的高音和更大的声场。通过提高驱动单元与鼓膜之间的气密性,将重低音的美妙体验直接传递到鼓膜。同时优化振膜前容积,提升了重低音表现,呈现既清晰又有空间立体感的声音。
多功能按键
音量调节按键和Micro-USB接口
作为一款运动级别的蓝牙智能耳机,Dacom Ostrich的运动监测数据可以通过APP同步到的手机上。APP目前支持安卓4.3以上的和IOS7.0以上的机型,APP的连接比较十分简单,只需确保你的Dacom Ostrich耳机为正常开机状态开启蓝牙,搜索连接即可,同时APP也提供拍照扫描,不过小编测试这个功能貌似目前还不能正常使用。
APP的设计风格也是非常简洁和直白,所有的运动数据都可以在主页上进行同步和查看。
APP其他的统计页和设置页,详尽的运动统计和固件升级和其他设置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查看和设置,同时Dacom Ostrich还同时支持连接两部的手机,换了手机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最后:Dacom Ostric前几天刚刚在淘宝结束了众筹,而众筹的金额超过了目标的1056%达528387元,热度十足,而且参与众筹活动获得Dacom Ostric的朋友还承诺享有365天的已换代修的贴心服务,不过有关这款产品的最终售价我们目前还没有得知。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span class="font_color" id="vup 位认为很赞!
好玩具玩不腻,因为它有无数种玩法,千变万化,常给人打开一个新世界。乐高的积木玩具是这样,我们收到寄来的也是这样。
其实,运动相机四个字限制了普通人对此类产品的想象力。虽然它为极限运动而生的,而且GoPro的诞生就是因为创始人当年找不到合适的相机拍摄自己冲浪,但是普通人也能拿它玩出更多花样:有人将它绑到呼啦圈上,看到了呼啦圈眼里的自己;有人用它记录宝贝的成长瞬间;有人用它录制家乡街景;有人拿它玩航拍;有人用来拍“卧轨”的感觉;有人把它放到洗碗机里,让人知道洗碗机是怎么工作的……
总之,运动相机很好玩,有数不尽的玩法,是个好玩具。
好玩首先得益于运动相机的迷你身材。跟大名鼎鼎的 GoPro 类似,小蚁运动相机尺寸仅仅比常见的火柴盒(咦,现在好像不常见了)稍大一圈。小,所以灵活,通过各种专用附件,即可将它固定在车把、头盔等等位置,获得意想不到的拍摄视角。
小蚁主要有两个按键,一个电源键,兼拍照和录像模式切换功能;一个快门键。这两个键需要配合工作,刚拿到小蚁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可以上手就来,毕竟也拿过大块头的单反,怎么可能连只有两个键的“迷你相机”都玩不转。结果还真不是这样。
它太简单了,也没有屏幕做取景器,只能通过指示灯来判断状态(机身顶部、底部和背部的3个指示灯功能一致,位置不同,是为了方便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但是不看说明书,不反复记几遍,用几遍,还真不知道怎么玩。当然,一旦记住了,再忘也不容易。简单来说,小蚁开机默认是拍照模式(可自定义),按快门键拍就行;按电源键切换到录像模式,指示灯常亮,按快门键后指示灯闪烁代表正在录像。记一遍,开机后:
指示灯不亮:拍照
指示灯常亮:录像
指示灯闪烁:正在录像
老实说,尽管上手不能说难,不管几乎“即开即用”的开机速度,还是模式切换速度都令人满意,但我总觉得上手应该更简单一些,更符合直觉一些,更“想出错都难”一些。
小蚁默认拍的照片是 4:3 比例,分辨率
,也就是最高的 1600 万像素照片。每张照片大概占 2.5MB 空间,这意味着一张 16GB 的 MicroSD 卡,可以存储 5000 张左右照片。在App里,可以调节 4 种照片分辨率,最低是 500 万像素 ,但比例都是 4:3。我们发现不同分辨率设置下的拍照速度没明显差别,所以为了更多细节,一直用默认设置。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小蚁的拍照速度比 iPhone 5s 要慢一些。按快门键,先“滴——”蜂鸣,约 1.5 秒后又“滴——”蜂鸣。那么问题来了,我应该在第一声蜂鸣的时候微笑,还是在第二声呢(是的,我保持不了 1.5 秒微笑)。经过逗比的测试,我发现成像时间大约是在第 1.00 秒时,因此自拍时可以先按下快门键,再从容地露出微笑。
至于拍照效果,老实说,我对于 399 元的产品没有太高期待。肉眼看的话,拍照肯定没 iPhone 5 好,也没 iPhone 4s 好,但接近 iPhone 4 以及国内众多的千元机。这样比其实也不太合适,毕竟小蚁用的是有鱼眼效果的广角镜头,一眼就能看出不同。
可能有些人不喜欢“鱼眼镜头”的效果,所以小蚁也提供了“镜头畸变校正”的功能。我们开关这个功能,在同一位置拍了两张照片对比(见上图),注意后边玻璃墙大楼的形状变化。然后,决定还是不开启这个功能了。录像时开关这个功能也试验过了,跟拍照效果一样。
小蚁默认录的视频是1080p(30fps),10 分钟的视频,占容量接近 1 GB。由于 MicroSD 卡磁盘系统格式的限制,最大文件大小是 2 GB,所以会被分成 20 分钟一段的视频。如果拍最高质量的 1080p(60fps)视频,就是大概10分钟一段的视频,正好2GB左右。那么,什么时候应该拍 60fps 视频呢?
简单来说就是,高速运动的时候,如果你希望后期视频可以做1/2倍速或者更慢速的特效,应该考虑 60 fps。我们用两种帧率拍摄了一段小风扇停止运动时的视频做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来,30fps的扇叶有明显拖影,60fps则好很多。但除了文件变大之外,60fps还有另一个副作用。
在我们的三脚架静态测试中,同样是拍1080p视频,从100%电量到自动关机,30fps可以拍1小时40分钟左右,60fps仅可以拍1小时。大概要打个6折。经过我不严格的测试,使用标准的 5V/1A 电源适配器充电,充满电大概需要2个小时。如果使用 5V/2A 的适配器,充满电则需要1.5小时(该产品未提供电源适配器,我们在两种适配器间切换的时候遇到显示电量忽高忽低的问题,怀疑是个体原因,如果你也遇到,请留言)。
值得一提的是,小蚁支持边充电边使用(连电脑不行,会被识别为U盘),这样的话,在很多情况下电池续航就不再是问题。原则上,即使拿它来录制几个小时的节目也是OK的,只要不停地换MicroSD卡即可。但我们没有做这样的测试,不知道实际操作中,小蚁长时间工作是否会遇到问题(比如发热)。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小蚁的电量提示有点奇怪。不连接手机的话,只能通过电源键环状指示灯的颜色来判断电量:
蓝色,表示 50%-100%电量
紫色,表示15%-49%电量
红色,表示0-14%电量
这种指示方式,不如传统移动电源采用的4颗灯或5颗灯方式明确和直接。更糟糕的是,因为充电的时候永远显示的是红色的灯,充满电之前必须先拔下来才知道是否充了超过一半电,让人小小地不爽。因此,我每次都是耐心等待充满电,灯灭了,心里才有数。
我们将小蚁与另一台不带光学防抖但有电子防抖专利技术的手机索尼Z3手机绑在一起,拍了一段办公室“街景”视频:
结果显而易见,在边走边拍的情况下,索尼Z3手机的电子防抖能力要强得多。可见,小蚁的视频防抖算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运动相机而言,这是很重要的核心技术。
P.S. 很多参数党关心,小蚁没有光学防抖,会不会视频抖动比较厉害。建议先查查 GoPro 有没有光学防抖,然后看过这个视频后再说。
连接和分享
小蚁的所有设置都必须连接到配套的手机App(小蚁运动相机)进行。开机后,点击机身右侧的Wi-Fi小按钮,等待蓝色指示灯闪烁,即可将手机连接到小蚁分享出的热点。此时,手机可以作为小蚁的取景器,远程控制拍摄或进行详细的参数自定义。手机这时也就不能上网了,Wi-Fi 被占用,自然也不能同时启动移动数据连接。
由于 Wi-Fi 直连的速度原因,通过手机控制拍摄的照片默认不会传输到手机上,只会临时生成缩略图,原图需要点击“下载”。视频则会在MicroSD卡上保留一份432×240分辨率“缩略视频”版本,方便在手机上调用查看。
小蚁机身有3个接口。一个 MicroSD 卡槽,最大支持 64 GB 容量,推荐使用速度比较快的 Class 10 标准 MicroSD 卡。MicroSD卡需额外购买,16/32/64GB价格大约为45/75/185元,所以32GB是相对最划算的。请注意,小蚁不支持小于 4GB 的存储卡。
另一个是 MicroUSB,可以充电(带了一根充电线),也可以传数据。传数据时,需要在开机状态下,Windows 和 Mac 都会自动将其识别为 U 盘。截止发稿,小蚁有个 bug ,连接电脑时超过 5 分钟,小蚁会自动关机,如果正在传数据就完蛋了。5分钟是自动关机的时间,可以自定义3分钟、10分钟或关闭,但为了省电不建议关闭该功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连接电脑时属于活动状态,不自动关机。
“快拍”兼容性
目前小蚁运动相机App的Android版已上线,据官网信息 iOS 版将于今年4月份推出。我们测试时使用的是 MIUI 6 系统的老机器小米2S,通过 App 可以实现一个10秒视频的“快拍”功能,文件分辨率640×480,大小仅1MB左右,而且可以直接加视频滤镜和声音特效,然后上传到小蚁的视频服务器,发送到微信朋友圈或微博。
但我们在另一个非MIUI系统的手机上只能完成10秒视频的拍摄,无法上传到小蚁服务器进行分享。截止发稿,小蚁运动相机 Android 版也不支持 Android 5.0 系统。我们就此问题询问了小米,小米回复称工程师正在加紧做更多机型的适配工作,MIUI 系统优先。
分享快拍视频的时候,手机需要从相机 Wi-Fi 热点切换到能上网的 Wi-Fi 或手机数据网络,分享完成后再返回相机的Wi-Fi,继续进行控制。在小米2S上可以很顺利地完成这个过程,但我们预计在其他 Android 手机以及未来的 iPhone 版上,实现这个操作可能不会这么顺畅,或许会需要手动重新连接Wi-Fi。
软件的稳定性和升级响应速度一直是小米最大的优势之一。
3月2日小米发布的小蚁运动相机,严格意义上只是测试版。这是小米一贯的策略。产品上市初期,逐级铺货,给自己的“发烧友”米粉和媒体进行测试(其他人也买不到)。对于普通用户来讲,现在即使能买到,也是一个“半成品”。比如,小蚁运动相机的产品规格页面介绍有重力感应模块,但软件尚未提供自动翻转画面的功能;延时摄影功能也正在开发完善中。
众所周知,对运动相机而言,周边附件(各种支架)装备的丰富程度很重要。小蚁目前只提供一个带自拍杆(499元,多了100元)的旅行版。像防水壳、备用电池、蓝牙遥控器、三脚架这样的基础附件都还未上市。
所以你看,运动相机并不是 399元那么简单的事。算上MicroSD卡的钱,三脚架以及各种附件的钱,很快就会奔着 1000 块去。
小米不止一次用“玩具”形容自家产品。但在我们看来,小蚁运动相机是最符合玩具定义的一款产品,它有无尽的玩法想象空间,是小米迄今最好的玩具。但这个玩具如果有一台小米或红米手机搭配使用的话,才能发挥出最大潜力。
航拍和极限运动自不必提,如果你仍然对生活保持着一份好奇心,可以尝试通过这样的工具,去发现甚至创造一个新世界。
小蚁运动相机的评价
顶的地方:
边充电边用
丰富的App自定义设置选项
连电脑直接当U盘使用
跟小米手机搭配可发挥全部功能
踩的地方:
电池续航时间一般
视频防抖效果一般
所有设置均依赖手机
自拍杆只是延长杆,无拍摄功能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span class="font_color" id="vup 位认为很赞!
如果我不想戴着世界上卖的第二好,又非常便宜的小米手环时,我应该选择哪款可穿戴? Fitbit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已经IPO并且售出了世界上最多的可穿戴设备,但是对不起我可能不爱这个世界上各种的「第一」,华为荣耀手环呢?感觉戴起来又不够好(洋)看(气)。等等,我是不是漏了什么,哪里去了?
可穿戴设备的升温幅度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巨头们更加青睐手表,而手环在国产厂商低价夹击下,Fitbit和Jawbone这种国外设备活的并不好过,尤其是Jawbone,甚至他们的CEO Hosain Rahman在接受采访都说到关于他们没落的话题是马克吐温写的,只是这怎么看都是有点酸性在里面挥发。不过也许没那么差,他们还出了新款产品——UP2、UP3和UP4等,至少证明了他们还没有死仍然活蹦乱跳的。于是今天我要谈谈手里的这款产品。
Jawbone UP2用后的几个印象
仍然保持了Jawbone较为精致的设计
感觉不到多少与UP24功能上的不同
体积变小了
可调节的扣环第一次用的时候很难顺利扣上
不兼容旧版的应用
拿到Jawbone UP2的时候,其实我的心里就没有多少期待,因为从造型和体积上来看,UP2就不是一个富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所以我对它的定义就是一个所有功能依靠内置传感器,不具备扩展性和复杂交互,也不具备多少社交关系的一个好看的计步/睡眠记录器。似乎从一开始Jawbone的设备就是以「花瓶」而出名?但现在看来这家公司并没有多少改变。
仍然不能自动记录睡眠
在2011年Jawbone推出Jawbone UP的时候,其三大核心功能就是记录用户步数和运动,睡眠状况以及饮食状况,如今已经四年过去了,Jawbone的中端产品,售价达到了99美元的Jawbone UP2却仍然以这些功能为卖点,究竟是太自信了呢还是太自信了呢还是只是不思进取呢?
即便是这些基础的功能,Jawbone也远远未做到完美的地步,甚至于在众多可穿戴设备已经支持自动睡眠记录的情况下,Jawbone UP2仍然需要在手动点住状态显示区域切换夜间模式。但实际上你睡前是很难记得把手环调到睡眠模式的,虽然自动记录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但总好过因为忘记而缺失数据吧?
另外一个问题是,虽然Jawbone UP2具备防水的功能,在洗澡时也可以不用摘下来,不过我想大多数人应该并不想戴着一个手环来洗澡,那样并不舒服况且也仍然有进水的可能。所以通常我在睡前洗澡之前就会把手环摘下,洗完之后却常忘记戴上,这就让数据缺失的可能增大了许多。如何让用户自觉的去想去戴手环,这是Jawbone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智能教练功能鸡肋
因为手环本身的功能及其有限,所以大多数操作都需要依靠手机端的App来完成,不过旧版的UP应用并不支持Jawbone UP2,因为他们新推出了一款仍然叫UP的应用,只是图标上相比旧版有些变化,功能上并无实质进步。
Jawbone UP2另一个推的功能则是App端的智能教练(Smart Coach)功能,这个功能会追踪你的数据,帮你制定一个计划。比如说早睡的第二天会运动更多的话,那么Smart Coach就会认为你因为早睡所以第二天精神更好,那么会建议你早睡来保持更多的运动数据。不过在我实际使用的几天中,因为经常忘记睡眠模式,所以睡眠数据都是后来自己加的。这种情况下Smart Coach是否还有作用我就不得而知了。此外它给我的建议比如让我「多走走路晚上就能睡的香甜」之类的,我不知道这种建议对我有什么实际用处。
完全水土不服的饮食记录
Jawbone UP的手机App具备饮食记录的功能,这也是之前就已经加入的功能,不过比起其他数据来说,会输入饮食数据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况且在这里面很难找到你想找的食物。比如说我中午吃了吉野家的牛肉饭,但我搜吉野家的时候并不会出现牛肉饭、鸡排饭、双拼饭之类的选项,而只有你直接输入牛肉饭的时候才会出现写着吉野家的牛肉饭,当然汉堡什么的西式快餐还是很丰富的,但很明显我们平常得而逻辑并非如此,都是直接说吃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概括性词汇(您好,给我打包一份肯德基带走)。此外多数中国菜都是找不到的(包括著名的街边快餐巨头黄焖鸡米饭)。
这个时代还需要如此单纯的手环吗
在如今这个时代,智能手表已经能够变身你的个人助理,能够支付、回复微信、查看邮件、检测心率、查看图片等各种各样功能了,而Jawbone UP2智能手环却连心率检测都还没有加入,这些功能值得消费者用99美元来买吗,要知道小米手环只有其不到六分之一的价格。
此外若是手环还有一些附加功能的话也是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比如刷刷手环支持地铁一卡通功能,我就认识因为懒得戴交通卡而买刷刷手环的朋友,并且在不小心掉了之后又买了一个。如果我的Jawbone UP2丢失了,它有防丢失功能吗?它有让我再买一个的理由吗?它能检测我的心率吗?对此相比大家心里也都有数了。
99美元的价格虽然定义中端但对中国人民来说实在还算不上便宜,细节以及功能的确实也让这款手环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七天的续航时间也算不上优秀的行列。可能Jawbone自始至终也仍然是那个大家眼中的「花瓶」。
Jawbone UP2的优点:
造型精致好看
App界面有设计感
具备防水功能
Jawbone UP2的缺点:
没有防丢模式
不能自动记录睡眠
没有心率感应功能
智能教练效果鸡肋
附加功能少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span class="font_color" id="vup 位认为很赞!
自从 Apple 以一块电子表作为标志,进入到了可穿戴设备的战场里,许多厂商都加快了产品更新的脚步。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制作过智能手表的厂商
而言,它们避开了与 Apple Watch 直面的可能,与此同时也更新了自家的产品以实现囊括更大的市场, 便是 Jawbone 推出的最新产品。
Jawbone UP2 从外形上看,它与前辈 Jawbone UP24 有根本上的区别, Jawbone UP2 采用了电解镍铝合金本体与橡胶表带的结合方式,更轻,更小巧。同时样子也更加传统低调,黑色款正面为格纹+条形花纹,没有 Jawbone UP24 那种新奇的外形,当作日常的配饰也是很好的。
Jawbone UP2 在佩戴上,回归手表的形态,虽然可能会略显麻烦,但是可以调整卡扣位置,一种设计,适用于各种大小手腕的人。以前的手腕小的童鞋佩戴 Jawbone UP24 时感到松松垮垮的情形不会再出现了,十分人性化。Jawbone Jawbone UP2 背面是充电触点,“充电桩”的磁力比较强,充电时手环放置的姿势应是带环扣的一端在左,磁力充电线从右侧靠近充电触点,这样的放置方式能比较准确地接入”充电桩“。充电时表面的指示灯依次是蓝白橙色。电量充满后仅亮显示为运动模式的橙色灯。
设计 & 功能
Jawbone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穿戴设备制造商之一,他们需要将自己的品牌推广至更多的地区和人群中,所要做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方面,设计和体验同样重要。
Yves Béhar 一直主导着 Jawbone 产品的设计,在我看来,他对工业设计的理解非常丰富,就从 Jawbone UP24 到 Jawbone UP2 这个完全颠覆的设计风格看来,他的设计可以非常多样。当然 Jawbone UP2 的外形是否好看,这点见仁见智,但在我们看来,Jawbone 是希望从多个方面改进自家产品,以迎合更多人的品味。
有人说这东西样子那么简单,功能也跟其他手环没有太大差别,为什么要设为这种价格,我觉得他的设计和升级的成本溢价,加上算法方面的精准度比普通的手环高很多。技术门槛会筛选掉一大批竞争对手,剩下的才能出现在市场上争取用户的信赖。
而 Jawbone 推出的 Jawbone UP2 不仅在外观上有着更优秀的改进,在应用的算法方面,也不断地进步着。Jawbone UP2 与 UP3 、UP4 用着同一个客户端,因为在理论上,他们都属于 UP 系列的中高端产品。功能上差别不大,Jawbone UP2 除了没有静息心率监测之外,与 UP3 功能相似,所以他们共用这款应用也是合情合理。
而这款应用与 Jawbone UP2 联动使用的效果让我感到满意,给人的感觉很踏实,至少用起来你觉得它很可靠,无论是佩戴的效果还是运动 / 睡眠的监测数据,尤其是对于睡眠监测的改进,已经不需要强制切换模式了。当你晚上忘记切换睡眠模式,第二天起来它会问你昨晚是否睡着了,而且它自动记录了昨晚的睡眠情况,所以就不再担心忘了切换而错过记录了。
在平时可能人们更多地只关注运动模式下监测的数据,却忘了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的健康同样重要。越早睡越早起床,第二天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运动当中。Jawbone UP2 可以监测到睡眠中的微小动作,排除一些动作杂音,得出更准确的数据,根据你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的占比,为你推荐一些睡眠相关的建议。使用 Jawbone UP2 配合 Jawbone 专属客户端,监测得到的数据是非常准确的。
Jawbone 对于自家的 智能教练功能表现出自豪的态度,的确,它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数据的“无用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光看到那些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没有实际用处。而 智能教练将数据整合后分析,将分析结果告知用户,起到指导的作用。对用户的生活才能起到改善的效果,不然只有数字,用户当然觉得手环并没有什么用。
算法方面的改进,有对比才能看出不同。例如人们担心的“戴着手环甩手也能判断成你走了几百米”这个问题得到了改善,Jawbone UP2 的运动算法对此进行了优化,减少了使用的误差,出来的结果自然也更加有参考价值。
需要提到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有一次在我切换了睡眠模式之后,第二天睡醒后发现并没有前一天晚上的监测数据。这个 Glinch 后来也没发生过了,相信只是个例问题。
不知不觉,发现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戴上了一些运动手环,但大部分只是觉得新鲜,尝试下也无妨。而有些朋友觉得自己有了手环就能监督自己的运动量,从而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健康。但抱着这种想法尝试运动手环的朋友通常会失望而归,不是因为手环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而是用户不明白自己有了这些数据后能做什么。
而 Jawbone 整合手环所取得的数据,然后通过 智能教练将分析后的结果用指导的方式告知用户。用户可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锻炼计划,甚至是睡眠计划。做到更有序的生活,更健康的生活。
那么设计与功能都有不小改进的 Jawbone UP2,是否做到了最好呢?在我一周的使用过程中看来,它做到了像小米手环一样的易用。初始与手机连接也足够简单,只要 3 个步骤就能轻松连上。体积和质量的控制也非常好,但我还是觉得,它是一款好产品,但距离完美还尚远。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span class="font_color" id="vup 位认为很赞!
现在人们都爱运动,而且一运动起来就装备上一发不可收拾,古人云工艺善其事必先利器,每个运动达人像特种部队一样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就拿跑步来说,很多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运动了,有必要要用上空顶帽、止汗带、压缩衣、压缩裤、运动短裤、运动腰包、臂包、户外表、跑步鞋这么多装备么?其实有的装备是必须的,有的装备还真未必是必须的。
那些真正提升效果的产品
但是也有很多好装备却不为人知,但是科技成分很高,确实对人们的帮助很大,都说科技改变生活,但很多富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却很少为人所知,不失为一大遗憾,今天我们就开篇文章说说哪些运动产品确是能为人所实用的,有了它们你的运动效果一定会有很大改观的。
相比打篮球、踢足球这些团体运动,充满竞技与合作就不会显得那么枯燥,而我们在跑步、骑行这些个人运动中,长时间单调的训练就会无聊的多,而佩戴上耳机听听音乐就会舒缓这种烦躁的情绪,而如果听些动感的音乐就会跟着这种节奏更有效率的进行运动,还好还好,至少骑行和跑步可以有音乐伴随着,不会太过孤单,但是游泳可不就是这样好了。
在水中无法听音乐,但是现在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水里游泳也可以边听音乐边进行各种姿势了,无论是蛙泳、自由泳还是蝶泳,戴着这个耳机就可以畅游无阻,以前笔者在游泳时经常会思考人生,因为在那里面真的是无事可做,不像骑行你如果走神就会出意外,游泳走神了发生意外的几率很小,而且大家都遵守规矩,不抢行基本也没意外。
我们说的就是索尼NWZ-W273 MP3,内存容量4GB,支持MP3,WMA等音频格式,重量只有约29克,耳塞部位的防水构造,提升了防水性能,使其防水标准高于标准耳塞,从而可使爱好者在游泳时,畅享音乐,不用再思考人生了。
可以游泳的播放器(图片来自京东)
使用游泳耳塞时,播放声音将比标准耳机略小,要适当调节音量。笔者在使用时感觉水上和水下差别不大。不过机身上的操作按钮布置巧妙,可通过指尖触摸操作。跑步或上班、上学路上也可舒适操作,不用担心按错。
三分钟快速充电(图片来自京东)
除此之外,它的相当于防水保护等级IPX5,能实现水深约2米的防水性能。以上防水措施,可以让您在雨中跑步或游泳时,畅享音乐。这个MP3还可以进行水洗,将运动后的汗液、灰尘冲洗干净,始终保持清洁状态,为您带来好心情。
防水性能升级(图片来自京东)
IPX5(喷水防护等级)在受到任何方向直接喷洒水流的情况下,即用内径为6.3毫米的喷嘴从3米左右的距离持续喷洒3分钟以上,供水强度约为12.5L/分钟,安装有标准型耳塞的Walkman可以保持其操作性。但是,这并不适用于耳机部分。IPX8(持续浸水防护等级)浸于2米深的水中30分钟,安装有标准型耳塞的Walkman可以保持其操作性。
第2页:测心率不用再使那个带子了
一般我们测心率都是胸带式心率监测,虽然它是精确度最高的心率监测方式,误差最小。运动者佩带无线胸带进行锻炼,胸带将心率信号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出去,跑步机上集成有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准确接收心率信号。但佩戴心率带也是有很大烦恼的,因为长时间佩戴会很别扭。
MioFuse熔仕运动手环(图片来自京东)
相比心率带,佩戴一个心率手环就方便的多。这款MioFuse熔仕运动手环,外观硬朗,已经是第二代手环了,表盘由矿物玻璃制成并搭载了3色LED显示屏。它采用最先进的超级光电感应技术感应心率,无需胸带、无需触摸就可以实现对心率的连续监测。如果你的心率过速,Mio还能发出声音报警。通过蓝牙4.0与手机配对后,该设备还能实现计步、定位等户外功能。此外,Mio还支持30米防水。
传统心率带比较烦恼(图片来自京东)
不要忽视心率功能,根据有氧运动专家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心率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心率逐渐降低。有效心率最简单的算法就是:男性最大心率=205-年龄,女性最大心率=220-年龄,例如40岁的男性的最大心率=205-40=165次/分钟,40岁的女性的最大心率=220-40=180次/分钟。
监测原理(图片来自京东)
一般来说,将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至80%,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这也就是所说的有效心率范围。40岁男性的有效心率=165×(60-80)%=99-132次/分钟,40岁女性的有效心率=180×(60-80)%=108-144次/分钟。
报警功能(图片来自京东)
因此,在跑步锻炼时,40岁的男性心率不要低于99次/分钟,40岁的女性心率不要低于108次。如果低于这个数值,说明运动强度不够大,锻炼效果不明显。但是男性心率最大不要超过132次/分钟,女性心率最大不要超过144次/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数值,说明运动强度过大了,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当运动心率低于60%的最大心率时,血压、血液、心电图等运动健康的衡量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锻炼效果不明显;当运动心率在65%-75%最大心率的范围内时,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说明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锻炼效果最显著;当运动心率超过85%时,机体容易疲劳并且不易恢复,运动损伤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因此,跑步锻炼的时候应该把心率控制在有效心率的范围之内。
第3页:练腹肌还用健腹轮和仰卧板么
懒人健腹的必备神器了,现在有一种小机器,不用让身体有太大的活动,就可以锻炼到肌肉。它就是肌肉刺激仪PowerDot,它可以随时进行锻炼,将PowerDot贴在想要锻炼的部位上,可以藏于衣服内,锻炼时一般人都发现不了。
PowerDot(图片来自京东)
然后与手机相连接,进行测试,它可以一边进行工作或学习,一边进行肌肉锻炼,非常方便,随时随地。 这个PowerDot采用微电刺激肌肉的原理,模仿肌肉收缩状态,从而达到锻炼效果。利用不同的信号来改变肌肉强度,非常神奇的健身器。
PowerDot(图片来自京东)
这个PowerDot绝对是懒人必备,坐着办公,一天下来就从胖佬变型男了,绝对是懒人的必备产品,但是使用效果上,据说国外的用户感觉很有效果,但是人种不一样,产品不一样,能否真的练成6块腹肌看造化了。
第4页:提升成绩你需要个私人教练
如果只是爱好运动,却一直成绩没有提升,那么可能就需要一个私人教练了。不要那些真人的私人教练,有个能随时提醒的自然最好不过了,符合这一条件的自然只有多功能GPS手表了,GPS手表也是各有千秋,有百锐腾、佳明、松拓等等牌子。
越野跑友几乎人人都戴GPS手表
GPS的表随然品牌不同,但外观大致一样,但有一款却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相比那些黑白的外观,这款表彩色的界面更吸引住了笔者和不少越野跑者,仔细一看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GARMIN(佳明)fenix 3啊,虽然其之前高昂的价格让不少人止步,但见到实物后果然不同凡响。
GARMIN(佳明)fenix 3(图片来自佳明)
据了解,这款GARMIN(佳明)fenix 3内置独家设计GPS芯片及专业户外、运动功能,结合顶尖智能手表技术及全新开放的Connect IQ平台,过硬的质量兼具俊朗外形,飞3将带你超越极限,探索更高的顶峰。它配备了高分辨率彩色屏幕,屏幕强光可视,户外清晰易读,也许这就是吸引到我们的地方。
GARMIN(佳明)fenix 3外观
而且它采用莫氏硬度9极的蓝宝石制成曲面镜面,更坚硬耐磨,俊朗简约的设计风格,彰显低调奢华品质。它采用EXO(TM)接收天线,并用佳明独家卫星芯片解决方案,避免金属材质干扰,可同时接收GPS与GLONASS两大卫星系统,这比一般GPS手表都要强大。
各种功能应有尽有(图片来自佳明)
它还采用最先进的GPS定位导航技术,为您的户外活动提供全面的导航、航迹记录功能。内置气压式高度计、温度计、三轴电子罗盘,适用于各种严峻的户外环境。并且它可防水100米。使用GPS训练可长达16小时,GPS省电模式可使用长达约50小时,这一点完爆Apple Watch,户外越野不再担心电量,港百、巨人之旅妥妥的。
一般在比赛中如果有GPS手表的话就方便多了,直接将赛事地图导入,边看手表边找路就更方便,而且这款GARMIN(佳明)fenix 3采用双卫星模式,更精准,除了越野跑,铁三、跑步、游泳等运动都能使用,买了它真是一举多得。
写在最后:其实能够帮助人们的运动产品还是不少的,相比那些只卖噱头只卖外观的产品,这些能够真正帮助到运动爱好者的才是更应该为运动达人们所了解所使用的,科技产品设计的初衷不也是为了让大家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尽情翱翔在运动天地中。当然,笔者的个人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您也发现身边有哪些对运动健身有很多帮助的产品,也希望您在下面留言,抛砖只为引玉,我们共同传播好产品。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span class="font_color" id="vup 位认为很赞!
这玩意能干吗用呢?官方是这样说的
“新一代鼠标和体感控制器,避免鼠标病,PPT演示,床上使用笔记本,躺沙发上看电影,都少不了它!”
把接收器插到我的macbook上,然后带上指环。
接收器刚插上的时候,会提示新的键盘输入设备,等待几秒后就识别好了,无需另外安装软件。指环上有3个凹槽,分别控制鼠标的移动,选中或者右键。
如果是工作状态下,尤其是像小编这种习惯了macbook 触控板的人,这个指环的用处并不大。用手指来滑动触控板,要比抬手腕控制鼠标的移动来的迅速准确。所以常规的近距离电脑操作状态下,并不是这款指环的最佳应用场景。
试试PPT演示功能,先开启macbook自带的keynote , 中键可以让幻灯片往后翻,右键则可以让幻灯片往前翻,在提案演示的场景下,这个指环还是很实用的!
接着小编又试了微软的powerpoint软件,演示模式下,中键依然可以控制幻灯片往后翻,右键则是出现控制快键菜单,并不能直接往前翻,不过可以通过从左到右滑动手指来实现往前翻,从右到左滑动手指则是往后翻。浏览网页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在3个凹键上来回滑动实现网页的上下滚动浏览。
从上面的使用体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由于指环本身的按键比较少,只有3个,这款指环其实更适合有一定距离的简单遥控操作。那么很自然的,这款指环在智能电视/电视盒子上的应用场景,可能也会比较匹配。
把接收器插到小米盒子上,并没有出现什么提示,指环就可以直接作为空鼠操作了。
现在小编窝在沙发上,动动手腕,就可以随意操作小米盒子了:左键按住同时抬下手腕控制鼠标移动,中键选中或者打开,右键返回。如需上下或者左右拖动,按住中键抬手腕即可,整个操作看起来还是挺酷的,大部分的操作也都能流畅实现,不过由于不同app的兼容性不是特别好,有些操作还无法实现,比如在搜狐视频app里,无法让视频小窗口全屏。
官方介绍视频:
总结:从实际的指环操作体验来看,由于小编拿到的是工程版,从操作的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来说,体感输入指环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如果你常常要做一些幻灯片演示,同时家里也早早用上了智能安卓电视或者盒子,那么这款指环,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目前这款产品正在苏宁众筹,最便宜只要168元,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支持下,相信这款产品会越来越好。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span class="font_color" id="vup 位认为很赞!
智能硬件厂商Fitbit最新发布的三款可穿戴设备目前正在热销之中,其中的旗舰产品Surge更是被Fitbit宣称为是一款“健身超级手表”。可穿戴科技媒体Wareable日前对Fitbit Surge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详细评测,以下是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
外观设计和硬件配置
与Fitbit之前发布的Zip追踪器和Flex手环不同,Surge采用了全新的外形设计,看起来更像是一款智能手表。
如果说Surge是一款智能手表的话,那么它的外形在智能手表中实在算不上时尚的,尽管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的外形大多比较“含蓄”,但包括Moto 360、LG G Watch R和华硕ZenWatch在内的智能手表看起来还是相当帅的。
尽管Surge的橡胶材质表带(黑、蓝、橘黄三色可选)看起来比较有质感,佩戴感也比较舒适,但是主模块上下不一的厚度让其显得多少有些头重脚轻。
Surge配备了1.25英寸的单色LCD电容触控屏,屏幕底色为灰蓝色,字体则是白色。机身的左侧有一个按钮,用来调节显示不同的日常追踪信息,右侧则有两个用以辅助输入的按钮。
这种触控与物理按键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显然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最大的便利,我们在评测过程中能够很快就适应了Surge的种种操作和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Surge的触控屏反应非常灵敏,即便在雨中也能够正常使用。
Surge的屏幕支持背光,所以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也能够正常使用,你可以通过系统设置来手动选择打开或关闭背光,或者选择自动适应。
此外,Surge还提供了四款可用的表盘供用户选择,不过这需要通过应用来实现,Surge自带系统的功能并不多,只有背光和通知的开关、蓝牙切换、心率监测器开关以及设备自身的开关等。
运动和睡眠跟踪功能
Fitbit旗下产品的主打功能基本都是健身追踪,Surge自然也不例外。这款健身追踪设备内置了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数字罗盘,能够追踪佩戴者的行走步数、距离、消耗热量、爬的楼梯数、海拔高度变化和运动时间等。
Surge所追踪到的数据不仅会被同步的Fitbit应用之中,同时也会被显示到设备的屏幕上供用户随时查看。只需从常规的时钟界面向左轻扫,你就能看到所有的活动数据了,其易用程度超过了市面上的大部分同类设备,包括Fitbit自家的设备以及将要上市的Jawbone UP3等。
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大家在购买健身追踪设备时,都希望选择一家拥有丰富经验的厂商的产品,而经过我们对多款活动追踪设备的评测,认为Surge将会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够让你对自己的活动情况一目了然,同时还能够帮助你设定以及实现理性的健身目标。同时与新款的Charge手环一样,Surge也拥有自动睡眠追踪和振动闹铃功能。
在数据追踪方面,Surge能够详细记录用户每天的运动数据,随后会自动汇总成月度报告,此外如果佩戴者处于运动状态,心率监测仪会每隔1秒钟进行一次记录,而常规时间则每隔5秒钟进行一次记录。
心率监测功能
Surge支持Fitbit最新的PurePulse技术,能够7*24小时对佩戴者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心率监测,这也是Surge能够在多如牛毛的健身追踪设备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Surge的心率监测功能不仅能够让你在跑步或锻炼时随时对自己的心脏状况进行掌握,进而进行详细的心率训练,同时你还可以监测自己在其他时间段的心跳情况,进而了解会有哪些事件或活动能让你心跳加速,
Fitbit的PurePulse技术采用LED灯(位于Surge的表盘背面的绿色闪烁灯)来检测佩戴者血管中血液量的变化来获得对应的心率数据,随后结合Fitbit的算法,佩戴者还能够获得比较精确的热量消耗值,从而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将Surge的心率监测功能与多款内置了光学心率传感器的设备进行了对比,发现监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位对心率值要求相当精确(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率带来获得)的用户的话,Surge在该方面的功能要明显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GPS追踪功能
Surge的下一个主打功能就是GPS追踪,由于其内置了GPS模块,所以无需依靠智能手机就能够独立使用该功能,这无疑是相当方便的,同时也是大部分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
戴着Surge跑步时非常方便,首先进入到跑步的主界面,然后选择跑步方式,分别有自由、绕圈和跑步机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比较常用的,第二种则提供了一个按钮来记录单圈时间,第三种适用于健身房,所以不会调用GPS模块。在完成了这一简单设置之后,你就可以放心地跑起来了。
Surge的GPS搜星速度非常快(超过阿迪达斯的miCoach Smart Run,但是要略逊于Polar的M400),手表的屏幕则会显示此次跑步的距离、所用时间和速度,向左轻扫则能够看到具体的步数、消耗热量以及心率值,不过这些数据暂时不支持自定义显示。
就GPS模块而言,由于受到卫星信号和干扰强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都会有2-3%的差值。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将Surge与阿迪达斯miCoach、索尼SmartWatch 3和Polar M400的GPS导航功能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发现,在测试者完成了5公里跑步之后,Surge记录的里程要比阿迪达斯miCoach少420米,而在完成了10公里之后,Surge记录的里程比索尼SmartWatch 3和Polar M400都少700米,相差的区间达到了7-9%,这对于Surge来说显然并不理想,未来Fitbit还需要在软件上对其进行调校和优化。
除了跑步之外,你还可以在Surge上记录负重、高尔夫、循环训练、瑜伽、网球、登山以及其它多种运动模式的数据,同时你也可以将这些运动模式中的某几种择选到“锻炼”区域进行记录。在你选择了之后,Surge会针对不同的运动模式来追踪数据,比如在高尔夫模式下,就会根据GPS数据来计算你的行走距离,同时还会实时追踪你的心率变化等,而其所追踪到运动数据(包括心率和GPS数据)会被自动同步到Fitbit的应用之中。
Fitbit应用
Surge通过蓝牙将追踪数据同步到手机应用之中,或者也可以通过无线适配器同步到PC或Mac的应用中。一旦这些数据被同步到移动应用中,其同时就会被存储到Fitbit的云端,而用户则可以在桌面应用中看到更加详细且深入的数据分析报告。此外,包括Aria Wi-Fi智能秤和其它老款的Fitbit设备的数据也可以同步到云端。
在你将Surge中的数据向Fitbit应用同步时,如果你之前使用过其它Fitbit设备进行过同步,那么应用就会询问你是否用现有设备替代掉之前的同步设备(其无法同时处理两个或以上追踪设备的数据),所以此时你需要将以前的设备删除掉,才能够将Surge与智能手机进行配对,这一点多少显得不够人性化,希望Fitbit在后期能够有所改进。
在Fitbit的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步数、当前的心率、行走距离、消耗热量、爬的楼梯数和活动时间等数据,你也可以选择按天、周、月等时间段查看具体的图标。同时,应用还允许用户记录额外的锻炼、与自己的朋友分享数据或比拼、输入摄入的食物、根据自己的成就赚取徽章等,此外你还可以在应用中对Surge进行一些功能上的设置。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Surge并不是一款智能手表,虽然其支持手机来电提醒,显示未接来电和短信息等,但是它并不能显示来自WhatsApp、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应用的通知推送信息,甚至都不支持电邮和日历提醒等手机原生应用的通知推送,这显然与其“超级手表”的定位格格不入。我们也希望Fitbit能够尽快为Surge增加更多的通知推送功能,毕竟目前大部分健身手环设备都已经开始支持第三方应用的通知推送功能。
此外,Surge倒是支持应用控制功能,但是只有在佩戴者锻炼时才能启用,此时设备的屏幕上会显示播放歌曲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物理按钮对歌曲进行跳过、播放或暂停等操作。
电池续航和防水功能
Fitbit在其官网的Surge页面上宣称该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长达5天,但是在我们的实际使用中,该设备也就撑了三天左右,不过其中包括大约1个小时的GPS追踪,所以Fitbit给出的5天续航时间可能指的是在关闭GPS模块的情况下。
Surge支持50米防水,这意味着完全能够应对下雨、洗澡和游泳等环境,但是Fitbit官方却并不建议用户这样做,这多少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优点:运动追踪功能强大、易用性高、7*24小时全天候心率追踪、自动睡眠追踪。
缺点:通知推送功能匮乏、GPS精度有待提高、外观设计和屏幕显示比较一般、价格不够亲民。
当Fitbit在去年年底发布Surge时,我们对这款所谓的“健身超级手表”非常期待,其所拥有的7*24小时心率监测、独立GPS和多种运动模式都让其在健身追踪设备中鹤立鸡群。经过我们为期一周的详细评测之后,发现了不少缺点,比如并不出众的外观设计、过于单一的通知推送功能以及不太准确的GPS追踪等,但不可否认的是,Surge是一款非常棒的日常健身追踪设备,对于那些喜欢跑步同时需要通过心率来保证健身质量的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们认为249美元(约合人民币1558元)的售价对于Surge来说还是稍微贵了一些。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1 位认为很赞!
儿童可穿戴设备一直以来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蝌蚪网最近拿到“360儿童卫士”的试用样机,这款与风靡海外的Filip类似的儿童智能手环拥有什么样的神奇魔法,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为儿童保驾护航的可穿戴设备,内置专业级别的GPS让父母实时了解子女的位置信息,它能通过智能学习,自动识别安全区和安全道路, 并对非安全区和陌生道路进行预警。(这款产品会火爆的,女人们最后都买了两个,孩子一个,老公一个)
360儿童卫士包装简约,绿色主色调清新怡人。
360儿童卫士 手环面向的用户群体为3至12岁儿童,外形为介于手环与手表之间,可显示时间;重量30克,厚度11毫米。
360儿童卫士既可以当手表使用,还具有监控功能。监护人可以通过GPS、GSM蜂窝网络,在自己的手机上对孩子的情况进行监控。蝌蚪网总结 其主要特色功能包括,随时定位,安全区域预警,应用环境录音。
在定位方面,360儿童卫士内置了 GPS 芯片,以及通过无线基站来进行室内定位,家长可以通过配套应用随时追踪儿童的位置。
从目前的软件功能来看,360儿童卫士在监测到用户在模式区域时每个两分钟会提醒一次,从目前使用结果看,一般一个地方不超过三次提醒。遗憾的是,从应用程序中还不能让家长设置刷新地理位置的频率,比如说每 15 分钟、30 分钟或 60 分钟汇报一次。在软件默认设置的友好性方面,360儿童卫士仍有很大改善空间,比如从凌晨到早晨时间段内,设置勿扰模式,可以减少信息干扰。
360儿童卫士中内置了GSM通话模块,能建立单向通话连接,家长通过手机应用可以发送指令,录一段15秒的佩戴者周围环境声音。但实际测试发现,360儿童卫士目前录音功能还非常不稳定,测试录音的4次仅有一次能勉强听清楚说什么,根据厂商反馈,360儿童卫士将通过产品系统升级解决。
云端智能学习系统是该手环的一个亮点,系统会自动识别佩戴者常去的区域,并逐渐升级为安全区域,一旦进入陌生区域,手环会向家长手机发出警报。家长也可以自主设定一些安全区域。如果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超过一个小时,360儿童卫士还是会通过push的方式在APP端提醒家长关注,同时当家长需要的时候可以手动进行手环定位汇报地理位置,这样会比较节省设备的电量。
“儿童卫士”并不带有安卓等智能操作系统,通讯通过GSM数据传输,内置数据卡。
根据厂商相关数据,正常使用每月流量在20M至30M之间;电池根据使用频率不同可支持1至3天,最好是一天一充。
磁性充电线,自动吸附到手环上面,安全性非常高
根据厂商资料,外观材料采用低敏硅胶,无毒无害,SAR辐射比吸收率满足国家标准。
电池组件:内置非膨胀凝胶聚合物电池,标配电池容量:约320mAh
电芯尺寸: 31.5*16.7*3.7(mm)
显示屏:LED灯阵52颗灯显示+RGB灯指示
特色:防水功能、整机防水等级IP57,也就是说在1米深水下还能最长持续工作30分钟
蝌蚪网总结,360儿童卫士作为一款以儿童为核心用户群的产品,产品简约,时尚,功能特色突出,充分考虑到儿童群体的使用安全,但是,作为可穿戴试水产品,360儿童卫士在监控效率、录音质量、软件用户交互、个性化设置、电能持续等细节上面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间。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2 位认为很赞!
从去年开始智能手环不再只围绕一个三轴加速计做文章了,光学心率传感器几乎已成为标配,甚至国内厂商也开始推出带心率计的手环或手表。高端一点的型号则还内置了GPS芯片,这两个元件的加入使得智能手环在运动方面变得更加具有专业性。
此类产品中功能最强大,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微软的智能手环了。由于传感器多,价格不算高,所以十分受欢迎以至于很快售罄。这篇评测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款神器到底能干啥,值不值得购买。
包装盒正面印有手环的外观,效果图看起来还是挺好的,左侧印着WP、iOS、Android三平台通吃,这也是微软手环的一大卖点。由于这个手环的腕带部分和Jawbone UP24一样较硬,所以盒子右侧印有一个比例尺,用户可以将手腕放在上面获得对应尺码。
开箱后内容物比较简单,除了几本小册子之外就是手环本体和充电线。
微软手环具备两个实体键和一个长条形液晶屏,屏幕左侧有mic和光感、紫外线传感器。两侧有加厚橡胶块。腕带部分比较硬,戴上跟手铐一样,而且橡胶蒙皮很容易沾灰,不耐磨且显旧。
虽然这个手环是分号码卖的,但卡扣部分还是有一定的调节度。使用时直接按进凹槽并前后调整,摘下时捏住两侧的凸起就可以了。
数据线使用了常见的弹簧针+磁吸式设计,磁力调整的不错,既不会轻易脱落,取下时也不需要用力拉扯。
这年头不集成个光电式心率原件都抬不起头来,微软手环(后面简称MB吧,敲字儿好累……)当然也不能落后。它将心率计放在了卡扣位置,和屏幕的位置正对着,而市面上常见的做法是将心率计和屏幕放在一起。这也造就了MB那特殊的佩戴方式。
微软手环的主要功能就是运动记录,主界面显示时钟和实时运动数据,右滑是状态栏,左划可以看到类似Modern UI的各个功能图标,功能上有跑步、骑行和睡眠这种运动记录类的,也有天气、股票和消息推送这种智能通知类的。
APP使用的是微软的账号,大家基本手头都有live或者hotmail的账户吧,所以直接登录即可。如果你用的是WP手机的话需要在国家区域中设成美国才能在应用商店下载到Health应用。按照提示一步一步设置就可以完成连接了。
APP主界面是数据汇总,风格很微软。在设置中可以调整需要显示的数据,最重要的就是最右那张图,可以定制需要推送消息的手机APP列表。
MB上面的功能磁贴也可以进行开启、关闭或者调整顺序,但是同时开启的磁贴有数量限制,所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将不常用的功能关闭。比如国内用不着的星巴克和FB之类的就不要开了。
MB的佩戴方式是屏幕向内,这种初看反传统的设定其实是很合理的,只用抬手无需翻腕就能查看屏幕,尤其是这种横向显示的屏幕向外佩戴看起来就十分费劲,但是向内佩戴时就很自然的摆正了。
上图是正常模式,由于支持光感,所以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调整屏幕亮度,下图是手表模式,低亮度并关闭实时数据,用来节省电力。
电容屏的触控体验相当不错,不管是滑动还是点击的响应都很快,系统反馈也十分顺滑。虽然屏幕较小,部分按钮和下拉菜单更小,但是系统对触摸操作进行了优化,触摸位置不需多准确也能完成识别。
除了股票、天气之外,通过内置的紫外线传感器还可以测量UV级别。
最实用的莫过于通知功能,手环可以接收来自手机的各种通知提醒,什么短信电话QQ之类的都可以,但由于不支持中文字库,所以所有汉字都是方块,这个功能算是废了,可惜了这块好屏幕。
对于爱运动的小伙伴来说,最关心的则是运动功能,MB内置了GPS和心率计,所以当进行跑步或者骑行的时候就能借助这两个元件进行准确的记录里程、速度和心跳。
在跑步模式下还有个下拉菜单(骑行则是左拉菜单)可以查看定位相关数据,主界面主要显示心率和用时(可以在APP中自定义)。运动完毕后可以查看记录汇总,其中包括了用时、距离、速度、卡路里、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等数据,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算是够用了。
MB毕竟是微软出品,所以它像Android Wear和Apple Watch一样也集成了语音助手Cortana,从我个人体验来看Cortana也比Siri和Google Now更加好用。不过MB只有和WP手机配合使用时才能调用Cortana功能,使用时只需启动并对着手环说话就能得到反馈。只是说中文会强制识别为英文,显示的也是英文结果,所以实用性大大降低。
在最近一次MB系统升级中,开始支持软键盘输入,比如当我收到一条短信时选择回复,可以看到有“键盘”、“Cortana”和快捷短语三种回复方式。键盘模式下用的是全键盘,既可以输入字母也可以输入常用符号,虽然按键很小,但是你只要按的大方向没错,它会自动纠错识别出你想打的内容,如果发现识别不对,那么在结果页面中可以点击单词进行修正,经过多次使用后发现识别准确率拔群!微软做系统确实不是盖的。
MB的光学心率传感器和之前使用的其他品牌的光学心率手环表现差不多,能够实现运动和日常情况下的连续心率测量,虽然偶有“跳字儿”现象出现,但是整体趋势还是与传统心率带差不多的。
微软手环刚发布的时候我真有一种抢首发的冲动,但是一朋友叮嘱我说微软第一代产品不要碰,于是拔草……等到真的上手体验后发现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首先对于功能如此强大且系出名门的一款智能手环来说,199美元的定价实在是良心的很,仅凭GPS和光学心率计这俩就购诱惑,更别说其他传感器、彩色触摸屏甚至Cortana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标杆产品。
虽然硬件参数上碾压对手,但是用户体验则两级分化严重:系统方面秉承了WP流畅爽滑的特点,既支持语音输入也可以虚拟键盘输入,这是优点。硬件方面的体验就不行了,手环又硬又厚,佩戴起来跟手铐一样,不管是腕带还是屏幕都容易出现磨损,而且外观可以说毫无设计美感,现在的可穿戴设备除了功能之外都朝着装饰性和给用户尽可能少的存在感这个方向进化,而对微软手环来说既不美观又有强烈的存在感,不过真让我现在想一下还真浮现不出微软哪款硬件有设计感……
微软手环最大的问题是不支持中文字库,对国人来说相当实用的消息推送功能也就形同虚设,如果仅仅当做一个GPS心率表的话又不够专业,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微软手环不建议国内用户购买,耐心等第二代吧。
不过微软在手环上实现了虚拟键盘的出色体验,向消费者证明了这一貌似行为艺术的设定其实是有很高可行性的,最重要的是给其它厂商也指明了一个路子。不由得赞叹一句,做系统哪家强!
在Band内侧正面是磁性充电附件,背面是心率传感器,能够每天24小时监控用户的心率数据,并提供卡路里消耗、睡眠情况、心跳的峰值和休息时的数值。此外Band内置GPS传感器,能够在没有手机帮助的情况下监测跑步距离和时间。
Health服务
Microsoft Health 服务就是这样一个跨平台的云服务,存储所有手机,设备收集到的数据。iOS、Android 和 WP 系统都有 Microsoft Health,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者都可以接入。例如,微软可以让 Microsoft Health 来接管 Android Wear 手表、Android 手机、iPhone 6 的运动协处理器。
健身向导:
长期的办公室生活让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很多时候用户会选择健身房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运动。Microsoft Band提供了“Guided Workouts”(引导锻炼)的功能,用户能够选择丰富的健身频率和计划,设备将会仓促用户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锻炼。
在完成一项锻炼之后Band就会发出震动和提示,让你知道应该停下来休息。例如在健身中进行深蹲、跳跃俯卧撑、仰卧起坐的时候,那么Band会在完成指定数量或者时间后发出提醒。
其他功能:
1.紫外线检测器:能够对户外环境进行监测,并评估用户在户外呆多长时间皮肤会受伤。
2.智能手表功能:尽管微软已经强调它并非智能手表,但是它依然具备智能手表的一些功能,Band具备跨平台的兼容性,能够连接苹果的iPhone、WP设备或者谷歌Android系统设备。当设备接收到邮件、短信、来电、日历项通知、跑步、练习、睡觉、闹钟&计时器、引导锻炼等信息之后会发出通知。此外用户可以需要设定天气、紫外线、个人金融账单、星巴克、Facebook、Facebook Message、Twitter等应用通知。
3.同步功能:用户能够将储存在设备上的数据传输到桌面设备上,在Microsoft Health服务通过微软帐号可以在OS X设备、Windows PC设备或者iPhone上进行同步。目前桌面端同步应用名为“Microsoft Band Sync”,用户可以访问Mac App Store或者Windows Store进行下载。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1 位认为很赞!
随着智能手环、手表,谷歌眼镜等产品的大量涌现,相信穿戴式设备在未来将成为主流,而至今为止,我们的交互方式人停留在触控操控,语音也只是停留在输入法中。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交互。
而目前为止,呼声最高的便是体感操控了,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体感操作通常都是摄像头识别用户动作来实现的,因受到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不实用。
MYO腕带则独辟蹊径,通过检测用户运动时胳膊上肌肉产生的生物电变化,配合手臂的物理动作监控来做人机交互,看似高达上,但实际体验如何,一起看看。
作为一款地地道道的外来品,MYO的包装确实让笔者眼前一亮,塑料与硬纸的组合造就了透明与非透明的视觉冲击。
从包装盒的透明部分能清楚的看到MYO腕带,黑白相间的外观,银白色的金属电极。
而非透明部分则集成了腕带的大部分产品信息:品牌LOGO、产品介绍以及生产地,稍稍遗憾的是,MYO作为一家加拿大公司,所有的文字符号都采用的是英文,并没有针对国家进行本土化,对于英语小白来说,信息获取上较吃力。
拿开所有配件,在包装盒的内部也很精致,布满内壁的签名和感谢语,不得不说,国外公司很注重细节。
作为一款“黑科技”产品,MYO腕带的配件却出奇的少,一条数据线,一个USB蓝牙接收器和一袋夹套,仅此而已。
大小不一,厚度不一
尽管MYO名义上是一款腕带,但初次见面很难让人联想到“腕带”二字,大而厚的外观加上规则排布的金属电极,活生生的是一个未知用途的“科技”产品。
腕带由8个小方块组成,方块之间通过硅胶链连接在一起,尽管每个方块大小不一,厚度不一,但是每个方块中的金属电极完全一样,24颗电极就是腕带捕捉到用户手臂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生物电变化的关键所在。
腕带中绝大部分交互集中在其中最大的一个方块中,两颗淡蓝色的呼吸灯(充电状态下,条状呼吸灯呈橘黄色),震动马达以及充电接口。
机身厚重,存在感强烈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腕带机身厚重,为了保证电极与皮肤良好接触,腕带在手臂上的束缚力较大,长时间佩戴会在手臂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腕带中的“黑科技”:MYO基本原理
MYO腕带里装置了电极,感应器可以捕捉到用户手臂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生物电变化,从而判断佩戴者的意图,再将电脑处理的结果通过蓝牙发送至受控设备,从而完成一系列的指令。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Thalmic Labs对MYO腕带的前景十分看好,自身围绕腕带不下了一个大的局,这点从MYO支持的操作系统中可以看到。Windows、Mac、iOS、Android,阵容庞大,而笔者接下来就会从Windows和iOS两个系统体验。
Windows实际体验
对于一个初接触用户来说,想在 Windows 轻松愉快的体验手势操控带来的便捷与乐趣,那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使用之前,准备工作较多,安装客户端是必须的,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软件做的非常精致,引导操作都是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展现的,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的接受这个“黑科技”,但好用的软件并不代表腕带好用,笔者和同事努力了一个中午也没能完整完成动作录入,难道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构造与外国人不一样吗?这样的解释太过胡扯,请原谅笔者。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还是技术问题。
Windows 操作系统中总共添加了5种手势,用户可通过软件自定义每个手势的功能,可设置为鼠标的左右击以及键盘中的任意按键,尽管MYO腕带中集成了三轴加速感应器、三轴陀螺仪,但无法控制鼠标移动。
Thalmic Labs的构想远不止如此,从官网商城中可以看到各种的软件驱动,但笔者下载了几款之后皆是无功而返或者体验太差,在此也就不赘述了,希望Thalmic Labs能尽快优化对手势的识别精准性。
iOS实际体验
在App Store中,MYO支持的应用并不多,笔者选择的便是前段时间较火的“2048”这款小游戏。
相比Windows体验,iOS的体验非常简单,蓝牙打开的状态下,手动搜索连接MYO腕带即可。
成功连接后,即可通过手掌的左右摆动、伸展和拳头来控制游戏。
愿景总是美好的,实际体验5min之后,笔者毅然决然的取下了腕带,还是老老实实的触控操作吧。
MYO腕带在手势触控领域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放弃了传统的摄像头识别,很好的避免了场地限制因素带来的困惑,不能否认,生物电下的操控确实非常便捷,这种改变很可能是未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但目前为止,MYO腕带的实际体验让我们知道,MYO腕带还很年轻,技术层面也不够成熟,这需要时间去积累。而对于一个极客来说,MYO腕带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可以入手,但不建议普通玩家购买,149美元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开辟手势操控新思路
支持四种操作系统
外观时尚,科技感强烈
技术不成熟,体验差
腕带厚重,无法长时间佩戴
全英文介绍,没有针对国家进行本土化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1 位认为很赞!
这是我们拿到的一款面向青少年动手教学领域的「机器人」,它叫阿尔法(Alpha),由深圳创业公司优必选打造。它没有那么高大上,既听不懂人的指令,也不会像人一样说话,但它能做非常丰富的自定义动作,比如跳一段有模有样的舞蹈。
我们对机器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看过太多影视剧中的机器人,最近两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星际穿越》中的TARS;陌生则是因为智能到听话的机器人,离日常生活有点儿远。
Alpha 其实是非常狭义的机器人,名副其实的外貌党——人形机器人。
Alpha机器人的特性
Alpha 内置了 ARM 控制器,全身上下有 16 处可控制舵机(关节),这是它跳舞像人的基础 —— 人体主要的关节都涵盖了。
它的眼睛通电时发出蓝光,让人想到奥特曼,而且机身多处装备了LED灯,跳舞时更动感可爱。
它的后脑勺下面是一些插槽,电源接口、复位键、机器人开关以及 USB 接口都在这里。编程高手可以通过 MicroSD 扩展卡,把自己所编写的程序动作和背景音乐全部保存下来。
我们没有详细测试 Alpha 的续航和充电时间,平时用它的时候,提前 2 小时充满电,大概可以跳舞半小时。
怎么编舞?
其实阿尔法机器人内置了20多段动作和歌曲,包括红极一时的《江南 Style 》和《小苹果》。不过俗话说得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面开启我们的「编程」之旅。
通过配套的 PC 软件,可以在电脑上给 Alpha 编舞 —— 让它连续做各种动作。软件名叫 Game Robot Editor ,可以从官网或者随机附送的光盘安装找到。安装过程只要玩命点击下一步。经过几分钟的等待,驱动程序就安装完成。
插上数据线,打开机器人开关,稍等几秒钟听见“叮”一声,灯亮连接成功,进入 3D 可视化动作编辑后台。软件界面左侧是函数动作栏和 16 处可控制关节舵机,右侧是机器人的动态图。当我们旋转舵机关节时右侧的机器人也会跟着有变化——可视化。编辑舞蹈时,所有的动作都直观地体现在软件界面上,一些基础的如前进、后退等动作是预存的。
比较好玩的是「回读」功能,我们把 Alpha 摆弄出一个动作,然后点回读键,软件就会自动保存动作,重复相同的操作后,一段个性的机器人舞蹈就完成了,很轻松,完全不需要编程基础。另外,16 处可控制关节舵机,均可以通过动作帧来计算偏差和微调动作数值。
它的编程软件难度并不高,上手很快,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恐怕还是有些难度。
怎么控制?
阿尔法机器人随机附赠了无线手柄。打开机器人开关并长按 5 秒手柄上的 UBT 键就可以完成连接。手柄的操作按键也很多,从 5 - 16 号按键( 13 与 17 除外)都可以编辑喜欢的动作,而1-4则是常规的按钮,比如4号键为归零。
官方操作演示视频:
随机附赠的配件里还有一个似 U 盘的无线模块,在电脑上安装驱动,即可用键盘控制远程无线控制 Alpha。不过,在我们的使用中,无线模块的稳定性不好,以至于差点就冲动把机器人给砸了。p.s. 我们拿到的这个版本还不支持语音操作,新版已经支持。
这里是一段 Alpha 太极拳表演,展示了它的动作细腻程度:
售价 5500 元的 Alpha 机器人,可以完成多种细腻的动作。通过配套的 PC 软件,完全没有编程基础的人,也能编上一段有趣的舞蹈动作。如果再有点儿音乐细胞的话,舞蹈老师用它演示一些基本舞蹈动作,还是很靠谱的。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1 位认为很赞!
验证码:6 + 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opro hero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