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路558号和江都哪些景区旁有无人的寺庙

江都丁伙发现一彩绘古庙 目前毁损严重_新浪扬州
江都丁伙发现一彩绘古庙 目前毁损严重
扬州晚报评论
图为网络资料图
& & 日前,读者潘先生致电扬州晚报称:从事古建工作的他在江都调研时,发现在江都丁伙镇有一处古庙,殿堂内还有彩绘壁画,只是由于年代久远,经过数百年岁月的侵蚀,目前毁损严重,殿堂与壁画已是岌岌可危。
  现场探访
  壁画人物形神兼备、线条劲挺
  记者随后与潘先生一起驱车来到了江都丁伙镇锦东村中心组,找到了这座彰墅庙。现有彰墅古庙为前后三进建筑,分别为山门殿、中殿与正殿。
  潘先生说,山门殿与正殿是从清代至现代的修复建筑,唯有中殿建筑为明代始建并留存至今。
  如何断定其为明代古寺庙?对此,潘先生解释道,“这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筑,主要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一、明代建筑屋脊厚重、高大,屋面坡度较陡;二、从屋顶的一个龙吻来看为典型明代形制;三、中殿角梁端部造型为典型扬州地区建筑做法,在梁端部有剥腮装饰,这种装饰法在清代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四、三开间歇山顶中殿中的每一根立柱下都有柱櫍(zhì)。柱櫍就是柱身与底座的过渡部分,安装‘櫍’的原因主要为了保护柱脚。但这种柱櫍在清代就没有了。”
  记者发现,在中殿东西山墙上可见彩绘佛教《地藏经》内容壁画,虽然色彩风化斑驳、残破不全,但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绘制之精美。尤其是清晰度较高的东面山墙中间部分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形神兼备、线条劲挺、颇见功力。可惜西面山墙的壁画大部分已被黄白涂料粉刷遮掩,但从已剥落的涂料下仍然可以隐隐见到部分壁画内容。
  古庙来历
  谢安曾筑三墅,明朝始建庙堂
  那么,江都的这座彰墅古庙到底什么来历?
  江都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彰墅庙:位于丁伙镇彰墅村中心组。始建于明代后期。清道光十五年(1835)扩建。现仅存前后三进建筑,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第一进硬山式三开间,门前一对五幅纹鼓形门枕石。门上嵌“彰墅庙”石额。第二进为始建时的殿宇,歇山顶三开间。面阔7.63米,进深8.6米,柱下用两层木质。东、西墙面有“十殿阎王图”壁画,面积20多平方米,画面破损严重,但非常珍贵。后进硬山式,五开间,面阔13.4米,进深九檩8.9米。”
  此外,在2005年,有媒体报道称,谢安彰墅庙江都现身,彰墅庙在丁伙镇彰墅村中心组,相传建于东晋年间,又有说始建于明代后期,清道光十五年扩建。现仅存前后3进建筑,全木结构,坐北朝南。老庙门前的石鼓、庙堂里的壁画,屋顶上的八卦图等,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相传东晋时期,谢安到广陵(今扬州)做官时,曾在丁伙筑有乔墅、彰墅、樊墅,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彰墅庙。彰墅庙前殿古石额完整,房内绘有9幅反映民间故事的壁画,极为罕见。
  “中国·江都”网站在2008年也曾发过一篇关于彰墅庙的小特写:
  我镇锦东村境内有座距今1800多年历史的庙宇——彰墅庙,在庙门口两侧有一对和古庙同样历史悠久的石鼓。前些日子,经过60多年风雨漂泊的一对石狮又重返古庙,给古庙增添了几许威严和古老的色彩。&
  虽然经过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洗礼,但古庙门前的石鼓和石狮依然完好存在。石狮子高约2.5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狮身,下面是脚基,狮头几乎与古庙的屋檐齐平。狮子脚基的石头上分别雕刻着蝴蝶、梅花、荷花等一些精美的花纹,还有50厘米的脚基被栽在了地下。
  这对狮子分雄雌两种,雄狮右脚踩着球,雌狮左脚抱着一只小狮子,背上还驮着一只小狮子,形象栩栩如生、样子十分可爱。 &
  古庙门前的那对石鼓,高约1米,石鼓直径约60厘米,上面刻着蝙蝠、莲花等图案,看上去栩栩如生。由于年代的久远,石鼓表面已经有些许的风化和裂纹,但并没有影响石鼓的整体效果。
  读者呼吁
  扬泰地区唯一,应加强保护
  现唯一还居住在古庙中80岁的刘秀萍老人说,“从18岁起,我就来到了庙里给当家师傅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当时当家的惠岸师傅也是扬州人,现在我住的这个厢房,还有后面的这个大殿都是惠岸师傅化缘修建的。”
  “我从事古建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这座古庙很可能是扬泰地区目前唯一一座有同期壁画的明代寺庙。”潘先生说,据我所知,扬泰地区还没有哪个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明代寺庙壁画。而像这样小巧玲珑的明代殿堂也是难得一见,我想这对于研究扬泰地区明代中晚期的寺庙建筑艺术以及壁画艺术有着不可多得的价值。但是,现在这座明代彰墅庙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呼吁相关部门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扬州景点门票 扬州有哪些寺庙 大明寺门票预订_欣欣旅游网已通过欣欣可信旅行社认证实名验证营业执照业务授权书旅行社名称:扬州舜天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所在地:江苏,扬州网店类型:网店经营者:商家服务:签署旅游合同提供旅游发票由国家旅游局颁发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旅行社名称:扬州舜天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许可证编号:&&法人代表:蒋凯&&业务范围: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该网店已获得江苏省中旅旅行社公司授权委托代理销售出境游业务全部分类
举报该产品 您的位置:>
>>>服务详情
扬州大明寺景点地址:江苏扬州平山堂路8号分享到: 646位游客关注票型市场价欣欣价兑票方式支付方式使用日期&预订团队票特惠专享大明寺
团体票&30&24景区取票线下支付须知 请至少提前一天预定,预定前请咨询客服人员相关事宜。其它大明寺
电子票&30&27景区取票线下支付须知 请至少提前一天预定,预定前请咨询客服人员相关事宜。入园说明交易流程:我们卖的是实体票,不是电子票。 1.请提前告知我们游玩时间和人数,进行付款预定或当面交易。2.买家可于门市取票、或由我社安排工作人员将门票送至景点门口。3.预定后,买家如有特殊原因无法游玩,支持提前一天退票。注:请提前一天与我社工作人员联系,方便快捷。 退改规则预定后,买家如有特殊原因无法游玩,支持提前一天退票。产品详情景点简介:
古城北郊,蜀冈如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及其附属的建筑,因其集庙宇、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都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大明寺因初建于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称&栖灵寺&、&西寺&,末称&秤平&等。,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千年古刹,历经劫难,终获新生。仁寿元年(601年),皇帝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朝法师任大明寺,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唐三年(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
北宋年间,任扬州太守时建。明万历年间,扬州知府重建大明寺,十二年漕御史愿再次重修。清,大明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清三十年(1765年),乾隆巡游扬州,改题&法净寺&。然而三年(1853年),寺庙又毁于兵燹。此后,大明寺几经修建,规模渐大。现 寺为清年间两准方浚颐建。1949年后以后,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多次整修扩建这一南朝古刹。1958年,大明寺被列为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破四旧&为名,要砸烂寺庙内。总理紧急电谕,命令坚决保护大明寺古迹。及时封闭了寺庙,使古刹幸免于难。1979年,寺庙全面维修,佛像贴金,大明寺焕然一新。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回国巡展,复名&&。
门票预订须知
取票时间:8:00-16:30 &
交易流程:
1.请提前告知我们游玩时间和人数,进行付款预定或当面交易。
2.买家可于门市取票、或由我社安排工作人员将门票送至景点门口。
3.预定后,买家如有特殊原因无法游玩,支持随时退票。
注:请提前一天与我社工作人员联系,当面取票,方便快捷。
备注:电子票1人起订& 团体票5人起订
大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其悠久历史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大德高僧,他就是唐代的鉴真和尚。鉴真和尚曾在大明寺讲律传戒,名闻遐迩,为僧俗所景仰,有着崇高威望,享“江淮化主”之誉。为了兴隆佛教,弘法东洋,他接受日本僧人邀请,欣然率领众僧东渡扶桑。大师东渡弘法是义无反顾的。当时,他的弟子们因道路遥远,“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而犹豫踟蹰。鉴真却毅然决然:“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足见他的深远识见和坚强决心。鉴真大师不畏艰险,五次东渡失败,却毫不灰心,决不退缩,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以双目失明之66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实现夙愿。他的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令后人无比景仰与敬慕。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戒律、兴造寺庙佛像、广授书画技艺、推广医药饮食、弘扬大唐文化,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鉴真大师是传教弘法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罕见的杰出人物,也是大明寺最大的荣耀和骄傲。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栖灵塔自唐会昌三年(843)毁灭,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而无栖灵宝塔,香客和游人深深引为憾事。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僧人可政募集资金建造了一座七级多宝塔。这座宝塔又于南宋时毁圮,自此,大明寺再也没有重建栖灵塔之举。时值1980年,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业。大明寺僧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准备兴建。1988年,大明寺主持僧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择址奠基,仪式隆重,并立石为记。瑞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赓续其志,募化资金,虔心操作,企求早日建成栖灵塔。与栖灵塔北台阶相接的甬道直通卧佛殿。卧佛殿为单檐殿庑式建筑,翘角飞檐,气势雄伟。卧佛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上,檐下正中处高悬“卧佛殿”金字匾,出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在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的偏东位置上,也形成了一个南北中轴线的建筑群体,它就是以鉴真纪念堂正殿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群体,设计精妙,构制完美,堪称近今建筑的精品。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建,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今堂内还挂有“风流宛在”、“坐花载月”的匾额,堂北檐挂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信息:   上海出发:上海火车南站乘开往镇江的火车, 或者在虹桥路211号徐家汇客运站搭乘交通大宇的大巴前往扬州,车程3-4小时,票价86元。建议来自上海、苏州等方向的游客可选择先乘火车到镇江,在转乘汽车到扬州。(仅供参考)   杭州出发:杭州汽车北站乘快客到扬州(票价298元),或者乘坐T786/T787到扬州(硬座:106元)然后换乘扬州到景区的交通或乘坐的士。(仅供参考)   南京出发:南京长途汽车东站乘汽车到扬州(平均20分钟一班,36元左右)或者乘火车到扬州(票价17左右),然后换乘扬州到景区的交通或乘坐的士。(仅供参考)   扬州市内交通:   驾车交通信息:   上海出发:市区―A20--A9--A30--北青公路―苏沪高速―苏州绕城―沪宁高速―扬溧高速―润扬大桥―宁通高速―扬州出口下―大明寺   杭州出发:杭宁高速―沿江高速―苏嘉杭高速―江阴大桥―宁通高速―扬州出口下―大明寺   南京出发:宁镇公路―沪宁高速―扬溧高速―润扬大桥―宁通高速―扬州出口下―大明寺在线咨询验 证 码:点击获取验证码& 已经有欣欣会员账号,可直接登录登录后,我们会帮您自动填写预订联系信息用户名:密码: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全程价格透明 明白消费精心筛选行程 品质感受绝无强制消费 正规服务品牌质量保证 支付安全免责声明:本站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欣欣旅游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您发现本网店涉及虚假违规,请立即旅游主管部门投诉电话:扬州日报社--扬州晚报
第A19版:国内新闻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重点新闻
第A03版 今日视点
少林寺工作人员称——
景区混乱与寺庙无关
  郑州电&近日,媒体报道称,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向少林景区下达“整改通知”,说少林景区的游览环境、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秩序、管理服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较低,距离5A级旅游景区标准差别较大。  2月1日,记者致电少林寺寺务处。“管理混乱那是外边(寺院之外),港中旅的事,他们与少林寺没关系,不是跟港中旅合作了嘛,那是港中旅在管理(寺院之外的景区),它对少林寺没啥影响。我是少林寺人,只能关注少林寺墙里面的事,墙外边事管不了,那都是港中旅他们在管。”一工作人员称,至于有没有整改措施,寺方没有听说过,因为他们从来没给寺院说过什么,即使搞合资公司也没和寺院商量过。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江都现存119株古树名木 分布在11个镇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自然界的物种变迁,是研究社会与自然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活标本、活文物,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那么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江都,经过悠久岁月的洗礼,如今又存在哪些古树名木?这些古树名木的现状又是如何?
119株古树名木分布在11个镇
江都地处亚热带,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文物古迹众多,树木种类也比较丰富,20世纪90年代就被国家林业部授予“花木之乡”的称号。根据江都林业部门最新的普查结果显示:江都区域内原有古树名木127株,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6株,树龄300-499年的二级古树20株,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树101株,树种有银杏、小叶黄杨、桂花、桧柏、龙柏、女贞等。后复查发现只剩119株,减少了8株,其中死亡2株,作为商品苗木售出6株,8株均为三级古树。此外,古树名木中以银杏居多,仅在浦头镇袁滩村发现一个银杏群,有古银杏21株,占地200平方米,历史上该地为赵家祠堂遗址,树龄在100-250年不等,大多为250年高龄,该群银杏为雌树群,每年结白果达500公斤,是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119株古树名木分布在11个镇,而且这些古树名木分布的地理位置呈现一定的特点,多散布在古寺、庙堂、庵堂、祠堂的遗址和现存的此类建筑物周围。“传统的宗教文化场所,如大桥开元寺、仙女镇古墩头寺、邵伯中学、砖桥影剧院、杨墅小学等。传统宗教寺、庙、庵、堂遗址,如邵伯镇甘棠寺、丁伙镇五里庙、浦头镇尹家庵、宜陵镇凤来茶馆等。若在村民周围,如浦头的银杏群,银杏树所产的白果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干果,农户往往把它作为经济来源、代代相传,形成古树林。”
古树名木产权复杂
那么这些遗存的古树名木产权归谁所有?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古树名木维护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古树名木,产权比较复杂,国家、集体、个人对古树均有部分产权,其中属于国家的,如寺庙、学校,有19株;集体的,如行政村、组共54株,剩余都为个人所有。“近年来,由于大树进城形成风气,江都的园林生产单位从外引进百年以上的古树,在园林枣园、景点中应用栽培,如丁伙镇的朴园,从外省引进了干径1米以上、树龄有数百年的朴树2株和干径30厘米以上的紫薇古树1株,作为镇园之宝。 其他苗圃也不时引进古树进行复壮培育。”
对古树名木缺乏系统有序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古树名木遭受破坏现象严重,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比如高龄树木,由于在漫长生命过程中的自然整枝或其它原因断枝,往往留下许多枯枝死节或孔洞,给病虫滋生创造了条件,得不到正常的护理,容易造成古树的枯死。有的古树在寺庙旧址,房舍倒塌时垃圾对古树掩埋过深,有的群众在树旁堆放杂物,有的被水泥地包围等,给古树的生存造成威胁,目前江都的古树名木维护工作陷入了一个困境。”
古树名木维护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区的古树名木实行的是属地管护,谁所有,谁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组织,更没有专业的技术队伍养护管理,养护技术滞后,造成不少古树因管理不善而死亡或被出售。对新增的古树而未能纳入古树的管理范畴,导致纳入管理的古树资源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我们也都和这些产权所有者签订了相关协议,可是具体的落实还得看产权者自身的意识。国家集体对古树的保护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保护的是本单位人文、历史的景观。而个人对古树保护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古树所有单位对古树的保护目的不同,导致古树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另外,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缺乏专用管理经费,也是影响古树名木维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区、镇两级财政没有管理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只在“浅层次”操作,古树名木生病、生虫往往不能及时救治。
应建立专业的组织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如人,要经历生老病死、灾害意外,更遭受来自人类的各种影响,平时的养护更加重要。 ”古树名木维护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健全管护组织是管好古树名木的有效措施,江都区应建立专业的管理组织,配备工作人员,统筹全区古树名木的管护和技术工作,工作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使古树名木的管理工作者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另外,由专业的管理组织建立一套完整的保护措施,并经常组织检查落实。“加强管理要从技术措施着手,开展对古树的防病治虫工作以及对树势衰弱的古树挽救、复壮工作,同时,做好整形修剪、施肥、中耕、除草等
正常管理工作。设置适当的安全护栏,采取切合实际的管护技术,针对古树名木的不同状况,制订相应保护措施。对于一二级古树名木,实行一级保护,对于三级古树实行二级保护,古树后续资源实行三级保护。”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国有、集体所有的古树名木的管理要落实到单位,措施落实到人,个体所有的古树管护措施落实到农户和管理人,区、镇与各具体管护组织、个人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进行公证。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民爱绿、护绿的意识,提高广大居民保护古树名木的认识,严格执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从而杜绝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
“我们也将继续普查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古树,以及生长在村庄周围、庭院内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树木和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从外地引进的尚在苗圃中复壮的古树、古桩,要协助古树古桩所有人制订科学的养护计划,快速复壮,形成古树资源,有计划地逐步进行挂牌保护,以壮大全区古树名木阵容。”
江都境内古树名木的故事
邵伯甘棠树
每一棵古树经历沧桑的岁月,隐藏着丰富而又神秘的历史故事,而作为江都区仅有的名木邵伯甘棠树,无人不知,不仅是因为它700多年的“高龄”而让人惊叹,更因为它的背后所记载的一段谢安筑邵伯埭治水解一方百姓于危难的历史,让后人感动和敬仰。
谢安是我国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南北悠悠三十年,谢台遗埭故依然。欲寻旧事天人共,卧听钟鱼古寺边。”这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在邵伯写下怀念谢安的诗句,其中“遗埭”即指邵伯埭。据载,东晋宁康三年,谢安出镇广陵(今扬州),筑邵伯埭治水,使当地百姓免于遭受旱涝之灾。埭成,当年受益,高者无旱,低者不涝,上下两利,民皆称颂。从此渔农聚居者日多,久之便形成了农村小集镇,人丁兴旺,百业繁荣。谢安去世后,百姓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建谢公祠(古甘棠庙),祠内植树以纪念。后人常用“甘棠”称颂地方官吏之有惠政于民者。现谢公祠已不在,但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诗人骚客,远道来访,凭吊谢公之遗迹,发思古之幽情。宋代徐铉、苏辙、秦观都曾在这里留下华章。
据悉,原植数株,今存1株,在邵伯镇甘棠居委会,平日由居委会管护。甘棠树又称棠梨树,亦称桂梨树,树体如一把大伞,花色淡黄有清香,耐旱,也耐湿。此树围粗2米左右,高约15米。传说有“三异”,一曰华而不实,二曰无风自动,三曰花先开后合。
开元寺银杏树
在大桥镇开元寺,生长着两棵参天古银杏。有诗人写道:“古木参
天树绿灯,银鹰飞越捷如神。开元寺里双银杏,百尺高标引渡人。”另一诗人则写道:“两株银杏势凌云,历尽沧桑记忆新。多少兴亡风两史,都经老树录年轮。”从这些诗中,对开元寺古银杏的雄姿及年轮,可见一斑。
据悉,开元寺古银杏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棵古银杏树高近20米左右,树身围约4米,需三四人才能合围。树身乳瘤周挂,长约1.5米,呈现各种姿态,有的甚似龙形,引人称奇。银杏虽古,但树叶繁茂,华冠盖顶,绿树浓荫,使得雄宝殿越发显得庄严静谧。两棵银杏,1棵为雄,1棵为雌,结伴同生共长。雌树至今生长旺盛,果实累累。据说,这两棵古银杏,还是国家的航标,因而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凤来茶馆老腊梅
宜陵镇凤来茶馆内的老腊梅,据说当植于清乾隆年间,已有近二百年历史,长得古朴重杈,疏瘦有韵。梅主人是读书人,一心以书登仕,为表其心志,决定植梅明志,取意于“没有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目前树高5.5米左右,主干2支,冠幅6米左右,每到开花季节,馨香四溢, 沁人心脾,树下品茶赏花,亦怡然自得。责任编辑:王箭
报料、求助、咨询、客服
新闻热线:4  广告热线: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州市江都路558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