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用于桃树病虫害防治治实例

吉林永吉县使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摘要:7月9日,记者在永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基于今年的气象条件分析,易导致水稻二化螟虫害中等或偏重发生。为此,永吉县首度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的生物防治虫害技术――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成为我省率先使用这项技术的四个县(区)之一,在我市尚属首家。 目
  7月9日,记者在永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基于今年的气象条件分析,易导致水稻二化螟虫害中等或偏重发生。为此,永吉县首度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的生物防治虫害技术――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成为我省率先使用这项技术的四个县(区)之一,在我市尚属首家。  目前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期,此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对保收成意义重大。同时,水稻二化螟正处于产卵期至卵孵化初期,是防治最佳时期。现下防虫以喷洒各种农药为主,环保程度低,有农药残留。今年在吉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在省植保站防治科的监督指导下,永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万昌镇选定5000亩绿色水稻田,首度采用了先进的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每亩释放1万只人工培殖的赤眼蜂。这些赤眼蜂将把卵产在二化螟的卵块中,杀灭二化螟虫卵,起到防虫作用。成熟的赤眼蜂会自行繁殖2至3代,对水稻循环防虫。  据介绍,为了使用好这项无公害的生物防虫技术,永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先后邀请吉林农业大学的项目专家和相关研究所所长,对200名万昌农民组成的放蜂队进行了集中培训。之所以首选万昌投放,是为了支持万昌的绿色水稻更大程度地实现生态环保。  这些天,他们释放的赤眼蜂已经在田间开始工作了。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小宝
其他人正在看……
Copyright&&&&新农网版权所有&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生物技术在黄瓜育种上的应用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库 -欢迎加入中国蔬菜网黄瓜频道!
资材业:|| 种植业:蔬菜频道||园林频道||| 养殖业:水产频道|
您的位置:
&&&生物技术在黄瓜育种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黄瓜育种上的应用
【来源:金农网】 【阅读数:646】 【字体:
  本世纪70年代以来,由细胞工程、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的建立,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高新技术领域。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飞跃。黄瓜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大,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及研究进展,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菜篮子的问题。作为我国惟一一个以黄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为了适应技术革新的发展,1995年以来,在杜胜利博士的带领下开展了生物技术在黄瓜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将单倍体诱导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等技术与传统黄瓜育种技术相结合,现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黄瓜育种一直沿用传统的育种方法,育成一个品种需要5~8年,利用杂交、自交和回交等手段,先育出优良的自交系,而传统自交系的选育也须经过6代以上的自交,方能选育出1个相当纯合、稳定的自交系,再加上杂交组合的配制和筛选,使育种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另外由于种质资源的限制,可供利用的性状资源差异越来越小,所以仅靠现有资源和常规育种方法很难使新品种在抗性、品质上有大的突破。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的&利用生物技术创造黄瓜育种新材料方法研究&是利用生物技术的手段为黄瓜传统的育种方法提供新的材料和方法。它主要包括2项重要技术,即黄瓜的单倍体诱导技术和体细胞再生与转基因技术。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的黄瓜单倍体诱导技术体系,在国内首次通过未授粉子房培养获得单(双单)倍体植株,自胚芽诱导、继代、再生植株扩繁到移栽驯化、单倍体鉴定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该技术填补了我国黄瓜单倍体技术研究的空白。用单倍体诱导技术进行品种选育,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完全一致,大大降低了误选的频率,而且以单倍体为诱变材料,突变隐性基因性状就可表现出来,获得突变体的速度可大大加快,从而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快速产生纯合的育种新材料(纯系),提高育种效率。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应用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仅用1年多时间就从中国与荷兰型黄瓜的杂交后代中,分离获得一些表现优异的育种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并且抗病性强、瓜条商品性好,利用这些材料选育的品种性状优良,现已经进入了全国区域性试验阶段,预计在1~2年内就可以在国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单倍体诱导技术的成功使天津黄瓜所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此技术的机构之一。在黄瓜染色体倍性鉴定和加倍方面的研究工作表明单倍体和双倍体染色中心直径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染色中心直径来鉴定单倍体,但在区分双单倍体和三倍体时会有一定误差。
  利用传统的基因定位方法进行基因标记,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遗传图谱的可靠性较低。而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提高遗传分析的准确性和选种、育种的有效性,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黄瓜育种,还可以尽早实现抗病性等性状研究的突破。目前我所生物技术课题组正在承担国家863和天津市重大攻关项目,并在黄瓜抗白粉病的分子标记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相关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黄瓜体细胞再生与转基因技术可将外源的抗病、抗虫、抗逆及特有品质等有效基因导入植物体,从而产生具有新性状的植株,培育出新的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品种。转基因黄瓜不仅可以保留原来优良的丰产性、商品性,而且获得了新的抗病性或抗除草剂等特性,可以大幅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如目前已经发现黄瓜转水稻几丁质酶基因植株可以提高对灰霉病的抗性,还可以产生对CMV的抗性。目前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正在利用建立的黄瓜转基因技术,通过与南开大学、天津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合作,开展黄瓜耐盐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研究,并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目前,生物技术在黄瓜育种上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有些技术还处于研究当中,如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系谱分析和定位,品系、品种和杂种的鉴定及品质、抗病性鉴定等还只是作为黄瓜育种的辅助手段。但我们相信生物技术必将对黄瓜的育种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黄瓜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物技术在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进步,给全球环境和人们带来了无法挽救的损失。特别是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食品,更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相继建立了专门机构,严格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提倡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的茶叶,以其保健养身,延年益寿备受人们的青睐,但随着人们加大化学产品在茶园中的使用,致使茶叶品质下降,有害有毒物质增加,因此,人们提出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的生产和消费。本文就生物技术在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1茶园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目前已发现茶树病虫害种类达500余种,而我省近300余种。这些病虫害中有一些是常发性和突发性的,还有一些是处在自然控制范围内的一般性次要害虫。从危害部位来看,大多以食叶者居多,因此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和产量。1.1虫害主要有叶蝉类、蚜类、蜡类、毒蛾类、刺蛾类、尺蟆类等。1.2病害主要有白星病、赤星病、茶...&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现在已知的茶树病虫害种类达500余种 ,其中较为重要的就达40余种。由于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 ,茶园小气候、生物种群、营养条件均比较稳定 ,从而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害种群。过去 ,由于对茶园病虫害一直依赖于化学农药防治 ,农药残留成为茶叶生产的大敌 ,成为茶叶出口创汇的瓶颈性障碍 ,根据欧洲茶叶委员会1998至1999年对我国出口欧盟茶叶的检测结果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检出率位于各产茶国之首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超出欧盟标准。近年来 ,有机茶迅速发展 ,由于有机茶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这就使得茶园病虫害防治必须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格局 ,走生物技术防治有机茶园病虫害已是必然的选择。1茶园病虫害的主要种类1.1虫害1.1.1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主要有6类 :即鳞翅目的毒蛾类、尺蠖类、蓑蛾类、卷叶蛾类、刺蛾类和鞘翅目的象甲类。1.1.2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共有6类 :即同翅目的叶蝉...&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甄茂清(合肥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处,230001)在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的今天,利用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虫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生物防治大多局限于诸如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之类传统的生物防治,而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如何,显然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植保工作者的关注,转变和拓展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观念和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引种、驯化、保护、生产、利用植物的历史。在保护植物的过程中,防治病虫害是其中重要一环。从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历史角度进行考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历史阶段。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为觅食求生存,在与大自然作抗争的过程中,就自觉和不自觉地利用了生物物种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食物链(网)的关系,引鸟治虫,以虫治虫。公元三世纪的我国...&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研究与防治中的应用据今年4月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协会等单位在京召开的首届《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研究与防治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生物技术与常规病虫防治相结合,及其运用于病虫防治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进展。首次证明核酶对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具有切割和破坏复制的作用。通过花粉管通道将大麦黄矮病毒的CP基因导入小麦已获得抗病性表达。初步实现了Bt基因和Bar基因的转移与表...&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定义更为广泛,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为支撑,结合了化学、化工、计算机、微电子等学科,从而形成了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它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现在,多种猪病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多种原有传染病流行的死灰复燃以及由于病原体的不断变异并产生耐药性,全球大约出现了近40种新发传染病,再加上全球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日益发达、气候变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导致传染病在全球快速流行、复活频率加快。多种传染病的流行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反而更加猖獗。进入21世纪后,以仅在数月内就从发现到全国迅速传播的蓝耳病为标志,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威胁在业界引起了更大的恐慌。此外,由于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而造...&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动植物品种培育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王清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106号266071摘要海水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苗种和病害问题。本文就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物植物品种培育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就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在群体和个体水平、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以及基因和分子水平培育新品种的工作,包括SPF和SPR苗种的培育、性别控制和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藻类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等进行了讨论。在重要水产养殖疾病病原的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方面,重卢、讨论了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疫苗和免疫促进剂的开发以及基因工程疫苗。本文还对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战略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海洋生物技术,品种培育,疾病防治一、引言作...&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桃树病虫害的防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