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珍惜生命的手抄报和平手抄报资料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手抄报图片_百度知道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手抄报图片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好的加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7条回答
14: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2日签订于北京主要是:(1).赔偿法国白银800万两;赔款交清后,法军退出所占之地。(2).立即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3)、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4)、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2日签订于北京
即《中俄续增条约》主要是:(1)、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
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16: 《中德通商条约》
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签订于天津共42款,另附“专条”,主要内容有:(1).在条约交换批准5年之后,允许普鲁士使节进京居住。(2).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3).允许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民人家属在广州、潮洲、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芝罘、天津、牛庄、镇江、九江、汉口、琼州、台湾、淡水等口居住、贸易,“至于赁房买屋、租地、造堂、医院、坟茔等事,皆听其便。”(4).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均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5).普鲁士官船(军舰)可驶入中国各口,“船上水师各官与中国官员平行相待”。17: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同治7年)7月28日签订于美国华盛顿主要是:(1)、扩大掠夺华工;(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18: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签订于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1864年(同治三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于塔城不平等条约,根据1860 年(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原则规定,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即自沙宾达巴哈山口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部44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19: 《中日北京专条》
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签订于北京主要内容有:
承认日本派兵侵台是&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被害难民之家,中国给抚恤银10万两;日本退兵,其在台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付银40万两。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光绪7年)2月24日签订于新疆伊犁主要是:(1)、侵占了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7万方公里;(2)、赔偿俄国白银280万两,并将军费增为900万卢布。22: 中英《烟台条约》 1876年(光绪2年)9月13日签订于烟台或称《滇案条约》,主要是:(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23: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签订于北京共54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坚准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身处无异;中国保留了葡萄牙如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的权利。(2)、葡萄牙得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3)、葡萄牙取得领事裁判权(4)、葡萄牙人可享中国已给或将给其他国家的通商特权,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买土地、建造房屋、设立教堂等权利该条约共54款,另有2个附属专约,是葡萄牙人入居澳门300多年来首次与中国签订的包含澳门地位条款的条约。条约包括澳门地位、鸦片税厘并征、葡萄牙享受最惠国待遇等内容。葡萄牙人终于获得了争取数十年而未得到的“澳门地位条款”与“最惠国待遇”。24: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日,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山附近)共12款,主要内容:在西藏亚东开关通商,“听任英国诸色商民前往贸易”;英印政府可派员在此驻扎查看贸易;自亚东开关之日起,五年内藏印贸易互免关税;亚东开关一年后,西藏人在哲孟雄游牧应照英国所立章程办理等。《中英会议藏印条款》打开了中国西藏的大门。亚东开关后,大量英印货物进入西藏,并远及川、滇边,西藏渐成为英印商品的销售市场。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又称《李福协议》)。 1884年(光绪10年)5月11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26: 《中法新约》 1885年(光绪11年)6月9日签订又称《越南条约》,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时订立的: 27: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签订于日本马关主要是:(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28: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1895年(光绪21年)11月8日签订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29: 《中俄密约》
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签订于俄国莫斯科该条约共6款,主要内容是:(1).如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2).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30: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共29款,主要内容是:(1).中日两国可互派使节驻于对方首都,可在对方通商口岸或准驻领事之处设立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及代理领事。(2).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从事商业、工艺制作及其他合例事业,准日人赁买房屋和租地造教堂、建医院、坟墓等。(3).准许日本人前往中国内地各处游历、通商。(4).凡各货物日本人运进中国或由日本运进中国者,日本人由中国运出口或由中国运进日本者,“均照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各税则及税则章程办理”。(5).日本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6).日本在中国取得最惠国待遇。《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是《马关条约》的延续。多年来日本统治者企图在中国得到的各种特权,至此全部实现。 31: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签约地点:北京共10款,主要内容有:(1)、胶州湾及湾内各岛租与德国,为期99年。租期内胶州湾归德国管辖,德国得以制定章程约束它国(包括中国)之来往船只。(2)、胶州湾沿岸潮平100里内,划为中立地区,德国官兵有权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该区域内&派驻兵营、筹办兵法&,须先与德国会商办理。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阻碍。(3)、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筑铁路两条,一条由胶澳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通往济南,一条由胶澳往沂州经莱芜县至济南。德国并有权开采铁路沿线30里内矿产。(4)、山东省内任何工程须用外国人员、资本、器材时,首先应与德国商办。 32: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主要内容有:(1).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水面租与俄国,为期25年。期满可“相商展限”,俄国在租借地内享有治理地方和调度水陆各军等全权,清政府无权驻军;(2).租地以北划出一段“隙地”(几乎包括了整个辽东半岛),未经俄方许可,中国军队不得进入。3.中国同意俄国从中东铁路修一支线到旅顺、大连,“此支路经过地方,(中国)不将铁路利益给与别国人”。通过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俄国强租旅大,在辽东半岛南端,建立了海军基地;中东铁路与南满支线把这个远离俄国本土的军港同俄国联结起来,东北三省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俄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大大加强。强租旅大的第二年,它又擅自把旅大租借地改为“关东省”,实行军政合一的殖民统治。 33: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专条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嘴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 34: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主要内容有:(1).中国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内岛屿及海湾沿岸10英里地方)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2).所租之地均归英国管辖,但中国兵轮可在威海湾停泊。(3).英国可在租地范围内沿海一带修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专条的这些规定,使英国轻而易举地获取了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威海卫和旅顺曾是北洋海军根据地,它们分踞渤海湾的南北入口,隔海相望,是保卫北京和华北的门户。现在分别落到了俄、英手中,成为两国的海军基地。专条的签订,使华北门户渤海湾的控制权完全落到了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这对北京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35:《广州湾租界条约》
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这个条约共有7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允许将广州湾租与法国,租期99年。(2).法国所租之地,全归法国一国管辖,中国不得过问。法国可制定章程征收进口船舶的入港费;可在租借地内驻扎军队,修筑炮台及各种军事设施。(3).中国船只驶入广州湾须向法国交纳各项税钞。(4).法国有权修筑自广州湾至安铺的铁路,敷设电线。根据这个条约,广州湾实际上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条约不仅使法国在中国西南增强了它的侵略势力,而且使法国在香港附近地方建立了一个重要侵华基地,从而取得了在华南同英国抗衡的有利地位,确立了法国在中国西南三省的势力范围。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订立的:36:
《辛丑条约》
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 签约地点:北京主要是:(1)、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9.8亿两白银;另加民间赔款200多万两白银。以关税,盐税作保。合计10.227亿两白银;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4)、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37: 中英《拉萨条约》
又称《英藏条约》)1904年(光绪30年)9月7日签订于拉萨其主要内容有:①除亚东外,增开江孜、噶大克为商埠,许英国分别派员监管商务;②赔款七百五十万卢比,分七十五年缴清,赔款未缴清前,英军占领春丕;③自中国与哲孟雄(今锡金)边界至拉萨的防御工事一律拆除;④除经英国事先同意外,西藏土地不得让卖、租典与任何外国;西藏一切事务不准任何外国干涉;任何外国不准派员入藏;西藏的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其他利权不得让与任何外国或其臣民;西藏各项进款、或货物或现金不许抵押或让与任何外国或其臣民。《拉萨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坚持不予批准的立场,电示驻藏大臣“切勿画押”,并令其与荣赫鹏交涉,要求修改条约。1906年在北京重开谈判,4月27日,清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与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正约六款.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日(光绪32年)签约地点:北京《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共6款,另以《拉萨条约》作为附约。正约的主要内容有:英国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作为此约附约的《拉萨条约》“彼此允认,切实遵守”;其第九款内之第四节所声明各项权利,除中国独能享受外,不许他国国家及他国人民享受。惟经与中国商定,在该约第二款指明之各商埠,英国应得设电线通报印度境内之利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在实际上肯定了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对那些妄图分割中国领土西藏的阴谋是一个打击。但它承认了英国在西藏的许多侵略利益及特权,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39: 中俄《满州里界约》
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 签约地点:满洲里共两条,其主要内容是: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呼第58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63界点,并沿额尔古纳河,至该河与黑龙江会流处止的国界。此次界务交涉,本应按照旧约规定,双方共同履勘水陆两界,但结果却完全超出了会勘的范围和旧约的规定,以致新设界点位置及水路国界与旧约不符。陆路边界线的6个界点全部南移,致使中国丧失数百平方公里土地。水路在界约中虽载明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但右岸应属中国的许多洲渚,却以臆造的“额尔古纳河旧河道”为借口,划归俄国。《满洲里界约》将旧约作了有利于俄国的修改,并就此重新划定了国界,是有损于中国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个丧权的边界条约。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清光绪31年 签约地点:北京《正约》三款,主要内容为:
清政府“将俄国按照《日俄和约》第五款及第六款允让日本国之一切概行允诺”,即同意将俄国政府在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领土、领水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以
及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转让给日本政府。
《附约》十二款,规定日本政府取得的新特权,主要有:
①中国允将东三省十六个地方开埠通商:凤凰城(今辽宁凤城)、辽阳、新民屯(今辽宁新民)、铁岭、通江子(今辽宁通江口)、法库门(今辽宁法库)、长春、吉林、哈
尔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珲春、三姓、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和满洲里。
②如俄国允将护路兵撤退,日本才可照办(实际上则长期在沿线驻扎“护路”军队)。
③中国允许日本政府继续经营安东(今辽宁丹东)至奉天(今沈阳)铁路,以十五年为限。
④在营口、安东、奉天划定日本租界。
⑤中日合营公司采伐鸭绿江右岸地方森林。同年12月29日双方在北京互换条约批准书。这项不平等条约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陆上获得了立脚点。从此,它以依约攫取到的
权益为依托向中国东北地区大肆扩张侵略。影响:
使外国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日吗?那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这是作为中国子民一辈子的耻辱。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对我们泱泱大国施以兽行。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救国救民的抗战征程……黑暗终于过去,光明终于到来。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 1997年香港重回祖国的怀抱; 2003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 2005年神州&六&号载着人类的梦想探索宇宙。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强国,彻底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令世界刮目相看。你听, 08年奥运会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你看,&五福娃&高唱&北京欢迎您!&向全世界人民发出诚挚的邀请……沧海桑田,风雨坎坷,怎能让伟大的祖国再历尽磨难。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世界上最坚韧民族的一员,作为龙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第一部分———满清时期清王朝对外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近四十个条约影响深重。下面的是其中的四十多个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起因及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01:中英《广州和约》1841年(道光21年)5月27日签约于广州和约规定:(1)、中国向英军缴交广州&赎城费&600万元。(2)、赔偿英国商馆和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号的损失合计70万两白银。(3)、清军退出广州城60英里,英军退出虎门等条款。备注:英国勒索巨款后,又提出割让香港,修改和约,因未满足其要求,旋即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02: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签约于南京又称《江宁条约》。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2100万两白银。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附: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签约于 广州虎门共16条,另附&小船定例&3条;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共15款,另将两国贸易中的26类货物的关税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1).关税自主权。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3).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由此,在&约束&侨民的幌子下,各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此外,条约对中国的引水权、海关验货权等多有破坏,而条约中关于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后又被英方曲解为设置&租界&的法律依据。《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03: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签约于澳门望厦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04: 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签订于上海黄浦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05: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签订于新疆伊犁共17条。主要内容有:(1).伊、塔两处与俄通商后,俄国可“专派管贸易之匡苏勒(即领事)官照管。”(2).中俄双方在伊、塔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3).俄国商人在伊、塔两地犯罪,由俄国领事究办,不受中国法律制裁。(4).俄商可在伊、塔建造“贸易亭”(即商站,亦称贸易圈),用以住人、存货;
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大家也许想问,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总&字..这说的是总会有好处,而不是只会有好处.所以说,开卷有益需要论证的是读书是有益处而不是读书无害.(千万别被反方缠到这.不然一定会输.原因看完后面的就会明白) 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 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 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至于&开卷未必有益&,是个中性词,它的一半(有益)是对的,但另一半--开卷无益就存在问题了:无益,并不是有害.就象一辆车在路上行驶,它没有象飞机一样飞上蓝天,难道就能说它在钻地吗?假使论点是&开卷有害&,那么根据刚刚的一些论点,自然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说&无益&~那就是错误的了.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反方的论点就只对了一半.(而且这一半还是正方的论点)沃来告诉你怎样辩论好 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大家也许想问,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总&字..这说的是总会有好处,而不是只会有好处.所以说,开卷有益需要论证的是读书是有益处而不是读书无害.(千万别被反方缠到这.不然一定会输.原因看完后面的就会明白) 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这句名言是说什么书都读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那么,那个人如果看了不良的书,看过瘾了,可能会做出不良行为。 果戈理《死鬼灵》中的比什伽秋,什么都读,他并非饱学之士,而是缺少鉴赏力的傻瓜;《庄子·列御冠》中的朱泽漫,他学了一门特殊的杀龙技术,其实没有什么地方有龙可杀,他才明白世间无龙,其本领白学也。如此说来,如不加选择地开卷,总会事倍功半,害多益少! 作家赵树理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掏金’”。 梨子吃了对心脾有害;红枣吃了对牙有害;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做用。 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任为一切书皆读,而不取舍,不问内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
起因及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01:中英《广州和约》1841年(道光21年)5月27日签约于广州和约规定:(1)、中国向英军缴交广州&赎城费&600万元。(2)、赔偿英国商馆和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号的损失合计70万两白银。(3)、清军退出广州城60英里,英军退出虎门等条款。备注:英国勒索巨款后,又提出割让香港,修改和约,因未满足其要求,旋即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
第一部分———满清时期清王朝对外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近四十个条约影响深重。下面的是其中的四十多个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起因及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01:中英《广州和约》1841年(道光21年)5月27日签约于广州和约规定:(1)、中国向英军缴交广州&赎城费&600万元。(2)、赔偿英国商馆和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号的损失合计70万两白银。(3)、清军退出广州城60英里,英军退出虎门等条款。备注:英国勒索巨款后,又提出割让香港,修改和约,因未满足其要求,旋即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02: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签约于南京又称《江宁条约》。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2100万两白银。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附: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签约于 广州虎门共16条,另附&小船定例&3条;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共15款,另将两国贸易中的26类货物的关税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1).关税自主权。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3).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由此,在&约束&侨民的幌子下,各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此外,条约对中国的引水权、海关验货权等多有破坏,而条约中关于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后又被英方曲解为设置&租界&的法律依据。《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03: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签约于澳门望厦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04: 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签订于上海黄浦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05: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签订于新疆伊犁共17条。主要内容有:(1).伊、塔两处与俄通商后,俄国可“专派管贸易之匡苏勒(即领事)官照管。”(2).中俄双方在伊、塔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3).俄国商人在伊、塔两地犯罪,由俄国领事究办,不受中国法律制裁。(4).俄商可在伊、塔建造“贸易亭”(即商站,亦称贸易圈),用以住人、存货;住站俄人,“自有俄罗斯管贸易官管束”,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是沙俄利用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势日衰的有利形势,与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该约,沙俄获得了在伊、塔两地设领、贸易免税、领事裁判权和设置名曰贸易亭实为租界等特权,从陆上打开了中国西北的大门。06: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签订于上海主要内容有:(1).取消1845年章程中由英国一国独占居留地的条文。(2).改变租地办法。仍由外国侨民直接向中国业主租地,但取消第一次章程关于各国商人租地须先得到英国领事许可的规定,改为由租地人向其本国领事呈报并转道台查核;取消押手,由租地人将租价付与中国业主。(3).默认“华洋杂居”。中国人可进入租界租地建屋,但须得外国领事“允准”。(4).租界可征收地税或码头税,等等。这个租地章程颁布后,租界内成立了工部局。工部局组织巡捕,并以巡捕捐的名义向中国人抽税,还擅自审理中国人的民刑案件。这样一来,上海租界俨然成为中国境内的“国中之国”,工部局即成为这个国中之国的政府。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年)期间后签订的有:07: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签订于天津主要内容是:(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400万两(其中包括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等。08: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签订于天津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200万两。10: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咸丰8年)5月签订于黑龙江瑷珲主要是:(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11: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12: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美国公使驻北京。(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13: 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签订于北京主要是:赔偿英国1300万两白银。又增加:(1)、立即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4)、增加赔款为800万两。14: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2日签订于北京主要是:(1).赔偿法国白银800万两;赔款交清后,法军退出所占之地。(2).立即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3)、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4)、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15: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2日签订于北京
即《中俄续增条约》主要是:(1)、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
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16: 《中德通商条约》
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签订于天津共42款,另附“专条”,主要内容有:(1).在条约交换批准5年之后,允许普鲁士使节进京居住。(2).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3).允许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民人家属在广州、潮洲、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芝罘、天津、牛庄、镇江、九江、汉口、琼州、台湾、淡水等口居住、贸易,“至于赁房买屋、租地、造堂、医院、坟茔等事,皆听其便。”(4).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均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5).普鲁士官船(军舰)可驶入中国各口,“船上水师各官与中国官员平行相待”。17: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同治7年)7月28日签订于美国华盛顿主要是:(1)、扩大掠夺华工;(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18: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签订于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1864年(同治三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于塔城不平等条约,根据1860 年(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原则规定,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即自沙宾达巴哈山口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部44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19: 《中日北京专条》
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签订于北京主要内容有:
承认日本派兵侵台是&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被害难民之家,中国给抚恤银10万两;日本退兵,其在台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付银40万两。20: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21: 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光绪7年)2月24日签订于新疆伊犁主要是:(1)、侵占了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7万方公里;(2)、赔偿俄国白银280万两,并将军费增为900万卢布。22: 中英《烟台条约》 1876年(光绪2年)9月13日签订于烟台或称《滇案条约》,主要是:(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23: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签订于北京共54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坚准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身处无异;中国保留了葡萄牙如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的权利。(2)、葡萄牙得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3)、葡萄牙取得领事裁判权(4)、葡萄牙人可享中国已给或将给其他国家的通商特权,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买土地、建造房屋、设立教堂等权利该条约共54款,另有2个附属专约,是葡萄牙人入居澳门300多年来首次与中国签订的包含澳门地位条款的条约。条约包括澳门地位、鸦片税厘并征、葡萄牙享受最惠国待遇等内容。葡萄牙人终于获得了争取数十年而未得到的“澳门地位条款”与“最惠国待遇”。24: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日,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山附近)共12款,主要内容:在西藏亚东开关通商,“听任英国诸色商民前往贸易”;英印政府可派员在此驻扎查看贸易;自亚东开关之日起,五年内藏印贸易互免关税;亚东开关一年后,西藏人在哲孟雄游牧应照英国所立章程办理等。《中英会议藏印条款》打开了中国西藏的大门。亚东开关后,大量英印货物进入西藏,并远及川、滇边,西藏渐成为英印商品的销售市场。25: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又称《李福协议》)。 1884年(光绪10年)5月11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26: 《中法新约》 1885年(光绪11年)6月9日签订又称《越南条约》,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时订立的:27: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签订于日本马关主要是:(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28: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1895年(光绪21年)11月8日签订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29: 《中俄密约》
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签订于俄国莫斯科该条约共6款,主要内容是:(1).如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2).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30: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共29款,主要内容是:(1).中日两国可互派使节驻于对方首都,可在对方通商口岸或准驻领事之处设立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及代理领事。(2).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从事商业、工艺制作及其他合例事业,准日人赁买房屋和租地造教堂、建医院、坟墓等。(3).准许日本人前往中国内地各处游历、通商。(4).凡各货物日本人运进中国或由日本运进中国者,日本人由中国运出口或由中国运进日本者,“均照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各税则及税则章程办理”。(5).日本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6).日本在中国取得最惠国待遇。《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是《马关条约》的延续。多年来日本统治者企图在中国得到的各种特权,至此全部实现。31: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签约地点:北京共10款,主要内容有:(1)、胶州湾及湾内各岛租与德国,为期99年。租期内胶州湾归德国管辖,德国得以制定章程约束它国(包括中国)之来往船只。(2)、胶州湾沿岸潮平100里内,划为中立地区,德国官兵有权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该区域内&派驻兵营、筹办兵法&,须先与德国会商办理。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阻碍。(3)、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筑铁路两条,一条由胶澳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通往济南,一条由胶澳往沂州经莱芜县至济南。德国并有权开采铁路沿线30里内矿产。(4)、山东省内任何工程须用外国人员、资本、器材时,首先应与德国商办。32: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主要内容有:(1).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水面租与俄国,为期25年。期满可“相商展限”,俄国在租借地内享有治理地方和调度水陆各军等全权,清政府无权驻军;(2).租地以北划出一段“隙地”(几乎包括了整个辽东半岛),未经俄方许可,中国军队不得进入。3.中国同意俄国从中东铁路修一支线到旅顺、大连,“此支路经过地方,(中国)不将铁路利益给与别国人”。通过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俄国强租旅大,在辽东半岛南端,建立了海军基地;中东铁路与南满支线把这个远离俄国本土的军港同俄国联结起来,东北三省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俄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大大加强。强租旅大的第二年,它又擅自把旅大租借地改为“关东省”,实行军政合一的殖民统治。33: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专条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嘴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34: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主要内容有:(1).中国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内岛屿及海湾沿岸10英里地方)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2).所租之地均归英国管辖,但中国兵轮可在威海湾停泊。(3).英国可在租地范围内沿海一带修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专条的这些规定,使英国轻而易举地获取了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威海卫和旅顺曾是北洋海军根据地,它们分踞渤海湾的南北入口,隔海相望,是保卫北京和华北的门户。现在分别落到了俄、英手中,成为两国的海军基地。专条的签订,使华北门户渤海湾的控制权完全落到了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这对北京形成了严重的威胁。35:《广州湾租界条约》
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这个条约共有7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允许将广州湾租与法国,租期99年。(2).法国所租之地,全归法国一国管辖,中国不得过问。法国可制定章程征收进口船舶的入港费;可在租借地内驻扎军队,修筑炮台及各种军事设施。(3).中国船只驶入广州湾须向法国交纳各项税钞。(4).法国有权修筑自广州湾至安铺的铁路,敷设电线。根据这个条约,广州湾实际上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条约不仅使法国在中国西南增强了它的侵略势力,而且使法国在香港附近地方建立了一个重要侵华基地,从而取得了在华南同英国抗衡的有利地位,确立了法国在中国西南三省的势力范围。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订立的:36:
《辛丑条约》
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 签约地点:北京主要是:(1)、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9.8亿两白银;另加民间赔款200多万两白银。以关税,盐税作保。合计10.227亿两白银;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4)、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37: 中英《拉萨条约》
又称《英藏条约》)1904年(光绪30年)9月7日签订于拉萨其主要内容有:①除亚东外,增开江孜、噶大克为商埠,许英国分别派员监管商务;②赔款七百五十万卢比,分七十五年缴清,赔款未缴清前,英军占领春丕;③自中国与哲孟雄(今锡金)边界至拉萨的防御工事一律拆除;④除经英国事先同意外,西藏土地不得让卖、租典与任何外国;西藏一切事务不准任何外国干涉;任何外国不准派员入藏;西藏的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其他利权不得让与任何外国或其臣民;西藏各项进款、或货物或现金不许抵押或让与任何外国或其臣民。《拉萨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坚持不予批准的立场,电示驻藏大臣“切勿画押”,并令其与荣赫鹏交涉,要求修改条约。1906年在北京重开谈判,4月27日,清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与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正约六款.38: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日(光绪32年)签约地点:北京《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共6款,另以《拉萨条约》作为附约。正约的主要内容有:英国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作为此约附约的《拉萨条约》“彼此允认,切实遵守”;其第九款内之第四节所声明各项权利,除中国独能享受外,不许他国国家及他国人民享受。惟经与中国商定,在该约第二款指明之各商埠,英国应得设电线通报印度境内之利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在实际上肯定了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对那些妄图分割中国领土西藏的阴谋是一个打击。但它承认了英国在西藏的许多侵略利益及特权,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39: 中俄《满州里界约》
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 签约地点:满洲里共两条,其主要内容是: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呼第58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63界点,并沿额尔古纳河,至该河与黑龙江会流处止的国界。此次界务交涉,本应按照旧约规定,双方共同履勘水陆两界,但结果却完全超出了会勘的范围和旧约的规定,以致新设界点位置及水路国界与旧约不符。陆路边界线的6个界点全部南移,致使中国丧失数百平方公里土地。水路在界约中虽载明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但右岸应属中国的许多洲渚,却以臆造的“额尔古纳河旧河道”为借口,划归俄国。《满洲里界约》将旧约作了有利于俄国的修改,并就此重新划定了国界,是有损于中国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个丧权的边界条约。40: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清光绪31年 签约地点:北京《正约》三款,主要内容为:
清政府“将俄国按照《日俄和约》第五款及第六款允让日本国之一切概行允诺”,即同意将俄国政府在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领土、领水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以
及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转让给日本政府。
《附约》十二款,规定日本政府取得的新特权,主要有:
①中国允将东三省十六个地方开埠通商:凤凰城(今辽宁凤城)、辽阳、新民屯(今辽宁新民)、铁岭、通江子(今辽宁通江口)、法库门(今辽宁法库)、长春、吉林、哈
尔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珲春、三姓、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和满洲里。
②如俄国允将护路兵撤退,日本才可照办(实际上则长期在沿线驻扎“护路”军队)。
③中国允许日本政府继续经营安东(今辽宁丹东)至奉天(今沈阳)铁路,以十五年为限。
④在营口、安东、奉天划定日本租界。
⑤中日合营公司采伐鸭绿江右岸地方森林。同年12月29日双方在北京互换条约批准书。这项不平等条约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陆上获得了立脚点。从此,它以依约攫取到的
权益为依托向中国东北地区大肆扩张侵略。影响:
使外国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第一部分———满清时期清王朝对外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近四十个条约影响深重。下面的是其中的四十多个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起因及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01:中英《广州和约》1841年(道光21年)5月27日签约于广州和约规定:(1)、中国向英军缴交广州&赎城费&600万元。(2)、赔偿英国商馆和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号的损失合计70万两白银。(3)、清军退出广州城60英里,英军退出虎门等条款。备注:英国勒索巨款后,又提出割让香港,修改和约,因未满足其要求,旋即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02: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签约于南京又称《江宁条约》。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2100万两白银。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附: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签约于 广州虎门共16条,另附&小船定例&3条;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共15款,另将两国贸易中的26类货物的关税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1).关税自主权。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3).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由此,在&约束&侨民的幌子下,各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此外,条约对中国的引水权、海关验货权等多有破坏,而条约中关于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后又被英方曲解为设置&租界&的法律依据。《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03: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签约于澳门望厦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04: 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签订于上海黄浦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05: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签订于新疆伊犁共17条。主要内容有:(1).伊、塔两处与俄通商后,俄国可“专派管贸易之匡苏勒(即领事)官照管。”(2).中俄双方在伊、塔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3).俄国商人在伊、塔两地犯罪,由俄国领事究办,不受中国法律制裁。(4).俄商可在伊、塔建造“贸易亭”(即商站,亦称贸易圈),用以住人、存货;住站俄人,“自有俄罗斯管贸易官管束”,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是沙俄利用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势日衰的有利形势,与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该约,沙俄获得了在伊、塔两地设领、贸易免税、领事裁判权和设置名曰贸易亭实为租界等特权,从陆上打开了中国西北的大门。06: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签订于上海主要内容有:(1).取消1845年章程中由英国一国独占居留地的条文。(2).改变租地办法。仍由外国侨民直接向中国业主租地,但取消第一次章程关于各国商人租地须先得到英国领事许可的规定,改为由租地人向其本国领事呈报并转道台查核;取消押手,由租地人将租价付与中国业主。(3).默认“华洋杂居”。中国人可进入租界租地建屋,但须得外国领事“允准”。(4).租界可征收地税或码头税,等等。这个租地章程颁布后,租界内成立了工部局。工部局组织巡捕,并以巡捕捐的名义向中国人抽税,还擅自审理中国人的民刑案件。这样一来,上海租界俨然成为中国境内的“国中之国”,工部局即成为这个国中之国的政府。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年)期间后签订的有:07: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签订于天津主要内容是:(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400万两(其中包括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等。08: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签订于天津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200万两。10: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咸丰8年)5月签订于黑龙江瑷珲主要是:(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11: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12: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美国公使驻北京。(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13: 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签订于北京主要是:赔偿英国1300万两白银。又增加:(1)、立即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4)、增加赔款为800万两。14: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2日签订于北京主要是:(1).赔偿法国白银800万两;赔款交清后,法军退出所占之地。(2).立即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3)、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4)、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15: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2日签订于北京
即《中俄续增条约》主要是:(1)、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
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16: 《中德通商条约》
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签订于天津共42款,另附“专条”,主要内容有:(1).在条约交换批准5年之后,允许普鲁士使节进京居住。(2).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3).允许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民人家属在广州、潮洲、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芝罘、天津、牛庄、镇江、九江、汉口、琼州、台湾、淡水等口居住、贸易,“至于赁房买屋、租地、造堂、医院、坟茔等事,皆听其便。”(4).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均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5).普鲁士官船(军舰)可驶入中国各口,“船上水师各官与中国官员平行相待”。17: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同治7年)7月28日签订于美国华盛顿主要是:(1)、扩大掠夺华工;(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18: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签订于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1864年(同治三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于塔城不平等条约,根据1860 年(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原则规定,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即自沙宾达巴哈山口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部44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19: 《中日北京专条》
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签订于北京主要内容有:
承认日本派兵侵台是&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被害难民之家,中国给抚恤银10万两;日本退兵,其在台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付银40万两。20: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21: 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光绪7年)2月24日签订于新疆伊犁主要是:(1)、侵占了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7万方公里;(2)、赔偿俄国白银280万两,并将军费增为900万卢布。22: 中英《烟台条约》 1876年(光绪2年)9月13日签订于烟台或称《滇案条约》,主要是:(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23: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签订于北京共54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坚准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身处无异;中国保留了葡萄牙如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的权利。(2)、葡萄牙得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3)、葡萄牙取得领事裁判权(4)、葡萄牙人可享中国已给或将给其他国家的通商特权,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买土地、建造房屋、设立教堂等权利该条约共54款,另有2个附属专约,是葡萄牙人入居澳门300多年来首次与中国签订的包含澳门地位条款的条约。条约包括澳门地位、鸦片税厘并征、葡萄牙享受最惠国待遇等内容。葡萄牙人终于获得了争取数十年而未得到的“澳门地位条款”与“最惠国待遇”。24: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日,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山附近)共12款,主要内容:在西藏亚东开关通商,“听任英国诸色商民前往贸易”;英印政府可派员在此驻扎查看贸易;自亚东开关之日起,五年内藏印贸易互免关税;亚东开关一年后,西藏人在哲孟雄游牧应照英国所立章程办理等。《中英会议藏印条款》打开了中国西藏的大门。亚东开关后,大量英印货物进入西藏,并远及川、滇边,西藏渐成为英印商品的销售市场。25: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又称《李福协议》)。 1884年(光绪10年)5月11日签订于天津主要是:(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26: 《中法新约》 1885年(光绪11年)6月9日签订又称《越南条约》,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时订立的:27: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签订于日本马关主要是:(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28: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1895年(光绪21年)11月8日签订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29: 《中俄密约》
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签订于俄国莫斯科该条约共6款,主要内容是:(1).如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2).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30: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共29款,主要内容是:(1).中日两国可互派使节驻于对方首都,可在对方通商口岸或准驻领事之处设立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及代理领事。(2).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从事商业、工艺制作及其他合例事业,准日人赁买房屋和租地造教堂、建医院、坟墓等。(3).准许日本人前往中国内地各处游历、通商。(4).凡各货物日本人运进中国或由日本运进中国者,日本人由中国运出口或由中国运进日本者,“均照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各税则及税则章程办理”。(5).日本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6).日本在中国取得最惠国待遇。《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是《马关条约》的延续。多年来日本统治者企图在中国得到的各种特权,至此全部实现。31: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签约地点:北京共10款,主要内容有:(1)、胶州湾及湾内各岛租与德国,为期99年。租期内胶州湾归德国管辖,德国得以制定章程约束它国(包括中国)之来往船只。(2)、胶州湾沿岸潮平100里内,划为中立地区,德国官兵有权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该区域内&派驻兵营、筹办兵法&,须先与德国会商办理。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阻碍。(3)、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筑铁路两条,一条由胶澳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通往济南,一条由胶澳往沂州经莱芜县至济南。德国并有权开采铁路沿线30里内矿产。(4)、山东省内任何工程须用外国人员、资本、器材时,首先应与德国商办。32: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主要内容有:(1).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水面租与俄国,为期25年。期满可“相商展限”,俄国在租借地内享有治理地方和调度水陆各军等全权,清政府无权驻军;(2).租地以北划出一段“隙地”(几乎包括了整个辽东半岛),未经俄方许可,中国军队不得进入。3.中国同意俄国从中东铁路修一支线到旅顺、大连,“此支路经过地方,(中国)不将铁路利益给与别国人”。通过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俄国强租旅大,在辽东半岛南端,建立了海军基地;中东铁路与南满支线把这个远离俄国本土的军港同俄国联结起来,东北三省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俄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大大加强。强租旅大的第二年,它又擅自把旅大租借地改为“关东省”,实行军政合一的殖民统治。33: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专条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嘴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34: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主要内容有:(1).中国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内岛屿及海湾沿岸10英里地方)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2).所租之地均归英国管辖,但中国兵轮可在威海湾停泊。(3).英国可在租地范围内沿海一带修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专条的这些规定,使英国轻而易举地获取了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威海卫和旅顺曾是北洋海军根据地,它们分踞渤海湾的南北入口,隔海相望,是保卫北京和华北的门户。现在分别落到了俄、英手中,成为两国的海军基地。专条的签订,使华北门户渤海湾的控制权完全落到了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这对北京形成了严重的威胁。35:《广州湾租界条约》
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这个条约共有7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允许将广州湾租与法国,租期99年。(2).法国所租之地,全归法国一国管辖,中国不得过问。法国可制定章程征收进口船舶的入港费;可在租借地内驻扎军队,修筑炮台及各种军事设施。(3).中国船只驶入广州湾须向法国交纳各项税钞。(4).法国有权修筑自广州湾至安铺的铁路,敷设电线。根据这个条约,广州湾实际上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条约不仅使法国在中国西南增强了它的侵略势力,而且使法国在香港附近地方建立了一个重要侵华基地,从而取得了在华南同英国抗衡的有利地位,确立了法国在中国西南三省的势力范围。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订立的:36:
《辛丑条约》
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 签约地点:北京主要是:(1)、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9.8亿两白银;另加民间赔款200多万两白银。以关税,盐税作保。合计10.227亿两白银;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4)、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37: 中英《拉萨条约》
又称《英藏条约》)1904年(光绪30年)9月7日签订于拉萨其主要内容有:①除亚东外,增开江孜、噶大克为商埠,许英国分别派员监管商务;②赔款七百五十万卢比,分七十五年缴清,赔款未缴清前,英军占领春丕;③自中国与哲孟雄(今锡金)边界至拉萨的防御工事一律拆除;④除经英国事先同意外,西藏土地不得让卖、租典与任何外国;西藏一切事务不准任何外国干涉;任何外国不准派员入藏;西藏的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其他利权不得让与任何外国或其臣民;西藏各项进款、或货物或现金不许抵押或让与任何外国或其臣民。《拉萨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坚持不予批准的立场,电示驻藏大臣“切勿画押”,并令其与荣赫鹏交涉,要求修改条约。1906年在北京重开谈判,4月27日,清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与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正约六款.38: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日(光绪32年)签约地点:北京《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共6款,另以《拉萨条约》作为附约。正约的主要内容有:英国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作为此约附约的《拉萨条约》“彼此允认,切实遵守”;其第九款内之第四节所声明各项权利,除中国独能享受外,不许他国国家及他国人民享受。惟经与中国商定,在该约第二款指明之各商埠,英国应得设电线通报印度境内之利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在实际上肯定了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对那些妄图分割中国领土西藏的阴谋是一个打击。但它承认了英国在西藏的许多侵略利益及特权,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39: 中俄《满州里界约》
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 签约地点:满洲里共两条,其主要内容是: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呼第58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63界点,并沿额尔古纳河,至该河与黑龙江会流处止的国界。此次界务交涉,本应按照旧约规定,双方共同履勘水陆两界,但结果却完全超出了会勘的范围和旧约的规定,以致新设界点位置及水路国界与旧约不符。陆路边界线的6个界点全部南移,致使中国丧失数百平方公里土地。水路在界约中虽载明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但右岸应属中国的许多洲渚,却以臆造的“额尔古纳河旧河道”为借口,划归俄国。《满洲里界约》将旧约作了有利于俄国的修改,并就此重新划定了国界,是有损于中国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个丧权的边界条约。40: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清光绪31年 签约地点:北京《正约》三款,主要内容为:
清政府“将俄国按照《日俄和约》第五款及第六款允让日本国之一切概行允诺”,即同意将俄国政府在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领土、领水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以
及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转让给日本政府。
《附约》十二款,规定日本政府取得的新特权,主要有:
①中国允将东三省十六个地方开埠通商:凤凰城(今辽宁凤城)、辽阳、新民屯(今辽宁新民)、铁岭、通江子(今辽宁通江口)、法库门(今辽宁法库)、长春、吉林、哈
尔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珲春、三姓、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和满洲里。
②如俄国允将护路兵撤退,日本才可照办(实际上则长期在沿线驻扎“护路”军队)。
③中国允许日本政府继续经营安东(今辽宁丹东)至奉天(今沈阳)铁路,以十五年为限。
④在营口、安东、奉天划定日本租界。
⑤中日合营公司采伐鸭绿江右岸地方森林。同年12月29日双方在北京互换条约批准书。这项不平等条约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陆上获得了立脚点。从此,它以依约攫取到的
权益为依托向中国东北地区大肆扩张侵略。影响:
使外国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卢沟桥事变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kxdfjhgvsnilnrgv
勿忘国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与和平手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