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基溴苯乙胺类生物碱(+)-Lycoricidine的结构修饰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求原文

水仙休眠与生长特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水仙休眠与生长特性研究
【摘要】:水仙为石蒜科水仙属(Narcissus.L)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世界著名球根花卉而广泛栽培。目前,关于水仙休眠与生长相关研究不多,关于酚酸类物质与水仙休眠解除的关系尚无报道。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选育的水仙新品种‘上农早春’、‘上农蝶影’为材料,对水仙在解除休眠过程中的酚酸类物质及其休眠、生长繁殖、光合等特性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水仙‘上农早春’为材料,研究其鳞茎在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及碳水化合物变化,结果表明:7℃低温处理期间,鳞茎淀粉含量下降幅度为46.3%,高于室温处理的21.3%下降幅度;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且7℃低温处理上升幅度高于室温处理的,第8周出现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样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SDS-PAGE显示共有17条特征蛋白质条带,其中54kD、40kD区域蛋白条带以“姊妹”条带形式出现,可能是同工酶蛋白,18kD及以下蛋白条带可能为水仙鳞茎贮藏蛋白;室温及7℃两种低温处理过程中,无原有蛋白条带的消失,也无新的蛋白条带出现。
2、以水仙‘上农早春’为材料,对水仙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中的酚酸类物质成分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POD及酚酸代谢相关酶PPO、PAL的活性。结果表明:水仙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中的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检测到水仙鳞片中含有没食子酸、绿原酸、4-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在休眠各时期4-羟基苯甲酸含量最高;POD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水仙鳞片中酚酸类物质含量变化与PPO活性变化与均呈负相关关系,与PAL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3、对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水仙鳞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酚酸代谢相关酶(POD、PAL、PPO)活性变化与总酚含量及5种酚酸类物质含量变化与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变化,POD、PPO活性变化可能是总酚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及POD活性变化可能参与到水仙鳞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没食子酸、绿原酸、4-羟基苯甲酸三种酚酸类物质代谢。酚酸类物质代谢相关酶与5种酚酸类物质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OD、PAL主要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4-羟基苯甲酸代谢相关。PPO主要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没食子酸代谢相关。
4、研究了栽培在上海地区的‘上农早春’、‘上农蝶影’两水仙品种繁殖特性及上海气候条件下的两个水仙品种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上农早春’和‘上农蝶影’种球的平均周径分别为13.6cm和12.8cm。两个水仙品种种球的繁殖系数都较低,‘上农早春’和‘上农蝶影’分别为1.04和1.32。在不同时期,两个不同品种水仙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相似,均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PFD-Pn响应曲线显示,在光强300μmol·m~(-2)·s~(-1)以下,两个品种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在光强300~1200μmol·m~(-2)·s~(-1)区段,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加而迅速增大,‘上农早春’表观量子效率较‘上农蝶影’高,为0.040;PFD-CO_2响应曲线显示‘上农早春’和‘上农蝶影’CO_2饱和点分别为1463μmol·mol~(-1)和1641μmol·mol~(-1);‘上农早春’与‘上农蝶影’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6℃和22.4℃。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S682.21【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4图录14-15表录15-16缩略词中英文对照16-171 文献综述17-27 1.1 水仙概况17-19
1.1.1 栽培历史与形态特征17
1.1.2 水仙分类17-18
1.1.3 水仙生物学特性及病虫害防治18-19 1.2 植物休眠机理研究进展19-24
1.2.1 植物休眠机理的几种假说19-22
1.2.2 植物休眠与酚酸类物质代谢关系研究进展22
1.2.3 水仙等球根类植物休眠原因22-24 1.3 水仙生长繁殖与光合特性研究进展24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24-25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25-272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水仙形态与生理生化变化27-37 2.1 材料与方法27-29
2.1.1 材料27-28
2.1.2 方法28-29 2.2 结果与分析29-35
2.2.1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茎花芽生长情况29-30
2.2.2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淀粉含量的变化30-31
2.2.3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31
2.2.4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31-33
2.2.5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可溶性蛋白 SDS-PAGE33-35 2.3 讨论35-373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水仙酚酸类物质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37-49 3.1 材料与方法37-40
3.1.1 仪器与试剂37
3.1.2 植物材料37-38
3.1.3 方法38-40 3.2 结果与分析40-47
3.2.1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总酚含量的变化40
3.2.2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酚酸类物质定性定量分析40-45
3.2.3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 POD 活性的变化45
3.2.4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 PPO 活性的变化45
3.2.5 不同温度贮藏水仙鳞片中 PAL 活性的变化45-47 3.3 讨论47-494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水仙碳水化合物等与酚酸类物质代谢的相关回归分析49-59 4.1 方法49 4.2 结果与分析49-57
4.2.1 水仙酚酸类物质含量变化与碳水化合物等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49-50
4.2.2 水仙酚酸类物质含量变化与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相关性分析50-55
4.2.3 水仙总酚含量与碳水化合物等含量的回归分析55
4.2.4 水仙总酚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回归分析55-56
4.2.5 水仙 POD 与 5 种酚酸类物质的回归分析56
4.2.6 水仙 PAL 与 5 种酚酸类物质的回归分析56-57
4.2.7 水仙 PPO 与 5 种酚酸类物质的回归分析57 4.3 讨论57-595 水仙繁殖与光合等生长特性研究59-76 5.1 材料与方法59-61
5.1.1 试验材料59
5.1.2 试验方法59-61 5.2 结果与分析61-74
5.2.1 两水仙品种物候期及繁殖特性61-63
5.2.2 水仙净光合速率、胞间 CO_2浓度等63
5.2.3 试验地生态因子及两个水仙品种光合指标日变化63-71
5.2.4 水仙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71-72
5.2.5 水仙净光合速率对 CO2浓度的响应72-73
5.2.6 水仙净光合速率对气温的响应73-74 5.3 讨论74-766 结论76-80参考文献80-87附录 187-88附录 288-89附录 389-90致谢90-9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昕;金文韬;凌庆枝;何军邀;;[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江昌俊,余有本;[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孙红梅;张月;赵爽;王春夏;王锦霞;;[J];北方园艺;2008年11期
王建宇;;[J];北方园艺;2012年02期
喇燕菲;张启翔;潘会堂;孙明;;[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孙红梅;张月;王春夏;赵波;陈丽静;王锦霞;;[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郭维明,李?,郭廷翘,聂虹;[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张盹明,王继和,马全林,吴春荣;[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1期
柯世省;;[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王海波;李疆;王孝娣;赵海亮;高东升;;[J];果树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尚旭岚;[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杨柏云;[D];南昌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艳涛;[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昭英,孙小镭,刘世琦,高俊凤;[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冯波,董树亭,高荣歧,胡昌浩,王空军;[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隋娜,李萌,田纪春,孟庆伟,赵世杰;[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梁太波,张淑香,史春余,王汝娟,杨馥成;[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曹世彪,陈双臣,李志娟;[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叶宝兴,毛达超,刘学春;[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郭淼;张廷婷;高建强;崔德才;;[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萧蓓蕾;李德全;胡晓丽;;[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梁庆玲;刘世琦;于文艳;郝树芹;;[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艺梅;郑琳;华平;胡秋丽;黄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农科卷)[C];2005年
裴孝伯;解静;余纪柱;;[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蒋瑜;龙岳林;杨娜;何盼;;[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冯岳东;于晓英;张力;杨潇怡;;[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陈宇;黄志明;叶美兰;吴锦程;;[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傅明连;林素英;蔡丽琴;黄志明;吴锦程;;[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陈丽平;赵方贵;李敏;杨延杰;陈宁;;[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红梅;宋波;李治能;张锦恬;;[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春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庆莲;[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陈业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毕明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俊忠;[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种培芳;[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杨江山;[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李培英;[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侯钰荣;[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张秀娟;[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艾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福存;[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丹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瑞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雷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郑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乔芬;[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罗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峰,张安文,苗青松,张瑞芳;[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武德传;徐晓燕;董召荣;朱小茜;;[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胡素琴;高怡宁;刘鹏;徐根娣;;[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李清芳,范永红,马成仓;[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江昌俊,余有本;[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王蓓,陆妙康,于善谦,张若平;[J];病毒学报;1990年04期
宁云芬;龙明华;杨美纯;陶劲;;[J];北方园艺;2007年08期
高琼;杜方;亢秀萍;李锦生;邢国明;;[J];北方园艺;2007年10期
孙红梅;张月;赵爽;王春夏;王锦霞;;[J];北方园艺;2008年11期
李军霞;吴翠云;;[J];北方园艺;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宜平;高晓辰;;[A];中国花卉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花卉科技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敦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高文远;[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毕磊;[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白桦;[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慧;[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邓柳红;[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1年
任国艳;[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胡巍;[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郭蕊;[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陈远平;[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陈海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赖阳均;;[J];大自然;2011年04期
;[J];广东茶业;1987年02期
陈红岩;张雨微;;[J];生命世界;2009年12期
马文其;;[J];园林;2008年12期
阮积惠;;[J];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02期
李家贤;曾佛桂;邱陶瑞;谢美婷;林友欣;;[J];茶叶通讯;1990年03期
蔡华;邢伟;韦朝领;;[J];热带作物学报;2010年12期
洪林;梁国鲁;;[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年02期
游克仁;林峰;;[J];农业科技通讯;1988年11期
;[J];共产党人;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炯;陈剑平;;[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陈铎之;何红平;邸迎彤;张于;郝小江;;[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许荣义;[N];闽南日报;2008年
本报通讯员
陈斌;[N];中国花卉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炎森;[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张晓晴;[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婧雅;[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董易;[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蔡雪玲;[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叶一江;[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程鹏;[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牛炜;[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郑益平;[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罗鹏;[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吕燕玲;[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周永刚;[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文章摘要信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5(24)&691-697&DOI:
&&ISSN:&&CN:&51-1335/Q
&&&&&&&&&&&&&&&&&&&&&&&&&&&&&&&&&&&&&&&&&&&&&&&&&&&&&&&&&&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石蒜属植物生物碱成分研究进展
王欢1,2,王跃虎1,陈丽娟2,龙春林1,3*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 650204;2云南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明,中央民族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石蒜属为东亚特有属。该属植物富含生物碱,且此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细胞毒、抗疟疾、抗病毒以及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等活性。本文概述了该属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及其生源途径。
Research Progress of Alkaloids from Lycoris
WANG Huan 1,2, WANG Yue-hu 1, CHEN Li-juan 2, LONG Chun-lin 1,3*
1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2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3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Lycoris is an endemic genus to East Asia. The genus is rich in alkaoids, and these secondary metabolites have cytotoxic, antimalarial, antiviral, anticholinesterase, and others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chemical structure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biogenesis of alkaloids from Lycoris have been discussed.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网络版发布日期&&
作者Email:
参考文献:
[1] Zhao TR (赵天荣), Shi YT (施永泰), Cai JG (蔡建岗), et al. The Headway of Research in Lycoris . No Hort (北方园艺). .[2] Ling-Hu YW (令狐昱慰), Li DW (李多伟).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Lycoris. Subtrop Plant Sci (亚热带植物科学). -76.[3]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China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Flora of China (中国植物志). Beijing: Science Press, -17.[4] Evidente A, Kornienko A. Anticancer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and Their Synthetic Derivatives. Phytochem Rev,9-459.[5] Evidente A, Kireev AS, Jenkins AR, et al.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and Their Synthetic Derivatives: Discovery of Novel Leads for Anticancer Drug Design. Planta Med,1-507.[6] Jokhadze M, Eristavi L, Kutchukhidze J, et al. In vitro Cytotoxicity of Some Medicinal Plants from Georgian Amaryllidaceae. Phytother Res,2-624.[7] Lamoral-Theys D, Andolfi A, Van Goietsenoven G, et al. Lycorine, the Main Phenanthridine Amaryllidaceae Alkaloid, Exhibits Significant Antitumor Activity in Cancer Cells That Display Resistance to Proapoptotic Stimuli: An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tic Insight. J Med Chem. 44-6256.[8] Liu XS, Jiang JK, Jiao XY, et al. Lycorine Induces Apoptosis and Down-Regulation of Mcl-1 in Human Leukemia Cells. Cancer Lett. : 16-24.[9] Griffin C, Sharda N, Sood D, et al. Selective Cytotoxicity of Pancratistatin-Related Natural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Evalu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Two New Compounds. Cancer Cell Int. .[10] Pettit GR, Backhaus RA, Boyd MR, et al. Antineoplastic Agents, 256. Cell Growth Inhibitory Isocarbostyrils from Hymenocallis. J Nat Prod. 82-1687.[11] Ingrassia L, Lefranc F, Mathieu V, et al. Amaryllidaceae Isocarbostyril Alkalo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s Promising Antitumor Agents. Translat Oncol. -13.[12] Zupk? I, Réthy B, Hohmann J,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Alkaloids Derived from Amaryllidaceae Species. In Vivo. -48.[13] Elgorashi EE, Stafford GI, Van Staden J. Acetycholinesterase Enzym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Planta Med. 0-262.[14] Howes MJR, Houghton PJ. Plants Used in Chinese and Indian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Improvement of Memo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Pharmacol Biochem Behav. 3-527.[15] López S, Bastida J, Viladomat F, et al.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some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and Narcissus Extracts. Life Sci. 21-2529.[16] Toriizuka Y, Kinoshita E, Kogure N, et al. New Lycorine-Type Alkaloid from Lycoris traubii and Evaluation of Antitrypanosomal and Antimalarial Activities of Lycorine Derivatives. Bioorg Med Chem. 182-10189.[17] Sener B, Orhan I, Satayavivad J. Antimalarial Activity Screening of Some Alkaloids and the Plant Extracts from Amaryllidaceae. Phytother Res. 20-1223.[18] Campbell WE, Nair JJ, Gammon DW, et al. Alkaloids from South African Amaryllidaceae - Part 7 - Bioactive Alkaloids from Brunsvigia radulosa. Phytochemistry. 7-591.[19] Schmeda-Hirschmann G, Rodríguez JA, Loyola JI, et al. Activity of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on the Blood Pressure of Normotensive Rats. Pharm Pharmacol Commun. 9-312.[20] Szlávik L, Gyuris á, Minárovits J, et al. Alkaloids from Leucojum vernum and Antiretroviral Activity of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Planta Med. 1-873.[21] Li SY, Chen C, Zhang HQ,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Compounds with Antiviral Activities against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Antiviral Res. -23.[22] Okamoto T, Torii Y, Isogai Y. Lycoricidinol and Lycoricidine, New Plant-Growth Regulators in Bulbs of Lycoris radiata Herb. Chem Pharm Bull. 60-1864.[23] Iqbal Z, Nasir H, Hiradate S, et al. Plant Growth Inhibitory Activity of Lycoris radiata Herb. and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Lycorine as An Allelochemical. Weed Biol Manage. 1-227.[24] Numata A, Takemura T, Ohbayashi H, et al. Antifeedants for the Larvae of the Yellow Butterfly, Eurema Hecabe Mandarina, in Lycoris radiata. Chem Pharm Bull. 46-2149.[25] Evidente A, Arrigoni O, Liso R, et al. Further Experiments 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Lycorine Alkaloids. Phytochemistry. 39-2743.[26] McNulty J, Nair JJ, Singh M, et al. Selective Cytochrome P450 3A4 Inhibitory Activity of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Bioorg Med Chem Lett. 33-3237.[27] Cedr?n JC, Oberti JC, Estévez-Braun A, et al. Pancratium canariense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J Nat Prod. 2-116.[28] Dewick PM. Medicinal Natural Products. A Biosynthetic Approach 3rd. West Sussex: John Wiley & Sons Ltd., 6.[29] Jin Z. Amaryllidaceae and Sceletium alkaloids. Nat Prod Rep. 6-905.[30] Yang Y, Huang SX, Zhao YM, et al. Alkaloids from the Bulbs of Lycoris aurea. Helv Chim Acta. 50-2553.[31] Zheng Y (郑颖), Liu X (刘鑫), Ding LS (丁立生). Progress on Phytochemical Research for Benzylphenethylamine Alkaloids (苄基苯乙胺类生物碱的植物化学研究进展). Nat Prod Res Dev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176.[32] Boit HG, Dopke W, Stender W. Amaryllidaceen Alkaloide. 22. Alkaloide aus Hippeastrum rutilum, Lycoris albiflora, Zephyranthes andersoniana und Sternbergia fischeriana. Naturwissenschaften. 0.[33] Boit HG, Ehmke H.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XVI. Alkaloids of Nerine corusca, N. flexuosa, Pancreatium illyricum, Lycoris aurea, and L. incarnata. Chem Ber. 9-373.[34] Wang XY (王晓燕), Huang MR (黄敏仁), Han ZM (韩正敏), et al. GC-MS Analysi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 in Lycoris aurea (石蒜属植物忽地笑中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Chin Trad Herb Drug (中草药). 8, 217.[35] Ma GE (马广恩), Li HY (李惠寅), Huang HZ (黄慧珠), et al. Alkaloids of Lycoris. XI. Antitumor Principles and the Alkaloids of Lycoris chinensis (石蒜科生物碱的研究 XI. 中国石蒜中生物碱和抗癌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Chin Trad Herb Drug (中草药). 2-345.[36] Li HY, Ma GE, Xu Y, et al. Alkaloids of Lycoris guangxiensis. Planta Med. 9-261.[37] Kihara M, Xu L, Konishi K, et al.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A Novel Alkaloid, Incartine, A Supposed Biosynthetic Intermediate, from Flowers of Lycoris incarnate. Chem Pharm Bull. 9-292.[38] Takagi S, Katagi T, Takebayashi K.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Alkaloids. I. Separation of Alkaloids of Amaryllidaceae. Chem Pharm Bull. 16-1120.[39] Kobayashi S, Takeda S, Ishikawa H, et al. Alkaloids of Amaryllidaceae. A New Alkaloid, Sanguinine, from Lycoris sanguinea Maxim. Var. kiushiana Makino, and Pretazettine from Lycoris radiata Herb. Chem Pharm Bull. 37-1543.[40] Kobayashi S, Yuasa K, Imakura Y, et al. Isolation of O-Demethyllycoramine from Bulbs of Lycoris radiata Herb. Chem Pharm Bull. 33-3436.[41] Kihara M, Konishi K, Xu L, et al. Alkaloidal Constituents of the Flowers of Lycoris radiata Herb. (Amaryllidaceae). Chem Pharm Bull. 49-1853.[42] Abdallah OM. Minor Alkaloids from Lycoris sanguinea. Phytochemistry. 7-478.[43] Kitajima M, Kinoshita E, Kogure N, et al. Two New Alkaloids from Bulbs of Lycoris squamigera. Heterocycles. 89-1396.[44] Kihara M, Xu L, Konishi K, et al. Incartine, A Biosynthetic Intermediate, from the Flowers of Lycoris incarnate. Heterocycles. 99-1301.[45] Wang L, Zhang XQ, Yin ZQ, et al. Two New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from the Bulbs of Lycoris radiata. Chem Pharm Bull. 0-611.[46] Noshita T, Miyashita H, Shimizu H, et al. Isolation of Hippadine from the Roots of Lycoris radiata. Nat Med. 6.[47] Kobayashi S, Satoh K, Numata A, et al. Alkaloid N-oxides from Lycoris sanguinea. Phytochemistry. 5-677.[48] Takagi S, Yamaki M.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Bulbs of Lycoris sanguinea. Yakugaku Zasshi. 7-622.[49] Uyeo S, Kotera K, Okada T, et al. Occurrence of Alkaloids Vittatine and Haemanthamine in Lycoris radiata Herb. Chem Pharm Bull. 3-794.[50] Uyeo S, Yamato Y. The Structure of Radiatine, A New Alkaloid Occurring in Lycoris radiata Herb. Yakugaku Zasshi J Pharm Soc Jap. 5-623.[51] Pi HF, Zhang P, Ruan HL, et al. A New Alkaloid from Lycoris aurea. Chin Chem Lett. 19-1320.
本刊中的类似文章
by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下载
 收藏
本站文档均来源于网络,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下载文档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随时联系管理员处理。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硕士论文--胺类木脂素的合成研究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硕士论文--胺类木脂素的合成研究,木脂素,硕士论文答辩ppt,硕士论文,代写硕士论文,硕士论文评语,硕士论文答辩,硕士论文致谢,硕士论文格式,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致谢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9:03: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硕士论文--胺类木脂素的合成研究.PDF黄芩的生物化学及构效关系研究--《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1年06期
黄芩的生物化学及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正 黄芩为常用中药,用于治疗化脓性皮炎、腹泻、炎症和高血脂症,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化合物。本文从五个方面研究了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和构效关系。 1.对脂代谢的影响:黄芩中主要的黄酮成分黄芩甙、黄芩甙元、汉黄芩素等。黄芩甙对乙醇诱导的高血脂和脂解的离体脂肪细胞具有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水平作用,黄芩甙元能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上三种成分还可抑制以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诱导的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从而达到阻断的抑制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2.对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高等动物体内,脂质过氧化可损伤肝、肾和血管。黄
【关键词】:
【正文快照】:
黄荃为常用中药,用于治疗化脓性皮炎、腹泻、炎症和高血脂症,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化合物。本文从五个方面研究了黄答中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和构效关系。 1.对脂代谢的影响:黄琴中主要的黄酮成分黄芬贰、黄答贰元、汉黄芬素等。黄荃贰对乙醇诱导的高血脂和脂解的离体脂肪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兵;宋国红;;[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1年01期
王帆;叶红春;夏开国;尤启冬;徐嘉莹;王泳鑫;王进欣;;[J];药学进展;2011年07期
陈瑞娟;芮庆林;;[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9期
马挺军;任贵兴;;[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4期
Tapas Kumar SBiswajit ADipankar B;[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年07期
傅晓钟;邢凤晶;蓝燕宇;王爱民;王永林;李靖;周雯;张伟;刘影;;[J];有机化学;2011年07期
高玲;;[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高玲;;[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康静;李萌;冯冲;李永海;;[J];食品科技;2011年07期
王永萍;马萍;李扬林;;[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鸿;陆红娅;林美琳;李茜;应国清;;[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舒建昌;皮新军;何雅军;吕霞;方力;;[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赵午莉;李新;;[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缪震元;盛春泉;郭巍;刘文锋;祝令建;张永强;游亮;姚建忠;张万年;;[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汪燕翔;孔维佳;任刚;蒋建东;宋丹青;;[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陈铎之;何红平;邸迎彤;张于;郝小江;;[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高明奇;李和泉;聂桦;刘守兰;;[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张志萍;刘屏;丁飞;;[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汪程远;;[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易虎;牟翔;施宇翔;李景峰;;[A];1998年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陶春祥;[N];中国医药报;2003年
陶春祥;何占德;陶钧;[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彦荣;[D];重庆大学;2008年
林家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梁广;[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丛媛媛;[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易俊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牟丽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张忠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李盛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吴飞;[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李继扬;[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冬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朱海波;[D];烟台大学;2007年
瞿畅;[D];暨南大学;2010年
梁婉爱;[D];暨南大学;2011年
苑浩男;[D];延边大学;2012年
刘耀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邱琳;[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吴昊;[D];浙江大学;2008年
梁瑞玲;[D];郑州大学;2006年
马悦颖;[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甲基苄基原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