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比增长是什么意思?

当前分布式光伏电站急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当前分布式光伏电站急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摘要: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治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应对环境危机,加快清洁能源的应用势在必行。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我国光伏应用进入快车道,实际安装总量达到12.92GW。今年,国家又安排14GW,要占到全球安装总量的三分之一,国家今年对光伏发电的补贴要达700亿,这样的力度,反映了国家高层对光伏产业及其应用的肯定和支持。另一方面,今年14GW当中分布式...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治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应对环境危机,加快清洁能源的应用势在必行。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我国光伏应用进入快车道,实际安装总量达到12.92GW。今年,国家又安排14GW,要占到全球安装总量的三分之一,国家今年对光伏发电的补贴要达700亿,这样的力度,反映了国家高层对光伏产业及其应用的肯定和支持。另一方面,今年14GW当中分布式项目有8GW,占比从去年的20%提升至57.2%,首次超过地面电站,光伏发电向分布式项目政策倾斜十分明显。但由于分布式项目小而散、施工复杂、特别是电费收入预期不稳定,发电收益率也不如西北地面电站高,因而在实际推动中国内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央企和大型投资公司,还是倾向于在西北地区投资地面电站,银行、金融部门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资金扶持也持观望态度。强生光电这两年共完成国家金太阳和光电一体化屋顶项目51MW,都通过国家验收。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们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有了较多的认识,也尝到了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下面我想谈谈对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两点想法和几点建议。一、分布式项目将成为我国光伏应用发展的主流为什么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成为主流,我有两点看法:一是从经济规律看,这几年,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主要建设在西北地区,但由于电网容量不够,当地又不能大量消纳,已造成严重的弃风弃光状况。如继续在西北地区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将使弃电情况更加严重,这实际上就是阶段性产能过剩,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在中东部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一不占用土地,二则发电高峰时段与用电高峰重叠,自发自用和上网售电都可全部消纳,不存在瓶颈。将国内光伏项目大力度向分布式转移是合理布局、促进良性商业盈利模式形成的重要举措。二是从国外建设太阳能项目经验看,他们都把建设分布式电站作为主体。德国太阳能已占全部能源的5%,分布式项目又占全部光伏项目的70%;欧盟、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都把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主体,日本更是把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国家能源战略结合起来。而我国这几年把发展重点放在建设地面电站上,分布式项目占比不到17%。从国外经验看,今后几年我们必须扩大分布式项目、减少地面建设项目,分布式项目可以先从工业开发区厂房做起,逐步扩大到个人住宅,进而再与储电结合起来,分布式光伏发电一定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电力资源。总之,今后几年更多地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势在必行,不论你愿意不愿意,只要想继续在光伏应用领域有所作为,就要做好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准备,银行金融部门也要采取应对措施,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理发展。二、当前分布式光伏电站急待解决的三个问题:第一、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回报率是当前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首先,要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降低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成本。目前,一些好的EPC公司每瓦成本已降到6.5元以下。我认为还有降本空间:组件、电器及安装继续降低成本;设计、招标、监理等环节也要大幅降低收费;光伏企业要突出技术创新,以新技术来降低成本。例如:努力提升组件电池片转换率、小型项目采用&组串式逆变器&提高发电量降低运维成本等。我们强生已申请专利的粘结式屋顶组件安装方法,不需要在屋顶钻洞,可节省支架材料和安装费用。强生开发的光伏一体化瓦片组件,美观实用,可直接替代屋顶建筑材料。总之,只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控制成本,我认为,再过几年,屋顶电站建设成本降至5.5元/W以下是完全可能的。投资降低,投资回报率就能大幅提高。其次,与屋顶业主签订协议很有学问。强生开始建设金太阳项目,与屋顶业主的协议基本上是租金加固定电价折让。后来我们改为按自发自用比例分级计算电费折扣,不付屋面租金。业主自发自用越多,电费折让收益就越多,业主很愿意,而电站自发自用比例高,投资人的电费收入也越多,这就形成一个双赢的结果。第三,要加强项目运维工作。有些企业重视项目建成后的运维,如组件定期清理、通过软件对组件实时监控等,发电量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运维好差发电量要相差10%左右。第四,减少投资利息成本是提高收益率的关键。光伏项目建设资金巨大,利息是分布式电站的主要成本,希望国家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能够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五年以上的低息贷款政策,如同建公路、盖商品房一样给项目60-70%的贷款。银行与投资人、电网公司订立借贷三方协议,保证发电收入优先用于还贷付息。这样,既解决了项目投资者的融资难问题,也解决了银行担心的资金回收风险。银行解除了后顾之忧,投资者获得了优惠利息的长期贷款,这样大家就有更大的积极性。对于尚未起步的家庭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我认为更要提早制定融资和利率政策。光伏发电回报率提高了,大家投资光电应用的积极性高了,光伏项目建设就一定会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期周期。第二,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收益预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当前投资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和银行金融部门贷款积极性的首要原因。分布式项目分散,由投资者直接向业主收取自发自用电费,很容易引起一些问题。加之安装的企业会不会搬迁或歇业、彩钢屋顶使用寿命短届时组件要拆装怎么办等问题,对电站的收益预期都形成困扰。要保证电费收入的稳定性,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我建议,能否将目前企业自发自用电费与电站投资者结算,改为由电网公司统一计量、统一收费。国家电网要尽快出台光伏发电&两电合并收费&办法,即不论上网电还是自发自用电,均由电网公司负责计量、收费和付费,电网公司再将上网电、自发自用电和电费补贴一并按时结算给投资企业。国家电网在电力使用和电费收缴上具有权威性,通过电网公司平台,可使结算渠道稳定和统一,也能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电费收入预期和计算依据。第三,政府支持是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要推手。国家政策支持是近几年光伏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一些省市在国家度电补贴政策之外,又增加了地方性追加补贴,如浙江等地每度电增加0.1元。上海对工商企业补贴达到0.25元。我认为,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起步阶段,地方上适当给予追加补贴,有利于推动当地光伏应用的发展,但当地政府和经济开发区为光伏电站投资者做好服务协调工作更为重要,有些事政府出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宿迁建设项目时,市政府专门召开两次项目协调会,邀请发改委、开发区、供电局等部门出席,会后形成纪要,明确了支持政策、帮扶部门和具体要求。开发区全程跟踪服务、解决实际困难,保证了我司宿迁项目的顺利推进。此外,有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区提出一些有利于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政策和办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如国家级海安经济开发区,两年前就发文规定,入园进区企业新建厂房必须按照屋顶光伏电站的荷载来设计和建造。另一方面,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尤其是新建房屋应用太阳能组件系统方面的创新。这两年,我司设计的光伏瓦片美观实用、可直接安装在新建屋顶上,并申请了多项专利。再一方面,希望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能按照我国电网实际情况进一步减少西北地区地面电站规模,同步减少地面电站补贴标准,将其节省下来的补贴资金用在分布式项目、尤其是一家一户的光伏项目上来,以经济杠杆压缩地面电站产能过剩的问题,增加投资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有了合理的投资回报、稳定的收益预期,加上国家政策的驱动和各项政府的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一定能在我国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更多热点敬请关注2014(第十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
本文链接:更多关于能源内容,请点击  
扫一扫,有优惠!
微信公众号:
Sunchina8 或 讯驰连锁
讯驰连锁品牌 Sunchina 由广东讯驰投资有限公司创立,采取线上网络商城、结合线下实体连锁经营模式,()和移动端,打造手机导购网络平台第一品牌。
&&&&&&&&&&&&
资讯排行榜
公司&|&&&|&
扫描二维码,免费领现金券扫描二维码,添加网站管理员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 招商热线:400- 转818&&&& 中国贸易生意QQ群:
办公地址:广州市番禺洛溪渔人码头Loft54创意园2栋看两个句子判断下有没有病一、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加快制定国家气候战略与中国以及世界气候日益变暖导致生活环境恶化有关.二、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的问题.目_百度作业帮
看两个句子判断下有没有病一、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加快制定国家气候战略与中国以及世界气候日益变暖导致生活环境恶化有关.二、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的问题.目
一、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加快制定国家气候战略与中国以及世界气候日益变暖导致生活环境恶化有关.二、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的问题.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两句有错吗?怎么改?错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句是个歧意句,没说清楚是与中国有关还是与世界气候变暖有关,而且世界包括中国,删去中国以及第二个 杂糅 ,困难是……的压力两个放一起不通,删去的压力
一.语意不明确,到底是说战略导致环境恶化,还是说战略与气候变暖导致恶化。二.困难是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不是过快和压力。
我试试。一,加快制定国家气候以及世界气候日益变暖导致生活环境恶化战略
二,要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
调问题。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
不知道可不可以。仅供参考...
二、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的问题。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错误!把最大的困难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改成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抑制物价......第一句没看出来...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中国农业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养殖技术
农村当前养猪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日期:作者:来源:搜猪网点击:
  我国是个养猪大国,养猪数量居世界首位,加入WTO后迎来了高质量、高规格、高效益的挑战,规模化养猪场虽占有一定比例,但千家万户个体饲养的猪数量仍占主流,农村条件千差万别,传统养猪方法及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养猪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颇大,诸多因素制约了猪的深加工与出口,确有加快技术进步的必要,笔者长年巡回农村,对广大农民养猪情况有较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就有关问题及改进意见作如下阐述,作为技术改进的参考。
  品种改良滞后
  地方良种有许多优势,核心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方品种资源,保存基因库,划定区域纯繁,搞提纯复壮,如宁乡猪、荣昌猪、陆川猪、内江猪……等十大地方良种,应有纯繁区域。而大面积地区应积极推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长白、约克、杜洛克、皮特兰等瘦肉型良种进行杂交改良,克服生长慢、肥肉多的缺陷,发扬土种猪的耐粗饲、抗病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和良种猪快速育肥、瘦肉率高的优点,而目前不少农户喂的杂交猪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体形体重规格不一致,影响深加工和出口,有的不注重选种选配,公猪“早婚”或过度使用(有一天一头公猪配5-6次的),乱交乱配,所以毛色杂,体格参差、而且杂交母猪难产、不育、流产、死胎者并不鲜见,严格选种选育、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有的地方尚未开展),发挥良种优势,减少疾病传染非常必要。
  选料、用料随心所欲,养殖技术急待提高
  我国饲料工业的崛起,雨后春笋,接踵而至,厂家多、品牌多、花样多、麻雀战(小厂多)、价格战,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良莠不分,莫匆一是。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民,陷入选料误区(闻香味、看颜色、看粪便、看皮毛、看价格),就是不看料肉比和安全性,忽略对比、示范试验。仔猪7天补饲有的并未推行。有的饲料单一,不注重母猪孕后期加料,所以胎儿初生重较低,易患白痢,用料不按比例搭配,把预混料、浓缩料当“味精”,随意抓放;有的喂料加水过多(“清肠灌大肚”),缺乏自动饮水,无饲槽、洒地干喂、栏舍拥挤潮湿,夏不防暑、冬不保温,通风、透光、面积不规范,甚至有栏内积肥、卖猪清圈的陋习,环境卫生条件很差,卫生不良,故而疾病多,出栏率低(尤其大肠杆菌病、拉稀病、水肿病、寄生虫病)、僵猪不时出现,浪费饲料不少。必须认真改善饲养环境条件,加强管理、注重卫生,做好“三勤”(勤打扫、勤消毒、勤垫圈)“六净”(料、水、槽、栏舍、用具、猪体)。少喂勤添,定时定量、窝干食饱,大、小、公、母猪的管理也不能一般化,大猪要囚,小猪要游(运动),公猪要动、母猪要静,仔猪实行人工接产,并过好“三关”(初奶关、补饲关、断奶关),让猪有一个全价营养、舒适健康、卫生安全的生长环境。
  免疫程序紊乱
  生猪防疫注射,应根据当地疫情(常发病)、猪的生理年龄和疫病发生规律合理安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农村目前免疫程序十分混乱,有的母猪未打猪瘟预防针,仔猪在哺乳期就发生了猪瘟,有的在仔猪生后15天、20天、30天就打针。由于母源抗体尚未消失造成免疫失败(母抗一般在42天以后才消失),有的疫区未实行超前免疫(初生后,吮乳前注射疫苗)加双月二免,给非典型猪瘟的发生留下空隙,有的猪花贩,四处收购仔猪混养,不注意按时防疫,结果造成猪瘟流行,大批死亡,有的地方不曾发生的疾病,又多次防疫接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向用户灌输疫病常识,合理安排免疫程序,实施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阉猪技术,必须改革
  目前农村阉猪,大多采用“摸花”或“大挑花”,育肥猪到80斤左右才阉(吊阉或地面保定),母猪已经发情或近于初情期,减食、不安、耗能,已浪费不少饲料,这种阉割法刀口长、出血多、易感染,甚至术后不吃食,费时费力,实为少、慢、差、费,而仔母猪在25日龄左右(体重10多斤),采用“小挑花”阉割,刀口小,少出血,快速(10秒以内),安全,术后立即采食,且减少应激反应,断奶前仔猪伤口痊愈。这种仔猪一帆风顺长大,性情温驯,肉质鲜嫩,易于管理,提前15-20天出栏,节约饲料几十斤,比之未阉者多30-35元/头的效益,这种多快好省的办法,堪称国宝——中国传统兽医外科手术一绝,应当大力推广,以提高生产能力。
  注重调教和预防应激
  猪的合群性的亲近人的习惯完全可以人为调教形成,“毛饮水照管勤,水料必须喂均匀,一长成肥又搬秤,屁股长圆背长平”。仔猪断奶上圈梳,就应注意调教,养成吃食、睡觉、排泄“三定点”的习惯,而且人接近时(抚摸、轻骚痒)不感到惊厥,以后抓捕时,也容易接近而不怯人。现在许多人忽视动物行为学,平时不注意调教,而卖猪时野蛮捕捉,并在过秤上车前大量喂食,造成胃扩张。过饱、惊吓、捕捉、上车、拥挤……一系列超常刺激,造成应激死亡,我们对有一头&50斤重的小猪死后剖检,胃重量近8斤(其内充满米粥和饲料),过饱、贪秤、大量喂食后称重上车,是违反科学的,但陋习认为“会吃、肚子大、才是好猪”,为了防止应激的发生,平时必须注意调教,过秤上车前,不要喂得太饱,或出售前三天开始逐渐加料,让其适应饱食,临过秤前一餐,料中加“应激灵”(镇潜剂)或注射氯丙嗪(每公斤1毫克),可以防止应激死亡。
  基层兽医急待提高
  全国乡、村兽医人员有数十万,来源有四个渠道,一是来自区、乡、村社基层干部的亲属子女(文化高小、初中,没有受过系统的畜牧兽医培训,给兽医当过几天学徒,这部分人,专业知识差,只能简单地打针(进行肌肉注射),万病一针青霉素,人们贬称“青霉素医生”,二是老兽医退休后子女顶班上阵,他们有父传子的经验,能应付简易诊疗,但功底不厚,知识面较浅、窄(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兽医多系解放前的牛太医,猪行户出身,没有受过中、高等教育)。但他们对中、草药较熟,经过一些培训,慢慢扩大了知识技术,能进行一般临床工作,而实验室检验很少进行过,三是从高、中等院校有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理论知识较好,临床经验还须逐渐积累。四是半路出家由其他行业转到兽医工作或自学成才者(少数),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一些基层兽医诊断凭临床一知半解,误诊,慢诊时有发生,或出于自信而片面结论,或出于某种目的(扼杀竞争对手)而嫁祸于人,把一些难以确诊的疾病或死亡,统统推之于“饲料问题”,让厂家去“灭火”、“消毒”。例如某猪场因非典型猪瘟已死亡150多头,还未做出结论,把无名高热症一律推向“弓形体”、“肝火”、“肾炎”……还有的乱收费(坑农)、卖高价(1瓶猪瘟冻干苗要50元),面对猪肉品质提高,须大量生产“放心肉”,绿色食品的今天,大力提高基层兽医的医德和专业技术水平,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双推五改”养猪技术(推广仔猪补饲,推广综合防疫,改土种为良种,改单一饲料为全价饲料,改熟食为生食,改自然交配为人工授精,改吊架子为直线肥育),已提出多年,可是由于诸多原因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到目前还未能在广大农村彻底付诸实行,难道不值得大家深思吗?但愿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能引起有关从业人员和基层牧医人员的广泛关注,让科学养猪技术不断深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效益,为“三农”造福。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报告 面临4个问题急待解决的障碍
核心提示:正因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繁荣,我才会被威秀公司(Village Roadshow)所邀请,来到这个位处于南亚的城市,和国内几位资深的实战型专家,一同向东南亚的投资者们解释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但在高速增长的票房数字背后,大部分中国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接触,依然是碎片化的。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难免会让一些从业者们心怀不安,这种不安的情绪在不断高涨的票房数字,不断涌入的热钱面前,显得尤为珍贵。至于不安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横在中国电影市场面前,有几个正急待我们解决的障碍。2012年,市场已经敲响过警钟,因为影院的快&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在飞机上。座位前排,有个年轻的女孩在看机载电影《天台爱情》,有时会笑出了声,还对身边的旅伴说,没想到周杰伦的电影这么花哨,服装还挺好看的。我的邻座是一位外籍的华人,约莫四十岁,他正在用三星的8寸屏幕手机,里面播放的是《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他带着耳塞,脸上写满了专注,甚至还延迟了就餐。仅仅我们三个人,就几乎可以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当下的全貌。
正因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繁荣,我才会被威秀公司(Village Roadshow)所邀请,来到这个位处于南亚的城市,和国内几位资深的实战型专家,一同向东南亚的投资者们解释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但在高速增长的票房数字背后,大部分中国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接触,依然是碎片化的。我们的电影营销系统刚刚建立,还无法做到对目标观众进行深度挖掘,并整合安排各个平台的播放周期。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又让观众在多屏时代的影像娱乐,呈现出明显的分流趋势。随着4G时代的来临,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彻底告别Wifi与下载,真正迎来高清影像的随时、随地播放。那么影院观影的人群规模所能达到的极限数字该是多少?谁也无法论断。
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难免会让一些从业者们心怀不安,这种不安的情绪在不断高涨的票房数字,不断涌入的热钱面前,显得尤为珍贵。至于不安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横在中国电影市场面前,有几个正急待我们解决的障碍。
问题1:如何完成制作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打过一个比喻,影院如同一家餐厅,厨师则是轮值的。顾客是否进来就餐,不仅要看一家影院的环境,更多的是要看当值的厨师是谁,以及当天的菜色是否合乎自己的口味。所以,我们能够在下面这张曲线图中,看到电影市场的月度票房,完全受到内容供应的牵制,呈现出非常不稳定的状态。
中国大陆月度电影票房变化
2012年,市场已经敲响过警钟,因为影院的快速扩充,当具备一定水准的国产电影供应呈现不足时,进口影片以其稳定的内容质量,在分账片的数量适当放宽之后,迅速占有了市场中的增量部分。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2012年底,电影专资办出台了针对于影院以及制作环节,国产电影的支持政策,2013年,广电总局在国产电影的内容审核上,也适当调整了策略。这些办法直接促成了一批观众喜爱的电影上映,以及国产电影在2013年的高排片现象。但是正是政策和支持上的倾斜,也引发了一些对国产电影内容质量的争议,多部国产电影在2013年一直被观众口诛笔伐。这种负面的热议表面上看是增强了单部电影的知名度,实际上正在损伤国产电影整体的美誉度。
热钱的盲目投资以及行业人才的稀缺是催生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过揭开表面的纷杂,我们会发现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制作环节的标准化管理,难以跟上目前制作成本和产量的快速提高。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北美大制片公司的制作成本从500万美元向1000万美元迈进时,制作环节所面临的问题与我们今日一样,传统&制片人+导演&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控制整个项目的风险。《天堂之门》是七十年代末期最著名的负面案例,曾经的大制片公司联艺因为此片的失控彻底寿终正寝,随后被米高梅收购。
也正是从七十年代开始,以派拉蒙为代表的一批制片公司迅速调整了内部的管理策略,公司的行政团队开始进行严谨的业务分割,并深度介入一部电影从策划、制作一直到发行环节的所有事务。完工担保制度也从之前主要用于控制中小成本电影的投资风险,过度到为高成本电影的制作环节进行监理。一批新型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开始出现,1975年成立的经纪公司CAA,1978年成立的调研公司NRG,以及其他一些电影行业内传统的账务管理、法律服务企业,都在这个阶段之后,发生了很多服务项目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最终的指向,是建立完善了一套新的北美电影制作管理体系,缓和了被市场推高的制作成本所带来的管理风险,挖掘出了一整批年轻的创作人员(这些人中很多今天仍然活跃在北美电影的创作一线),并因此拉动了影院观影人次在其后的回升。当80年之后录像带、DVD时代来临时,借助于低成本的影像流通工具,北美电影以其稳定的品质,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成就了今日的绝对领先地位。
所以,从表象上看,似乎是北美电影绚丽的特效、高额的投资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眼球,实际上是因为其完善的工业体系支撑了这样的产量和质量。
北美50年观影人次变化
电影的项目制特征,从某个角度来说,让它有些类似于房地产行业。围绕整个行业的第三方监理以及服务体系是否成熟,决定了单个项目的质量控制是否稳定。近些年,一些国产电影试图通过外籍导演、外籍演员以及外籍制作团队来复制成熟市场中的工艺标准,最后大部分都扫兴而归,核心问题正是因为我们自身没有标准化的体系来支撑人才的发挥。
回顾21世纪初时,国内房地产行业的粗放,你会惊讶的发现这个行业用十年的时间,就几乎消化了国外上百年时间所积累的经验。回到电影行业,那些左右着行业发展脉搏的一线企业,可能需要考虑的是,我们应该要用多少年来导入成熟市场中完备的管理体系,又该怎样在创作的自由和风险的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问题2:如何从社交娱乐向私人消费转移?
中国电影市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曾落后于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1999年,大陆第一家现代化多厅影院,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的开业是终端变革的开端。2002年之后的院线制改革,又进一步促使电影这个领域更加趋于市场化。但是,电影市场的规模一直等到2004年,才真正进入一个稳步上行的时期,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发展态势,和商业地产的开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大陆26年电影票房规模变化
日,在颁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广电总局紧接着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彻底放开了影院建设对民营资本的限制。这项政策上的利好,促使影院成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店之一,变成所有新开商业综合体的标准配置。在此之后的十年里,随购物中心的建设所快速累积的银幕数量,直接刺激了观影人次的增加。
目前位列前七位的票仓城市,都是在2010年之后,陆续迎来购物中心开发的高峰期,广州仅在2012年新开业的购物中心面积便达到了226万平方米;北京四环外,2010年所新增加的购物中心,面积为167万平米, 2012年这个数字变成293万,2013年,又翻了一个跟头,变成500万;成都、武汉、重庆这种非核心城市也在2013年吞下了兴奋剂,分别新增了300万平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成都更是以超过400万平米的新增面积在2013年傲视全国。根据房地产开发的时间周期计算,2008年之后大规模上马的商业地产建设,无疑是带动银幕数近几年高速增长,以及票房规模快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中国大陆近4年银幕数随商业地产建设高速增长
2012年某网站有过一个调查,在全国票房前200名影院中,仅有15家是不属于购物中心的独立店。2013年,我粗略的核查过,这个数字应该已经萎缩成9家以内,除上海电影资料馆所在地的上海影城外,其他均是处于每个城市的传统商圈,短期内难以进行大体量购物中心改造的区域。如位于北京中关村的UME华星,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的青宫电影城以及杭州武林路商圈的奥斯卡电影大世界等。
中国电影市场对购物中心的依赖,还不仅仅是因为购物中心所增加的银幕数量。更重要的是因为从&一站式购物&向&一站式休闲&升级时,购物中心延长了消费者的滞留时间,促进了他们走入影院观影的消费欲望。当影院观影成为购物休闲一体化中的某个环节时,曾经制约影院观影最主要的时间成本便大大降低,更何况,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在当下,已经显得非常低廉。
需要加以注意的是,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2012年,受访消费者在购物中心的逗留时间中,相对于购物和餐饮,娱乐的时间仅能占到17%,这其中还包含了KTV以及电子游戏等其他娱乐项目。观影并不是让消费者频繁走进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目前只能排列在&原因之一&的行列中,并且还不是主角。
去影院看一场电影,既然是属于社交行为的范畴,所以我们能从影院内看到,结伴观影要占去总体观影人群的90%以上。这样的情况在银幕数量有限时,其弊端并不明显,但随着影院密度的提高,单个影院的上座率便会因为社交活动的分流而被稀释。
我粗粗计算了一下,上半年北京单个座位每个月产出约1300元以上的票房,下半年这个数字已经降低到了1200元以下,未来应该还将会持续下滑,短期内很难扭转。全国各地的影城经理们,可能从现在就得考虑,在如何更好的利用观众社交需求的同时,又该如何培养周边住户在社交活动之外,依然会去影院观影的习惯?
问题3:如何应对传播媒介的变化
2013年,电影的推广,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功不可没。尤其是在上半年,当一批中等投资的电影受制于宣发费用的预算,将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互联网的社交类媒体时,均获得了良好的回报。一些以70、80后从业者为主的宣传公司,也因为更加理解社交媒体的价值得以迅速成长,公司业务从以前单纯承接新闻稿件的发布,逐渐转变为负责一部电影整体的市场推广。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批以代理发行业务为主的中小公司在2013年的调整,阵地宣传与活跃的社交媒体相比,性价比明显偏低,线下物料的高额成本也被逐渐扩容的影院数量所放大。这些原因都促使2013年,电影的推广宣传在向互联网平台转移。
社交类媒体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曾经是一个天然的分众平台,人群结构与影院观影的主流观众高度重叠。特别是在微博、社区等开放性平台上,转发与评论所形成的舆论氛围,不仅让电影的信息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大规模的覆盖,同时也相当于是和目标观众进行了一次集体的互动。但随着社交网络各个平台之间竞争格局的转变,曾经以微博、社区平台为主的电影推广,正因为观众在各个平台的分流导致传播效率的下降。
新浪微博至活跃度变化
微信在2013年的全民普及,给电影的宣传就提出了新的难题。受制于微信平台通讯应用的属性,以及其功能模块的快速迭代,目前我依然没有看到在这个平台上出现很有价值的传播案例,整个2013年,大家均是在摸索之中。微信平台的生态特征因为其私密性,形成了舆论从分众向小众的转变,转发的能动性被降低,点对点的联系以及小范围内的互动是微信平台的主要沟通方式。一部电影如果想要在微信平台完成覆盖,所面对的合作方将非常分散,传播的成本也会大幅提高。
从美国市场来看,电视媒体仍然是电影宣传的主阵地,在电影上映前一周的电视广告投放,负责将预告片全面推送到目标观众面前。受益于美国有线电视频道的发达,以及多年观众研究的基础,电影发行公司可以准确的预测对目标观众的覆盖所需耗费的千人成本,高额的广告预算又支撑了这种投放的密度。
北美电影广告投放在媒体渠道之间的分配
在国内,卫视频道的数量要远大于北美,观众的集中度非常有限,单个有线电视频道所能覆盖到的人群规模更是少的可怜。除了个别卫视平台上的王牌节目拥有相对稳定的观众基础之外,其他各个时段,我们都很难对投放效果进行判断。至于那几个坐拥固定收视人群的节目,其高昂的投放成本,目前能够承担的电影仍在极少数。
总之,受制于国内传媒行业整体的发展,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传播渠道仍非常分散,新浪微博在2013年活跃度的逐渐走低,让电影宣传曾经的主阵地在逐渐边缘化。同时,随着国产电影产量的不断增长,观众对单部电影信息的敏感度又在日趋走低,这些因素都促使2014年,电影的宣传成本只会水涨船高。
不断攀升的宣传成本,其实很多时候也只是做到了信息的覆盖,最终所能完成的观众转化依然非常不确定。2013年,&大数据&成为电影行业最热的词汇之一,这个曾经被轻视的事物之所以会被推上前台,背后所隐藏的正是整个行业在产量快速增长之后的焦虑。但是在一个连基础的财务数据仍然非常不透明的行业,进行数据管理上的突破,几乎等于是在荒漠上种下一颗幼苗,我相信前景很美妙,但过程必然很痛苦。
回到眼前,在2014年,对于一部将要上映的电影来说,如何更精准的进行广告的投放,如何将电影的宣传从信息的告知,改变为与目标观众的直接互动,可能是我们在当下最为棘手的问题。
问题4:如何正确面对家庭观影市场的规模
这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之间其实有所重叠,但是因为太过重要,所以单列出来。如上文所述,影院终端在密度有限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其他的社交娱乐项目,因为被消费的是&一同看电影&这个社交行为,而不仅仅是电影内容本身。但近些年商业地产的建设仍在不断膨胀,年全国新开工商业营业面积均达到了2亿平米以上。从中可以预见,接下来几年,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态不仅会在一些中小城市全面开花,同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也将向社区化转移,银幕的数量依然会随之持续增长。
单银幕产出逐年下滑,银幕数未来依然高速增长
当影院达到一定的密度之后,考虑到观众每周的社交活动频次是有限的,在没有其他社交需求的情况下,如果想要继续吸引观众,那么影院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就是那些包括电视、PC以及手持移动终端等各种规格的家用屏幕。这种竞争目前来看前景并不光明,对比2009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几年之间单银幕的平均座位数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单银幕产出则在短暂增长之后三年持续走低,急速膨胀的影院已经进入发展的瓶颈期。
影院观影虽然有着更好的视听体验,但可能很难与家庭观影的便利相抗衡,这一点,曾经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过莫大的伤害。在本文中的第一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票房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时,有过一段时间长期的低迷,那个阶段正是中国家庭25寸以上大屏幕电视和影碟机逐渐走向普及的时期。
1997年,VCD在内地的销售突破了一千万台,同时,光盘比录像带要更为低廉的生产成本促使盗版变得更加泛滥。根据中国电影协会在1999年的不完全统计,一部进口电影大片非正版光盘的销售约在500-700万张,一部有影响力的国产电影非正版光盘也要卖出在100万张以上。2002年,也就是DVD的销售在国内迈过一千万的门槛时,国际唱片工业协会进行过调查,当年在中国大陆所销售的非正版光盘超过了25亿张。
中国大陆影碟机销量变化
2004年宽带全面提速之后,年轻人在影院之外观看电影的方式开始发生了转移,网吧和家用电脑逐渐成为主要渠道,盗版光碟曾经完善的产业链被技术的发展自然淘汰。2009年,国内一些视频网站联手进行了反盗版活动,让盗版内容退出了主流视频网站,变得相对难以获取。2010年《阿凡达》的上映,使得观众找到了影院观影与家庭观影的区别,最终促成了近几年幻想类3D电影在国内持续的高票房现象。
简单回顾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在家庭观影与影院观影之间,观众是被两个因素所左右,一是经济和时间成本,二是体验,在这两个方面,影院观影都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经济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时间成本则是影院观影无法逾越的门槛。目前一部电影最高的影院观影人次约在4000万左右,大部分高票房电影均止步于1000万至2000万之间。但同样的电影,在网络上的点击普遍会突破5000万以上,这还仅仅只是正版内容的网络播放情况,并不包含难以统计的盗版网站以及有线电视的点播,估计只能占到实际情况的五分之一。
至于体验方面,带宽的进一步提速,让网络机顶盒正在逐渐兴起,所有互联网巨头企业或多或少都已经开始染指这片领域。随着城市人均住宅面积的增加,客厅电视的尺寸也正集体向50寸以上转移。二者相结合,存放在互联网各个角落里的高清电影,便突破了PC端屏幕尺寸的限制,向客厅的超大屏幕转移,这无疑会让影院观影的体验价值打上一个折扣。
唯一对影院有利的是3D电影的反盗版,以及3D电影在家庭观影时体验上的明显落差,不过根据既往的历史经验,当利益足够大时,技术手段永远难以阻挡逐利者的前进步伐。与其坐等3D电影盗版的发展,或者等待3D电视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不如从现在开始考虑如何从根源上进行调理。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上半年国内3D电视的销售已经达到了1066万台,全年预计会超过2500万台,这代表着3D电视已经开始向县级甚至乡镇市场渗透,三年之内便可以完成普及。如果能够在盗版技术的发展尚未成熟的时期,提前进行3D电影正版内容传播渠道的布局,并且将单次的播放成本降低到一个极度低廉的水平。那么,或许我们可以像一些成熟市场一样,从此能够合理安排影院以及电视平台各个窗口的播放周期,让一部电影产生更大的销售规模。
这个问题之所以放在最后来谈,是因为个人觉得在家庭中观影的观众,是国产电影必须要正视的人群。上个世纪末期,受制于行业发展的整体进度,在录像带以及影碟机时代,盗版内容的产业链快速成熟,让我们错过了将正版覆盖到家庭观影人群的机会。
那么,在2014年,在整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理性的对待家庭观影人群的需求,并合理利用这样的需求,可能是所有电影企业市场部门的从业者,都应该着重考虑的核心问题。
在新年伊始喜气祥和时,写完这么几个不痛不痒又煞风景的问题,其实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讨如何应对彼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障碍。
中国电影市场仍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有很多无理取闹之时。但这个行业最有意思的是,它几乎聚集了整个中国最有职业奉献精神的人群,每个从业者都因为电影而背负上一个理想化的愿景,这个包袱让一些人可能会显得太过激进,但也是另外一些人持之以恒的动力来源。
去年初,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将2013年称呼为&观众中心制&的开端,因为随着总体票房规模的放大,从业者们不得不集体开始思考,如何在观众的审美习惯和个人的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这样的思索放在几年前,仍然会被打上献媚的烙印,很难拿出来公开论述,但现在,大家则觉得这也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更为平和的创作心态。只是我们似乎在2013年有一些操之过急,让很多次结果适得其反。
时值新年,作为一名普通的从业者,我更希望2014年,会变成一个&电影中心制&的时代,大家都能以更加客观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因为急速成长,而显得有些粗糙的市场环境,冷静对待,让精力回到创作和执行本身。
让我们一起祝福中国电影的未来,不仅是在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