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一并结合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史实评析凯恩斯与哈耶克克的观点

韦森: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一)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FT中文网
  【编者按】凯恩斯与哈耶克是二十世纪的两位重要经济学家,两人在三十年代曾发生过一场理论论战。经济学家韦森指出,这场论战推进了人类对具有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和货币市场体系的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认识,也实际上催生了经济学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从而产生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他认为目前对二人理论争论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结合对《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一书的评论,韦森从史实和理论全面探讨了两人理论论战的来龙去脉和理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本文节选自其新著《重读哈耶克》,FT中文网获得授权连载,本文为第一则。
  “在经济学中,你不可能判定你的对手有错;你只会让他愈发相信自己。况且,即使你是对的,如果你自己的阐释和说服力上有瑕疵,如果他脑子里已经充斥了相反的概念,跟不上你向他展示的思路,你也不可能说服他。”
  ――凯恩斯
  “我年轻的时候,只有很老的长者才相信自由市场制度。等我人到中年,除了我自己,就没人相信它了。现在,我很高兴自己活得足够久,看到青年人再次相信它。”
  ――哈耶克
  “Many of the monetary and theoretical issues that were at the heart of the Keynes-Hayek debate have they have just been swept under the rug.”
  ――Roger Garrison 1999, p. x
  在新近出版的《重新审视凯恩斯革命》(Rethinking the Keynesian Revolution, 201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这本学术专著开篇第一章,英国经济学人泰勒?B?古德斯皮德(Tyler B. Goodspeed, 2012, p.1)就引述了英国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家纪念奖得主约翰?希克斯(Sir John Hicks)勋爵在1967年发表的一篇反思20世纪经济学中“凯恩斯革命”的文章中所讲的这样一些判断:“如果撰写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分析史,这戏剧性一幕中的主角肯定一位是哈耶克教授”。这位“凯恩斯革命”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参与者、倡导者和解释者之一希克斯还接着指出,尽管在今天西方国家大学经济系里的大多数学生几乎都不怎么熟悉哈耶克的著作了,但是在当代经济思想史上“曾经有一个哈耶克的新理论主要对阵凯恩斯的新理论的时代”。希克斯接着还问道:“到底谁是对的?是凯恩斯还是哈耶克?”在希克斯教授提出这一问题后,三、四十年时间转眼之间又过去了。经历了年的世界经济衰退之后的今天,在国际经济学思想界中,这一“希克斯问题”又正在成为一个鲜活的话题。
  如果细数对20世纪人类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经济学家,恐怕当数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奥地利裔英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了。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革命性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凯恩斯《通论》的出版,不但导致了现代经济学的一场革命,产生了宏观经济学,而且对西方世界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持续和经久的影响,从而在当代经济学中就有了“凯恩斯革命”之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50年代后随着核能、航空、航天技术、造船和现代重化工工业发展推动下,加上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过国家干预市场以减少失业的“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历了长达25年之久的“经济繁荣”。结果,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只要一些国家出现的经济衰退和不景气,各国政府就屡屡重试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政策,因而可以认为,凯恩斯经济学思想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仍始终存在着。
  与凯恩斯关注短期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不同,哈耶克则注重人类社会长期历史走势,在数十年里坚持宣扬自由社会的核心理念,还从20世纪20至40年代起与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个经济学家米塞斯一起,发起了与奥斯卡?兰格和阿巴?勒纳等经济学家为另一方的关于市场社会主义可行性的理论大论战。尤其是他1946年出版的《通向奴役之路》,一面世就震惊了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之后数十年中,哈耶克坚持批判计划经济的非可行性和低效率,阐述现代宪政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哈耶克的经济与社会思想及其自由社会之理念,不仅在西方世界而且在中国、俄罗斯、东欧和广大欠发达国家中也产生了巨大和经久的影响。前苏联、东欧、中国等原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无疑都有哈耶克思想的影响在其中,或者说均从他的经济与社会理论中汲取过诸多思想资源。哈耶克与凯恩斯各自的理论贡献,使二人均赢得了世界性的巨大声誉。英国经济思想史学家布劳格(Mark Blaug,1998,p. 101)曾评价哈耶克为“经济学界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而另一名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ay F. Harrod, 1951,p.763)则宣称:“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凯恩斯更聪明”。“他既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理论家,同样在应用经济学领域也毫无逊色”,“是一位全体有识之士均公认的王国的主要支柱,一个无法替代的人物”。哈罗德还发现,“凯恩斯集各种杰出的素质集一身,这几乎是无以伦比的。&&他有多方面的天才,而仅仅某一方面的天才就足以使他鹤立鸡群”(同上,p. 766)。对于凯恩斯革命,布劳格(Blaug, 1997, p. 642)在他那本当代影响最大的《经济理论的回顾》第16章则描述道:“凯恩斯革命是经济思想史上最引人瞩目的事件;经济学同行们如此快和如此大规模地投向一种新经济学理论,这在经济思想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年大约10年的时间里,整个西方世界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转向了凯恩斯的思路。早期转变的许多人感到,自己必须否定过去所普遍接受的经济学的整体理论,而满怀激情地接受凯恩斯的体系,――这种激情通常只与宗教皈依有关”。
  正是因为凯恩斯和哈耶克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人类社会进程、世界各国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巨大和经久的影响,在英语世界和西方其他国家多年来也出版了很多有关凯恩斯和哈耶克的生平传记,其中有些传记也被陆续翻译到中国来。就翻译到中文中的凯恩斯的传记来看,比较有影响的有罗伊? F?哈罗德(Harrod, 1951)的《凯恩斯传》,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200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中译本被翻译为《凯恩斯传》)和《凯恩斯:大师的归来》(2009) ,以及海曼?P?明斯基(Hyman P. Minsky, 1975)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保罗?戴维森(Paul Davidson,2007)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最近几年,也有一些有关哈耶克的生平和学术传记被翻译成中文,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布鲁斯?考德威尔(Bruce Caldwell,2004)的《哈耶克评传》(英文原名为《哈耶克的挑战》,即“Hayek&s Challenge”)、阿兰?艾本斯坦(Allan Ebenstein,2001)的《哈耶克传》和安德鲁?甘布尔(Andrew Gamble,1996)的《自由的牢笼:哈耶克传》等等。
  读过凯恩斯的传记尤其是哈耶克的传记的学者都知道,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在哈耶克与凯恩斯这两大经济思想巨擘之间曾发生了一场长达十多年的经济理论论战。在1946年复活节(4月21日)凯恩斯逝世之后,这场学术争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结束,而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譬如,在1975年所撰写的一篇“货币的选择:终结通货膨胀之道”以及在1976年出版的《货币的选择:终结通货膨胀之道》的小册子中,哈耶克还与他30年前就过世了学术宿敌和生活的好友凯恩斯进行理论冥辩,甚至说他这位老友是“一位有着卓越智力但对经济学理论所知有限的人”(Hayek, 1976, p. 10)。
  正是认识到了凯恩斯和哈耶克这两位20世纪经济学思想巨擘在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上的巨大差异,并观察到在哈耶克与凯恩斯之间论战实际影响了20世纪经济学发展路径和各国经济政策制定,乃至影响到了有上十亿人口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体制改革,200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财经作家丹尼尔?叶尔金(Daniel Yergin)和约瑟夫?斯坦尼斯劳(Joseph Stanislaw)在2002年曾出版了500多页的煌煌巨制《制高点:世界经济争夺战》(The Commanding Heights: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随后美国WGBH波士顿音像公司又把《制高点》做成了3集连续文献片。《制高点》的中心思想是,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争夺“思想制高点”的一场激烈争夺战,而哈耶克经济社会思想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则是这场人类思想制高点的争夺战两支主力军。按照《制高点》作者的判断,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自由市场理念曾在世界各国占据支配地位,控制着“制高点”。从40年代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则夺得了全世界的“思想制高点”。从80年代英国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改革和美国里根总统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的推行,尤其是随着80年代中后期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深入推进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进行,以哈耶克以及以弗里德曼所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又夺回世界思想的统治地位。
  《制高点》的书籍和电视剧出版后,哈耶克与凯恩斯跨世纪的理论论战的故事并没有讲完。在年全球金融风暴和接踵而来的世界经济衰退发生后,人们又突然发现,当今世界仍然没有绕出哈耶克与凯恩斯理论论战所界定的理论范围。于是,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近几年内在世界范围内又变成了一个活跃的话题。
  就在最近两年,英国BBC制作了一个文献节目《哈耶克:货币(经济学)大师》,详细回顾了哈耶克的经济学贡献和理论主张。之前,一个叫“经济故事会”(Econ Stories)的机构甚至制作了一个上、下两集的滑稽说唱剧。在这两集超短滑稽说唱剧中,一个演员扮演凯恩斯,另一个演员扮演哈耶克。这两集滑稽说唱剧,通过凯恩斯和哈耶克的扮演者的唱词把二人各自的学术主张列了出来,并在最后以二人拳击决斗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 据说目前这个时评说唱剧在全世界已经有数百万的点击量。比较有趣且令人深思的是,在两集连续说唱剧的结尾:本来“凯恩斯”被“哈耶克”重拳一击打趴下了,但是裁判却拉起来已倒下的“凯恩斯”,宣布他赢得了拳击赛的胜利。
  从20世纪的经济学思想史的理论发展来看,正是因为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论战曾对二次战后世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几乎所有有关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个人传记,都会或多或少地谈到他们二人的这场争论。然而,无论是在西方各国经济学界,还是从国内经济学界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人对哈耶克与凯恩斯理论争论的问题、内容、实质和意义并不十分清楚。这一方面是因为哈耶克与凯恩斯在货币理论与商业周期关系的理论争论中各自的论辩理路都非常难懂(并不是语言难懂,而是思想和所探讨的问题本身就很难懂),另一方面,当代经济学领域中的学术藩篱和各经济学流派的理论偏见,也往往导致各经济学各流派的学者“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而不去认真研究和思考论敌一方的学术思想和论辩理路。譬如,在多年来散落在西方国家中的一些新一代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们中间,只要一提到凯恩斯,他们就把会他及其门徒当作是政府干预主义的始作俑者和西方各国通货膨胀乃至“滞涨”现象的罪魁祸首而痛骂一通,而根本不去认真研读凯恩斯本人的原著和论文,以弄清凯恩斯最初到底说了些什么,他的经济政策主张到底是怎样的,其政策主张又是在何种情形下提出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反过来,各种凯恩斯经济学流派(包括正统的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派以及新凯恩斯学派等等)以及当代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们,则一直把哈耶克视作为一位社会思想家和经济学的行外人(“outsider”――哈耶克自己感觉说)而不怎么认真去研究和对待他的经济学理论,尤其是他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投入研究精力最大、思考最深的货币理论、资本理论与商业周期理论。结果,到目前为止,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学人中,真正了解和理解对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哈耶克与凯恩斯理论论战之问题和实质的经济学人并不是很多,且不但在中国国内是这样,乃至在国际上来说也是如此。
  到了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情况稍有改变。少数像科茨蓝(John P. Cochlan)和格莱赫(Fred R. Glahe)以及G?R?斯蒂尔(G. R. Steel)等一些经济思想研究者,开始从学理上回顾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理论论战了。前两位作者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很小的小册子:《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目前的商业周期研究能从中学到什么》(Cochlan & Glahe, 1999),斯蒂尔则在2002年出版了《凯恩斯与哈耶克:货币经济》的学术专著。在年的世界金融风暴以及接踵而来的世界经济衰退发生之后,像泰勒?B?古德斯皮德(Goodspeed, 2012)这样新一代年轻经济学者又开始从经济学理论上关注和研究起凯恩斯和哈耶克的原创经济学思想来,依此来反思和批评当下国际上宏观经济学的现状和问题,并试图从理论上解释年世界经济衰退之后近几年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的原因。
  2012年,笔者曾在《华尔街日报》、《读书》、《经济学家茶座》以及其他一些网络和平面媒体上发表了8篇纪念哈耶克逝世20周年的专论文章,对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论战做了一些初步的学术思想回顾,也对哈耶克与凯恩斯的学术思想源流以及他们理论论战的大致脉络做了一些介绍。在写作有关哈耶克的这些纪念文章时,笔者发现,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这场理论论战,不仅仅只是具有经济思想史的学术价值,而且有着切实重要的当下理论与现实意义。
  就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和走势来看,目前仍可谓是复杂多变、扑朔迷离。一方面,在经历了年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之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复苏之路目前仍然步履维艰、路途漫漫;另一方面,中国则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和广义货币快速膨胀后而目前经济增速正在下行,其他“金砖四国”和新兴经济体的GDP 增速也都呈现出了下移的迹象。在此格局中,无论是在凯恩斯本人原初的经济理论框架中,还是在哈耶克的经济理论遗产中,都含有极其丰富的且仍有现实理论价值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因而,认真挖掘和梳理他们二人经济学思想中的理论遗产,不仅只是一项经济思想史的文献研究性工作,对认识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格局,乃至对未来经济学的发展,仍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就此而论,2011年,美国W. W. Norton出版社出版的西方一位作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NicholasWapshot)的“Keynes Hayek: The Clash that Defined Modern Economics”(中译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2013年4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就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了。
  这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的作者韦普肖特,是英国的一位记者和传记作家。他于1973年毕业于约克大学政治学系,后来成了路透社的一名记者,也曾做过英国《泰晤士报》和《时代周刊》的编辑。除了这本关于凯恩斯与哈耶克理论论战的专门传记外,韦普肖特之前还出版过《里根与撒切尔:政治联姻》以及关于英国著名导演卡罗尔?里德(Carol Reed)的传记。这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应该是作者经过多年广泛文献收集和深入研究后而撰写的一部力作。
  从本书所引述和展示的大量历史史实来看,作者显然经过了多年的研究、访谈和“资料挖掘”(data mining)。当然,也读得出来,他在书中也大量引用了之前的哈罗德、斯基德尔斯基和考德威尔这些研究凯恩斯和哈耶克思想和生平的权威作者所写的专门传记中的材料。从他个人的资料挖掘来看,韦普肖特曾在英国剑桥、伦敦和美国的一些资料档案馆收集和挖掘出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也对一些目前仍然在世的这场论战的见证人做了一些访谈。更为可贵的是,通过他的翔实的历史资料占有、广泛阅读和访谈,韦普肖特用他优美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在这本专门传记中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关于凯恩斯与哈耶克理论论战的立体的、全景式的乃至活灵活现的“历史画卷”。就此而论,这本专门传记在许多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将有着其永久的思想史价值,是未来研究凯恩斯和哈耶克思想不可或缺的必读文献。即使对非经济学专业的一般读者来说,阅读并了解当代经济学殿堂中两大思想巨擘凯恩斯和哈耶克的生平逸事以及他们论战过程的一些具体细节,相信也会收益良多。
  当然,这部著作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主要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在许多地方想象和演绎过多,而不像一本严肃的传记;另一方面,由于作者的专业不是理论经济学,他对这场论战的深层次的经济学理论问题并没有发掘多少出来;这场理论争论的实质和理论意义,也并没能在这本传记中完全深入展示并予以恰当的诠释。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本人显然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凯恩斯,而不是哈耶克,因而在书中对凯恩斯的褒奖和赞颂较多,而对哈耶克则有意无意的进行了一些贬抑性的评论,尤其是哈耶克在经济、政治、法学与社会理论方面的诸多巨大贡献(如经济学与知识,他对中央计划经济非可行的数十年持之以恒的批判,以及哈耶克对自由社会的基本理念如自由、法治、宪政与道德的解释和论述),好像并没有进入作者的视野,也从而没有进入他评述的笔端。尽管如此,这本传记对后世人了解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论战的来龙去脉,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是这部专门传记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在这篇书评式的学术评论中,笔者将结合对凯恩斯与哈耶克的原著和文章的研读,并参考有关凯恩斯和哈耶克的多种传记,谈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也希望这一长篇书评,能以史带论,以论释史,勾画出哈耶克与凯恩斯这场世纪理论论战的一付更加简略的“理论图景”,并进一步发掘哈耶克与凯恩斯论战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最后,笔者将结合哈耶克晚年对这场论战的回顾以及当代一些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对这场争论的一些看法和评论,谈一点自己所感悟到的哈耶克与凯恩斯理论论战在当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注:本文作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韦森,节选自新著《重读哈耶克》,近期由中信出版社推出)
(责任编辑:UF011)
穷女孩用滴滴优惠券坐宝马的经济学。[]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主演: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庭/周海媚/张钧甯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钟汉良/唐嫣/谭凯/杨W/菅韧姿/米露
主演:罗文熙/金允珍/郑秀英/张英南/姜艺媛
萨姆 •沃辛顿 / 拉尔夫 •费因斯
baby扮东方不败和宝强互撕
羽泉周华健以脸推杆
黄圣依童年照曝光引泪奔
女孩与前男友同宿被抓
马特揭得老友记角色始末
郭晓东自曝平凡出身
女星潜规则男演员
匆匆那年大结局
赵奕欢自曝拍AV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用四年时间拍摄了这组照片……[]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1998)
已有 2668 次阅读
|个人分类: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1998)
黄安年文 发表:2007年8月20日
(按:应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和世界史爱好者的要求,现在发表《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一文,这是笔者1998年春在中央教育电视台讲授《世界现代历史》系列15讲中的第九讲文字稿,《中学政史地》1998年第11期刊登了文字稿的全文;学术交流网/中学历史教材/2002年6月6日发布。)
**********************************************88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世界现代历史》系列讲座第十讲)
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 二十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影响
二. 当代世界学术思想的发展
三. 当代世界文化和艺术的现代化和多元化
四. 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
本世纪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发生了史无前例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二十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影响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电力革命和内燃机革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革命, 经历了半个世纪左右, 导致人类在先进地区由自由资本主义为主的社会跨入了早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主的阶段。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时期, 迄今以信息革命为龙头仍在向纵深和横广两个方面发展, 导致了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一般早期现代资本主义为主的阶段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主转化的阶段。导致了全世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发展,并正酝酿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的到来。
1. 本世纪上半叶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20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以物理学革命为主轴, 在物理、天文、数学、生物、化学等一系列自然科学领域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科学理论的进展和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出现了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首先表现在相对论、量子论的确立和物理学革命。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和1916年初发表《广义相对论基础》确立了相对论原理, 成为原子能、宇宙学和天体物理的理论基础。
到了30年代经过法、奥、德、美、英等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一个新的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体系建立了起来。不带电的中子、正电子和人工放射线的发现以及经费米、哈恩、斯特拉斯曼、弗里什&迈特纳等科学家实验证实了分裂铀核的连锁反应,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其次,表现为汽车、飞机和无线电通讯三大发明的广泛应用。最早出现汽车的是法、英、德等欧洲国家, 但自本世纪20年代起美国就处于世界第一地位。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石油、钢铁橡胶、玻璃等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1903年12月17日,美国威尔伯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在基蒂霍克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有近代动力和操作的持续飞行, 开创了航空工业发展的新时期,到1939年英德先后制成喷气式飞机,由此进入了喷气机时代。由于1901年12月, 意大利科学家马科尼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讯, 随即带来了无线电工业的发展。
第三,表现为生物学的巨大变革和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从遗传学家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理和独立分配定律到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果蝇研究实验建立了遗传的染色体系, 生物学的研究中心由德国转移到美国。
大脑活动规律的脑生理学的建立, 抗毒免疫方法、ABCD血型、结核菌、数种维生素和青霉素的发现使医学有了飞速的进步。从1902年蛋白质的多肽结构学说的提出,经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假设到1944年证实了DNA是遗传信息的真正载体, 启发人们用全新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物质运动。
第四,表现为塑料、橡胶和纤维三大人工合成材料的诞生。用高分子人工合成新材料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 到40年代,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已成为世界上的通用塑料。1933年发明了尼龙,1941年发明了涤伦,不久又有綪纶问世。从一战期间到30年代,各种人造橡胶先后问世, 合成橡胶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第五,表现为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突破。1941年底, 美国政府决定实行曼哈顿计划, 年间,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完成第一批浓缩铀235的生产和链式核反应的实验, 奥本海默领导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则在研制用于实战的原子弹。为了实战的需要1943年6月到1945年底,在美国制成了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ENIAC)。在空间技术领域1935年发射的一枚火箭首次超过了声速。在德国学者冯&布劳恩领导下1942年远程弹道导弹V2飞弹试验成功, 1944年用于实战。
第六,表现为管理科学的诞生。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的《科学管理理》、费约发表的《工业和一般管理》、贝尔纳出版的《科学的社会功能》、贝塔朗菲发表的《关于普通系统论》和维纳等人发表的《行为目的和目的论》论文在这些领域具有奠基作用。
2.新技术革命的崛起和发展
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首先表现为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45年7月16日美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标志着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其后到1964年间苏、英、法、中相继宣布试制热核武器成功。与此同时,和平利用原子能也开始兴起,美国是世界核电站最多的国家,法国则是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快,也最成功的国家。
其次,是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57年10月和11月, 苏联相继发射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 从而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从1961&1972年美国成功地实施了规模巨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1981年4月美国第一个可供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到1995年6月美国的载人航天飞行达100次。在世界各国发射的卫星中, 美苏两家占95%以上。
第三,是电子计算机的利用和发展。继40年代中期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诞生, 1958年出现了晶体管计算机, 称为电脑。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集成电路即第三代计算机。70年代以来又发展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在超大型计算机发展的同时, 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机, 家庭和个人用电脑迅速发展。
除了三大标志外,还有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遗传工程的诞生, 及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
70年代以来,新科学技术革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信息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它突出反映在电子技术,微电子计算机和微电气的结合, 以及广泛推行工业自动化, 办公室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遥感等接受技术, 光纤等通讯传递技术。电子计算机则巨型, 微型, 网型, 智能型同步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国防技术现代化、家庭和社会生活现代化、情报和信息手段现代化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讯+计算机+智能软件&使得信息技术发生了飞速的发展。以光纤通信为主体,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为辅助的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综合业务数字通讯网路技术, 已公认为下一代的通讯技术, 是各国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所追求的目标。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现代化已经在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中独占鳌头。
其次,是生物工程的新突破。它突出表现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遗传工程),酶学工程和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生物和电子的信息反馈系统正在互相促进, 计算机正在被用来帮助解开生活的秘密, 生物学指导着新的信息软件和系统。与此相关农业及医药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第三,是新型材料工业技术的兴起。它包括:传递, 记录或存储的信息材料;新高温构陶瓷, 非晶态材料和超导材料的新能源材料,特别是超导材料80年代中期以来有突破性进展。其他新型材料技术也有新的进展。
第四,是海洋工程的崛起。7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海底石油,天然气开采为主的海洋开发的新阶段。海洋生物开发还包括捕捞技术现代化, 海洋农牧化及海洋植物的综合利用。
第五,当代物理、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有了新自得重大发现。
第六,战后各大国普遍重视发展高科技计划的实施。在美国是1983&1993年实施的星球大战计划。这是一项以高科技为中心带动国民经济, 科学技术和国防全面发展并凭借技术优势来谋求战略和政治目标的计划。在西欧是1985年开始实施的尤里卡计划, 这一计划适应了西欧各国开发新技术, 振兴欧洲竞争能力,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在日本1986年起实施第五代计算机计划即人工智能电子计算机计划。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美国&信息超级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 随即美、欧、日等国竞相计划和实施信息高速公路, 它很快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前苏联和中国对发展高科技计划也给予高度的关注。
3.战后新科技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当代新科技革命就其深度和广度及其对全世界的影响而言, 是前所未有过的。
第一,它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推动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 它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酝酿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战后由于一系列新技术工业的兴起, 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主要表现为:①三大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②信息产业及其它新兴产业的兴起新技术革命使能源消费结构, 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资本和商品流向发生也相应变化。③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各阶层的巨变。④推动部门经济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学科的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它加速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
第四, 新科学技术革命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
第五, 它促进了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
第六, 新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文化生活和思想理论的影响。它推动文化艺术和教育现代化的急剧变化。它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此外,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引起了人们对利用科技从事犯罪活动,以及某些科技成果可能导致生态失衡,影响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科技负面影响的讨论。随着,科技事业的继续推进,相信人们会找到有效的对策。
4.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原因&&&
当代新技术革命具有不同于先前科技革命的明显特征。
首先, 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加速趋势。
其次,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相互促进, 具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科学技术转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第三, 科学技术领域间相互渗透和分化, 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又高度综合。
第四,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 它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发展有其深厚的一般社会原因。这里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 经济大国的实力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手段, 军备竞赛的加剧和追逐垄断利润的刺激, 国际经济竞争的空前激烈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重视科技的组织管理等。强化国家对科技的干预政策, 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协调基础科研和应用科学研究, 建立专门机构领导或指导科研的规划,研制和开发,特别是通过采取了推动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法令。
其中涉及最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 科研资金的多渠道和组织科研经费的战略分配制度;
第二,发展科研组织的多轨制度;
第三,鼓励创造发明的专利制, 奖金制和引导及保障科研的基金制度;
第四,科学兴国和强国的人材战略,重视国民整体素质的全方位教育制度和突出智力开发的人才选用和引进制度;
第五,加速折旧和税收优惠制度是利用税收手段保障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
第六, 保障科技发展和知识产权的科技立法制也逐步引起各国的注意。
第七,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出现了一批为信息革命大声疾呼的未来学论著, 它的明显特点是科学技术统治论。如丹尼尔&贝尔1973年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阿尔温&托夫勒出版的《未来的冲击》(1970)、《第三次浪潮》(1980)和《权力的转移》(1990),约翰&奈斯比特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1983)和《2000年大趋势&&九十年代新趋向》(1990)等。
不管人们对新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后果评论不一, 但可以断言: 谁要是低估了信息革命和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将会丧失时代的机遇,在今天, 信息产业和信息资本与国家的兴衰、企业的存亡紧密相联。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发展科技事业的力度。
二. 当代世界学术思想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学术思想文化宗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第一,世界文化教育大发展、学派林立学术思想大解放、大活跃的总体发展趋势。
第二,学术思想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第三,学术思想领域整体化、综合化趋势的加强。如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 纬线学科的迅速发展; 以及总体化综合化学科的发展还有以统一的方式把相关的科学事业组织起来, 加以科学管理的大科学的兴起, 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统一及其科技与社会的统一。
第四,世界宗教呈现教派林立、世俗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 当代世界的三大政治思潮
当代世界的政治思潮概括地说, 可以分为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民族主义三大思潮。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的鼎盛时期, 这种思潮和西方福利国家相呼应, 构成了发达国家自由主义改革高潮的政治思想基础。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 力求使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相统一, 反对一味强调个人自由发展的传统;
第二, 主张扩大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 建设&积极的&福利性国家;
第三, 强调扩大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
第四, 注重为资本主义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各种处方, 以缓解社会矛盾, 巩固子统治;
第五, 强调社会合作, 奉行改良主义, 寻求第三条的发展道路。
当代自由主义思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影响, 今天包括保守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带有现代自由主义的烙印, 如社会民主主义、费边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福利国家、新保守主义等。
70年代以来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在西方大国盛行, 其主要特点一般指:
第一, 反对彻底改造社会的任何企图, 维护旧传统;
第二, 主张自然秩序论, 认为等级和差别乃自然秩序所定, 应服从命运, 各司其职;
第三, 宣称依靠精英人物来维护秩序和法律。专家治国派, 管理革命派, 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学派均属这一流派。目前新保守主义思潮正处西方世界的主流地位, 它对过度的社会福利进行批判, 主张扩大私有化运动, 鼓励市场竞争, 成为里根、撒切尔、科尔等保守主义政治家的政策依据。
1960年代末, 西方马克思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峰, 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流派。他们在政治上着重对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研究, 对发达资本主义的批判, 和对西方未来革命道路的探索,它的直接影响到新左派运动的兴起,由于新左派运动在70年代初的衰落,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随之转向下坡。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法兰克福通过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首次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各国社会党的奋斗目标。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一般特点是:
① 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 强调要以自立原则去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社会改良主义, 表现为反对全面彻底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主张个别、局部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限制在现存国家政治、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强调妥协和阶级合作,认为议会民主制是从资本主义相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手段。
③推崇国家社会主义, 主张通过改造现有国家来实现社会主义。
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主张:
①主张争取社会民主和经济民主的福利国家观,把国有化,混合经济政策作为经济民主的重要政策;
② 宣扬论理社会主义;
③提出争取世界和平、加强南北对话推进经济合作的政治主张。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思潮以外, 影响较大的还有西方无政府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思潮。
随着当代社会主义从运动到实践, 从苏联一国发展到欧亚一片和拉丁美洲国家, 它的理论也由单一的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发展为各国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迄今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实践随着苏东解体而告破产并已划上了一个句号。而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却在蒸蒸日上, 逐步完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此外南斯拉夫、匈牙利、朝鲜和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各具特色。
在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欧洲共产主义兴起于70年代中期,欧洲共产主义的中坚是西共、意共和法共,其基本观点是:
①主张各党独立自主, 不承认国际共运中的领导中心和领导党, 反对遵循国际共运中的一条总路线;
②主张通过民主方式走向社会主义,认为西欧不必通过暴力革命, 而是通过议会道路走向社会主义, 欧洲国家不再是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③主张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应采取多党制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一党专政;
③ 主张共产党的民主性和群众性,强调向不同世界观的人开放,共产党不是工人阶级的唯一政党;
⑤不提马克思主义, 而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欧洲共产主义是战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产物。80年代以来, 这一思潮走向衰落。
在中东和非洲盛行有社会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思潮。在非洲50个新独立国家中近半数宣称奉行社会主义, 实行国有化、集体化和合作化、计划化, 发展民族经济, 实际上是民族主义现代化政策, 它融合传统非洲的平均主义和人道主义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加上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理论观点。大体分为四个流派:
① 阿拉伯社会主义, 以纳赛尔为代表;
② 村社社会主义, 以尼雷尔为代表;
③ 民主社会主义, 塞内加尔的桑戈尔、突尼斯的布尔吉巴为代表;
④ 非洲科学社会主义, 恩古瓦比、内图等人为代表。阿拉伯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浓厚阿拉
伯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大体分为几个流派:
① 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的社会主义;
② 埃及纳赛尔的社会主义;
③ 阿尔及利亚的自管社会主义;
④ 利比亚卡扎菲的社会主义;
⑤突尼斯的宪政社会主义。
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有尼赫鲁的社会主义、缅甸的社会主义、阿连德的社会主义和圭亚那的合作社会主义思潮。
和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思潮相比,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有着自身的特点, 它和现代史上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不同, 纯民族主义特色较少, 往往和别的思潮相混合, 带有社会主义或阿拉伯伊斯兰色彩等, 独立色彩较强的是印尼苏加诺的&纳沙贡&这是苏加诺的建国思想, 主张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三种思潮代表人物和政党的团结。在非洲影响最大的是具有泛非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
2.在哲学领域
现代世界哲学思潮一般难以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来划线,大体说来,在当代西方有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此外还有新的认识方法的发展。
现代人本主义的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建立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学说。海德格尔则发展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萨特在现实生活中出色地运用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弗洛伊德又为人本主义作了心里科学上的证明。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兴起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斯宾塞的&综合哲学&。马赫主义是这一思潮的发展。维也纳学派显示了这一学派的壮大。&分析哲学&是这一思潮的新形式。而语言哲学是这一思潮的升华。&科学哲学&和&历史主义学派&被认为是对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完成。
现代西方哲学中还存在众多的学说,如生命哲学、现象学、哲学诠释学等。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如法兰克福学派也有不小影响。作为哲学方法在西方流行着结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结构主义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带来巨大影响。
除了英美和欧洲大陆以至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哲学流派外、还有苏联东欧哲学流派、印度、阿拉伯世界和非洲等哲学流派。
3.在经济学领域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有演变中的阿尔文&汉森、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现代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综合学派以及英国的凯恩斯主义学派。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表现为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崛起,理性预期学派以及哈耶克、奥肯、路德维希&艾哈德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等。还有激进经济学思潮的兴衰,如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即现代制度学派等。此外有一度流行的阿瑟&拉弗等人为代表的供应学派。
就世界经济体制来说,有战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经历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还有经济发展理论,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方法的发展和演变。
4.在宗教领域
大体上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欧美、亚洲和伊斯兰国家地区三分天下,而相互交错。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深刻影响着该地区的思想和文化,在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尼泊尔影响尤为巨大。东北亚和北亚地区的佛教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欧美地区佛教也小有影响。
伊斯兰教在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原教旨主义的崛起不仅在穆斯林世界而且对全球的产生重大影响。在中东和西亚的埃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国,在非洲的苏丹,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影响都十分巨大。
在当代世界各个宗教流派中基督教流派仍然影响最大。自60年代罗马天主教在梵蒂冈召开第二届大公会议以来,天主教以革新的姿态出现得以在世界各地继续发展,成为世界教徒人数增长最快的教会。分布世界上地区最广的新教其流派有了新的发展。战后出现了神学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如存在主义神学、自由主义神学、激进主义神学、基要主义神学、福音主义神学、新正统主义神学、希望神学、政治神学、生态神学。神学解释学等不一而足。基督教影响和其他地区相比以欧美国家为最。
冷战后,宗教的影响增大,尤其是伊斯兰出现全面复兴的高潮。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有更趋活跃和扩大之势。
整个说来当代世界的宗教流派增多,影响扩大,传播越出传统范围,世俗化、现代化、多元化趋势明显。宗教的影响是多元的。
5. 在历史学领域
当代史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传统史学转向新史学的步伐加快,在史学观念、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方法等德国年方面,出现新的史学范型。在欧美各国无论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苏联、美国,她们的史学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如法国史学中的年鉴学派不断创新和发展及其在世界史学中的举足轻重地位、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扩大,及不同流派的盛行。美国史学的实用性、多元性、国际性特色。
现代西方史学占主流地位的发展明显趋势是:由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即实证史学,过渡到以年鉴-新史学学派为代表的综合史学, 再到近写年来流行的社会科学新史学派(含史学的社会科学化、新经济史学派、新政治史学派、新社会史学派等)。布罗代尔作为年鉴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影响着整个战后西方史学。整个说来, 当代西方史学的主要特点显示:更加重视整体性的动态研究,从单线到多线的综合研究; 更加重视环境和条件的研究;更加重视定量分析;更加重视底层史学的研究。
在战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全球历史观的崛起是历史学领域中的新发展,取得了令世人耳目一新的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西方新史学由对抗走向对话,是一个值得注意新现象。马克思主义史学除了在苏联和中东欧和中国等时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外,在西方国家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最为引人注目。全球历史观是一种对世界史体系的创新。
在战后,历史学出现新的领域的新的方法,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近些年来又出现了叙述史学的复兴,新史学面临新的挑战。
6. 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文化人类学领域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科学分化和综合化特征、社会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深入完善,社会学知识领域和方法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日益精密,社会学理论基础和方法取得长足发展。战后帕森斯倡导的结构功能主义趋向衰落,展现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多元化。融合和综合成为社会学理论的主流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出现社会学的分化和&本土化&趋势。90年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微观与宏观的整合,代理与结构的整合,理论的综合,以及对理论结构的系统研究。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是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时期。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成为初期三大主流学派。在这个基础经过相互吸收和渗透,产生新的学派。有影响的流派包括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奈瑟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战后以法国为中心的结构主义学派对于人类学影响最大。结构人类学主要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人类亲属关系,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宗教神话和文化符号现象。其他一些有影像的流派包括结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类学、文化生态学、新功能学派、认知人类学、反思人类学、女性主义人类学等。
7. 在教育领域
战后教育领域普遍涌现了个改革潮流,其明显特点表现为:教育法制化、民主化、国家化、结构体系化;教育理论出现科学化和分化趋势,教育方法技术化,教育对象终身化;教育的现代化、全球化趋势。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和竞争。在德意日进行教育体系和内容得重建和大调整。在英法北欧等发达国家深化民主化教育改革和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国家教育现代化逐步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普及和提高都关系国家的兴盛、民族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关系各国在21世纪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教育为本、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立为国策。
三. 当代世界文化和艺术的现代化和多元化
1. 在文学领域
在当代世界文学题材通常与战争、阵营、生态、中心与边缘的消长、新人文精神等相联。当代欧美文学大体上分为占据主流地位的战后现实主义文学。后期表现为现代主义文学, 它是对思想上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追求实验、创新的20世纪西方各种文艺流派的总称。当代世界的文学流派主要有: 40-50年代处于鼎盛期的存在主义文学、50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派、兴起于50年代的美国垮掉的一代、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黑色幽默小说、兴起于70年代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70年代以来, 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它是西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表现, 是人性扭曲与人的异化的反映, 其基本特点是反传统性、反体系、反中心, 他们注重过程而轻目的、重当前, 轻历史和未来。在日本二战后除了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文学外,还呈现多种流派并立的现象。
苏联-俄罗斯文学是当代世界一大重要流派。它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统治和解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封闭和开放,叛逆和回归。
当代亚、非、拉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其协调。传统文化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黑人传统文化、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东方儒学文化、拉美文化等。在传统文化问题上, 有主张完全恢复传统的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文化, 也有主张全盘西化, 否定传统的思潮, 更多的是主张在弘扬传统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思潮。东南亚和印度、伊朗文学中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性特色。当代非洲文学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手法颇为流行&黑人性&文化运动一度风靡战后非洲,马哈福兹的北非文学和南非反种族歧视文学也有重要影响。60年代以来,拉美文化出现了新小说派流行的趋势,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等风格和表现手法各显神通,百花争艳,被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它们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历史生活,继承了传统文化遗产并借鉴`了西方有益的外来文化。
2.在艺术领域
当代世界美术主要是西方美术以现代派和以反传统、标新立异的后现代派为主流。个性化和主观性日益突出,出现了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派等流派, 其中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色场绘画、光效应美术在50-60年代流行一时;波普艺术(流行艺术)、新写实主义、偶发艺术与行为艺术盛行于60年代;观念艺术、大地艺术、超写实主义紧随其后。视觉艺术是一种具有较高科技知识创作的图案化美术。80年代以来电脑艺术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和印刷行业。在雕塑领域出现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声光艺术、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形式,表现手段日益多样。
在音乐领域, 进入了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潮流。出现了表现主义与十二音节音乐。一批年轻音乐家对传统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和声、节奏、音响来源、记谱法、创作和表演方法进行全面的革新, 以创造全新的音乐, 被称为先锋派或先锋主义音乐。在先锋派音乐中又分为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空间音乐、机遇音乐、偶然音乐、不确定音乐等派。
另一类是通俗流行音乐, 它是一种通俗易懂, 广为流行的商品化娱乐性音乐。这种音乐以通俗歌曲、舞曲, 节奏鲜明、曲体简单的管旋乐曲为主要题裁。二战后乡村音乐、爵士音乐兴起。
60年代以来, 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和摇滚乐队的兴起, 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摇滚乐是爵士乐流派之一的摇摆乐的新品种。1960年美国出现了以&甲壳虫&乐队,他们蓄长发, 着怪装,显示对传统文明的不满,又名&披头士乐队&。70年代以来, 西方又流行起迪斯科音乐,80年代以来, 一种更为激烈的霹雳舞音乐流行。
歌剧作曲的探索同样五化八门, 甚至采用自然界各种噪声音作曲, 还有&无声&创作。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音乐和革命斗争的结合,在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大批革命歌曲,那种进行曲风格、齐整有力的节奏和高昂激情的旋律起到了激奋向前的作用。&&&
在舞蹈领域, 当代西方世界的现代舞派兴起。最初在美国被称为自由舞,其后发展为现代舞、当代舞、后现代舞或新先锋派现代舞, 影响最大是60年代兴起的迪斯科和80年代兴起的霹雳舞。此外古典芭蕾和民族舞蹈、大众舞蹈仍在发展并有其市场。
电影和电视艺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刚刚走过了一个世纪,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大幅银幕、穹幕电影、立体电影;从单一电影到电影电视文化的巨变;电影录音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计算机技术开始运用于电影艺术。在当代世界电影艺术出现的多方向、现代化、多元化和多样化趋向。对于世界电影具有重大影响的是美国风格的好莱坞电影、英法意德为代表的欧洲风格电影、苏联电影。此外亚洲印度等国、拉丁美洲国家等国的电影也极富民族特色。
当代非洲的电影和戏剧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宗教形式色彩; 同时风格和手法自由灵活、适合大众化需求; 融戏剧、音乐、舞蹈、滑稽剧、假面舞、歌曲等于一体。
四. 教学的重点、研究建议、思考问题
(1) 教学的重点
1. 当代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演变及其世界性影响
2. 当代世界学术和思想领域的主要思潮
3. 当代世界文化艺术的主要流派
(2) 研究建议
第一. 重视新科学技术革命世界性影响的研究
第二. 重视对世界社会、思想和文化与世纪政治和经济关系的研究
第三. 重视对宗教和文明或文化冲突的研究
第四. 重视全球文化现代化和多元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3) 思考问题
1. 全球和地区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2. 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相互关系
[2002年6月5日说明:1996年10月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宗绪和我著的《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其中前15讲世界近代史部分为刘宗绪教授撰写,后15讲为我所撰写每讲大体7500字左右。
1997年10月,中央教育电视台邀笔者为该台开播的中学历史教师之友栏目讲授《世界现代历史》系列15讲,这些内容为&30讲&一书的扩大,大体每讲10000字。讲座的构架和&30讲&相同。即第一讲世界现代历史的基本线索;第二讲世界现代历史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第三讲年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四讲本世纪上半期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危机;第五讲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六讲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曲折发展;第七讲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重发展趋势;第八讲现代民族独立运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第九讲当代世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第十讲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第十一讲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发展特色;第十二讲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第十三讲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世界现代史体系;第十四讲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研究中应遵循的原则;第十五讲结束语&&走向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
1998年春,中央教育电视台播放了这15讲系列讲座。讲座 内容发表在《中学政史地》1998年1998年1月号,1998年2月号,1998年3月号,1998年4月号,1998年7月号,1998年8月号,1998年9月号,1998年10月号,1998年11月号,1998年12月号上。
[2002年6月5日说明:本文发表在《中学政史地》1998年第11期第31-42页。本文及播讲时还有参考书目,这里从略。有关各个领域思想文化的简要概述,笔者吸收并综合概括了《世界大通史》当代思想文化卷各章撰稿人的一些论述,在此特致谢意,并郑重申明。黄安年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中学历史教材/《世界现代历史》系列讲座/2002年6月6日发布]
[2002年9月2日说明:重发时分上、下篇]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中学历史教材/2002年9月2日重发
本文引用地址:&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耶克著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