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统计学中如何比较月收入和大学生旅游消费费额的差异哪个大

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0引言黑色旅游是继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之后的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除了能像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一样发挥自身的职能外,更重要的职能是可对旅游者开展一场很有益的灾难预防教育.黑色旅游开发除了要考虑当地居民 ...
黑色旅游是继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之后的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除了能像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一样发挥自身的职能外,更重要的职能是可对旅游者开展一场很有益的灾难预防教育. 黑色旅游开发除了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感受和社会心理承载力外,旅游消费者对黑色旅游开发的态度与感知和消费意愿也很重要.旅游产品其设计和开发无论再完美, 如果没有市场也无法实现其真正价值,只有当地居民和旅游消费者双方达成共识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本研究通过调查旅游者对黑色旅游开发的态度与感知,分析旅游者对黑色旅游产品的消费倾向,拟为今后的黑色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黑色旅游开发研究现状
目前,黑色旅游已成为旅游学术界的一个新兴研究热点,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研究领城.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显示,国内针对黑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黑色旅游的开发战略、总结现有黑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3];利用不同学科的相关理论研究黑色旅游的开发[4-6];以个案形式研究黑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探讨黑色旅游开发的机制,旅游线路的设计,黑色旅游开发的模式以及黑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措施等[7-13];从旅游市场角度分析发展黑色旅游的优劣势以及与其他旅游形式的比较[14,15];发展黑色旅游的争议与影响,灾民对开发黑色旅游的态度及情感保护等[16,17].
2旅游者对黑色旅游开发的感知与态度调查研究
2.1调查方法与内容
在对现有文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来自国内各地区的旅游者对利用地震遗址开发黑色旅游的感知与态度,以及对黑色旅游开发载体的态度.问卷的设计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整个问卷主要由2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旅游者的人口社会统计特征;第二部分测量了24个问题项,包括旅游者对开发黑色旅游的看法、开发黑色旅游预期带来的旅游影响等;第三部分是旅游者对黑色旅游开发载体的态度,包括地震灾害博物馆(C1)、抗震救灾展览馆 (C2)、地震纪念碑(C3)、地震纪念公园(C4)、地震纪念广场(C5)、逃生自救体验馆(C6)、少数民族文化地震遗址(C7)、堰塞湖遗址 (C8)、地震工业遗址(C9)等.本研究主要是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访谈结果仅作为辅助的参考信息.
2.2调查时间与结果
受条件限制,本研究共发放了400份问卷,其中一半由课题小组成员在地震的重灾区都江堰随机向过往的旅游者进行现场发放,旅游者填完问卷后现场收回;剩下的部分委托旅行社的导游员发给前往汶川、映秀等地震灾区的旅游者.调查时间为2011年6月,问卷共收回384份,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为84%.
3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3.1被调查旅游者人口特征分析
被调查的323名旅游者中:男性占49.54%;18~25岁的旅游者居多,比例为45.20%,26~35岁和36~50岁的旅游者比率相当,都在20%以上;大专学历占28.48%,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8.39%;所从事职业排在前几位分别是学生、自由职业者、服务业、制造业、公务员和专业人员(律师、教师等);月收入2000以下所占比例最大,为46.44%,高于4000元/月的旅游者仅占11.76%.
3.2旅游者人口属性特征对黑色旅游开发载体态度的影响
利用SPSS13.0的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TTest)分析性别对黑色旅游开发载体(以下简称载体)的影响,结果见表1.表1数据显示,F的相伴概率和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均大于显着水平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男女性别对载体态度的无显着差异,表明性别对载体无显着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整体态度也无显着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分析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对载体的影响,方差检验的F值和相伴概率见表2.从表2可看出,方差检验的相伴概率均大于显着水平0.05,表明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和月收入不同的旅游者之间对载体的态度无显着差异,说明旅游者对载体的态度有显着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上人口统计特征与整体态度也无显着影响.
3.3旅游者对黑色旅游开发的感知
为了解旅游者在哪些方面比较关注黑色旅游的开发,利用SPSS13对问卷的测量项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常用的主成分法 (Principalcomponentmeth-od)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Va-rimaxrotation)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确保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结果显示,KMO为0.88,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着水平(Sig.=0.000),表明数据很适合做因子分析,得到的3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52%,各测量题项在相应变量上的因子负荷均大于0.5(见表3),表明数据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得出的3个公共因子,因子1被命名为积极经济影响,因子2被命名为综合效应,因子3被命名为消极影响,因子1和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最大, 分别为22.19%、19.25%.3个公共因子的Cronbachα分别都在0.7以上,表明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3.4旅游者感知对载体态度的影响
3.4.1积极经济影响对载体态度的影响.
为了分析因子1对载体态度的影响,利用SPSS13.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统计量F=19.461,相伴概率P 0.001(Sig.=0.000),表明多个自变量(因子1各项)与因变量(载体态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见表4.回归常数为 0.916,除收入应回报一些给灾民和增加休闲、娱乐等场所与因变量回归检验相伴概率未达0.005到或0.05的显着水平外,其余几项均达到显着水平,表明其余几项对载体的态度有显着影响.3.4.2综合效应对开发载体态度的影响.因子2与载体态度的回归分析,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统计量 F=13.970,相伴概率P0.001(Sig.=0.000),表明多个自变量(因子2各项)与因变量(载体态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 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见表5,回归常数为0.962,其中,改善灾区的交通、带动其他旅游资源开发、促进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引起灾区物价上涨 回归检验相伴概率均未达0.001到或0.005的显着水平,表明这几项与因变量存在弱相关.
3.4.3消极影响对载体态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论文,专业,分析,统计学,统计学专..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精于专注 奇创意境 点石成金 落地运营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阳朔乡村旅游国内外游客消费需求比较分析
&[关键词]阳朔乡村旅游;国内外游客需求;比较分析&&&&&&& [摘 要]以阳朔乡村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需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重点对问卷调查中的国内外游客的行为特征、消费特征、需求特征和倾向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总结了它对乡村旅游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启示。
&&&&&&一、研究的缘起与目的&&&&&& 乡村旅游发轫于国外,它以其返朴归真的情愫优美的田园景色、淳朴的民风、旖旎的生态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成为大众旅游产品中的一种成熟的旅游产品。而对于中国来说,乡村旅游正在崛起,随着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提升,城市小康家庭的增长,城市居民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的同时余暇时间增多,渴望工作之余得到身心的放松与休息,在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情愫下纷纷走向了乡村,使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这一趋势下许多地方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但目前在开发过程中,多以资源导向型为主,相对忽视对乡村旅游市场的调研。&&&&&&& 阳朔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得最早、近年乡村旅游发展兴旺的旅游名县。阳朔的乡村旅游最早是由西方旅游者为主体的外国游客带动,近年国内散客、自助旅游者积极参与成为会聚中外游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是较早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的西街人文旅游产品的一种延伸,是中外旅游者共同缔造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具有综合的典型实践研究意义。中外旅游者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产生的旅游消费观念、旅游行为的不同造成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选择以及旅游消费方式的差异。以阳朔中、外乡村旅游者为对象对中、外游客消费需求差异的比较分析,是认识乡村旅游中、外市场差异实现市场细分的内在依据,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国内、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干上述目的《桂北乡村旅游示范开发》课题组在阳朔的月亮山景区、大榕树景区、西街、遇龙河等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区对中外游客分别进行中、英文问卷调查,并在西街、遇龙河对部分中、外旅游者进行访谈。采用VFP6.0.MATAB和EXCEL等计算机软件对问卷样本进行了统计数据分析,得出调查结果。根据此次调查,对阳朔乡村旅游国内外旅游市场作如下对比分析。&&&&&&&&& 二、乡村旅游中、外游客消费需求特征比较&&&&&&&& (一)旅客行为为特征对比&&&&&&& 游客行为特征反映了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的购买阶层、购买行为和消费水平、消费层次以及消费能力信息,这些信息是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1.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1)游客的性别&&&&&& 阳朔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性别构成在问卷调查中中外显示结果不一样,中国游客以女性为主,占58.3,男的只占41.7%;而国外的男性占主导地位,为59.7%,女的只占40.3%。中外游客的年龄结构呈单峰状分布,都是以中青年为主,年龄集中在15~4岁之间,占到75%以上,不同的是外国的中老年人出游率较高,45岁以上的总共占了24.7%,而中国的只有3.2%,。在国内旅游总是中老年有较大比例,而乡村旅游明显偏低,与乡村旅游的出游方式有较大的关系。&&&&&& (2)游客的职业&&&&&& 阳朔乡村旅游的中外游客职业基本相同。大多数是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外的这两类游客比例分别是41.7%、22.1%和13.3%、19.5%;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中占了10.4%和5.2%,国外的高层企事业管理人员和退休人员所占的份额明显比中国的高,外国的旅游者以外国学生为主流,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推动早期阳朔乡村旅游的外国学生现在其比例远低于国内学生。国内学生已成为乡村旅游市场的最大客源主体。从中外比较中可以看到,在国内旅游中所占比例不低的企事业管理人员,退休人员比例甚低,这与对乡村旅游认知程度及出游方式有关。
&&&&&&& & (3)游客的受教育程度&&&&&& 中外游客文化层次反差很大,但都是集中在大学层次。中国大学以上学历只占46.7%,其中大学学历占了40.0%,硕士为6.7%,而外国高达87.4%,其中大学、硕士和博士学历分别达到7.2%、24.7%和6.5%,中国的中学学历占了将近一半,为45%。&&&&&& (4)游客的月家庭收入水平
&&&&&&&& 国内游客家庭收入是以“小康”家庭为主,国外游客家庭收入各层次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无论国内国外,在乡村旅游中高收入的阶层不多,对于低收入的阶层外国所占的比例要比中国高些,主要是学生一族。乡村旅游的出游率与收入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2.游客的消费特征分析&&&&&&& (1)游客的消费方式
&&&&&&&& 中外游客的消费方式基本也是一致的,大多数是自费旅游,分别占了80.0%和61.0%;其次是带薪度假,不过国外带薪度假已成为旅游的重要方式,所占的比例高达35.1%,而中国的带薪度假则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气候,只占了18.3%;公费的外国基本上没有,中国也仅仅占了1.7%。&&&&&& (2)游客的人均消费&&&&& 中外游客的消费水平都较高,中国的消费在2000元以上的占了20.0%,而国外的消费在1000美元以上的也占了27.3%。其次是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中国的300~500元、501~1000元、元、元分别为11.7%、18.3%、15.0%、16.7%。在300元以下的也占20.0%。&&&&&& 3.旅游特征分析&&&&&& (1)出游的方式&&&&& 从出游的方式来看,现在参与乡村旅游的由旅行社组团出游的方式逐渐减少了,中国的只有3.3%,而国外的稍微高一些,为14.3%。他们更多是享受自由自在的自助旅游为主,中外分别高达75.0%和75.3%;自驾车旅游近年来也逐渐增多,中国是16.7%,而外国的也占到7.8%;对于其他方式的旅游,为数还很少,中外分别占了5.0%和6.5%。&&&&&& (2)出游组合类型&&&&& 旅途中选择旅伴时中国人大多数喜欢与朋友一起出游,占了50.0%,其次是与家人或者同学,分别占了11.7%和11.7%。与本单位同事集体出游的也有一部分,为8.3%;而与自己的爱人或者个人独自旅游或者临时结伴旅游的只有少数一部分,分别是6.7%、5.0%、5.0%。&&&&&&& (二)旅游客源的空间特征分析
&&&&&&& 研究客源地的空间特征对于做好旅游市场定位、旅游营销和旅游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调查数据表明,阳朔乡村旅游的国内空间分布都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其近距离的周边地区,主要是来自广东,占了46.7%,其次是广西,为31.7%,接着是重庆、湖南、北京,分别是6.7%、3.2%、3.2%,其他亦占3.2%。&&&&&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符合客源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规律。&&&&& 国外游客是主要为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美国,分别达到了15.6%、11.7%、9.1%、7.6%。法国、韩国、丹麦三国占了6.5%,德国也占到5.2%,澳大利亚和芬兰共占了3.9%,其他的为3.9%。阳朔乡村旅游由外国青年旅游者带动的特征在客源分布上至今仍有明显的表征。&&&&&& (三)中、外游客需求比较&&&&&& 1.重游率分析&&&&&&& 阳朔作为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回头客较多,但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游客第一次来阳朔的占了较高的比例,尤其是国外游客,大部分是第一次来。中外游客第一、第二次来阳朔的比例分别为48.3%和76.6%、20.0%和5.2%;重复三次及三次以上来阳朔的游客也不少,分别占到了31.7%和18.2%,其中中国游客第三次、第四次以及第五次以上来的各占了6.7%、1.7和23.3%。阳朔乡村旅游重游率在国内同类旅游点地中是比较高的,与阳朔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强烈的地域性旅游特征和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无关系。
&&&&& 2.游客旅游目的比较&&&&& 对旅游产品的选择,中外反差较大,中国游客到阳朔乡村旅游以休闲度假为主,比例是66.7%,其次是观光,为36.7%,而外国游客到阳朔观光游览,占了70.1%,其次是休闲度假,达45.5%,这与他们来中国的旅游的目的基本一致,观光的占到了79.2%,而来中国拜访亲戚和朋友的也占了15.6%,有9.1%是来朝圣的,只有1.3%来进行文化交流,其他为11.7%。乡村旅游实质是一项融观光与休闲为一体的旅游。
&&&&&&&& 3.对住宿的需求&&&&&& (1)是否在阳朔住宿&&&&& 在问及是否在阳朔住宿时,有81.7%中国游客和96.1%的外国游客是愿意住在阳朔,只有18.7%和3.9%的中外游客表示不留宿阳朔。&&&&&& (2)住宿地点的选择&&&&&& 绝大部分的中外游客都是选择舒适、安全、卫生、干净的县城宾馆,分别为53.3%和92.2%,相对而言,中国游客对住宿条件要求丰富一些,选择在乡村旅馆、农家旅社以及亲朋好友或住在帐篷里,比例分别是21.7%、8.3%、1.7%和3.3%,而外国的只有2.6%的愿意住在乡村旅馆中,其他的为2.6%。这与阳朔的乡村旅馆的地理位置及档次低有关。&&&&&&& (3)逗留时间&&&&&&& 逗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会关系目的地的收益。调查得知,中国游客在阳朔逗留主要是2夜为主,为23.3%;1夜、3~6夜和7夜以上的各占了15.0%、15.0%和8.3%。而外国游客中4~10夜的占了多数,达48.1%,1~3夜和11夜以上的各占了37.7%和11.7%。外国游客逗留时间较长关键的因素是阳朔不仅保持了自然与文化的特色,而且其中外文化良好的交流氛围对外国游客有着极大的魅力。&&&&&&& 4.游客了解阳朔的渠道&&&&&&& 口碑在游客了解阳朔旅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外游客主要是通过同事、亲人、朋友介绍的,占了33.3%和37.7%;值得注意的是中外游客了解阳朔旅游的其他前三位数据并不一样,中国的是通过中小学的课本(10.0%)、旅行商(6.7%)、因特网(6.7%)、报纸杂志(6.7%),而国外的是旅游手册(19.5%)、旅行商(11.7%)和报纸杂志(7.8%);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通过现代传媒了解的居然占的份额很少,因特网和报纸杂志都不足8.0%,电视也仅有1.7%和3.9%,通过其他途径的也有,分别是35.0%和26.0%。在对外国旅游者的访谈中了解到,国外网站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而国外出版的自助旅游手册则有较详尽的关于阳朔旅游信息,包含桂林至阳朔的汽车客运票价、西街餐馆、住宿的服务项目与价格的介绍。&&&&&&&&(四)中、外客源旅游感受倾向比较&&&&&& 1.旅游支出项目的满意度差异&&&&& 中国人对阳朔的交通、餐饮和住宿费用是最满意的,满意度达到60.0%(自行车租用费33.3%、机动车交通费16.7%、游船费10.0%)、21.7%和35.0%,其次是购物8.3%、邮电8.3%和游览门票5.0%,最后是娱乐1.7%。外国的则感到最满意的是交通、住宿和购物,满意度为104%、41.6%和40.3%,其次是邮电通讯22.1%、娱乐19.5%、游览门票16.9%,最后是餐饮8.3%。在娱乐方面中外游客的消费观念反差较大,外国人比较喜欢娱乐,中国则反之。&&&&&&& 在最不满意的旅游项目中,中外游客的满意度也相差较大,中国的依次是游览门票、购物、游船、娱乐、餐饮、机动车交通、住宿、自行车和邮电通讯,分别是28.3%、26.7%、23.3%、13.3%、10.0%、8.3%、5.0%、3.3%和0%。而外国的依次是游览门票、游船、餐饮、机动车交通、住宿、娱乐、购物、自行车和邮电通讯,分别是37.7%、36.4%、26.7%、24.4%、16.9%、16.9%、15.6%、11.7%和10.4%。&&&&&&& 2.游客对产品选择的满意度&&&&&&& 对阳朔已经开发的旅游项目,中外游客最喜欢的前三项表现不尽一致,中国为欣赏山水田园风光(86.7%)、晚上与朋友在西街一起喝酒聊天(60.3%)、品尝西街的西方口味和中国口味的食品(53.3%)。外国的则是欣赏山水田园风光(96.1%)、踏自行车游乡村田野(76.6%)、品尝西街的西方口味和中国口味的食品(55.8%)。当然,中外游客对旅游休闲的方式虽有差别,但不大,都是集中在逛西街、与客人自由交谈等。优美的桂林山水及其田园风光是阳朔乡村旅游最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而既有阳朔地域文化特色又在近30年来旅游开放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中、外文化交融氛围的西街则是仅次于山水田园的魅力的吸引物,其余则是这两项的延伸。
&&&&&&& & 3.游客对旅游服务满意度&&&&&& 中外游客对阳朔的服务总体上是肯定的,各占了53.3%和70.1%。满意度最高的前两项中外游客是一致的,分别是餐饮和住宿,占45.0%、63.6%和48.3%、58.4%。最不满意的中外的就表现出不一致了,中国的认为是导游、通讯、购物,而国外的认为是安全、游览、购物和往返交通,反映出中、外旅游者不同的消费价值观念。
&&&&&&& & 三、阳朔乡村旅游国内外游客需求分析的启示&&&&&& (一)乡村田园观光与乡村休闲旅游的相互促进与融合&&&&&& 调查证明阳朔乡村旅游中观光与休闲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有36.7%的中国游客高达70.1%的外国游客是到阳朔进行观光游览的。无论是外国游客还是国内旅游者,他们最喜欢的阳朔的旅游项目之首是欣赏山水田园风光,比例分别高达86.7%和96.1%。阳朔的山水田园观光旅游具有极大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观光旅游的影响下,休闲旅游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有66.7%的中国游客,45.5%的外国游客旅游的目的是休闲度假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又是互相融合的。无论是中国游客还是外国游客,他们都喜欢在欣赏山水田园风光的同时踏着自行车游览乡村的田园野趣,或是逛逛西街购物、或者是品尝西街的西式或中式食品、或者怡然自得地与朋友在西街一起喝酒聊天,或者干脆与中外游客或当地居民互相的交流,别有一番滋味。对自然田园观光与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现代旅游形成的旅游新文化景观的体验构成阳朔的乡村旅游观光与休闲的两大主题,同时衍生延展其他休闲、游乐、求知的项目。乡村田园观光与乡村休闲旅游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是阳朔乡村旅游市场的本质特征。&&&&&&& (二)国际旅游市场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推动国际旅游市场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带动,在阳朔乡村旅游中表现突出。&&&&&& 一方面现代旅游起源于国外,所以国外旅游无论旅游消费观念还是旅游消费行为或是旅游方式都要比中国成熟,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不断出现新的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方式,现代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轨迹对中国的旅游市场的发展来说仍然是必须经历的。如公费旅游在西方国家基本成为历史,自费旅游成为时尚的时候,我国也出现了以自费旅游为主的消费现象了,目前参加阳朔乡村旅游的就有80.0%是自费的,虽然公费旅游也有,但只占了1.7%;外国自费的只有61.0%。而带薪度假成为国外工薪阶层旅游的新方式,到阳朔旅游中就有35.1%;而国内游客带薪度假的已有18.3%。&&&&&&&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随之而来的文化全球化趋向,由经济强势所带来的文化强势使西方文化在全球跨文化交流中处于主流的地位,现代旅游的消费行为也同样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无论是出游的方式还是出游的行为都出现了变化,像西方游客一样,国内一部分中青年旅游者在旅方式与行为选择上重视“个人取向”,自助旅游、自驾车旅游日益流行。西方游客在阳朔首先兴起的自行车乡间旅游、农民导游、攀岩等是消费行为与方式也正在影响着中国的游客,调查数据显示:在阳朔进行乡村旅游中国游客的当中有高达46.7%最喜欢在阳朔踏自行车游览,10.0%的参与攀岩活动。&&&&&&& (三)旅游吸引物认识的扩展及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新典型&&&&&&& 西街现象的出现以及由西街现象延伸出来的阳朔乡村旅游,使得阳朔出现了新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产生了变化。那就是在原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外,新形成的旅游目的地文化不同于原初的地域传统文化,是阳朔的地域文化与西方旅游者所携带的文化相融合而成的新旅游文化形态。这是由当地人民与中外游客共同缔造的新的文化吸引物,这一新形成的旅游目的地文化是造成阳朔的客源流重要原因之一。西方游客希望在这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而中国游客希望在这里了解西方,使阳朔西街成为体验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的一块芳草地。这样,自然而然地阳朔西街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洋人街、最大的外语角,成为和谐的中西文化结合点。这种新的旅游吸引物对学生影响最大,调查显示中外游客对西街旅游项目的喜好率分别高达41%~60.3%和42.9~55.8,而最喜欢在阳朔旅游期间向外国人学外语或者是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的就有26.7%和16.9%,并且有23.4%的外国游客想在阳朔教英语。&&&&&& 在国际旅游研究中,对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前沿课题。菲利普·L·皮尔斯在《全球旅游新论》的第八章中就专门论述这一问题。阳朔西街不仅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典型案例,而且它使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产物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从实践的角度为国际旅游研究作出贡献。&&&&&&&四、结束语&&&&&&& 从调研中使我们认识到阳朔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并非单纯的线性变化,就需求而言是有着多方面体系的立体系统。国内学术界引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把“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体面的生活水平”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衡量尺度,作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一个衡量尺度,”作为新兴的“旅游多起因理论”的一个佐证,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国民旅游的需求与供给,开阔了思路。在阳朔乡村旅游中外游客需求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多起因”的现象,应多角度去认识阳朔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 此次调查我们深感对国内旅游市场调查的艰难。相当一部分国人对问卷调查持不理解和持怀疑态度,有些人甚至误认我们为从事传销者,有些人则认为问卷会损害他的隐私权;而不知对市场调查问卷的回答,如实反映自己的消费需求与意见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应有的权益和义务。与此相反对西方游客的问卷调查则比较顺利,西方旅游者对这样的调查熟知,有较好的合作态度。&&&&&&& 阳朔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对阳朔的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认识与分析,不仅有益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国内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借鉴和推动的意义;阳朔乡村旅游的多重性与“多起因”的实践现象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的调查与分析的发表仅是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还没有评论哦,&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致力于旅游教育与研究工作。兼任广西西大旅游科学研究院 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国家旅游甲级资质)、主持和参与旅游项目1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成果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以及市校级奖励。
联系方式: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迪拜旅游消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