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构思框架构思问题

【论文】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1页¥0.501页¥0.502页¥1.001页¥0.504页¥3.002页¥1.003页¥2.006页¥3.002页¥1.001页¥0.5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柱​组​成​的​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地​震​、​风​荷​载​等​作​用​下​需​设​计​成​延​性​结​构​,​以​便​很​好​地​吸​收​和​耗​散​能​量​,​保​汪​结​构​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能​力​,​确​保​结​构​安​全​。​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一​但​处​理​不​当​或​计​算​过​程​中​未​加​考​虑​,​便​会​导​致​结​构​不​合​理​,​甚​至​结​构​不​安​全​。​结​构​工​程​师​在​精​于​结​构​电​算​分​析​的​同​时​,​更​应​注​意​在​设​计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框架柱设计方法对比研究--《浙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框架柱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摘要】:钢框架结构是实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钢结构之一,由于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轻质、高强的突出优点,使得钢结构在相同的受力条件下,其截面尺寸要远小于同等受力条件下混凝土的截面尺尺寸。因此,对于钢结构来说,稳定问题就取代强度问题,成为钢结构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钢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归根结底还是对钢框架中每一根框架柱的设计。框架柱的设计方法主要有计算长度系数设计法、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以及层稳定系数设计法。本文首先详尽阐述了计算长度系数设计法、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以及层稳定系数设计法这三种方法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流程,然后结合一个四层八跨框架的实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稳定性分析,首先采用传统的计算长度系数设计法确定柱子的临界荷载,从临界荷载求得层抗侧刚度,然后采用SAP2000软件对该框架施加不同的水平力求得抗侧刚度,与临界荷载方法求得的抗侧刚度进行对比。之后再对框架进行弹性屈曲分析,解读各个屈曲波形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实用价值。对顶层抽柱带来的屋面梁先屈曲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三段对称变截面梁发生受压屈曲的临界荷载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另外还对屋而梁内压力导致梁对柱子转动约束的下降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U391【目录】:
摘要6-7Abstract7-11第一章 绪论11-18 1.1 引言11 1.2 钢框架结构11-12 1.3 钢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问题12-16
1.3.1 钢结构构件失稳的类型13-14
1.3.2 钢结构构件稳定问题的计算方法14-16 1.4 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现状16-17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17-18第二章 纯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设计法18-40 2.1 引言18 2.2 纯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18-22
2.2.1 传统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确定18-20
2.2.2 考虑同层各柱相互支援作用的框架柱的修正计算长度系数的确定20-22 2.3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22-24
2.3.1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的引入22
2.3.2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的确定原则22
2.3.3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的取值22-24 2.4 纯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设计法24-25 2.5 算例分析25-40
2.5.1 四层三跨框架计算长度系数设计法的稳定性分析25-32
2.5.2 四层八跨框架计算长度系数设计法的稳定性分析32-40第三章 纯框架柱的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40-51 3.1 引言40 3.2 压弯构件的等效弯矩和等效弯矩系数40-42 3.3 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的原理42-45
3.3.1 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的计算原理42-44
3.3.2 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的参数取值44-45 3.4 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的设计流程45-46 3.5 算例分析46-51
3.5.1 四层三跨框架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的稳定性分析46-48
3.5.2 四层八跨框架假想水平荷载设计法的稳定性分析48-51第四章 纯框架柱的层稳定系数设计法51-62 4.1 引言51 4.2 层稳定系数法的原理51-54
4.2.1 考虑同层各柱相互作用的计算长度系数修正51-52
4.2.2 考虑同层各柱相互作用的稳定性的计算52-54 4.3 层稳定系数设计法的求解过程54-56 4.4 算例分析56-62
4.4.1 四层三跨框架层稳定系数设计法的稳定性分析56-58
4.4.2 四层三跨框架层稳定系数设计法的稳定性分析58-62第五章 算例分析与讨论62-75 5.1 引言62 5.2 框架的临界荷载及抗侧刚度62-63 5.3 算例框架的计算长度系数及抗侧刚度63-68 5.4 算例框架的整体屈曲分析及其解读68-73 5.5 总结73-75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75-77 6.1 本文内容总结75 6.2 本文的问题与不足之处75-77参考文献77-80致谢8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开强;彭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饶芝英;[J];建筑结构;2002年05期
饶芝英,童根树;[J];建筑结构;2002年05期
童根树,施祖元,李志飚;[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金鹏;[D];浙江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志军,丁洁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徐伟良;郑廷银;蒋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卢林枫;顾强;苏明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李海锋;曹平周;韦芳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陈进;赵惠敏;王俊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齐永胜;米旭峰;周军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黄亮;陈小峰;范荣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齐永胜;赵风华;周军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王文韬;张青林;龙海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汪树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社良;韩慧敏;边兆伟;郑晓蒙;;[A];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社良;郑晓蒙;边兆伟;韩慧敏;;[A];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耀春;武振宇;张文元;;[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童根树;王金鹏;;[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童根树;;[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童根树;;[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叶智武;王飞;廖冰;郭小农;罗永峰;;[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罗培林;;[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罗培林;;[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钮鹏;杨刚;金春福;宫本奇;;[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海锋;[D];浙江大学;2010年
孙潮;[D];福州大学;2009年
钮鹏;[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陆征然;[D];天津大学;2010年
刘红波;[D];天津大学;2011年
齐麟;[D];天津大学;2011年
高秋利;[D];天津大学;2011年
杨隆宇;[D];重庆大学;2011年
熊志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罗桂发;[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宏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逄锦鹏;[D];郑州大学;2010年
唐群;[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岳海玲;[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谢承利;[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邹宝霞;[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雷翔;[D];浙江大学;2011年
李兰香;[D];浙江大学;2011年
郭峻;[D];浙江大学;2011年
陶健;[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鹏,童根树;[J];钢结构;2001年02期
饶芝英;[J];建筑结构;2000年04期
饶芝英,童根树;[J];建筑结构;2002年05期
童根树,王金鹏;[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4年04期
童根树,施祖元;[J];土木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菊根;;[J];科学之友;2011年04期
刁云云;刘坚;黄襄云;;[J];钢结构;2006年06期
吴惠弼;;[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82年S1期
李俞谕;肖岩;;[J];钢结构;2008年01期
李国强;华楠;;[J];钢结构;1993年04期
刘聪;吴庆林;张亮;;[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刘开强;彭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邵永松;毕胜;谢礼立;;[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2期
刘小强;吴惠弼;;[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赵建;邵永松;;[J];钢结构;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达;韩林海;陶忠;;[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方恬;;[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10年
童根树;王金鹏;;[A];200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童根树;王金鹏;;[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童根树;;[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孙小菲;袁志军;孙祖龙;吴春生;;[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张艳霞;邹积麟;;[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王明钰;;[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张艳霞;;[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李俊华;薛建阳;赵鸿铁;;[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N];新农村商报;2010年
李新泉 马如兴;[N];建筑时报;2007年
通讯员张国峰;[N];石河子日报(汉);2010年
孙永权 陈如荣
冯世忠;[N];建筑时报;2007年
姜龙;[N];大庆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黄穗诚 通讯员  柯梅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王剑;[N];黄石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吴晶平;[N];广东科技报;2008年
杨骏;[N];中华建筑报;2002年
祝冬标;[N];建筑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胡立黎;[D];长安大学;2010年
邹浩;[D];湖南大学;2012年
杨帆;[D];清华大学;2010年
薛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张国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翁赟;[D];浙江大学;2009年
刘少文;[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王玉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马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海鹏;[D];浙江大学;2012年
郭金池;[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余卫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刘开强;[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董青;[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于鹏;[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刘传斌;[D];南昌大学;2007年
王铁军;[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陈国兴;[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贲庆国;[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构建中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_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从理解会计制度的作用、职能和会计过程角度,把握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 ...
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构建中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_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一)从理解会计制度的作用、职能和会计过程角度,把握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其作用主要是为经营者本身服务。现代会计不仅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而且还要服务于企业外部的有关主体,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贸易伙伴、相关的社会公众等提供信息,以帮助他们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重要的是,现代会计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及组织财政收入提供必需的信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与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从一个方面促使会计规范与会计信用规范变成强制性的法律,而不再是一般的商业惯例,会计法也因此被归入经济法范畴而不再是商事法范畴。如果把这一重心理解错了,由此建立起来的结论也就不大可能正确。理解会计对财政收入与宏观调控的意义,是有效构建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关键之一。
一般认为,会计的职能主要有反映和监督两项。反映职能就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监督职能是基于反映的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会计法与会计信用立法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行为制订和提供有效的规则,使会计信息能够正确反映经济活动,并为控制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信息。如果立法不能提供有效规则促使会计行为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就会形成会计信息失真,那会计立法就存在缺陷。当然,会计立法完善而有法不依,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的过程,从广义上考虑,包括会计信息的记录、会计信息处理、会计报告的制作、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信息审计监督、会计信息其他监督等。因此,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最基础部分就是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准则、纪律等,把会计信息形成的整体过程,用法律制度规范的形式反映出来。而做好这一工作,涉及到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等,也涉及到如何以法律规范有效、准确地反映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等,这一问题必须依靠会计和法律方法相结合去实现。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会计政策内容上的缺陷,不可能通过法律方法进行纠正,而必须依靠会计理论去解决。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政策,都是来自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但有些理论与方法是从国外引进而不是来自于中国的会计实践,因此,会计立法过程中,有必要更多地联系我国会计实践,尤其是在会计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实务界意见,吸收实践经验成果。
(二)从会计主体行为特征的角度,把握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会计可理解为一种制度,也可理解为一种行为,或者合在一起,理解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硕士论文 会计的社会功能,这里是指社会为什么需要会计这样一种制度化的行为。与任何经济制度一样,会计这种制度化的行为不能离开两个方面:即效率和分配。效率,主要是要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以同样多的投入,尽可能多地提高产出。效率目标是在投入既定时把社会总财富或总福利这块蛋糕做得最大。而分配是在不同主体之间如何分配这块蛋糕的问题。分配与会计信用相联系,就必须考虑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企业与代理人之间关系、投资人与国家关系、投资人与企业关系、代理人与投资人之间关系、国家与政府机关组织的代理人之间关系等。
从间接的影响考虑,还有国家、企业与一般公众,尤其是企业或政府机关组织中职工的关系。如果把制度变迁依其对效率和分配的影响分为以效率提高为目的的效率性制度变迁、以分配调整为目的分配性制度变迁和既影响效率又影响分配的混合性制度变迁,纯粹的效率性制度变迁遇到的阻力就会最小,因为这种变迁并不会减少什么人的利益,而只可能增加,或只改变相对利益;以利益分配调整为主的分配性制度变迁的阻力就会大得多,既得利益阶层会极力阻止变迁的进行;而混合性制度变迁所遇到的阻力,则由其利益分配和效率提高的混合比例决定。在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中,许多制度变迁或制度的实施,都是涉及到利益分配的调整,因此阻力必然会很大。
事实上,效率问题本身就存在着不同层次主体之间、不同种类主体之间、同一层次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如企业的效率与国家的效率不同,存在着冲突;不同企业之间的效率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企业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企业与企业职工之间、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效率之间等等,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要求有效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必须处理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提供真实会计信息方面实现激励相容。如果效率激励不相容,会计信息失真就无法避免,相容性越差,失真度就越高。
分配具有与效率冲突相同的问题。不同层次主体之间、不同种类主体之间、同一层次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分配问题处理不好,在分配激励方面不相容,会计信息失真同样不可避免,并且,激励的相容性与信息失真成反比。而效率与分配的激励相容性,涉及的则不仅是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问题,还涉及到复杂的产权问题、体制问题。
效率与分配相互影响,但是,就具体的个人行为来讲,从生活实际现象来看,每个人都更在乎对自己的分配问题,这是人的理性,也正是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医学论文 或者更准确地说,主体在处理自己内部问题时可能更注重效率,而在处理自己与其他主体关系时,则更侧重分配。因此,从内部来讲,不同层次的主体在考虑自身的效率方面,都有内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从外部关系来讲,不管组织还是个人,则更多的是侧重自身在分配中获得更多份额。当效率与分配发生冲突时,自然在选择分配获得更多份额方面有更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行为特征决定了会计主体对内倾向于提供有利于提高效率的真信息,而对主体之外,则倾向于提供有利于自己多分配的假信息。这一结论适用于从个人、组织到国家的各个不同层次主体的行为的解释。许多企业有所谓真假两套账,即对内一套真账,对外一套假账,正是对这一结论的证实。
因此,因效率带来的问题往往被包含在不同层次的分配问题之中。例如,会计人员在自身利益上讲求效率,如在一定的工资、奖金与升迁机会等总报酬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去完成会计任务,极为讲求投入产出效率;而在处理与组织的关系时,则除了尽可能地省时省力等外,还会尽可能地利用机会去通过提供假信息,而占有组织利益。对企业来讲,则对内可能极讲效率,尽可能节省成本,增加收入;而在处理与国家关系时,则尽可能多报支出,增加成本,减少收入。对于不同层次的会计领导、会计监督人员,在处理个人与企业、企业与国家关系时,如果与个人利益相关,则对能够增加个人利益的方式选择上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此分析可以看到,效率问题包含在不同层次的分配问题之中,处理好效率问题,其实质是协调不同层次主体利益的分配问题。或者说,处理好不同层次主体利益的分配问题,就能处理好不同层次的效率问题。因此,会计信息失真,根本上是由于不同层次主体的利益分配矛盾造成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有效构建的根本实质问题,就在于如何通过立法处理好不同层次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相容问题。有效的信用法律体系必须既要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实体利益分配的相容问题,同时又要有规范的程序和严格有效的执法,以保障立法所确定的利益分配能够有效实现。
(三)从会计信息提供主体的产权特征角度,把握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从提供会计信息的组织的组织结构与产权关系上,可以把会计信息提供主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国家或政府投资形成的国有、国营型的企业与政府机关,这类组织是典型的产权主体缺位型主体,其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代理问题造成的。与此相对的另一类组织,则是私人独资、合伙及人数有限并由所有者直接经营的有限责任公司类型,它们是典型的投机分配型主体。这一类组织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通过投机分配,损害国家、银行、债权人利益而造成的。而介于这两类主体之间的,则是中小投资者甚多,而容易由大股东控制的股份有限公司型的所有权与经营分离型主体。这类企业中代理和投机两类问题兼而有之。
在第一类产权缺位型主体中,从领导到会计人员到其他员工,组织财产既是任何人的,也不是任何人的。是任何人的,是因为财产是国家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大部分职工进行生产从而赖以生活的资产;不是任何人的,是因为它是国家资产,谁也不能独自为自己的利益而使用。这类财产,承受着一定程度的公地悲剧的损害。这类企业的领导层或决策层,尤其是主要领导,其激励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而获得收入提高、待遇提高和地位升迁的实惠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提高的回报;另一方面,则可能是通过利用职权而转移企业利益,增加自身私利。前一种是国家希望和鼓励的,后一种则属国家不希望、反对甚至严厉打击的。但究竟哪一种占上风,则完全要看哪一种激励更强有力。对这类主体中的中层或一般员工,也存在着两种激励选择:一是积极奉献,提高收入;一是与管理者处理好关系,不奉献却能同样甚至获得更多收入或实惠。由于对管理者与一般员工都不存在产权问题,在工资收入及奖金激励不公平或奉献与回报不对称时,就必然存在投机占有的合作激励。员工以及任何人员,在会计信息真实不能增加自己任何收益,而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对自己造成任何直接损害时,就不可能存在监督会计信息真实的激励。而对会计人员来讲,合作对自己有利,监督对自己无关痛痒时,同样失去监督作用,而剩下的就只能是合作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对投机分配型企业而言,产权与投资者、产权与决策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合一的。由于这类企业收入与积累的增加,直接与投资者、决策者的利益相关,一般不存在产权主体缺位型企业中管理层与员工(会计人员)合作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形,因为这类行为受到严格的监督,造成损害也会受到积极的追究。对于这类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激励,主要来自于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逃避税收,获得银行贷款、其他债权人借款等,损害的主要是国家、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这类企业中经常存在比较积极的购买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对这类主体监督的重点,在于资产、成本、收入等信息是否真实、其处理过程是否遵守有关会计法和会计制度及会计规则的问题。
本文关键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小学语文激趣艺术论文框架设计??_百度知道
小学语文激趣艺术论文框架设计??
提问者采纳
依据楼主提问题我认几面着手:第部写目前语文教现状主要析教情况并析影响教主要原第二部写激趣教主要结合实际教别阐述使用第三部写其应用价值主要哪些优点望采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小学语文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系统架构师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报课、招生咨询电话:010-
辅导推荐:•
→论坛登陆 用户名
整体布局作文框架
浅谈高考议论文写作思路
作者: 发布时间: 14:34:00 来源:
一、 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 确定中心论点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和观点的确立。 首先是动笔之前的构思。鲁迅先生写文章,即使是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马上摊开纸就动笔。他总要先“打腹稿”,这就是构思过程。 动笔写文章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反过来可以发现,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提炼文章的主题。而文章的主题不是主观臆想的,外加上去的,是通过把现实生活的材料所蕴涵着的思想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掘出来的。如鲁迅的《祝福》,对于祥林嫂性格的广泛的社会性、历史的必然性及其悲剧深刻性的挖掘,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艺术构思的范例。 构思的方法,是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文章的构思首先是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文章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构思好比是设计文章的草图,我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采用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构思。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 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是确立观点。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确立观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观点的提炼方法。观点的确立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可通过质疑、深思、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来拓宽思路。如对《诚信》这一命题,首先应理解什么是诚信(诚实、信用),接着追问人为什么要有诚信(立身之本),诚信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影响,以及没有诚信对个人、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恶果,最后才是如何落实诚信的问题。而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为:引述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先正面论述,然后再反面论述)、联系现实、解决方案、深化观点。可以先概述提供的材料,然后分析“为什么”,接着就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你的观点(可从正面、反面比较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 又如引用一则材料:宋代建隆年间,有个工程竹木材料的官员,对库存的圆木长短不齐颇为忧虑,就上书宋太祖,请求把长圆木锯短一些,使这些圆木长短划一。宋太祖在他的奏章上批道:“你的手指、脚趾难道就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把长的指头截去,使它们也长短一律呢?长的就让它依旧长着吧,短的就让它依旧短着吧。”如何从这则材料中引出观点?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加以分析认识,把握住材料是确立观点的关键。宋太祖的御批,肯定的是木材长短不一,可以物尽其用。由此可联想到人尽其才,再联想到历史上刘邦善用人才,然后联想到国企改革知人善任,使国企起死回生,联想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领导干部的公开聘用等。可见,只要拓宽思路,让思绪插上翅膀,进行联想和想象,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二、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思路 结构布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思路如何,写作议论文应教会学生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其写作思路。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综合式等。 层进式(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以《话说诚信危机》为题让学生作文,先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入题,摆出由于价值观念的改变,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造成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现象;然后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钱迷心窍)及危害(人员素质低下,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稳定);再进一步阐述业绩的形成一靠技术,二靠,否则必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的道理;最后再论证创新是企业振兴的灵魂……如此一层一层往深处想,学生的文章就会思路酣畅,一气贯之。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顶,成为空中楼阁。 并列式和总分式(分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然后横向思维,并列地从几个方面论证。如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题作文,先引导学生针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论调,总提新世纪还应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张。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为什么还应提倡:①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团结就是力量,兼驳个人英雄主义;②1+1结果可能大于2,也可能小于2,团队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兼驳极端个人主义(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③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需要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兼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最后总结全文:现在应是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候了。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对照式结构(对比式),即先提出观点,然后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不能忽视微小力量”这个论点,可先引导学生从正面举例入手:“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一颗螺丝故障,可使飞机爆炸,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反面论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综合式结构,即综合运用几个结构模式,而不是使各种结构模式截然分开。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论点、阐明道理、举证例子、正反论证、作者建议、结论归纳。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根据问题提出论点、就事论事初证论点、联想发挥深化论点、驳斥谬论强化论点、辩证分析圆融论点、提出建议落实论点、展望未来美化论点、发出号召升华论点。 法无定法,无论哪种结构模式,都要体现创新,形式要适应议论内容的需要,决不能一味生搬硬套。 三、从段落行文中落实思路 在确定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了全文的结构思路(好比是盖房子设计好了图纸,形成了主体框架结构)之后,下一i就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分解任务,一段一段地写,一个句群一个句群地写,表达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否则整篇文章就很难写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紧的现象,这就是段落行文思路混乱的一种表现。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语脉流向,使文意贯通,逻辑性强,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的重要一环。 首先是段内层次的安排。写文章时,随着确定好的思路,不是一句一句盲目地写下去,它有一个先后秩序问题。这一句为什么要先写,那一句为什么要后写,这一层为什么要放在前面表达,而那一层为什么又必须放在后面表达,这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合理的顺序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只重视全文结构的安排,却忽视了每一段段内层次的安排,信手而写,以致语意不连贯,表达不清楚。对这一类同学,我们特别强调了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和段意来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和句群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段内的层次,包括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安排。议论文段内层次关系,有并列、承接、转折、因果和总分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讲读课文选出典型例子,并选用学生优秀作文的句群、语段,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揣摸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单项练习,包括句群、语段的仿写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行文思路畅通,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是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差,思路就很难流畅。我们采用朗读、默读等方法来加强语感培养,特别强调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一定要熟读成诵;同时鼓励学生精读一些课外的奇文美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感受他人成功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口头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清晰、准确、系统、生动的目的。 以上,我们从构思开始,进而在确立论点、安排结构、段落行文等角度对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进行了浅层剖析。其实,议论文写作思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这个运动轨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创新个性的议论文来。考前必看:写议论文怎样分析论据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论据进行分析。有些同学写的议论文,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在举例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所以,举例之后的分析是少不得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一、揭示实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 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十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 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 914 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胂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考场优秀作文《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论据与论点联系紧密。 二、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如: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以上两个论据,一正一反,对照鲜明,有力地论证了“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这一中心论点。 三、反向假设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考场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上面文字所举的是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倘使……就……”、“假若……就……”两个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 四、正面推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所举事例的正面剖析,以小见大,从而推证出其具有的普遍意义,强化论点。如 史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推荐解狐,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敌吗?”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推荐的是县令,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敌呀!”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护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祁黄羊推荐了祁午,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我是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并没有考虑他是谁的儿子。”事实上,祁午正如他父亲所言,办案精细果断,政绩显著。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这段文字通过对祁黄羊推荐人才事例的剖析,从正面推证出了“感情左右理性并不能 一概而论,应因人而异“的道理。 五、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如: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优秀作文《人生的“出”与“入”》)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六、因果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如: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这段话就是典型的因果分析论证法。&&&
&&&更多信息请访问:&&
&& 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
【】【】【
】【】【】
&更多有关 高考 新闻:
选择分类:
课程关键字:
&热门搜索:
&2009年北京高校春季招生院校推荐
&高考指南&&&&&&&&&&&&&&&&&&&&
高校报名咨询电话:010-
&高考聊吧&&&&&&&&&&&&&&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06()
咨询电话:北京- 010- 传真:010- 上海- 021-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北京育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框架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