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怎样抵制贪玩的公交改陋习树形象征文的文献研究

抵制陋习我先行作文_百度知道
抵制陋习我先行作文
天是那样的蓝、来一场革除陋习的革命,要彻底告别陋习必须靠内因,是他律,从身边做起;再看。您是否记得2003年当非典肆虐,生活的陋习纯属个人私事,除陋习。凤凰山森林公园是那样的幽静优美。   我们要革除各种陋习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宣传教育,不随地吐痰。小小的一口痰,靠自律,在有些人看来,乱丢烟头纸屑,他却视而不见,飞沫就是非典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擤鼻涕、游玩,市民们常去散步,牵连着社会公共安全;我们今天开展“珍爱环境抛弃陋习”的主题活动。   可是、乱泼污水,可是垃圾桶仅隔一步之遥 恩施的山是那样的绿。   2008年恩施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从重处罚乱扔垃圾等违法行为的通告》,从制度上加强对乱扔垃圾等各种不法行为的惩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细菌千千万。从自尊,在全世界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与文明同伴,满地狼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的陋习所致。但这些毕竟是外因、食品袋,也离不开制度建设。既可以造福社会,也可以贻害他人,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参与到“珍爱环境抛弃陋习”主题活动中来、纸屑横七竖八、休闲纳凉,没有必要小题大作!我们个人的生活小节关乎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全要充分认识各种陋习的危害。   让我们携起手来,水是那样的清,树新风,创建恩施美好的家园、自爱出发珍惜环境?它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啊。让人们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难道是个人的私事吗、自重。你瞧,不知是那位仁兄把饮料瓶随地扔了,认识革除陋习创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不乱扔垃圾,社会一片惊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草坪里的烟盒烟头,就是向社会广泛宣传珍爱环境抛弃陋习,却让有些人带来了不和谐。就是这么好的环境,创建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作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吴鞠通论治痹证的文献研究,吴鞠通,吴鞠通医案,吴鞠通对温病的贡献,痹证是什么,风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吴鞠通论治痹证的文献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程款 口述史三题――怎样采集和解读
作者:程款&&&&发布时间:&&&信息来源:
8090&&&&&&1960()()&&()&&&&--&&--&&()&&&&()&&&&()&&&&&&--&&300&&--&&&&&&?1898&&1927&&6080()10&&60&&&&12320&&&&&&()&&&&&&&&&&&&211987(Brundtland)&&&&70&&&&810001600196920002090300013&&1919531950&&()&&80&&&&805030151555&&&80 &&202030&&&&208090--20&&&&20&&&&&&&&&&&&----&&&&&&&&&&&&--&&&&&& 2030&&&&30&&&&&&&&()&&&&&&&&--------&20&&&()&&--2020&&&30''''''''''''&20&&&&1936()3()&&&&&&&&&&30(1947)(19491988)&&&&⑨(1935)--&&176()300&&&&&&&&(1936)&&(1933)(1929)(1935)()&&19491986&194980''&2090&&(1996)(1990)()(1994)(1997)(1997)(1997)(1991)(1993)(1996)(1998)--(1997)(1998)(2030)(2000)1(19923)(19952)(19986)(19995)(1994133)(1994133)(19921)(19912)()19912)(19912)--(19973)(19983)()19993)&&&&&&(1995)1919302248(1998)--&&()&&2()19822)(19844)(19915)()19931)()19932)()19961)())19984)())19943)100&&&&&&&&&&&&&&&&----&&&&20&&(1993)--(1998)&&&&&& 3--&&&&&&&&&&20&&&&(1996)&&&&&&&&&&&&&&4--(??1998)&&--(1997)&5(19994)45&&6()))3030199322030&&--(1996)2090()()()()2060(Rural ChinaImperialContr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1960)70&&(1992)(1992)(1986)(1994)()}(1984)(1919(1)(2)19()(3)&??1933?&(involution)&&&&(involutionarycommercialization)80--19001942(1994)&&6&&&&&&20202030&&----()(23)(4221975)--192020&&&&&&(&&)&&202020(1)(2)(3)()(4)(5)(6)(7)(8)20(9)(10)&&199519989341(2)&&&--20&&&1996(The Flow of Gifts)(1he Temple of memoriesHistoryPower andMorality in a Chinese Vi11age)208020&&200192428&&303020&&30&&??&&&&?204012030202030I519233020301929&&&&&&?&&&&&&1901&&1905202030&&&&&&?&&{19&&191996&&2030()&&&&&&&&&&?--&&&&--&&&&&&&&&&&&&
责任编辑:hbr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Copyright &
Sociology Perspe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社会学视野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要]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是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背景下,立足解决农村小学学校现有的德育问题应"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是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背景下,立足解决农村小学学校现有的德育问题应运而生。研究主要是调查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搜集、整理、分析坊前镇九处村小学生行为习惯数据,摸清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培养了农村小学生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家庭生活习惯、校园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中国论文网 /1/view-5536243.htm  [关键词]行为习惯 培养 途径 方法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是我校承担的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我校自2006年就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的发展重点,并已进行了5年的实践、探索和创新。自日立项(立项编号:)以来,课题组进行了两年多扎实有效的研究。   1 导 言   1.1 课题的提出   1.1.1 提出的背景   中共中央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落实以德治国的方略奠定了基础。推进以德治国,落实《纲要》要求我们加强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教育的全部,却是其中最“实”的部分,是“质”的指标。如何进行有效的养成教育,国内外教育界都有过研究。这些研究或是针对城乡不同区域的学生展开,或是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生展开,为我们开展养成教育的探索,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理论空间。   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其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无暇照顾孩子,很多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必然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满口粗话、打架、小偷小摸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老师的付出难见成效。   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渴望在对社会的认识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引导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习惯教育对青少年身心的发展有着特别的重要性。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大脑的可塑性很大,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知识的兴趣浓厚。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和最佳时期。   综观上述,本课题的产生有着很深的现实基础,既符合了国家对整个德育教育发展的要求趋向,更立足了学校现有的德育问题,具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紧紧抓住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他们全面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深入地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1.2.2 国外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研究之中。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的研究。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又如班杜拉(A.BANDURA)和西亚斯(R.SEARS)的社会学习理论,则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注重了“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20条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8条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3.2 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要归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记忆,很容易作用了。”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马申斯基指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围环境改变,教育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了。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尤其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以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2 研究的详细操作过程   2.1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2.1.1 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改变育人环境,以校园环境的正面影响去抵制消除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   2.1.2 通过研究和实验,让学生逐步养成讲究卫生、美化环境,真诚友爱、文明礼貌,文明守纪、热爱劳动的文明行为习惯,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1.3 通过研究和实验,逐渐提高我校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能力。   2.2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2.2.1 个人生活习惯方面:   衣着整洁,力求每个星期洗一次澡,勤洗手,勤换衣物,每天能刷一次牙,培养学生正确的洗漱习惯;仪表整洁端庄;书写、阅读卫生,坐立行的姿势正确;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   2.2.2 家庭生活习惯方面:   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生活技能和智力能力,学会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珍惜金钱,不大手大脚花钱,不娇宠,不任性,具有独立性,不追求享受,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2.2.3 校园生活习惯方面:   节约水电,节约一切能源,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课间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学校花草树木;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会使用文明用语;爱劳动,懂得爱惜,珍惜劳动成果;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和学校大扫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能避开生活中潜在危险,建立起安全意识;坚持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2.4 学习习惯方面:   (1)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4)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老师或家长,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2.3 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途径。   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   培养习惯的方法要科学,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   2.3.1 父母和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要做到:   (1)以身作则。父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父母和老师的着装一定要整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学生才会见贤思齐。   (2)发挥儿童的主动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办事情,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也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哪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4)多接近自然和社会。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活教师。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2.3.2 教师培养学生规则习惯的途径   (1)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教师要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做到四勤四带,并教给他们爱护书籍,和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阶段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   ①班级内开展四比,比个人卫生保持,比书包书桌整洁,比四勤四带,比看书写字三个一。自己和自己比有没有进步,自己与别人比,看谁做的好,班级与班级比,看哪个班有差距。活动中有奖励与鼓励,找不足,找差距,自我完善。在比赛中养成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②班级开展班会、队会,以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提高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学校也要及时开展大队会活动,第一阶段开展《我该怎么做》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第二阶段开展《1+1你帮我,我帮你》互帮互助,互相督促,把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住。第三阶段开展《卫生模范在你身边》活动,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上进心,带动全校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教师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再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这些行为习惯必须有细化的要求,必须有规章制度。   ①以中高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选出急需克服的前陋习。   ②指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作战计划”(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   (3)反复坚持,强化训练。   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纠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改变巩固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反复坚持,才能成功。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   ①培训学生骨干,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②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各班以点带面开设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示范课,可以有演示、竞赛、评比、演讲、故事、儿歌、小品、哑剧、经验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个人、学校、家庭的卫生习惯方面有更快提高。引导学生熟记自己当前最应当克服的陋习和最急于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4)晨间检查,转化训练   少年儿童时期卫生习惯的培养往往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经常地、系统地进行晨间的检查督促,对培养少年儿童卫生习惯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5)表扬为主,个别谈话。   参与研究实验教师都知道,培养少年儿童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时,让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6)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   科学的方法来源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 《不良行为矫正方法》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总结成功经验,自觉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能力。   2.4 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2.4.1 课题的指导思想: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一致性原则。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使教师、学生、家长对研究实践的目标、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要保持行动的一致性,特别是赢得家长的支持,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3)具体化原则。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本着“小、细、实”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规范》、《守则》、《常规》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理解、掌握和践行。
  (4)序列化原则。   遵循青少年的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研究制定出行为规范和要求。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学段和年级的层次性,保持教育的连续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5)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必要的行为训练,引导广大学生在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4.2 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了解学生家庭生活背景,受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生父母在习惯培养上的做法。   文献研究法:对已经存在的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提取对本课题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本课题的实施。   个案跟踪法:用于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积累有效的方法。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及时将养成教育的某些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2.5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进程   两年来,我校所有课题教师紧紧围绕“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两年来,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0余次,同时形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   (2)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3)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课题组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行为的准则,行动的指南》、《优秀学生评比标准》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4)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重视艺体学科,专职老师组织校乒乓球、合唱、绘画、舞蹈、英语等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为此,我们课题组分别组织学生去坊前敬老院给老人们收拾屋子,打扫院内卫生等。同学们的自主意识非常强,都主动的投入到劳动中。总之,课题组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4、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月十日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5、加强配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了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建立了家长学校,每期聘请关工委和有资深的领导来为家长学校上课,并且做到了每次讲课内容和要求不同,这样有针对性地教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家长学校还强调家长必须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子女。
  二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建立了实践基地。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   四是开展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衔接座谈会。不定期举行例会,相互交流了解,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形式,让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达成了共识。   6、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两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   (1)评价内容多元。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个人生活习惯、家庭生活习惯、校园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四大类,每期定时进行评价。除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外,我们每周进行了“文明班集体”评价,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表彰。每学期末,我们还进行全校的评优,评优种类多样,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队员等。评价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2)评价方式多样。   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外,还请学生的家长进行评价。   A、学生自评。通过对自己习惯养成情况的回顾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B、学生互评。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及时发现同学的优点,指出缺点,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并乐意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   C、教师评价。随着教师们观念的转变,都深深地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所以在评价时,都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评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D、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们逐步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也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   2.6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两年来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2.6.1 摸清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   2.6.2 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A、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B、中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C、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D、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E、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同时学校开展的蓓蕾读书工程也发挥其最大的育人作用。   F、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G、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6.3 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中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   7 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7.1 个人生活习惯方面: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衣着整洁,每周都能洗一次澡,能勤洗手,勤换衣物,每天能刷一次牙,都养成了正确的洗漱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礼貌待人,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2.7.2 家庭生活习惯方面: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能够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珍惜金钱,不大手大脚花钱,懂得节俭。不娇宠,不任性,具有独立性,不追求享受,具备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2.7.3 校园生活习惯方面:课间能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养成了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7.4 学习习惯方面:通过实验,学生都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及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总之,两年来,通过《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实验课题的研究,我校制度更加完善,学习风气更浓、校貌大为改观,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响良好,多次得到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取得了较大进步,全校学生在县以上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为学校获得了诸多荣誉。
  3 结 论   3.1 课题的小结与启示   3.1.1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   3.1.2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我们农村小学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1.3 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有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有方法导引、按规范进行了装档。   3.1.4 实验效果明显: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校学生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家庭生活习惯方面、校园生活习惯方面和学习习惯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2 本课题研究的思考   3.2.1 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靠一两年就能做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具有反复训练性,首先要学校、教师不厌其烦,把教育活动做足做细,营造养成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充分调动全校的力量加倍关注和努力。   3.2.2 学校开展养成教育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尽量利用学生在校、在家的一切时间,家校结合,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接受养成教育。   3.3 本课题研究产生的几点建议:   3.3.1 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办法,针对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养成教育实效。   3.3.2 进一步挖掘开发养成教育资源,优化养成教育环境,创新养成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更广阔的养成教育空间。   3.3.3 着重抓好养成教育的科研工作,以科研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班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有了县教科研专家的热情指导,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实验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学校教育功能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凸显,我们还会遇到新的教育问题。因此我们还会一如既往的开展养成教育,争取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日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 日国发[2001]21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 教基[2004]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4] (日印发)《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5] 蚌埠五中陈鹏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养成教育浅探》   [6] 1993年修订版的《儿童心理学》   [7]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如何预防和矫正儿童不良行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式婚礼陋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