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共管理学小抄的研究课题有哪些?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由原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系和原政法学院哲学管理学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管理科学系、行政管理系、哲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务员培训与MPA教育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与开发中心等教学、研究和教育培训单位。现位于风景优美的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
在中国是一个倍受瞩目和迅速发展的领域。
公共管理以实现公共利益、提高社会效率为目标,以公共部门的组织及个人为对象,利用和配置公共资源,组织和协调公共关系,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提供和优化公共服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撑。从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转的效率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民主与法制建设在大步推进,经济全球化与社会转型促使中国的公共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使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管理技术都面临着各种程度的转变。
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加强公共政策研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是促进社会持续、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任务。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目前,学院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组织结构、良好的运行机制、坚实的学科基础以及高效的服务体系。
学院初创,但志存高远。我们将大力提升现有教师素质,积极引进学术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整合学术资源,优化管理体制,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公众。学院在成立时就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理念:求实、创新、奉献、远见。这一理念也是全院教职工的工作指南。[1]公共管理学院学院设有3个系、1个所、1个省文科基地和3个中心: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管理科学系、行政管理系、哲学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公务员培训与MPA教育中心和公共管理学院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与开发中心。
学院现有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行政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哲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教育经济与管理拥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科学技术史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哲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均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是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支撑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91%,“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0人。
学院现有各类学生共38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99人,博士生26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43人,教育硕士生84人,公共管理硕士(MPA)生278人,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学生2400多人。学院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2009年分别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本科专业实习暂行规定》、《本科教学奖励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自2009年起我院全日制本科实行公共管理大类招生,学生前三个学期按照公共管理类学习,第四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实行专业培养。[2]
学院制定《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暂行条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据统计,自学院成立以来,学院教师在A级和T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4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68部,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37项、厅局级项目6项,获横向科研课题2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4场。学院现任领导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分管学院科研和全日制研究生工作
分管学院全日制本科教学
分管学院成人教育陈培新
党委副书记
分管学院全日制学生工作A 专业名称:
B 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行政事务、公共事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掌握现代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政府机构运转和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特点,具有较强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一般行政管理工作或从事行政管理学方面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C 培养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其他法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素质;掌握现代行政管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我国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能力和行政管理实践的策划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或其他外语能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D 培养对象:
应届高中毕业生起点的本科生,学制一般为四年;国民教育本科学历起点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国民教育本科学历起点、有工作经验的公共管理硕士(MPA),学制一般为三年;国民教育本科学历起点、有工作经验的在职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成人高考起点的大专生、大专起点的函授本科省,学制分别为两年和三年。
E 师资情况:
该系的师资年富力强,教学和科研能力出色,学科带头人为刘志光教授。目前从事行政管理学专职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7人拥有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全部教师均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教师。该系教师注重突出行政管理教学的时代感和应用性,引进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强化课程教育,广受学生好评。
F 主干学科:
行政管理学科
G 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指定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主要课程有行政管理学、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基础、市政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府经济学、公共财政、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地方政府学、组织行为学、西方经济学、电子政府、政府绩效管理、行政组织学、行政学说史、行政法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公共政策分析、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西方各国政治制度、管理思想史、行政公文与写作、行政案例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等。
H 主要实践性环节:
撰写毕业论文并答辨。
I 主要专业实践:
习题作业、方案规划、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
J 奖助学金:
学生享有获取学校设置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各类捐赠奖学金的机会。
K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方向继续发展。
L 学生就业情况:
该系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毕业生一般100%就业。分配去向主要集中在:各级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部门或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青组织或办公事务、咨询服务等综合管理机构;大众传媒组织、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A 专业名称:
B 专业简介:
管理科学专业是我校2003年设置、2004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主要专业发展方向有:系统与创新管理;管理决策;现有在校本科生240多人;管理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年轻,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实力较为雄厚,承担了若干国家和省部级的重点科研项目。
经过4年的大力建设,我校管理科学专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均拥有了完备、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自我校管理科学专业设立开始,本专业就深入研究我国管理人才市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深入调查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管理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并根据本专业的学科优势,确定了以下培养方向:根据我国强调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趋势,培养能够胜任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的合格人才;根据管理实践信息化的趋势,培养能够熟悉管理信息化系统、各种相关管理软件操作的合格人才;根据管理分工越来越细化、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培养具有系统管理能力与思维的新型管理人才。我校管理科学专业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操作能力与管理方案的优化设计能力、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操作能力。
针对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本专业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宽与社会的联系,创办了“管理论坛”,定期邀请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开设讲座;设立“管理实务”系列讲座课程,定期聘请政府官员、企业家和资深管理专家、管理业务骨干任教,具体指导学生解决相关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此外,为了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本专业还充分利用我校和所在学院的教学资源,通过开设科学史、科学哲学、中国文化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质。
C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科学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综合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专门人才,适应各类企业、行政机关、教育部门等领域的工作。
D 培养要求: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遵纪守法,敬业爱岗,有团体协作精神。通过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阅读相关文献和必要的实践环节,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新事物有敏感性和适应性,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既有求实的态度,又有开拓精神,能不断更新知识,有迎接挑战和抓住机遇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英语或其他外语能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E 培养对象:
大学本科学生,修业四年。
F 师资情况:
学科带头人:范冬萍教授、博士、博导,曾在英国等著名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现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擅长研究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影响力的论文,出版专著多部,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曾荣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学历背景:拥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5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正在攻读在职博士,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
G 主干学科
H 主要课程:
管理学基础、运筹学、系统工程与系统管理、预测与决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博弈论与激励机制设计、战略管理专业英语、高等数学、心理学等。
I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调查或者课题研究,4周。
J 主要专业实践:
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8周
K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经济学等专业方向,考研比例为40%。
L 学生就业情况:
就业率为98%,主要的就业行业、部门主要为大中型企业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A 专业名称: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
B 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包括政府机关公务员、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政策分析专门人才。本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侧重于教育管理方向。
C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学校及其他各类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D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管理科学、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接受一般的教育管理方法、教育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具备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2、熟悉我国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具备依法管理的较高水平和能力。
3、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能力。包括:行政事务的处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和策划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等等。
4、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E 培养对象:
应届高中毕业生起点的本科生,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F 师资情况:
本专业现有教师13名,其中12名具有博士学位,1名正在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有2名教师曾在美国、澳大利亚做过为期一年以上的访问学者。13名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人,讲师2人。
G 主要课程:
该专业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逻辑学、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教育学、公共经济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测量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中外教育管理史、教育领导学、教育财政学教育概论、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视导与评价,教育法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决策学、学校心理辅导等。
H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可以报考本学院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其他学校其他学院的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07月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院长:刘志光
副院长:黄崴
2004年07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非师范生
2004年07月
管理科学专业开始招生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成立
管理科学系成立
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
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成立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成立 书记:郑仲 副书记:陈培新
委员:刘志光、黄崴、胡中锋、范冬萍、王建军
获得MP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MPA专业学位硕士开始招生成立MPA教育中心 主任:王国健
副主任:肖化
2005年04月
教工第一党支部成立
2005年04月
教工第二党支部成立
2005年04月
学生第一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成立
2005年04月
学生第二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成立
2005年04月
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
行政管理学系成立
2005年06月
行政管理专业开始招生
2005年06月
公共管理学院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成立研究生会
2005年06月
公共管理学院第一次团学代表大会召开
2005年08月
学院搬迁到大学城校区
2005年09月
第一届迎新晚会“相聚在起跑线上”成功举办
2005年12月
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继续教育办公室成立
信息中心成立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成立
2006年01月
行政管理硕士点获批,刘志光任导师组长,开始招收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2006年03月
学校同意成立“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主任:王国健 常务副主任:吴颖民 副主任:刘志光 胡中锋 王红
2006年05月
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分党校 校长:郑仲 副校长:陈培新 秘书:胡敏
2006年05月
学院团校成立 陈培新任校长、邱鸿任副校长
2006年07月
主办“复杂系统科学技术与感知控制论”国际研讨会
2006年11月
学生第一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调整为研究生第一、第二两个党支部
2006年11月
开办第一届由研究生主讲的“研究生论坛”
2006年09月
中国哲学硕士点开始独立招生
2006年10月
举办第一届学院案例分析比赛
2007年10月
学生第二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调整为本科第一、第二两个党支部
2008年06月
学校同意成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领导力研究与培训中心
2008年07月
管理科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有第一届学生毕业
2008年10月
增设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和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2008年11月
主办“系统科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
2008年12月
院第一届“砚湖学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正式启动
2009年02月
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人文社会重点建设基地
2009年06月
原属我院的华师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独立,成立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2009年07月
学院行政班级换届改选:院长:刘志光
副院长:胡中锋 范冬萍 戴黍
2009年09月
学院成立公务员培训与MPA教育中心。 主任:戴黍 副主任:黄岩 徐刚
2009年09月
学院系、所领导换届。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王建军管理学科系系主任:陈友芳行政管理学系系主任:杨爱平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平
2009年09月
学院成立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与开发中心。 主任:胡中锋
副主任:王建军 林天伦
2009年10月
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与政行学院共建)成功获批
2010年01月
学院联合两个校内单位主办“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会议,我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承办
2010年06月
学院党委班子换届:
书记:郑钟
副书记:陈培新
党委委员:刘志光、戴黍、胡中锋、范冬萍、于奇智
2010年12月
第一届教代会成立:
主任:王建军
副主任:刘剑玲 陈友芳
2011年10月
系所领导换届: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赵敏
2011年11月
学院工会换届:
主席:刘剑玲
委员:陈开先、史俊英、聂泳祥、张国英
哲学和公共管理专业被评为省重点学科
范冬萍副院长获珠江学者
社会保障研究生开始招生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格式:ppt&&&
贡献者:Lzq0702
上传时间: 16:47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公共事业管理学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学基础,共8章。
公共事业管理学基础,共8章。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1.42MB
所需积分:& 5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E-mail:sxdxfgxy@
当前位置: >
年度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求索”科研立项课题公示
院属各班:&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了年度&求索&科研立项活动,经学院评审委员会评定,共有李兵等40个团队成功立项,其中产生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32项。希望各团队能够按照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与指导老师加强沟通,团队内部相互协作,最终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 &立项课题见附件。
&&&&&&&&&&&&&&&&&&&&&&&&&&&&&&&&&&&&&&&&&&&&&&&&&&&&&&&&&&&&&&&&&& 年度三峡大学法管学院&求索&科研立项课题
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适应性的调查
业主委员会运行机制与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食堂用餐标准的调查研究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机制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高校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研究
最后的礼生:鄂西地区&支客司&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消费者后悔权制度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
湖北三峡城市群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管理模式研究
三峡区域破坏环境资源罪研究
高校离退休教师生活现状调查
&&以宜昌、黄石市为例
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自我思考
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研究--以宜昌市xx社区为例
高校志愿者服务公益实践活动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的调研报告
国外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经验及启示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公共治理能力提升机制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农村为例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与影响
清江流域梯级开发背景下的
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清江流域水电站建设的有序、无序与选择性发展研究
情商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价值研究
三峡库区移民信访问题解决路径调查
研究&&以宜昌市秭归县三峡移民信访调查为例
大学生&感恩教育&方法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例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应对研究
土家族婚姻风俗习惯调查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矛盾的内生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对&富二代&、&官二代&的理性认识
信息传递效率与过程流失现象研究
消费者后悔权制度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研究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机制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小流域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策略研究-以清江为例
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地方高校法学学生求职意向调查
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治理视角下我国小流域治理研究-----以中国三峡库区治理为例
宜昌市医患纠纷处理现状调查研究
异种器官移植立法必要性研究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
关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研究
分享到:点击次数:&&更新时间: 17:05&&【】&&【】
上一篇: &&下一篇:来源:《中华建设》2007年第03期 作者:李小明;
地下空间的脉动——访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地下空间研究课题组组长佘廉博导
[采访手记]缘于师生关系,约见采访没有太费周折,采访地点倒是作了选择。首先设想的是找一处僻静的、不受干扰的地方。在武昌珞狮南路,密布的酒吧、咖啡吧丛林中,名为“第三度空间”的咖啡厅以其独特的门脸和另类的店名颇有新奇之感。我循着优雅、柔曼的音乐节奏,步入光线柔和、色彩斑斓的咖啡厅。佘廉教授如约而至,落座后连称:“这个店名有点我们探讨地下空间开发的意蕴。”于是,访谈从一开始就放大了我们对这个话题的延展与想像。记者:听说由您主持研究的王家墩中央商务中心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前些时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和好评,您能谈谈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带给老百姓生活方面哪些变化吗?佘廉:这要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动因谈起。催生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的直接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的地上空间过密化和地价暴涨。随着全球高度信息化、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城市对办公场所的需求持续增长,与此相应的大规模再开发而引起城市高密度区域不断扩大。地上空间的高度密集和地价的暴涨,促使以前在地上的商业街道、停车场等设施都迁移到了地下。另外,有观点认为,为了使公园、防灾避难设施等场所有更安全、更舒适的空间,也必须积极谋......(本文共计3页)
相关文章推荐
《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建设科技》2004年07期
《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5期
《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地质与勘探》2005年05期
《上海建设科技》2005年05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主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出版:中华建设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创办时间2008年1月前&&&&身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8年1月,前身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院致力于培养和造就民族地区未来的领导者为宗旨,以运筹经世治国思想为发展目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培训、咨询并重的国内一流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已具备了较稳固的学科基础,完善的组织结构、良好的运行机制和高效的服务体系。学院的学科建设依托于中南民族大学深厚的学科底蕴和“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文化,共招收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心理学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并挂靠民族学专业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设置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拥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6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60人,在校研究生147人。
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一等奖、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等重要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在科研成果的应用方面也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学院教师先后在民族研究、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与此同时,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本。[1-2]院 党 委
党委书记 朱合理 主管党建、人事、研究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党委副书记 孙 冰 主管本科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主管财务、研究生教学、学科建设
主管本科生教学
主管科研、专业学位教育[1]教研室
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
常务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
[4]中南民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2000年管理学院成立时建立的,2011年成功申报了“校级品牌专业”,其目的是为公共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为各种中介机构、为各类社会团体、为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培养管理人才,重点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成立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由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组成。教研室共有8名专任教师(含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承担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和大部分专业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自成立以来围绕公共事业相关理论及实践展开学术研究,已逐步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尤其在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教研室共承担国家重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CSSCI和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获省部级奖项5项。这些学术成果均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当地的重视与好评,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1]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成立于2001年,主要负责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社会保障硕士点的建设规划和日常事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于200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社会保障硕士点于2011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成立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教研室共有8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6名教师已获得博士学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承担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和大部分专业课程,以及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的主要课程。《社会保障学》课程于2011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本教研室多次受到学校和学院的表彰,并多次获得学校“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自成立以来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及实践展开学术研究,已逐步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尤其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教研室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省部级课题六项、其他课题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五部;在CSSCI和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这些学术成果受到国内理论界的重视与好评,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高层次人才,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民族地区党政部门、全国重点大学及科研院所倚重的骨干。 [1]
行政管理专业2005年9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原隶属于公共管理教研室(系),次年单独成立教研室(系),现有专任教师11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除本科生教育外,本系还自2006年开始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2010年又获准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
行政管理系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多项国家民委、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教改项目。全系教师还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与此同时,还由科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多部。
行政管理系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主要通过因材实教,探索分类培养模式;通过实行本科导师制,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通过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高度重视普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积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设行政管理综合实验班,加大优秀学生精英化培养,已经取得良好效果。[1]
专 业 教 师
[1]应用心理学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2011年开始招收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学校从事心理学教学、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以及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人事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大三、大四的学生会有三个方向的课程设计:一个是心理学方法课程体系,主要为有进一步深造打算的学生开设;一个是心理健康类课程体系,主要教授心理咨询相关课程;一个是企业管理类课程体系,主要是针对企业、组织等设计的应用性课程,这些不同方向的课程体系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不同的平台和实践技能训练。
本专业现有师资8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3人(1人为在读博士),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硕士生导师3人。教师毕业学校为日本国立神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学校。[1]
政工:周 顿 尼加提
行政:姚晓强[1]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综合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1月,前身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实验室。位于中南民族大学5号教学楼2楼,占地约300平方米,下设教育心理学专业实验室与综合实验室两个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本学院各专业的师生提供了教学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包括:Dell服务器一台,蓝星P4计算机85台,多媒体系统一套,海尔空调4台。软件包括:大学生心理测试系统,心灵方舟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教学实验平台,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等。
本实验室实行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式管理,是有学生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申请使用。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开设实验课程,教师与学生结合专业进行科学研究,学生进行创新与研究活动,开展全校学生心理普查与建立心理档案等。
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南民族大学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战略目标,实验室不断改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手段,扩大课程的开放程度,为实验教学服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注重培养他们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尽早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5]谭徽在,男,土家族,1954年4月出生,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5月参加工作,湖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谭徽在
  赵曼,男,1952年生,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在《财贸经济》,《经济日报》等国家级、省部级报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编国家级统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课题共计16项,参与国际合作课题2项,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获奖8项,其中省部级科研奖(政府奖)5项,获原劳动部科技进步奖1项。
  刘国材,,男,美籍华人,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美国公共管理学会会长(American Socie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PA)、美国《公共管理评论》编委。1984年获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公共预算和财政硕士学位,1987年获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和发展、经济发展(州,地方和全国)、公共管理改革、公共预算和财政、政策分析和评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等。的研究项目和课题包括“美国地方政府改革研究”、“中国公共管理改革问题研究”、“美国州和地方经济发展实践研究”、“中国地方经济发展问题”、“发达、发展中和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等,出版《公共管理实践和改革》(编辑)、《行政改革和国家经济发展》、《毛泽东后时代的中国行政改革发展》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陈达云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组织行为学
教育管理学
社会保障学
[6]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李红玲老师课题获武汉市2009年度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喜获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学年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顺利结束
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李海鹏老师课题获国家民委2009年度科研项目立项
公共管理学院
关于公布2009年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立项
公共管理学院
关于举办2009年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设计大赛的通知
公共管理学院
王世忠教授新著《教育管理学》于2011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吴开松教授、方付建博士主编的新著出版
公共管理学院
王世忠教授的专著《教师专业化与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研究》出版发行
公共管理学院
王世忠教授等著的《大学教师专业化与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出版发行
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吴开松教授、李海鹏副教授等的新著出版
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彭庆军老师新著出版
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谢冰教授、叶慧副教授新著出版
公共管理学院
孟立军教授的新著《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出版
公共管理学院
胡炳仙副教授新著《中国重点大学政策的历史逻辑与制度分析》出版发行
公共管理学院
田晓红新著《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发行
公共管理学院
孟立军新著《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和谐发展的实证研究》出版发行
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王世忠教授新著出版
公共管理学院
我院柳劲松老师新著出版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